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氧载体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输氧载体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一、氧透射载体疗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荣,文毅[1](2012)在《丹参注射液配合紫外线氧透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3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配合紫外线氧透射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16mL加5%葡萄糖150mL为载体进行紫外线氧透射治疗,每天1次,每次35min。对照组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硝酸盐类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为30min,总有效率88.9%,心电图改善率为58.7%;对照组起效时间为3d,总有效率为60%,心电图改善率为30.9%。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该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良好。

林树梅[2](2009)在《CSD基因在大鼠胰岛细胞中的表达及牛磺酸对大鼠糖尿病治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牛磺酸合成限速酶CSD基因在大鼠胰岛细胞中的表达及糖尿病情况下表达量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观测治疗性添加牛磺酸(Tau)对于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抗氧化能力、胰岛细胞凋亡以及胰岛内分泌细胞等方面的影响,探讨牛磺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为应用牛磺酸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将250-300g雄性Wistar大鼠麻醉后,胆总管原位灌注胶原酶V,38℃水浴消化胰腺组织,Histopaque 1077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胰岛细胞,DTZ检测纯度,葡萄糖刺激检测胰岛细胞活性。2.提取分离纯化后的大鼠胰岛细胞总RNA,根据NCBI上的大鼠脑部CSD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回收后,与PMD18-T克隆载体连接,并转化到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通过对菌液PCR鉴定后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大鼠脑部CSD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3.向胰岛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STZ,并用半定量PCR的方法测定STZ组和对照组胰岛细胞CS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4.从120只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05只大鼠按50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72h后用血糖仪测鼠尾静脉空腹血糖。血糖值≥16.7mmol/L,且出现明显的”三多”症状为标准,确认为糖尿病模型。5.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模型组(DM模型组)、高剂量牛磺酸治疗组(4.3 g/kg bw Tau治疗组)、中剂量牛磺酸治疗组(3 g/kg bwTau治疗组)、低剂量牛磺酸治疗组(1.7 g/kg bw Tau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4mg/kgbw RSG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20 iu Ins治疗组)。连续治疗70d,期间动态观测空腹血糖。治疗第8周时杀鼠,测定血清中C-肽(C-P)、胰高血糖素(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6.取大鼠胰腺组织做石蜡切片,分别用HE染色观察胰岛组织形态,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胰岛细胞的凋亡百分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胰岛细胞中Fas、Bax、Bcl-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1.每只大鼠可获得约800个胰岛细胞,其纯度在95%以上,所得胰岛细胞具有良好的活性。2.成功扩增出长为2044bp的基因片段,其编码区在18-1433bp,共编码47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3KDa。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与参考的大鼠脑部CSD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9%。3.STZ处理后胰岛细胞中CSD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其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4.105只正常大鼠经STZ腹腔注射72h后,90只造模成功。在随后2个月实验过程中,DM模型组大鼠体重持续下降,Tau组体重明显高于DM模型组,RSG组和Ins组与DM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着。5.Tau组和Ins组血糖明显降低,而DM模型组血糖一直维持在高水平,RSG组血糖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作用不明显。经统计学检验,Tau组与DM模型组比较,血糖均有显着降低(P<0.05)。6.Tau组C-肽水平显着升高,胰高血糖素显着降低。同时Tau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TG,TC,MDA含量;升高SOD,GSH-Px,T-AOC,HDL值。7.(1)HE光镜下观察DM模型组胰岛萎缩,胰岛数量减少,大部分胰岛细胞完全融合,出现玻璃样变性,核溶解。Tau组与其他治疗组相比胰岛结构尚完整,细胞变性程度较轻。(2)胰岛素免疫组化观察,糖尿病模型组中β细胞表达胰岛素显着减少,牛磺酸治疗组β细胞表达胰岛素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并表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罗格列酮组和胰岛素组与低剂量牛磺酸组接近。(3)TUNEL标记及计数,DM模型组残存的胰岛内有大量胰岛细胞凋亡,Tau高剂量治疗组仅发现少量凋亡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低剂量组胰岛内亦可见大量凋亡胰岛细胞,中剂量治疗组较少,罗格列酮组和胰岛素组与DM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着。