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佩尔金特》戏剧配乐的价值与套曲的缺陷与补偿

格里格《佩尔金特》戏剧配乐的价值与套曲的缺陷与补偿

一、格里格《培尔·金特》戏剧配乐的价值及其组曲的缺憾与弥补(论文文献综述)

朱世琪[1](2021)在《钢琴四手联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特色分析与演奏要点》文中研究说明《培尔·金特Ⅰ》组曲本是为管弦乐创作的,因其婉转细腻的音乐风格与独特的旋律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随后出现了经作曲家改编后的钢琴演奏版本,更便于听众在家里或是小型音乐交流会上弹奏。在本篇论文中,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作品简述,简单介绍了《培尔·金特Ⅰ》组曲的创作背景与音乐内涵,以求在分析与演奏的过程中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与情感。第三章是《培尔·金特Ⅰ》组曲的音乐特色分析,以“交响化”的音响效果、旋律构思、民族风格的调式和声三个方面为切入点,阐述了格里格特色的创作手法,深入挖掘蕴含在作品中丰富的挪威民族民间的音乐元素。第四乐章从独奏、合奏两个方面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将自身的演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比较与思考中对演奏技术做出更为贴切地设计,希望能为研究者与演奏者提供更有价值的研究思路与资料。世界本没有完全相似的人,不同的人格塑造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对音乐的处理和表达方式也有所区别。所以,合奏者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要在练习时求同存异,在意识上多了解彼此的想法,在技术上多支持彼此的声部与旋律。只有从不断磨合中取得平衡,才能将《培尔·金特Ⅰ》组曲成功的展示在听众面前。

朱世琪[2](2021)在《钢琴四手联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特色分析与演奏要点》文中研究说明《培尔·金特Ⅰ》组曲本是为管弦乐创作的,因其婉转细腻的音乐风格与独特的旋律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随后出现了经作曲家改编后的钢琴演奏版本,更便于听众在家里或是小型音乐交流会上弹奏。在本篇论文中,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作品简述,简单介绍了《培尔·金特Ⅰ》组曲的创作背景与音乐内涵,以求在分析与演奏的过程中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与情感。第三章是《培尔·金特Ⅰ》组曲的音乐特色分析,以“交响化”的音响效果、旋律构思、民族风格的调式和声三个方面为切入点,阐述了格里格特色的创作手法,深入挖掘蕴含在作品中丰富的挪威民族民间的音乐元素。第四乐章从独奏、合奏两个方面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将自身的演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比较与思考中对演奏技术做出更为贴切地设计,希望能为研究者与演奏者提供更有价值的研究思路与资料。世界本没有完全相似的人,不同的人格塑造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对音乐的处理和表达方式也有所区别。所以,合奏者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要在练习时求同存异,在意识上多了解彼此的想法,在技术上多支持彼此的声部与旋律。只有从不断磨合中取得平衡,才能将《培尔·金特Ⅰ》组曲成功的展示在听众面前。

方一翔[3](2020)在《格里格钢琴独奏《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演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培尔·金特》是挪威着名文学家、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3.20—1906.5.23)创作的着名诗剧作品,由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6.15—1907.9.4)配乐,并从中选出八首写成了两套管弦乐《培尔·金特》组曲,后亲自改编成两套钢琴独奏《培尔·金特》组曲。这两套组曲完美展现了格里格的创作思想与美学观,也把格里格与易卜生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意识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了出来,《培尔·金特》组曲将两位在不同领域各有成就的大师联系到了一起,他们拥有着共同的信念,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选取了钢琴独奏《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从钢琴独奏的角度出发,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概括性地阐述其演奏技法。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格里格及《培尔·金特》的创作与文学内容。第二部分从作品的音乐特点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结构特征。第三部分是笔者对实际演奏的分析与总结。《培尔·金特》组曲至今一直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与交响乐版相比较,钢琴独奏赋予了这套组曲全新的生命力。希望通过对钢琴独奏版的《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的解析,使更多人了解这部钢琴改编作品的魅力,也让人们对格里格的音乐有更多的认识。

