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四湖流域主要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问题

浅析南四湖流域主要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问题

一、浅析南四湖流域主要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秦娜,董方营,成文举,孙建峰,史忠鑫,杨杨[1](2022)在《基于GIS加权叠加的南四湖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文中认为南四湖是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储蓄枢纽,做好该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对合理规划人类工程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四湖上游流域为研究区,从地形地貌、构造活动性、地下水质量、土壤质量、地面沉降、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方面,采用综合指数法并基于MapGIS软件进行分层加权叠加,然后根据分区阈值得到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图,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差,质量差和较差的面积占59.53%,质量好和较好的面积仅占40.47%;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和水土污染是导致地质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结果对区内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万鹏[2](2021)在《煤矿开采对山东南四湖周边地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因煤矿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地裂缝、矸石堆积、废气、废水排放等现象非常普遍,给当地的交通、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济宁市和枣庄市,南四湖周边是煤矿开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典型区域,本论文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开发现状分析与环境现状分析相结合、现状调查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煤炭开发环境与资源保护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科学的分析矿区采煤活动影响及引起的塌陷现状,为实现南四湖地区的煤炭资源合理规划、有序开发、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南四湖周边受煤矿开采影响区域的采空塌陷区和土壤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测试,分析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离子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分析了开发煤炭资源活动对南四湖周边的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并预测采空塌陷未来发展趋势,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取得如下认识和结论:(1)南四湖地区煤矿企业众多,主要开采层位包括3上、3下、10、12、14、16上、17煤层,采空区面积123.20平方公里。有37座煤矿范围内发生了采空塌陷,塌陷面积总计133.90平方公里。受塌陷影响的耕地面积81.88平方公里,居住区域15.83平方公里,林地8.48平方公里,草地3.8平方公里,道路1.22平方公里,建筑地1.35平方公里。(2)利用概率积分法,通过对塌陷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煤矿开采会导致井田采煤范围内最终形成沉陷盆地,沉降量向外依次减小。采空塌陷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影响面积与地下开采工作面的布置和开采速度、采挖距离有直接关系。(3)南四湖地区土壤中Cl-和SO42-都可能受到了采矿活动的影响,而土壤酸碱度则在矿区内明显偏酸性。土壤中Cu、Zn和Cr6+对比历史浓度有明显升高,而且相对高值区与煤矿开采范围关联性较好,可能是受到煤矿开采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未发现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认为南四湖地区煤矿开采活动在短期内没有引发区域内土壤环境污染的风险。土壤环境质量Ⅰ级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最北部,中西部和中东部滕州市市区等地,共占区内总面积的50%以上。土壤环境质量Ⅱ级区由北向南贯穿全区,沿湖分布。研究区内未见土壤环境差区。(4)据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潜水位监测数据,全区潜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首先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工农业用水量持续增加密切相关;其次与煤矿开采有一定的关系。

赖芳[3](2020)在《大渡河中下游沿岸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及地质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气候变化程度和人类活动强度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全球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等资源环境问题,给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地质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可以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角度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生态环境,从而科学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大渡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向四川盆地西缘山地过渡地带,它是长江、黄河的上游及成都平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该流域跨越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上游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下游位于扬子陆块。大渡河流域属于我国五大生态脆弱区的西南山地区,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是气候和生物响应的敏感地带,是进行脆弱性分布以及控制其分布因素研究的天然实验区。