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感应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人体感应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一、人体感应智能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黄蓓[1](2020)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10kV开关柜智能控制装置研制》文中提出断路器(俗称开关)是电力系统实现控制和保护的关键电气设备。在10k V配电网络中,手车式开关柜是重要的控制保护电器,同时也是配电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重点设备。随着电网运营机构对电力网络智能化投入逐步增加,智能化电气设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力系统中。而传统开关柜常用电磁式操动机构配合电气二次回路进行监视控制,不能满足智能电网快速调整快速响应的要求。因而对原有传统开关柜进行升级改造将对实现配电网智能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制了一种匹配传统10k V手车式开关柜的智能控制装置。先进行总体方案设计,首先根据立足于功能需求、技术指标以及设计要点,对智能控制装置开关操控装置进行的总体方案整体进行设计;然后再根据总体方案设计细化各个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对子模块的软硬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包括:手车行进和地刀控制模块、电量和电能质量采集模块、温湿度采集和控制模块、智能五防闭锁模块和红外人体感应模块。该装置的微处理器采用STM32F103ZET6处理器和嵌入式μC/OS-Ⅱ操作系统开发平台,完成开关量数据的读取、处理、通信和显示。MODBUS-RTU通信协议实现各功能模块与主控模块之间的通信。控制和通信开关功能通过现场高速总线集成到主控制模块中,实现装置的可配置性与灵活性。开关柜的操作状态反馈、分合闸控制、手车行进、参数测量、数据采集等功能均由智能控制装置操控管理。测试结果表明:电动控制模块能很更好地实现开关底部盘车与开关门体的进出操作、接地刀闸的电动操作、断路器的智能控制;电量采集准确;温湿度采集准确,并经测控模块对采集数据做出分析后并对机柜温湿度进行即时调整;智能五防可有效避免人员误入带电空间,降低电气事故发生的概率;红外人体感应可以有效识别工作人员并驱动照明和语音提示。各模块均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

敬舒奇[2](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与研发》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照明能耗大约占到社会总发电量的15%左右,而现阶段大部分建筑对室内照明是通过人工开/关灯进行控制,有少量建筑虽然实现了按照预先设置的时间进行自动控制,但是无法根据自然光的动态变化对灯具照度进行优化反馈调节,存在长明灯现象,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并开发基于自然采光的智能调光控制系统。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照明设备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为管理和控制带来了困难,通过云平台对建筑照明控制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已成为照明技术的发展方向。因为照明设备型号众多,对照明协议支持不尽相同,非常有必要对云平台和照明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数据格格式进行约定,以提高管理和控制效率。针对现有照明控制系统能源消耗大的问题,本论文进行了智能照明控制算法研究。由于现代LED灯具控制和信息传输的延迟相对人眼反应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本论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室内照明优化控制求解。论文首先研究了灯具群控智能直接调光算法,将房间尺寸、灯具、工位等位置信息转化为照明平面上的二维坐标数据,根据点光源在某个工位的照度贡献值和照度叠加定律,将室内照明能耗最省和满足每个工位的照度需求设为优化控制目标,采用线性规划最优化算法计算得出每个灯具的调光系数。在此基础上,论文研究了结合自然光照的室内照明控制策略,建立了室内太阳直射光模型和室内太阳散射光模型,当自然光无法提供满足照度要求时,利用线性规划算法求解出使能耗最低的灯具亮度组合方案,实现了满足室内光照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的控制目标。为了提高照明控制系统管理和控制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照明通信传输数据格式,对云平台和底层照明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了约定,以实现照明精细化管理和控制的目标。通信数据主要由设备寻址、控制域、时间域等部分组成。其中设备寻址用于传递设备地址信息,并把设备的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相对应,以方便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同时也方便照明控制系统与建筑BIM设计进行融合;控制域起到云平台指令上传下达的作用,控制域内包含编辑设备地址属性、确认/否认命令、灯光控制、场景控制等15项基本功能;为了实现照明能耗监测,控制域中专门设置了设备实时运行和历史运行数据区;时间域用于记录报文发出的时间,起到对系统精确控制的作用。本论文所提出的照明控制系统通信传输数据格式易于实现云平台与照明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方便实现对于系统内的所有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论文针对北京市某办公建筑,设计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智能照明云平台系统、智能照明控制器和底层照明控制器、各类传感器和灯具设备等组成,实现了云平台与照明控制系统,以及各照明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实现了结合自然光照的室内照明控制策略,以及能耗计量、场景控制等功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照明控制方法相比,本论文所提出的智能照明控制方法能够在满足最小照度要求的情况下,节能效率至少在30%以上,且在结合自然光照度后,结合效率在60%以上,且算法计算量小,易于工程实现。与此同时,系统能够通过本论文所提出的智能照明数据通信传输数据格式,利用云平台实现对照明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并实现所提出的智能照明控制策略。