(4)凋亡相关因子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ontrol组Bcl-2高表达,Bax、Fas低表达;DM模型和Ins组较正常对照组Bcl-2表达降低,而Bax、Fas表达明显增高(P<0.05)。Tau组明显抑制STZ所致的Bcl-2表达降低和Bax、Fas表达增高(P<0.05)。RSG组也抑制了Bcl-2表达降低和Bax、Fas表达增高,但是不如Tau组明显。结论:1.大鼠胰岛细胞中存在CSD基因的表达。2.STZ处理的大鼠胰岛细胞CS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下降。3.给糖尿病模型大鼠治疗性灌胃牛磺酸能够调控胰岛内分泌,改善与糖尿病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并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Fas和Bcl家族成员间的平衡,发挥抗凋亡作用。

李可建[3](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邹越明,贾佩岩,张林华[4](2002)在《电脑光量子载体氧透射疗法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说明

赵晓兰[5](2002)在《氧透射载体疗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 氧透射载体疗法是利用特长波长的紫外线对葡萄糖液体(载体)进行直接照射后,输入人体,使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吸收光量子能量,提高了人体的自身活性,同时大大提高了机体中药物的疗效,对机体生理、病理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变化。我科2000年11月引进长春市朝阳医用电子公司研制的朝阳牌CYZ-Ⅲ型全电脑氧透射载体治疗仪,

郑桂杰,刘辛立,张立国[6](2001)在《光量子氧透射液体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赵惠明,王若楠,杜宝琮[7](1999)在《氧透射载体疗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董旭辉[8](2011)在《黑木耳对高脂血症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建立家兔高脂血症模型,观察黑木耳对高脂血症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期为功能食品的药用功能方面提供食用安全性的量化理论依据。家兔40只,其中8只为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100g/日/只,分上、下午两次饲喂,饮水不限;其余家兔给高脂饲料100g/日/只(内含0.5克胆固醇),连续饲喂4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结束后,正常空白对照组(Ⅰ组)继续饲喂基础饲料直至第24周末;其余随机分成四组,每组8只:①高胆固醇模型组(Ⅱ组):继续饲喂高胆固醇饲料至第12周末,从第13周开始不加胆固醇饲喂基础饲料直至第24周末;②黑木耳低剂量组(Ⅲ组):继续饲喂高胆固醇饲料同时加喂2.5g黑木耳(经水浸泡充分膨胀后切碎),从第13周开始饲喂基础饲料加2.5g黑木耳直至第24周末;③黑木耳中剂量组(Ⅳ组):继续饲喂高胆固醇饲料同时加喂5g黑木耳,从第13周开始饲喂基础饲料加5g黑木耳直至第24周末;④黑木耳高剂量组(V组):继续饲喂高胆固醇饲料同时加喂7.5g黑木耳,从第13周开始饲喂基础饲料加7.5g黑木耳直至第24周末。造模结束后每四周自兔心脏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共取血五次。研究结果表明:全血粘度低切变率下:食用黑木耳四周后,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全血粘度显着降低,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没有显着性差异;食用八周后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显着减低,低、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无显着差异。高剂量组十二周后血粘度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着。全血粘度中切变率下:食用黑木耳四周后,与模型组比低剂量组降低不明显,中、高剂量组显着降低,且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无显着性差异;食用黑木耳八周后,低、中、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均无显着性差异。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下:食用黑木耳四周后,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显着降低,且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无显着性差异;食用黑木耳八周后,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无显着性差异。血浆粘度:食用黑木耳四周后,与模型组比低、中剂量组无显着变化,高剂量组显着降低,且与空白组比无显着差异;食用黑木耳八周后,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无显着差异;食用黑木耳十六周后高剂量组血浆粘度与空白组有差异。红细胞压积:食用黑木耳四周后,与模型组比低剂量组无显着性变化,中、高剂量组显着降低,且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无差异;食用黑木耳八周后,低、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无显着性差异,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显着降低。高剂量组五次检测结果比较,食用黑木耳十六周后红细胞压积有上升趋势。血沉:除第三次时黑木耳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有显着性差异外,均无显着性差异。红细胞聚集指数:食用黑木耳四周后,与模型组比低剂量下降不显着,中、高剂量组下降显着;食用黑木耳八周后低、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无显着差异,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有显着性降低;食用黑木耳十二周后高剂量组有增加趋势。红细胞变形指数:食用黑木耳四周后,低、中剂量与模型组比无显着变化,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无显着性差异;食用黑木耳八周后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食用黑木耳十二周后,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高剂量组十二周后有下降趋势。因此,黑木耳中剂量是较好的改善高脂血症家兔血液流变学作用的适合剂量。

