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分析

秸秆综合利用分析

一、秸杆综合利用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铁臣[1](2021)在《环境权视域下秸秆污染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徐召鹏[2](2021)在《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优化与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秸秆资源化利用不仅对于解决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缓解能源危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增长就业机会等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自1997年我国开始探索秸秆综合利用以来的20多年里,我国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目前学术界对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仍显不足。一方面随着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的不断丰富,究竟哪些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更好,目前缺乏对主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的系统评价。另一方面,随着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动态演化,多产业联动消纳当地秸秆资源将是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调整当地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结构,可使当地该产业的经济环境效益得到最优结果,此类研究也极为匮乏。此外,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升,不仅仅意味着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升,它还代表着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提升。因此,有必要从宏观层面考虑,如何进一步规划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升路径。论文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五个方向出发,选用山东省九种典型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并将九种利用方式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九种利用方式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对比结果。能值分析结果显示,九种方式的经济环境特性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除秸秆栽培食用菌以外,其他八种方式的能值产出率均大于1,这表明现有绝大部分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对秸秆均有增值作用。除秸秆产乙醇和秸秆制刨花板以外,其余七种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的净能值产出率均低于3,表现出较低的环境影响。基于可持续发展指标结果,秸秆产沼气和秸秆制饲料具有最好的可持续性,论文认为应作为主要鼓励发展产业。而秸秆产乙醇和秸秆制刨花板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小于1,表明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技术创新,目前仍不适合规模推进。在能值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目标线性规划,论文构建了区域秸秆综合利用优化模型,通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得Pareto解集,通过箱线图分析解集得出三个不同优先目标下的优化方案,发现若以提升地区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建议在目前山东省的秸秆利用布局上,降低秸秆还田比例,主要增加秸秆产沼气的比例。若优先考虑地区环境性,建议仍以秸秆还田作为主要秸秆资源化利用手段,其他方式比例可做少量调整。同时,无论倾向于何种政策考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秸秆产乙醇和秸秆产刨花板产业均不宜规模化发展。此外,秸秆综合利用布局应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避免“一刀切”的政策调整,并且应避免盲目扩大秸秆利用规模,从而导致地区存在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水平下降的风险。最后,论文设计了“财政支出—中间路径—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推进路径研究模型,以探究在宏观视角下,财政支出影响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同路径的强度。结果表明,财政支出通过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这两条中间路径的影响最为显着,建议主要在这两条中间路径上增加财政投资以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财政支出通过教育水平、农业发展基础、节能环保投资、创新研发投资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影响强度为正,即财政支出通过这些路径均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其中,影响强度最低的路径为创新研发投资,原因在于创新研发投资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影响较为微弱,建议创新研发投资需要向秸秆利用技术方向倾斜。

何麒麟,徐杰,丁志远[3](2021)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文中提出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全面推动农业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分布十分广泛,资源总量巨大,是重要的有机生物质资源。集约、高效、

崔彪[4](2020)在《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资源,秸秆的综合利用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关键信息人访谈、政府统计收集等方式,剖析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存在问题和成因,并提出可操作性对策,为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桦南县秸秆的年产量、秸秆综合利用的程度与现状进行了调查,对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1)桦南县所有秸秆的年产量为194.43万吨左右,综合利用主要围绕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统称“五化”开展利用。(2)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秸秆综合利用培训、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是否了解秸秆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乡镇秸秆焚烧查处力度、乡镇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力度、附近是否有回收点或回收企业、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等因素对农户进行秸秆综合利用影响显着。影响程度是:是否有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附近是否有回收点或回收企业>乡镇秸秆焚烧查处力度>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乡镇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力度>是否参加过秸秆综合利用培训>是否了解秸秆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文化程度。(3)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存在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低、秸秆手工储运成本高、“五化”利用存在技术瓶颈和秸秆储运难度大等问题。(4)根据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本文认为桦南县应该尽快完善秸秆资源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快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项目建和突破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培训力度和秸秆焚烧查处力度、强化秸秆综合利用组织与宣传等工作。

