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坳陷区岩土工程勘察

滨海坳陷区岩土工程勘察

一、滨海洼地区岩土工程勘测(论文文献综述)

邓会元[1](2021)在《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滩涂围垦拓展生存空间已成为当前解决土地紧缺问题的主要方式。考虑到滨海围垦区土质较差、软土层较厚,后期围垦填土易诱发土体不均匀沉降及水平侧向变形,造成临近桥梁及建筑物基础发生沉降、开裂、偏移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严重影响桥梁等工程正常使用。然而,目前对围垦区桥梁及建筑物的桩基础受堆载影响的承载特性研究相当匮乏,缺乏系统的计算方法与设计理论,既有设计规范已难以对围垦区堆载影响下桩基础进行安全经济设计,这使得堆载作用下桩基础安全经济设计及防护成为制约滨海围垦工程顺利发展的重点难题。因此,迫切需要系统深入开展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对临近桩基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项目“软土地区吹填(开挖)对桥梁桩基的影响及处理措施研究”(编号:2014H10)、“深厚软基路段桥梁工程桩基长期沉降特性研究”(编号:8505001375)资助。本文以理论推导及试验研究为主,经过大量文献调研及归纳总结,系统地开展了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本文所做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滨海软黏土固结排水蠕变试验,通过采用传统元件模型(Merchant模型和Burgers模型)、以及不同经验模型,描述了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揭示了软黏土应力-应变以及应变-时间变化规律;基于传统Merchant模型,引入Abel黏壶单元,采用Caputo型分数阶函数建立了分数阶Merchant蠕变模型。通过分数阶Merchant蠕变模型,预测了滨海软黏土蠕变应变-时间变化规律,发现分数阶模型比传统蠕变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滨海软黏土蠕变特性;(2)基于Boussinesq附加应力计算理论,推导了矩形分布荷载以及条形分布荷载下堆载区域内和堆载区域外不同土体深度位置的竖向附加应力理论计算公式;基于Mesri蠕变模型和Boussinesq附加应力计算理论,提出了软黏土地基长期沉降计算方法,对现场局部堆载和路堤条形堆载下地基长期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论证了沉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3)基于三折线荷载传递模型,建立了单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推导了弹性、硬化、以及塑性等不同阶段的桩身沉降和轴力的解析解;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Mesri蠕变模型及双曲线模型,建立了考虑固结蠕变效应的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方法,通过迭代法求解了桩身轴力以及中性点位置。此外,基于建立的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了固结度、桩顶荷载、桩顶荷载和堆载施加次序、桩身刚度、蠕变参数等因素对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发现固结和蠕变沉降会降低桩基承载力、增加桩的沉降,揭示了填土固结场地桩基承载力弱化的病害机理;(4)基于温州围垦区单桩负摩阻力堆载试验,研究了桩身负摩阻力、桩土沉降以及中性点随时间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发现堆载后土体沉降、桩基沉降、下拉力随时间基本呈双曲线增加趋势,桩土沉降及下拉力在堆载后3个月左右趋于稳定,揭示了滨海围垦区桩基负摩阻力发挥机制及时间效应特性;(5)基于Boussinesq附加应力改进解,推导了矩形分布荷载、条形分布荷载、梯形条形分布荷载等不同地表荷载分布形式下水平附加应力计算公式及桩身被动荷载计算公式,并进一步推导了被动排桩剩余水平推力。通过考虑临界土压力长期演化及桩周软黏土模量长期蠕变衰减特性,结合非线性p-y曲线模型,基于压力法建立考虑时间效应的被动桩两阶段分析法,通过差分法对被动桩平衡微分方程进行求解;(6)基于温州及台州湾围垦区非对称堆载试验,研究了桩土变形、桩侧土抗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弯矩等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探讨了被动桩开裂问题、被动桩负摩阻力问题、桩侧土绕流机理、桩体遮拦效应以及土拱效应机理,揭示了斜交非对称堆载下弯扭耦合变形机制以及被动桩长期变形病害机理。

