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

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

一、老年患者施行肾移植的临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胡伟[1](2021)在《肾移植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细胞变化规律,比较术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受者和未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受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影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移植医生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从而提高肾移植受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方法:通过检索中国肾脏移植科学登记系统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HIS病历系统,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行肾移植手术并定期于本中心随访的肾移植受者,收集所纳入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术后早期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特点和血细胞变化规律。将诊断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受者纳入PTN(post-transplant neutropenia,PTN)组,其余受者纳入非PTN组,比较分析两组受者的基线资料、血液系统疾病发生率、术后并发症、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等指标以及他克莫司、霉酚酸血药浓度数据,分析纳入有差异和意义的影响因素,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筛选肾移植术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对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做ROC分析,以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1)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贫血症、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8.15%、23.15%、9.26%、53.70%和14.81%。有54.63%的受者在术后1年内至少发生过1次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首次减少时间距离移植平均107.85天。(2)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血细胞随时间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整体可分为“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两种类型,其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变化为“先升后降”类型,即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WBC:+5.100×109/L,95%CI:4.394-5.807×109/L;NE:+6.465×109/L,95%CI:5.799-7.131×109/L),第5天达到低谷,术后第3周时恢复到术前水平;单核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变化属于“先降后升”类型,即术后第2-4天达到低谷,第2-4周时恢复到术前水平。(3)PTN组和非PTN组受者在基线资料、原发病、术前检查化验和血液系统并发症方面大多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两组间吸烟史、不同移植类型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方面,两组白细胞减少症和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而贫血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两组间感染和DGF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TN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TN组,其他并发症则无统计学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死亡器官移植(OR=3.56,95%CI:1.23-10.33)和DGF(OR=7.55,95%CI:1.25-45.62)可能是影响PTN的独立危险因素。经ROC分析,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0.778。(4)PTN组和非PTN组间术后WBC、LY和PLT随时间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而RBC和Hb在两组间随时间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从各类型血细胞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可知,PTN组整体比非PTN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PTN组和非PTN组间术后BUN和肌酐的变化随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TN组比非PTN组的相关指标较高,且下降速度相对较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术后血细胞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分为“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两种类型。死亡器官移植和DGF可能是影响PTN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PTN对早期移植肾功能具有一定影响。

申振[2](2016)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了解亲属肾移植供体人口学资料、婚姻及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及个人状况,了解其影响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前抑郁及焦虑的因素,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对亲属肾移植供体抑郁及焦虑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两所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体为研究对象,剔除不愿配合调查及不完整问卷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完成资料收集。以填写评定量表选出焦虑或抑郁的供体作为干预对象,通过术前一段时间的常规护理+治疗性沟通进行干预,术前1-2天再次填写评定量表(即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焦虑或抑郁的干预效果。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常规护理(2)治疗性沟通系统:根据干预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干预效果确定干预次数,一般3-4次,每次30min~1h。干预步骤如下:第一次:关系性沟通:以关系沟通为主,即与供体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供体的一般资料及社会文化背景。自我介绍是其责任护师,简单了解其工作、学习、生活、家庭收入、与受体关系等情况。第二次:评估性沟通:以内容沟通为主,通过深入访谈对供体的一般情况,重要脏器功能及社会支持度、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评估性沟通。第三次:治疗性沟通:以内容沟通为主,通过了解供体有焦虑、抑郁、恐惧、紧张、担心、期待等心理问题。针对每项心理问题进行具体心理干预(主要是前两个心理问题)。沟通时责任护士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温和的语调,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供体担心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分别在干预前供体术前填写一般信息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干预后供体术前1-2天再次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为110名,剔除不愿配合调查及不完整问卷者18名,共有92例患者完成调查。在干预前抑郁及焦虑组与干预前无抑郁及焦虑组的对比中:两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05),家庭所在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40,P>0.05),与受体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P<0.05),主要照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3,P<0.05),婚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P>0.0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5),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9,P>0.05),术前对肾移植的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5,P<0.05),工作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5,P>0.05)。治疗性系统干预前焦虑供体平均得分58.38±4.19分,干预后为43.15+3.61分,两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29,P<0.0001)。治疗性系统干预前抑郁供体平均得分58.91+5.53分,干预后为45.00±4.16分,两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37,P<0.0001)。结论1.亲属照顾者的多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担心供受者术后的康复及术前对肾移植的了解程度等对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前抑郁及焦虑的发生有影响;2.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以显着改善亲属肾移植供体的抑郁及焦虑状态。

江芬[3](2009)在《54例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肾移植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4例60岁及以上老年肾移植病例(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5例60岁以下肾移植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在术后1年、3年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2.6%/88.9%、79.6%/75.9%与对照组(94.4%/90.2%、81.6%/78.4%)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老年患者移植术后心血管疾病、感染、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糖尿病发生率高于非老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并非肾移植的绝对禁忌证,但老年患者耐受力相对较差,常伴随其他疾病,采用对肾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完善的准备与术后细心的护理是保证人/肾存活率的关键。

