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TN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软件实现

基于PSTN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软件实现

一、基于PSTN的远程图像监视系统的软件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彭景惠[1](2020)在《基于熵随机的网络流媒体动态隐密通信研究》文中提出在信息化成为时代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个人、企业和政府的需求密切相关。随着Internet的兴起和数字语音编码技术的提高,网络语音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简称VoIP)等流媒体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公共网络中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安全协议,探索流媒体数据安全通信方法,以促进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本文从理论和技术出发,系统研究了基于网络流媒体的安全动态隐密通信(Covert communication)技术,涉及信息理论建模、安全性分析、隐写(Steganography)算法设计、编码、隐密通信测试以及性能和鲁棒性测量等。本研究以面向对象的C++编程为基础,开发了一套可扩展的VoIP隐密通信系统,为此项工作提供实验平台。针对网络流媒体数据安全通信的复杂性,本文在信息隐藏和密码学技术的融合方面开展了前瞻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处理器硬件的真随机数和单向密码累积器(One-way cryptographical accumulator)的隐密通信新方法。结合高级加密标准、动态密钥分配和单向密码累积认证,该方法能显着提高隐密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鲁棒性。作为网络通信的安全信道,VoIP隐密通信可以有效保护数据免受网络攻击,甚至来自量子对手的攻击。本文对基于VoIP网络流媒体的隐密通信研究做出了如下几点贡献:(1)针对VoIP流媒体通信过程中的“时变”和“丢包”特征,构建了一个新的流媒体安全隐密通信理论模型,以描述在被动攻击情形下流媒体隐密通信的安全场景,从理论上解决其分组隐藏容量的不确定性和机密信息的不完整性等关键性问题。鉴于使用流媒体隐写术实现VoIP隐密通信,该模型用随机过程对VoIP隐密通信的信息源进行建模,通过假设检验理论(Theory of hypothesis testing)对敌手的检测性能进行分析评估,建立一种高精度的离散预测模型,模拟流媒体隐密通信中有效载荷的时变特征。(2)针对加密密钥的安全问题,详细探讨了流媒体隐写术与隐密通信领域中基于硬件熵源的真随机密钥生成。研究了在流媒体隐密通信中,利用硬件熵源产生的真随机数作为AES-128加密算法的密钥,以保证其保护的数据绝对安全。安全性分析和Mann-Whitney-Wilcoxon测试表明,由真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密钥,以CPU的读取时间戳计数器(the Read Time Stamp Counter)为熵源,可有效抵御恶意攻击。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数据嵌入间隔选择算法,使用从逻辑混沌图(Logistic Chaotic Map)生成的随机序列随机选择VoIP流中的数据嵌入位置,提高流媒体隐密通信中数据嵌入过程的复杂度和机密性。(3)针对VoIP隐密通信过程中的密钥分配问题及流媒体“丢包”特征,设计了一个高效、用于安全通信认证的单向密码累加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密钥更新和传输的流媒体隐写算法,该算法将单向密码累加器集成到动态密钥交换中,以提供动态、安全、实时的密钥交换,用于VoIP流媒体隐密通信,解决了其通信过程中机密信息不完整性问题。此动态密钥分配算法可以保护数据通信免受网络攻击,包括威胁到大多已知隐写算法的中间人攻击。依据数学离散对数问题和t-test检验的隐写分析结果,该算法的优势在于其在公共信道上的密钥分配具有高度可靠性。通过安全性分析、隐写分析、非参数统计测试、性能和鲁棒性评估,检验了基于硬件熵源真随机数和动态密钥更新和传输的流媒体隐密通信算法的有效性。以可扩展的VoIP隐密通信系统为实验平台,针对不同的数据嵌入位置、嵌入信息长度和流媒体隐藏容量和速率,进行了一系列VoIP流媒体隐密通信研究。结果表明,该隐密通信算法在语音质量、信号失真和不可感知性等方面对实时VoIP通信几乎没有影响。在VoIP流媒体中使用该隐密通信算法嵌入机密信息后,其语音通信质量指数PESQ的平均值为4.21,接近原始VoIP语音质量,其平均信噪比SNR值为44.87,符合VoIP通信国际标准。与其他相关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隐密通信算法平均隐藏容量高达796比特/秒,与其它隐写算法相当,但在解决VoIP隐密通信相关的安全问题方面更有效。

宣政[2](2020)在《无人值守风电场区域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对风力发电长期的投资与建设,目前我国的风力发电已经具有了相当可观的规模。我国地域辽阔,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海上和一些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随着我国风电技术的发展,人力物力的投入,在这些地区工作的人员必然会面临环境艰苦等问题。另外,由于风电场建设比较分散,各个风电场独立运维,势必会增加企业的人力和物资的投入,使得企业运维成本增高。从提高人工效率、减员增效的角度出发,打造无人或少人值守的风电场势在必行。智能化、无人化的模式是我国风电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很多地方的风电场在将来也会实现无人值守。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同一区域多个风电场,为了进一步将运检人员、检修设备复用,实现快速、准确消除现场缺陷,客观上需要设立合适的区值守站点,即将同一县市内若干个风电场控制系统迁移至某个地理条件优越的风电场,实现区域化运检管理,达到某些风电场无人值守的目的。本文主要从风电场的电力调度电话的传输、视频监控方案的实现、电子围栏和火灾报警系统的迁移、远程抄表以及风功率预测系统、风机监控系统、AGC(自动发电控制)系统、SVG(无功补偿)系统和电气后台监控系统等系统的迁移为切入点研究风电场的无人值守方案设计及实施办法。通讯网络是事关场站无人值守改造成败的基础与关键。本文综合考虑各个业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搭建网络的总体方案,在两个风电场之间建立了两条VPN(虚拟专用网络)链路,并采用子接口技术、划分多个逻辑网段等技术手段搭建了多业务以太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各个业务的迁移,并探讨搭建的多业务通讯网络如何满足电力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在搭建好的多业务以太网的基础上,不改变原有的调度电话,将调度电话分接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端风电场内,实现了调度电话的“网络化”传输,达到了调度通讯功能;设计并完成了风电场远程抄表系统,编写了抄表程序,搭建了监控画面,利用PLC采集九块电能表的读数,将串口信号经过协议转换后通过网络实时显示在监控画面上,并能自动生成报表和历史报表查询等,工作人员不需再进行人工抄表;设计并完成了火灾报警和电子围栏信号的远端采集系统,将电子围栏、火灾报警的动作、告警结点传输至中控室内进行监控;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的远程监控、远程操作、调整摄像头监控角度等功能,配合火灾报警、电子围栏系统工作;在保证风电场的其他重要的系统功能和操作方式不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迁移。