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叶阴影病变295例纤维支气管镜及临床分析

上叶阴影病变295例纤维支气管镜及临床分析

一、295例肺上叶阴影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满君[1](2021)在《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肺结节病是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激素治疗停药后极易复发,且副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病具有一定优势,通化方是在姜良铎教授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基础上创立的治疗肺结节病的基本方。本研究第一部分从循证学证据确定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结节病的确切疗效和对其预后及复发的影响,第二部分梳理总结姜良铎教授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和在肺结节病临床诊治中的重要指导价值。第三部分为临床研究观察通化方加减治疗肺结节病的疗效和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第四部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通化方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性。方法1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结节病的Meta分析: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结节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采用Meta分析方法,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有效率、随访有效率、复发率、肺功能及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erum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SACE)。2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研究:结合古文献研究及近现代医家对三焦的论述,系统梳理三焦形质、功能及辨证相关内容。其次重点论述姜良铎教授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最后阐述该理论在肺结节病诊治中的重要指导价值,根据此理论创立“通化方”为治疗肺结节病的基本方。3通化方加减治疗肺结节病的临床研究:采用适用于少见病的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病情进展或复发的Ⅱ期肺结节病患者,予以通化方加减治疗,疗程6个月,随访期为6个月。治疗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SACE水平将其分为SACE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中胸部HRCT、理化检查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及SACE与上述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疗效评价方面,比较患者治疗和随访前后的综合疗效、胸部HRCT、理化检查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有效率,同时监测通化方的安全性。4通化方治疗肺结节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取“通化方”及肺结节病的作用靶点,构建通化方-肺结节病-靶点调控网络并对发挥核心作用的靶基因蛋白进行数据挖掘,最后通过对核心靶点基因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出通化方作用于肺结节病的疗效机制。与目前公认的肺结节病发病机制进行对比,探讨其有效性。结果1 Meta分析:本研究最终纳入8个RCTs,均以英文形式发表。结果显示:治疗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有效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肺功能FVC、DLCO高于对照组(P<0.05),FEV1和SACE在两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2理论研究:三焦形质是争论焦点,三焦功能论述主要集中在三焦主气化和主水液方面。三焦辨证在湿热病及其他复杂疾病治疗方面均有深远影响。姜良铎教授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认识肺结节病,提出三焦为人体器官的被膜、包膜、淋巴、间质组织等脏腑间联系的四通管道,三焦郁滞不通则气机气化不利、不能化生护卫精微,津液和血液运行障碍,形成痰瘀、痰瘀互结形成结节,并以膜性四通管道为途径流窜全身,治疗当疏利三焦。导师在此理论基础上创立通化方作为治疗肺结节病基本方。3临床研究:3.1一般资料:治疗前共入组3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24例,31例患者平均年龄56.97±1.07岁,平均病程为1.91±0.06年;肺外系统病变包括皮下结节、眼部侵润、双侧腮腺肿大;肺浸润HRCT评分上肺区和中肺区肺浸润HRCT评分高于下肺区(P<0.05)。3.2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完成SACE检测的共26人,其中SACE升高者有12例,正常者有14例,SACE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肺浸润HRCT评分与胸部HRCT总分升高,理化检查中淋巴细胞减低(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SACE水平与肺浸润HRCT评分、胸部HRCT总分、淋巴细胞存在相关性(P<0.05)。3.3临床疗效比较:①综合疗效分析:通化方加减治疗6个月综合疗效有效率为66.7%,随访6个月综合疗效有效率为63.6%,随访期间有效率与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未见明显降低(P>0.05)。②胸部HRCT 比较: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肺浸润HRCT评分、淋巴结肿大HRCT评分、胸部HRCT总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随访6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肺浸润HRCT评分、淋巴结肿大HRCT评分、胸部HRCT总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淋巴结肿大有效率高于肺浸润有效率(P<0.05)。③肺浸润类型及程度分级比较:肺浸润类型包括肺结节影、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治疗与随访前后,三种类型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结节影与磨玻璃影的HRCT评分降低(P<0.05或P<0.01);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结节影HRCT评分降低(P<0.01);随访6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三者HRC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与随访前后患者肺浸润HRCT评分均分为轻度组和中度组,两组所占比例在治疗与随访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理化检查比较: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SACE、血沉降低,淋巴细胞升高(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淋巴细胞降低、单核细胞升高(P<0.05);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三个阶段比较,SACE、血沉、淋巴细胞所占异常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肺功能比较:治疗前共16例完成肺功能检测,肺功能通气类型以弥散伴小气道功能减低所占比例最高,未进行治疗和随访后疗效比较。⑥中医证候比较:全组与三焦郁滞、痰瘀痹阻、气阴亏虚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比较证候总积分显着降低(P<0.01);三焦郁滞、痰瘀痹阻、湿热蕴肺组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证候总积分降低(P<0.05或P<0.01);三焦郁滞、痰瘀痹阻、阳气亏虚组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证候总积分降低(P<0.05)。