李厚萱[5](2020)在《桦川县秸秆覆盖度遥感估算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类通过对耕地的使用,能够持续的为人类提供其生存所需的基本资料。近年来,在耕地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耕地经营方式粗放,重用轻养问题严重,过量的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部分地区耕地质量逐年下降。耕地资源在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推进耕地保护和保护性耕作是重中之重。秸秆是作物成熟后,其茎叶部分的总称。秸秆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作物收获后,将残留的秸秆覆盖于耕地表层,能有效缓解耕地土壤的水蚀风蚀现象,减少蒸散发,并且耕地经过长时间的秸秆还田处理,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和机械组成,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耕地的自然肥力与经济肥力,在耕地保护和耕地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秸秆覆盖度也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性检测指标。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耕地范围为研究区,在2019年1 1月5日采集了研究区内主要作物(水稻、玉米)不同覆盖度的56个样本点,并采集了研究区内玉米秸秆,在实验室内模拟了不同秸秆覆盖度的土壤-秸秆混合场景,并获取了 2015、2017、2018和2019研究区秋季秸秆覆盖时期的哨兵-2A遥感影像。在对不同覆盖度的实验室高光谱数据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秸秆光谱吸收特征参量和光谱指数,以其原始反射率为输入量,使用皮尔逊积聚相关系数对秸秆光谱特征参数和光谱指数进行筛选,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神经网络为建模方法建立秸秆覆盖度遥感预测模型,寻求最优模型建立的输入量。结合实验室内建立的预测方法,基于哨兵-2A遥感数据建立尺度的秸秆覆盖度遥感反演模型,以验证室内实验输入量和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1)随着秸秆覆盖度的增加,土壤光谱反射特诊逐渐被秸秆掩盖,覆盖度越高,反射率整体升高,并且光谱特征向秸秆光谱特征变化越显着;(2)与秸秆覆盖度极显着相关的秸秆光谱吸收特征参量集中在1730nm,2100nm和2300nm处的三个吸收谷,其可以表达更加完整的光谱变化特征和光谱信息,以之作为输入量构建模型,能够显着提高预测精度;(3)以室外光谱构建的光谱参数相关性虽然低于室内数据,极显着相关的光谱指数大多数也与Band-11、Band-12参与运算,秸秆的响应波段在两个波段范围内,以极显着相关的光谱参数作为输入量建模,精度提高效果显着,R2从以原始反射的0.6水平提高到了 0.8水平;(4)从时间变化上来看,桦川县2015-2019年的秸秆覆盖度是逐年上升的,70%以上的秸秆覆盖面积有较为显着的上升,30%以下秸秆覆盖面积在2015-2018年有非常显着的下降,而2019年有小幅度的上升,这是由于当地政府推行了秸秆深翻还田的政策使地表的秸秆覆盖减少的原因;空间上来看,桦川县国营农场的耕地范围秸秆覆盖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地方的耕地秸秆覆盖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上升,在东部和南部的耕地尤为显着。本研究提供的成果可以准确快速的对秸秆覆盖度进行提取,可以宏观的了解区域尺度的秸秆分布特点,能够对秸秆还田工作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地表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李昕[6](2020)在《河北省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综合效益评价》文中指出河北省作为我国玉米生产主要基地之一,有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近年来,在政府的管控下,秸秆焚烧的现象有所缓解,但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仍是最普遍的处理方式。2019年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以提升秸秆直接还田质量、提高离田利用比例为主要方向,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离田利用模式。本文选题的目的在于分析河北省五种常见玉米秸秆利用方式的综合效益及其优势特点,并形成多种利用方式优势互补的秸秆利用模式,为高效利用河北省玉米秸秆资源提供可行性方案和合理化建议。对于形成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建立循环农业与可持续能源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河北省秸秆利用现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的成本和效果、秸秆利用企业生产运营数据,为论文作数据支撑;其次利用专家打分的方式了解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再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得出效益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并为各项指标进行赋值;最后利用加权综合评判法得出河北省不同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效益水平。最终得出不同秸秆利用方式的效益表现和影响因素不同的结论:从经济效益角度:生物质燃气>食用菌基料>颗粒燃料>压块饲料>生物质发电;从社会效益角度:颗粒燃料>食用菌基料>压块饲料>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气;从生态效益角度:颗粒燃料=生物质燃气>生物质发电>压块饲料>食用菌基料;从综合效益角度:生物质燃气>食用菌基料>颗粒燃料>生物质发电>压块饲料,并提出可以在河北省发展以优先满足压块饲料、颗粒燃料市场基本需求为目的,以鼓励发展基料种植作物和生物质燃气,促进良好经济效益为重点,以生物质发电消化剩余秸秆为补充的优势互补模式。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从产业多元发展的角度对河北省秸秆利用效益进行研究。本文创新性的以目前河北省鼓励秸秆利用、缓解秸秆焚烧初显成效为背景,以河北地区几种常见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在保证秸秆直接还田量的基础上,从产业多元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各种利用方式的效益表现形式和优势特点,为促进河北地区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提供思路。(2)创新性的提出玉米秸秆优势互补利用模式。提出以优先满足压块饲料、颗粒燃料市场基本需求为目的,以鼓励发展利用基料种植作物和生物质燃气,促进良好经济效益为重点,以生物质发电消化剩余秸秆为补充的秸秆利用模式。