乔峰[2](2020)在《三种特殊土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的动力学性质和地震响应特性在岩土工程领域备受关注。它是岩土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岩土工程抗震研究的热点问题。特殊土由于其特殊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以及特殊的结构,通常会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土的工程特征和动力学特性。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发育在高烈度地区的特殊土,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因此,开展特殊土动力特性的研究,对特殊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和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软土、黄土和红土这三种特殊土开展研究,建立了三种特殊土物理力学参数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围绕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动力学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特性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如下:1.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对特殊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评述。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本文对国内外三种特殊土动力学性质及其工程特性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整理和分析,梳理了特殊土工程特性、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特征等方面相关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评述,提出了在这一领域今后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2.在试验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种特殊土物理力学参数数据库。收集并整理了全国部分地区三种特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动力学参数,建立了三种特殊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三种特殊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土的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和剪切波速等数据。数据库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可远程登录,可上传更新资料,检索到的数据能以Excel表格形式下载,可资源共享,为开展三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3.利用数据库资料,分别统计了软土、黄土和红土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特征,给出了回归公式。本文通过统计给出了三种特殊土各自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的变化范围,通过散点图、相关系数和拟合方程的线性关系检验(F检验)等方法,建立了各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式,分析了特殊土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并对三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作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三种特殊土各自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联系,为软土、黄土和红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方便。4.基于试验和收集到的资料,研究了三种特殊土的动力学特性,给出了三种特殊土在典型地区的动力学参数,并统计了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以试验数据和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统计给出了三种特殊土在典型地区的动力学参数(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和剪切波速)的范围值和平均值,并通过回归拟合的方法,给出了三种特殊土动力学参数的推荐值。利用动三轴试验,探讨了不同试验条件对软土和黄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影响。本文还根据收集到的钻孔资料,利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淤泥质土、黄土和红土土层剪切波速随埋深变化的经验公式,并用实例验证统计公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这一工作为在软土、黄土和红土地区开展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了参考。5.利用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了三种特殊土动力反应的差异,综合本文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三种特殊土动力学反应计算有关参数的建议值。本文建立了三种特殊土均匀单一土层计算模型,利用SOILQUAKE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分析,利用计算结果,讨论了不同地震动强度条件下,三种特殊土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剪切波速和输入地震动对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参数的影响。本文还以典型地区实际钻孔资料,建立了三种特殊土场地的土层计算模型,在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的基础上,从峰值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形状和特征参数等方面对特殊土的动力特性开展了对比研究。综合本文的研究成果,给出了特殊土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剪切波速和密度的建议值。这一工作对在软土、黄土和红土地区开展抗震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丰富了土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成果。

陈宇航[3](2020)在《滨海软弱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异性分析》文中指出受河流冲积和海侵海退等不同沉积环境影响,我国滨海地区广泛分布的软弱土工程特性复杂。不排水抗剪强度是评价地基土地基承载力的重要参数。不排水抗剪强度参数变异性成果是确定性设计中参数特征值的选用或是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概率设计方法的研究基础。本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资助下,研究我国滨海地区软弱土的沉积历史和空间分布;研究贝叶斯理论估算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异性的两种模式,即在有限的十字板剪切试验和没有直接的强度测试数据情况下,引入统计学中的贝叶斯理论框架,估算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变异性;基于原位静力触探(CPT)中锥尖阻力生成连续多个不排水抗剪强度样本,引入随机场理论计算不排水抗剪强度空间变异性,并研究海陆交互沉积和河流冲积等不同地质成因软弱土空间相关性特征;考虑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空间异性评价浅地基承载力可靠性水平。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1)广泛调研了我国滨海地区区域地质志、钻孔资料和区域规范等资料。结果表明,我国华北、江苏和浙江等滨海地区遭受四到五次海侵,华南地区只有一次海侵层存留;软弱土的沉积相可分为滨海沿岸的滨海相;苏北黄泛平原、长江下游、钱塘江下游和珠江下游的三角洲相;太湖水网平原的湖相;江苏里下河区域的泻湖相;福建闽江口的溺谷相;软弱土沉积厚度最高可达40m左右,并且呈现“由沿海向山地递减”趋势。(2)引入贝叶斯理论,在场地仅能获得有限的十字板剪切试验数据时,可利用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经验分布降低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变异性。通过比选,σ’p/pa=100.9-0.96LI更适用于液性指数大于1的软弱土。在没有直接十字板剪切试验的前提下,可利用有限的液性指数指标和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先验信息,基于不排水抗剪强度与液性指数的经验公式,建立后验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求解并生成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等效样本,可用于中小工程中。(3)引入随机场理论,基于CPT测试中的锥尖阻力生成多个连续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数据,并计算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在收集大量CPT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研究海陆交互和河流冲积等不同沉积环境的粉质黏土层空间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软弱土的相关距离存在重叠;海陆交互沉积的软弱土因海退海侵的影响,容易形成海相、陆源碎屑物相互沉积的韵律层,夹砂薄层,参数值较为离散,导致相关距离较为集中在低值区间;由锥尖阻力和侧摩阻力计算得来的相关距离比值的均为0.91,由两种参数计算的相关距离参数相近,符合相关距离为反映土体自相关特性的固有属性的概念。(4)考虑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空间变异性,研究在有CPT测试和没有直接强度测试数据情况下进行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分析。研究表明,若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可靠度指标与失效概率计算结果与充足的安全系数储备一致;只考虑点变异性,可靠度指标过低与失效概率过高,与实际不符。相比于土的重度,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变异性对浅基础地基土承载力可靠性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大;相关距离的取值对可靠性分析结果较为敏感。

