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检查及其最新技术进展

心功能检查及其最新技术进展

一、心功能检查及其最新技术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1](2018)在《呼出气体丙酮浓度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呼出气体丙酮(EBA)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中的浓度,明确EBA浓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入院的40例非心衰及排除诊断疾病的成年人作为对照组,86例HFrEF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Tedlar袋收集受试者的呼出气体约1000ml,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EBA浓度。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组间的均数差;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率。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来分析变量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EBA浓度在HFrEF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86例HFrEF患者与40例对照组的EBA浓度,发现心衰组的EBA浓度(0.59±0.34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9±0.04mg/L),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升高,EBA浓度也随之增加,NYHA II级患者EBA浓度为(0.39±0.18mg/L),NYHA III级患者EBA浓度为(0.58±0.29mg/L),NYHA IV级患者EBA浓度为(0.83±0.38mg/L),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两者间关系,NYHA分级与EBA浓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813,p<0.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丙酮浓度为0.19mg/L为本实验最佳诊断截断值,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75%。结论:1.HFrEF患者的EB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心功能恶化,EBA浓度也随之增加。2.EBA浓度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的检查指标。3.EBA浓度可做作为诊断HFrEF的生物标志物,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需要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在所有人群中的可行性。

吴俊良[2](2012)在《降糖三黄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降糖三黄片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中应用情况,利用五行经络能量仪对病人经络能量进行测定,研究降糖三黄片疗效,探讨降糖三黄片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2月到2012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均符合201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以随机表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中药治疗组(降糖三黄片组,CTG)和西药治疗组(糖适平组,WTG),其中中药组32例(男17例,女15例),西药组28例(男13例,女15例)。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全程动态观察,跟踪研究。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耐量(OGTT)试验结果、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血脂四项、血、尿常规、肝功、代谢四项、血压、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检查、体重指数、生存质量、终末事件(心衰、心梗、脑梗)发生率。记录观察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全身性不良反应和胃肠道反应。利用五行经络能量仪对病人进行五行经络能量测定。结果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显着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生存质量及健康水平的评分均有显着性提高(P<0.01);治疗后生存质量及健康水平的评分则以中药治疗组显着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压、BMI指数、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有差异(P<0.05);西药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显着差异(P<0.01),BMI指数有差异(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血压、BMI指数、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电图有所改善(P<0.05)中药治疗组治疗后,E/A比值、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和动脉最大流速Vmax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峰最大流速(Emax)、左室后壁(LPwd)、室间隔厚度(IVST)及主动脉内径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着变化(P>0.05);A峰最大流速(Amax)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Dd)有下降趋势,但无显着变化(P>0.05);西药治疗组治疗后,E/A比值、射血分数(EF)及E峰最大流速(Emax)、每搏输出量(SV)显着升高(P<0.05);左室后壁(LPwd)、每分输出量C0、动脉最大流速Vmax、室间隔厚度(IVST)及主动脉内径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着变化(P>0.05);A峰最大流速(Amax)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Dd)有下降趋势,但无显着变化(P>0.05);与西药治疗组相比,中药治疗组E峰最大流速(Emax)、A峰最大流速(Amax)、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室间隔厚度均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治疗后,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能量有显着变化(P<0.05);体能指数、自律神经指数有显着变化(P<0.05);西药治疗组治疗后,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能量有显着变化(P<0.05);体能指数、上下指数有显着变化(P<0.05)。结论中药降糖三黄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及健康水平,能够改进血压、BMI指数、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的水平,改善心脏功能。

