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粮消耗、面粉品种分布、小麦品质分级和软质小麦粉加工(上)

成品粮消耗、面粉品种分布、小麦品质分级和软质小麦粉加工(上)

一、成品粮消费,面粉品种分配,小麦品质分等和软麦粉加工(上)(论文文献综述)

白俊艳[1](2015)在《不同润麦方法对小麦出粉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不同润麦时间以及不同润麦方式对小麦出粉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在不同润麦时间的条件下,硬麦出粉率在060 h范围成平稳上升趋势,随着润麦时间的延长,小麦的出粉率不断上升;软麦出粉率在012 h之间呈上升趋势,12 h为软麦出粉率的最高点,1224 h开始下降,到24 h后趋于平稳;混合麦出粉率012 h为平稳,1218 h急剧升高,18 h为出粉率最高点,1860 h趋于平稳。二次润麦比一次润麦的出粉率高,且粉质、粘度均好,有很好的工艺品质价值。

周潇奇[2](2008)在《我国居民二十年间膳食脂肪酸的变化及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动脉粥样硬化老龄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已由传染性疾病转变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并占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大量流行病研究学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膳食关系密切,尤其与膳食中脂肪的摄入总量、种类和比例相关。不同种类的脂肪对血脂的影响不同,例如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的摄入有升高血脂的作用,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则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此外,在每日膳食中脂肪供能比相同的情况下,各种脂肪酸的构成比不同也会对血脂调节以及CVD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同的效应。因此,合理降低膳食总脂肪摄入,并积极探求膳食中较为理想的脂肪酸构成比对于促进健康、预防CVD以及其它慢性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调查了我国居民二十年间日常膳食和脂肪酸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居民日常膳食特点,通过动脉粥样硬化老龄大鼠模型来探讨不同脂肪酸组成及配比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1982、1992和2002全国膳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资料分析我国居民膳食的种类和数量,统计出二十年间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主要变化趋势。分析此二十年间膳食变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相关关系,得出膳食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率呈显着正相关。2.氯仿-甲醇法提取食物中的脂肪,并碱法甲酯化,用装有100m极性柱的GC分析测定了食物中的脂肪酸成分,得到我国居民二十年间膳食脂肪酸的摄入比例。1982年我国居民每日摄入膳食脂肪酸37.5g,SFA:MUFA:PUFA为1:1.5:1.4,n6/n3为9.56:1;1992年居民每日摄入脂肪酸54.86g,SFA:MUFA:PUFA为1:1.4:1.05,n6/n3为8.80:1;2002年居民每日摄入脂肪酸71g,SFA:MUFA:PUFA为1:1.3:1.1,n6/n3为9.55:1。3.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不同脂肪酸构成比饲料的喂饲,发现在相同的脂肪供能比(模拟我国目前居民膳食的脂肪供能比)和n-6/n-3比值为1时,SFA:MUFA:PUFA=1:1.2:1.5,添加了VE及蜂胶的实验6组大鼠,血脂TC、TG、LDL-C显着低于其他各组。4.在模拟我国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和n-6/n-3=1:1时,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组织脂肪酸水平的影响作用不同。饲料中MUFA%含量的增加有可能升高肌肉组织中α-亚麻酸的含量:PUFA%相对含量升高(如S:M:P=1:1.2:1.5)降低大鼠组织中n-6/n-3比值,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脏组织中的DHA含量显着增加;S:M:P=1:1.2:1和S:M:P=1:1.2:1.5的比例有利于AA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肝组织中的沉积;S:M:P=1:1.2:1与1:1.2:1.5比S:M:P=1:0.9:1更有利于亚油酸在肾脏组织中向AA转化。5.组织中n-6和n-3脂肪酸代谢可能存在相互竞争作用。6.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组织脂肪酸水平的影响作用不同,但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脑组织脂肪酸水平几乎没有影响。