⑦中医疗效比较: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与随访6个月3个阶段比较,中医有效率具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与治疗1个月比较有效率升高(P<0.01);随访6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有效率未见差异(P>0.05)。⑧中医各症状比较: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脘腹胀闷症状积分降低(P<0.05);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胸闷、皮下结节、乏力、咳痰、口干咽燥、畏寒肢冷、潮热盗汗、大便溏泄症状积分均见降低(P<0.05)。⑨不良反应: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4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构建通化方-肺结节病-靶点调控网络发现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metalloproteinase 9,MMP9)、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 3,CASP3)、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 ligand 2,CCL2)为关键作用靶点蛋白,通过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通化方主要干预Hepatitis B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Th17)细胞分化、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号通路。IL-6、MMP9、CASP3、CCL2 基因,Th17 细胞分化、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是目前公认的肺结节病发病相关靶点蛋白与机制,故证实了通化方治疗肺结节病的有效性。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结节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对远期预后及复发未见益处,通化方是在姜良铎教授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基础上创立的治疗肺结节病基本方,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肺部浸润、淋巴结肿大和皮下结节、降低疾病活动性与严重性相关理化指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通过随访发现对远期预后较好,降低复发率,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同样证实了通化方的有效性。

侯月[2](2021)在《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及呼吸科病房,符合西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毒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黛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进行总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后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改变,需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在治疗后10天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的变化。观察两组肺内外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入组患儿性别方面,女童发病比率较男童升高。87例患儿中,其中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在热退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病变累及肺叶情况发现,主要病变肺叶以右下肺居多,其次是左下肺、左上肺、右上肺。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均为100%。在主症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在减轻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减少以及胸部影像学片影吸收方面,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在啰音减少以及片影吸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在减轻咳嗽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较好。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主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次症评分中,两组在改善咽喉肿痛、鼻孔干燥、面色红赤、烦躁、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在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方面,疗效显着。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于次症的改善,主要在便秘方面。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CRP、ESR、LDH、SF、WBC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CRP、ESR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组间比较中,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后1周,两组LDH的下降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F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WBC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试验组在治疗后2周对于D-二聚体的下降作用,要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的3个节点相互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其余2个节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方面,体液免疫中,治疗前IgA、IgG水平偏低,IgM水平升高,治疗后IgA、IgG的水平升高,而IgM则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IgA、IgG、IgM、IgE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中,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CD4+T、CD4+/CD8+较治疗前均有上升,CD8+T有所下降,其中CD4+T、CD4+/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T 水平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CD4+T、CD8+T、CD4+/CD8+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因子方面,急性期IL-6、IL-10水平大部分正常或升高,而IL-2、IL-4、TNF-α、γ干扰素大多数正常或偏低。纤维支气管镜方面,87例患儿中,两组量化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前,量化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不张、为主。在肺外并发症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方面,两组87例SMPP患儿,共随访12周,31例患儿(试验组8例、对照组23例)肺内病变未完全吸收。试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为30.2%,试验组在肺内病变吸收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毒热闭肺证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解毒清热宣肺法联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吸收、胸部影像学片影方面效果明显。