李莹[3](2012)在《基于FPGA携带式心电异常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心脏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心电图(ECG)包含了大量有关心脏状态的信息,成为临床上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为实时监护心脏的健康情况,研发出一种高性能的携带式心电异常预警系统,对心脏病患者的自我诊断和自我监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针对目前心电异常预警设备携带性,实时性等需求,本文采用了FPGA为硬件开发平台,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了结构化设计和编程,Modelsim软件和Debussy软件进行了仿真测试,LabVIEW软件编程搭建功能验证平台进行了对比验证。本文实现了集心电信号的滤波、心电波形显示、心率显示、异常心率预警、异常心电数据存储等功能为一体的携带式心电异常预警系统。首先本文提出了采用数字滤波器来代替模拟滤波器对心电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在传统的心电信号预处理电路中,通常在前端加入模拟电路以滤除心电干扰信号。但模拟滤波器需要硬件来实现,且存在功耗的问题。而采用数字滤波器则能避免这些问题,可根据设计需要随时调整滤波参数。其次将系统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硬件设计包括心电信号预处理电路、基于FPGA的设计与实现;软件设计包括数字滤波器的设计、预警算法的实现及系统功能的联合调试。在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细致划分和定义了各功能模块。本文完成了数字滤波器的建模,实现了心电高频干扰、50Hz工频干扰的滤除,基线漂移的矫正。本文然后对滤波效果进行了验证,并最终实现了在FPGA平台上心电信号的显示、心率显示及异常心率的预警。最后通过Modelsim和Debussy软件对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进行了仿真测试。使用MIT-BIH数据库中的心电数据对系统进行了有效性的验证。将测试后性能稳定的系统下载到FPGA上进行调试,并对其进行了设计方案及功能的验证,获得了良好的测试结果。

刘媛[4](2010)在《便携式心电信号分析检测仪》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现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主要是依赖心电图机对心电图的检查。而传统的心电图机有其自身的一些缺陷,例如携带不方便等,因此便携式心电分析检测仪的设计和实现成为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课题。便携式心电分析检测仪的设计的关键技术就是心电波形的检测,其中对诊断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QRS波群的检测,其精度和位置的正确检测对后续的处理和心脏疾病的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基于小波变换的QRS复合波检测算法做了深入研究,并针对小波变换算法与心电检测算法的结构提出了一种硬件实现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检测算法的设计和该算法在FPGA系统上的实现两个部分。论文首先对国内外近年内发展起来的各种心电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考虑检出率和硬件实现的实时性等问题,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QRS复合波进行检测。根据小波变化理论,心电信号经小波变换后,心电特征波在某些尺度上对应有相对明显的模极值对,通过在对应尺度上判断模极值对,进而检测出对应的特征波,并在Matlab仿真软件上进行了仿真,结果符合要求。其次设计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检测算法的FPGA实现系统。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模块:小波变换模块和检测模块。小波变换模块采用流水线设计,即把各层小波变换分成各个模块独立实现,以提高运算效率。检测模块的功能是利用小波变换模块的输出结果在各尺度上寻找模极值对,并根据检测策略检测QRS复合波。论文采用Verilog HDL语言对设计进行了仿真验证,并通过MIT/BIH心律失常标准数据库对本文的设计实现进行性能评估,获得了较好的检出率。同时,综合结果也表明系统利用率也符合设计要求。

