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管综合征临床分析

肘管综合征临床分析

一、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步国,张松,吴尧,董自强,李刚,郑大伟,朱辉[1](2022)在《程序化操作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程序化手术操作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病人34例。所有病人均采用程序化操作处理前臂内侧皮神经、Struthers弓、内侧肌间隔、Osborne韧带、尺侧腕屈肌两头、指浅屈肌筋膜、尺神经伴行血管、尺侧屈腕肌肌支及关节支、屈肌与旋前圆肌筋膜瓣这九个重要结构。术后随访,采用Wilson-Krout标准评估疗效。结果通过门诊及电话有效随访30例,4例失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Wilson-Krout标准评估结果:优21例(70%),良6例(20%),可2例(6.7%),差1例(3.3%)。所有病人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无一例进行二次手术翻修。结论程序化操作应用于尺神经皮下前置术能充分解除尺神经卡压点,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显着,再次手术翻修率低。

王宁宁,吴学建[2](2021)在《术中低高频交替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术中低高频交替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68例(181侧)肘管综合征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A~D 4组, 每组42例。A组为对照组, B组为低频(3 Hz)电刺激组, C组为高频(15 Hz)电刺激组, D组为低高频交替(3 Hz/15 Hz)电刺激组。术后1 d、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Lovett肌力分级、顾玉东肘管综合征的功能评分、肘段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等指标, 并与术前比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0, P>0.05);术后1 d各组分并指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2, 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低高频交替电刺激组优于其他3组(t=7.200, P<0.05)。在术后1 d时顾玉东肘管综合征的功能评分4组的优良率(23.81%、28.57%、26.19%、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6, P>0.05);在术后3个月时, 低高频交替电刺激组的优良率(73.81%)显着高于低频电刺激组(61.90%)及高频电刺激组(50.00%), 3组均高于对照组(42.86%)(t=7.285, P<0.05);低高频交替电刺激组患者MCV(62.88±11.87)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48.57±9.39、53.68±9.69、51.20±10.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4、7.200、6.350, P<0.05), 且在术后3个月就已经恢复正常, 术后6个月改变较前变化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0, P>0.05)。结论术中低高频交替电刺激较单一低频或高频电刺激具有一定优势, 可有效改善肘管综合征患者手术松解预后。

张磊,王海林,刘旋,张凤军[3](2021)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9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情况和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术后手内肌萎缩、Tinel征阳性、夹纸试验阳性、Froment征阳性患者比例减少,手部握力、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潜伏期、波幅、两点分辨觉(2-PD)、上肢功能测定(DASH)评分等结果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男性、病程≥6个月、长期屈肘工作、尺神经MNCV <35 m·s-1、2-PD≥6 mm和DASH评分≥55分为肘管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将以上因素纳入Nomogram预测模型,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疗效显着,年龄、性别、病程、工作是否长时间屈肘、尺神经MNCV、2-PD、DASH评分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彭凯[4](2021)在《小切口带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在重度肘管综合征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常规切口带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与小切口带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的术后疗效,研究小切口是否可以取得较好的术后疗效。方法:收集西北民族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7年01月-2020年01月期间收治并随访到的52例明确诊断为重度肘管综合征,已施行常规切口带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和小切口带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其中常规切口组患者27例,小切口组患者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优良率、感觉运动功能(两指指端两点辨识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常规切口的手术时间约为55min,切口长度约为10cm,小切口的手术时间约为78min,切口长度约为5cm,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切口组术后1年的优良率81.48%(22/27),小切口组术后1年的优良率为76.00%(19/25),两组患者术后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的两点辨识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切口带尺侧上副动脉的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同常规切口尺侧上副动脉的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有着相同的术后疗效。

马融[5](2021)在《肘管切开减压和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转位尺神经运动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10例术后随访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肘管切开减压同时行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转位尺神经运动支治疗原发性重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原发性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其中,肘管切开减压术并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转位与尺侧运动支端侧缝合组(A组),患者年龄44~78岁,平均59.7岁,男7例,女3例。单纯肘管切开减压组(B组),患者年龄26~73岁,平均57.4岁,男8例,女2例。术前记录双手握力、拇示指的捏力和患侧前臂的旋前角度,术后长臂石膏固定3周后行康复训练。术后12月复查记录双手握力、拇示指的捏力和患侧前臂的旋前角度,将术前和术后患手握力和捏力与健侧的百分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手术侧术前和术后前臂旋前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术后握力百分比0.92±0.14明显高于术前握力百分比0.76±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术后捏力百分比0.70±0.23明显高于术前捏力百分比0.57±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术前术后旋前角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59)。B组患者,术后握力百分比、捏力百分比、旋前角度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间患者术前、术后握力及捏力半分比差值,A组术后改善肌力改善程度更明显(A组:GS 16%,PS 13%;B组:GS0%,PS5%)。所有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均无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严重肘管综合征患者,肘管切开减压和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转位尺神经运动支是一种有一定效果的手术方法,该方法可阻止手内肌进一步萎缩,恢复其部分功能。

