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一、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杰[1](2022)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凌源市中心医院诊疗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血沉、临床症状、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沉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试验组更低(P <0.05);两组治疗前CRP、TNF-α、IL-6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与关节肿胀数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据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的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的血沉及疼痛情况,抑制炎性因子合成,减轻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邓菊梅,李美蓉,李小婷[2](2021)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近远期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予以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60例则采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评价两组难治性RA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难治性RA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6、32、64周ESR、CRP、RF、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放射学评分及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4周观察组侵蚀评分及T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64周两组狭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近远期效果均更为理想,可控制病情活动,有效阻滞病情进展,且治疗安全性好。

陈家良,朱万寿,刘小莲[3](2021)在《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方案,探究患者临床症状、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5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划分组别,单一组(29例)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30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IL-6、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IL-6、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调节性T细胞水平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所有指标都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联合组临床症状评价、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IL-6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效果、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单一组,类风湿因子阳性表达水平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甲氨蝶呤单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效果明显,联用沙利度胺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调节性T细胞水平,控制IL-6等指标的水平,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力平衡,增加对疾病的控制率。

马艳[4](2021)在《桂母湿痹消颗粒治疗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桂母湿痹消颗粒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视觉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类风湿因子)、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桂母湿痹消颗粒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桂母湿痹消颗粒治疗本病提供新的临床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来氟米特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口服桂母湿痹消颗粒,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VAS评分、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L-17)、不良反应发生事件,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过程中,60例患者均完成此次课题实验。(1)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VAS评分、实验室指标、安全性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比较:经过8周治疗后桂母湿痹消颗粒联合来氟米特组有效率(93.33%)高于单纯来氟米特对照组(70%)(P<0.05)。(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桂母湿痹消颗粒联合来氟米特组有效率(90%)高于单纯来氟米特对照组(66.67%)(P<0.05)。(4)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5)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6)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L-17)比较: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前均降低(P<0.05,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指标:桂母湿痹消颗粒联合来氟米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P<0.05)。结论:1.桂母湿痹消颗粒联合来氟米特能明显减轻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2.桂母湿痹消颗粒联合来氟米特能降低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7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有关。3.桂母湿痹消颗粒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聂娇[5](2021)在《尪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病例来源于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尪痹浸泡方+甲氨喋呤+白芍总苷胶囊)和对照组(甲氨喋呤+白芍总苷胶囊),每组3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DAS28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同时评价总体疗效及安全性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运用SPS 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未有患者脱落,两组最终纳入并完成本试验的一共60例,两组各30例。(1)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双手X线分期、双手关节功能分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等主观症状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具有差异(P<0.05);晨僵时间(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等客观指标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具有差异(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具有差异(P<0.05);(5)临床疗效对比:平均疗效,治疗组的平均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4.4%,P<0.05,有统计学差异;(6)安全性指标:治疗过程中、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短期应用安全可靠。结论:(1)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方案与单纯西药治疗方案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中西医结合方案更优,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2)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更有效地降低ESR、CRP炎性指标,减轻疾病的活动度,有效控制病情发展。(3)在治疗全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郭宏刚[6](2021)在《热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热痹方和湿热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疗效差异,评价热痹方治疗湿热痹阻型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期望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为RA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门诊的70位RA受试者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将符合试验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热痹方和甲氨蝶呤片干预,对照组予湿热痹颗粒和甲氨蝶呤片干预,治疗8周后进行随访。分别对两组8周前和8周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ESR、CRP、RF、CCP)、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HAQ评分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评定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例RA患者,治疗组35例,3例脱落,其中1例因个人因素退出本次研究,2例失访,最终参与统计32例;对照组35例,2例脱落,其中1例因擅自加用生物制剂终止研究,1例因工作出差未按时服药剔除,最终参与统计33例。