杨新宇[5](2009)在《中医心隐症基础理论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隐症”的提出,起源于临床实际,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部分患者,在一定致病因子作用下,体内已经出现病理改变,但无明显相应症状体征,只有通过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包括各种仪器检查及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物理和化学的检查)才能发现异常。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从基础理论和流行病学两方面展开研究。本文选取《内经》以来的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心”的生理病理的主要论述,从基础理论角度,对“心”的概念,范畴加以阐释,提出在传统文献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脏腑之心,二是神明之心,三是与心相关的心系概念。依据历代医家论述和病案记载,可以从脏腑辨证角度探讨“心隐症”的病因病机,经归纳分析得出,生理和病理上“心”的概念是以阳气为主,阴血为辅的,其主血脉与主神志的功能可以用来认识心隐症。导致本病症发生发展的原因,首先是阳气不足,心阳虚衰,病情日重则可导致气血阴阳失调,及寒、痰、瘀、浊的阻滞。因此,中医关于阳气及气化作用的理论,在本研究中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本研究依据“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理论,选择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例、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心电图、心脏超声、X光检查、B型超声、血管超声、Holter为代表的相关指标以及心血管病家族史、膳食搭配、体力活动情况等进行调查,广泛的选取社区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总共入选观察对象753例,结果发现,心隐症(312)例,非心隐症(441)例。通过相关分析,在专业知识可解释的情况下,结合SAS软件输出结果,选入9个可分析病因因素: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不良饮食习惯、居处情况、四季分明、饮茶习惯、BMI、心血管病家族史,并试从医学角度加以分析。结论:通过上述理论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了“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的科学内涵,人之“血脉”由“心”所主、与“阳气”相关,以“阴血”为辅。阳气虚衰,血脉运行失常是导致心隐症发病的前提,也是临床防治本病的切入点。从“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理论出发治疗心血管病可取得满意疗效。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中医从宏观立论、整体论治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弥补中医微观辨证之不足,才能使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自我更新与完善,并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尚英杰[6](2009)在《双源CT和3.0T磁共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双源CT(Dual-source CT DSCT)和3.0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评价的左心室功能参数进行比较,评价其相关性,探讨DSCT在评价左心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20例,分别行DSCT和3.0T MRI检查,并分别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 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 ESV)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以磁共振结果为标准,对DS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行相关性分析及一致性检验。结果:DSCT检查结果:EDV、ESV和EF值分别是118.80±19.43ml, 43.65±18.06ml, 63.75±10.59%;相对的MRI结果分别是102.39±19.41ml, 47.82±19.25ml, 54.34±11.15%。DSCT测得的EDV及EF值分别较MRI高估约16.42ml(95%可信区间9.59~23.24)和9.41%(95%可信区间6.92~11.90%),而DSCT测得的ESV较MRI低估约4.17ml(95%可信区间-8.69~0.35);其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EDV/ 0.718(P<0.001),ESV/0.868(P<0.001) , EF/0.881(P<0.001) ; 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分别为EDV/0.736(P<0.001),ESV/0.760(P<0.001),EF/0.645(P=0.002)。结论:DSCT和3.0TMRI在评价左心室心功能上有很好的相关性,DSC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站式”的心脏检查工具。

孙杰,陈晓燕[7](2007)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对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对比分析了几种不同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对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杨凡[8](2007)在《心磁记录诊断信息的图像化研究》文中指出1972年D.Cohen在磁屏蔽室内用超导磁强计测得人体心脏磁场信号,为心脏无创检测开辟了新的道路。由于心脏磁场信号的检测不需要接触人体,不需要电极,受检者不会受到任何射线、外部磁场或核跟踪注射剂的影响。利用超导技术能够记录心肌细胞间离子流产生的心脏磁场,它是心脏生物电最本质的反映。因此,心脏磁场医学图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心磁信号的电流密度图和混沌吸引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以下工作:一、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动、静态电流密度图和合成电流矢量图的成像方法。通过绘制多个心脏病患者的电流密度图和合成电流矢量图,分析比较了这些心磁图的有效性,研究了图像边缘的精度问题。开发了动态和静态心磁图可视化控件。二、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重构心磁和心电信号的混沌吸引子,研究了单个测点上的心磁信号与合成电流矢量图所提供的医学信息的关系。通过数例心磁数据的比较,证实了人体胸腔中心单个测点包含合成电流矢量图有关信息的现象。三、通过心磁信号关联度以及关联矩阵的计算,研究了36个测点上心磁信号与其合成电流矢量的关系,合成电流矢量反应的是心脏的总体生理特征。关联度的计算结果说明,靠近心脏中部的测量点对心脏的总体生理特征贡献较大。四、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心磁信号进行了必要的预处理。用MATLAB的可视化控件实现了对多周期心磁数据平均化,并编制了单周期心磁数据的控件模块。