王治平[9](2011)在《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药对配伍规律及其药效物质研究是解决方剂关键问题的突破口,是国家各级科技项目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中药复方(含药对)配伍规律研究的常用方法有文献理论研究、拆方研究、药理效应变化研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体内化学成分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即综合方法研究)。配伍规律研究在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均取得了显着的进展,但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尚未成熟,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方法学有待新的突破。对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常用方法有传统的植物化学研究法、药代动力学对血清处理分析的研究法、基于受体理论构建的生物色谱研究法及高通量筛选技术—亲和超滤技术研究法等。“黄芪-葛根”药对出自《证治汇补》黄芪葛根汤,黄芪补气托表,葛根生津解肌,合用能益气解表,为补气升气药对方。黄芪、葛根单独均有较多有关制剂、化学成分、有效部位或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文献,其药效物质基本明确。黄芪葛根汤联用其他药物临床应用广泛,未见黄芪葛根汤配伍规律影响药效物质相关研究。本课题组前期已探索黄芪散(由本药对加桑白皮组成)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理。本文主要在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及文献调研已探明黄芪、葛根药效物质基础上,以指纹图谱技术为本研究提供方法学保证,从化学成分层面探讨配伍规律;多成分定量从有效成分层面研究其配伍规律影响药效物质的动态过程;研究本药对主要药效物质(总黄酮及总皂苷)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从有效部位层面探讨本药对配伍规律。目的1.对中药复方(含药对)配伍规律及其药效物质研究、“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化学成分及药效物质等进行总结,明确“黄芪-葛根”药对药味层面的配伍规律及黄芪、葛根药效物质。2.研究黄芪、葛根药材及“黄芪-葛根”药对不同配比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药材及不同配比药对的异黄酮类成分谱是否因产地、提取溶剂及制备方法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化学成分层面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物质基础动态影响。3.克服药效物质定量研究测定成分单一等问题,建立HPLC-UV测定10种异黄酮类成分及H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的方法,考察“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前后及不同配比时黄酮类及皂苷类成分的溶出率变化情况,从有效成分层面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与药效物质动态变化过程,即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动态影响。4.系统研究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的因素,筛选纯化“黄芪-葛根”药对药效物质(主要为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工艺条件,从有效部位层面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动态影响。1.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药复方”、“方剂”、“药对”、“配伍规律”、“黄芪”、“葛根”、“化学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成分”、“黄芪葛根”药对文献,分析综述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药对理论、临床应用、药效物质及实验研究,总结黄芪、葛根品种来源、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及“黄芪-葛根”药对应用概况、药理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2.建立“黄芪-葛根”药对及组成药材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用HPLC-UV法,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4.6 mm X 250 mm,5μm), Phenomenex C18保护柱(4.0mm×3.0 mm);流动相:甲醇-0.1%枸橼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用HPLC-PDA鉴别色谱峰纯度,参考文献资料及对照品对照法鉴别指认色谱峰;用STATA8.0统计软件分析指纹图谱相关标准化处理数据。3.黄酮类成分HPLC测定色谱条件同上,黄芪甲苷HPLC测定色谱柱同上,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mL. min-1,漂移管温度(分流)60℃,气体压力25 Psi。测定“黄芪-葛根”药对(2:1)配伍前后不同时间点各成分的溶出量,将“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合煎样品各成分溶出量按1/0或0/1中所测溶出量折算出理论溶出量;测定“黄芪-葛根”药对不同配比各成分溶出量,同法计算理论溶出量。4.以“黄芪-葛根”药对总黄酮和总皂苷吸附量为考察指标,根据树脂的吸附和解析能力,从9种国内外常用树脂中筛选出XDA-5、D101、AB-8,对优选的XDA-5吸附树脂绘制吸附等温线、漏出曲线,优化纯化工艺条件,并测定树脂纯化物中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含量。结果1.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和中医药现代化的难点,常用方法有文献理论研究、拆方研究、药理效应变化研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体内化学成分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即综合方法研究)。药理研究主要是观察复方配伍的药效变化及作用机制,分整方和拆方研究。拆方研究有撤药研究、析因分析、正交设计、均匀设计、聚类分析、基线等比增减设计等方法,析因分析又分为药对研究、药组研究及药性研究。拆方研究在寻找复方增效减毒作用的最佳组合、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寻找方中药物最佳剂量配比关系、精简方剂等方面取得了确实的成效。但所得结论难以反应原复方的本质内涵,更难以深入揭示复方配伍的普遍规律。