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室综合征致跟骨骨折及跗跗关节脱位致小腿截肢1例报告

筋膜室综合征致跟骨骨折及跗跗关节脱位致小腿截肢1例报告

一、跟骨骨折跗跖关节脱位致足筋膜室综合征造成小腿截肢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明[1](2016)在《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融合术两种方法治疗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的临床效果,为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14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经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选取其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融合术两种方法治疗的共计82例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病例,对其相关病例资料、手术资料、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A组)42例,Lisfranc关节融合组(B组)40例;A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9.10±11.22(岁);B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961岁,平均38.60±10.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A组,314w,平均6.37±4.17(w);B组,342w,平均6.83±6.74(w)。术前中足功能AOFAS评分:A组1362分,平均36.98±11.55(分);B组1258分,平均33.45±13.30(分)。统计受伤因素,根据Myerson分类方法对损伤进行分型。A组患者选择切开复位中空螺钉、微型接骨板系统、克氏针或者混合固定的手术方式。B组采用切开复位、矫正畸形、关节融合术,亦采用中空螺钉、微型接骨板系统、克氏针或者混合固定的手术方式。A组术后依据具体情况不用外固定或者制动34w,B组均外固定制动812w。A组术后46w开始负重功能锻炼,B组术后12w开始负重功能锻炼。两组均于术后68w取出外侧柱克氏针,A组于术后46m取出内固定物,B组不建议取出内固定物。定期门诊复查,检查患足功能恢复情况、拍摄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记录复查结果。82例患者均获得1336个月随访,平均19.5个月。按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中足评分标准对术后一年中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对全部病历资料开始负重功能锻炼时间、骨折(融合)愈合时间、术后一年中足功能恢复优良率、距骨第一跖骨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综合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因素、损伤分型、伤后治疗时间、术前中足功能AOFA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两组术后在开始负重功能锻炼时间、骨折(融合)愈合时间、内固定取出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有显着差别。3两组在术后距骨第一跖骨角、中足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开始负重功能锻炼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优于融合术,但关节融合术在内固定取出方面更具优势。2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融合术在术后距骨第一跖骨角、中足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3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孟祥波[2](2016)在《三柱重建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切开复位三柱重建内固定的方式,分别采用克氏针、空心螺钉与微型钢板治疗Lisfranc损伤,比较三种内固定物对预后的影响,从而为Lisfranc损伤的手术治疗提供临床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创伤骨科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Lisfranc损伤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4.2±11.35)岁;左侧35例,右侧17例。根据Hardcastle分型,A型22例;B型16例;C型14例。分别选用克氏针(A组)、空心螺钉(B组)、微型钢板(C组)三种不同装置进行内固定。克氏针组共有18例,其中A型5例,B型7例,C型6例;空心螺钉组共有21例,其中A型6例,B型10例,C型5例;微型钢板组共有13例,其中A型3例,B型7例,C型3例。克氏针组、空心螺钉组及微型钢板组三组患者均进行切开复位三柱重建内固定。术前患者均行患足正、斜位和或侧位X线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具体情况,可行患足CT及三维重建检查。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观察患足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对A组、B组及C组三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术后随访4-11个月,术后AOFAS中足评分情况:A组:优5例,良9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77.8%;B组:优7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C组:优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2.3%。三组患者中足评分优良率均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症发生情况:A组1例发生克氏针针道感染,1例发生足背皮肤部分坏死,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B组1例发生关节僵硬,1例发生足弓变平,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C组1例发生足弓变平,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样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柱理论对Lisfranc损伤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重建及解剖复位中足三柱和坚强内固定,恢复足弓正常的生理结构,从而达到力学和生物学上的平衡,为骨折脱位愈合提供良好条件。切开复位三柱重建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时,需要坚强固定内侧柱及中间柱,弹性固定外侧柱。基于中足三柱理论的指导,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效果明显,骨折脱位均能愈合,并且对预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雷晓晶[3](2014)在《跟骨骨折合并筋膜室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文中认为跟骨骨折合并筋膜室综合征较尺桡骨骨折或胫腓骨骨折并发筋膜室综合征的概率少,且跟骨骨折时常合并足部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所以跟骨骨折合并筋膜室综合征易被其他病情所掩盖而忽视,最终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并发症。我科自2009年至今共收治跟骨骨折104例,其中12例确诊合并有筋膜室综合征,现将诊断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例跟骨骨折患者均合并有筋膜室综合征,男9例,女