1.基线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及HAQ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有效率为81.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优于对照组。3.主要症状体征及相关评分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VAS评分、DAS28评分及HA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及相关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4.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CRP、RF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ESR、CCP指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本次研究,治疗组出现2例轻度胃肠不适,对照组出现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在治疗的过程中两组的安全性未见明显异常,安全性有保障。结论:热痹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RA疗效优于湿热痹颗粒联合甲氨蝶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缓解疾病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易[7](2021)在《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发病广泛、病程长、致残率高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此次研究基于循证医学理念,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医辨证分型治疗RA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各证型中医药参与治疗所获疗效得出的分析结果,比较中药治疗RA各证型间的疗效差异,初步得出各证型间中医药介入的获益差别,为临床更规范、有效的应用中医药治疗RA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建库起至2018年10月31日的相关RCT文献;检索内容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类风湿关节炎的8种主要中医临床证型,分别是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对各证型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的数据进行Meta系统分析,对疗效指标进行异质性、效应值合并和漏斗图分析;比较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与西药治疗RA的疗效差异;并在亚组分析中分别对纯中药与西药、中西药联合用药与西药治疗RA的疗效差异进行对比;最后对8种证型中药和中西药联合用药的疗效做对比。结果:此研究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88篇,参与对比总样本16615例,治疗组即中药组(含中西药联合用药)8680例、对照组即西药组7935例。亚组分析中纯中药组4416例、对照西药组3778例;中西药联合组4264例、对照西药组4157例。(1)风湿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20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24%和77.26%,[OR(95%CI)=3.62(2.54,5.17),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8篇,病例总数1006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63%和 78.19%,[RR(95%CI)=1.19(1.31,1.25),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篇,病例总数201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0%和73.00%,[RR(95%CI)=1.23(1.08,1.41),P=0.002]。(2)寒湿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66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561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83%和76.43%,OR(95%CI)=3.08(2,64,3.61),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4篇,病例总数3301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61%和 78.23%,[RR(95%CI)=1.18(1.11,1.25),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2篇,病例总数201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50%和 75.26%,[RR(95%CI)=1.16(1.13,1.20),P<0.00001]。(3)湿热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4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3570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4%和73.50%,OR(95%CI)=3.45(2.85,4.1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8篇,病例总数2441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0.65%和 75.67%,[RR(95%CI)=1.17(1.12,1.23),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4篇,病例总数1129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8.99%和 69.12%,[RR(95%CI)=1.26(1.19,1.33),P<0.00001]。(4)痰瘀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2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81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75%和73.77%,OR(95%CI)=4.09(3.08,5.42),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5篇,病例总数300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81%和 76.87%,[RR(95%CI)=1.18(1.04,1.34),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7篇,病例总数1517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54%和 73.16%,[RR(95%CI)=1.21(1.14,1.29),P<0.00001]。(5)瘀血阻络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7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612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83%和74.75%,OR(95%CI)=3.77(2.80,5.0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5篇,病例总数394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4.20%和 81.28%,[RR(95%CI)=1.14(1.03,1.27),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2篇,病例总数1218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3%和 72.73%,[RR(95%CI)=1.23(1.16,1.31),P<0.00001]。(6)气血亏虚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9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904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75.06%,OR(95%CI)=3.56(2.41,5.2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篇,病例总数168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3.10%和 77.78%,[RR(95%CI)=1.20(1.05,1.37),P=0.006];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7篇,病例总数736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3%和74.46%,[RR(95%CI)=1.22(1.14,1.31),P<0.00001]。(7)肝肾不足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20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888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91%和69.97%,OR(95%CI)=3.32(2.59,4.26),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16篇,病例总数1575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33%和 71.33%,[RR(95%CI)=1.26(1.19,1.32),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篇,病例总数313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13%和 63.69%,[RR(95%CI)=1.25(1.10,1.43),P=0.0010]。P 值小于 0.05 说明疾病疗效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8)气阴两虚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0篇,因为无法检索到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则最终无法进行Meta分析,也无数据参与证型间的疗效对比。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证型中西药联合用药及纯中药组治疗RA的总有效率均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湿热痹阻证、瘀血阻络证中西药联合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纯中药组。