药理效应研究从药效学角度对方中各药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证明复方中各药物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中各药具有“君臣佐使”不同地位,一定程度上验证复方组成的合理性及中药配伍应用的优越性,但药效指标选择的局限,难以客观揭示复方组方原理,且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相对滞后,对复方物质基础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难以从根本上阐明其配伍规律和科学内涵。复方的化学成分是其疗效的根本,已发现大量的活性成分,为解析复方的组成贡献巨大,但复方的化学组成并不代表其在体内发挥生物效应的化学形式,必须结合效应成分数和量的变化说明配伍药物的相互关系。以药对配伍规律为基础的数据挖掘在发现规律和深入研究方面的突出优势,对药对和方剂的配伍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目前在药味层次上的数据挖掘虽可发现常用药物组合,难以充分体现药对或方剂的配伍思想。从药性层面进行研究,可发现具有特定功效药对的常见组合模式,这些组合模式能够体现中医的治法治则。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进入人体内作用于多个靶点并产生整体功效的化学成分组,对其主要有两条基本的研究思路:一条是基于西方还原论和微观科学为基础的研究思路,将中药分成不同层次,逐层研究其与药效的关系;另一条则是基于系统论或中药作用的整体性的研究思路。将中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与药效的关系。在这两条基本思路的主导下,产生了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植物化学研究方法、药代动力学对血清处理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受体理论构建的生物色谱研究方法及高通量筛选技术——亲和超滤技术研究方法等四类。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经过几十年的探讨,虽然至今没有一种中药完全弄清其药效物质基础,但在药效物质基础的不同层面上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在有效成分层面。由于对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理解不同、目标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对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等对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黄芪-葛根”药对常用于气阴两虚之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已从黄芪、葛根药材中分离出100余种化合物,其中异黄酮、紫檀烷等黄酮类成分达30多种,已明确药理效应的成分有毛蕊异黄酮及其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及其葡萄糖苷、葛根素、大豆苷及其苷元等20多种,这些效应成分具有抗高血压、抗高血脂、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黄芪、葛根总黄酮均有抗氧化、降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雌激素样活性等作用。现代临床“黄芪-葛根”药对联用其它药物治疗脑梗死、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衰、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黄芪散(由此药对加桑白皮组成)可改善改善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上调GLUT-4mRNA表达,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增强心脏抗氧化能力,抑制NF-κB和TNF-α1的表达,减轻心脏和全身炎症反应;降低TGF-β1和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等多方面的作用。2.经HPLC-PDA分析色谱峰纯度高,色谱图中各化合物可有效分离;比较乙醇索氏提取、乙醇及30%乙醇及水回流提取等制备方法,选择乙醇回流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考察流动相组成、洗脱方式、柱温、进样量等,参考文献及对照品对照法鉴定成分:黄芪药材4个、葛根药材6个、黄芪-葛根药对10个,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并在色谱图中确认。对拟定的HPLC条件进行精密度、重现性及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其RSD值均低于3%,对黄芪、葛根药材10批醇提液、1批水提液,黄芪-葛根药对1:1、2:1、3:1、4:1、5:1及1:2比例水提液进行指纹图谱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3,以RRT为变量的指标聚成3类:变量(1-6号吸收峰)聚成一类,变量(7-11号吸收峰)聚成一类,变量(12、13号吸收峰)聚成一类,以PPA为变量的指标聚成3类:变量(1、3-5号吸收峰)聚成一类,变量(6-13号吸收峰)聚成一类,变量(2号吸收峰)聚成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第一主成分RPC1中1-8及10号吸收峰相关性较强,第二主成分RPC2中9-13号吸收峰相关性较强,第三主成分RPC3中1、5及11号吸收峰相关性较强,其中1、2、5-12号吸收峰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染料木苷、芒柄花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染料木素及芒柄花素。标准化处理分析结果,“黄芪-葛根”药对配比为4:1时1-5及11号吸收峰的A/mg值最高,7、9、10及13号色谱峰在2:1配比时最高,而6、8及12号吸收峰以1:1配比时最高。3.黄酮类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76.2~1016 ng、葛根素65.8~1316 ng、大豆苷85.6~1712 ng、毛蕊异黄酮苷33.376~166.88 ng、染料木苷49.98~499.8 ng、芒柄花苷26.176~130.88 ng、大豆苷元29.68~269.8 ng、毛蕊异黄酮44.544~222.72 ng、染料木素48.5~485、芒柄花素26.56~132.8 ng,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7%、102.38%、98.46%、103.06%、101.29%、99.71%、102.28%、97.89%、100.78%及98.37%,其RSD分别为1.77%、2.02%、1.43%、1.41%、1.33%、1.81%、1.32%、0.97%、1.84%及1.79%。黄芪甲苷回归方程y=1.2919x+4.1601,R2=0.9979。“黄芪-葛根”单煎及配伍合煎供试液中,各成分的溶出量在60分钟内逐步升高,之后基本平衡。将“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合煎样品各成分溶出量按1/0或0/1中所测溶出量折算出理论溶出量,除芒柄花苷配伍后溶出量略有降低之外,其余9种成分合煎时溶出量均比单煎时高。