刘正午[9](2004)在《磁共振发展最快的影像技术》文中研究说明$T影像技术为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支撑,作为影像技术的三大支柱,电子计算机X光断层扫描诊断机(CT)、B型超声波显像仪(B超)和核磁共振成像仪(MRI)是一般大型医院必备的医疗器械。医生们透过一幅幅“神奇”的影像,将病患的痛处看得一清二

付礼霞,张国栋[10](2001)在《动态心电图机的技术发展和选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论述了动态心电图设备关键部分的技术进展 ,介绍了新一代产品的发展趋势 ,为医院选型提供参考信息

二、心功能检查及其最新技术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功能检查及其最新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呼出气体丙酮浓度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基本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观察指标
    2.4 研究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入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3.2 HFrEF组与对照组EBA浓度的比较
    3.3 EBA浓度和NT-proBNP浓度之间的关系
    3.4 NYHA分级对EBA浓度的影响
    3.5 EBA浓度和NT-proBNP浓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的诊断价值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降糖三黄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现代研究
        1.1 流行病学
        1.2 糖尿病对心血管病影响的基础研究
        1.3 糖尿病伴心血管的诊断
        1.4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进展
        1.5 糖尿病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
        1.6 小结
    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
        2.3 降糖三黄片药理研究
        2.4 临床治疗
        2.5 实验研究
        2.6 降糖三黄片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理论依据
        2.7 述评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一般资料
        1.2 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情况
        2.2 疗程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两组症状体征积分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BMI指数、血糖、血脂改变的比较
        4.3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情况比较
        4.4 治疗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心功能比较
        4.5 两组生存质量与健康水平的评分比较
        4.6 总体疗效比较
        4.7 不良反应及其它并发症、终末事件发生率
        4.8 五行经络能量测定
        4.9 案例举隅
    5. 讨论
        5.1 临床研究结果讨论
        5.2 五行经络仪介绍
        5.3 五行能量经络仪,2型糖尿病冠心病与正常组间探讨
        5.4 大体判读分析
        5.5 五行能量经络仪的应用范围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
    附件2: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附表3:糖尿病并冠心病中医症候调查量表
    附件4: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FPGA携带式心电异常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心电信号及其特点
    2.1 心电信号
        2.1.1 心电信号的特点
    2.2 心电信号的干扰噪声来源分析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软硬件平台
    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1 硬件系统的设计
        3.1.2 软件系统的设计
    3.2 FPGA及开发环境
        3.2.1 FPGA开发板
        3.2.2 FPGA软件开发环境
        3.2.3 系统软件仿真平台
        3.2.4 建模仿真验证平台
第四章 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4.1 心电信号预处理模块设计
    4.2 前级放大电路
        4.2.1 右腿驱动电路
        4.2.2 前级放大仿真测试
    4.3 二级放大电路
        4.3.1 二级放大电路仿真测试
    4.4 光电隔离电路
    4.5 A/D转换
第五章 心电信号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5.1 FIR低通滤波器
        5.1.1 FIR滤波器的特点
        5.1.2 FIR滤波器的设计
        5.1.3 FIR滤波器的仿真
    5.2 高通滤波器
        5.2.1 ⅡR滤波器
        5.2.2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
        5.2.3 ⅡR高通滤波器的仿真
    5.3 50Hz带阻滤波器
        5.3.1 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5.3.2 带阻滤波器的仿真
    5.4 滤波器的实现
第六章 基于FPGA心电异常预警系统的硬件设计
    6.1 心电信号显示模块的设计
        6.1.1 心电信号缓存RAM模块
        6.1.2 心电信号五点采样中值计算模块
        6.1.3 LCD前置FIFO模块
        6.1.4 LCD坐标计算模块
        6.1.5 LCD驱动控制模块
        6.1.6 调度控制器模块
    6.2 液晶显示模块综合仿真
第七章 心率计算及预警系统的设计
    7.1 心率和预警模块的设计
    7.2 心率计算模块
        7.2.1 心率计算的阈值算法
        7.2.2 心率计算的R波检测
        7.2.6 心率检测
    7.3 预警系统模块