张华[4](2013)在《微型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空心螺钉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以下称A组)及微型钢板内固定(以下称B组)治疗共4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其中A组23人,B组17人。男27例,女13例。年龄17-68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8例、砸伤9例、碾压伤6例、扭伤4例。闭合伤21例,开放伤19例。高能量损伤21例,低能量损伤19例。按Hardcastle分类:A型(全部移位)20例;B型(部分移位)中B1型4例,B2型9例;C型(分离移位)中C1型4例,C2型3例。单纯Lisfranc关节脱位16例,伴跖骨、楔骨或骰骨骨折者24例,其中A组15人、B组9人。伴糖尿病7例,伴颅脑损伤3例,合并胫骨骨折5例,伴胸或腰椎体骨折4例,伴骨盆环骨折2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1例,经及时切开减压VSD覆盖,于7-10天后施行螺钉固定手术。所有患者都以伤后患足肿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经X线、CT等检查证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Lisfranc损伤,实验室等检查未见手术禁忌症,于伤后1-10天,平均5.7天行手术治疗。术后及随访运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及美国矫形足踝协会中足评分标准(AOFAS)对A组与B组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合并骨折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X线片和CT扫描示两组均解剖复位,关节对位、对线关系良好,纵弓及横弓形态基本恢复正常,跖骨无背侧移位;但长期随访发现A组部分患者关节对位、对线关系和术后一周相比变差,出现并发症,足弓形态亦不如术后一周时满意。VAS评分:A组术前(7.27±0.40)分,术后2周为(2.59±0.64)分,术后8周为(1.87±0.49)分;B组术前(7.15±0.17)分,术后2周为(2.14±0.70)分,术后8周为(0.75±0.13)分。术后8周两组疼痛程度有差异。AOFAS中足评分:A组:优3例,良7例,中11例,差2例,优良率为43.4%。B组:优9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发生克氏针针道感染2例,1例患者患处部分皮肤坏死,克氏针松动1例,2例患者足、踝关节僵硬,2例患者发生断钉而足弓变平,4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B组中2例患者出现患足疼痛不适症状,1例出现克氏针松动,1例足背皮肤部分坏死,未发生其它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伴跖骨、楔骨或骰骨骨折的15例A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28(18.0±0.4)周、9例B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5~26(17.6±0.7)周;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操作虽然较简单,但维持长期稳定性上不如B组,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克氏针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的几率较B组大,而且远期疗效也较B组差。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在直视下准确评估关节稳定性,清除关节内的凝血块及阻碍复位的碎骨块和卡入关节内的软组织,使骨折、脱位解剖复位,恢复正常关节结构,同时修复受损的组织;另外直视下放置钢板内固定位置更准确,固定更牢固,尤其对要求坚强内固定的内侧柱和中间柱非常适合;并且避免了对受损关节面的进一步损害,减少或避免了创伤性关节炎、足弓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损伤尽早康复,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越[5](2012)在《Lisfranc损伤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提高诊断水平以减少漏误诊;明确损伤机制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提出规范化的治疗建议,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方法: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5例Lisfranc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入选病例进行了平均30个月的随访,然后对最终随访结果所得的远期疗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价。25例病例依照出院疗效与远期疗效可接受率、损伤机制对预后的影响、Lisfranc韧带完整性对对预后影响、骨折-脱位与单纯脱位对预后的影响、治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及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组,对各组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远期疗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可接受17例(优3例,良:9例,可:5例),差:8例;平均得分72.5分。出院时疗效可接受率为92%,远期疗效可接受率68%(p<0.05);直接损伤组远期疗效可接受率82.4%,间接损伤组远期疗效可接受率37.5%(p>0.05);Lisfranc韧带完整组的远期疗效可接受率为88.9%,Lisfranc韧带受损组的远期疗效可接受率为14.3%(p<0.05);骨折-脱位组远期疗效可接受率80%,单纯脱位组远期疗效可接受率20%(p<0.05);早期治疗组的远期疗效可接受率为84.2%,晚期治疗组的远期疗效可接受率为16.7%(p<0.05);保守治疗组的远期疗效可接受率为20%,手术治疗组的远期疗效可接受率为80%(p<0.05)。结论:(1)提高认识,重视细微的临床征象,尤其要熟悉足部正常影像学表现、对细微的异常改变保持敏感,才能提高其确诊率。(2)直接损伤与间接损伤,虽然致伤的暴力强度不同,但二者预后并无统计学差异。(3)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预后要好,凡是平片、应力或负重位片示Lisfranc关节较解剖位置移位超过2mm,或标准侧位片显示距跖骨角大于15°者,都应选择手术治疗。(4)理想的手术时机在伤后8小时内,最迟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应等待7~10日,患足消肿皮肤出现褶皱时再行手术治疗。(5)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关节融合术可作为一种挽救性手术,一期关节融合术应限于治疗损伤严重、无法重建解剖结构的早期病例。(6)解剖复位和恰当的内固定是Lisfranc损伤获得良好预后的基础。中间柱损伤首推微型钢板固定,外侧柱损伤建议克氏针固定,单纯内侧住损伤推荐螺钉固定或克氏针交叉固定,Lisfranc复合体横向不稳定患者可用螺钉横向或斜向固定,Lisfranc韧带受损的情况则应加用Lisfranc螺钉或用钮扣缝线进行修复。内固定物的选择不应局限于一种,可在以上原则指导下采取多种联合应用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黄海样,吕厚忠,郑汉存[6](2010)在《闭合性足部挤压伤致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8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闭合性足部挤压伤致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方法。方法:对18例闭合性足部挤压伤患者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疑似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通过Whitesider间室测压法6例诊断为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并手术降压,其余保守治疗。结果:所有降压患者的切口均愈合,无感染,随访中1例降压患者出现爪状趾,其他患者没有永久性的功能丧失、挛缩、肌力减弱和神经功能障碍。结论:Whitesider间室测压法是早期诊断足部挤压伤后足部骨筋膜室高压及决定是否行切开降压的重要标准。

