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现状

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现状

一、山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朱磊,武欣,刘云清,于昕楚,李新月,臧延青,汤华成[1](2021)在《葡萄种质资源鉴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葡萄种质资源的鉴别和评价是葡萄育种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该论文简要介绍了葡萄种质资源的分类,系统综述了葡萄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品质特征、抗寒性和抗病性的评价项目和相关方法,并重点分析了葡萄种质资源果实的酚类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葡萄种质资源的鉴评工作提供参考。

杨立柱,林艳芝,杨世宽,马畅[2](2021)在《辽宁省葡萄种质资源现状与发展建议》文中提出针对辽宁省葡萄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提出了辽宁省葡萄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发展建议,包括葡萄种质资源抢救、调查与收集、保存与管理、研究与评价等。

赵旗峰,黄丽萍,刘晓婷,王敏,荀志丽,马小河[3](2021)在《我国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进展》文中认为葡萄种质资源是葡萄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促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逯恺凡,方梓庄,卢江,朱磊,张雅丽[4](2019)在《136份葡萄种质资源在北京地区自然越冬情况调查》文中提出冻害会导致葡萄减产甚至死亡,所以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栽种的葡萄需要埋土防寒,而能够自然越冬的葡萄将为葡萄园栽培管理节省大量成本。本试验对2016—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上庄葡萄种质资源圃冬季未埋土的植株(包括东亚种、欧亚种和具有美洲血缘葡萄共136份种质资源)进行越冬性指标实地调查,并构建了典型判别函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检验。结果显示,在北京上庄地区,山葡萄及杂种的自然越冬能力最强;欧亚种的自然越冬能力最差;具有美洲血缘资源的自然越冬能力位于山葡萄和欧洲种葡萄之间。通过分析认为,8份欧美杂交品种及7份美洲砧木在北京具有较强的自然越冬的能力。本试验为葡萄越冬管理及抗寒育种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周晓梅,张彪[5](2019)在《山葡萄栽培与选育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山葡萄是我国特色的野生葡萄资源,广泛分布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一定防癌、治癌和软化心脑血管的功效;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耐寒性和抗病性,受到众多育种工作者的持续关注,经常在葡萄新品种选育方面做为亲本加以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科研工作者针对山葡萄糖低酸高的特点,通过优化栽培手段使果实含糖量升高总酸含量降低,提高山葡萄果实酿酒品质.本研究主要从山葡萄品种培育与保存,品种最适栽植密度、留果量、留叶量、水肥管理、架型和整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总结,为山葡萄研究者和生产者提供参考.

赵雨[6](2019)在《葡萄种质资源叶片霜霉病的抗病鉴定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利用105份葡萄种质资源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其进行霜霉病的抗性鉴定,并对接种后的部分种质资源进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的测定与显微镜切片观察。同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了葡萄霜霉病抗性基因在抗病与感病种质资源中的相对表达量,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以105份葡萄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葡萄霜霉病的抗性鉴定与分级。结果发现不同葡萄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在这105份葡萄资源中,感病与高感个体多属于欧亚种,有15个欧美杂种对霜霉病表现为中抗,而仅有9份欧亚种资源表现为中抗,河岸葡萄表现为抗病,沙地葡萄表现为高抗。本研究筛选出了10个高抗霜霉病的种质资源资源,分别为:河岸一号,河岸六号,河岸七号,‘自由’,‘SO4’,河岸五号,河岸八号,‘双优’,‘左山一’,‘康可’。2.对不同种质资源资源接种了葡萄霜霉菌后,研究了PPO与POD在叶片含量中的活性变化。结果发现1 d时抗病种质资源酶活显着上升,而感病种质资源酶活变化不大或者下降。而后期5 d,7 d表现大部分感病种质资源PPO,POD酶活上升。在辅助鉴定霜霉病抗性方面,可以看出葡萄接种霜霉病后病情指数与接种后1 d时POD,PPO活性和接种前气孔密度相关性显着,为负相关。1 d时葡萄叶片接种霜霉病后POD,PPO活性,气孔密度,可能为葡萄霜霉病抗性鉴定的辅助方法。3.接种霜霉病后,PR1基因在‘布朗无核’,河岸七号,‘双红’均有高的表达量,最高时为‘康能无核’0 d的2000倍左右。而感病与中抗种质资源PR1基因最高表达量均在‘康能无核’0 d的600倍以下。而基因NPR1与基因PAL表达量变化相关性显着,在同一种质资源中表现相同的影响趋势。