对于次症的改变,以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方面为主。在实验室指标中,对于LDH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方面,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的吸收。在免疫功能方面,加用银黛汤加减治疗SMPP,可以通过改善CD4+T的功能来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炎症的吸收。银黛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气道黏膜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焦鹏飞[3](2020)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晚期肺鳞癌EGFR相关治疗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超过85%的肺癌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肺鳞癌是NSCLC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现阶段,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是治疗肺鳞癌的主要手段,尽管治疗手段有所进步和发展,该病的5年生存率仍较低,仅为8%~15%。与肺腺癌的治疗手段相比,肺鳞癌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差距较大。而且肺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被忽略,因此近2/3的患者到医院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广泛期),丧失了最佳的手术机会,严重影响生存时间。肺占位性病变的确诊最终需要依靠病理学依据,同时后续的治疗也依赖于病理诊断及分期,因此早期准确的病理诊断能够对恶性病变进行有效治疗并避免良恶性病变的转变。目前对肺占位性病变的活检技术分为: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超声、磁共振或CT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包括径向超声引导下肺活检、基于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支气管镜下经肺实质结节取样术)、经食管超声内镜引导细针针吸活检术等。从1976年Haaga等最早报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CT-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CT-GPLB)成功开始,经过四十余年的硬件改进和技术更新,CT-GPLB已成为临床上肺癌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尽管其临床诊疗价值、安全性以及实用性已经被一部分研究者所证明,但适用于中国特别是河南等中原地区的研究尚未开展。并且有关CT-GPLB 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US-GPLB)的优缺点及可行性相关对比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这两种穿刺方法进行对比讨论,为中原地区尤其是基层医院初期开展肺穿刺活检术时引导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尽管CT-GPLB已应用于临床多年,但其在穿刺过程中临床应用现状及并发症的防治分析,缺少大数据统计分析,本研究针对这一缺陷,为穿刺前检查必须项目,穿刺过程注意事项,穿刺后相关处理做出理论依据;以往研究缺乏涉及CT-GPLB获取的组织标本与对应外科手术大体标本的差异分析,本研究将这两种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为病理结果差异找到理论依据。相较于临床应用较为成熟的肺腺癌的基因靶向治疗,广泛期肺鳞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以及EGFR敏感突变患者应用吉非替尼后疗效均存在较大争议,对于肺鳞癌患者确诊后的EGFR基因检测率与肺腺癌差距较大,同时广泛期肺鳞癌的靶向治疗相关研究也较少。针对应用刚刚上市的盐酸安罗替尼的EGFR野生型广泛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更是鲜有。本研究证实了盐酸安罗替尼对广泛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为EGFR基因突变野生型、多线化疗失败及吉非替尼耐药后的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我院2018年1268例CT-GPLB的临床资料分析。2.CT-GPLB后病理结果分析,CT、增强CT影像特点对穿刺的指导意义,US-GPLB与CT-GPLB的对比分析。3.经CT-GPLB确诊的肺鳞癌EGFR基因突变现状及吉非替尼疗效分析,同时对EGFR基因突变野生型、多线化疗失败及EGFR-TKI耐药后的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患者应用盐酸安罗替尼观察临床疗效。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1268例行CT-GPLB的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分析,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河南省肺部占位性疾病诊治现状,以及国内一流肺穿刺水平的现状。2.对比US-GPLB与CT-GPLB,为其他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开展此项目时提供依据。3.分析和探讨EGFR基因突变野生型、多线化疗失败及EGFR-TKI耐药后的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应用盐酸安罗替尼的效果。第一部分 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目的1.总结1268例CT-GPLB的临床资料,对河南省肺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做出预判。2.总结1268例CT-GPLB并发症统计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268例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大一附院)影像与核医学科行CT-GPLB的临床资料,并对CT-GPLB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因素和影像学特点与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1268例。样本中男性689例,女性579例;有吸烟史者467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慢阻肺338例;合并间质性肺疾病57例;年龄10~87岁,平均年龄57.3岁;病灶大小0.7cm~11.9cm,均值2.19cm;周围型病灶例875次,中心型病灶393例;既往有肿瘤病史89例。2.成功率:126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0%。3.穿刺并发症:一次进针出现气胸87例(6.9%),出血315例(24.8%)其中咯血86例(6.8%),胸膜反应9例(0.7%)。237例患者进针为两次及两次以上,出现气胸35例(14.7%),出血113例(47.6%),出血患者中大咯血3例、大咯血并血胸1例,均经介入科及时肺部血管栓塞后好转,无致命性损伤。均未见针道渗血及针道种植。4.本研究发现是否合并肺气肿和间质性肺疾病以及病灶大小、病灶位置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病灶大小、病灶位置和CT增强强度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5.了解发现CT-GPLB在部分地市级医院开展情况较差,绝大多数县级医院未开展。结论1.CT-GPLB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小,其中进针次数、进针深度,CT增强程度以及是否合并COPD,尤其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是CT-GPLB气胸、血胸发生的主要因素。2.CT-GPLB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在相关措施保障下,无致命性风险,部分医院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开展。第二部分 CT-GPLB病理结果及US-GPLB与CT-GPLB对比分析目的1.总结1268例CT-GPLB术后病理资料,将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学形态与穿刺结果对比分析。2.对比CT-GPLB获取组织后不同送检方式准确率,分析其与外科手术获得的大体标本病理符合率。3.