竺湘江,赵勇,王刚祥,宋南炎,徐宏宇,潘科良[7](2009)在《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足趾氧饱和度监测下足背双切口减压在治疗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26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男22例,女4例;年龄22~68岁,平均36.3岁。在足趾氧饱和度监测下,行足背双切口减压,减压后3~10d行减张缝合或植皮术。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足部评分标准(AOFAS),对术后患者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等进行观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26例获随访,时间6~43个月,平均19个月,全部患者创口均愈合良好。AOFAS总评分由术前的(30.4±8.0)分提高到术后的(92.5±5.0)分(t=3.13,P<0.01);治疗结果:优21例,良4例,差1例。结论:严重暴力引起的足部骨折、脱位、肿胀、挫伤,早期应密切注意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立即进行筋膜室切开彻底减压。足趾氧饱和度监测和背侧双切口减压方法简便、效果满意,如骨折移位、脱位明显者可同时行内固定治疗。

李磊,洪士东,陈忠勇,辛锋[8](2008)在《复杂Lisfranc损伤的高压氧综合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高压氧综合治疗复杂Lisfranc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复杂Lisfranc损伤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浓度,并以统一标准判断疗效,进行比较判定。[结果]高压氧组治疗效果明显率为81.5%,创面Ⅰ期愈合占92.6%,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率为68.6%,创面Ⅰ期愈合占74.3%,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为(17.4±11.2)mg/L,对照组为(39.3±3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复杂Lisfranc损伤结果明显优于常规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