唐琳[8](2020)在《正清风痛宁在AIA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及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初步探讨正清风痛宁在佐剂性关节炎(AIA)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并系统评价正清风痛宁单用及其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建立AIA大鼠模型,采用90mg/kg正清风痛宁单次灌胃给药,并探讨其在动物体内的血药浓度吸收特性,并与之前的研究进行对比;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Pubmed、Geenmedical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正清风痛宁单用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R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6月20日。按Cochrane评价员手册5.1.0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清风痛宁单次灌胃给药90mg/kg剂量后,在AIA模型SD大鼠体内Tmax为12±4.47min,Cmax为21.45±7.63μg/mL,T1/2为67.40±12.07min,AUC0-t为1924.63±229.79μg·min·mL-1,AUC0-∞为2081.37±326.14μg·min·mL-1,CL/F为47.27±5.27mL·min-1·kg-1,V/F为4341.70±687.52mL/kg;最终共纳入36篇文献,共计3767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正清风痛宁单独用药亚组治疗RA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握力改善、对关节肿胀指数改善、对关节压痛指数改善、对血沉改善、对类风湿因子改善、对C-反应蛋白改善与对照组相当;对晨僵时间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正清风痛宁联合常规西药亚组治疗RA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晨僵时间的改善、对握力改善、对关节肿胀指数改善、对关节压痛指数改善、对血沉的改善、对类风湿因子改善、对C-反应蛋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正清风痛宁单用亚组及其联合用药亚组的安全性均优于单纯常规西药对照组。结论:相比正常SD大鼠,正清风痛宁在SD大鼠RA病理状态下吸收和消除速度加快,可能吸收程度较低,即RA改变了正清风痛宁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基于当前证据,正清风痛宁单用治疗RA与治疗RA基础药物疗效相当;在联合RA基础药物治疗中加用正清风痛宁能显着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降低实验室指标。且正清风痛宁单用组及其联合用药组的安全性均优于基础药物对照组。但由于受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尚需开展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系统评价正清风痛宁单用及其联合常规西药治疗RA有效性和安全性。

田真[9](2020)在《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估》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及来氟米特单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的疗效,评估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EORA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其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实验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EORA 180例(部分资料来源于自本课题组的前期收集),均符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2010 RA的相关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C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为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案为艾拉莫德片(先声药业,规格25mg)25mg,每日2次+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药业,规格10mg)最初3天予负荷量每日50mg,之后维持剂量20mg,每日1次,口服。B组采用的方案为甲氨蝶呤片(上海信宜药业,规格2.5mg)15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药业,规格10mg)最初3天予负荷量每日50mg,之后维持剂量20mg,每日1次,口服。C组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单独使用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药业,规格10mg)最初3天予负荷量每日50mg,之后维持剂量20mg,每日1次,口服。3组治疗疗程均为12个周,实验过程中共有2例病例脱落,其中A组脱落1例,B组脱落1例,C组无脱落,分别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补体C3、补体C4、RA病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患者疼痛VAS(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估评分(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PGA)、医生总体评估评分(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PHGA)、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后达到20%缓解(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20,ACR20)、50%缓解(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50,ACR50)的百分率,然后将3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比较,并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的ESR、CRP、RF、C3、C4、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ESR、CRP、RF、C3、C4、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进行各组内比较,其中A组治疗后的ESR、CRP、C3、C4、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C组治疗后的ESR、CRP、C3、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C4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治疗后的ESR、CRP、RF、C3、C4、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进行组间比较,C3、C4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ESR、CRP、RF、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多样本的两两比较,其中ESR、CRP、RF、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治疗后的ESR、CRP、RF、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指标高于A组与B组,对比治疗前的降低程度低于A组、B组,其效果逊于A组、B组;A组治疗后的ESR、CRP、RF、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指标均低于B组、C组,在改善ESR、CRP、RF、DAS28、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指标上效果最佳。(4)三组患者治疗后的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对比,其中A组与B组治疗后的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治疗后的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降低疾病活动度分级上优于C组。(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达到ACR20、ACR50标准的百分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两两对比,A组与B组治疗后达到ACR20、ACR50标准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治疗后达到ACR20、ACR50标准的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达到ACR20、ACR50标准的百分率高于C组。(6)治疗过程中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4例,其中A组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1例,调整艾拉莫德药物用量后复查肝功能恢复,B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C组出现皮肤皮疹1例,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三组在不良反应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x2=0.525)。经治疗后的患者在血象、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上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联合用药用药(艾拉莫德+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EORA的临床疗效优于单药(来氟米特)治疗。(2)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在治疗EORA过程对补体C3、补体C4有改善作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来氟米特只对补体C3有改善作用。(3)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在治疗EORA时,能有效地改善病情,控制疾病进展,与传统联合方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相比,在改善ESR、CRP、RF、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指标上效果更佳,在降低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达到ACR20、ACR50标准上与传统联合方案疗效大致相同,为治疗EORA提供了新方案。(4)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在治疗EORA上有较好的安全性。