科学认知大渡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川西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专家学者对大渡河流域的研究主要存在于河流地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气候变化等方面,对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从地质学角度解释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更为缺乏。本研究以大渡河中下游沿岸作为研究区,首先对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脆弱性等概念及其内涵进一步阐述,基于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数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建立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开展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时空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区地质环境中的主要地质因素,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地质因素的关联规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探索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地质因素。本研究为大渡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根据研究区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参考已有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选取高程、坡度、植被盖度、土壤可侵蚀K值、经济等9个因子建立了研究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投影寻踪模型和GIS技术对研究区2000年和201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得到重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微度脆弱和潜在脆弱五个等级的分区。按照重要性、对应性、可行性的原则,从地质建造和地质构造两方面着手,选取岩性和断层两类因素,确立了岩类、岩石坚硬程度、断层密度、距断层距离、断层走向五个维度,采用相关标准和自然断点法等方法筛选出26个地质因子。引入粗糙集模型做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地质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进行脆弱性等级分区与地质因子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与岩类,岩石坚硬程度,断层密度(m/km2),距断层距离(m),断层走向具有关联性。并且发现这些地质因子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岩类>岩石坚硬程度>断层密度>距断层距离>断层走向。

丁兆运[4](2017)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南四湖现代沉积的南北差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四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在流域防洪、灌溉、渔业生产、航运、维护流域生态平衡以及南水北调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南四湖流域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1960年建成使用的二级坝等水利工程,将南四湖分成了性质差异巨大的南北两个湖泊——上、下级湖,极大地改变了南四湖的沉积环境。因此,探讨二级坝建成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对流域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后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放射性同位素(137Cs、241Am及210Pb)测年为基础,通过在南四湖二级坝两侧系统布置采样点,确定南四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在此基础上,分析南四湖粒度、营养元素、重金属污染物等环境代用指标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人类活动(尤其是修建水利工程)对湖泊沉积的影响程度,为南四湖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次研究获得了以下成果:1)南四湖流域内侵蚀土壤的延迟输入带来的137Cs,是导致南四湖各沉积岩柱的137Cs剖面分布背离全球公认分布模式的主要原因;单独使用137Cs时标法难以确定沉积物的沉积年代,需要与其他断代方法相结合来进行;以二级坝水利工程等的建成时间(1960年)作为一个有用时标,证明将210Pb计年的CRS模式用于南四湖沉积计年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南四湖沉积以1960年为界,划分为两大时段:1960年之前,下级湖沉积速率高于上级湖;1960~2010年,上级湖沉积速率高于下级湖。2)南四湖沉积物粒度在分布在上、下级湖间存在差异。上级湖>63 um级的细砂及16~63um级的中、粗粉砂所占的平均比例高于下级湖,而4~16um级的细粉砂及<4 um级的粘土平均含量则低于下级湖;平均粒径(Mz)的平均值,上级湖高于下级湖。通过对南四湖上、下级湖多沉积岩柱平均粒径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百年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研究中,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波动符合长时间尺度、低分辨率下粒度变化指示气候干湿变化的规律。但其中粗颗粒的异常增大,则可以指示流域遭遇了异常洪水,甚至指示次暴雨。异常降水量的年份可以作为一个有用时标,用以验证210PbexCRS计年结果的准确性。3)南四湖各营养盐指标(TOC、TN、C/N、TP)中,TOC、TN、C/N的平均含量是上级湖高于下级湖,TOC、TN的变化具有较好的同步性。TP的含量自80年代以来迅猛增加,与TOC、TN同步增长,主要是由于流域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导致的,与流域农业生产、工业废水的排放有关。4)分析了南四湖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南四湖流域100多年来的风化作用历史。南四湖的CIA平均值为65.7,相当于黄土、平均页岩的CIA值,处于中等化学风化阶段。CIA、Rb/Sr、Saf、Ba等元素地球化学指标能相互印证,较好地反映了流域自然演化历史。5)分析了 5种重金属(Cr、Cu、Zn、As、Pb)剖面分布规律,并利用人类活动系数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这5种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这5种重金属元素处于偏中度—中度污染水平;Cr、Cu、Zn污染上级湖>下级湖,As、Pb污染下级湖>上级湖。6)流域人类活动,尤其是人类修筑的二级坝等水利工程是造成南四湖沉积物各种环境代用指标差异的重要原因。