赵保侠,李磊[9](2008)在《复杂Lisfranc损伤高压氧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文中指出Lisfranc损伤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跖跗关节脱位及其周围骨折,是足部多发性损伤,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且预后欠佳。2000年10月以来,我科对接诊的27例复杂Lisfranc损伤患者,开展了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基础上的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回顾文

王志杰[10](2007)在《与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治疗相关的应用解剖和影像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和意义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治疗是骨科医生常常遇到的难题。由于跟骨本身复杂的外形以及所处的特殊位置导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并发症多、治疗困难、内固定手术复杂、手术效果不理想而且常伴发医源性的损伤。因此,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紧密结合临床应用,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解剖学研究。(1)对跟骨本身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进行解剖学研究,从临床应用解剖学的角度解决经扩大的外侧入路对跟骨骨折进行内固定手术所遇到的难题,设计内固定的最佳位置和角度,以利于提高内固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2)通过解剖学方法对足部骨筋膜室,特别是足底中央的骨筋膜室进行研究,并结合跟骨关节内骨折模型和临床资料,对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分析,指导其诊断和治疗。(3)研究分析CT扫描技术在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病人的关节外改变进行检查的意义,测量跟骨骨折常见关节外部分的变化,为提高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1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1.1正常跟骨的测量随机抽取40个完整无缺损的成人跟骨干燥标本,测量如下指标:跟骨骰骨关节面横径、跟骨骰骨关节面内倾角、载距突的前倾角、跟骨后关节面前部之前倾角、跟骨中部最大宽度、载距突基底部最厚处和最薄处的值、跟骨结节宽度、跟骨外侧壁最低点高度测量、跟骨内侧壁最低点高度测量。1.2跟骨内部结构观察随机抽取4个完整无缺损的成人跟骨干燥标本,沿跟骨的矢状长轴做断层切片,观察跟骨内部的骨小梁结构。另选4个完整无缺损的成人跟骨干燥标本,沿载距突的矢状长轴做断层切片,观察载距突与后关节面下方的骨小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1.3跟骨内侧结构的解剖学研究选用30个防腐固定成人下肢标本,逐层解剖,寻找辨认跟内侧神经、跟下神经、胫后动脉、胫后静脉、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以及相关肌腱,观察其分布、走行、相互关系及与跟骨的毗邻关系。1.4跟骨中部螺钉模拟内固定的观察测量随机抽取40个完整无缺损的成人跟骨干燥标本,以克氏针模拟跟骨骨折中部内固定,对螺钉的进针点、进针方向进行选择、测量1.5经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观察对7例接受了经外侧扩大入路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进行术后观察随访,评价其内固定位置和临床疗效。2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2.1正常足骨筋膜室的解剖学研究选用30个防腐固定成人下肢标本,对足底的骨筋膜室的范围、内容、相互关系进行解剖学研究。2.2跟骨关节内骨折模型的解剖学研究选用6个新鲜的成人下肢标本,用MTS做成跟骨关节内骨折模型。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模型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跟骨骨折对其周围软组织和骨筋膜室的影响。2.3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对8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所致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术,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3 CT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中的应用3.1跟骨标本的测量随机抽取40个成人跟骨干燥标本测量以下指标:跟骨高度,包括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处的垂直高度和跟骨结节最高点处的垂直高度;跟骨宽度,分别在载距突的后缘处和跟骨结节最宽处测量跟骨的宽度。3.2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病例CT扫描的观察测量随机选取20个发生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患足进行CT检查,在获得的图像上进行以下测量:冠状位图像上测量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处的高度和跟骨结节最高点处的高度以及距跟角,轴位图像上测量载距突后缘处的宽度和跟骨结节最宽处的宽度以及跟骰角。另外选择20个健康足的CT检查作为对照组。结果1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1.1正常跟骨的测量各指标的测得值分别是:跟骨骰骨关节面横径(22.67±2.14)mm,跟骨骰骨关节面内倾角(60.4±7.1)°,载距突的前倾角(50.23±4.64)°,跟骨后关节面前部前倾角(68.65±4.69)°,跟骨中部最大宽度(41.75±1.76)mm,载距突基底部最大厚度(12.14±1.60)mm,载距突基底部最小厚度(4.81±1.07)mm,跟骨结节宽度(33.57±2.16)mm,跟骨外侧壁最低高度(23.36±2.59)mm,跟骨内侧壁最低高度(28.33±2.44)mm。1.2跟骨内部结构观察通过经跟骨长轴的矢状断层切片对跟骨内部骨小梁结构进行观察,发现有三个部位的骨小梁是致密的,并且分布于整个跟骨的横径,分别是跟骨骰骨关节面下方、后关节面下方以及跟骨结节的跟腱附着处,其厚度大约分别是5mm。通过经载距突长轴的断层切片对载距突以及后关节面下方的骨小梁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载距突中关节面下方的骨小梁结构致密,并且载距突内部的致密骨小梁结构与跟骨后关节面下方的致密骨小梁是相连接的。