谢志飞[4](2019)在《承压含水层中基坑帷幕与降水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依托上海地铁十号线溧阳路地铁站工程,位于典型的长江三角洲软土地区,但因为南端头井附近存在含水层的部分缺失和承压含水层以及微承压含水层的连通,该区域对于基坑开挖和降水的变化非常敏感,容易对周围的环境和施工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本研究针对该项目特殊的地质特点和水文特点,通过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法等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深基坑开挖降水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应对措施,在众多降水和止水帷幕方案中提供优选方案为工程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探讨了垂直止水帷幕下复杂地层承压含水层中基坑降水引起的承压水头变化和地面沉降的变化规律。在垂直止水帷幕的条件下,进行基坑开挖和降水,整体降水结果呈球拍型。南端头井附近水位降深和沉降都相对较大。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降水井开启时间的增加,沉降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在降水和开挖开始时,承压水变化引起的水力漏斗区要大于沉降漏斗区,但是会随着时间变化逐渐一致。因为垂直帷幕良好的隔水效果,墙内外水力梯度和沉降基本没有相关性。(2)分析优化了地下连续墙作为止水帷幕的插入深度。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发现随着地下连续墙插入深度的增加,连续墙对水位和沉降的控制作用也在逐渐增大,但是在未到达承压含水层底面之前,增加连续墙深度的作用并不明显,当连续墙深度达到承压含水层底部时连续墙作用较好,但由于插入深度过深,对工程施工和造价方面要求都相对较高。(3)分析确定了基坑底部水平加固作为止水帷幕的作用。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满足强度要求的底部水平加固厚度。其次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同时采用水平加固和适当深度的连续墙可以有效降低沉降和水位降深,满足基坑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要求的同时造价相对较低,可以作为本项目的优选方案使用。(4)探讨分析了止水帷幕不同位置渗漏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在基坑底部加固和未加固的条件下,对不同止水帷幕下的渗漏进行分析,当渗漏发生在抽水层时,将形成明显的沉降漏斗,降水漏斗也会重新形成,对整个结构的控制作用有比较大的损害;但是当渗漏未发生在抽水层,其对水位和沉降影响相对较小,应该在施工中,注意抽水层止水帷幕的渗漏情况,尤其是连续墙的情况,对含水层中连续墙的渗漏是施工过程应该格外重视。

曾凯[5](2019)在《天津滨海地区地铁车站工程勘察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工程地质勘测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滨海新区B1线新北路站为例,分析项目区的地层分布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工作方法和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测试步骤,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场地潜水含水层地下水静止水位较浅,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地震、特殊岩土工程影响着地质结构与环境变化,在进行地下工程勘测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性,避免整个工程在地质勘测中出现问题。

马海毅[6](2018)在《广东沿海海上风电项目工程勘测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充分开发利用广东近海水域丰富的风能资源、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海上风电场场址和风机基础的勘测。而海上勘测与陆地截然不同,难度相当大。[方法]从广东沿海海上风电规划、勘测设计技术要求、地质概况分析、勘测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工程实践表明:应在恰当的专业技术标准指引下,采用综合性的勘探与测试方法,并积累工程经验形成岩土数据库。[结论]分析研究对广东沿海风电工程勘察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柳志鹏[7](2018)在《水平加载对滨海深厚软土中桩基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桩基具有竖向刚度大、承载能力强以及稳定性好等特点,使得其常见于涵盖了溺湖相、滨海相以及泻湖相等的软土广泛分布的东南沿海城市。然而,桩基除了须要承受竖向荷载以外,还应具有较好的水平承载力,满足建(构)筑物对于抵抗水平荷载以及倾覆弯矩的要求。但至今人们仍无法完整系统地了解在水平加载作用下,桩土体系相互作用的机理;并且未有统一的有效的计算方法,求解在水平加载作用下,桩身的位移与内力响应。为了给实际工程提供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计算方法,论文以可门港特大桥的现场足尺模型试验为依托,通过单桩的水平静载试验与桩侧堆载试验,分析多种计算方法的适应性。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在原场地制作一比一的试桩模型,并分别完成水平静载试验以及桩侧堆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平荷载作用下,试桩的轴力整体不大,可以忽略其影响;试桩的弯矩大致呈“S”型,反弯点在淤泥层与花岗岩层附近。随着堆载土体的靠近,弯矩开始不断增大,且由于淤泥层受堆载土体影响较深,致使桩基本身受到侧土压力沿深度的分布较广,所以要注意淤泥土层堆载对于邻近桩基的影响。(2)研究主动桩主流计算方法的适应性,以试验结果为参考,对比其计算结果的吻合度;并对m法做塑性简化修正。结果表明,m法能够较好地描述桩身变形的分布形式以及随水平荷载增加而变化的趋势,但在大位移情况下精度较差;另外,福建沿海地区m的建议取值范围2~3MN/m4。p-y法在小位移的情况下,位移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差较大,但设计结果是安全的;而大位移的情况下比m法更有优越性,但可操作性差。N-L法更为简捷,且其位移结果无论是小位移还是大位移在精度方面均有较好地体现,但弯矩结果与实测值有较大差距。基于m法提出的塑性简化修正方法,与p-y法相比计算过程更加简捷易懂,而且还弥补了 m法在大位移情况下精度较差的缺陷。(3)研究被动桩计算方法(土位移法与土压力法)的适应性,并提出简化悬臂桩法。结果如下,土位移法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整体趋势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但该法学习成本较高,计算过程复杂难懂,工程师们接受较为困难。简化悬臂桩法依然存有土压力法难以避免的缺陷,计算结果的整体趋势并不理想;然而,该法在控制点上的计算结果令人欣喜,与实测值的误差很小,其精度基本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要求,且该法简单易懂,计算快捷,可操作性强,对工程师们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