通过本人设计的这一套风电场的区域监控系统实现了风电场的无人值守,将一个风电场的业务迁移另一个条件较好的风电场,并保证原有系统功能和操作方式不变。实现两个风电场的区域化运检管理,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韩凯[3](2019)在《某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方案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包括在东海、南海海域开展生命救助、海洋安全监管、海上指挥管理,打击海上各种违法活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方面。海事巡逻船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现役的千吨级海事巡逻船功不可没,但是目前普遍存在几个问题:由于吨位低,对抗恶劣海况能力有限,无法执行远海任务;系统通联手段少,近海通信方式依靠运营商的移动网络,移动基站覆盖不到的地方使用微波,但微波通信也会受到距离的制约,影响远海执行任务的能力;千吨级海事巡逻船的通信装备配置低,影响海事船编队指挥和综合指挥能力。所以为了加快推进国家相关规划布局的实施,有效提高我国海事部门应对远海海域执行任务的要求,需要建造一艘综合能力更强、能够适应全球海域内执行海事应急处置任务的新型的万吨级海事船。本文通过对某万吨海事船通信网络进行需求调研,针对需求性分析结果,确定通信网络由海事业务网、航行保障网与日常保障网组成。制定该通信网络拟采用的技术包括:IP地址分配、组播路由、服务质量(QOS)等。总体架构借鉴军事信息网络体系理论基础,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技术和业务、控制、承载分离的思想,技术分层上采用“四层两面”架构。通过对系统总体架构的深入研究,三网基础部分采用统一技术体制构建承载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由IP体制统一承载。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三网基础部分的网络架构,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路由协议,VL AN划分。明确三网各分系统的功能、性能、内外接口等要求,完成各分系统的方案设计,对方案中采用的设备进行选型。通过搭建环境进行参数配置,验证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方案设计合理、可行。该通信网络方案满足不同业务子系统、不同接入方式、不同类型业务对网络承载能力提出的要求。通过运用业务分类、流量监测、队列调度、带宽控制及层次化QOS策略,按需实现精细化的流量控制、端到端的可靠传输等服务。该方案实现了预期设计目标,为后续项目的工程实施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张宝珍[4](2019)在《核电应急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核电建设目前已发展了数十年,目前绝大多数核电厂安全运行记录良好,然而一旦核电厂发生事故其后果将相当严重。我国目前在核电应急通信领域主要以地面通信为主,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叠加自然灾害,仅依靠地面线路是不够的。因此,建立一套核电应急通信系统十分必要,既可为地面线路故障恢复前提供应急保障,又可为国家核响应中心提供突发事故现场信息,提升核电通信领域的应急保障能力。本文主要研究核电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完成了以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进行核电应急系统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研究系统组成、功能、通信方式选取、工作频段、技术体制等,为搭建完整系统提供理论支撑。2.针对核应急现场多媒体业务融合进行详细研究。首先对分析事故现场面临的互联互通问题进,然后对多媒体融合调度平台从网络拓扑、功能架构、系统架构、数据流向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平台可融合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并可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指综合指挥调度信息。3.针对现场业务通过卫星链路的有效传输进行详细研究。首先对卫星通信高延时、传输能力受限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卫星通信网络协议优化、卫星带宽动态调整等解决方法。通过对协议栈各层协议进行分析,提出通过TCP性能增强设计、TCP协议欺骗技术来提升卫星链路TCP协议性能,通过卫星BOD设计提升整个卫星链路的合理利用率,从而提升现场业务通过卫星链路传输的高效性。4.针对前线单兵通信终端进行多模、小型化设计。根据前线单兵的具体需求,对手持多模终端进行架构设计、组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结构设计,并提出设计方案。最后搭建一套集成Ku频段卫星通信、TD-LTE宽带集群通信、多媒体融合调度平台的核电应急通信系统,并对系统业务进行了测试和验证,证实了多媒体融合业务的一体化传输、卫星BOD对卫星链路传输的有效性。本系统具有搭建迅速、传输便捷、性能可靠等特点,实际应用性强,可以在核电应急领域进行推广。

夏永丽[5](2019)在《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基于GPRS和北斗双通道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文中提出20162018年本人作为电气专业负责人,主持江西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方案设计及实施工作。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的当地水文历史资料以及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规程规范文件要求,完成了系统设备的方案设计及设备招标、安装、测试运行工作,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取材于此。水情信息完整、实时、准确性的直接关系到防汛部门的水利调度决策是否合理。本文针对项目所在流域的环境,在确保信息传输可靠的前提下,对各种常见通信技术在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GPRS技术具有的传输信号的特色,更符合当下形式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水利工程流域环境复杂,地域跨度大,GPRS通信网络有些地方不能全面覆盖,一些水文监测点附近无线通信网络设施不够完善,水情信息无法顺利采集。不过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可以解决网络覆盖不全的问题,使水情测报数据信息采集系统更加完善,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GPRS和北斗卫星网络传输特点,设计了基于GPRS和北斗双信道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方案。针对该方案,本文从系统的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信道组网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实现了通过双通道网络工作模式,系统获取及时有效的水情信息。最后,通过对建成系统的进行测试和对系统运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认识到整个系统还存在一些缺点需要改进,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本文主要是对市场上成熟技术的设备和民用运营网络的集成运用于工程实际中,为以后同类工程建设中优化方案设计提供思路和良好的参考价值。