经wilcoson signed-ranktest统计分析,芒柄花苷P>0.05,其余成分P<0.05,说明“黄芪-葛根”药对不同配比各成分的溶出量除芒柄花苷之外的其余9种成分较单一药材具有显着性差异;“黄芪-葛根”药对6种比例配伍10种成分溶出量试验,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溶出量实测值较理论值在4:1配伍时增加较多,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及其苷、芒柄花素及黄芪甲苷在2:1时溶出增加较多,芒柄花苷溶出量的实测值低于理论值。4.大孔吸附树脂XDA-5型的纯化工艺条件为:取适当浓度的黄芪提取液,上样吸附速度为2 BV/h,饱和吸附后(总黄酮的饱和吸附量为58.83 mg/mL),先以4 BV水洗脱,再分别以4 BV30%、50%及70%乙醇解析,所得纯化物中总黄酮和总皂苷比例不同。中试生产直接70%乙醇洗脱所得树脂纯化物中总黄酮、总皂苷、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苷、大豆苷元及黄芪甲苷含大豆苷元为佐使,揭示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层次的配伍规律。但需要药理效应试验进一步验证。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为黄芪-葛根药对进一步的机理探讨及新药研发提供稳定可控的生产路线。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创新及实际应用价值。

二、氧透射载体疗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氧透射载体疗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CSD基因在大鼠胰岛细胞中的表达及牛磺酸对大鼠糖尿病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Ⅰ型糖尿病
        1.2 Ⅱ型糖尿病
        1.3 特殊糖尿病
        1.4 妊娠糖尿病(GDM)
    2.糖尿病与胰岛内分泌
        2.1 胰岛素与糖尿病
        2.2 胰高血糖素与糖尿病
    3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
    4.牛磺酸的概述
        4.1 牛磺酸的理化性质
        4.2 牛磺酸的分布
        4.3 牛磺酸的代谢
        4.4 牛磺酸在体内的合成
        4.5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
    5.牛磺酸与糖尿病
        5.1 牛磺酸与Ⅰ型糖尿病
        5.2 牛磺酸与Ⅱ型糖尿病
        5.3 牛磺酸与妊娠糖尿病
        5.4 牛磺酸与糖尿病并发症
        5.4.1 糖尿病眼部病变
        5.4.2 糖尿病肾病
        5.4.3 糖尿病性神经症状
        5.4.4 糖尿病性动脉粥样化
实验一 大鼠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原位灌注
        2.2 分离纯化后的胰岛细胞
        2.3 胰岛细胞活性鉴定结果
    3.讨论
        3.1 供体体重的选择
        3.2 胶原酶V的配置及浓度选择
        3.3 正确的原位灌注
        3.4 消化时间和温度的控制
        3.5 胰岛细胞纯化
    4.小结
实验二 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D)基因在胰岛细胞中的表达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CSD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2.2 克隆产物的PCR鉴定结果
        2.3 测序序列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比较
        2.4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2.5 半定量PCR的检测结果
    3.讨论
        3.1 基因的选择
        3.2 CSD基因的克隆及同源性分析
        3.3 半定量PCR结果分析
    4.小结
实验三 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牛磺酸对大鼠血糖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模状况
        2.2 一般状况观察
        2.3 血糖检测结果
    3.讨论
        3.1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定
        3.2 牛磺酸对糖代谢的影响
    4.小结
实验四 牛磺酸对与糖尿病发病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测定指标及检测方法
        1.3 数据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组大鼠血清中C-肽和胰高血糖素比较
        2.2 血清SOD、GSH-Px、MDA、T-AOC值的比较
        2.3 不同组大鼠血清TC、TG和HDL值比较
    3.讨论
        3.1 牛磺酸对大鼠血清中C-肽的影响
        3.2 牛磺酸对大鼠血清Glu的影响
        3.3 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
    4.小结
实验五 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形态及抗凋亡的影响
    1.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药品、试剂
    2.方法
        2.1 胰腺切片的制备
        2.2 石蜡切片HE染色
        2.3 胰岛细胞胰岛素测定
        2.4 胰腺组织凋亡检测
        2.5 胰腺组织Fas,Bax,Bcl-2的测定
        2.6 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HE染色观察胰岛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3.2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胰岛β细胞形态、胰岛素表达
        3.3 TUNEL法检测各组胰腺细胞凋亡情况比较
        3.4 胰腺组织Fas,Bax,Bcl-2蛋白表达比较
    4.讨论
        4.1 STZ对胰岛的影响
        4.2 牛磺酸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
    5.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3)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6)光量子氧透射液体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2.1 仪器
    2.2 检测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制定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8)黑木耳对高脂血症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血液流变学概述