贾建强[7](2019)在《农牧业机械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中作用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乌拉特前旗秸杆综合利用是为响应国家关于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实现农作物秸杆禁烧综合利用,将农田主要污染源变废为宝,促进农业发展,节本増效,还农村绿水兰天重要工作。

张润锴[8](2019)在《生物质秸秆收储运与成型燃料生产及供热运营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过度开采会造成能源紧张;并且传统能源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农作物的丰产丰收,生物质秸秆种类繁多并且产量在逐年增长。生物质秸秆随意堆放、肆意焚烧,对于环境和能源利用都不是最佳的选择。然而生物质能源的高品位利用是一大优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质秸秆做燃料不仅能够替代煤、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而且具有清洁可再生的优点。生物质秸秆作燃料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规模化利用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以河南省郑州市一家生物质成型燃料规模化利用企业生产运营模式为研究课题,研究分析了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规模化利用的3大环节,即秸秆从田间收储运到成型燃料加工最终实现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锅炉燃烧达标排放,总结出了生物质秸秆收储运、成型燃料供应与锅炉燃烧达标排放3大运营模式。(1)生物质秸秆规模化收储运模式。该运行模式采用4种收储运方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企业与农户之间各取所需,保证了秸秆快速收集上来;通过改装普通农用三轮车封闭式运输,减少了秸秆运输途中的损失;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能够遮风避雨且交通便利的秸秆储存站点,有效地解决了秸秆利用企业生物质秸秆规模化收储运问题,实现了生物质秸秆收储运规模化收集。(2)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生产供应模式。该供应模式由供热中心分别从生物质秸秆原料的产地、种类、收获时间等方面优化布局成型燃料加工基地,基地之间优势互补、协同配合、信息互通;供热中心实时掌控各成型燃料加工基地的原料类别、原料收集量、燃料产品加工量等信息,对各成型燃料加工基地的燃料产品加工量进行统一调配和运输;解决了成型燃料的间歇生产与锅炉连续燃烧之间的矛盾,保证了供热中心成型燃料的连续供应。(3)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供热中心运营模式。该运营模式首先对供热中心原燃煤锅炉炉膛结构进行了改造,成为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专用燃烧炉。其次优化配置了除尘装置,改造了原燃煤锅炉的脱硫塔(水浴除尘),采用了“一机一塔”、双碱法脱硫方式。在锅炉燃烧过程中增加了脱硝处理过程,同时配备了袋式除尘器,使除尘系统达到了“三级除尘”。第三是在烟囱排放过程中添加了烟气排放指标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实现了对锅炉各项排放指标的实时在线监测和控制。通过实施新的生物质秸秆规模化收储运模式、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生产供应模式及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供热中心运营模式,使生物质秸秆原料的收集达到了规模化,保证了供热中心成型燃料的连续供应,成型燃料燃烧后废气排放指标得到了有效控制,其排放指标远低于天然气的排放标准,实现了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燃烧后的清洁、环保排放,让成型燃料真正成为了清洁燃料。