冯晓曼[4](2018)在《台湾地区高中音乐教材研究 ——以三民版、华兴版、泰宇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台湾地区现行高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以增深大陆同行对台湾音乐教育的了解,便于未来海峡两岸音乐教育领域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事业做出贡献。本文以三民版、华兴版、泰宇版三版台湾高中音乐教材为研究对象,以知识类内容、实践类内容、聆听类内容为研究主体,主要采用文献法、数据统计法、比较法、实地调研等方法,试图探索台湾高中音乐教材的特点。首先对台湾地区2008年颁布的高中音乐课纲进行研究,概括其教材改革思路与编写依据。再分别对三版音乐教材进行深入而系统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台湾高中音乐教材兼具国际化、开放化、流行化以及本土化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中外音乐史观、多元文化观以及本土文化观,强调学生的音乐能力及其他能力,如团体协作、媒体运用能力、创造力、自主探究能力等。且西方音乐名词、术语、歌曲翻译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与大陆地区不同,各个版本教材的翻译不尽相同。另外,台湾高中音乐教材具有明显的“去中国化”倾向,且将中国音乐放置于“世界音乐”部分,值得学界关注。

徐恩平[5](2013)在《格里格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审美意蕴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是格里格从其《培尔·金特》戏剧配乐中选出8个精彩的音乐片段,经改编而成的两套管弦乐作品。这两套组曲完美展现了格里格匠心独运的创作手法,它是格里格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之一。本文以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格里格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中的审美意蕴。全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从作曲家国内外的生活环境、理想生活追求等生活阅历和作曲家内心情感中的多种创作情怀这两个部分,来介绍作曲家创造音乐美的生成动因。由此可见,格里格作为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性作曲家以及他别具一格的音乐创作都并非偶然;第二章,从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的意境美、情感美、古典美、浪漫美、色彩美等五个方面,运用文学、美学、心理学、音乐分析学等研究方法来阐述格里格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的审美意蕴;第三章,从挪威的风土人情、民间音乐、文学因素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美的音乐来自于民间。证实了格里格的音乐创作被誉为“挪威之音”却非虚传。技术永远为音乐服务,格里格游刃有余的将音乐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巧妙结合在该组曲中,是其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令人感动。以往的研究学者对格里格及其作品的研究多从民族性、抒情性的研究角度出发,亦或较笼统的提到格里格在创作中将浪漫性与民族性结合,对德彪西的印象派和声有一定程度上的启发。笔者认为对格里格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在音乐发展极为鼎盛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格里格的音乐创作突破了德奥音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当务之急要全面审视格里格音乐的审美意蕴,特别是对这部正值格里格创作思想和创作技法都十分成熟的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进行审美意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江贤琴[6](2013)在《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公元1843-1907年)是挪威着名的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由于格里格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使挪威音乐走向了世界的音乐舞台。本文通过对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深入解析,系统的、详尽的分析格里格是如何运用他独特的创作手法来表现《培尔·金特》组曲的音乐本体特征。总结其有别于其他浪漫主义作曲家的独特的作曲技法,同时也映衬出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西方音乐创作发展的共同特征。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意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特色。第二章主要论述格里格的生平与《培尔·金特》组曲的创作背景。本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格里格的生平以及《培尔·金特》组曲的创作背景。通过介绍格里格的生平事迹以及《培尔·金特》组曲的创作背景,有利于真正全面的了解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第三章为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主题特性。这一章分别从主题旋律特点、主题调式调性特点、主题节奏特点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进而充分展现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所具有的主题特性。主题旋律特点主要是从装饰音特色、半音化旋律、主题旋律的重复这三点进行阐述的。主题调式调性的特点主要是从中古自然调式、升高四级音的小调式、传统大小调这三点进行论述。主题节奏特点主要包括两点:民间舞曲节奏和交错的节拍。总之,主题旋律特点、主题调式调性特点、主题节奏特点这三个方面,主要体现出格里格创作中的对传统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与挪威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的独特而又个性的创作手法。第四章为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特性。这一章分别从和声特点、复调技术的运用、多元化织体这三方面来阐述了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特性。和声特点这方面又分别从以下四点进行论述:半音化和声、不协和和弦、平行和弦、色彩性和弦。复调技术的运用包括两点:一是模仿,二是复对位。多元化织体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阐述的:和声音程化的织体、和弦式和声织体、持续音式织体。总之,本章是采用多声部技术去解读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作品中个性化和民族化特征的音乐创作技术与传统音乐写作技术相结合的音乐表现特征。第五章为《培尔·金特》组曲的曲式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曲式分析。第二部分是《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的曲式分析。《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曲式分析主要是通过:《晨景》《奥赛之死》《阿尼特拉之舞》《在山魔宫的中》这四个部分进行分析的。《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的曲式分析则主要是通过:《英格丽德的悲叹》《阿拉伯之舞》《培尔·金特返乡》《索尔维格之歌》这四个部分进行分析的。总之本章主要立足于《培尔·金特》组曲的音乐本体研究,通过对《培尔·金特》组曲的深入解析,系统的、详尽的分析格里格是如何运用他独特的创作手法来表现《培尔·金特》组曲的音乐本体特征。并尝试发现、认识格里格对二十世纪音乐创作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启示。