刘东敏[3](2008)在《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的分析及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的调查》文中指出反式脂肪酸是具有反式构象碳-碳双键的所有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天然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产品中;油脂的氢化、精炼和食品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过高会对健康造成多种不良影响,但反刍动物产品中的11tC18:1已证实可在人体内代谢为有益的9c11tC18:2。这表明,并非所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都有同样的生理作用,不同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可能存在差异;现有关于反式脂肪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反刍动物食品和焙烤食品,其它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组成和含量的研究报道不多。因此对不同反式脂肪酸异构体进行分离和准确测定对研究其生理活性、认识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状况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了以银离子薄层色谱(Ag+-TLC)预分离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GC)测定反式脂肪酸各异构体组成和含量的分离、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用Ag+-TLC/GC测定了17类食物的代表性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的组成和含量。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和各类食物中代表性食物的消费量,考察了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测定了传统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初步认识我国传统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存在状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银离子薄层色谱预分离脂肪酸甲酯,再用气相色谱检测,使GC直接测定时C18:0至C18:2 n-6区域中顺、反C18:1异构体色谱重叠峰得到较好地分离,得到了更准确的测定结果。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9%~0.48%,回收率为92.52%-104.27%。2.食物中普遍存在反式脂肪酸,9t C18:1、trans C18:1和9t12t C18:2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各种食物中trans C18:1都占有较大比例:不仅反刍动物制品含有丰富的11t C18:1,其它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也多以9t C18:1、10t C18:1和11t C18:1为主。部分食物中存在少量9t C16:1和9t12t C18:2。3.我国居民1982年、1992年和2002年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已达到0.555g/标准人·d,比1982年增加了70.8%,城市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明显高于农村居民,高达0.729g/标准人·d。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油,其中动物来源的反式脂肪酸占总摄入量的58.4%,植物油占22.3%。而同期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断上升。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TFAs摄入量呈正相关。4.部分传统加工食品由于油脂用量大,煎、炸、焙烤等加工工艺的热作用时间长,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这些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包括9t12t C18:2)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与顺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因此,食品中部分反式脂肪酸可能是由多不饱和脂肪酸或顺式单不饱和脂肪酸在热加工过程中异构化产生的。

邓泽元,周潇奇,黄玉华,刘东敏[4](2008)在《中国居民20年间食物脂肪酸摄入量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1982、1992和2002中国膳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统计资料分析中国居民膳食的种类和数量,利用气相色谱测定食物脂肪酸含量,计算每日摄入膳食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居民膳食中摄入总脂肪酸含量显着升高,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升高,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下降,胞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处于合理范围,但n-6/n-3变化不甚明显,在8.8∶19.56∶1之间,达不到较合适的比例。

黄玉华[5](2007)在《膳食脂肪酸平衡性的调查与营养平衡调和油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消费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食用植物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能量和营养素的一个重要来源,对其主要营养成分脂肪酸必需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加强,人们对于食用油的质量以及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和比例的关注也开始慢慢增强,国际上也已提出符合健康要求的膳食脂肪酸的比例,如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值约为1:1~1.5:1,n-6:n-3的比值约为5~10:1,本文研究了符合膳食脂肪酸比例的营养平衡调和油,为当前的食用油市场增添新的活力,对食用油的消费具有指导意义。为了研究出符合我国目前膳食模式的营养平衡调和油,首先在全国膳食营养调查的基础上大量查阅其它各地区膳食调查情况,和各类食物消费情况,确定我国城乡居民每日膳食消费的具体食物种类和量。再对已确定的我国居民每日消费的各种食物进行脂肪酸的分析测定,计算出我国城乡居民当前膳食摄入的脂肪酸量和比例,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已知脂肪酸数据的植物油进行调和,最终得到符合我国居民膳食脂肪酸比例的营养平衡调和油。并通过青年SD大鼠实验,模拟在我国居民膳食脂肪酸,脂肪量(40g、30g油)和胆固醇量(5.7%和4%)和比例情况下,探讨调和油对动物健康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城市居民膳食中平均每天摄入的脂肪量达到85.6g,农村居民膳食平均每天摄入的脂肪量为72.6g,低于城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脂肪的摄入量均超过了25g的安全推荐量。2.测定和分析了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摄入的食物脂肪酸成分,并调查了多种常见和特种植物油的脂肪酸成分和百分含量。得到我国居民膳食脂肪酸摄入的基本状况:我国城市居民膳食SFA:MUFA:PUFA比例为1:1.26:1.07,农村居民膳食SFA:MUFA:PUFA比例为1:1.30:1.09,全国平均SFA:MUFA:PUFA比例为1:1.29:1.08。n6/n3的比值分别为:9.21,9.58,9.17。我国膳食脂肪酸比例较接近推荐值,但是n6/n3的比值已达到推荐临界值的上限。3.研究了符合我国居民目前膳食状况的营养平衡调和油,有花生和芝麻两种风味,分析测定后,能满足我国居民膳食中脂肪酸的平衡的要求。4.SD大鼠实验结果表明,调和油对大鼠体重、血脂以及组织脂肪酸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高脂情况下同时控制胆固醇摄入量和膳食n6/n3比值对体重增加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膳食中限制胆固醇、增加n3脂肪酸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结果还发现,试验后大鼠血浆和组织中的脂肪酸变化随n6/n3比值的降低而向着对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说明通过食用油来调整居民膳食中脂肪酸的平衡是可行的。

