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误诊先天性无胆囊1例

B超误诊先天性无胆囊1例

一、先天性胆囊缺如B超误诊1例(论文文献综述)

汪姣姣[1](2019)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nfantile cholestatic hepatopathy,ICH)致病病因与转归的分析,研究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对比不同病因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诊断学参数变化,获得其高危影响因素及预后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医院中进行住院治疗的72例患有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婴幼儿临床病历资料。总结患儿的年龄、性别、喂养史、家族史、新生儿期黄疸状况、肝脾肿大、肝功能包括酶学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汁淤积指标: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r-GT)、总胆汁酸(TBA)。胆红素水平当中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病毒系列、Torch、乙肝五项、腹部B超、肝胆动态显影、遗传代谢病及基因筛查等情况。纳入标准:1.年龄<1岁(包括新生儿时期)。2.必须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标准相吻合。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为以下几点:(1)发生于婴儿时期(包括新生儿时期),或于婴儿时期起病。(2)包括感染性、遗传性、代谢性或先天性发育障碍等病因。(3)具有胆汁淤积和肝病征象。(1)胆汁淤积的综合征象包括黄疸(皮肤和/或巩膜黄染明显);粪便颜色变浅(白陶土样)而尿色变深,极少部分患儿可表现为皮肤瘙痒,抓痕症、皮肤水肿等临床表现;总胆汁酸(TBA)值升高(先天性肝细胞合成或分泌胆汁酸缺陷者常有可能正常),其他胆汁淤积指标如ALP及r-GT改变。由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加强,在总胆红素水平当中直接胆红素所占比例超过30%。因为欠缺维生素A、D、E、K等多项脂溶性维生素导致的营养不良或是因为凝血因子过少导致出血倾向等。(2)肝病征象:病理性肝脏体征如肝大(肝肋下>2cm)或质地变硬;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值增高等肝功能异常。排除标准:1.年龄>1岁起病或疾病持续进展。2.除外可引起皮肤黄染,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的其他疾病。3.不能详细提供病史者。结果1.72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中,男39人(54.5%),女33人(45.5%),男:女=1.2:1,中位发病年龄为49天(23天-1岁),病因为:巨细胞病毒感染27例,遗传代谢病12例,解剖结构异常22例,其中胆道闭锁Ⅲ型11例,胆道闭锁Ⅰ型8例,胆囊缺如3例;CMV感染27例,遗传代谢性疾病12例,包括NICCD 4例,尼曼匹克1例,Alagille综合征2例,UGT1A1,TRMU基因1例,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G-6PD缺乏1例,ATP7B基因异常1例,丙酸血症1例,败血症5例,其余6例病因未明。2.患儿临床表现中持续大便颜色改变及肝大对于诊断胆道解剖异常,具有特异性,而脾脏肿大、肝外畸形、尿色改变为非特异性指标。3.更昔洛韦治疗CMV病毒感染临床效果满意,治疗前后CMV病毒感染性肝炎患儿的酶学,胆汁淤积有明显改善。胆道解剖学异常患儿接受保守治疗后诊断学指标无明显好转,提示预后欠佳。4.高GGT水平考虑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为胆道解剖学异常导致高度相关,通过Logistic回归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展开探讨分析。发现GGT是有影响的因素。治疗后,GGT持续增高,与胆道闭锁密切相关,模型准确率81.8%。结论1.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临床预后差异大,病因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由胆道解剖异常所致患儿早期诊断及干预,可改善预后。2.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粪便颜色、肝脏大小对鉴别胆道闭锁有重要意义。3.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保守治疗后持续GGT水平增高考虑与胆道解剖异常明显相关,需高度警惕。

査晓华[2](2014)在《先天性胆囊缺如一例》文中研究指明先天性胆囊缺如临床罕见,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该文报告1例因消化道症状和明确的超声诊断为胆石症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探查术,术中探查未发现胆囊,同时伴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症状消失。该病例提示对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认识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可疑病例的鉴别,在诊断和治疗中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临床探讨分析,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和降低并发症的危险。

林雪梅,梁必立,赵夏夏[3](2014)在《先天性胆囊缺如(GBA)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和讨论该疾病的诊断和误诊原因分析,探讨胆囊缺如(GBA)的声像图特征。通过解放军第一医院诊治3例经手术证实的GBA病例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病人因胆道症状和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胆囊结石(充满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未发现胆囊。先天性胆囊缺如的发病率很低,有症状组病人与其他胆道疾病的鉴别较困难。超声在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诊断上有其局限性,在胆囊显影不理想时,不应轻易下诊断,应建议临床医生结合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通过对这一畸形的认识,提高了医生对少见病例的鉴别,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蔡生之,管小青[4](2013)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时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的术中处理——附5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的术中处理。方法 2000年以来,我们在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共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5例,分析和总结这5例病人在术中的处理情况。结果 5例病人术前均有反复右上腹部疼痛病史,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提示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充满型结石。术中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4例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检查或置T管造影确定胆囊先天性缺如;1例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并作术中B超检查确定胆囊先天性缺如。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时,应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检查或置T管造影来确定,对于没有胆道镜和术中造影的单位,应立即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并作术中B超检查来确定,以便排除异位胆囊的存在。术中B超、胆总管切开置T管造影以及术中胆道镜检查有助于对先天性胆囊缺如做出正确的诊断。