袁宇,彭志恒,徐林[6](2021)在《肘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文中提出肘管综合征又称迟发性尺神经炎,是尺神经在肘部走行于尺神经沟处受周围结构卡压继而导致的神经病变,以尺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障碍、骨间肌及拇收肌萎缩、小指屈曲及外展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侯群,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尺神经卡压引起的肘管综合征是上肢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1]。肘管周围特有的解剖结构是构成神经卡压的发病基础。肘管位于肘关节的后内方,主要由肱骨内上髁、尺骨鹰嘴组成的骨性结构及尺侧腕屈肌的筋膜和Struthers弓状韧带等共同组成的"漏斗"状的纤维-骨性管道,

胡时源[7](2020)在《痛风致腕管综合征的诊治与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痛风所致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资料与方法:研究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二部手足外科收治的痛风石致腕管和(或)肘管综合征病例,共19例,其中腕管综合征19例,左侧8例,右侧11例,其中1例患者为左腕管综合征并右肘管综合征。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岁至68岁,平均55.1±9.2岁。腕管综合征病程1个月至60个月,平均11.3±14.3个月,肘管综合征病程15天。所有患者均有多年痛风病史,3年至20年,平均10.6±5.5年,身体可见大小不等痛风石结节隆起。术前血尿酸浓度均偏高,6例患者术前行局部彩超检查,均提示痛风石病灶。查体18侧表现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和感觉减退,1侧为中环指。大鱼际外观无萎缩12侧,萎缩7侧。6侧合并手指屈伸障碍,14侧手腕部掌侧饱满隆起,3例患者入院时处于急性关节炎期,腕部红、肿、热、痛。1例肘管综合征有环指尺侧半及小指麻木,肘部可见皮肤隆起,无爪形手畸形。腕管综合征患者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均(+),肘管综合征患者尺神经Tinel征(+)。肌电图检查证实了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根据顾玉东腕肘管综合征临床分型,腕管综合征患者中度11例,重度8例,肘管综合征患者1例为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均采用OCTR术式,肘管综合征尺神经行前置手术,并针对痛风行综合治疗。结果:腕管综合征患者19例,肘管综合征1例,全部通过门诊、电话随访,未见复发,随访6个月~81个月,平均28个月。患者中度11例,重度8例。术后依据上肢周围神经功能标准[1]评定:优8例(中度6例,重度2例);良8例(中度5例,重度3例);可2例(中度0例,重度2例);差1例(中度0例,重度1例),总优良率84.2%。肘管综合征患者为中度,术后参照上肢功能尺神经评定标准为优。我院2017年统计非痛风所致的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优良率为78.0%。应用SPSS 23.0软件,依据病因是否为痛风将两组数据优良率进行费希尔精确检验,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1、痛风所致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男性更常见,且多有痛风病史。2、腕管和肘管均为受限的狭窄空间,单钠尿酸盐沉积易引起神经损伤,但直接沉积于神经外膜内而造成神经损伤者少见。3、痛风所致的腕管综合征或肘管综合征均应早期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首选OCTR术式,肘管综合征首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此类患者术后预后较好。