卢笛[7](2010)在《格里格戏剧配乐——《培尔·金特》组曲新解》文中认为欧洲音乐史上,戏剧音乐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许多着名音乐家都创作歌剧,或为舞剧、话剧、诗剧配乐。其中,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为本国戏剧家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所做的戏剧配乐因其突出的艺术价值而成为世界音乐中的瑰宝。

郑小军[8](2004)在《格里格《培尔·金特》戏剧配乐的价值及其组曲的缺憾与弥补》文中提出格里格《培尔·金特》戏剧配乐在成就戏剧史上巨作的同时,自身也成为音乐史上的不朽经典。然而,《培尔·金特》组曲的流行却是以牺牲原戏剧配乐中富有生机和戏剧张力的成分为代价的。嗣后敏锐的指挥家和艺术家们所作的有成效的弥补工作理应赢得我们的尊敬和重视。

二、格里格《培尔·金特》戏剧配乐的价值及其组曲的缺憾与弥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格里格《培尔·金特》戏剧配乐的价值及其组曲的缺憾与弥补(论文提纲范文)

(1)钢琴四手联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特色分析与演奏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分析
        1.2.2 国内文献分析
    1.3 创新点
第二章 《培尔·金特》组曲作品简述
第三章 四手联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特色分析
    3.1 饱满的“音响”效果
        3.1.1 “交响化”的音乐表达
        3.1.2 “交响化”的声部设计
    3.2 独特的旋律构思
        3.2.1 主题旋律运用大量反复与变奏
        3.2.2 戏剧性的半音模进
        3.2.3 生动形象的装饰音旋律
    3.3 具有民族特色的调式和声
第四章 四手联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演奏要点
    4.1 演奏中的技巧要点
        4.1.1 灵活多变的速度处理
        4.1.2 大量的下行八度跳音
        4.1.3 延绵起伏的分解琶音
    4.2 演奏者相互配合的要点
        4.2.1 声部的平衡
        4.2.2 气息的统一
        4.2.3 肢体动作的协调
        4.2.4 精致的踏板运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钢琴四手联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特色分析与演奏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分析
        1.2.2 国内文献分析
    1.3 创新点
第二章 《培尔·金特》组曲作品简述
第三章 四手联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特色分析
    3.1 饱满的“音响”效果
        3.1.1 “交响化”的音乐表达
        3.1.2 “交响化”的声部设计
    3.2 独特的旋律构思
        3.2.1 主题旋律运用大量反复与变奏
        3.2.2 戏剧性的半音模进
        3.2.3 生动形象的装饰音旋律
    3.3 具有民族特色的调式和声
第四章 四手联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演奏要点
    4.1 演奏中的技巧要点
        4.1.1 灵活多变的速度处理
        4.1.2 大量的下行八度跳音
        4.1.3 延绵起伏的分解琶音
    4.2 演奏者相互配合的要点
        4.2.1 声部的平衡
        4.2.2 气息的统一
        4.2.3 肢体动作的协调
        4.2.4 精致的踏板运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格里格钢琴独奏《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演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序言
一、创作背景
    (一)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
    (二)格里格音乐创作
二、音乐结构分析
    (一)曲式结构
    (二)调式和声
三、演奏分析
    (一)速度与力度
    (二)八度与双音
    (三)音色模仿
    (四)踏板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台湾地区高中音乐教材研究 ——以三民版、华兴版、泰宇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台湾学者对台湾地区高中音乐教材的研究
        (二) 大陆学者对台湾地区高中音乐教材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的确定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对象的确定
    五、研究方法
        (一) 文本分析法
        (二) 数据统计法
        (三) 比较法
第一章 台湾现行高中音乐课纲研究
    第一节 高中音乐课纲的内容分析
        一、音乐课程目标分析——知、能、创、审美与尊重多元文化
        二、核心能力分析——音乐运用、体验、创作、品味与文化
        三、核心主题内容分析——乐理、唱奏、创作、欣赏
    第二节 实施要点分析
第二章 台湾高中音乐教材的编排特点——以三民、华兴、泰宇版为例
    第一节 三版教材编排顺序特点
        一、三民版教材编排顺序
        二、华兴版教材编排顺序
        三、泰宇版教材编排顺序
    第二节 三版教材编排之异同比较
第三章 台湾高中音乐教材内容研究——以三民、华兴、泰宇版为例
    第一节 知识类内容分析
        一、三民版知识类内容分析
        (一) 音乐知识
        (二) 乐器、乐队知识分析
        (三) 曲式知识分析
        (四) 乐理知识分析
        二、华兴版知识类内容分析
        (一) 音乐知识
        (二) 乐器、乐队知识分析
        (三) 曲式知识分析
        (四) 乐理知识分析
        三、泰宇版知识类内容分析
        (一) 音乐知识
        (二) 乐器、乐队知识分析
        (三) 曲式知识分析
        (四) 乐理知识分析
        四、三版教材知识类内容异同比较