蔡浩[8](2015)在《地质统计学在地层岩土参数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房地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日趋重要的地位,并长期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近几年来,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速,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旧城改造新建楼房也是见缝插针。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基础勘测、基坑工程、地下工程、地基处理等等。加强对地层空间不确定性因素与确定性因素的研究是实现工程建设稳步进行的根本途径。在我国经济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地层土壤空间分布规律是制约土地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同区域环境一起影响着该区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在区域尺度下,对于整个研究区域地块内地层岩土参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而科学地认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对区域单元上的宏观决策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论文以典型的滨海相沉积地层为研究区域,旨在摸清现阶段主要地层参数的整体变异状况,明晰其空间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不同尺度下地层岩土参数与相关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本论文岩土参数取自《江苏省阜宁县向阳花苑1#22#楼勘探报告》,主要研究地层有第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计有43个勘探孔;第8层粉质粘土层,计有43个勘探孔,层厚4.05.3m;第9层粘土层,计有29个勘探孔。采用经典统计学(整体特征变异、方差比较、均值分析等)、地质统计学(变差函数、克里格空间插值)、状态空间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各主要研究地层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空间数值模拟及预测、不同研究尺度下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现将主要研究结果列示如下:(1)研究区域地层岩土参数的含量整体变化水平在本区域处于中等偏弱变异水平。地质统计学分析表明,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岩土参数液限、塑限、液性指数为中等变异参数,块金系数小于0.25;粉质粘土地层参数表现为中等变异的有孔隙比、压缩模量,块金系数在0.250.75之间;粘土层地层岩土参数表现为中等变异的有压缩模量,X方向与Y方向块金系数在0.250.75之间。变异函数分析比较发现,各主要地层岩土参数在区域勘测尺度上无明显各向异性。(2)本文研究了地层岩土参数间的空间相关性规律: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层含水率与孔隙比存在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410,压缩系数与压缩模量存在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450;含水率、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等参数指标在不同方向上存在较好的空间协相关性,X方向变程a接近于5.7m,Y方向变程a接近于7.1m;含水率和孔隙比自相关性较好,全局变程值范围设为7m。粉质粘土地层含水率与孔隙比、液性指数为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73,压缩系数与压缩模量为负相关关系,负相关系数为-0.9527;含水率与液性指数、压缩系数指标在不同方向上存在较好的空间协相关性,其相互协相关性变程值均接近于5 m;液限、塑限、压缩模量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全局变程值可设为7 m。粘土地层含水率与孔隙比、液限、塑限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液限与塑限、塑性指数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粘土地层含水率与孔隙比、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等参数指标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有着较好的空间协调性,其协相关性变程值可确定为5.5 m;含水率、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有着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全局变程值可设为6 m。(3)相关地层岩土参数尺度下的研究及最优尺度的选择分析表明,含水率、液性指数、压缩系数的变差函数模型,在不同的尺度下不具有可比较性。含水率、液性指数、压缩系数的空间变化对各个尺度的响应各不相同;含水率与压缩系数的空间最优尺度设为8 m为宜,液性指数设为10 m为宜。(4)对研究区域内不良地层的研究,重点阐述了地质统计学在勘测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表明,淤泥质土地层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变异性较大,应加密勘测;不同方向空间变异规律研究显示,淤泥质土地层Y方向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对该方向应进行重点勘测。通过最优无偏空间插值,即克里格插值,绘制了主要地层压缩系数空间分布图,对指导进一步的勘测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5)区域尺度上,自然因素,如大气降水、明塘、暗塘、河流分布、土壤组成成分等,对地层岩土参数具有显着影响;人为因素,如勘测误差、实验测试方法,与上述自然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关系,并显着影响各岩土参数指标。整体来看,地层土壤参数指标具有中等偏弱的空间变异性,分布较为稳定。本文以大量的野外勘测数据为研究基础,从整体上明晰了滨海相沉积地层土壤参数如含水率、孔隙比、液限、液性指数、塑限、塑性指数、压缩系数以及压缩模量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其与相关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可靠的地层参数空间数据丰富了滨海相沉积地区数据库,为该区土壤参数指标空间变异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整体框架指导,也为今后该区大尺度上数字土壤制图、地层沉积模拟、地质环境评估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相关研究结果也将为研究区域各项建设工程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王祥生,袁明生,李岩岚,关国杰[9](2013)在《山区风电场勘察阶段划分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山区风电场建设管理质量,基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的山区风电场工程岩土勘测实践,将山区风电场工程岩土勘测划分为工程规划阶段、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四个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的勘测内容和方法。