皮建波[8](2020)在《电针在肘管综合征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肘管综合征是尺神经在肘部受到压迫、牵拉等因素产生病变的周围神经卡压类疾病。尺神经在经过肘部时,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其受到压迫、牵拉,进而产生患肢无力、沉重感、易疲劳等症状。常因患侧肢体活动量的增加,上述感觉、功能等异常症状逐渐加重,随着长期的累积,出现环小指麻木甚至疼痛,疼痛可逐渐发展到前臂尺侧甚至到达上臂内侧。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手部内在的肌肉萎缩,更严重的会见到手部畸形——“爪形手”。腕管综合征在周围神经卡压类疾病中发病率是最高的,而肘管综合征的发病率紧随其后。现阶段临床对于治疗本疾病的方法主要有:以制动等手段为主的保守治疗以及借助手术的方式解除卡压等因素为主的手术治疗,但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导致尺神经在肘部的受压、缺血、水肿等状态的因素得到了解除,但是损伤后的尺神经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等待修复以及功能康复。于中医角度考虑,肘管综合征当属于“痹症”及“痿症”范畴,其病机则是局部的气血瘀滞、以及痹症日久,局部筋肉得不到气血与津液等输布及供养,发展发生为痿症。中医针刺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而电针可以更好地发挥针刺的作用,增强针刺疗效。本实验在肘管综合征行尺神经小切口单纯松解术后,将常规功能康复治疗与在常规功能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干预后的康复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电针治疗在肘管综合征行手术松解后功能康复中的影响效果。方法拟定标准后进行病例筛选,根据本病的诊断标准,选取临床确定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病例的患者,病例来源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院手外科门诊的患者群。经筛选后共60例患者,收住入院。将全部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手术前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完善相关检查后,全部选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尺神经小切口单纯松解术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换药、拆线、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样进行常规换药、拆线、康复治疗,并且于术后2周拆线后3日进行针刺并接通电针治疗仪,每日针刺1次,持续30分钟,7次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所有病例均在手术完成6个月时进行复诊,复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填写相关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量表以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评价。将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以及疗效评价结果,经过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术前在性别、年龄、病情分期、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等方面数据经软件分析比较,各项的P值均大于0.05,均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全部病例术后手术切口恢复情况良好,均未发生感染等症状,愈合等级达到I甲。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自我感觉较术前良好,手指麻木、疼痛等较术前改善明显或未进行性加重,根据复诊时填写的肘管综合征的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患者优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得出:治疗组患者检测结果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肘管综合征行尺神经单纯松解术后康复作用明显,对尺神经损伤后的恢复及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功能康复具有显着疗效。

郭乐乐[9](2020)在《芪参还五胶囊联合弥可保片对肘管综合征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神经电生理数据、肘管综合征功能评价等多角度的情况变化,探讨芪参还五胶囊联合弥可保片对肘管综合征患者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为肘管综合征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课题所纳入病例来自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手与显微外科,均为肘管综合征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共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筛选标准的60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左右患肢、病情轻中重度情况等相关因素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于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后行常规治疗,加用弥可保片+芪参还五胶囊口服,弥可保片每次0.5mg,每日3次,芪参还五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于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后行常规治疗,加用弥可保片,弥可保片每次0.5mg,每日3次。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上述药物均口服3个月。两组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记录神经功能恢复、神经电生理数据、肘管综合征功能评价等情况,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观察指标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左右患肢、病情轻中重程度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研究。2、(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组间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6个月组间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2)神经电生理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组间比较神经电生理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肘管综合征功能评价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组间比较肘管综合征功能评价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芪参还五胶囊联合弥可保片在促进肘管综合征患者术后尺神经功能的恢复方面,其疗效肯定、较为安全,可在临床中作为促进尺神经功能恢复用药推广应用。图0幅;表10个;参93篇。