李秀娣[5](2016)在《南四湖湖东堤固结沉降数值模拟》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水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表明了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的重视。修建在湖相软土地基上的湖堤存在着长时间的固结沉降,其固结沉降引起的堤身破坏对沿湖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经济发展以及交通运输都构成了巨大安全隐患。分析当地湖相土的地质特征和物理特性,并对湖堤的固结沉降进行数值模拟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预测以适时维护。对研究当地湖相土工程特性和湖堤施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为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固结沉降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历史,详述了饱和土体、非饱和土体、层状土体固结理论的研究现状,为后续分析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2.总结了土的固结理论计算,包括瞬时沉降计算、主固结沉降计算,接着又研究了有限元分析理论以及土体本构模型的选取,由于摩尔-库伦本构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参数的易获得,确定了使用摩尔-库伦本构模型进行计算。3以南四湖湖东堤工程为依托,详细分析了南四湖湖相土的地质特征、地质成因和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并与其它软土地区做了对比分析。可知南四湖地区湖相土的土体含水率较大,主要是地表水贮存或土体为新近沉积土造成的。土体的孔隙率较大,主要是因为湖东为蒙山西麓平原,是山前河流冲洪积或湖泊沉积而成,部分地区山丘濒临湖岸,为新近形成土层,土体颗粒间空隙大不紧密,具有较高的压缩性。4.综合二维固结问题及各软件的特点,选用ADINA分析了湖东堤的固结特性,对深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土体的位移沉降、孔隙水压力变化、有效应力变化等进行了分析。从深度方向看,上部节点的固结沉降量明显比下部的大,速度也明显比下部节点的快。从水平方向上看,偏移湖堤中心线越远固结也就变得越小,超出堤体范围后,沉降就变得基本平稳。超孔隙水压力在同一深度方向上随土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发展而慢慢地耗散。整个固结进程中超孔隙水压力耗散出现了和固结沉降相对应的变化规律。固结其实就是孔隙水压力向有效应力不断转变的一个过程。本文通过对南四湖湖东堤固结沉降的研究,不但取得了大量对研究当地湖相土有用的数据资料,还分析了当地湖相土的历史成因、地质特征、物理力学特性等,为以后的研究和水工建设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为湖堤的监测维护提供了理论参考。

冯忠伦[6](2016)在《南水北调输水对梁济运河区地下水情的影响机理及演变趋势研究》文中提出南水北调是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一项国家战略工程。东线工程作为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黄淮海平原东部以及胶东地区的供水。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具备全线通水条件,截止到2015年6月已完成4次输水。输水后,由于输水河道长时段高水位输水,必将引起原有的河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发生变化,改变流经区域的地下水情势及变化动态。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四湖东平湖段作为研究区,选取梁济运河以及柳长河为主要研究对象。本论文首先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出发,选取输水河道沿岸8眼观测井,通过对比分析输水前后同期相同降水条件下地下水位变化状态,对于输水如何影响地下水位首先有一个定性的认知。进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将各种影响地下水位的因素进行量化统计,得出各影响因素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灰色关联度,通过关联度的大小来量化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同时界定了受南水北调输水影响的区域范围。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起研究区的地下水数值模型,通过Kriging插值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优化之后,用4次输水的实测资料验证模型,并对历次输水期内的河道渗漏量进行了评价。最后,应用经验证的模型对研究区内未来5年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预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梁济运河输水后,由于增加了输水这一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降水与地下水变幅的关联度由输水前的0.8下降到0.69,输水与地下水变幅的关联度达到0.71,超过了降水对地下水位变幅的影响成为影响地下水变化的主要因素。所选4眼主要观测井在输水时间越长的情况下,r输水时间越大;而4眼对比观测井由于距离河道较远,其r输水时间均小于主要观测井的结果。通过对河心距与r输水时间分析发现,输水会对梁济运河两岸6.6km区域内的地下水位产生影响,输水与地下水位变幅的关联度在0.600.8之间。而在6.6 km之外的区域内,地下水位受输水影响较弱。(2)针对该区域,应用Kriging插值模型提出了增设7眼虚拟观测井的优化方案。优化后,标准差大致在0.50.8之间,较优化前有显着提升。优化后的观测站网所建立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在精度上要优于利用原有的观测站网所建立的模型,说明利用Kriging插值模型优化后的站网有助于提高地下水数值模型的计算精度,可提供更为准确的计算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撑。(3)运用建立的模型通过水均衡计算结果分析河道渗漏量发现,在汛期前的输水期内,河道渗漏量较大,约为3040万m3/d;而在汛期后,河道渗漏量较小,为1.5万m3/d;且通过对河道分段分析发现,渗漏量主要集中于邓楼长沟区间。(4)运用经验证的模型对区域地下水位未来5年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发现,到2020年,梁济运河区地下水流场变化趋势较小,总体流向仍由东北、东部向西南方向汇集。但地下水水力坡度变缓,水位得到整体抬升。水位抬升主要集中在邓楼长沟泵站区间内靠近长沟泵站的区域,最大抬升高度达6.0 m,在八里湾邓楼泵站区间内水位抬升约为0.51.5m,长沟泵站以南至湖口区间内水位抬升约为1.52.0m。预测得出2020年区域年内地下水位波动状态仍然是先降后升的趋势,且最低水位仍出现在7月份左右,与2015年较为一致。但2020年地下水的波动状态明显要比2015年趋于稳定,变幅也明显减小。在2015年地下水年变幅在1.52.0 m之间,而在2020年地下水年变幅在0.51.0 m之间。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了南水北调输水对梁济运河区浅层地下水的影响,明晰了输水对地下水系统的补给程度、补给区域以及研究区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趋势。相应研究成果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南水北调输水影响区域内的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俊[7](2014)在《南四湖地区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文中提出南四湖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其流域的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同时位于一个工农业发达,快速城镇化的地区,其水地球化学环境受到了自然背景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的影响。