李雷雷[3](2019)在《智慧教室节能用电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高校的教学楼建筑以及新学区的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校内照明、空调等用电设备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急速增大,随之而来的突出问题在于因使用不当而产生的电能损失也日趋严重。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针对目前学校内在教室使用时所呈现出“长明灯”现象以及物业管理人士对楼栋内用电设备进行手动管控不便以及维护不利情况等问题,本课题就如何对教室内照明和空调等用电设备实现人工与自动相结合的系统化控制与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套以STM32F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采用高精度的专业计量元器件采集用电设备工作状态以及使用性能优越的传感器监测环境状态参数变化情况的终端设备,然后把楼宇内所有这些终端设备通过RS485有线通信或射频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组网,再经本地服务器或智能数据终端等网关设备接入“云端”,实现对若干栋楼宇乃至整个学区教室内照明、空调等用电设备进行远程化、集中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监管的详尽设计方案,这一方案在降低成本和节能增效上的优势尤为突出。本课题在设计时采用主节点和从节点相互配合进行组网的方式,通过主节点与多个从节点之间的双向通信以实现对照明与空调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在阐述时以设计过程为主线,分别从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两方面描述管理系统内各个模块的设计过程,即主要从硬件电路的构建设计到实现所需设计目标和功能的编写软件程序代码与仿真调试。在硬件方面,这个系统内每个模块的控制器都是以STM32F1系列单片机为基础,针对各自设定的应用方式,分别实现了电能参数计量、有线通信、无线数据传输、近距离红外控制、环境状态参数变化情况监测以及恶性负载判断等功能,将这些模块协同在一起可以轻松配合远程服务端对本地照明和空调设备进行无人值守式的实时监管。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控制电路的设计过程,包括照明与空调控制电路、采样计量电路、RS485有线通信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以及环境数据监测电路等。而有关软件方面,设计上主要侧重电能计量、有线通信、无线数据传输、灯光控制、定时控制及恶性负载判断等程序设计,在硬件电路设计上对工频环境中会存在的电磁兼容等问题重新选定电能采集设计方案以及优化处理相关设计电路的同时,软件设计中也为配合全相位数据处理、三角自卷积窗等方式在专业计量芯片的应用调整了电能计量算法,用以提升所设计的电子式电能计量产品的高精度、高稳定以及较强的抗干扰力和对复杂工频环境下适应性的能力。依托性能稳定可靠的模块化产品和时下蓬勃发展的物联网(IOT)技术,在云服务器上以“数据库+网页端”的方式构建远程监测系统,使得这一针对照明和空调设备的节能用电系统得以具有扩展性强、灵活性高、远程互通和监管、个性化情景模式应用、多元化网络架构和高效化数据吞吐等优势,可以满足依据课表安排教室照明和空调设备进行灵活而又集中管理与控制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根据特殊环境或校方提出的特殊要求提供个性化情景模式定制乃至复用,这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更具有了非常高的市场应用推广价值。

潘钇虹[4](2020)在《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电力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在不断提升。电力资源当前已经是社会的紧缺资源之一,最近几年我国乃至于全世界都开始重视节能降耗。而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道路路灯的能耗日益加大。并且随着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路灯照明系统中引入先进的节能技术与设备,以此降低城市道路路灯的能源消耗,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主要关注话题。基于当前路灯系统采取夜晚恒定照明方式而导致城市路灯电能消耗严重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中,设计了一款以单片机为核心辅以逻辑控制电路的智能控制系统。该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系统电池最大功率点的有效跟踪,保证蓄电池容量预测精准度与充电控制精准度,这样就可以满足路灯照明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稳定运行与准确切换的要求,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从研究内容而言,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性地分析了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相关理论,首先分析了路灯节能原理——“在保证照明效果下点着灯”,然后分析了路灯的两种控制方式,最后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为后文模糊控制理论在系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第二,设计了新型的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系统,在分析系统需求的基础上,从整体层面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并对控制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及选取了模糊控制法作为系统的智能控制算法。