史晓斐,杨国胜,吴英臣[10](2010)在《人才济济实力强 群英荟萃企业旺》文中研究表明编者按 地处四川省成都市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在其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造就出了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2003年,该院院长周大吉提出人才兴院战略,在人才培养上狠下功夫,力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速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使该院的整体技术实力显?

二、滨海洼地区岩土工程勘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滨海洼地区岩土工程勘测(论文提纲范文)

(1)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吹填围垦工程特性
        1.2.2 滨海围垦滩涂现状
        1.2.3 堆载引起桩基工程危害问题
        1.2.4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堆载下软黏土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1.3.2 对称堆载下桩基负摩阻力研究现状
        1.3.3 非对称堆载作用下被动桩研究现状
    1.4 堆载对桩基影响现状分析评价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滨海软黏土蠕变特性及沉降规律
    2.1 滨海典型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2.1.1 温州地区典型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分析
        2.1.2 杭州湾滩涂区典型黏性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分析
    2.2 软黏土蠕变模型及参数辨识
        2.2.1 经典元件模型
        2.2.2 经验模型
        2.2.3 分数阶蠕变模型
        2.2.4 流变模型对比分析
    2.3 堆载作用下基于Mesri蠕变模型土体沉降预测方法
        2.3.1 堆载作用下附加应力计算
        2.3.2 基于Mesri蠕变模型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2.3.3 局部堆载沉降预测实例分析
        2.3.4 条形路堤堆载沉降预测实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称堆载下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现场试验
    3.1 对称堆载下桩基负摩阻力产生机理
    3.2 土体竖向位移作用下桩-土极限负摩阻力计算方法
    3.3 堆载作用下负摩阻力影响深度研究
        3.3.1 常用计算方法
        3.3.2 附加应力估算法
        3.3.3 工程实例分析
    3.4 基于三折线荷载传递函数的负摩阻力解析解
        3.4.1 桩周土和桩端土处于弹性阶段
        3.4.2 桩周土部分进入硬化阶段和桩端土处于弹性阶段
        3.4.3 桩周和桩端分别处于部分塑性阶段和弹性阶段
        3.4.4 桩周土部分进入塑性阶段和桩端土处于塑性硬化阶段
        3.4.5 桩周和桩端处于塑性硬化阶段
        3.4.6 桩周土进入完全塑性阶段和桩端土进入塑性硬化阶段
        3.4.7 工程算例分析
    3.5 基于位移控制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的负摩阻力数值解
        3.5.1 土体固结沉降计算方法
        3.5.2 桩侧摩阻力双曲线传递模型
        3.5.3 桩端阻力传递模型
        3.5.4 计算模型的求解
        3.5.5 算例分析
    3.6 基于Mesri蠕变模型桩基负摩阻力数值解
        3.6.1 任意时刻土体沉降计算方法
        3.6.2 考虑蠕变效应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模型分析
    3.7 对称堆载下单桩负摩阻力现场试验及分析
        3.7.1 试验概述及土层参数
        3.7.2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3.7.3 对称堆载下单桩负摩阻力发展机理现场试验分析
    3.8 考虑固结及蠕变效应桩基负摩阻力计算分析
        3.8.1 不同附加应力比影响深度计算分析
        3.8.2 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3.8.3 不同固结度影响分析
        3.8.4 不同桩顶荷载影响分析
        3.8.5 桩顶荷载和堆载施加次序影响分析
        3.8.6 桩身刚度影响分析
        3.8.7 堆载尺寸影响分析
        3.8.8 蠕变参数影响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对称堆载下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现场试验
    4.1 基于土压力法被动桩两阶段分析
        4.1.1 基于土压力法被动桩计算模型
        4.1.2 被动桩桩侧土压力分布模式
        4.1.3 堆载下水平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4.1.4 土体侧向位移作用下桩-土极限抗力计算方法
        4.1.5 考虑时间效应水平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4.1.6 被动桩主动侧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
        4.1.7 土压力法被动桩桩身响应求解
        4.1.8 算例分析
    4.2 非对称堆载作用下被动桩安全距离研究
        4.2.1 堆载下影响距离范围分析