通过在南四湖流域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采样及分析,我们对这个半干旱地区的水地球化学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本次工作共采集地下水样品43件,地表水样品20件,检测了pH值、K+、Na+、Ca2+、Mg2+、Cl-、SO42-、HCO3-、NO3-、F-、总硬度及溶解性总固体,以及重金属元素As、Hg、Cr6+、Pb2+、Cd2+。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和三线图的分析,初步认为区域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离子来源复杂。其中地表水中人为输入比重较大的是汞、镉、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等,地下水中人为影响比较严重的有汞、镉、铅、砷、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等。利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可以发现在地表水中的重金属汞和镉的含量偏高,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较高,可能受到工业活动的影响,水质综合评价达到良好以上的样品有60.0%。而地下水中重金属铅的含量较高,硝酸根离子含量偏高,水质较差,综合评价极差的样品占到了41.9%。通过对流域地表水中主要离子的地球化学计算分析,确定了不同来源对离子的贡献比例,包括大气输入(0.6-2.0%),人为输入(1.0-70.1%)和岩石风化(29.3-97.0%)三大类。岩石风化的平均贡献率约为61.1%,其中32.0%来自蒸发盐岩,碳酸盐岩为21.0%,硅酸盐岩为8.1%。结合河流径流量和流域面积,每年南四湖流域的硅酸盐岩风化贡献了2.35t/km2的总溶解固体(TDS),碳酸盐则贡献了10.43ton/km2的总溶解固体,蒸发盐则为35.53ton/km2。另外,整个流域的二氧化碳的消耗量约为7.02×109mol/a。

裔兆宏[8](2013)在《美丽中国样本》文中提出引子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这是屈原在《天问》中几句关系治水的诘问。我始终相信苍天有眼。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任何对大自然的犯罪行为,都将会受到惩罚,只有顺应自然,利用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马丛丛[9](2013)在《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分区定位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并成为了制约趋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对区域的生态经济功能进行定位,生态经济区划应运而生。南四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山东省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和粮棉生产基地,又是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汇集之地。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期,流域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也正遭受着威胁,人地矛盾日益紧张。为解决限制南四湖流域发展的环境问题,实现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南四湖流域社会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流域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对分区发展方向进行定位显得尤为迫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除结论以外,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了进行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生态经济区划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性概括,对本文的研究方案进行了展示。第二部分生态经济区划的理论框架。包括生态经济区划的各项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方法、生态经济区划分的原则、生态经济区命名方法等内容。第三部分研究区现状分析。对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的范围进行界定,系统分析了南四湖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确定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分区指标体系提供基础资料。第四部分山东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在对南四湖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分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值,得出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综合评价得分,再运用SPSS17.0软件对各县域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南四湖流域划分为2大生态经济区、6大生态经济亚区。第五部分分区定位发展研究。对各生态经济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特征进行分析,据此对各生态经济分区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为今后南四湖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吴炼石[10](2012)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对南四湖及周边地区环境和经济影响分析》文中提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广大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及地下水严重超采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型水利工程。南四湖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中是重要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南四湖及周边的工程项目主要有:截污导流、柳长河等渠道工程、下级湖提高蓄水位工程和上级湖湖内疏浚工程。本着“先治污后通水”的原则,截污导流工程先期实施。治污工程实施之前的2000年,黄河以南36个控制断面中,仅1个断面水质达到规划目标要求,有3个断面水质为Ⅳ类,其他32个断面水质均为V类或劣V类。2012年1月~4月,黄河以南36个控制断面中,有32个达到Ⅲ类标准。治污工程使南四湖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得到了根本改善和促进。