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系统的具体设计,包括硬软件与控制算法设计。第三,针对预采用的算法与设计的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算法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路灯亮度可根据人车行走过程中的噪声强度与环境光照强度进行调节,光照强度与路灯亮度呈负相关关系,光照强度与噪声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系统节能分析结果表明,路灯数量达到10万的城市路灯系统在采用该系统以后会降低2500万左右的能源消耗。

邵佳伟[5](2019)在《设计、构建远红光调控转基因表达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遗传学是指将光学和遗传学相结合,使用光控制细胞活性、代谢、形态的一门学科,因其独特的时空特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目前的光遗传学工具主要是由紫外光、蓝光等控制的,由于紫外光和蓝光组织穿透性弱、生物兼容性差,限制了其后续进一步的应用,尤其是在体内的应用。虽然研究者们已经开发了红光调控的PhyB/PIF6系统和存在于微生物中远红光调控的MrkH系统,但是它们还是存在需额外添加色素或诱导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希望开发出一种组织穿透力强、诱导倍数高、组织相容性好、无需添加色素以及绝缘性好的光遗传学工具,并将其应用于糖尿病治疗、光控内源基因转录、再生医学等领域。首先,我们以合成生物学思想为指导,将感光蛋白BphS、感应c-di-GMP的蛋白STING、远红光响应的启动子PFRL1.x以及c-di-GMP降解酶YhjH相结合,构建并优化了基于STING的远红光调控转基因表达控制系统(FRL-v1),诱导效率高达50倍。虽然我们构建的FRL-v1系统明显优于目前存在的光遗传学工具,但是由于该系统借助了哺乳动物细胞固有的STING信号通路,导致其可能会受到胞内其他信号的干扰,使其后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由此,我们又开发了一个绝缘性更好的远红光调控转基因表达控制系统。我们将来自于Streptomyces coelicolor的、可在c-di-GMP的作用下形成二聚体并特异性识别含有whiG或bldM碱基序列的BldD蛋白进行改造,将其与转录激活子p65、VP16、HSF1等融合表达,形成远红光调控的哺乳动物转录激活子(Far-Red light-inducibl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s,FRTAs)。同时将whiG或bldM碱基序列与最小启动子PhCMVmin或PhCMVmin3G相结合,构建获得远红光响应的启动子PFRLx。然后,我们将它们与BphS、YhjH形成不同的组合,最终筛选出一个诱导倍数更高、绝缘性更好的新型远红光调控转基因表达控制系统(FRL-v2)。我们在细胞水平测试了FRL-v2系统的功能,数据显示,FRL-v2系统具有诱导倍数高(61倍)、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依赖性表达、高度时空特异性等特征;此外,我们将FRL-v2系统导入小鼠体内,其同样展示了组织穿透力强、生物兼容性好、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依赖性表达等特征。为了解决传统糖尿病治疗存在药效维持时间短、操作繁琐以及治疗不精准等问题,我们采用光控疗法治疗糖尿病,用来克服目前糖尿病治疗的不足。我们构建了响应远红光分泌降血糖药物的光控定制化细胞药物,将其植入I型和II型糖尿病模型鼠中,经远红光照射治疗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显着下降,并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为了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治疗的精准性和便捷性,我们将光控定制细胞药物与电子工程学和软件工程学相结合,开发了糖尿病半自动化智能诊疗系统。我们在db/db小鼠中测试了智能诊疗系统,实现了血糖依赖性控制降血糖药物的释放,达到半自动化智能诊疗糖尿病。为了实现直接使用远红光调控内源基因转录,我们将FRL-v2系统与CRISPR-dCsa9技术相结合,开发远红光调控基因组转录装置(FACE)。首先我们选取具有更好激活效率的杂交型转录激活子SAM(Synergistic Activation Mediator),设计并构建了多种基于MS2蛋白的远红光响应的基因组转录激活子(Far-red light-response Genom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s,FGTAs)并将其与不同的启动子PFRLx组合筛选后,获得了最佳的FACE系统。我们在细胞和动物体内水平分别测试了FACE系统的功能,分别在体外和体内成功实现了使用远红光调控基因组转录。然后,我们将FACE系统导入诱导型多功能干细胞(iPSCs)中,使用远红光诱导激活神经分化因子NEUROG2,成功地将iPSCs诱导分化形成神经细胞。综上所述,我们提供了一种组织穿透力强、生物兼容性好、诱导效率高、无需额外添加色素的新型远红光调控转基因表达系统(FRL-v2),扩充了光遗传学技术工具盒。首次将电子通讯技术和光遗传学技术相结合,实现糖尿病半自动化智能诊疗,为糖尿病的精准化、个性化提供了新思路;还在FRL-v2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新型远红光调控的CRISPR-dCas9系统(FACE),首次实现使用远红光直接操纵小鼠体内内源基因的表达,并在体外成功实现使用远红光控制细胞命运。我们相信,FRL-v2和FACE系统,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转化医学研究提供具有高度时空特异性的新型工具、为疾病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以及为未来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以及全球化医疗奠定基础!