对US-GPLB与CT-GPLB在诊断成功率、穿刺耗时、穿刺次数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268例患者于郑大一附院影像与核医学科行CT-GPLB的病理资料;将240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行外科手术切除占位患者的CT影像学形态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穿刺病理与手术标本病理结果对比。选取周围型肺占位中行US-GPLB 119例与同期行CT-GPLB 875例进行对比,探讨经济价值及实用性。结果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肺部占位有效病例1268例,穿刺病理结果回报1251例诊断明确,诊断率98.6%。其中恶性肿瘤835例,非恶性疾病416例。腺癌522例占比41.2%,占恶性肿瘤的62.5%,比重最大。对240例经CT-GPLB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CT影像学形态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团块影占比45.9%,结节影27.5%,空洞、弥漫性病变及GGO为分别为15.8%、6.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的直径大小与手术诊断符合率统计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CT-GPLB与外科手术获得肺癌标本病理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CT-GPLB时涂片细胞学+活检组织学联合诊断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6.7%,较单一应用准确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肺外周占位,US-GPLB较CT-GPLB在诊断成功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耗时超声引导组(13.77±5.76min)明显小于CT引导组(27.2±10.6min),但后者应用范围更广。结论1.CT影像学形态对于肺占位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团块影、结节、弥漫性病变较空洞和GGO有指导意义。2.CT-GPLB的病理送检三种途径(细胞学涂片、活检组织学、细胞学涂片+活检组织学)获得的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的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细胞学涂片+活检组织学联合送检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率最高。3.US-GPLB与CT-GPLB在诊断成功率、穿刺次数及并发症方面两者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前者耗时较少,后者可早期发现并发症,对GGO及小结节占位穿刺有明显优越性,更有临床应用价值。第三部分 经CT-GPLB确诊的肺鳞癌EGFR突变现状以及吉非替尼和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广泛期肺鳞癌患者临床研究目的1.分析经郑大一附院影像与核医学科CT-GPLB确诊的肺鳞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EGFR基因突变敏感型与野生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形态是否具有差异。2.分析EGFR突变敏感型广泛期肺鳞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的临床疗效,分析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患者应用盐酸安罗替尼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郑大一附院影像与核医学科行CT-GPLB确诊为肺鳞癌患者的病理标本,应用NGS-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检出肿瘤组织内EGFR基因突变情况,共257例,探讨EGFR基因突变敏感型与野生型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情况。收集上组257例中EGFR基因突变敏感型并接受吉非替尼(EGFR-TKI)治疗的25例广泛期肺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生存期、药物的毒性反应等数据。收集其中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11例患者应用盐酸安罗替尼后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药物的毒性反应,探讨此类患者的治疗方向。结果1.肺鳞癌患者中EGFR的突变率为11.6%(30/257),患者EGFR突变在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和21外显子2573位核苷酸点突变(L858R)较为常见,两者分别占总突变例数的43.3%(13/30)和36.7%(11/30)。2.其中女性患者突变率19.0%(4/22),男性患者突变率11.1%(26/235);吸烟患者中10.8%(22/204)存在基因突变,低于不吸烟患者15.1%(8/53)的突变率,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分析肺鳞癌患者的影像学形态,发现病灶形状、分叶征、毛刺征、瘤肺界面、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影像学表现在EGFR突变敏感型与野生型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4.截止随访日期(2019年12月31日),共随访的25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广泛期肺鳞癌患者,随访资料均完整,CR 0例,PR 14例(56.0%),SD 7例(28.0%),PD4 例(16.0%)。RR 为 56.0%,DCR为 86.0%。生存期 0.7~19 个月,中位PFS为7.3(95%CI:5~10)个月。2年生存率20%,中位OS为12.7月。发现不良反应以I、II级常见,以皮疹、腹泻居多。5.截止随访日期(2019年12月31日),共随访的11例应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的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患者,随访资料均完整,CR 0例,PR 7例(63.6%),SD 2 例(18.1%),PD 2 例(18.1%)。RR 为 63.6%,DCR 为 81.7%。生存期 0.5~8个月,中位PFS为3.3(95%CI:2.7~5.5)个月。本研究不良反应多为I、II级,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和出血较为常见。结论1.CT-GPLB所获取标本均能满足基因测序需求,肺鳞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11.6%,以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1)和21外显子突变(L858R)为主。2.EGFR突变敏感型与野生型肺鳞癌患者在性别、年龄、TNM分期及CT形态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女性、不吸烟的肺鳞癌患者EGFR突变率稍高。3.EGFR突变敏感型肺鳞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能够获益,建议对肺鳞癌患者常规行EGFR基因检测;对EGFR基因突变野生型、多线化疗失败及吉非替尼耐药后的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患者,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是很好的选择。