        4.2.2 基于变形安全控制影响距离
    4.3 非对称堆载对临近单桩影响现场试验
        4.3.1 试验方案及监测元件布置
        4.3.2 桩身和土体侧向变形实测结果分析
        4.3.3 桩侧土压力实测结果分析
        4.3.4 桩身应力实测结果分析
    4.4 非对称堆载对临近排桩影响现场试验
        4.4.1 试验概述及土层参数
        4.4.2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4.4.3 非对称堆载试验结果分析
        4.4.4 侧向堆载下被动排桩桩身被动荷载影响因素分析
        4.4.5 侧向堆载下被动桩负摩阻力影响分析
    4.5 考虑时间效应非对称堆载对临近被动桩影响理论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本文主要创新性成果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三种特殊土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特殊土一般工程特性的研究现状
    1.3 特殊土动力特性的研究现状
        1.3.1 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
        1.3.2 剪切波速
    1.4 特殊土地震动效应的研究现状
    1.5 问题与讨论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特殊土物理力学参数数据库的建立
    2.1 引言
    2.2 数据库系统
        2.2.1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进程
        2.2.2 数据库软件的选取
    2.3 特殊土物理力学参数数据库的建立
        2.3.1 统计指标
        2.3.2 数据的来源
        2.3.3 数据库的内容
        2.3.4 数据库的构建和使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津地区软土动力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软土常规工程指标的统计
        3.2.1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概况
        3.2.2 数据中异常值的检验
        3.2.3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相关性研究
        3.2.4 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
    3.3 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
        3.3.1 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影响因素
        3.3.2 统计结果
    3.4 剪切波速
        3.4.1 拟合模型确定
        3.4.2 实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宁夏海原地区黄土动力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黄土常规工程指标的统计
        4.2.1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概况
        4.2.2 数据中异常值的检验
        4.2.3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相关性研究
        4.2.4 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
    4.3 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
        4.3.1 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影响因素
        4.3.2 统计结果
    4.4 剪切波速
        4.4.1 拟合模型确定
        4.4.2 实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西柳州地区红土动力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工程特性
        5.2.1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概况
        5.2.2 数据中异常值的检验
        5.2.3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相关性研究
        5.2.4 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
    5.3 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
    5.4 剪切波速
        5.4.1 拟合模型确定
        5.4.2 实例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种特殊土地震反应分析
    6.1 引言
    6.2 场地地质剖面的建立
        6.2.1 均匀单一土层剖面和土层参数
        6.2.2 实际场地土层剖面和土层参数
    6.3 输入地震动的选取
        6.3.1 实测强震记录
        6.3.2 人工合成地震动
    6.4 计算方法的选取
        6.4.1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选取
        6.4.2 反应谱标定方法的确定
    6.5 计算结果分析
        6.5.1 均匀单一土层剖面计算结果分析
        6.5.2 实际土层剖面计算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附表相关回归拟合公式汇总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于的科研与开发项目