        7.3.1 异常预警心电数据的存储
    7.4 心率显示模块综合仿真
第八章 心电异常预警系统的实现及综合仿真验证
    8.1 系统在FPGA上的实现
    8.2 MIT-BIH心电数据库
    8.3 LabVIEW软件建模验证
第九章 总结和展望
    9.1 论文工作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4)便携式心电信号分析检测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心电图机的发展及现状
    §1-3 本课题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本文的篇章结构
        1-3-1 主要完成工作
        1-3-2 本文的篇章结构
第二章 心电检测原理
    §2-1 心电信号检测基础
        2-1-1 心电心理学基础
        2-1-2 心电图各波形成原理
    §2-2 心电信号检测算法
第三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 QRS波检测算法的设计
    §3-1 小波变换基础
        3-1-1 傅里叶变换与短时傅里叶变换
        3-1-2 连续小波变换
        3-1-3 离散小波变换
        3-1-4 Mallat 算法
        3-1-5 信号的奇异性检测
    §3-2 利用小波变换的QRS波检测
        3-2-1 R 波的检测
        3-2-2 QRS 波起止点检测
        3-2-3 检测结果的Matlab 仿真
    §3-3 小结
第四章 检测系统的 FPGA实现
    §4-1 设计方案的确定
        4-1-1 算法的选择
        4-1-2 器件的选择
        4-1-3 QRS 波群检测结构的确定
        4-1-4 QRS 波群检测的实现方法
        4-1-5 数的表示方法及误差的分析
    §4-2 小波变换模块的设计
        4-2-1 流水线结构
        4-2-2 小波变换的基本运算单元
        4-2-3 小波变换模块的设计
    §4-3 QRS波群检测模块的设计
    §4-4 系统综合
    §4-5 小结
第五章 检测结果分析
    §5-1 MIT\BIH数据库简介
    §5-2 波形检测算法的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5)中医心隐症基础理论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1.中文
    2.英文
二、英文缩略词
三、前言
四、文献综述
    1.中医诊法与中医隐症研究进展
    2.中医心隐症研究综述
五、理论研究
    绪言
    第一部分 中医心的概念
        一、《黄帝内经》中"心"的概念
        (一) 《黄帝内经·素问》中"心"的概念
        (二) 《黄帝内经·灵枢》中"心"的概念
        (三) 《黄帝内经》中"心"的内涵
        二、《扁鹊难经》心脏形象
        三、《伤寒论》心病辨证
        四、《金匮要略》
        五、《中减经》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六、晋·王叔和《脉经》
        七、晋·王叔和《脉诀》心脏歌
        八、《肘后备急方》卒心痛方、卒患胸痹痛方
        九、《诸病源候论》久痛侯及心痛区分
        十、《千金方》心脏脉论、虚实寒热病症,胸痹证
        十一、《小儿药证直诀》开五脏辨证先河
        十二、张元素《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十三、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十四、元·李杲《脾胃论》
        十五、明·李梴《医学入门》:心脏
        十六、明·章潢《图书编》心脏说、养心、治心要法
        十七、明·赵献可《医贯》心主论
        十八、明·彭用光《体仁汇编》心脏药性
        十九、清·喻昌《医门法律卷一·先哲格言》
        二十、清·李潆《身经通考》心脏得病虚实横逆
        二十一、清·王清任撰《医林改错》瘀血诸症
        二十二、《保生秘要》
    第二部分 古今名医心病医案研究
        一、许叔微病案
        二、曹颖甫医案
        三、丁甘仁医案
        四、胡希恕医案
        五、蒲辅周医案
        六、张学文医案
        七、贾秀林医案
        八、陈瑞春医案
    第三部分 现代心病研究概况
        一、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 基础研究进展
        1.缺血性心血管病
        2.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病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易损斑块
        4.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研究
        (二) 临床研究进展
        1.急性冠脉综合征
        2.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3.梗死后存活心肌的意义
        4.心房颤动的治疗新概念
        5.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进展
        6.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进展
        7.血脂异常
        8.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卒中预防作用
        9.糖尿病与缺血性卒中
        二、心隐症研究简况
        (一) 隐匿性心肌缺血
        (二)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三) 无症状性脑卒中
        (四)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第四部分 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区别
        一、行为及心理因素与情志致病因素的比较
        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与"心主血脉"
        三、心、脑疾病隐匿性发作与藏象之"心"
    参考文献
六、临床研究
    中医心隐症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一) 基本情况
        (二) 主要相关因素与心隐症的关系
        1.心隐症与年龄:
        2.心隐症与性别
        3.心隐症与教育程度
        4.饮食习惯
        5.心血管病家族史
        6.BMI
        7.饮茶
        8.心隐症的空间分布
        9.职业与心隐症
        五、讨论
七、小结
八、附录:中医心隐症调查表
九、个人简历
十、致谢