胡丹丹[4](2019)在《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分析 ——互联网诊疗1112例病例分析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互联网1112例肺结节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以期为早期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诊断、治疗随访以及规范诊疗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0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王智刚主任医师互联网医疗客户端1112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1112例肺结节患者的基本资料与临床资料,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居住地区、吸咽史、疾病史等,临床资料包括主诉、肺结节密度、结节大小、结节部位、形态、肿瘤指标、病理结果、复查情况、临床处理与治疗等,并将资料分类输入EXCEL表格中,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结果:互联网医疗客户端肺结节病例呈逐年快速增加趋势;1112例肺结节患者年龄14-93岁,男性平均(46.37±14.25)岁,女性平均(48.51±13.61)岁,两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508例患者为体检发现,成为肺结节就诊的主要原因;孤立实性结节为肺结节的主要类型;有1049例有明确的临床治疗建议,其中,以6-12个月随访复查为主,有一部分实性肺结节复查周期临床建议为1-3个月,在建议行PET-CT检查96例中,仅有50例实施了 PET-CT;共有246例有随访记录,其中复查结节相仿172例,结节缩小17例,结节消失22例,结节增大22例,新增结节1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各组间患者结节密度、随访时间、慢性肺部疾病史、结节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慢性肺疾病史、直径<5mm是影响结节缩小的危险因素;结节位于肺上叶是结节增大的危险因素;纯磨玻璃结节是结节新增的危险因素;结节消失与上述因素均无关联;在1112例患者中,33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显示,恶性肺结节23例,良性结节10例,其中5例(21.74%)恶性肺结节患者通过体检发现;恶性结节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恶性结节组出现症状后就诊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恶性结节组磨玻璃样结节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结节密度与良恶性结节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2.32、1.87,是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但二组病例的性别分布存在组间差异。结论:1.直径<5mm的实性结节、发生于肺上叶结节是临床多发类型,且大部分肺结节无任何临床表现,但仍无法排除恶性结节可能,在恶性结节中有21.74%的患者是通过体检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时偶然发现;2.有慢性肺疾病史、直径<5mm是影响结节缩小的危险因素,结节位于肺上叶是结节增大的危险因素,纯磨玻璃结节是结节新增的危险因素,随访时间均是结节变化的保护因素,对有慢性肺疾病史、微小结节、肺上叶结节、纯磨玻璃结节患者加强动态随访,以及时掌握结节变化给予相应的处理;3.纯磨玻璃结节是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磨玻璃结节患者密切监测,及早给予干预;4.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模式,树立知名呼吸科医生品牌,可以有效管理日益增长的肺结节人群,促进肺结节临床诊疗的规范化。

于华龙[5](2018)在《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首先对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病灶的CT表现、穿刺结果及最终临床诊断进行统计,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对肺GGN病灶的诊断价值和临床上需选择穿刺来明确诊断的应用指征,既要做到早期诊断,又要避免滥用。其次对肺GGN病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出现的穿刺失败病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以提高CT引导下肺GGN病灶经皮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最后通过对24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罕见致死性并发症-体循环空气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部位、CT和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早期治疗后预后情况,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为CT引导下肺GGN病灶穿刺活检的安全性保障积累经验。材料与方法: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分析。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12月经胸部CT检查显示的肺GGN病灶,常规痰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不能确诊的患者121例。男40例,女81例,年龄区间是26-78岁,平均年龄58.85岁。本研究入组标准:(1)肺部磨玻璃结节,包括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2)有肺部病灶的薄层三维CT检查;(3)行CT引导下肺GGN穿刺的患者且有病理结果;(4)通过手术切除病理切片或治疗后随诊观察结果证实病变性质;(5)临床资料齐全,CT图像清晰能进行诊断性描述的;(6)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1)病灶毗邻心脏、大血管或较粗支气管,没有安全穿刺路径的GGN病灶;(2)穿刺未完成及所取标本未见异常而仅为正常组织的;(3)患者不能耐受或配合而不能进行穿刺检查的;(4)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5)穿刺针经过的部位有大疱性肺气肿者;(6)患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或者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症状、吸烟史),穿刺深度,并对肺GGN病灶的一些CT表现进行记录,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内部成分和一些特征性表现(空泡征、支气管气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将所有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和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并比较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度及对病理分型的符合度。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统计分析两组病变的一般资料、CT影像学资料(病灶分布、内部特征、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是否需选择穿刺活检的判断提供帮助。常见并发症及穿刺失败影响因素分析。根据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穿刺成功组与穿刺失败组,穿刺成功组定义为成功取材并获得病理结果,穿刺失败组定义为取材未成功或未获得异常病理结果者。对穿刺失败病例的影响因素进行记录,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灶情况(最长径、部位、非实性成分比例和周围有无肺气肿)、穿刺情况(穿刺深度、针道距离和穿过胸膜次数),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咳血、肺出血、气胸、胸腔积血、体循环空气栓塞等,记录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一般资料、病灶情况和穿刺情况。罕见致死性并发症-体循环空气栓塞24例分析。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所有行CT引导下肺部病灶穿刺活检的病例中发生体循环空气栓塞的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为60.67±8.19岁。入组标准:(1)胸部CT发现肺内阴影,呈肿块状、结节状、团片状或磨玻璃影。(2)肺部病变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3)穿刺术后CT检查发现体循环心血管系统里存在游离气体,或是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体征并且CT复查能发现相应部位血管内的游离气体而明确诊断。(4)病例穿刺术前后CT和其他临床资料齐全。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大小(最长径)、形态(肿块、结节、团片、GGN、空洞等)、穿刺时采取的体位、穿刺病理结果以及其他并发症(咳嗽、咯血、肺出血等)。并记录术后是否即刻行全肺低剂量CT扫描和/或颅脑CT扫描,气体栓子栓塞的位置,是否有临床症状和出现临床症状是否早于术后即刻CT扫描,是否起床或站立,气体栓子是否吸收,有无抢救处理,是否有后遗症,是否死亡等。