1.3跟骨内侧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跟骨内侧走行的多条血管、神经、肌腱都与跟骨关系密切,都是进行内固定时考虑的要点。1.4跟骨中部螺钉模拟内固定的观察测量在后关节面下方5mm内平行关节间隙走行固定最为牢固;克氏针只有进入载距突的后上1/2内才能保证既不进入关节间隙又不干扰载距突内部上下方走行的趾长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在冠状面上测量三个进针点的进针方向,分别是,平行距下关节间隙,最低点针为向上(25±5)°、最高点针为向下(3±3)°、中点针为向上(13±3)°。1.5经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观察在随访中发现,1例患者自外向内打入的螺钉没有准确地进入载距突。本组病人术后功能评价的优良率为87.5%.2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2.1正常足骨筋膜室的解剖学研究足底中央的肌肉由浅至深分别是趾短屈肌、跖方肌、拇收肌,三者之间均有菲薄的肌膜样组织相间隔,而非坚韧的肌间隔:趾短屈肌腱与趾长屈肌腱在远端关系密切,跖方肌腱起于跟骨内侧凹面,远端止于趾长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之间的腱板;足底趾短屈肌间隙与跖方肌间隙之间通过趾长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及两者之间的腱板;2.2跟骨关节内骨折模型的解剖学研究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骨折线由前外上方向后内下方延伸,在跟骨结节的内侧及下方出现骨折线分裂跟骨结节部及内上骨折块,在该处,骨折线撕裂足底的跖腱膜起点以及起自跟骨内下方的各个肌肉的起点。2.3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所有病例足部减压切口均在2周内闭合,无感染,对随后进行的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没有不良影响。其中一例病人随访出现爪状趾。其他病人无永久性的功能丧失、挛缩、肌力减弱、僵硬和神经功能障碍。3 CT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中的应用3.1跟骨高度的测量对正常成人的跟骨标本进行测量,后关节面最高点处的高度是(43.07±2.85)mm,跟骨结节最高点处的高度是(44.69±3.67)mm;对正常成人健康足CT扫描的冠状位图像像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分别是(42.84±1.66)mm、(43.40±3.01)mm。对正常成人跟骨标本的测得值与正常成人健康足CT扫描图像相对应部位的测得值进行比较,相互之间P>0.05。对骨折足CT扫描的冠状位图像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分别是(34.76±3.24)mm、(40.41±3.69)mm,与以上两组来源不同的数据之间比较,均P<0.001。3.2跟骨宽度测量结果显示,对正常成人的跟骨标本进行测量,载距突后缘处跟骨宽度是(30.53±2.06)mm,跟骨结节最宽处的宽度是(33.57±2.17)mm;对正常成人健康足CT扫描的冠状位图像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分别是(30.47±2.33)mm、(32.69±2.00)mm。对正常成人跟骨标本的测得值与正常成人健康足CT扫描图像相对应部位的测得值进行比较,相互之间P>0.05。对骨折足CT扫描的冠状位图像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分别是(45.99±4.79)mm、(36.28±2.08)mm,与以上两组来源不同的数据之间比较,均P<0.05。3.3跟骨内翻角测量结果显示,正常成人健康足CT扫描轴位图像测得的跟骰角为(25.56±0.95)°,冠状位图像测得的距跟角为(13.33±0.75)°;而对发生跟骨骨折的足进行CT扫描,其测得的结果分别是(30.15±1.62)°、(22.51±1.34)°。两组相对应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均P<0.05。结论1对于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经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该内固定方法最佳的跟骨螺钉固定部位有三个点,分别是前方的跟骨骰骨关节面的软骨下骨,中部的后关节面的软骨下骨到载距突,后方的跟骨结节跟腱附着处。2在跟骨的骰骨关节面的软骨下骨进行内固定时,必须根据该关节面的内倾角确定螺钉的进钉方向,根据该关节的宽度选择螺钉的长度。测量值分别是方向应该向内后侧倾斜(60.4±7.1)°,宽度为(22.67±2.14)mm。3在跟骨的后关节面软骨下骨自外向内打入螺钉,螺钉必须准确的进入内侧的载距突后上部分,才能保证螺钉在提供最牢固的把持力的同时即保护内侧的相邻结构又能避免进入距下关节内。螺钉需要平行关节面,在冠状面上三个进钉点的进针方向,分别是,最低点钉为向上(25±5)°、最高点钉为向下(3±3)°、中点钉为向上(13±3)°。螺钉以长度(41.75±1.76)mm,直径3mm合适。4在跟骨的结节部位选择合适的进钉方向和螺钉长度是防止损伤内侧的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有效措施,螺钉的方向是朝向内侧的跟骨结节内侧突的后方,螺钉的长度为(33.57±2.16)mm。5必要时需要利用钢针从后向前分别紧贴在跟骨的内外侧壁进行纵行固定,在内外侧壁上的进针容许高度范围分别是内外侧壁的最低高度,外侧壁是(23.36±2.59)mm,内侧壁为(28.33±2.44)mm。6尽管可以根据我们提供的不同部位的相关数据进行手术,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手术中必须小心操作,在参考以上数值的基础上,利用螺钉的测量尺和C臂X光机来最后确定相关的数值。7同身体其他部位如前臂、小腿的骨筋膜室不同,足部的各个骨筋膜室并不是绝对孤立相隔的,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后发生的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多是同时影响多个甚至全部骨筋膜室,因此足部骨筋膜室的划分没有诊断意义,应该将足部看成是一个大的、完整的骨筋膜室来治疗,但是足部骨筋膜室的划分却是进行手术治疗的解剖基础。8同其他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样,早期足部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有效的,也是唯一的治疗方法。9我们只是在尸体标本上从解剖学方面对跟骨骨筋膜室进行了研究探讨,如果能从病理生理学方面对足部结构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就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其特点。由于不能在活体上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因此能建立合适的足部骨筋膜室的动物模型应该是将来进行足部组织功能及病理生理研究的基础。10通过多个位置、多个层面的CT扫描图像可以准确的观察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关节外损伤变化,测量其移位程度,从而更加的完善对骨折的术前评估,指导治疗,更加准确的判断预后。