谷超[6](2019)在《液压支架姿态智能感知系统及基于BP神经网络决策研究》文中指出在煤矿生产中,由于工作面环境恶劣,回采条件艰苦,提高煤矿设备智能化水平对安全高效生产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作为基础设备,构建了支架的光纤姿态智能感知系统,并对支架顶梁姿态决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结构、分类、感知原理以及温度、应力(应变)的监测原理;结合支架姿态类型以及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结构特征,建立支架姿态模型,并利用矢量闭环理论对其进行解算;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完成了支架姿态智能感知系统的构建。(2)研发设计了感应梁式FBG倾角传感器。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其性能以及与支架姿态的结合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量程范围内(-25°25°),传感器灵敏度理论值为51.78pm/°,实测值为51.25pm/°,灵敏性较好,且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支架姿态匹配性良好,符合支架姿态感知要求。(3)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顶梁姿态决策模型。通过分析支架顶梁姿态的影响因素及姿态智能感知系统的监测量,确定了顶梁的决策指标体系;结合BP神经网络的相关理论,给出了决策模型的相关参数,即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分别为17个和1个,隐含层神经元个数范围为415个,学习速率为0.5,期望误差设置为0.00001。(4)在MATLAB平台中对基于BP神经网络顶梁姿态决策模型进行仿真与分析。选取隆德101工作面进行液压支架姿态智能感知系统的安装与布置,对81#支架在推进100m范围内姿态信息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利用该数据对网络模型在MATLAB中进行学习与测试。仿真结果表明:trainlm为最佳的训练函数,隐含层神经元节点数最优值为10个;模型所产生的绝对误差范围00.06°,相对误差的范围为0%2.1%,证明了模型的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强;其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平均相对误差为0.70%,均符合决策时要求,说明模型的有效性。该论文有图78幅,表10个,参考文献83篇。

刘怡明,王伟明,张雯薏[7](2018)在《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智能控制器设计》文中提出在使用防静电、保密或者有生物安全性要求的精密仪器设备时,接触式操作容易给操作者或者仪器设备带来损害。设计了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智能控制器。首先由9个红外手势传感器APDS-9960构成手势传感器阵列;其次,利用STM32F103单片机对传感器阵列数据进行采集并存储为状态矩阵;然后,设计了手势智能识别算法实现对手势滑动和捏合等动作的识别。最后,以2个照明灯为被控对象,利用本文设计的手势识别控制器实现对其开关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运行稳定,识别率高,没有误动作,满足设计要求。

皮林林[8](2019)在《智能空气净化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使得万物互联已经初现雏形。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实现控制器智能化是时代控制技术的设计方向。现阶段的空气净化器控制系统智能化水平较低,无法实现智能硬件数据共享。因此本课题将设计一款稳定可靠的智能空气净化器控制系统,通过结合现阶段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控制器、云服务器和移动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整个控制系统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实现智能控制器之间的数据共享。本设计运用的云服务器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数据存储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物理存储技术,可以极大程度的扩展存储空间,实现数据交互式管理。安全稳定的云服务器技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研发成本。物联网技术是利用传感器感应设备,结合特定的数据协议格式实现数据的传送,最终实现对于场景的监控,实现不同智能控制器之间的数据沟通。空气净化技术是通过负离子、臭氧和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简称HEPA)滤网等不同的方式实现空气净化。移动客户端技术是实现人机交互体验的接口,通过移动客户端在任意地方实现对于智能控制器的远距离控制,移动客户端还可以结合云平台技术和WIFI组网实现控制器数据反馈,实现数据价值。此论文根据净化器控制系统的相关标准进行前期市场调研,结合上述技术,对空气净化器控制系统的功能、技术、用户体验等方面的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设计。本论文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增添被动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ra Red,简称PIR)模组,电量检测模组和漏电流检测模组增强控制器功能。后期完成了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程序设计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智能空气净化器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和运行稳定,达到一定的空气净化效果,实现硬件智能化。