结果:121例患者中,除去5例穿刺失败者、2例无随访者、2例行微波消融者,其余112例患者纳入CT引导下肺GGN经皮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分析,其中包括纯磨玻璃结节病灶37例和混合磨玻璃结节75例。活检结果包括腺癌79例、转移性腺癌1例、粘液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8例;慢性炎症性病变14例、纤维化6例、结核1例、淋巴组织增生1例。112例患者中,通过手术或治疗性复查最终诊断恶性病变85例(75.89%),良性病变27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对GGN病灶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96.47%(82/85),特异度为100%(27/27),准确度为97.32%(109/112)。82例恶性病变中有72例行手术证实,其中仅有2例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不符,病理分型诊断准确度达97.22%(70/72)。恶性病变组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要高于良性病变组,而年龄、咳嗽症状及吸烟史在两组中无差异。良性病变组以下叶病灶居多,有14例(51.85%),而恶性病变组以上叶病灶多见,有48例(56.47%),两组之间的病灶分布情况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病灶大小方面,两组患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内部结构方面,恶性病变组非实性成分所占比例要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也就是说实性成分多的病灶呈恶性的可能性要大。我们再对良恶性病变的非实性成分比例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696,95%置信区间为0.591-0.801(P=0.002),切点为0.427。当非实性成分比例<0.427来判断病变为恶性时,敏感度为0.815,特异度为0.612。CT影像学征象方面,空泡征、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气管气像、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1例患者有5例患者穿刺失败,其中1例中等量气胸,1例病灶区出血,2例穿刺获得标本仅为正常肺组织,1例为少量骨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研究结果显示,小病灶和下叶病灶容易穿刺失败,但由于穿刺失败组病例太少,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8和0.064)。所有121例穿刺患者中,发生少中量气胸26例,其中少量气胸25例;肺中量出血78例,病灶及针道周围少量出血43例;胸腔少量积液6例;少量咯血3例;发生体循环空气栓塞2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并发气胸的影响因素包括病变部位(P<0.001)、穿过胸膜的次数(P<0.001)以及肺气肿(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下叶病变(OR=4.398,95%CI为1.72011.242,P=0.002)、多次穿过胸膜(≥2次)(OR=3.563,95%CI为1.1.3579.358,P=0.010)以及沿针道存在肺气肿(OR=10.676,95%CI为1.073106.250,P=0.043)为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中量肺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病灶最长径(P<0.001)、针道长度(P=0.032)以及穿刺深度(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变最长径(OR=0.923,95%CI为0.8830.965,P<0.001)、穿刺深度(OR=1.115,95%CI为1.0391.198,P=0.003)为中量肺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4例体循环空气栓塞患者全部术后即刻行全肺低剂量CT复查发现了气体栓子,均在左心房和/或左心室发现栓塞气体,其中有16例仅在左心室发现气体,有2例仅在左心房发现气体;各有3例同时在头臂干、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发现气体,各有1例在右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脑动脉发现气体。其中23例患者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置于原体位不动,给予持续高流量纯氧,30-60分钟后复查,气体均全部吸收,患者安出机房,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和后遗症;1例右侧冠状动脉空气栓塞的患者,在发现气体栓子1分钟后出现了烦躁、血压下降等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表现;同样保持原体位不动,绝对卧床,经过积极对症处理,患者安全出院,没有遗留任何不良症状。气体栓子的栓塞部位跟穿刺时采取的体位有一定的关系,费希尔确切概率法统计结果显示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右侧卧位和仰卧位发生心腔外空气栓塞的几率要低于左侧卧位和俯卧位。但由于样本量过少,不同体位间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仰卧位和右侧卧位比较P=0.632,右侧卧位和左侧卧位比较P=0.125,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比较P=0.600,仰卧位和俯卧位比较P=0.136,仰卧位与左侧卧位比较P=0.154,右侧卧位与俯卧位比较P=0.109。结论:1.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同轴技术穿刺活检是一种准确、安全、可行的方法。2.术后即刻行全肺低剂量CT扫描,能早期发现无症状的体循环空气栓塞,保持原体位不动,等待气体吸收,能避免严重事件的发生。

蒋良双,吴邦贵,岳冀,李曦,吴桂辉,刘伦旭,伍伫[6](2013)在《肺结核病合并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肺结核病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都市传染病医院38例肺结核病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37.8(23~59)岁。所有患者术前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对术前明确合并曲霉菌感染者给予抗曲霉菌治疗3 d以上。经上述治疗后行肺叶切除术26例,右全肺切除术1例,左全肺切除术11例。术后患者均在门诊随访,开始时2周复查1次,3个月后调整为1个月1次,1年后改为6个月1次,随访期间行痰涂片查抗酸杆菌及痰培养查曲霉菌,并行胸部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切除病灶,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结核病合并曲霉菌感染,其基础疾病包括结核性空洞17例,结核性肺毁损12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9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4.5年。随访期间给予正规、足够疗程的抗结核治疗,抗真菌(伏立康唑等药物)治疗。38例患者均未再发生肺曲霉菌感染,肺结核也无复发。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再发痰中带血,经相应的治疗症状好转。结论肺结核病合并曲霉菌感染漏诊率高;手术切除病灶结合术后内科药物是治疗肺结核病合并曲霉菌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王敬,黄学锐,初乃惠[7](2011)在《肺下叶结核16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肺下叶结核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168例肺下叶结核的症状、X线表现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体检发现15例(8.9%),因症就诊者153例(91.1%),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盗汗、胸痛等症状;病变位于肺下叶背段,多于基底段;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利于结核病的诊断。结论肺下叶结核病变隐匿,容易误诊,对有症状者要全面检查,必要时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帮助诊断,部分患者病变局限,诊断不明确可考虑手术治疗。