宋慧芳[7](2017)在《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山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是中国重要的野生果树资源。山葡萄资源丰富,目前资源鉴别以形态学标记为主,这种方法简单但易受到环境因子及主观判断因素的影响。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以分子进化为基本原理,以超市商品的扫描条码为理念,是利用一段标准的DNA片段进行准确、快速及自动化的物种鉴别的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本研究以国家果树种质左家山葡萄圃中290份山葡萄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条形码技术,筛选和建立山葡萄种质资源DNA条形码,为山葡萄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资源鉴别、基因定位及育种材料的早期选择等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核基因及叶绿体基因上的ITS、ITS2、psbA-trnH、rbcL、matK共5个DNA片段,提取山葡萄11份种质资源共33个样本的基因组DNA,对其进行扩增及测序。通过序列扩增效率及测序成功率,来研究DNA条形码在山葡萄资源中的通用性,同时分析各序列特征。重点筛选了2个DNA条形码候选序列ITS2和psb A-trnH序列,用于290份山葡萄资源DNA条形码的鉴别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5个DNA条形码片段在山葡萄资源中的通用性分析:序列的扩增效率及测序成功率是DNA条形码片段鉴别成功的关键。ITS扩增效率较低,扩增效率及测序成功率分别为45.5%和30.3%。ITS2、psbA-trnH、rbcL、matK扩增效率为96.9%-100%,测序成功率为90.9%-100%,均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可作为山葡萄资源DNA条形码的候选片段进行深入研究。2.DNA条形码序列特征分析:4个序列的全序列比对长度为422-896 bp;总变异位点为44-297个,GC含量为27.5%-64.5%。其中ITS2和psbA-trnH序列的变异位点分别为297个和238个,在山葡萄中的进化速率较快,可用于山葡萄资源鉴别的研究。3.山葡萄资源DNA条形码的筛选和鉴别:通过种质间及种质内的变异性、Barcoding gap的分析和鉴别效率评估来评价ITS2及psb A-trnH序列的有效性。结果如下:ITS2序列的种质内变异的变异度为1.036%,平均变异为0.970%,种质内最大变异为9.870%;种质间变异的变异度为11.375%,平均变异为10.203%,种质间最小变异为0.265%。Barcoding gap图中显示ITS2具有显着的barcoding gap。通过BLAST比对,ITS2序列的鉴别效率为55%,NJ树图分析ITS2序列的鉴别效率达75%。PsbA-trn H序列的种质内变异的变异度为1.442%,平均变异为1.296%,种质内最大变异为2.426%;种质间变异的变异度为4.800%,平均变异为4.320%,种质间最小变异为2.650%。Barcoding gap图中显示psbA-trnH序列虽然存在部分重叠,但具备较显着的barcoding gap。通过BLAST比对,psbA-trnH序列的鉴别效率为60.5%,NJ树图分析psbA-trnH序列鉴别效率达85%,并对不同花型及地域的山葡萄进行鉴别。将psbA-trnH序列作为山葡萄种质资源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并将ITS2序列作为补充序列。

宋慧芳,刘海双,李昌禹,艾军,张庆田,杨义明[8](2016)在《分子标记在山葡萄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子标记已在山葡萄资源鉴定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现以山葡萄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分子标记在山葡萄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DNA条形码的分析过程,并指出已有分子标记技术在品种鉴定中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山葡萄资源鉴定应侧重于功能型分子标记,因此,提出将DNA条形码分子技术应用到山葡萄品种鉴定的重要性。