二、跟骨骨折跗跖关节脱位致足筋膜室综合征造成小腿截肢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跟骨骨折跗跖关节脱位致足筋膜室综合征造成小腿截肢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内固定材料
        1.1.3 一般资料
        1.1.4 治疗方法
        1.1.5 观察指标
        1.1.6 疗效评定标准
        1.1.7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两组开始负重功能锻炼时间比较
        1.2.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1.2.4 两组内固定取出率比较
        1.2.5 两组术后中足功能优良率比较
        1.2.6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2.7 两组术后距骨第一跖骨角比较
        1.2.8 典型病例
    1.3 讨论
        1.3.1 Lisfranc关节临床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1.3.2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机制与诊断
        1.3.3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1.3.4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手术方式选择
        1.3.5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内固定物选择
        1.3.6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手术注意事项
        1.3.7 两种治疗方式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1.3.8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并发症分析
        1.3.9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临床研究进展
    2.1 应用解剖
        2.1.1 骨性结构
        2.1.2 软组织结构
    2.2 损伤机制
        2.2.1 直接暴力损伤
        2.2.2 间接暴力损伤
    2.3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形成原因及预防
        2.3.1 患者忽视
        2.3.2 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
        2.3.3 医师忽视
        2.3.4 治疗方式不恰当
    2.4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的诊断与分型
        2.4.1 受伤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2.4.2 影像学检查
        2.4.3 分型
    2.5 治疗
        2.5.1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
        2.5.2 融合术
        2.5.3 术后处理
    2.6 并发症
        2.6.1 创伤性关节炎
        2.6.2 疼痛
        2.6.3 断钉、断板、内固定失效
        2.6.4 延期愈合、不愈合
    2.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Lisfranc关节损伤的Myerson分类
附录B 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中部足功能评分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三柱重建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符号对照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跟骨骨折合并筋膜室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 方法
    2.1 诊断方法
        2.1.1 根据症状判断:
        2.1.2 根据筋膜室压力判断:
    2.2 治疗方法
        2.2.1 手术治疗:
        2.2.2术后处理:
2结果
3讨论