姜凤玲[10](2020)在《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量表》对RA治疗方案的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填写《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量表》的调查并分析,评价RA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藤苓清痹止痛汤)的前提下加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间的疗效优劣。目前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治疗RA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临床报道较少,也缺乏相应的疗效评价证据,通过对本量表的调查研究来更好的指导RA患者用药,优化RA患者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09月至2019年10月之间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成武教授处西医以RA为第一诊断、中医以尪痹(湿热痹阻证)为诊断并治疗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0例。根据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分为以下5组:组1为中药汤剂+艾拉莫德片;组2为中药汤剂+来氟米特片;组3为中药汤剂+甲氨蝶呤片;组4为中药汤剂+雷公藤多苷片;组5为中药汤剂+艾拉莫德片+雷公藤多苷片;每组均有患者200例。各组患者分别填写量表(见附录),记录五组患者在治疗周期满3个月后,关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僵硬时间、疼痛关节发热程度、上/下肢关节活动度、肌肉酸痛程度、胃口、情绪、日常工作疲劳程度以及日常工作困难程度11项内容的情况。从而分析RA患者服用中药汤剂+不同药物方案的优劣。结果:(1)参与调查的患者男性总数207例,占患者总百分比20.7%,女性总数793例,占患者总百分比79.3%。男女患者比例1:3.83,符合RA流行病学分布规律。(2)参与调查的患者总体平均年龄为53.4岁,且多数分布在46-60岁,此年龄段发病率较高。(3)组2在缓解患者肌肉酸痛情况上疗效明显优于其余组。(4)组4在缓解患者胃口情况上疗效明显劣于其余组。(5)组5、组2、组1在缓解患者晨起关节僵硬程度上疗效优于组3、组4。(6)组5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程度、晨起关节僵硬程度、疼痛关节发热程度、上/下肢关节活动困难程度、日常生活疲劳程度、日常生活困难程度上效果均明显优于其余组。(7)五组在患者近期是否有感到烦躁不安或者情绪低落程度缓解上没有明显差异。(8)五组经过计算总积分及在病情活动分级上,得出组5在缓解患者整体病情程度上,疗效最为明显;组4在缓解患者整体病情程度上,疗效明显劣于其余组。结论:中药汤剂联合艾拉莫德和雷公藤多苷片在缓解RA患者病情上能体现出更大优势,更好的治疗RA患者。

二、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2.2 VAS评分和血沉情况对比
    2.3 两组炎性因子对比
    2.4 两组临床症状对比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2)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近远期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炎性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骨放射学评分及骨密度值比较
    2.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3)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6]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比较
    2.2 患者治疗前后ESR、CRP的比较
    2.3 患者治疗前后IL-6水平、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比较
    2.4 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类风湿因子阳性表达率的比较
3 讨论

(4)桂母湿痹消颗粒治疗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4 课题研究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5 结果
    5.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5.2 疾病疗效比较
    5.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5.4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5.5 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
    5.6 ESR、CRP、RF比较
    5.7 IL-17 比较
    5.8 两组安全性比较
6 讨论
    6.1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6.2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6.3 桂母湿痹消颗粒的组方思路
7 疗效分析
8 结论
9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尪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RA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对RA的治疗
        1.4 中医对RA的预防调护
    2 西医对RA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西医对RA治疗
第2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取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器材与药物
    3 治疗方法
        3.1 一般治疗
        3.2 药物治疗
    4 观察时间
    5 观察指标
        5.1 关节肿胀数
        5.2 关节压痛数
        5.3 晨僵时间
        5.4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5.5 血沉及C反应蛋白
        5.6 安全性指标
        5.7 病情活动程度评估
        5.8 常见不良事件处理
    6 疗效评价标准
    7 统计学处理
    8 研究结果
        8.1 一般情况比较
        8.2 各项指标比较
        8.3 依从性及安全性评估
第3章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西药用药分析
        2.1 血塞通
        2.2 甲氨蝶呤
        2.3 白芍总苷胶囊
    3 中药选方配伍分析
    4 组方药物分析
    5 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的影响
        5.3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5.4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晨僵时间的影响
        5.5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DAS28 评分的影响
        5.6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
        5.7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5.8 尫痹浸泡方联合西药对患者安全性评价的影响
    6 创新性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尫痹浸泡方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附录2 尫痹浸泡方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病例观察表
    附录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综述 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1 发表论文
    2 参加学术会议
    3 获奖
致谢

(6)热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终止标准
        2.7 脱落标准及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
        3.2 对照
        3.3 单盲
        3.4 样本量计算
        3.5 研究用药
        3.6 治疗方案及观察期
    4 观察指标
        4.1 受试者的基本资料
        4.2 安全性指标
        4.3 疗效观察指标
    5 疗效评价
        5.1 中医证候积分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5.3 疾病活动指数
        5.4 健康评价调查表
        5.5 疼痛VAS评分
        5.6 安全性评价标准
        5.7 研究质量控制
        5.8 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
    6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1.1 一般情况比较
        1.2 两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
        1.3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比较
        1.4 两组治疗前DAS28评分和HAQ评分比较
    2 疗效比较
        2.1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
        2.3 两组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
        2.4 两组DAS28评分变化比较
        2.5 两组HAQ评分变化比较
    3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RA的认识
        1.1 病名探讨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RA的认识
        2.1 病因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
    3 热痹方方药分析及组方意义
    4 热痹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5.2 总体疗效分析
        5.3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分析
        5.4 实验室指标改善分析
        5.5 DAS28评分改善分析