周潇奇,邓泽元,黄玉华,刘东敏[6](2007)在《我国居民二十年间食物脂肪酸摄入量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脂肪酸的摄入量及平衡性状况,少有文献报导。本文在1982、1992 和2002全国膳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居民膳食的种类和数量,利用气相色谱测定食物脂肪酸含量,计算每日摄入膳食脂肪酸含量。1982年我国居民每日报入膳食脂肪酸37.5g,SFA:MUFA: PUFA=1:1.5:1.4,1992年居民每日摄入脂肪酸54.86g,SFA:MUFA:PUFA=1:1.4:1.05,2002年居民每日摄入脂肪酸71g,SFA:MUFA:PUFA=1:1.3:1.1。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膳食中摄入总脂肪酸含量显着升高,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升高,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下降,SFA:MUFA:PUFA 处于合理范围。但 n-6/n-3变化不甚明显,在8.8:1~9.56:1之间,达不到较合适的比例。

顾尧臣[7](2003)在《主食面制品加工技术的探讨和建议(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我国小麦质量与主食面制品质量要求不完全符合的情况 ;介绍了我国主食面制品加工的有关技术和设备 ;并对有关工序和参数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提出了几点改进主食面包、馒头和面条加工的建议

顾尧臣[8](2003)在《成品粮消费、面粉品种分配、小麦品质分等和软麦粉加工(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3.3我国小麦和面粉品质3.3.1 1982-1984年商品小麦品质 原商业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曾于1985年10月发表《我国商品小麦三年品质测定报告》。测定的小麦样品由全国11个产麦省(区)基层粮库(站)于1982-1984年三年送检,共计2,523份,每年平均

顾尧臣[9](2003)在《成品粮消费,面粉品种分配,小麦品质分等和软麦粉加工(上)》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一些亚洲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成品粮人均年消费量、原粮生产、面粉消费状况;及一些国家的面粉品种分配和我国面粉品种分配估计;并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小麦品质分等和用途及日、韩等国情况;我国小麦品质、面粉品质和两者适应性;最后根据我国软麦较多的国情;扼要介绍国际上现代软麦粉加工、蛋糕粉生产和曲奇饼生产技术。

二、成品粮消费,面粉品种分配,小麦品质分等和软麦粉加工(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品粮消费,面粉品种分配,小麦品质分等和软麦粉加工(上)(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润麦方法对小麦出粉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水分的测定。
        1.2.2 润麦。
        1.2.3 出粉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润麦时间对小麦出粉率的影响
        2.1.1 不同润麦时间对小麦籽粒水分的影响。
        2.1.2 不同润麦时间对小麦粉水分的影响。
        2.1.3 不同润麦时间对小麦出粉率的影响。
    2.2 不同润麦方式对小麦出粉率的影响
        2.2.1 不同润麦方式对小麦籽粒水分的影响。
        2.2.2 不同润麦方式对小麦出粉率的影响。
    2.3 不同润麦方式对小麦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2.3.1 不同润麦方式对小麦粉粘度的影响。
        2.3.2 不同润麦方式对小麦粉粉质的影响。
3 结论