孙煦勇,文宁,农江,赖彦华,谭刘欣,董建辉,文海涛,聂峰,谭庆,赵东海,曲海燕,叶常青,李壮江[4](2009)在《老年尿毒症患者肾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附23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及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3例施行肾移植手术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术前详细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严格组织配型,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用合适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果:2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其中1例并发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例再次肾移植患者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并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经抢救无效死亡;心力衰竭1例,脑出血1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次,消化道出血1例,CsA、FK506浓度中毒各1例,经治疗后,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良好的组织配型、高质量的供体、完备的术前准备、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防治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叶海丹,许红璐,陈雪霞,曾丽珍[5](2008)在《143例老年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总结60岁以上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4月143例年龄大于60岁的肾移植患者及同期1038例年龄<60岁肾移植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移植后1年、3年、5年移植肾存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老年患者移植术后冠心病、高血压、感染、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糖尿病发生率高于非老年患者,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非老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60岁并非肾移植的绝对禁忌证,但老年患者耐受力相对较差,常伴随其他疾病,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尤为重要,应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其预后。

孙华宾,刘燕,朱耿隆,郑克立[6](2006)在《老年人肾移植49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施行肾移植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9例65岁以上的肾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87例<50岁的肾移植患者作比较。结果老年组肾移植1年人存活率(85.7%),与非老年组(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肾存活率(89.8%)与非老年组(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10.2%)低于非老年组(28.7%,P<0.05);老年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51.1%)高于非老年组(19.5%,P<0.05);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的剂量3个月内、3~6个月及6~12个月分别为(3.6±1.1)、(3.1±0.9)mg·kg-1·d-1及(2.9±0.7) mg·kg-1·d-1,均小于非老年组的(5.4±1.4)、(4.6±1.3)mg·kg-1·d-1及(4.1±1.0)mg·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积极治疗原发病,选择适当的时机,老年患者的肾移植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刘彦斌,杨广庭,马秉刚,姜伟,祖强,史平旺,白玉梅,韩咏梅[7](2005)在《18例老年患者肾移植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施行肾移植的特点。方法对本组18例肾移植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本组年龄在60—75岁之间。原发病为“慢性肾炎,尿毒症”。术前透析时间为1—88个月。18例均伴有高血压,16例有不同程度的心衰病史,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腹水,7例有心包积液,6例有胸腔积液。18例均为尸体肾移植。供、受者ABO血型完全相同。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2—8%。术前有15例进行了PRA检测:阴性者12例,致敏者3例。HLA配型:2001年以后的6例做了HLA配型,其中5个抗原错配的1例,4个抗原错配的4例,3个抗原错配的1例。供肾热缺血时间5—8分钟,冷缺血时间4—10小时。采取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吻合6例,与髂外动脉吻合12例;供肾静脉与髂外静脉吻合;输尿管与膀胱吻合采用外隧道式。18例均放置双J管。术后采用CsA+Aza+Pred免疫抑制治疗6例,采用CsA+MMF+Pred免疫抑制治疗12例。结果本组目前人存活14例,肾存活14例,死亡4例,1年人/肾存活率:90%,术后发生急排4例,急性肾功衰竭5例,各种感染8例,其中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2例,伤口积液伴感染5例。输尿管吻合口漏1例。死亡4例中有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术后2天急性心衰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另外1例术后4个月死于肝癌。结论我们体会老年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心脑肺的并发症。感染的发病率也较高,尤其是肺部感染,也是肾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抑制剂的用量较青年组应偏小。注意到以上几点,手术成功率并不低于青年组,而且5年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透析组。因此。高龄患者并非肾移植手术禁忌症。

于立新,马俊杰,白喜文,徐健,罗永礼,付绍杰,杜传福,邓文锋,王亦斌[8](2000)在《老年患者的肾移植(51例临床经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手术适应证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特点 ,提高人 /肾存活率。 方法 :对 5 1例年龄为 6 0~ 83岁的老年肾移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研究手术成功与失败者的经验与教训 ,探讨供肾者的质量 ,PRA、HLA配型 ,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 结果 :5 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2 0例 (39 2 % ) ,其中 ,急性肾小管坏死 3例 ,急性排斥反应 6例 ,CsA肝、肾中毒 2例 ,肺部感染 5例 ,心力衰竭 3例 ,脑出血 1例。 1、3、5年人存活分别为 47、45、42例 ;肾存活分别为 46、44、41例 ,人 /肾 1、3、5年存活率分别为 92 2 % / 90 2 % ,88 2 % / 86 3% ,82 4% /80 4%。 结论 :①良好的组织配型和保证供肾的质量是老年人肾移植成功的第一步 ;②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各项工作 ,采取相应措施对老年患者行肾移植可取得满意效果 ;③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移植效果的重要保证。