王晓鸣[6](2018)在《一种船载双模海洋数据卫星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已有的船舶上加装海洋观探测设备,结合船舶海上航行,开展常态化的海洋监测,是认知海洋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依托国产自主通信手段,怎样实时高效的将船舶上监测的海洋环境数据实时传送到岸基接收中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S波段天通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特点和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能力,设计了适合船舶安装使用的海洋数据双模卫星传输系统。首先介绍了船舶通信和国内外常用的海上卫星通信系统,阐述了船舶数据传输的特点、规律和现状;其次从功能、接口关系、指标体系以及信息流程、体系结构等多个维度介绍了舰载海洋数据双模卫星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接下来论述了双模卫通单元的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双模卫通单元的天线设计、信道设计和软件设计;随后论述了多接口数据集成采集单元的设计思路和平台组成,详细阐述了多接口数据集成采集单元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关键技术;然后论述了岸基数据接收中心的组成、体系结构和软件设计,详细阐述了传输处理分系统、远程管理分系统的组成、内外部接口关系和业务流程以及详细设计。最后结合试验情况就本文工作做了总结,并给出了后续要完善的工作。测试和分析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船载双模海洋数据卫星传输系统,性能稳定,S波段移动卫通数据传输带宽较高,传输数据量大,北斗短消息传输覆盖范围广,两种手段互为备份,数据传输稳定、成功率高,可有效解决船舶航行过程中海洋环境数据采集传输问题。同时,数据传输的功能也适用于其他行业,相信通过本文的详细描述,能够帮助相关行业人员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船舶航行实时传输系统。

孙巍[7](2010)在《基于电话网络(PSTN)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针对目前基于公共电话网络PSTN的安防及遥控系统的不足,此系统将利用单片机研制出一种基于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的新型安防报警与远程遥控系统。本系统可与Internet连接,具有视频监控功能,采用模块式结构,各功能模块可灵活设定,使用通用工具即可完成系统调试。本系统主要是基于不同传输网络的视频编码系列及其符合ITU-TH.324 (Terminal for low bit-rat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低比特率多媒体通信终端)协议在PSTN网上的实现比较。在PSTN网络上,提出一种中心基于PC,远端基于改进的H.263编码,采用通用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说明了SAA7111和TMS320VC33的主要特点、基本原理和引脚功能,给出了它的应用连接和一个视频图像采集子系统的应用结构图,同时详细说明了基于VC平台下JPEG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该系统在利用VC编程中实现了基于电话网络(PSTN)的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解决了系统硬件选配和软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该系统软件是对极目视频传输控制器的监控软件进行的二次开发,除了可以在接收端PC机上接收并录制监控现场的图像以外,主要用来实现通过计算机控制远端CCD (Charge Couple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摄像头云台的转动。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其关键是根据解码器约定的数据协议通过串口或并口正确地发送指令数据。

李建忠[8](2008)在《基于ARM的家庭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ARM处理器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计算机、电子和通信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相融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家庭生活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采用先进的ARM处理器作为控制平台,与使用C51单片机相比,提高了性能,缩短了开发周期;与使用传统的PC机相比,兼顾了系统功能,又节约了成本,在家庭自动化领域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家庭自动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ARM技术,给出了多模式网络通信方案,解决了家庭自动化系统对不同通信网络的兼容性问题,在公用电话网语音通信中,提出了通信状态机模型,讨论了电话按键检测和超时无选择的问题,对语音处理技术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在无线网络通信中,通过短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实现了远程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信号传输,对系统无线GPRS通信的实现进行了技术研究;在远程图像监控的实现中,给出了单帧图像采集的实现方法,对C/S模式下远程监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为实现系统与终端之间的信号传输,给出了家庭内部控制网络接口设计方案,实现了家电设备控制和自动报警功能,在系统安全问题方面,给出了系统身份认证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家庭自动化系统。