李晓艳,杨义明,范书田,王振兴,艾军,沈育杰[9](2014)在《山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山葡萄(V.amurensis Rupr.)是葡萄抗寒、抗病育种的珍贵种质资源,也是酿造山葡萄酒和生产天然色素的重要原料。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野生山葡萄种质资源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该文着重从山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深度评价与高效利用等几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山葡萄种质资源未来的研究方向。

程大伟[10](2013)在《我国葡萄属野生种数据描述规范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野生葡萄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性状多样性明显,变异幅度大,我国现行的《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在描述及评价等方面不能充分满足野生葡萄资源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亟待重新修订,以适应我国野生种葡萄研究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根据《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择多项性状指标作为形态鉴定参数,对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23个种、以及美洲种群的河岸葡萄和种间杂种‘华佳8号’的生物学性状、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等进行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特点,总结现行标准中不适应野生葡萄特性的描述、分级、评价标准和方法,再进一步确定适应野生葡萄的数据描述。结果如下:1.我国野生葡萄属种间物候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最早萌芽的是山葡萄,最晚的是腺枝葡萄;最早开花的是山葡萄,最晚的是毛葡萄;最早成熟的是菱叶葡萄,最晚的是毛葡萄;果实发育期最短的是菱叶葡萄,最长的是桦叶葡萄。种内不同株系间雄株的开花早,雌株开花晚。毛葡萄与腺枝葡萄从萌芽至浆果成熟的物候期时期几乎一致,推测毛葡萄与腺枝葡萄的亲缘关系很近,单独作为一个种处理不够合理,作为变种处理可能更合适。2.我国野生葡萄的成龄叶叶形、成龄叶裂片数、成龄叶叶柄洼基部形状、叶柄洼开叠类型、果粒香型、花器类型、果皮颜色、果肉质地等性状的表现用现行标准无法描述,需依据其多样性特点对现行标准的单位或代码做出适当的调整。3.新梢节间腺毛类型、节间腺毛颜色、节间腺毛密度、成龄叶叶背匍匐绒毛颜色、叶缘缘毛、叶背面被白粉情况等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考虑补充这些性状的描述符。4.我国野生种葡萄在新梢卷须分布、枝条皮孔、果粒成熟一致性、果粒横切面形状、种子发育状态、种子外表横沟和种脐等这些性状的表现固定,表现状态是单一的,对我国野生种葡萄分类没有价值,不需要进行描述评价。5.我国野生种葡萄多数果穗较小,单粒重较轻,刺葡萄种内果粒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果皮颜色有黄绿色、紫红色和蓝黑色;刺葡萄、毛葡萄等产量高;蘡薁、华东葡萄有青椒味,成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20%左右。果穗长度、果穗宽度、果穗大小、穗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果粒大小、果粒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穗紧密度等性状需要调整评价级次。

二、山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葡萄种质资源鉴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种质资源的种类
    1.1 真葡萄亚属
    1.2 圆叶葡萄亚属
2 葡萄品种分子鉴定
3 葡萄种质资源评价项目及方法
    3.1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
    3.2 品质特征
    3.3 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
        3.3.1 酚类含量和组成
        3.3.2 抗氧化活性
    3.4 抗寒性
    3.5 抗病性
4 小结

(2)辽宁省葡萄种质资源现状与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辽宁省葡萄种质资源现状及问题
2 辽宁省葡萄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利用
    2.1 葡萄种质资源直接利用
    2.2 葡萄种质资源创新利用
3 辽宁省葡萄种质资源发展建议
    3.1 葡萄种质资源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3.2 葡萄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工作不容忽视
    3.3 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管理任务艰巨
    3.4 注重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与评价