贾丽莉[10](2020)在《神经超声联合MRI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 CuTS)是上肢第二常见的压迫性周围神经病,也是手外科医生常见的综合征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手部尺侧麻木、无力甚至肌萎缩。CuT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延迟治疗手内在肌萎缩畸形,即便手术恢复也不理想,此时需要彻底了解尺神经解剖结构及压迫准确定位,以确定神经病变的原因和正确的治疗方法。认识尺神经压迫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准确定位可以指导外科医生是否有手术指征及制定合理手术方案。CuTS目前最为常见的检查手段有体格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技术,但是,该检查方式有时不能明确引起尺神经损伤的病因、程度及准确的定位,从而衍生出高频超声及MRI检查的研究,在形态学及病因学方面可以弥补电生理的不足,但目前国内外的报道相对较少,基于以上,我们希望通过本实验探索各种检查,更多的了解其优劣性及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合理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方案。目的对不同程度CuTS患者在高频超声和MRI与神经电生理的表现进行对照研究及相关性分析,以评价三者的一致性和各自的优越性。方法收集就诊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肘管综合征(CuTS)患者组50人以及正常对照组30人,对研究对象一起进行神经电生理、高频超声和MRI检查。神经电生理技术主要观察运动(分段)、传导潜伏时、速度(MCV)、波幅(CMAP、SNAP)、针肌电图;高频超声测量尺神经在肘管处最大截面积(cross section area,CSA)、卡压近(远)端横截面积/卡压处神经横截面积即CSA肿胀率(cross section area swelling ration,CSASR)、长轴内径(long diameter of axle LA);MRI 检查T2WI指标RSIR(肘部尺神经/肌肉信号强度比)、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 tensor imaging,DTI)进行白质纤维束追踪可以定量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 anisotropy,FA)。结果根据电生理分级标准将病例组分为轻度组16例、中度组13例、重度组21例。1.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尺神经MCV、CMAP、SNAP、SCV存在差异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例组尺神经MCV、CMAP、SNAP、SCV均较对照组低。2.病例组尺神经CSA、CSASR、长轴内径、RSIR、FA值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CSASR、长轴内径、RSIR值均较对照组增高,FA值较对照组降低,而ADC值无统计学差异。3.轻度CuTS组尺神经FA值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4.中重度CuTS组尺神经CSA、CSASR、长轴内径、RSIR、FA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CSASR、长轴内径、RSIR值均明显增大,FA值降低,ADC值无明显差异。5.高频超声所测CSA、CSASR与电生理相关指标有较好线性相关性,CSA、CSASR与SCV、SNAP、MCV、CMAP均存在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21,-0.788;-0.723,-0.783;-0.782,-0.815;-0.815,-0.733),长轴内径仅与MCV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值-0.623),(DTI)FA与电生理指标SCV、SNAP、MCV、CMAP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44,0.833,0.703,0.651)而 MRI(T2WI)RSIR 与电生理 SCV、MCV 有一定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值-0.710,-0.689),ADC与电生理指标均未表现出线性相关性。结论1.电生理技术可以较早诊断CuTS,但存在假阴性,无法提供解剖信息,诊断价值有限。2.高频超声能直观地看到尺神经的形态及周围解剖关系,可弥补电生理检查的缺陷,但均对早期CuTS缺乏敏感性,CSA、CSASR与电生理相关指标有较好线性相关性,可以分别从结构和功能上对不同程度的CuTS患者进行划分。3.DTI能发现早期的CuTS,RSIR与部分电生理参数有相关性,FA与电生理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ADC无相关性,MRI的T2WI对定位及DTI的FA值在病因学上有较好临床价值。4.将电生理联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临床诊断CuTS及治疗策略的精准性。

二、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程序化操作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二、一般资料
    三、手术方法
    四、术后处理及观察指标
结果
讨论
    一、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显露
    二、内侧肌间隔的切除
    三、尺侧屈腕肌肌支及关节支的处理
    四、尺侧腕屈肌筋膜的处理

(3)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上肢功能辅助检查及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患者资料比较
    2.2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Nomogram构建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疗效预测模型
3 讨论

(4)小切口带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在重度肘管综合征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3 数据处理
        1.3.1 研究内容
        1.3.2 数据分析
第2章 结果
    2.1 常规切口组和小切口组两组术前及手术情况对比
        2.1.1 术前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
        2.1.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对比
    2.2 常规切口组和小切口组两组术后情况的对比
        2.2.1 术后两种术式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2.2.2 术后随访1 年,两组患者术后优良率的对比
        2.2.3 术后随访1 年,两组患者感觉运动功能的对比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肘管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
    1 保守治疗
    2 手术治疗
        2.1 原位松解术
        2.2 肱骨内上髁切除术
        2.3 尺神经前置术
        2.3.1 皮下前置术
        2.3.2 肌内前置术
        2.3.3 肌下前置术
        2.4 内窥镜手术
    3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肘管切开减压和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转位尺神经运动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10例术后随访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典型病例
    病例一
    病例二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 谢

(6)肘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与诱因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
    2.2 影像学检查
    2.3 神经电生理检查
    2.4 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技术
3 治疗
    3.1 尺神经原位松解术或限制性肘管松解术
    3.2 肱骨内上髁切除术与肘管扩大成形术
    3.3 尺神经前置术
    3.4 内窥镜下微创手术