闫杨[9](2019)在《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费用效益评价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文中提出农作物产生的秸秆是一种被大量浪费的资源,尤其是在黑龙江地区对秸秆的使用情况,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利用模糊数学相关理论,搭建出一套专用于秸秆的费用效益模型,目的是进行效果评价。从经济效应、生态效应以及社会效应3个层面着手,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秸秆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为黑龙江省秸杆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目前秸秆用途广泛,除了传统方式外还可用于制作刨花板、活性炭等,由于未能获取到足够数据但效果可能更好,本文主要从还田、发电、饲料、沼气发酵四个方面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为了对作物秸秆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科学地评价,本文从秸秆利用能达到生态的合理性、经济的可行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三方面出发,建立了秸秆利用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项主体指标,9项群体分指标。(2)使用层次分析方法明确了各个指标的相应权重,同时利用模糊数学理论,依次建立了与秸秆利用有关的各效益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从而实现了指标的量化,使具有不用量纲的具体指标值规范到0~1区间。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加权综合法,建立了以模糊综合评判为评价结果的秸秆利用效益评价模型。(3)从项目的效益评价结果来看,秸秆发电具有最佳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最好,能够带来大量就业,经济效益较好;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最好,但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佳;秸秆沼气也具有最佳的生态效益,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佳;秸秆饲料的经济效益最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般。(4)从黑龙江秸秆资源利用角度出发,黑龙江应该大力利用秸秆发电,不但能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形成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能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是秸秆利用最佳方式。同时也要鼓励使用秸秆还田,以为农民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秸秆饲料和沼气也可以适当使用,提高生态效益。

王春[10](2019)在《基于能值理论的秸秆收储运体系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在于其现代化健全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但是由于秸秆密度小,季节性强等问题导致秸秆收储运工作存在困难,进而影响秸秆的规模化利用,因此对秸秆收储运体系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对系统的环境压力、可持续性等进行科学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对来发秸秆回收利用公司的人工离散型和机械集中型秸秆收储运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来发秸秆回收利用公司在年收购20万吨秸秆时,采用人工离散型收储运模式需要投入172.87×1018sej太阳能值,其中投入的可更新环境资源(太阳能,雨水势能等)占28%,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表土层损失能)占3%,购买可更新资源(劳力等)占64%,购买不可更新资源(燃油)占5%;采用机械集中型收储运模式需要投入148.97×1018sej太阳能值,其中投入的可更新环境资源占33%,不可更新环境资源占3%,购买可更新资源占58%,购买不可更新资源占6%。(2)两种秸秆收储运模式能值投入结构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购买能值中,购买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和购买可更新资源能值的匹配不合理,人工离散型模式购买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只占购买能值的8%,购买可更新资源能值占购买能值的98%,机械集中型模式购买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购买能值的10%,购买可更新资源能值占购买能值90%。意味着该公司秸秆收储运系统科学技术投入较少,系统内的环境资源得不到很好利用,该公司采用的秸秆收储运模式发展程度不高。(3)两种秸秆收储运模式的购买可更新资源(劳力等)能值投入比重最大,环境负载率均低于2008年的农业生态系统,投入的可更新能值较多,对环境的压力较小。具有很高的可持续发展系数和较低的环境负荷率。(4)机械集中型模式秸秆收储运系统对内部的资源环境开发程度高,生产率高、购买的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比重比人工离散型秸秆收储运模式低。机械集中型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人工离散型秸秆收储运模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收集每千克秸秆需要投入0.74485× 1012sej~0.86435× 1012sej的能值,每千克秸秆产品的市场价格能值0.2502604× 1012sej严重小于收集每千克秸秆所投入的太阳能值,表明秸秆产品的市场定价严重偏低。玉米、小麦的市场价格能值在1.030484× 1012sej~1.177696× 1012sej,和收集每千克秸秆投入的能值对比,粮食作物的市场价格能值稍微高于收集其副产品秸秆的能值投入,但高出的程度并不大。政府应该积极扶持秸秆回收利用企业,弥补秸秆回收过程中入不敷出的处境,否则秸秆回收利用企业将很难健康运营下去。