郭敏,陶军,张海琼[8](2011)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不张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初步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在肺不张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胸部X线片、CT诊断为肺不张的病因不明的131例患者行纤支镜检查,并对病因、镜下表现、病变发生部位、年龄分布及镜下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1例肺不张的病因:肺癌79例(60.3%),炎症37例(28.2%),肺结核或支气管内膜结核13例(10.0%),异物2例(1.5%)。131例中纤支镜镜检有病变者120例,正常者11例,肺癌、炎症、结核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1.1%、92.3%、91.9%。79例肺癌中有60例表现为管腔内新生物(75.9%),8例表现为管腔壁浸润(10.1%)。37例炎症中有18例表现为痰栓或血块(48.6%),14例(37.8%)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13例结核的镜下表现呈多样性,6例表现为管腔壁浸润(46.1%)。肺不张发生于右肺79例(60.3%),左肺52例(39.7%),好发部位依次为:两肺上叶68例(51.9%),两肺下叶30例(22.9%),右中肺26例(19.8%)。随着年龄增长,肺癌在肺不张病因中所占比率逐渐升高。21例(2例异物和19例因痰栓或血块堵塞引起的肺不张)经纤支镜治疗者,20例肺复张,1例肺癌患者症状改善。结论纤支镜在肺不张的病因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对于病因不明的肺不张应及时行纤支镜检查,对部分肺不张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颜志军,温雪萍,李艳,张丽君,王忠慧[9](2009)在《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86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肺不张的常见病因及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肺不张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镜对86例肺不张病因诊断率为93.02%,以肺癌最为常见(54例),其中鳞癌40例;炎症17例,结核8例,支气管扩张6例,异物1例。结论:肺不张的病因中以肺癌最为常见,其中又以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支气管镜不但可以诊断病因,同时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图门乌力吉[10](2008)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TBLB)是肺活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之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①本实验通过对4524例自1993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或住院诊治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以及对不同疾病的构成比、阳性检出率、误诊率、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等多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统计分析。②进一步评价了经支气管活检术在肺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对其中322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的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肺组织,重新进行了切片,染色及显微镜下观察,验证了过去15年间对ILD诊断水平和评价了TBLB对ILD的诊断价值。③同时对54例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五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二、295例肺上叶阴影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95例肺上叶阴影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肺结节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名探讨
        2 病因
        3 病机
        4 中医药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肺结节病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因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4 诊断
        5 治疗
        6 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结节病的Meta分析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研究意义及不足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研究
    前言
    研究一 三焦理论演变
        1 三焦形质的演变
        2 三焦功能的演变
        3 三焦辨证
        4 小结
    研究二 姜良铎教授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理论
        1 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的形质
        2 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的生理功能
        3 三焦“膜性四通管道”的病因病机
        4 治疗原则
        5 小结
    研究三 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
        1 从三焦理论认识肺结节病基本病机
        2 姜良铎教授论治肺结节病
        3 通化方的由来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通化方治疗肺结节病的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通化方”治疗肺结节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前言
    研究一 肺结节病相关基因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二 通化方有效活性成分和基因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三 通化方-肺结节病-靶点调控网络及PPI网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四 靶点基因生物功能注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纳入研究资料提取表
病例报告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西医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及研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筛选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疗效比较
        3 炎症指标比较
        4 D-二聚体水平比较
        5 免疫指标比较
        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比较
        7 肺内外并发症情况
    讨论分析
        1 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SMPP毒热闭肺证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疗效评价积分量表
    2 SMPP毒热闭肺证病例收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晚期肺鳞癌EGFR相关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T-GPLB病理结果以及US-GPLB与CT-GPLB对比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经CT-GPLB确诊的肺鳞癌EGFR突变现状以及吉非替尼和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广泛期肺鳞癌患者临床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癌穿刺活检技术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分析 ——互联网诊疗1112例病例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穿刺活检操作过程