(3)我国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调查和收集保存
2 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建立
3 资源的鉴定评价
    3.1 鉴定评价技术越来越规范
    3.2 表型农艺性状鉴定日趋全面
    3.3 葡萄抗性鉴定评价
    3.4 分子标记与重要性状基因型鉴定
4 葡萄种质创新与利用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5.2 展望
        5.2.1 加大种质资源的收集
        5.2.2 加快种质创新技术研发
        5.2.3 加快推进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
        5.2.4 提高葡萄种质资源的共享利用

(4)136份葡萄种质资源在北京地区自然越冬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2016—2017年北京冬季气温与大风天气情况
    1.3 调查方法
        1.3.1 制定越冬性分级指标
        1.3.2 一年生结果母枝横截面颜色分级
        1.3.3 冬芽横截面颜色分级
        1.3.4 水分含量
        1.3.5 萌芽率
        1.3.6 新梢平均果穗数
        1.3.7 典型判别分析法对资源越冬性的分析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群间葡萄越冬性分析与比较
    2.2 山葡萄及杂交种、紫葛葡萄资源越冬情况
    2.3 欧洲种葡萄资源越冬情况
    2.4 欧美杂交品种越冬情况
    2.5 美洲砧木和野生资源越冬情况
    2.6 典型判别分析评估欧美杂交品种、美洲砧木和野生资源的越冬性
    2.7 不同葡萄种质资源在北京地区自然过冬的可行性建议
        2.7.1 可以在北京地区不埋土过冬的种质资源
        2.7.2 给予一定措施,能够在北京地区不埋土过冬的种质资源
        2.7.3 适合塑料大棚或者庭院栽培种质资源
3 讨论与结论

(5)山葡萄栽培与选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酿酒葡萄栽种历史
2 山葡萄品种研究
    2.1 品种培育
    2.2 品种保存
3 山葡萄生长研究
    3.1 引种表现研究
    3.2 肥水管理研究
    3.3 架型及行间距研究
    3.4 架面修剪研究
    3.5 单株产量研究
    3.6 抗病性研究
4 展望