(3)滨海软弱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土体参数变异性的古典与贝叶斯求解方法
        1.2.2 基于随机场理论的土体参数空间相关性
        1.2.3 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经验公式及空间变异性
        1.2.4 考虑空间变异性的浅基础承载力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滨海软弱土沉积历史与空间分布
    2.1 我国滨海地区沉积历史
        2.1.1 构造运动与地形地貌
        2.1.2 全球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
    2.2 我国滨海地区软弱土空间分布
    2.3 我国滨海地区软弱土工程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有限样本条件下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异性估算
    3.1 软弱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数据库的整理
        3.1.1 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收集
        3.1.2 液性指数的修正
    3.2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有限样本下软弱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异性分析
    3.3 无实测强度情况下软弱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异性估算
        3.3.1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后验分布构建
        3.3.2 蒙特卡洛法求解不排水抗剪强度后验分布的算法实现
        3.3.3 无实测强度情况下基于贝叶斯理论估算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异性的算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随机场理论的连续样本条件不排水抗剪强度空间变异性分析
    4.1 不同沉积环境的软弱土CPT测试数据概况
    4.2 基于随机场理论量化不排水抗剪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
        4.2.1 锥尖阻力与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经验公式
        4.2.2 基于锥尖阻力量化不排水抗剪强度空间变异性
    4.3 不同沉积环境软弱土的相关距离参数研究
        4.3.1 不同沉积环境软弱土的相关距离
        4.3.2 不同指标对相关距离的影响
        4.3.3 各沉积区域软土相关距离的建议值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空间变异性的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分析
    5.1 地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方法
        5.1.1 地基承载力功能函数
        5.1.2 可靠度指标与失效概率的计算
    5.2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框架
    5.3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应用
        5.3.1 工程概况
        5.3.2 可靠度与失效概率算例
    5.4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可靠性敏感度分析
        5.4.1 变异系数的影响
        5.4.2 随机变量均值的影响
        5.4.3 相关距离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承压含水层中基坑帷幕与降水方案的比较和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本研究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构成
第2章 地质条件和分析方法综述
    2.1 引言
    2.2 上海市区域地质地理环境概述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质条件
        2.2.3 水文条件
    2.3 基坑水位控制方法概述
        2.3.1 基坑方法概述
        2.3.2 基坑水位控制技术分类和概述
    2.4 基坑施工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2.4.1 基坑施工可能对建筑环境造成的影响
        2.4.2 基坑施工可能对施工安全造成的影响
    2.5 地面沉降的理论计算方法
    2.6 基坑降水模式
        2.6.1 第一类基坑降水模式
        2.6.2 第二类基坑降水模式
        2.6.3 第三类基坑降水模式
        2.6.4 第四类基坑降水模式
        2.6.5 第五类基坑降水模式
    2.7 止水帷幕渗漏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背景
    3.1 引言
    3.2 工程介绍
    3.3 水文地质条件
        3.3.1 区域水文条件
        3.3.2 区域地质条件
    3.4 施工中的重点难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垂直帷幕下降水分析模拟
    4.1 引言
    4.2 理论方法
    4.3 基坑降水模型建立
        4.3.1 模型概述
        4.3.2 几何模型和边界条件
        4.3.3 材料参数
        4.3.4 网格划分
    4.4 模拟结果分析
        4.4.1 承压水位降深分析
        4.4.2 地表沉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位控制方法的比较和优选
    5.1 引言
    5.2 连续墙作为止水帷幕对建筑环境和施工安全的影响
        5.2.1 对承压水位降深的影响
        5.2.2 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5.3 基坑底部加固方案
        5.3.1 基坑底部加固方法分类
        5.3.2 底部水平加固的作用
        5.3.3 加固体的理论分析
    5.4 水平加固条件下的作用效应分析
        5.4.1 模拟软件和模拟参数
        5.4.2 边界条件
        5.4.3 网格划分
        5.4.4 接触条件和分析步骤
        5.4.5 结果分析
    5.5 控制方法的比较和优选
    5.6 坑底水平加固情况下止水帷幕不同位置渗漏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5)天津滨海地区地铁车站工程勘察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地质概况[2-5]
    1.1 地层分布
    1.2 水文地质条件
        1.2.1 潜水含水岩组
        1.2.2 承压含水岩组
    1.3 特殊岩土条件
        1.3.1 人工填土
        1.3.2 淤泥质土
        1.3.3 盐渍土
2 方法设计与选择[6-8]
3 工程分析与评价
    3.1 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
    3.2 地下水的影响分析评价
        3.2.1 潜水影响评价
        3.2.2 承压水影响评价
    3.3 周边环境与工程相互影响分析与评价
        3.3.1 基坑开挖引起变形位移对周围环境的作用
        3.3.2 施工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3.3 工程建成后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6)广东沿海海上风电项目工程勘测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沿海海上风电规划
2 设计技术要求
3 技术标准
4 地质概况及岩土条件
5 勘测方法
6 结论