邵青青[9](2018)在《智能升降桌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智能家居和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办公桌作为办公人员日常办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证办公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久坐影响健康”的理念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坐站式办公”的形式正在悄然兴起。智能升降桌作为当代办公模式下的又一种新兴产物,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研究意义。本文对智能升降桌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研与分析,结合厂商相关技术要求,确定升降桌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并运用UG三维软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确定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的前提下,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同时完成了升降桌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与软件开发,选取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并将无线、电机驱动、电源等模块连接至外围电路中。对通信协议和服务器软件进行设计,制订了一套通信协议,减小了丢包率,并加入“打洞”技术,最终手机和升降桌控制器可以通过服务器在广域网环境下建立连接。设计了手机APP,实现对升降桌的远程控制和数据管理。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完成升降桌的升降控制、高度定时查询等操作。最终完成对智能升降桌各个功能模块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智能升降桌控制系统能够达到系统的预期设计要求,并为后期产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冯建平[10](2018)在《车库照明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越来越普及,公共停车库(区别于私家车库,以下简称车库)越来越多,车库规模越来越大,车库照明系统是车库建设和运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车库照明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照明控制系统设计。车库照明控制,按控制方法或控制手段分为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三种方式。即传统的手动集中控制、现行的

二、人体感应智能控制器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体感应智能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嵌入式系统的10kV开关柜智能控制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装置技术简介与整体方案设计
    2.1 开关柜智能控制装置的功能需求分析及设计要求
    2.2 嵌入式系统开发简介
        2.2.1 ARM微控制处理器
        2.2.2 μC/OS-Ⅱ操作系统
    2.3 MODBUS-RTU通信方式简介
        2.3.1 MODBUS通信协议特点
        2.3.2 MODBUS-RTU通信协议特点
        2.3.3 MODBUS-RTU通信程序设计
    2.4 总体方案设计
第三章 智能控制装置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手车行进和地刀控制模块
    3.2 电量和电能质量采集模块
    3.3 温湿度采集和控制模块
    3.4 智能五防闭锁模块
    3.5 红外人体感应模块
    3.6 主控与功能模块通信方式设计
    3.7 LCD显示模块
第四章 开关柜智能控制装置系统检测
    4.1 手车行进和地刀控制模块检测
    4.2 电量和电能质量采集模块检测
    4.3 温湿度采集和控制模块检测
    4.4 智能五防模块检测
    4.5 红外人体感应模块检测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与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照明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2.2 照明通信协议相关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
第2章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2.1 建筑背景介绍
    2.2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2.1 系统组成
    2.3 设备选型
    2.4 灯具选型及照度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照明控制策略研究
    3.1 智能照明控制数学模型
        3.1.1 线性规划算法
        3.1.2 单纯形法
        3.1.3 目标规划法
    3.2 室内自然光照及其衰减模型
        3.2.1 太阳高度角
        3.2.2 太阳方位角
        3.2.3 光学定律
        3.2.4 自然光室内衰减模型
    3.3 室内照明直接调光控制策略
        3.3.1 会议室直接调光控制
        3.3.2 开放办公空间直接调光控制
        3.3.3 三角形办公区照明直接调光控制
    3.4 结合自然光的调光控制策略
        3.4.1 结合自然光的会议室调光控制
        3.4.2 结合自然光的开放办公空间照度分布模型
        3.4.3 结合自然光的三角形办公区照度分布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云平台的照明控制通信传输数据格式研究
    4.1 主流照明通信协议分析
        4.1.1 KNX通信报文格式
        4.1.2 DALI协议控制指令
    4.2 数据格式设计需求和原则
        4.2.1 数据格式设计需求