南四湖下级湖提高蓄水位工程对南四湖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位的抬升淹没土地、房屋、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同时对水生动植物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工程设计方案,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得到工程影响南四湖及周边地区的湖田、房屋、畜禽养殖场、围网、芦苇等各项实物容的具体数据。受抬高蓄水位及保护水质的要求,当地的农民、渔民需要学习采用新的生产方式。部分水生动植物在水位抬高初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蓄水位的抬升和枯水季节的输水运行给南四湖补充了大量的生态用水,可以起到扩大湖泊水体面积,补充湿地的水量,对南四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需要做好防止周边土地盐渍化的截渗排水等措施和煤炭塌陷区地质灾害的防范。南四湖湖内疏浚工程是南四湖~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七个单元工程之其基本任务除了要与梁济运河段工程、柳长河段工程、长沟泵站、邓楼泵站、八里湾泵站一起将调入南四湖的江水逐级北送至东平湖,同时还将实现南四湖~东平湖段的通航目标。水运航道的延伸与通畅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极大地促进作用。疏浚淤泥弃置形成的工程临时占地,复耕难度大、恢复作物产量时间长,在工程结束的几年时间内可能影响当地农民的收入。渠道工程从主体工程设计、占地环境容量分析、施工组织设计等角度分析,均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其中梁济运河和柳长河也同时实现通航的功能。综合来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将对南四湖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航运业和旅游业的促进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水质的保证和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增加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是重要保障。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畜禽饲养需要根据《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结合当时实际,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同时需要注意防范环境地质、人群健康等风险因素。

二、浅析南四湖流域主要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南四湖流域主要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IS加权叠加的南四湖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研究区概况
2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2.1 评价方法
    2.2 评价原则
    2.3 评价过程
        2.3.1 评价模型构建
        2.3.2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及其等级划分
        2.3.3 单因子地质环境质量判别
        2.3.4 综合计算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地质环境质量好区(Ⅰ)
    3.2 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区(Ⅱ)
    3.3 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Ⅲ)
    3.4 地质环境质量差区(Ⅳ)
4 结 论

(2)煤矿开采对山东南四湖周边地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矿区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1.2.2 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生态环境地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交通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
        2.1.4 河流水系
    2.2 地下水资源现状
    2.3 煤矿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章 研究区生态地质环境背景
    3.1 研究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研究区水文地质
    3.3 研究区工程地质
        3.3.1 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3.3.2 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3.4 研究区环境地质
        3.4.1 水土环境
        3.4.2 地下水水位
        3.4.3 采空塌陷
第四章 煤矿采空区塌陷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4.1 遥感解译
    4.2 采空塌陷现状
        4.2.1 煤矿采空区塌陷现状
        4.2.2 采空塌陷区时空变化
        4.2.3 塌陷影响的不同土地类型
    4.3 采空塌陷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
    4.4 采空塌陷区发展趋势预测
        4.4.1 预测计算方法
        4.4.2 塌陷模型的建立
        4.4.3 模型验证
        4.4.4 预测结果
第五章 土壤环境影响研究
    5.1 土壤主要离子化学特征
    5.2 土壤重金属化学特征
    5.3 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第六章 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
    6.1 采空塌陷问题的防治
        6.1.1 煤矿开采防治区划分及防治对策
        6.1.2 地面塌陷土地治理模式研究
    6.2 土壤环境问题的防治
    6.3 建设生态湿地
第七章 结论和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3)大渡河中下游沿岸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及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1.3.2 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现状
        1.3.3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现状
        1.3.4 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5 区域研究现状
        1.3.6 研究现状小结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地理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理概况
        2.1.1 气候条件
        2.1.2 水文特征