肖龙海[9](2006)在《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据传输从有线到无线,监控对象从简单的数据扩大到复杂多媒体信息流。本文结合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论述了基于多种网络环境的监控系统开发和对不同监控对象的数据管理实现。论文首先介绍了远程监控系统的一般结构和监控中常用的通信方法,论述了多媒体信息实时监控的关键技术,然后结合两个具体的应用论述了电力负载自动抄表系统和无人值守设备工作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两类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两类系统分别基于PSTN和CDMA方式进行通信连接,实现在线信息监控传输。文中给出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分析了不同应用场合监控对象的特点,结合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论述了对非实时在线系统和实时在线多媒体监控系统的数据管理设计。系统采用MS-ACCESS数据库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最后简要论述了远程监控系统中前端采集模块的数据管理和通信组网。

王江峰[10](2006)在《基于网络的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科学、通信等学科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人们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复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以往信息采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基于网络的远程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本文以Li/MnO2扣式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为例,重点探讨了基于PSTN和Internet两种通讯方式下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软硬件的建立,并将现场设备和远程网络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基于PSTN方式的远程监控系统是根据Modem的通讯协议,采用PSTN(公用电话网)为连接媒介,通过AT指令进行通讯参数配置,利用基于电话线路的通信应用程序接口(TAPI/Telephony API)实现了Modem之间的通讯连接。在客户端结合CX-Programmer软件的串口监控功能获取客户端到PLC的连接与通信。 在开发基于Internet方式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过程中采用了两种实施方案,它们是:(1) 基于Winsock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2)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基于Winsock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是在Client/Server模式下,根据TCP/IP协议,将套接字(Windows Socket)技术和VC++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的。多线程技术的采用提高了通信的实时性。整个系统采用分层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其结构具有模块化、接口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该方案经实验调试获得了成功。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采用Visual C++作为前台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运行的数据库,开发客户机/服务器类型的应用程序。利用SQLServer数据库已有的技术,注册一个网络中的远程SQL Server数据库实例。采用数据库最新的访问技术—Active数据对象(ADO)编制服务器端通讯程序,使得服务器能够访问此数据库,并且将通过串口采集来的PLC数据实时更新数据库内相应的存储单元。客户端程序利用数据库访问控件查询数据库内的数据信息,并且使用数据库觉察控件显示查询结果,从而获取生产线运转的大量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整理达到了解生产线运行情况的目的,该方案经实验调试获得了成功。

二、基于PSTN的远程图像监视系统的软件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STN的远程图像监视系统的软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熵随机的网络流媒体动态隐密通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信息隐藏技术概述
        1.2.1 信息隐藏定义及应用
        1.2.2 信息隐藏技术的分类与研究现状
    1.3 VoIP流媒体隐密通信研究现状
        1.3.1 隐藏算法研究
        1.3.2 随机密钥生成研究
        1.3.3 隐密通信密钥分配研究
    1.4 存在问题与难点
        1.4.1 理论模型问题
        1.4.2 随机密钥生成问题
        1.4.3 容量不确定性问题
        1.4.4 机密信息不完整性问题
    1.5 本文组织结构
        1.5.1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2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VoIP流媒体数据通信技术与安全
    2.1 VoIP基本原理及主要特点
    2.2 VoIP系统组成
        2.2.1 终端用户设备
        2.2.2 网络组件
        2.2.3 呼叫处理器
        2.2.4 网关
        2.2.5 协议
    2.3 VoIP通信原理及关键技术
        2.3.1 VoIP通信原理
        2.3.2 尽力而为服务的局限性
        2.3.3 VoIP关键技术
    2.4 VoIP安全性分析
        2.4.1 VoIP组件的安全性分析
        2.4.2 VoIP通信的安全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隐写术与VoIP隐密通信
    3.1 隐写术系统构成
        3.1.1 原始载体
        3.1.2 秘密信息
        3.1.3 嵌入过程
        3.1.4 含隐载体
        3.1.5 隐写密钥
        3.1.6 提取过程
    3.2 隐写术的分类
        3.2.1 根据载体类型分类
        3.2.2 根据嵌入域分类
        3.2.3 基于提取/检测条件分类
        3.2.4 其他分类
    3.3 基于隐写术的VoIP隐密通信
    3.4 VoIP隐密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3.4.1 不可检测性
        3.4.2 不可感知性
        3.4.3 安全性
        3.4.4 隐写容量
        3.4.5 鲁棒性
    3.5 VoIP隐密通信面临的攻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oIP隐密通信理论建模及安全分析