(7)水平加载对滨海深厚软土中桩基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平加载对桩基影响的研究现状
        1.2.1 主动桩研究现状
        1.2.2 被动桩研究现状
    1.3 已有研究的不足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可门港大桥单桩加载的现场试验
    2.1 试验背景
        2.1.1 可门港经济区概况
        2.1.2 依托工程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桩制作
        2.2.2 传感器的埋设
        2.2.3 监测设备
        2.2.4 传感器数据的处理
    2.3 试验过程
        2.3.1 竖向静载试验
        2.3.2 水平静载试验
        2.3.3 桩侧堆载试验
        2.3.4 室内土工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结果分析
    3.1 竖向静载试验
        3.1.1 试桩的位移响应
        3.1.2 试桩的内力响应
    3.2 水平静载试验
        3.2.1 试桩的位移响应
        3.2.2 试桩的内力响应
    3.3 桩侧堆载试验
        3.3.1 试桩的位移响应
        3.3.2 试桩的内力响应
    3.4 室内土工试验
        3.4.1 常规土工试验
        3.4.2 固结压缩试验
        3.4.3 界限含水率试验
        3.4.4 三轴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平受荷单桩计算方法的分析研究
    4.1 水平荷载下单桩的受力特性
        4.1.1 工作性能及破坏性状
        4.1.2 水平受荷桩的计算方法
    4.2 弹性地基反力法(m法)适应性评价
        4.2.1 水平受荷桩的基本方程
        4.2.2 m法计算公式
        4.2.3 m法的验证与分析——以本文试验为例
    4.3 参数.m的取值研究
        4.3.1 国家现行规范对m值的规定(经验取值)
        4.3.2 实测法求m值——以本试验为例
        4.3.3 m值的非线性研究
    4.4 复合地基反力法(p-y曲线法)适应性评价
        4.4.1 p-y曲线法计算公式
        4.4.2 p-y曲线法的验证与分析——以本文试验为例
    4.5 N-L法适应性评价
        4.5.1 N-L法计算公式
        4.5.2 N-L法的验证与分析——以本文试验为例
        4.5.3 N-L法地基反力系数kN的试验建议取值
    4.6 水平荷载下桩工作用基于m法的简化塑性修正
        4.6.1 土体水平极限抗力
        4.6.2 水平受荷桩基于m法的塑性解答
        4.6.3 简化塑性修正法的验证与分析——以本文试验为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堆载作用下被动桩计算方法的分析研究
    5.1 概述
        5.1.1 被动桩问题提出
        5.1.2 被动桩的分类
        5.1.3 被动桩的计算方法
    5.2 基于土体变形的分析方法
        5.2.1 被动桩的破坏模式
        5.2.2 土体自由位移场的确定
        5.2.3 土位移法求解过程
        5.2.4 土位移法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3 基于土压力的分析方法
        5.3.1 被动土压力的确定
        5.3.2 简化悬臂桩法计算模型
        5.3.3 简化悬臂桩法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地质统计学在地层岩土参数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定量描述地层空间变异的方法
        1.2.2 地层岩土参数空间变异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2.5 实验主要仪器及数据获取方法
        2.5.1 主要仪器
        2.5.2 数据获取方法
第三章 地层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研究及其影响因素
    3.1 引言
    3.2 研究区域介绍
    3.3 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
    3.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4.1 经典统计学分析
        3.4.2 地质统计学分析
        3.4.3 空间插值方法及评价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淤泥质土地层岩土参数分析
        3.5.2 粉质粘土层地层岩土参数分析
        3.5.3 粘土层地层岩土参数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域地层岩土参数空间相关性分析
    4.1 引言
    4.2 研究区域介绍
    4.3 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
    4.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4.4.1 经典统计学分析
        4.4.2 地质统计学分析
        4.4.3 空间插值方法及评价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淤泥质粉质粘土岩土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4.5.2 粉质粘土岩土参数相关性分析
        4.5.3 粘土层岩土参数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层岩土参数尺度性研究及最优尺度估计
    5.1 引言
    5.2 研究区域介绍
    5.3 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
    5.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5.4.1 地质统计学分析
    5.5 结果与讨论
        5.5.1 不良地层含水率指标的尺度性研究
        5.5.2 不良地层液性指数的尺度性研究
        5.5.3 不良地层压缩系数的尺度性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相关研究在勘察设计及施工中可能的应用
    6.1 引言
    6.2 研究区域介绍
    6.3 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
    6.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6.4.1 地质统计学分析
        6.4.2 空间插值方法及评价
    6.5 结果与讨论
        6.5.1 不良地基土层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
        6.5.2 不良地基与优良地基的空间插值分析
        6.5.3 在勘察、设计及施工中可能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进展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进展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课题Matlab程序
    附录2 课题变差函数图及其参数
    附录3 课题等值线平面与立体图
作者简历

四、滨海洼地区岩土工程勘测(论文参考文献)

  • [1]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D]. 邓会元. 东南大学, 2021
  • [2]三种特殊土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D]. 乔峰.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0
  • [3]滨海软弱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变异性分析[D]. 陈宇航. 东南大学, 2020(01)
  • [4]承压含水层中基坑帷幕与降水方案的比较和优选[D]. 谢志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5]天津滨海地区地铁车站工程勘察分析与评价[J]. 曾凯. 地下水, 2019(03)
  • [6]广东沿海海上风电项目工程勘测综述[J]. 马海毅. 南方能源建设, 2018(S1)
  • [7]水平加载对滨海深厚软土中桩基影响的试验研究[D]. 柳志鹏. 福州大学, 2018(03)
  • [8]地质统计学在地层岩土参数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D]. 蔡浩. 苏州科技学院, 2015(06)
  • [9]山区风电场勘察阶段划分探讨[J]. 王祥生,袁明生,李岩岚,关国杰.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3(01)
  • [10]人才济济实力强 群英荟萃企业旺[N]. 史晓斐,杨国胜,吴英臣. 中国电力报, 2010

标签:;  ;  ;  ;  ;  

滨海坳陷区岩土工程勘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