        (一) 主要部分的比重不同
        (一) 难易程度不同
    第二节 三版音乐教材实践类内容分析
        一、三民版实践类内容分析
        (一) 视唱练耳练习
        (二) 演唱
        (三) 即兴与创作
        (四) 舞台展演活动创作
        二、华兴版实践类内容分析
        (一) 视唱练耳练习
        (二) 演唱
        (三) 即兴与创作
        (四) 舞台展演活动创作
        三、泰宇版实践类内容分析
        (一) 演唱
        (二) 即兴与创作
        (三) 舞台展演活动创作
        四、三版教材歌唱实践类内容异同比较
        (一) 三版教材演唱歌曲数量比较
        (二) 三版教材演唱歌曲相似度比较
        (三) 难易程度比较
    第三节 三版教材聆听类内容分析
        一、三民版欣赏曲目
        二、华兴版欣赏曲目
        三、泰宇版欣赏曲目
        四、三版欣赏曲目异同比较
        (一) 三版教材欣赏曲目数量比较
        (二) 三版教材欣赏曲目相似度比较
    第四节 三版教材其他类内容分析
        一、音乐与多媒体
        二、思考类问题
        三、手工类实践
        四、前导组体分析
第四章 台湾高中三版音乐教材的编辑特点
    第一节 图片与内容的配合
        一、建筑、雕塑类图片
        二、音乐相关图片
        三、自然风景图片
        四、谱例的图片
        五、人物的图片
        六、画作的图片
        七、电影、音乐剧图片
        八、专辑的图片
        九、剧院的图片
    第二节 语言引人入胜
    第三节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一、古典艺术音乐与现代音乐生活相结合
        二、音乐知识与现代音乐生活相结合
    第四节 注重自主探究
第五章 两岸比较视域下高中音乐教材的差异
    第一节 两岸比较视域下西方音乐翻译差异
        一、人名翻译不同
        二、曲名翻译不同
        三、音乐术语翻译不同
        四、同一歌曲,翻译不同
        五、台湾音乐教材中多原文注释
    第二节 两岸高中教材异同、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一、两岸高中教材异同
        (一) 台湾教材集中化、大陆教材分模块
        (二) 大陆教材传统音乐多,台湾教材大陆传统音乐少
        (三) 大陆教材当代创作音乐多,台湾教材大陆当代创作音乐少
        (四) 台湾教材大陆音乐家介绍少,台湾地区音乐家介绍多
        (五) 大陆教材传统音乐知识多,台湾教材大陆传统音乐知识少
        二、两岸高中音乐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一) 大陆高中音乐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二) 台湾高中音乐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结论
    一、西方化价值取向
    二、本土化价值取向
    三、开放化价值取向
    四、“去中国化”价值取向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格里格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审美意蕴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作曲家创造音乐美的生成动因
    一、作曲家的生活阅历
        1. 国内的生活环境
        2. 国外的生活环境
        3. 作曲家理想生活的追求
    二、作曲家的内心情感
        1. 浪漫主义的情怀
        2. 爱国主义的情怀
        3. 真善美的情怀
第二章 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审美意蕴的表现特征
    一、意境美
    二、情感美
    三、古典美
    四、浪漫美
    五、色彩美
第三章 美的音乐来自民间
    一、挪威的风土人情
    二、挪威的民间音乐
    三、挪威的文学因素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
第2章 格里格的生平与《培尔·金特》组曲的创作背景
    2.1 格里格的生平
    2.2 《培尔·金特》组曲的创作背景
        2.2.1 组曲
        2.2.2 《培尔·金特》组曲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培尔·金特》组曲的主题特性分析
    3.1 主题旋律特点
        3.1.1 装饰音特色
        3.1.2 半音化旋律
        3.1.3 主题旋律的重复
    3.2 主题调式调性的特点
        3.2.1 中古自然调式
        3.2.2 升高四级音的小调式
        3.2.3 传统大小调
    3.3 主题节奏特点
        3.3.1 民间舞曲节奏
        3.3.2 交错的节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特性
    4.1 和声特点
        4.1.1 半音化和声
        4.1.2 不协和和弦
        4.1.3 平行和弦
        4.1.4 色彩性和弦
    4.2 复调技术的运用
        4.2.1 模仿
        4.2.2 复对位
    4.3 多元化织体
        4.3.1 和声音程化的织体
        4.3.2 和弦式和声织体
        4.3.3 持续音式织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培尔·金特》组曲的曲式分析
    5.1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曲式分析
        5.1.1 《晨景》
        5.1.2 《奥赛之死》
        5.1.3 《阿尼特拉之舞》
        5.1.4 《在山魔的宫中》
    5.2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的曲式分析
        5.2.1 《英格丽德的悲叹》
        5.2.2 《阿拉伯之舞》
        5.2.3 《培尔·金特返乡》
        5.2.4 《索尔维格之歌》
    5.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格里格戏剧配乐——《培尔·金特》组曲新解(论文提纲范文)