    4.1 VoIP隐密通信的信息理论模型
        4.1.1 Cachin隐写信息理论模型及其安全性定义
        4.1.2 VoIP隐密通信理论建模及安全性证明
    4.2 VoIP隐密通信算法设计
        4.2.1 加密算法
        4.2.2 数据嵌入算法
        4.2.3 数据提取算法
    4.3 VoIP隐密通信系统构建
        4.3.1 VoIP通信模块
        4.3.2 密钥生成及分配模块
        4.3.3 数据嵌入及提取模块
    4.4 VoIP隐密通信实验平台搭建
        4.4.1 性能测试
        4.4.2 评估指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熵随机和混沌映射随机的VoIP隐密通信
    5.1 基于硬件熵源和混沌映射的实时VoIP隐密通信设计
        5.1.1 VoIP通信
        5.1.2 基于硬件熵源的真随机密钥生成
        5.1.3 基于混沌映射的VoIP隐密通信嵌入位置选择
        5.1.4 秘密信息的嵌入与提取
    5.2 实验设置
        5.2.1 实验测量性能指标
        5.2.2 实验平台搭建
        5.2.3 信号质量测量
        5.2.4 语音质量测量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测量结果
        5.3.2 不可检测性分析
        5.3.3 算法性能比较
        5.3.4 安全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单向累积密钥分配的动态VoIP隐密通信
    6.1 基于动态密钥分配的VoIP隐密通信系统
        6.1.1 VoIP隐密通信的密钥分配问题
        6.1.2 基于动态密钥分配的VoIP隐密通信模型
    6.2 基于单向累积密钥分配的动态VoIP隐密通信设计
        6.2.1 基于单向累积的密钥分配
        6.2.2 秘密信息的嵌入
        6.2.3 秘密信息的提取
    6.3 安全性分析
        6.3.1 通信方认证
        6.3.2 中间人攻击
        6.3.3 敌手攻击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不可感知性及鲁棒性分析
        6.4.2 嵌入间隔影响分析
        6.4.3 隐藏信息大小影响分析
        6.4.4 统计不可检测性分析
        6.4.5 算法性能比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与创新
    7.2 研究局限性
    7.3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无人值守风电场区域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系统设计总方案
    2.1 布尔津风电一场现状
    2.2 系统的功能需求
    2.3 总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网段的综合业务通讯网络设计与实现
    3.1 链路方案的确定
        3.1.1 链路的选择
        3.1.2 风电场综合业务网络流量分析与方案的确定
    3.2 搭建多业务以太网
        3.2.1 风电一场侧各业务的统计与需求分析
        3.2.2 虚拟专用网(VPN)
        3.2.3 虚拟局域网(VLAN)
        3.2.4 搭建多业务以太网
    3.3 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
        3.3.1 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3.3.2 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的设计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以太网的电力调度电话“网络化”传输方案设计与实现
    4.1 调度电话的业务需求
    4.2 以太网电话机的优点
    4.3 设备的选型及其安装调试
    4.4 后期的问题与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电远程集控应用中的安防监控系统及电能量采集设计与实现
    5.1 电能量采集
        5.1.1 风电一场电能量采集的需求分析
        5.1.2 电能表通讯协议
        5.1.3 PLC与电能表的通讯
        5.1.4 远端计算机与PLC的通讯
        5.1.5 软件实现
    5.2 电子围栏和火灾报警
    5.3 监控系统的搭建
    5.4 视频
        5.4.1 概述
        5.4.2 实施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风功率预测系统、风机监控系统、AGC系统、SVG系统和电气后台监控系统的迁移
    6.1 系统迁移方案设计
    6.2 系统迁移的实现
        6.2.1 SVG系统
        6.2.2 风功率预测系统
        6.2.3 风机监控系统和AGC系统
        6.2.4 电气后台监控系统
    6.3 各业务主机整合与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加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某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海事船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设计思路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某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需求分析
    2.1 需求六性分析
    2.2 业务需求分析
    2.3 网络组成分析
    2.4 拟采用技术分析
        2.4.1 组播路由
        2.4.2 IP地址规划
        2.4.3 服务质量(QoS)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总体架构
    3.2 海事业务网
        3.2.1 基础网络设计
        3.2.2 编队宽带通信分系统
        3.2.3 船机高速数据传输分系统
        3.2.4 统一通信平台分系统
        3.2.5 海事综合业务分系统
        3.2.6 视频会议分系统
    3.3 航行保障网
        3.3.1 基础网络设计
        3.3.2 维护保障信息分系统设计
        3.3.3 视频监视分系统设计
    3.4 日常保障网
        3.4.1 基础网络设计
        3.4.2 船载手机通信分系统
        3.4.3 船载IPTV分系统
    3.5 网络安全
        3.5.1 概述
        3.5.2 系统方案设计
        3.5.3 设备清单
    3.6 实现与验证
        3.6.1 基础网络方案的实现
        3.6.2 基础网络方案验证
        3.6.3 实现与验证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要指标测试
    4.1 测试环境
    4.2 限速方案的选择
        4.2.1 备选方案