        5.6 HAQ评分改善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
    1.结论
    2.不足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认识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认识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用药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名
        2.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2.3 类风湿关节炎辩证分型的认识及发展
        2.4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法及用药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相关文献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及结果
    2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文献基本情况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3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1 文献筛选结果
        3.2 文献基本情况
        3.3 文献质量评价
        3.4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4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1 文献筛选结果
        4.2 文献基本情况
        4.3 文献质量评价
        4.4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5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5.1 文献筛选结果
        5.2 文献基本情况
        5.3 文献质量评价
        5.4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6 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6.1 文献筛选结果
        6.2 文献基本情况
        6.3 文献质量评价
        6.4 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评价
    7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7.1 文献筛选结果
        7.2 文献基本情况
        7.3 文献质量评价
        7.4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评价
    8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8.1 文献筛选结果
        8.2 文献基本情况
        8.3 文献质量评价
        8.4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临床疗效评价
    9 分析结果
        9.1 纳入文献总体情况统计
        9.2 疗效对比
第三部分 证型分布及常见的复合证型
    1 临床单一证型的分布情况
    2 临床常见的复合证型及论治方法
        2.1 湿热瘀阻证
        2.2 寒热错杂证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 Meta分析过程及结果
    3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型分布情况
    4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正清风痛宁在AIA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及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中医对RA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1.2 青藤碱的研究进展
        1.2.1 青藤碱的化学研究
        1.2.2 青藤碱的药理作用研究
        1.2.3 青藤碱的安全性研究
        1.2.4 青藤碱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1.2.5 青藤碱临床治疗RA的系统评价研究进展
    1.3 结语
第二章 正清风痛宁在AIA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药
    2.2 AIA模型的建立及给药
    2.3 AIA模型复制的评价
        2.3.1 大鼠一般情况
        2.3.2 足肿胀容积的测量
        2.3.3 关节炎评分
    2.4 大鼠血浆样本的采集
    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1 盐酸青藤碱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2 己酮可可碱内标溶液的制备
        2.5.3 血浆供试品样品的制备
    2.6 分析条件
    2.7 统计学方法
    2.8 实验结果
        2.8.1 大鼠的一般情况
        2.8.2 大鼠的体质量、足肿胀度及关节炎评分
        2.8.3 方法学验证
        2.8.4 SD大鼠单次灌胃给予90mg/kg盐酸青藤碱后的药动学研究
    2.9 小结
第三章 正清风痛宁单用及其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3.1 PRISMA声明
    3.2 资料与方法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2.3 检索策略
        3.2.4 资料提取
        3.2.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纳入文献情况
        3.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3.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3.4 Meta分析结果
        3.3.5 发表性偏倚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选择
    1.3 临床资料
    1.4 治疗方案
    1.5 实验方法
    1.6 药物安全评估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2.2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 ESR 指标的分析
    2.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指标的分析
    2.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RF指标的分析
    2.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指标的分析
    2.7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4指标的分析
    2.8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水平的分析
    2.9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分析
    2.10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PGA评分分析
    2.1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PHGA评分分析
    2.1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Q评分分析
    2.13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
    2.14 三组患者治疗后达到ACR20、ACR50标准百分率的分析
    2.15 三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分析
3 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10)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量表》对RA治疗方案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一、中西医对类风湿关节炎(尪痹)的认识及研究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评价方法
    三、体会与展望
试验研究
    1.病例来源
    2.研究目的
    3.研究内容
    4.研究方案
    5.注意事项
    6.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1.个人体会
    2.对照药物分析
    3.中药组方分析
    4.对于量表及疗效的分析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四、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 王丽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2(01)
  • [2]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近远期效果[J]. 邓菊梅,李美蓉,李小婷. 中外医学研究, 2021(25)
  • [3]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 陈家良,朱万寿,刘小莲. 中国处方药, 2021(07)
  • [4]桂母湿痹消颗粒治疗活动期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马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尪痹浸泡方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聂娇.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6]热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研究[D]. 郭宏刚.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D]. 陈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正清风痛宁在AIA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及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D]. 唐琳.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9]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估[D]. 田真.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10]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量表》对RA治疗方案的评价研究[D]. 姜凤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