薛武军,陈勇,田普训,邢俊平,潘晓鸣,丁小明,燕航[9](2000)在《老年患者施行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特点、影响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移植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对64 例年龄在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肾移植的资料进行总结。64 例中年龄最大者73岁, 平均63 .6岁。术后环孢素A(CsA)的起始量较一般患者低0 .5~1 .0 mg·kg- 1·d- 1 , 术后1 年内的维持量较同期一般患者低0.2~0 .3 mg·kg- 1·d- 1 。结果 人、肾1 年存活率均为86.5% ,3 年存活率为71.4% , 最长存活者达10 年; 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 .7 % 和5 .8% ;45 例发生并发症(70.3 % ), 其中以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最高(50 .0 %) , 其次为CsA 的肝、肾毒性。结论 并发症是影响老年患者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 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是改善移植效果的重要保证; 只要注意老年患者肾移植的特点, 采取相应措施, 老年患者行肾移植的效果满意。

薛武军,陈勇,田普训,邢俊平[10](1999)在《老年患者肾移植46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特点及年龄增长对移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6例老年尿毒症患者施行肾移植的临床资料,39 例行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7 例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移植后应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A延迟应用,用量低于非老年患者。 结果 1年人肾存活率为87.5% ,3 年存活率71.4% ,5 例存活超过5年,2 例超过10年;仅3例发生急性排异反应,2例发生慢性排异反应。34 例(73.9% )发生并发症。 结论 并发症是影响老年患者肾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受者年龄与肾移植效果无直接关系。若能注意老年患者肾移植的特点,术前充分准备,移植后合理用药,积极防治并发症,能收到与非老年患者相同的移植效果

二、老年患者施行肾移植的临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患者施行肾移植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肾移植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选择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3 手术方法
        2.1.4 免疫抑制方案
    2.2 随访及术后并发症监测
        2.2.1 随访方案
        2.2.2 术后并发症的评判标准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肾移植受者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
        3.1.1 一般资料
        3.1.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1.3 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
        3.1.4 肾移植受者术后血细胞变化规律
        3.1.5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相关资料分析
    3.2 肾移植受者术后中性粒细胞症危险因素分析
        3.2.1 两组肾移植受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3.2.2 两组肾移植受者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3.2.3 两组肾移植受者术后血细胞变化规律分析
        3.2.4 两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3.2.5 两组肾移植受者生化及血药浓度数据分析
        3.2.6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移植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4)老年尿毒症患者肾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附2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组织配型
    1.3 手术方式
    1.4 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2 结果
    2.1 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2.2 近期外科并发症
    2.3 排斥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3.1 影响老年患者肾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
    3.2 老年肾移植的手术适应证
    3.3 肾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
        3.3.1 术前检查、配型
        3.3.2 供肾质量
        3.3.3 合理应用免疫抑制
        3.3.4 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处理
        3.3.5 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
        3.3.6 其他支持对症治疗

(5)143例老年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并发症分析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移植肾存活率分析
3 护理
    3.1 疾病相关知识教育
    3.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2.1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3.2.2 感染
        3.2.3 药物性肝损害
        3.2.4 移植术后糖尿病
        3.2.5 急性排斥反应

(8)老年患者的肾移植(51例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受者的术前并发症 见附表。
    1.3 手术情况
    1.4 组织配型
    1.5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1.5.1 20世纪80年代治疗方案:
        1.5.2 1990年后术中静滴MP
    1.6 监测
2 结 果
3 讨 论
    3.1 适应证的选择
    3.2 影响老年患者肾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
    3.3 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的经验

(9)老年患者施行肾移植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免疫抑制治疗
结果
    一、移植效果
    二、死亡原因
    三、并发症
讨论
    一、老年患者行肾移植的安全性
    二、影响老年患者肾移植效果的因素
    三、老年患者肾移植的效果

四、老年患者施行肾移植的临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移植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临床分析[D]. 胡伟. 兰州大学, 2021(12)
  • [2]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D]. 申振. 安徽医科大学, 2016(02)
  • [3]54例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 江芬.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9(06)
  • [4]老年尿毒症患者肾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附23例报告)[J]. 孙煦勇,文宁,农江,赖彦华,谭刘欣,董建辉,文海涛,聂峰,谭庆,赵东海,曲海燕,叶常青,李壮江.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9(01)
  • [5]143例老年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 叶海丹,许红璐,陈雪霞,曾丽珍. 护理学报, 2008(07)
  • [6]老年人肾移植49例临床分析[J]. 孙华宾,刘燕,朱耿隆,郑克立.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11)
  • [7]18例老年患者肾移植报告[J]. 刘彦斌,杨广庭,马秉刚,姜伟,祖强,史平旺,白玉梅,韩咏梅. 中国疗养医学, 2005(03)
  • [8]老年患者的肾移植(51例临床经验)[J]. 于立新,马俊杰,白喜文,徐健,罗永礼,付绍杰,杜传福,邓文锋,王亦斌.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04)
  • [9]老年患者施行肾移植的临床特点[J]. 薛武军,陈勇,田普训,邢俊平,潘晓鸣,丁小明,燕航.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0(01)
  • [10]老年患者肾移植46例临床分析[J]. 薛武军,陈勇,田普训,邢俊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9(06)

标签:;  ;  ;  

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