(2)我国居民二十年间膳食脂肪酸的变化及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动脉粥样硬化老龄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膳食脂肪酸的分类
        1.2.2 膳食脂肪酸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1.2.3 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和检测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意义和价值
        1.3.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二十年我国居民每日膳食消费食物种类和量的分析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我国居民每日脑食中各种肉类的确定
        2.3.2 我国居民每日膳食中奶及奶制品种类和量的确定
        2.3.3 我国居民每日膳食中摄入油脂种类及量的确定
    2.4.结果
        2.4.1 二十年间我国居民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比例及其摄入量
        2.4.2 我国居民营养素及胆固醇摄入量
        2.4.3 我国居民营养素及胆固醇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2.5 讨论
        2.5.1 二十年间肉类消费的变化
        2.5.2 二十年间奶类消费的变化
        2.5.3 二十年间油脂消费的变化
        2.5.4 膳食结构与慢性病的变化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居民膳食食物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原料
        3.2.2 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食物中脂肪的提取
        3.3.2 脂肪酸甲酯化
        3.3.3 薄层层析法纯化甲酯化样品
        3.3.4 气相色谱测定食物样品
        3.3.5 数据分析计算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食物脂肪酸测定结果
        3.4.2 食物脂肪酸成分表
        3.4.3 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脂肪酸的摄入量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 章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脂肪酸代谢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实验动物
        4.2.2 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方法
        4.3.1 实验步骤与路线
        4.3.2 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4.3.3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影响动脉硬化大鼠脂肪代谢的研究
    4.4 结果
        4.4.1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4.4.2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4.4.3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4.4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的影响
        4.4.5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皮下脂肪脂肪酸的影响
        4.4.6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心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4.7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脑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4.8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4.9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肾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5 讨论
        4.5.1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4.5.2 不同抗氧化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4.5.3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与抗氧化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脂肪酸的影响
        4.5.4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组织中n-6和n-3脂肪酸代谢可能存在相互竞争作用
        4.5.5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各组织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4.5.6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组织脂肪酸n-6/n-3比值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的分析及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反式脂肪酸的产生
        1.2.1 天然的反式脂肪酸
        1.2.2 油脂的氢化和精炼
        1.2.3 食品加工
    1.3 反式脂肪酸的生理影响
        1.3.1 反式脂肪酸在组织中的存在
        1.3.2 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1.3.3 反式脂肪酸与婴儿发育
        1.3.4 反式脂肪酸与癌症
        1.3.5 其它
    1.4 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及其控制
        1.4.1 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
        1.4.2 反式脂肪酸的监管措施
        1.4.3 低反式脂肪酸油脂加工技术的发展
    1.5 反式脂肪酸的分析方法
        1.5.1 气相色谱法
        1.5.2 红外光谱法
        1.5.3 银离子技术的应用
    1.6 研究意义和目的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6.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反式脂肪酸的分析方法
    2.1 前言
    2.2 试剂和仪器
        2.2.1 原料
        2.2.2 试剂
        2.2.3 标准品
        2.2.4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技术路线
        2.3.2 操作方法
        2.3.3 数据分析及计算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脂肪含量
        2.4.2 工作曲线和线性范围
        2.4.3 精密度和回收率
        2.4.4 银离子薄层色谱对样品的分离
        2.4.5 牛奶和奶油的反式脂肪酸
    2.5 讨论
        2.5.1 Ag~+-TLC的分离作用
        2.5.2 Ag~+-TLC分离所得各条带中的C18:0
        2.5.3 线性回归方程的使用
        2.5.4 Ag~+-TLC/GC与GC测定结果的比较
        2.5.5 小结
第3章 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研究
    3.1 前言
    3.2 试剂和仪器
        3.2.1 原料
        3.2.2 试剂
        3.2.3 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技术路线
        3.3.2 操作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反刍动物产品的反式脂肪酸
        3.4.2 食用油脂的反式脂肪酸
        3.4.3 常见果蔬的反式脂肪酸
        3.4.4 坚果的反式脂肪酸
        3.4.5 常见鱼虾的反式脂肪酸
        3.4.6 其它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
        3.4.7 日常食物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总表
    3.5 讨论
        3.5.1 各反式异构体在食物中的存在
        3.5.2 不同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第4章 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状况的调查
    4.1 前言
    4.2 数据来源
    4.3 研究方法
        4.3.1 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的计算
        4.3.2 代表性食物品种及其消费量的确定
        4.3.3 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4.4 结果
        4.4.1 各类代表性食物的消费量
        4.4.2 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
        4.4.3 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4.4.4 不同来源反式脂肪酸的摄入状况
    4.5 分析和讨论
        4.5.1 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来源
        4.5.2 我国居民将有可能面临反式脂肪酸威胁
第5章 传统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5.1 前言
    5.2 试剂和仪器
        5.2.1 原料
        5.2.2 试剂
        5.2.3 标准品
        5.2.4 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实验步骤
        5.3.2 数据分析和计算
    5.4 结果与分析
        5.4.1 食品的脂肪含量
        5.4.2 传统加工食品的脂肪酸组成
        5.4.3 传统加工食品的反式脂肪酸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Ag~+-TLC/GC是测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较好方法
        6.1.2 反式脂肪酸在日常食物中普遍存在
        6.1.3 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方法需根据其异构体组成和含量选择
        6.1.4 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情况
        6.1.5 传统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6.2 进一步工作方向
    6.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中国居民20年间食物脂肪酸摄入量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中国居民每日膳食中食物种类与量的确定
        1.1.1 中国居民每日膳食中各种肉类的确定
        1.1.2 居民每日膳食中摄入油脂种类及量的确定
        1.1.4 其它食物种类及量的确定
    1.2 食物脂肪酸的测定
        1.2.1 材料 各类食物购自超市和自由食品市场。
        1.2.2 方法
        1) 食物中脂类的提取
        2) 脂类的甲酯化
        3) 脂肪酸成分的分析
2 结 果
3 结 语