        4.2.2 备选方案的比较
        4.2.3 最终的限速思路
    4.3 Hqos policy pq
        4.3.1 测试一、各优先级队列在不同限速值时限速精度
        4.3.2 测试二、各优先级队列的限速独立性
        4.3.3 测试三、各优先级队列的调度方式为pq
        4.3.4 测试四、各pq队列在不同限速值时允许的突发报文数量
    4.4 QoS gts
        4.4.1 测试一、各优先级队列在不同限速值时的限速精度
        4.4.2 测试二、各优先级队列的限速独立性
        4.4.3 测试三、各优先级队列的调度方式为pq
        4.4.4 测试四、各pq队列在不同限速值时允许的突发报文数量
    4.5 测试结论
        4.5.1 Hqos policy pq限速
        4.5.2 qos gts限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核电应急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工作的背景
        1.1.2 研究工作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应急通信的理论基础
    2.1 系统基本介绍
    2.2 系统主要组成
    2.3 系统主要特点
    2.4 采用的主要通信技术
        2.4.1 卫星通信
        2.4.2 TD-LTE宽带集群通信
        2.4.3 其他通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电应急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整体架构
    3.2 系统功能特点
    3.3 系统性能指标
        3.3.1 通信能力
        3.3.2 技术体制
        3.3.3 工作频率
        3.3.4 业务类型
        3.3.5 系统防辐射设计
    3.4 系统应用模式
        3.4.1 现场作战单兵工作模式
        3.4.2 现场指挥车工作模式
        3.4.3 现场通信车工作模式
        3.4.4 联合工作模式
    3.5 系统组成
        3.5.1 卫星通信系统
        3.5.2 现场专网通信系统
    3.6 关键技术
        3.6.1 多媒体融合指挥调度
        3.6.2 卫星信道业务的高效传输
        3.6.3 前线单兵多模小型化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电应急通信系统的实现与测试验证
    4.1 系统实现
        4.1.1 中心站
        4.1.2 现场指挥车
        4.1.3 现场通信车
        4.1.4 单兵通信终端
    4.2 系统测试验证
        4.2.1 测试系统组成
        4.2.2 测试系统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基于GPRS和北斗双通道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水情测报系统简介
    1.3 水情测报系统发展与现状
    1.4 本课题研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
    2.1 系统建设必要性
    2.2 遥测站主要功能
    2.3 通信传输网络要求
    2.4 中心站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通信方案分析选择
    3.1 通信方式比较
        3.1.1 有线通信
        3.1.2 超短波通信
        3.1.3 短波通信
        3.1.4 移动通信
        3.1.5 卫星通信
    3.2 通信组网方式确定
        3.2.1 信道组网选择原则
        3.2.2 信道组网配置
    3.3 通信工作体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PRS和北斗卫星主要技术介绍
    4.1 GPRS通信技术
        4.1.1 GPRS基本逻辑体系结构
        4.1.2 GPRS数据传输平面
        4.1.3 GPRS网络传输协议
        4.1.4 GPRS分组交换传输方式
        4.1.5 GPRS组网方案
        4.1.6 GPRS通信网络
    4.2 北斗卫星通信技术
        4.2.1 概述
        4.2.2 通信传输方式
        4.2.3 通信协议及信道容量
        4.2.4 数据传输特点
        4.2.5 北斗卫星通信网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方案硬件设计实现
    5.1 系统总体方案
    5.2 遥测系统硬件设计
        5.2.1 水位计
        5.2.2 雨量计
        5.2.3 远程终端单元(RTU)
        5.2.4 GPRS DTU通信终端
        5.2.5 北斗卫星通信终端
        5.2.6 供电系统
        5.2.7 法拉第筒
    5.3 遥测系统数据传输流程
    5.4 中心站硬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软件设计实现
    6.1 软件配置
    6.2 功能介绍
        6.2.1 数据通信服务
        6.2.2 Web浏览器服务
        6.2.3 系统管理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功能测试
    7.1 系统测试目的
    7.2 系统测试内容
        7.2.1 实时信息的采集与监测
        7.2.2 数据报警查询
        7.2.3 图形报表
        7.2.4 其他问题
    7.3 结果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一种船载双模海洋数据卫星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船舶通信
        1.2.2 国外常用海上卫星通信系统
        1.2.3 国内海上卫星通信系统
        1.2.4 船舶数据传输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整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功能分析
        2.1.2 连接关系分析
        2.1.3 指标分析
    2.2 设计原则
        2.2.1 双模卫通单元设计原则
        2.2.2 多接口数据集成采集单元设计原则
        2.2.3 岸基数据接收中心设计原则
    2.3 总体设计方案
        2.3.1 总体结构
        2.3.2 信息流程
    2.4 双模卫通单元
    2.5 多接口数据集成采集单元
    2.6 岸基数据接收中心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模卫通单元
    3.1 设计思路
    3.2 工作原理
    3.3 硬件平台设计
        3.3.1 天线设计
        3.3.2 信道设备硬件设计
        3.3.3 接口设计
    3.4 软件设计
        3.4.1 议栈构架
        3.4.2 信号捕获过程
        3.4.3 同步过程