二、秸杆综合利用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秸杆综合利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2)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优化与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的评价研究
        1.2.2 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布局
        1.2.3 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
        1.2.4 研究综述小结
    1.3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能值分析的九种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评价
    2.1 研究区域概述
    2.2 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的能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 九种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的能值流动清单
    2.4 能值分析结果
第三章 秸秆综合利用方案优化研究
    3.1 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方案优化模型
    3.2 求解算法
    3.3 秸秆综合利用方案优化结果与分析
        3.3.1 优化结果
        3.3.2 不同决策偏好下的优化结果
    3.4 松弛变量取值范围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第四章 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4.1 提升路径构建
    4.2 财政支出影响各中间路径的分析
        4.2.1 财政支出与中间路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4.2.2 长期关系——协整检验
        4.2.3 短期关系——回归分析
        4.2.4 财政支出对中间路径的影响分析
    4.3 中间路径影响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分析
        4.3.1 中间路径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平稳性检验
        4.3.2 长期关系——协整检验
        4.3.3 短期关系——回归分析
        4.3.4 中间路径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影响分析
    4.4 财政支出影响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路径分析
    4.5 政策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
二、本市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
三、本市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四、桔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离田利用比例总体不高
    (二)规模化利用秸秆的企业数量偏少
    (三)企业利用秸秆数量波动较大
    (四)秸秆收储仍然存在困难
    (五)秸秆政策覆盖范围有待扩大
    (六)秸秆政策执行效率有待提高
五、完善本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建议
    (一)提升本市秸秆利用企业生产能力
    (二)构建和完善农作物秸秆收集储运体系
    (三)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四)提高补贴资金审核和发放效率