杜国栓[5](2012)在《先天性胆囊缺如误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导致先天性胆囊缺如误诊的原因,提出正确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笔者诊治的患者和总结16例摘自国内不同医学期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先天性胆囊缺如患者中1例术前即明确诊断,其他17例均误诊。结论诊断先天性胆囊缺如不能只依靠B超等影像学结果,应进一步行其他相关性检查,以达到确诊。

高红杰,于忠魁[6](2008)在《先天性胆囊缺如误诊充满型胆囊结石1例病例》文中提出患者男55岁,右上腹疼痛3年,呈间歇性隐痛,并伴有阵发性绞痛,向右肩和右腰背部放射,患者曾多次行B超检查,均提示为"充满型胆囊结石"。患者多次服用药物治疗,近期上腹部疼痛加重,来院要求手术彻底治疗。术前行肝、胆、脾、胰B超检查,检查提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实质回声均匀,胰腺及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胆囊轮廓不清,胆囊窝内似见胆囊强回声,壁厚粗糙,胆囊内以大小不等的强光团充填,未见胆汁的液性回声,后方伴声影,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不扩张",超声提示为:胆囊结石充满型。查体:T36℃,BP120/80mhg,右上腹压痛,肝、脾肋下未探及。术中见胰脾未见异常,肝脏内无胆囊,肝组织及包膜未见异常。经反复检查手术组讨论,诊断为:先天性胆囊缺如。

唐黎明,王信富,任培土,徐关根,王成盛[7](2007)在《先天性胆囊缺如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诊断方法。方法分析我科诊治的2例和1994年以来国内文献报道76例先天性胆囊缺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前B超和(或) CT检查:5例先天性胆囊缺如确诊。1例未手术,其余77例均手术证实先天性胆囊缺如。总共有34例(诊为萎缩性胆囊炎2例,诊为胆囊结石32例)进行了不必要的手术。先天性胆囊缺如可分为Ⅰ型:有症状型,Ⅱ型:无症状型;Ⅰ型再可分为Ⅰa型:伴其它先天多发致死畸形,Ⅰb型:不伴致死性畸形。结论术前确诊胆囊缺如非常困难,对这一先天畸形的认识有助于医生对可疑病例的鉴别,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王保平,张振平,李鹏燕[8](2005)在《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诊治》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1989年以来国内文献报道的25例先天性胆囊缺如病例,结合我们诊治的2例进行分析。结果27例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21~81岁,均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痛。术前诊断先天性胆囊缺如2例,其余25例术前B超或CT、胆囊造影、逆行胰胆管造影提示胆囊轮廓不清或不显影,或误诊为胆囊结石、胆囊炎。11例因胆总管疾病行胆总管探查,1例胃体贯通伤修补,余13例剖腹探查,术中探查均未见胆囊。14例术中或术后胆道造影均未见胆囊显影。结论B超或胆囊造影提示胆囊轮廓不清或不显影时,应进一步检查,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术中“意外发现”胆囊缺如时,应合理探查,排除异位胆囊,术中B超、胆道造影或术后经T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本刊编辑部[9](2003)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第19卷第1~12期文题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刘昌,吕毅,王自法,潘承恩,范培锡,王宏军[10](2002)在《先天性胆囊缺如诊治教训分析》文中认为

二、先天性胆囊缺如B超误诊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胆囊缺如B超误诊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
    1.2 观察及检测指标
2 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2)先天性胆囊缺如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一、主诉及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四、诊断及治疗
讨论

(3)先天性胆囊缺如(GBA)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形成原因
    2.2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分类
    2.3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临床症状
    2.4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误诊原因分析及鉴别诊断
3 结语

(4)腹腔镜胆囊切除时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的术中处理——附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成因
    2.2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临床症状
    2.3 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诊断
    2.4 先天性胆囊缺如术前误、漏诊的原因
    2.5 LC时术中发现胆囊缺如的处理

(5)先天性胆囊缺如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术前诊断
    2.3 术前检查及术中造影
3 讨论

(7)先天性胆囊缺如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讨论

(8)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诊断
    1.3 术中情况
    1.4 术后情况
2 讨论

(10)先天性胆囊缺如诊治教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讨 论

四、先天性胆囊缺如B超误诊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汪姣姣. 青岛大学, 2019(03)
  • [2]先天性胆囊缺如一例[J]. 査晓华. 新医学, 2014(12)
  • [3]先天性胆囊缺如(GBA)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J]. 林雪梅,梁必立,赵夏夏. 甘肃科技, 2014(15)
  • [4]腹腔镜胆囊切除时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的术中处理——附5例报告[J]. 蔡生之,管小青. 环球中医药, 2013(S2)
  • [5]先天性胆囊缺如误诊分析[J]. 杜国栓.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10)
  • [6]先天性胆囊缺如误诊充满型胆囊结石1例病例[J]. 高红杰,于忠魁. 中国现代医生, 2008(18)
  • [7]先天性胆囊缺如2例并文献复习[J]. 唐黎明,王信富,任培土,徐关根,王成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7(11)
  • [8]先天性胆囊缺如的诊治[J]. 王保平,张振平,李鹏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05(04)
  • [9]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第19卷第1~12期文题索引[J]. 本刊编辑部.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12)
  • [10]先天性胆囊缺如诊治教训分析[J]. 刘昌,吕毅,王自法,潘承恩,范培锡,王宏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06)

标签:;  ;  ;  ;  

B超误诊先天性无胆囊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