(6)葡萄种质资源叶片霜霉病的抗病鉴定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霜霉病菌简介
    1.2 葡萄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1.2.1 葡萄抗病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葡萄抗病性与生理指标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葡萄种质资源资源对霜霉病的抗性鉴定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葡萄霜霉菌的培养与扩繁
        2.2.2 葡萄霜霉菌孢子悬浮液的配置
        2.2.3 试验种质资源葡萄霜霉病接种
        2.2.4 试验种质资源葡萄霜霉病抗性分级鉴定
        2.2.6 数据处理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葡萄霜霉菌培养结果
        2.3.2 葡萄种质资源霜霉病抗性鉴定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葡萄霜霉病菌侵染抗,感种质资源的组织学观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数据处理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葡萄霜霉菌侵染叶片后动态观察比较
        3.3.2 葡萄霜霉菌侵染不同葡萄种质资源叶片后的显微动态观察比较
        3.3.3 葡萄叶片气孔结构相关数据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葡萄种质资源抗病相关生理生化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4.2.1 PPO提取及活性测定
        4.2.3 POD活性测定
        4.2.4 可溶性糖与MDA含量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葡萄叶片受侵染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4.3.2 葡萄叶片受侵染后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4.3.3 葡萄叶片受侵染后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4 葡萄叶片受侵染后可溶性糖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抗病基因在不同葡萄种质资源中的表达分析
    5.1 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葡萄叶片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5.2.2 cDNA第1 条链的合成与检测
        5.2.3 cDNA第1 条链的质量检测
        5.2.4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5.2.5 不同抗病与感病葡萄种质资源各个时期cDNA检测
        5.2.6 PAL,PR1,NPR1 基因引物扩增情况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荧光定量监测抗性基因PR1 在不同抗病与感病葡萄种质资源相对表达量结果
        5.3.2 抗性基因PAL在不同抗病与感病葡萄种质资源相对表达量结果
        5.3.3 抗性基因NPR1 在不同抗病与感病葡萄种质资源相对表达量结果
        5.3.4 生理指标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山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DNA条形码概述
        1.1.1 DNA条形码的概念及原理
        1.1.2 DNA条形码的标准及优点
        1.1.3 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1.1.4 DNA条形码候选片段研究
        1.1.5 DNA条形码操作流程及分析方法
        1.1.6 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展望
    1.2 分子标记在山葡萄种质鉴别上的研究
        1.2.1 分子标记在山葡萄资源上的应用现状
        1.2.2 分子标记在山葡萄资源鉴别中的优势与不足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山葡萄DNA条形码序列的通用性及特征分析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山葡萄总DNA提取
        2.2.2 引物筛选、PCR扩增及测序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PCR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
        2.3.2 候选序列特征分析
        2.3.3 候选序列种质间及种质内差异分析
        2.3.4 候选序列Barcoding gap检验
        2.3.5 候选序列鉴别效率评价
    2.4 讨论
        2.4.1 ITS2序列分析及变异位点的探讨
        2.4.2 PsbA-trnH序列分析及变异位点的探讨
        2.4.3 MatK序列分析及变异位点的探讨
        2.4.4 RbcL序列分析及变异位点的探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葡萄种质资源的DNA条形码鉴别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山葡萄总DNA的提取
        3.2.2 PCR扩增及测序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山葡萄种质资源的ITS2序列鉴别结果与分析
        3.3.2 山葡萄种质资源的psbA-trnH序列鉴别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4.1 DNA条形码候选序列-ITS2序列的讨论
        3.4.2 DNA条形码候选序列-psbA-trnH序列的讨论
        3.4.3 山葡萄种质资源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的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分子标记在山葡萄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标记技术在山葡萄资源上的应用现状
    1.1 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2 目标性状连锁基因标记
    1.3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
2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山葡萄资源鉴定中的优势与不足
    2.1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山葡萄资源鉴定中的优势
    2.2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山葡萄资源鉴定中的不足
3 DNA条形码技术在品种鉴定中的研究现状
    3.1 DNA条形码的研究进展
    3.2 DNA条形码在种质资源鉴定和新物种发现上的相对优势
    3.3 DNA条形码序列筛选的研究
    3.4 DNA条形码数据分析的研究
4 展望

(9)山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山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鉴定
    1.1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
    1.2种质资源的保存
    1.3种质资源的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2山葡萄种质资源的深度评价
    2.1山葡萄抗寒性评价及抗寒机制分析
    2.2山葡萄抗病性评价及抗病机制分析
    2.3山葡萄功能性成分评价及合成途径分析
    2.4山葡萄遗传规律研究
3山葡萄种质资源的利用
4山葡萄种质资源未来的研究方向
    4.1扩大山葡萄种质资源的收集范围, 建立高效的保存方法
    4.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开展特异性状的深度评价
    4.3调整育种目标, 突出研究重点
    4.4选择优异的杂交组合, 对特异性状进行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