一、易卜生笔下的《培尔·金特》
二、格里格心目中的《培尔·金特》
三、《培尔·金特》组曲的一大特色———用生龙活现的音乐形象展现挪威风情画卷
    (一) “风景”形象
    (二) “女性”形象
    (三) “山妖”形象

四、格里格《培尔·金特》戏剧配乐的价值及其组曲的缺憾与弥补(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琴四手联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特色分析与演奏要点[D]. 朱世琪. 河北大学, 2021(02)
  • [2]钢琴四手联弹《培尔·金特Ⅰ》组曲的特色分析与演奏要点[D]. 朱世琪. 河北大学, 2021
  • [3]格里格钢琴独奏《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演奏分析[D]. 方一翔.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 [4]台湾地区高中音乐教材研究 ——以三民版、华兴版、泰宇版为例[D]. 冯晓曼.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5]格里格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审美意蕴初探[D]. 徐恩平.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5)
  • [6]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研究[D]. 江贤琴.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4)
  • [7]格里格戏剧配乐——《培尔·金特》组曲新解[J]. 卢笛. 当代戏剧, 2010(06)
  • [8]格里格《培尔·金特》戏剧配乐的价值及其组曲的缺憾与弥补[J]. 郑小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格里格《佩尔金特》戏剧配乐的价值与套曲的缺陷与补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