        2.1.3 植被状况
        2.1.4 地貌特征
        2.1.5 经济与人口
    2.2 区域地质背景
        2.2.1 大地构造背景
        2.2.2 构造特征
        2.2.3 地层岩性
第3章 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变化评价及分布特征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脆弱性概念
        3.1.2 地质环境概念及本研究理念
    3.2 投影寻踪模型
    3.3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
        3.3.1 评价指标体系
        3.3.2 综合量化模型
        3.3.3 脆弱性程度分级
        3.3.4 脆弱性变化趋势
    3.4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结果
        3.4.1 2000年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结果
        3.4.2 201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结果
    3.5 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3.5.1 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趋势
        3.5.2 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区
        3.5.3 有关分析
        3.5.4 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区生态建设建议
第4章 生态环境脆弱性地质影响因素分析
    4.1 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1.1 岩性影响土壤、植被的形成
        4.1.2 构造运动塑造地形地貌、影响气候
        4.1.3 人地互动影响生态环境
    4.2 生态环境脆弱性地质影响因素选取
        4.2.1 地质影响因素选取原则
        4.2.2 地质影响因素选取
    4.3 生态环境脆弱性地质影响因素维度确定
        4.3.1 地层岩性因素维度
        4.3.2 断层因素维度
        4.3.3 有关分析
    4.4 生态环境脆弱性地质影响因素数据信息获取
        4.4.1 生态环境脆弱性地质影响因素数据来源
        4.4.2 生态环境脆弱性地质影响因素数据处理与分级
第5章 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地质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5.1 粗糙集模型
        5.1.1 粗糙集理论相关知识
        5.1.2 知识约简与依赖
        5.1.3 粗糙集信息系统
        5.1.4 粗糙集决策表
        5.1.5 粗糙集模型
    5.2 生态环境脆弱性和地质环境指标耦合模型构建
    5.3 构建耦合信息决策表
    5.4 耦合决策分析
    5.5 生态环境脆弱性和地质影响因素耦合关联结果分析
        5.5.1 耦合关联结果
        5.5.2 耦合关联规则及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及分析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1 综合信息决策表
附录2 区别对象属性集合p(x,y)

(4)人类活动影响下南四湖现代沉积的南北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3 论文选题及拟解决的问题
    1.4 论文亮点
    1.5 研究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论文工作量
第3章 南四湖沉积物放射性同位素综合计年研究
    3.1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210)Pb计年原理
    3.2 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241)Am计年原理
    3.3 南四湖沉积岩柱~(210)Pb_(ex)、~(137)Cs及~(241)Am的剖面分布特征
    3.4 南四湖上、下级湖沉积速率差异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南四湖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南北差异
    4.1 南四湖各沉积岩柱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4.2 南四湖沉积物粒度分布南北差异及其因素分析
    4.3 南四湖各沉积岩柱粒度参数变化特征
    4.4 南四湖粒度特征指示的环境意义
    4.5 小结
第5章 南四湖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及南北差异
    5.1 南四湖沉积物中TOC、TN、C/N、TP的垂向分布
    5.2 南四湖沉积物中TOC、TN、TP的相关分析
    5.3 南四湖沉积物中TOC、TN、C/N、TP的南北差异
    5.4 小结
第6章 南四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南北差异
    6.1 南四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2 南四湖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6.3 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建议与研究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建议
    7.3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与的研究工作
致谢

(5)南四湖湖东堤固结沉降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固结沉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饱和土固结理论的研究现状
        1.2.2 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的研究现状
        1.2.3 层状土体固结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固结沉降基本理论
    2.1 瞬时沉降计算
    2.2 主固结沉降计算
        2.2.1 线弹性固结理论
        2.2.2 土体非线性固结沉降特征
        2.2.3 最终固结沉降计算总结
    2.3 有限元分析理论
        2.3.1 Biot固结理论
        2.3.2 Biot固结理论有限元实现过程
        2.3.3 固结沉降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2.3.4 固结有限元方程
    2.4 土体本构模型及土体单元
        2.4.1 土体本构模型
        2.4.2 土体单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四湖湖相土工程特性
    3.1 南四湖湖东堤工程概况
    3.2 南四湖湖相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3.2.1 南四湖区域地形地貌
        3.2.2 南四湖区域地层岩性
        3.2.3 南四湖区域地质构造