(5)膳食脂肪酸平衡性的调查与营养平衡调和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脂肪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脂肪酸的分类
        1.2.2 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1.2.3 脂肪酸的分析检测
    1.3 脂肪酸的膳食平衡研究进展
        1.3.1 脂肪酸的平衡
        1.3.2 n-6与n-3的平衡
    1.4 营养调和油的研究
    1.5 膳食营养调查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6.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我国居民膳食中食物消费种类和量的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我国居民摄食中各种肉类的确定
        2.2.2 我国居民摄食中各种植物油的确定
        2.2.3 其它食物的确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摄入各种食物的种类和量(见表2.10)
    2.4 讨论
        2.4.1 我国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量的基本状况
        2.4.2 我国居民膳食中脂肪摄入量已超过健康安全量
第3章 我国居民膳食中各种食物脂肪酸的测定及脂肪酸平衡性的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原料
        3.1.2 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步骤与路线
        3.2.2 实验操作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食物脂肪酸测定结果
        3.3.2 各种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3.3.3 脂肪酸摄入量及脂肪酸平衡性的计算结果,见表3
    3.4 讨论
        3.4.1 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中n-3和n-6脂肪酸含量有较大的差别
        3.4.2 我国居民膳食脂肪酸及其平衡性
第4章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测定与营养平衡调和油的配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原料
        4.1.2 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步骤与路线
        4.2.2 实验操作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植物油脂肪酸测定结果
        4.3.2 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几种植物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的比较
        4.3.3 营养平衡调和油的配制
    4.4 讨论
        4.4.1 不同植物油脂,其脂肪酸组成有较大的差异
        4.4.2 不同提取和加工方式对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4.4.3 油脂调和有利于膳食脂肪酸的平衡,但必须以膳食脂肪酸调查结果为基础
第5章 中国居民膳食脂肪酸状况下平衡调和油对大鼠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原料
        5.1.2 试剂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步骤与路线
        5.2.2 实验操作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调和油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5.3.2 调和油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5.3.3 调和油对大鼠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5.3.4 调和油对大鼠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的影响
        5.3.5 调和油对大鼠脑组织脂肪酸的影响
        5.3.6 调和油对大鼠心脏脂肪酸的影响
        5.3.7 调和油对大鼠肝脏脂肪酸的影响
    5.4 讨论
        5.4.1 α-亚麻酸和胆固醇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5.4.2 调和油成分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5.4.3 调和油n-6/n-3比例对大鼠各组织脂肪酸的改变作用
        5.4.4 调和油对大鼠各组织中脂肪酸沉积的影响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7)主食面制品加工技术的探讨和建议(二)(论文提纲范文)