    3.5 工作流程
        3.5.1 数据采集应用
        3.5.2 语音功能
    3.6 关键技术
        3.6.1 双模卫通单元小型化低功耗设计
        3.6.2 双模动中通天线设计技术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接口数据集成采集单元
    4.1 设计思路
    4.2 平台组成
    4.3 硬件设计
        4.3.1 主处理器板
        4.3.2 接口卡
        4.3.3 电源模块
    4.4 软件设计
        4.4.1 软件模块组成与工作原理
        4.4.2 操作系统
        4.4.3 外部设备驱动
        4.4.4 协议栈
    4.5 关键技术
        4.5.1 多源信息处理技术
        4.5.2 高可靠性设计技术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岸基数据接收中心
    5.1 组成
    5.2 体系结构
        5.2.1 总体结构
        5.2.2 传输处理分系统结构
        5.2.3 远程管理分系统结构
    5.3 岸基数据接收软件设计
        5.3.1 传输处理分系统软件设计
        5.3.2 远程管理分系统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试验与改进
    6.1 航行试验
        6.1.1 测试内容
        6.1.2 东海海域测试
        6.1.3 黄海海域测试
    6.2 试验测试与问题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基于电话网络(PSTN)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PSTN以及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1.2.1 PSTN发展现状
        1.2.2 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硬件设计
    2.1 方案总体设计
        2.1.1 总体方案设计
        2.1.2 方案选择论证
    2.2 系统硬件设计
        2.2.1 硬件设计
        2.2.2 硬件系统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软件设计
    3.1 串行通信端口及其初始化
    3.2 通信协议设计
    3.3 通信过程的设计
    3.4 功能实现
        3.4.1 公用模块
        3.4.2 视频编码模块
        3.4.3 视频获取模块
        3.4.4 video_send模块
        3.4.5 video_rece模块
    3.5 系统介绍
        3.5.1 视频获取介绍
        3.5.2 视频接收介绍
    3.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ARM的家庭自动化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 本文结构安排
2 ARM技术
    2.1 ARM概述
    2.2 ARM体系结构
    2.3 ARM/Thumb指令系统
    2.4 ARM处理器的选择
    2.5 S3C2410X微处理器
    2.6 本章小结
3 家庭自动化系统构建
    3.1 家庭自动化系统概述
    3.2 家庭自动化系统工作原理
        3.2.1 SBC-2410X开发板简介
        3.2.2 系统工作流程
    3.3 家庭自动化系统通信
        3.3.1 数据通信
        3.3.2 系统通信方式
    3.4 家庭自动化系统接口设计
        3.4.1 串口模块
        3.4.2 GPIO模块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语音通信技术研究
    4.1 公共交换电话网概述
    4.2 语音MODEM
    4.3 PSTN通信的实现
        4.3.1 PSTN通信的流程
        4.3.2 系统串口初始化
        4.3.3 MODEM配置
        4.3.4 PSTN通信状态机模型
        4.3.5 自动报警的实现
        4.3.6 家电设备远程控制的实现
    4.4 语音处理技术的实现
        4.4.1 数字音频信号和模拟音频信号
        4.4.2 WAV声音文件格式
        4.4.3 语音连接的实现
        4.4.4 语音录放的实现
    4.5 PSTN语音通信编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研究
    5.1 GPRS概述
    5.2 GPRS协议和工作原理
        5.2.1 GPRS网络结构
        5.2.2 GPRS协议模型
        5.2.3 GPRS工作原理
    5.3 SMS短消息服务
    5.4 无线GPRS通信的实现
        5.4.1 无线GPRS通信的流程
        5.4.2 串口和GPRS MODEM设置
        5.4.3 短消息的发送
        5.4.4 短消息的接收
        5.4.5 短消息的删除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远程图像监控技术研究
    6.1 视频监控概述
    6.2 系统图像采集的实现
        6.2.1 Video4Linux简介
        6.2.2 图像文件格式
        6.2.3 单帧图像的采集
    6.3 网络监控的实现
        6.3.1 TCP/IP协议概述
        6.3.2 C/S模式下网络监控的实现
        6.3.3 C/S模式下网络监控程序运行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技术研究现状
    1.2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的构成
    2.1 远程监控系统的一般结构
    2.2 远程监控中的通信技术
    2.3 多媒体信息的实时监控
        2.3.1 多媒体监控基础
        2.3.2 视频编解码技术
        2.3.3 数字视频网络传输技术
第三章 基于PSTN的自动抄表监控软件开发
    3.1 自动抄表系统概述
    3.2 系统总体方案
    3.3 基于PSTN的监控软件的需求分析
    3.4 系统的数据管理
        3.4.1 数据库设计
        3.4.2 数据存取
        3.4.3 数据存储策略
    3.5 基于PSTN的通信模块设计
        3.5.1 Modem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3.5.2 串行通信的实现
        3.5.3 通信协议
    3.6 功能模块设计
        3.6.1 用户权限管理
        3.6.2 人机界面设计
    结语
第四章 多媒体信息实时监控系统软件开发
    4.1 系统介绍及需求分析
        4.1.1 系统介绍
        4.1.2 需求分析
    4.2 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4.2.1 实时数据的显示
        4.2.2 多媒体数据管理的一般方法
        4.2.3 历史数据的存储管理
    4.3 多媒体数据的压缩与传输