        3.2.4 南四湖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2.5 工程地质特性对比分析
    3.3 南四湖湖相土物理力学特性
        3.3.1 南四湖湖相土的成因
        3.3.2 南四湖湖相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3.3.3 物理力学特性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四湖湖东堤固结沉降数值模拟
    4.1 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
        4.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4.1.2 单元类型的选取
        4.1.3 材料模型的定义
        4.1.4 网格划分
        4.1.5 外荷载及边界条件
    4.2 计算结果分析
        4.2.1 沉降计算结果分析
        4.2.2 孔压计算结果分析
        4.2.3 孔压和有效应力随时间变化关系
        4.2.4 孔压和沉降量的关系分析
        4.2.5 有效应力和沉降量的关系分析
        4.2.6 孔压和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4.2.7 水平方向上的固结特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南水北调输水对梁济运河区地下水情的影响机理及演变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跨流域调水工程基本情况
        1.3.2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及其影响
        1.3.3 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梁济运河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气象
        2.1.4 工程地质
        2.1.5 水文地质
    2.2 工程概况
        2.2.1 水利工程
        2.2.2 提水泵站
    2.3 水文站网
    2.4 运行概况
3 影响区地下水位变化分析
    3.1 研究对象
    3.2 未输水期与输水期地下水位对比
    3.3 输水期河道沿岸观测井横向对比
    3.4 输水期沿岸观测井的纵向对比分析
    3.5 输水期地下水影响因素分析
        3.5.1 地下水变幅与埋深关系分析
        3.5.2 地下水变幅与距河道距离关系分析
    3.6 小结
4 输水对影响区地下水位影响分析
    4.1 研究方法分析
    4.2 灰色系统理论
    4.3 灰色关联分析
        4.3.1 数据变换
        4.3.2 关联分析
    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4.4.1 输水前后对比分析
        4.4.2 输水期对比分析
    4.5 小结
5 影响区地下水数值模拟与地下水补给评价
    5.1 研究方法分析
        5.1.1 地下水流的控制方程
        5.1.2 地下水流的数值模型及求解方法
    5.2 地下水流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范围的确定
        5.2.2 含水层结构的概化
        5.2.3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
        5.2.4 数学模型
        5.2.5 网格的剖分
        5.2.6 观测井
        5.2.7 源汇项
    5.3 水文地质参数
        5.3.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5.3.2 渗透系数
        5.3.3 给水度
        5.3.4 灌溉回归系数
        5.3.5 潜水蒸发系数
    5.4 模型建立
    5.5 模型优化
        5.5.1 Kriging插值模型
        5.5.2 变差函数的确定
        5.5.3 观测站网优化
        5.5.4 模型优化结果
    5.6 数值模拟与成果
    5.7 小结
6 影响区地下水位预测
    6.1 预测期源汇项的确定
        6.1.1 降水
        6.1.2 潜水蒸发
        6.1.3 地下水开采量
        6.1.4 河道参数设定
    6.2 地下水水情预测结果
        6.2.1 地下水流场和水位变化
        6.2.2 地下水位年内变化分析
        6.2.3 补给量分析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致谢
1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南四湖地区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
        2.1.1 位置交通
        2.1.2 气象
        2.1.3 水文
        2.1.4 地貌
    2.2 地质条件
        2.2.1 地层
        2.2.2 岩浆岩
        2.2.3 构造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2.3.2 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2.3.3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2.3.4 变质岩、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第3章 水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
    3.1 样品采集分析
    3.2 水地球化学空间变化特征
        3.2.1 地表水化学特征
        3.2.2 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
    3.3 水环境评价
        3.3.1 地表水评价
        3.3.2 地下水评价
第4章 水中离子来源分析和计算
    4.1 大气输入
    4.2 人类活动输入
    4.3 岩石风化
        4.3.1 蒸发盐岩
        4.3.2 碳酸盐岩
        4.3.3 硅酸盐岩
    4.4 化学平衡及风化速率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分区定位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区域概况分析
        1.3.2 生态经济区划研究
        1.3.3 生态经济分区定位发展对策研究
    1.4 研究方案
    1.5 本文创新之处
2 生态经济区划理论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1.2 地域分异规律
        2.1.3 协调发展理论
        2.1.4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 区划方法
        2.2.1 “自上而下”区划方法
        2.2.2 “自下而上”区划方法
        2.2.3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
        2.2.4 基于 GIS 的综合区划方法
    2.3 流域生态经济区划原则
        2.3.1 自然环境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