        1.4 资料收集和分析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诊断结果分析
        2.3 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3 讨论
        3.1 肺内GGN的定义及影像学分型
        3.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3.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对肺 GGN 病灶的应用价值
    4 小结
第二部分 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常见并发症及穿刺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操作过程
        1.3 数据收集及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穿刺结果
        2.2 穿刺常见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
        2.3 穿刺失败病例原因分析
    3 讨论
        3.1 穿刺失败及其原因分析
        3.2 穿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4 小结
第三部分 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安全性—罕见致死性并发症体循环空气栓塞24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操作过程
        1.3 资料收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2.2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部位
        2.3 体循环空气栓塞与体位的关系
        2.4 治疗和预后
    3 讨论
        3.1 肺穿刺活检并发体循环空气栓塞的发生率
        3.2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发生机制
        3.3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临床表现
        3.4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诊断
        3.5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预防
        3.6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治疗措施
        3.7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预后
    4 小结
结论
创新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肺结核病合并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随访
2 结果
3 讨论

(8)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不张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病因诊断标准
    1.4 纤支镜的治疗指征及方法
    1.5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肺不张病因与纤支镜镜下表现
    2.2 肺不张的病因与镜下病变部位分布
    2.3 肺不张病因与年龄的关系
    2.4 纤支镜对肺不张的治疗
3 讨论
    3.1 肺不张病因与纤支镜的镜下表现
    3.2 肺不张病变的发生部位
    3.3 肺不张病因与年龄
    3.4 纤支镜对肺不张的治疗

(9)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8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肺不张的病因与病变部位分布
    2.2 肺不张病因与支气管镜检查所见的关系
    2.3 肺不张的年龄与病因关系
3 讨论

(10)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第一章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研究现状
        一、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类
        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新类型
        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
        四、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
        五、结语
    第二章 细胞因子与肺纤维化
        一、促纤维化细胞因子
        二、抗纤维化细胞因子
        三、结语
    第三章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在肺科疾病诊断中的运用
        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二、对肺间质病(ILD)的诊断价值
        三、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四、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五、结语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章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间质性肺病诊断价值的探讨(附322 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附图
    第三章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织中不同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四、295例肺上叶阴影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从三焦“膜性四通管道”论治肺结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D]. 满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 侯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晚期肺鳞癌EGFR相关治疗疗效分析[D]. 焦鹏飞. 郑州大学, 2020(02)
  • [4]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分析 ——互联网诊疗1112例病例分析报告[D]. 胡丹丹. 苏州大学, 2019(04)
  • [5]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D]. 于华龙. 青岛大学, 2018(07)
  • [6]肺结核病合并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 蒋良双,吴邦贵,岳冀,李曦,吴桂辉,刘伦旭,伍伫.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3(03)
  • [7]肺下叶结核168例临床分析[J]. 王敬,黄学锐,初乃惠. 中国临床医生, 2011(08)
  • [8]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不张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 郭敏,陶军,张海琼.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5)
  • [9]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86例分析[J]. 颜志军,温雪萍,李艳,张丽君,王忠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04)
  • [10]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 图门乌力吉. 吉林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上叶阴影病变295例纤维支气管镜及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