        4.2.2 数据格式设计原则
    4.3 数据格式总体设计
        4.3.1 数据格式组成
        4.3.2 数据格式内容
        4.3.3 设备寻址功能和格式
        4.3.4 控制域功能和格式
    4.4 时间单元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开发实现
    5.1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开发方案
        5.1.1 云部署方案
        5.1.2 外部接口设计
        5.1.3 云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5.1.4 云平台功能设计
    5.2 云平台通信方式的开发与实现
        5.2.1 云平台与智能照明控制器的通信方式
        5.2.2 数据库的建立
        5.2.3 通信功能实现
    5.3 智能照明控制器开发
        5.3.1 智能照明控制器功能框架
        5.3.2 API接口开发
    5.4 系统功能测试
        5.4.1 数据格式功能测试
        5.4.2 设备状态监控功能测试
    5.5 实验研究
        5.5.1云平台通信数据格式验证实验
        5.5.2照明控制策略实验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智慧教室节能用电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应用技术
        1.3.1 STM32的应用
        1.3.2 电能表的应用
        1.3.3 有线通信技术
        1.3.4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1.4 本课题研究架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管理系统的设计框架和性能
    2.1 系统设计要点
    2.2 系统的框架结构
    2.3 系统研究要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STM32系统电路设计
        3.1.1 控制器电路
        3.1.2 供电电路
        3.1.3 时钟电路
        3.1.4 复位电路
        3.1.5 启动模式选择电路
        3.1.6 存储电路
        3.1.7 调试接口电路
    3.2 电能采集系统电路设计
        3.2.1 继电器驱动电路
        3.2.2 采样计量电路
    3.3 数据通信系统电路设计
        3.3.1 485有线通信电路设计
        3.3.2 无线数据传输电路设计
    3.4 环境数据监测系统电路设计
        3.4.1 人员监测
        3.4.2 温湿度监测
        3.4.3 光照强度监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理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
    4.1 软件设计
        4.1.1 软件开发平台-KEILMDK
        4.1.2 软件设计流程
    4.2 电能采集系统程序设计
        4.2.1 主程序设计
        4.2.2 电能计量算法
        4.2.3 校表程序设计
    4.3 数据通信系统程序设计
        4.3.1 主程序设计
        4.3.2 485有线通信程序设计
        4.3.3 无线通信程序设计
        4.3.4 红外通信程序设计
    4.4 环境数据监测系统程序设计
        4.4.1 主程序设计
        4.4.2 环境数据监测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理系统的服务端设计
    5.1 服务端系统解决方案
    5.2 WEB端介绍
        5.2.1 登录系统
        5.2.2 首页页面
        5.2.3 空调监控
        5.2.4 照明/风扇监控
        5.2.5 设备监控
        5.2.6 查询统计
        5.2.7 系统设置
    5.3 微信端介绍
        5.3.1 用户登录
        5.3.2 教室查询
        5.3.3 数据分析
        5.3.4 自习课室查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管理系统的调试
    6.1 系统调试方法及步骤
    6.2 系统动态调试
        6.2.1 电能采集
        6.2.2 数据通信
        6.2.3 环境数据监测
        6.2.4 异常问题分析
    6.3 管理系统现场调试
        6.3.1 现场搭建产品应用环境
        6.3.2 现场设备状态查验
        6.3.3 管理系统调试及方案验证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硬件设计PCB板图
    附录2 软件设计程序示例
致谢
详细摘要

(4)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总结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相关理论
    2.1 路灯节能原理
    2.2 路灯控制方式
        2.2.1 定时控制方式
        2.2.2 智能控制方式
    2.3 模糊控制理论
        2.3.1 模糊控制定义
        2.3.2 模糊控制技术特点
        2.3.3 模糊控制算法原理
第三章 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
    3.2 系统总体结构
    3.3 控制方案设计
    3.4 智能控制算法选择
第四章 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系统具体设计
    4.1 系统硬件设计
        4.1.1 转换电路设计
        4.1.2 开关量电路
        4.1.3 液晶显示电路
    4.2 系统软件设计
        4.2.1 软件流程
        4.2.2 建立网络
        4.2.3 加入网络
    4.3 控制算法设计
        4.3.1 变量确定
        4.3.2 模糊化处理