(4)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秸秆的定义及用途
        2.1.2 秸秆综合利用定义及发展历程
    2.2 理论基础
        2.2.1 行为科学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理性经济人假说
3 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3.1 桦南县概况
        3.1.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1.2 农业资源情况
        3.1.3 农业发展状况
    3.2 桦南县农作物秸秆资源量
    3.3 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3.3.1 秸秆肥料化利用
        3.3.2 秸秆饲料化利用
        3.3.3 秸秆原料化利用
        3.3.4 秸秆能源化利用
        3.3.5 秸秆基料化利用
4 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4.1 秸秆综合利用影响因素
        4.1.1 数据来源
        4.1.2 模型选择
        4.1.3 变量说明
    4.2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4.2.1 农户个体特征对秸秆综合利用影响
        4.2.2 农户认知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影响
        4.2.3 外部环境特征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影响
5 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及对策建议
    5.1 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5.1.1 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低
        5.1.2 秸秆收购储运成本高
        5.1.3 “五化”利用技术瓶颈难以突破
        5.1.4 秸秆储运难度大
    5.2 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对策建议
        5.2.1 调整桦南县秸秆五化利用财政支持政策
        5.2.2 加快农作物秸秆收贮运体系和项目建设
        5.2.3 加大县域农户秸秆综合利用培训及科普力度
        5.2.4 加大秸秆焚烧查处力度
        5.2.5 内引外联,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集成应用
        5.2.6 强化秸秆综合利用组织领导与宣传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桦川县秸秆覆盖度遥感估算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地物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1.3.2 秸秆覆盖度估算研究动态
        1.3.3 秸秆与耕地保护研究
        1.3.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1.4 研究内容与重难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3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1 遥感理论基础
    2.2 电磁波与地物的相互作用
    2.3 秸秆遥感反演理论基础
    2.4 保护性耕作理论
    2.5 耕地质量评价理论
    2.6 相关概念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获取及处理
        3.2.1 秸秆样品采集与处理
        3.2.2 土壤样本获取与处理
        3.2.3 室内秸秆反射光谱测定
        3.2.4 室外秸秆覆盖度数据采集
    3.3 遥感影像及光谱数据预处理
        3.3.1 遥感影像获取
        3.3.2 光谱数据预处理
4 基于实验室高光谱数据的秸秆覆盖度预测模型
    4.1 不同秸秆覆盖的反射光谱特征分析
    4.2 秸秆光谱指数构建
    4.3 光谱吸收特征参量与秸秆覆盖度的相关性分析
    4.4 秸秆覆盖度高光谱预测模型
    4.5 小结
5 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秸秆覆盖度反演模型
    5.1 秸秆多光谱反射特征分析
    5.2 秸秆光谱指数与秸秆覆盖度的相关性分析
    5.3 秸秆覆盖度多光谱遥感反演模型
    5.4 小结
6 桦川县秸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6.1 桦川县秸秆覆盖度遥感反演制图
    6.2 桦川县秸秆覆盖度时间分布特征
    6.3 桦川县秸秆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
    6.4 桦川耕地质量和秸秆利用优化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河北省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综合效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玉米秸秆
        2.1.2 玉米秸秆资源数量估算
        2.1.3 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
        2.1.4 秸秆利用综合效益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成本—收益理论
3 河北省玉米秸秆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
    3.1 河北省玉米秸秆资源概况
    3.2 河北省玉米秸秆离田利用主要方式及现状
        3.2.1 河北省秸秆利用现状
        3.2.2 河北省玉米秸秆主要离田利用方式现状
        3.2.3 河北省玉米秸秆利用存在问题
4 河北省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综合效益评价
    4.1 评价指标选择
        4.1.1 分析思路
        4.1.2 指标的选择及测算方法
    4.2 玉米秸秆压块饲料利用方式综合效益评价
        4.2.1 经济效益
        4.2.2 社会效益
        4.2.3 生态效益
    4.3 玉米秸秆颗粒燃料利用方式综合效益评价
        4.3.1 经济效益
        4.3.2 社会效益
        4.3.3 生态效益
    4.4 玉米秸秆食用菌基料利用方式综合效益评价
        4.4.1 经济效益
        4.4.2 社会效益
        4.4.3 生态效益
    4.5 玉米秸秆生物质燃气利用方式
        4.5.1 经济效益
        4.5.2 社会效益
        4.5.3 生态效益
    4.6 玉米秸秆生物质发电利用方式
        4.6.1 经济效益
        4.6.2 社会效益
        4.6.3 生态效益
    4.7 提取各项指标数据
5 河北省秸秆主要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比较分析
    5.1 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
        5.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5.1.2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5.1.3 确定指标权重值及一致性检验
    5.2 评价指标数据归一化处理
    5.3 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河北省不同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综合效益表现不同
        6.1.2 河北省不同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综合效益的影响因素不同
    6.2 政策建议
        6.2.1 优势互补发展各类利用方式
        6.2.2 提高不同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综合效益
        6.2.3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7)农牧业机械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中作用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全旗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现状
2 农牧业机械是全旗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主力军
3 农机作业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 几点建议

(8)生物质秸秆收储运与成型燃料生产及供热运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国内秸秆资源及分布情况
    1.2 国外秸秆利用现状与利用方式
    1.3 国内秸秆利用现状与利用方式
        1.3.1 国内秸秆利用现状
        1.3.2 国内秸秆利用方式
2 生物质秸秆规模化收储运模式
    2.1 国外秸秆收储运方式
    2.2 国内秸秆收储运方式
    2.3 存在问题
    2.4 生物质秸秆规模化收储运模式案例分析
        2.4.1 生物质秸秆规模化收储运管理分析
        2.4.2 生物质秸秆规模化收储运站点运行情况分析
        2.4.3 生物质秸秆规模化收储运主要环节分析
        2.4.4 生物质秸秆规模化收储运模式分析
3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生产供应模式
    3.1 成型燃料加工基地布局
    3.2 成型燃料加工设备
    3.3 成型燃料加工工艺流程
    3.4 成型燃料供应模式
    3.5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生产供应模式优势分析
4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供热中心运营模式
    4.1 供热中心组成
    4.2 供热中心工艺流程
    4.3 达标排放
        4.3.1 锅炉燃烧废弃物
        4.3.2 三级除尘
        4.3.3 在线监测数据
    4.4 锅炉燃烧与达标排放模式
    4.5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供热中心运营模式效益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Abstract
研究生期间参与项目及获得荣誉和成果