(6)双源CT和3.0T磁共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双源CT和3.0T磁共振评价左心室功能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
    1.1 在冠心病方面的应用
    1.2 在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
2 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 (TET) 的对比研究
3 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的对比研究
4 动态心电图与高频心电图的对比研究
5 动态心电图机的发展趋势
6 结论

(8)心磁记录诊断信息的图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医学成像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心磁数据的特点与预处理
    2.1 心磁检测数据的特点
        2.1.1 心磁信号的测量及特点
        2.1.2 灰色理论以及灰色关联度
        2.1.3 心磁数据的关联度计算
    2.2 心磁数据的预处理
        2.2.1 心磁数据截取与平均化
        2.2.2 数据处理模块的开发
第3章 动静态心磁图
    3.1 心脏磁场产生的机理
        3.1.1 心细胞的跨膜电位
        3.1.2 心细胞膜电位和心电图的关系
    3.2 心脏磁感应强度分布图及可视化
        3.2.1 电流密度图与合成矢量图
        3.2.2 心磁图的有关信息
    3.3 心磁图绘制控件的开发
第4章 心磁信号混沌吸引子的绘制与分析
    4.1 混沌吸引子与相空间重构
        4.1.1 相空间重构法
        4.1.2 相空间重构相关参数的确定
    4.2 心脏信号的混沌特性
    4.3 心磁信号混沌特性的计算与分析
第5章 结论
    5.1 工作结论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动态心电图机的技术发展和选购(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动态心电图机的分类与对比
    2.1 记录方式
        2.1.1 磁带记录器
        2.1.2 固态存储器式记录器
        2.1.3 电子硬盘式记录器
        2.1.4 闪光卡式记录器
    2.2 分析方式
        2.2.1 心电图通道
        2.2.2 分析软件
        2.2.2. 1 全程人机对话模板分析系统
        2.2.2. 2 人机对话自学习式系统
        2.2.2. 3 自动模板归纳-人工修正的分析方式
3 新一代产品与发展趋势
4 选购动态心电图应遵循的原则
    4.1 记录器
    4.2 导联数目
    4.3 分析软件
    4.4 产地

四、心功能检查及其最新技术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呼出气体丙酮浓度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D]. 王晶. 兰州大学, 2018(10)
  • [2]降糖三黄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D]. 吴俊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3]基于FPGA携带式心电异常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莹. 兰州大学, 2012(09)
  • [4]便携式心电信号分析检测仪[D]. 刘媛. 河北工业大学, 2010(03)
  • [5]中医心隐症基础理论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D]. 杨新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6]双源CT和3.0T磁共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尚英杰.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7]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研究[J]. 孙杰,陈晓燕.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7(06)
  • [8]心磁记录诊断信息的图像化研究[D]. 杨凡. 同济大学, 2007(03)
  • [9]磁共振发展最快的影像技术[N]. 刘正午. 医药经济报, 2004
  • [10]动态心电图机的技术发展和选购[J]. 付礼霞,张国栋. 医疗设备信息, 2001(06)

标签:;  ;  ;  ;  ;  

心功能检查及其最新技术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