(7)痛风致腕管综合征的诊治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痛风的流行病学特点
    2.2 痛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2.3 腕管、肘管的解剖学研究
        2.3.1 腕管的解剖构成
        2.3.2 肘管的解剖构成
    2.4 腕管与肘管综合征的病因
        2.4.1 腕管综合征
        2.4.2 肘管综合征
    2.5 诊断
        2.5.1 临床表现
        2.5.2 影像学检查
        2.5.3 电生理检查
        2.5.4 临床分型
    2.6 治疗
        2.6.1 非手术治疗
        2.6.2 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2.6.3 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1.1 病例来源
        3.1.2 基本情况
    3.2 术前分型
    3.3 手术治疗及术前与术后处理
        3.3.1 术前处理
        3.3.2 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3.3.3 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3.3.4 术后处理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痛风石致腕管与肘管综合征发病特点
        4.1.1 性别特点
        4.1.2 腕管与肘管综合征发病人数
        4.1.3 年龄分布特点
        4.1.4 病程分布特点
    4.2 术后结果统计
    4.3 术后疗效统计学分析
第5章 典型病例
    5.1 典型病例一
    5.2 典型病例二
第6章 讨论
    6.1 痛风致腕管或肘管综合征发病人群特点
    6.2 为什么痛风石会引起腕管或肘管综合征
    6.3 痛风致腕管与肘管综合征的诊断建议
    6.4 手术时机的选择
    6.5 治疗
        6.5.1 痛风致腕管综合征的术式选择
        6.5.2 痛风致肘管综合征的术式选择
    6.6 痛风致腕管综合征预后
    6.7 不足与展望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电针在肘管综合征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临床材料
2 病例诊断标准
    2.1 相关病史
    2.2 临床表现
    2.3 专科查体
    2.4 辅助检查
3 病例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3.3 病例剔除标准
4 临床研究
    4.1 术前病例资料分析
    4.2 治疗方法
    4.3 术式选择
    4.4 执行手术
    4.5 术后功能锻炼
    4.6 干预治疗
    4.7 术后回访
5 评价指标
    5.1 功能评定量表评价
    5.2 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价
6 统计学方法处理
7 结果
    7.1 功能评定量表评价结果
    7.2 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价结果
讨论
    1 西医与中医对肘管综合征的阐述
        1.1 西医病因与病理变化
        1.2 中医病因与病机
    2 肘管综合征的西医与中医治疗
        2.1 肘管综合征西医治疗
        2.2 肘管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2.3 电针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
    3 针刺选穴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5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5.1 本研究的优点
        5.2 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肘管综合征的西医及中医研究进展
    1 相关解剖
    2 病因
        2.1 西医病因
        2.2 中医病因病机
    3 肘管综合征的诊断
        3.1 病史
        3.2 临床表现
        3.3 专科查体
        3.4 辅助检查
    4 治疗
        4.1 西医治疗
        4.2 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芪参还五胶囊联合弥可保片对肘管综合征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 1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两组患者入院一般情况比较
        1.2.2 两组患者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1.2.3 安全性指标
    1.3 讨论
        1.3.1 传统医学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1.3.2 现代医学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1.3.3 研究结果
        1.3.4 课题设计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现代医学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2.1.1 肘管的解剖
        2.1.2 肘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1.3 肘管综合征的病因
        2.1.4 诊断肘管综合征的辅助检查
        2.1.5 肘管综合征的分型
        2.1.6 肘管综合征治疗的相关研究
    2.2 传统医学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2.2.1 病因病机
        2.2.2 辩证分型
        2.2.3 中医治疗的相关研究
    2.3 芪参还五胶囊的相关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病例报告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神经超声联合MRI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肘管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程序化操作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中的应用[J]. 陈步国,张松,吴尧,董自强,李刚,郑大伟,朱辉. 骨科, 2022(01)
  • [2]术中低高频交替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影响[J]. 王宁宁,吴学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12)
  • [3]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张磊,王海林,刘旋,张凤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06)
  • [4]小切口带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在重度肘管综合征的应用研究[D]. 彭凯.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5]肘管切开减压和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转位尺神经运动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10例术后随访疗效分析[D]. 马融. 扬州大学, 2021(08)
  • [6]肘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 袁宇,彭志恒,徐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01)
  • [7]痛风致腕管综合征的诊治与疗效分析[D]. 胡时源. 吉林大学, 2020(03)
  • [8]电针在肘管综合征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D]. 皮建波.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芪参还五胶囊联合弥可保片对肘管综合征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临床研究[D]. 郭乐乐.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神经超声联合MRI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D]. 贾丽莉.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肘管综合征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