    1.2 高脂血症概述
    1.3 血液流变学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1.4 黑木耳药理学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对家兔全血低切粘度的影响
    3.2 对家兔全血中切粘度的影响
    3.3 对家兔全血高切粘度的影响
    3.4 对家兔血浆粘度的影响
    3.5 对家兔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3.6 对家兔血沉的影响
    3.7 对家兔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
    3.8 对家兔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对家兔全血粘度的影响
    4.2 对家兔血浆粘度的影响
    4.3 对家兔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4.4 对家兔血沉的影响
    4.5 对家兔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
    4.6 对家兔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基于文献分析药味层面揭示"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
    1.1 药对配伍规律及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1.2 "黄芪-葛根"药对文献研究
        1.2.1 "黄芪-葛根"药对的起源与应用概况
        1.2.2 黄芪、葛根的本草考证
        1.2.3 黄芪、葛根的品种来源及资源分布
        1.2.4 "黄芪-葛根"药对不同配比的数据分析
        1.2.5 黄芪、葛根化学成分研究
        1.2.6 黄芪、葛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
        1.2.7 黄芪、葛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
        1.2.8 "黄芪-葛根"药对临床应用研究
        1.2.9 "葛根-黄芪"药对作用机理研究
    1.3 研究思路
    1.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2. 基于指纹图谱技术成分层面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
    2.1 不同来源黄芪、葛根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
        2.1.1 黄芪、葛根药材收集及鉴定情况
        2.1.2 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1.3 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学考察
        2.1.4 HPLC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2.1.5 指纹图谱数据统计分析
    2.2 "黄芪-葛根"药对的指纹图谱研究
        2.2.1 供试溶液的制备
        2.2.2 HPLC指纹图谱测定波长选择
        2.2.3 "黄芪-葛根"药对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2.2.4 HPLC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2.2.5 指纹图谱数据统计分析
        2.2.6 指纹图谱数据特征性分析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3. 基于多成分定量技术有效成分层面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
    3.1 "黄芪-葛根"药对10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3.2 "黄芪-葛根"药对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3.3 "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3.4 "黄芪-葛根"药对不同配伍比例主要有效成分溶出量测定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4. 基于树脂纯化技术有效部位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
    4.1 黄芪、葛根有效部位研究现状
    4.2 有效部位含量测定
    4.3 大孔吸附树脂筛选
    4.4 吸附动力学曲线的绘制
    4.5 吸附等温线的绘制
    4.6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条件优化
    4.7 "黄芪-葛根"药对不同配比纯化及含量测定
    小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氧透射载体疗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丹参注射液配合紫外线氧透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3例[J]. 刘亚荣,文毅. 陕西中医, 2012(07)
  • [2]CSD基因在大鼠胰岛细胞中的表达及牛磺酸对大鼠糖尿病治疗作用研究[D]. 林树梅. 沈阳农业大学, 2009(12)
  • [3]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4]电脑光量子载体氧透射疗法的护理体会[J]. 邹越明,贾佩岩,张林华. 黑龙江医学, 2002(02)
  • [5]氧透射载体疗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 赵晓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01)
  • [6]光量子氧透射液体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郑桂杰,刘辛立,张立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08)
  • [7]氧透射载体疗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 赵惠明,王若楠,杜宝琮. 现代康复, 1999(09)
  • [8]黑木耳对高脂血症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 董旭辉.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0)
  • [9]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D]. 王治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输氧载体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