        2.3.2 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
        2.3.3 行政区界线相对完整性原则
        2.3.4 社会环境相似性原则
        2.3.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原则
        2.3.6 因地制宜原则
    2.4 生态经济区命名方法
3 研究区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范围界定
    3.2 自然地理概况
        3.2.1 地质与地貌特征
        3.2.2 水系特征
        3.2.3 气候与植被特征
        3.2.4 自然资源特征
    3.3 社会经济现状分析
        3.3.1 社会现状分析
        3.3.2 经济现状分析
    3.4 主要环境问题
        3.4.1 水体污染严重
        3.4.2 地下水资源短缺
        3.4.3 煤炭开采地质问题
4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
    4.1 区划指标体系构建
        4.1.1 PSR 模型
        4.1.2 区划指标选取原则
        4.1.3 流域区划指标体系构建
    4.2 区划过程
        4.2.1 一级生态经济区划分
        4.2.2 二级生态经济区划分方法和步骤
    4.3 区划结果调整与分析
5 分区定位发展研究
    5.1 湖东低山丘陵生态经济区
        5.1.1 济枣重化与工矿生态经济亚区
        5.1.2 宁泗曲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生态经济亚区
    5.2 湖西冲积平原生态经济区
        5.2.1 环湖水产与生态旅游生态经济亚区
        5.2.2 济宁西部特色农业生态经济亚区
        5.2.3 菏泽南部粮棉基地生态经济亚区
        5.2.4 菏泽西部化工与旅游生态经济亚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对南四湖及周边地区环境和经济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ATALOG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简介
    1.2 南四湖基本情况
        1.2.1 自然地理概况
        1.2.2 自然资源概况
        1.2.3 水文气象
        1.2.4 社会经济概况
    1.3 南四湖堤防及湖内工程等情况
        1.3.1 湖西堤
        1.3.2 湖东堤
        1.3.3 湖内浅槽
        1.3.4 枢纽工程
    1.4 南四湖湖内概况
        1.4.1 湖内渔湖民生产、生活情况
        1.4.2 工程管理情况
        1.4.3 围垦情况
        1.4.3.1 围垦现状
        1.4.3.2 围垦的影响
    1.5 研究内容及目的和意义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南四湖下级湖抬高蓄水位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1 南四湖下级湖现状情况
    2.2 下级湖洪水调度运用办法
        2.2.1 洪水调度原则及指导思想
        2.2.2 洪水调度方案
        2.2.3 下级湖特征水位
    2.3 下级湖蓄水位控制运用原则
    2.4 下级湖输蓄水水位分析
        2.4.1 南四湖现状及输蓄水后水位变化分析
        2.4.2 输水期高水位发生天数变化分析
    2.5 抬高蓄水位的影响
        2.5.1 人口
        2.5.2 房屋
        2.5.3 湖田(湖地)
        2.5.4 水产养殖设施
        2.5.5 畜禽养殖场
        2.5.6 农田水利设施
        2.5.7 交通设施
        2.5.8 造船厂
        2.5.9 水生动植物
    2.6 抬高蓄水位对当地环境和经济影响分析
        2.6.1 搬迁移民生活影响
        2.6.2 种植业的影响
        2.6.3 畜禽养殖业的影响
        2.6.4 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2.6.5 造船业旳影响
        2.6.6 生态环境的影响
        2.6.7 地质环境的影响
3 南四湖上级湖湖内疏浚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影响各项实物数量
    3.3 疏浚工程的影响分析
        3.3.1 弃土临时占地复垦难度大
        3.3.2 疏凌排泥对水质的影响
        3.3.3 施工产生污染物的影响
        3.3.4 工程施工对生态的影响
        3.3.5 有利于航运业的发展
4 其他相关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4.1 渠道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4.2 治污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1.1 有利影响
        5.1.2 不利影响
        5.1.3 综合结论
    5.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浅析南四湖流域主要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IS加权叠加的南四湖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J]. 秦娜,董方营,成文举,孙建峰,史忠鑫,杨杨. 人民长江, 2022(01)
  • [2]煤矿开采对山东南四湖周边地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D]. 万鹏.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大渡河中下游沿岸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及地质影响因素研究[D]. 赖芳.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 [4]人类活动影响下南四湖现代沉积的南北差异研究[D]. 丁兆运.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5]南四湖湖东堤固结沉降数值模拟[D]. 李秀娣. 济南大学, 2016(03)
  • [6]南水北调输水对梁济运河区地下水情的影响机理及演变趋势研究[D]. 冯忠伦.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8)
  • [7]南四湖地区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D]. 李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10)
  • [8]美丽中国样本[J]. 裔兆宏. 中国作家, 2013(20)
  • [9]山东省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分区定位发展研究[D]. 马丛丛. 曲阜师范大学, 2013(S1)
  • [10]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对南四湖及周边地区环境和经济影响分析[D]. 吴炼石. 山东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浅析南四湖流域主要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