        4.3.3 规则建立
        4.3.4 模糊推理
        4.3.5 解模糊
        4.3.6 软件实现
第五章 算法仿真与效果分析
    5.1 样机测试
    5.2 算法仿真
    5.3 节能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设计、构建远红光调控转基因表达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1.1 哺乳动物合成生物学简介
    1.2 光遗传学概述
        1.2.1 光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1.2.2 蓝光控制的光遗传学工具
        1.2.3 红光和远红光调控的光遗传学工具
    1.3 哺乳动物合成生物学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3.1 开环式基因环路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1.3.2 闭环式基因环路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1.4 诱导型基因组操纵技术简介
        1.4.1 诱导型基因组编辑技术
        1.4.2 诱导型基因组转录装置
    1.5 总结与展望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主要创新点与意义
第二章 基于STING蛋白的远红光调控转基因表达系统的设计、构建、优化及其转基因表达动力学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FRL-v1 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2.3.2 FRL-v1 系统的优化
        2.3.3 FRL-v1 系统转基因表达的动力学表征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BldD蛋白的远红光调控转基因表达系统的设计、构建、优化及其转基因表达动力学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FRL-v2 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3.3.2 FRL-v2 系统的优化
        3.3.3 FRL-v2 系统转基因表达的动力学表征
        3.3.4 FRL-v2 系统在野生型小鼠中转基因表达的动力学表征
    3.4 小结
第四章 远红光调控的定制化细胞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体外构建远红光调控胰岛素表达的定制化细胞
        4.3.2 体外构建远红光调控胰高血糖素样肽-1(shGLP-1)表达的定制化细胞
        4.3.3 远红光照射治疗I型糖尿病小鼠
        4.3.4 远红光照射治疗II型糖尿病小鼠
        4.3.5 远红光照射长期治疗I型和II型糖尿病小鼠
    4.4 小结
第五章 智能手机控制定制化细胞用于糖尿病半自动化智能诊疗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3.1 智能控制器1.0(SmartController1.0)—用于接收和处理无线输入信号的智能电子家庭服务器
        5.3.2 智能控制器2.0(SmartController2.0)—智能手机远程控制的植入式HydrogeLED
        5.3.3 智能控制器3.0(SmartController3.0)—半自动化智能精准诊疗糖尿病
    5.4 小结
第六章 设计、构建远红光调控的CRISPR-dCas9 装置及其应用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
        6.3.1 远红光调控的基因组转录装置的设计、构建与优化
        6.3.2 外源水平验证FACE系统的工作性能
        6.3.3 远红光通过FACE系统调控内源基因的表达
        6.3.4 远红光通过FACE系统直接调控小鼠内源基因的表达
        6.3.5 远红光通过FACE系统诱导iPSCs分化形成神经细胞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液压支架姿态智能感知系统及基于BP神经网络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液压支架姿态感知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2.1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基本理论及其特性
    2.2 液压支架姿态模型的构建
    2.3 支架的姿态智能感知系统的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光纤光栅倾角传感器测量原理及其测试
    3.1 光纤光栅倾角传感器基本结构
    3.2 光纤光栅倾角传感器的力学分析
    3.3 光纤光栅倾角传感器的仿真研究
    3.4 光纤光栅倾角传感器性能测试
    3.5 光纤光栅倾角传感器与支架姿态的匹配性能测试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支架顶梁姿态决策模型研究
    4.1 智能支架顶梁姿态决策指标体系
    4.2 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4.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顶梁姿态决策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BP神经网络顶梁决策实例仿真与分析
    5.1 工程地质概况
    5.2 液压支架姿态感知系统布置
    5.3 顶梁姿态决策模型仿真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智能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结构
    1.1 硬件设计
        1.1.1 主控模块
        1.1.2 红外手势传感器
    1.2 软件设计
        1.2.1 手指从左往右滑动动作识别
        1.2.2 左手指捏合动作识别
2 实验结果
3 结论

(8)智能空气净化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架构