(4)微型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处理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3. 疗效评判标准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A 组与 B 组 VAS 评分、AOFAS 中足功能评分
    3. A 组与 B 组并发症
    4. A 组与 B 组骨折愈合时间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表
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5)Lisfranc损伤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
        (三) 资料分析
    二、 研究方法
        (一) 一般情况
        (二) 保守治疗
        (三) 手术治疗
        (四) 并发症情况
        (五) 随访情况
        (六) 疗效评价
        (七) 统计学分析
    三、 研究结果
讨论
    一、 如何提高 LISFRANC损伤的确诊率
    二、 损伤机制与预后的关系
    三、 损伤部位与预后的关系
    四、 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一) 保守治疗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二) 治疗时机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三)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
        (四)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的选择
        (五)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一期关节融合术的选择
        (六) 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6)闭合性足部挤压伤致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与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足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
    3.2 足骨筋膜室足背双切口减压治疗
    3.3 跖骨间隙引流

(8)复杂Lisfranc损伤的高压氧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及方法
        1.3.1 CRP测定
        1.3.2 疗效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HBO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CRP含量比较
    2.2 HBO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情况见表2。
3 讨 论

(10)与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治疗相关的应用解剖和影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1 正常跟骨的测量
    1.2 跟骨内部结构观察
    1.3 跟骨内侧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1.4 跟骨中部螺钉模拟内固定的观察测量
    1.5 经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观察
    1.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2.1 正常足骨筋膜室的解剖学研究
    2.2 跟骨关节内骨折模型的解剖学研究
    2.3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T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Ⅰ 综述一 跟骨骨折与手术入路
附录Ⅱ 综述二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并发症
成果
致谢

四、跟骨骨折跗跖关节脱位致足筋膜室综合征造成小腿截肢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临床研究[D]. 赵晓明. 华北理工大学, 2016(01)
  • [2]三柱重建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D]. 孟祥波.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3]跟骨骨折合并筋膜室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J]. 雷晓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9)
  • [4]微型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比较[D]. 张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
  • [5]Lisfranc损伤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 李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
  • [6]闭合性足部挤压伤致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8例分析[J]. 黄海样,吕厚忠,郑汉存.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
  • [7]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J]. 竺湘江,赵勇,王刚祥,宋南炎,徐宏宇,潘科良. 中国骨伤, 2009(11)
  • [8]复杂Lisfranc损伤的高压氧综合治疗[J]. 李磊,洪士东,陈忠勇,辛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08)
  • [9]复杂Lisfranc损伤高压氧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 赵保侠,李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08(07)
  • [10]与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治疗相关的应用解剖和影像学研究[D]. 王志杰. 南方医科大学, 2007(09)

标签:;  ;  ;  ;  ;  

筋膜室综合征致跟骨骨折及跗跗关节脱位致小腿截肢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