(10)我国葡萄属野生种数据描述规范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属植物的分类简史
        1.1.1 葡萄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
        1.1.2 世界葡萄属分类简史
        1.1.3 我国葡萄属分类研究
        1.1.4 我国葡萄属分类现存问题
    1.2 我国葡萄属种质资源数据描述规范的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指标及方法
        2.2.2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葡萄属植物的物候期
        3.1.1 葡萄属种间物候期的多样性
        3.1.2 葡萄属种内物候期的多样性
    3.2 嫩梢形态多样性分析
        3.2.1 嫩梢梢尖形态
        3.2.2 嫩梢梢尖花青素分布
        3.2.3 嫩梢梢尖匍匐绒毛密度
        3.2.4 嫩梢梢尖直立绒毛密度
        3.2.5 嫩梢梢尖绒毛着色
    3.3 新梢
        3.3.1 新梢姿态
        3.3.2 新梢节间背腹侧颜色
        3.3.3 新梢卷须分布
        3.3.4 新梢卷须分叉类型
    3.4 幼叶
        3.4.1 幼叶下表面叶脉间匍匐绒毛密度
        3.4.2 幼叶下表面叶脉上直立绒毛密度
        3.4.3 幼叶上表面颜色
    3.5 枝条
        3.5.1 枝条腺毛
        3.5.2 枝条皮孔和皮刺有无
    3.6 成龄叶的多样性
        3.6.1 成龄叶叶型
        3.6.2 成龄叶形状
        3.6.3 叶柄长度
        3.6.4 成龄叶长度
        3.6.5 成龄叶宽度
        3.6.6 成龄叶大小
        3.6.7 成龄叶片横截面形状
        3.6.8 成龄叶裂片数
        3.6.9 成龄叶上裂刻深度
        3.6.10 成龄叶叶柄洼开叠类型
        3.6.11 成龄叶叶柄洼基部形状
        3.6.12 成龄叶叶脉限制叶柄洼
        3.6.13 成龄叶锯齿形状
        3.6.14 成龄叶锯齿长、宽度及长/宽比
        3.6.15 成龄叶上表面泡状凸起
        3.6.16 成龄叶上表面粗糙毛
        3.6.17 成龄叶下表面叶脉间匍匐绒毛密度
        3.6.18 成龄叶下表面叶脉上直立绒毛密度
        3.6.19 成龄叶叶背面被白粉
        3.6.20 叶缘缘毛
    3.7 花器类型的多样性
    3.8 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3.8.1 我国野生葡萄果穗大小
        3.8.2 我国野生葡萄果穗重量
        3.8.3 果穗紧密度
        3.8.4 果梗与果粒分离难易
        3.8.5 果穗岐肩和果穗副穗
        3.8.6 果梗长度
        3.8.7 果粒大小
        3.8.8 果粒重量
        3.8.9 果粒形状
        3.8.10 果皮颜色
        3.8.1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8.12 果肉香味
        3.8.13 果肉颜色
        3.8.14 果肉质地
    3.9 种子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关于野生葡萄物候期的多样性
        4.1.2 关于野生葡萄幼叶的描述规范
        4.1.3 关于野生葡萄卷须的描述规范
        4.1.4 关于野生葡萄绒毛性状的描述规范
        4.1.5 关于野生葡萄成龄叶性状的描述规范
        4.1.6 关于野生葡萄的花器类型
        4.1.7 关于野生葡萄果实性状的描述规范
        4.1.8 关于野生葡萄描述规范取样、参照种和分级标准的问题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葡萄种质资源数据描述标准和描述规范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山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葡萄种质资源鉴评研究进展[J]. 朱磊,武欣,刘云清,于昕楚,李新月,臧延青,汤华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1(04)
  • [2]辽宁省葡萄种质资源现状与发展建议[J]. 杨立柱,林艳芝,杨世宽,马畅. 园艺与种苗, 2021(06)
  • [3]我国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进展[J]. 赵旗峰,黄丽萍,刘晓婷,王敏,荀志丽,马小河. 果树资源学报, 2021(02)
  • [4]136份葡萄种质资源在北京地区自然越冬情况调查[J]. 逯恺凡,方梓庄,卢江,朱磊,张雅丽.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9(06)
  • [5]山葡萄栽培与选育研究进展[J]. 周晓梅,张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6]葡萄种质资源叶片霜霉病的抗病鉴定及评价[D]. 赵雨.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7]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山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D]. 宋慧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5)
  • [8]分子标记在山葡萄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现状[J]. 宋慧芳,刘海双,李昌禹,艾军,张庆田,杨义明. 北方园艺, 2016(17)
  • [9]山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J]. 李晓艳,杨义明,范书田,王振兴,艾军,沈育杰. 河北林业科技, 2014(Z1)
  • [10]我国葡萄属野生种数据描述规范初步研究[D]. 程大伟.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