        4.3.1 数据的压缩
        4.3.2 多媒体数据的传输
        4.3.3 通信协议
    4.4 多线程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 远程监控中的前端数据管理
    5.1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与数据管理
        5.1.1 直接采集与数据管理
        5.1.2 分级采集与数据管理
    5.2 数据采集系统的通信组网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基于网络的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基于网络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1-2-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PSTN方式下的远程监控的设计
    §2-1 引言
    §2-2 Modem和AT指令
        2-2-1 Modem通讯协议
        2-2-2 AT指令
    §2-3 PSTN连接网络硬件平台的搭建
        2-3-1 PC机与调制解调器的串口通讯
        2-3-2 PLC与调制解调器的串口通讯
        3-3-3 PSTN拨号连接网络硬件搭建
    §2-4 PSTN拨号网络程序的设计
        2-4-1 PSTN拨号连接网络的设计原则
        2-4-2 PSTN拨号连接网络的主界面设计
        2-4-3 PSTN通讯程序的工作流程
        2-4-4 PSTN通讯程序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数据采集的基本理论
    §3-1 引言
    §3-2 Windows环境下的网络编程原理
        3-2-1 Windows Sockets(套接字)的概念和编程原理
        3-2-2 多线程编程
        3-2-3 在TCP/IP下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3-3 SQL Server数据库
        3-3-1 SQL Server数据库的起源和发展
        3-3-2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客户/服务器特性
        3-3-3 SQL Server特征与组件
        3-3-4 SQL Server的语言概述
        3-3-5 SQL Server中的SQL函数及存储过程
    §3-4 SQL Server 2000
        3-4-1 SQL Server 2000的结构概述
        3-4-2 SQL Server 2000的基本概念
        3-4-3 数据库的数据安全管理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Winsock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开发
    §4-1 引言
        4-1-1 设计原理
        4-1-2 实施方案
        4-1-3 数据传输关系
    §4-2 串口通讯程序的设计
        4-2-1 现场上位机与PLC的通讯格式
        4-2-2 串口通讯界面的设计
        4-2-3 串口通讯的初始化工作
        4-2-4 串口发送函数
        4-2-5 串口接受函数
    §4-3 服务器端程序的设计
        4-3-1 服务器界面设计
        4-3-2 服务器端程序执行流程
        4-3-3 Socket初始化
        4-3-4 服务器接受数据线程
    §4-4 客户端程序的设计
        4-4-1 客户端的界面设计
        4-4-2 客户端的工作流程
        4-4-3 客户端程序的结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远程数据采集开发
    §5-1 引言
        5-1-1 设计原理
        5-1-2 实施方案
    §5-2 ADO技术简介
        5-2-1 数据库访问技术简介
        5-2-2 ADO技术概述
        5-2-3 基于ADO技术的数据库的访问
    §5-3 服务器端程序设计
        5-3-1 服务器端界面的设计
        5-3-2 服务器端对PLC数据采集
        5-3-3 服务器端对SQL Server数据库的访问
    §5-4 客户端程序设计
        5-4-1 客户端的界面设计
        5-4-2 SQL Server数据库的访问
        5-4-3 SQL数据库的数据显示
    §5-5 采集数据的处理
        5-5-1 生产线控制系统介绍
        5-5-2 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PSTN的远程图像监视系统的软件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熵随机的网络流媒体动态隐密通信研究[D]. 彭景惠.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2]无人值守风电场区域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宣政. 新疆大学, 2020(07)
  • [3]某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方案设计与实现[D]. 韩凯.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4]核电应急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宝珍.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5]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基于GPRS和北斗双通道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D]. 夏永丽.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一种船载双模海洋数据卫星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晓鸣.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7]基于电话网络(PSTN)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巍. 河北科技大学, 2010(03)
  • [8]基于ARM的家庭自动化系统的研究[D]. 李建忠.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9]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肖龙海. 东南大学, 2006(04)
  • [10]基于网络的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研究[D]. 王江峰.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基于PSTN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软件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