第2章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控制系统设计简介
    2.3 智能硬件控制器设计
    2.4 云系统控制设计
        2.4.1 C-Life云平台简介
        2.4.2 C-Life云平台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器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电路设计流程
    3.3 原理图设计
        3.3.1 电源设计
        3.3.2 漏电检测模块设计
        3.3.3 电量检测模块设计
        3.3.4 PIR模块设计
        3.3.5 MCU模块设计
    3.4 PCB设计
        3.4.1 PCB的分层设计
        3.4.2 PCB的器件布局设计
        3.4.3 PCB的布线设计
        3.4.4 PCB设计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控制板程序设计
        4.2.1 硬件初始化
        4.2.2 驱动模块设计
        4.2.3 WIFI通信模块设计
        4.2.4 OS实时操作系统
    4.3 数据通讯协议配置
    4.4 移动客户端APP配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气净化器控制系统测试
    5.1 引言
    5.2 控制器安规测试
    5.3 控制器功能测试
    5.4 通信及APP功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智能升降桌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智能办公的概念
        1.1.2 智能办公国内外应用的现状
    1.2 智能升降桌简介及发展现状
        1.2.1 智能升降桌的简介
        1.2.2 智能升降桌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系统结构设计
    2.1 智能升降桌项目主要参数的确定
    2.2 智能升降桌的结构设计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
    3.1 智能升降桌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3.2 智能升降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3.3 智能升降桌关键技术
        3.3.1 无线通信技术
        3.3.2 Android技术
        3.3.3 打洞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智能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4.2 控制芯片选型及系统设计
    4.3 WiFi模块电路
    4.4 外围电源电路
    4.5 电机驱动模块
    4.6 红外感应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5.1 通信协议的设计
        5.1.1 MQTT协议
        5.1.2 智能桌通信协议定义
    5.2 软件流程设计
    5.3 智能控制器单片机程序设计
        5.3.1 智能控制器单片机程序流程设计
        5.3.2 智能控制器单片机软件实现
    5.4 服务器端的设计
    5.5 手机APP设计与实现
        5.5.1 手机APP开发环境
        5.5.2 手机APP流程设计
        5.5.3 界面设计
        5.5.4 数据存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网络配置功能测试
    6.2 APP对控制器的功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设计图纸(部分)
    附录二: 通信协议说明(部分)
    附录三: 安卓源码(部分)
    附录四: 单片机及无线模块源码(部分)
    附录五: 服务器源码(部分)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四、人体感应智能控制器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嵌入式系统的10kV开关柜智能控制装置研制[D]. 黄蓓. 广西大学, 2020(07)
  • [2]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与研发[D]. 敬舒奇.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1)
  • [3]智慧教室节能用电系统设计与开发[D]. 李雷雷.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2)
  • [4]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研究[D]. 潘钇虹. 扬州大学, 2020(06)
  • [5]设计、构建远红光调控转基因表达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 邵佳伟.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液压支架姿态智能感知系统及基于BP神经网络决策研究[D]. 谷超.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7]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智能控制器设计[J]. 刘怡明,王伟明,张雯薏. 电子测试, 2018(24)
  • [8]智能空气净化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皮林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9]智能升降桌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研究[D]. 邵青青. 扬州大学, 2018(06)
  • [10]车库照明控制系统设计研究[J]. 冯建平. 智能建筑, 2018(09)

标签:;  ;  ;  ;  ;  

人体感应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