(9)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费用效益评价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基础理论概述
    2.1 费用效益分析理论
        2.1.1 费用与效益的分类
        2.1.2 费用效益分析的目的
        2.1.3 费用效益的分析原则
    2.2 国民经济评价理论
    2.3 国内外发展现状
        2.3.1 国外发展情况
        2.3.2 国内发展情况
        2.3.3 相关成果简述
        2.3.4 文献评述
第3章 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现状
    3.1 我国秸秆资源现状
    3.2 黑龙江省秸秆资源概况
        3.2.1 秸秆资源产量
        3.2.2 秸秆资源类型
        3.2.3 秸秆资源分布
    3.3 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3.3.1 秸秆发电
        3.3.2 秸秆饲料
        3.3.3 秸秆还田
        3.3.4 秸秆沼气发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费用效益评价研究
    4.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经济效益指标
        4.2.2 生态效益指标
        4.2.3 社会效益指标
        4.2.4 评价指标体系
    4.3 秸秆利用效益分析
        4.3.1 秸秆还田
        4.3.2 秸秆发电
        4.3.3 秸秆饲料
        4.3.4 秸秆沼气发酵
    4.4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糊综合评判法效益评价分析
    5.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5.2.1 计算方法
        5.2.2 计算结果
    5.3 费用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10)基于能值理论的秸秆收储运体系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秸秆收储运发展现状
        1.2.1 国外秸秆收储运发展现状
        1.2.2 国内秸秆收储运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能值分析研究现状
        1.3.1 国外能值分析发展现状
        1.3.2 国内能值分析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基于能值分析的秸秆收储运相关理论介绍
    2.1 能值理论的基本概念
        2.1.1 能值
        2.1.2 能值转换率
        2.1.3 能值分析
    2.2 能值分析的基本步骤
    2.3 主要能值指标及综合水平能值指标体系
        2.3.1 主要能值指标
        2.3.2 能值指标计算方法
3 社旗县来发秸秆回收利用公司收储运体系
    3.1 社旗县来发秸秆回收利用公司收储运物流系统
        3.1.1 秸秆收储运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3.2 社旗县来发秸秆回收利用公司收储运系统能值投入产出
4 社旗县来发秸秆收储运公司两种收储运模式能值分析
    4.1 研究区域概况
    4.2 两种收储运模式的边界确定
    4.3 绘制两种收储运模式的能量系统图
    4.4 能值计算的具体方法
        4.4.1 能量折算系数
        4.4.2 能值转换率
        4.4.3 秸秆收储运系统原始数据的处理
    4.5 编制两种收储运模式能值分析表
    4.6 结果与分析
        4.6.1 建立两种收储运模式的能值综合指标体系
        4.6.2 秸秆产品能值讨论
        4.6.3 两种收储运模式的能值投入与农作物能值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四、秸杆综合利用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境权视域下秸秆污染法律问题研究[D]. 张铁臣.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2]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优化与提升路径研究[D]. 徐召鹏. 山东大学, 2021(11)
  • [3]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J]. 何麒麟,徐杰,丁志远. 上海农村经济, 2021(01)
  • [4]桦南县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及对策分析[D]. 崔彪.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5]桦川县秸秆覆盖度遥感估算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 李厚萱.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6]河北省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综合效益评价[D]. 李昕.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7]农牧业机械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中作用的调查[J]. 贾建强.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9(03)
  • [8]生物质秸秆收储运与成型燃料生产及供热运营模式研究[D]. 张润锴.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9]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费用效益评价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D]. 闫杨.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10]基于能值理论的秸秆收储运体系评价研究[D]. 王春.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秸秆综合利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