5 我国面条轧片工艺的探讨
    5.1 轧片的作用
    5.2 轧片工艺参数[6, 7]
        5.2.1 型式
        5.2.2 轧辊道数
        5.2.3 辊径
        5.2.4 压延倍数
        5.2.5 轧薄率
    5.3 不同轧片工艺参数的比较和探讨
        5.3.1 轧片工艺和压延倍数
        5.3.2 单位辊长产量和初辊面片厚度
        5.3.3 辊径和压延道数
        5.3.4 湿面筋的质量
6 用挤压机生产面条
    6.1 通心面的种类及生产工艺
    6.2 通心面挤压成型
    6.3 通心面挤压机操作数据和参考规格[9]
    6.4 瑞士布勒通心面挤压机[9]
    6.5 法国玛拉特 (Maland) 通心面挤压机[9]
        ① 喂料器。
        ② 给水机。
        ③ 搅拌机, 起到预混合的作用。
        ④ 真空面团排气机, 用以排除面团在搅拌过程中混入的空气, 使挤压出来的成品光滑、色泽纯净明亮、机械强度高、组织结构好。
        ⑤ 挤压螺杆。
        ⑥ 开口螺旋、揉搓板和破碎板。
        ⑦ 机筒
        ⑧ 模头部装
        ⑨ 模板部装。通心面模板上孔的尺寸比成品尺寸略大, 因为成品挤出后约收缩10%。
        ⑩ 长制品的切刀。
7 英国恰利伍德 (Chorleywood) 面包 加工方法的介绍
    7.1 研究概况[8]
    7.2 短时搅拌, 高能输入
    7.3 其他要求
    7.4 恰利伍德方法的优点
8 几点建议

(9)成品粮消费,面粉品种分配,小麦品质分等和软麦粉加工(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成品粮消费
    1.1 亚洲国家状况
    1.2 欧美发达国家状况
    1.3 成品粮人均年消费粮比较
    1.4 面粉消费与人口集中城市关系
2 面粉品种分配
    2.1 亚洲国家面粉品种分配
    2.2 欧美发达国家面粉品种分配
    2.3 我国面粉品种分配估计和专用粉修改建议
        2.3.1 面粉品种分配估计
        2.3.2 专用粉修改建议
3 小麦品质分等和用途
    3.1 欧美发达国家概况

四、成品粮消费,面粉品种分配,小麦品质分等和软麦粉加工(上)(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润麦方法对小麦出粉率的影响[J]. 白俊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09)
  • [2]我国居民二十年间膳食脂肪酸的变化及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动脉粥样硬化老龄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D]. 周潇奇. 南昌大学, 2008(11)
  • [3]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的分析及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的调查[D]. 刘东敏. 南昌大学, 2008(11)
  • [4]中国居民20年间食物脂肪酸摄入量调查分析[J]. 邓泽元,周潇奇,黄玉华,刘东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8(01)
  • [5]膳食脂肪酸平衡性的调查与营养平衡调和油的研究[D]. 黄玉华. 南昌大学, 2007(06)
  • [6]我国居民二十年间食物脂肪酸摄入量调查分析[A]. 周潇奇,邓泽元,黄玉华,刘东敏. 营养、代谢与慢性病——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 2007
  • [7]主食面制品加工技术的探讨和建议(二)[J]. 顾尧臣.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3(04)
  • [8]成品粮消费、面粉品种分配、小麦品质分等和软麦粉加工(下)[J]. 顾尧臣. 粮食与油脂, 2003(02)
  • [9]成品粮消费,面粉品种分配,小麦品质分等和软麦粉加工(上)[J]. 顾尧臣. 粮食与油脂, 2003(01)

标签:;  ;  ;  ;  ;  

成品粮消耗、面粉品种分布、小麦品质分级和软质小麦粉加工(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