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农香糯、红香玉、上农黑糯、武功一号、巨胚米6601、上农绿米

上农香糯、红香玉、上农黑糯、武功一号、巨胚米6601、上农绿米

一、上农香糯,红香玉,上农黑糯,乌贡1号,巨胚稻6601与上农绿米(论文文献综述)

兰艳,伍鑫,王锦,吴超越,段强,彭立功,李天[1](2021)在《施氮量对绿米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索引进日本绿米稻品种ND4在四川的高产优质栽培条件。【方法】设置施纯氮0 (N0)、90 kg/hm2 (N90)、135 kg/hm2 (N135)、180 kg/hm2 (N180)和225 kg/hm2 (N225) 5个处理,以N0为对照,研究施氮量对绿米稻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绿米颖果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酚含量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降低,其中花后15~20 d下降速率最快;花后各时段绿米颖果中叶绿素及总酚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成熟期中高氮(N135、N180和N225)处理下差异不显着(P>0.05);高氮(N180和N225)处理下,随成熟期推进颖果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更低,色泽更稳定;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花后20 d达到峰值;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及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180处理下产量最高,为4.66 t/hm2。【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绿米高产栽培条件为施氮量180 kg/hm2,且在腊熟期(花后30 d)能收获叶绿素含量更高的绿米。

肖长春[2](2020)在《辐射创制水稻红米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及其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饮食的需求已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红米营养价值高,不仅含有丰富的硒、铁、锌、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还富含原花青素、类黄酮等抗氧化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特殊的功效。然而,现有红米品种产量普遍较低,红米杂交稻亲本农艺性状配合力及育种价值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抗氧化活性成分遗传研究甚少。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辐射诱变技术,经5代系谱选育,获得7个种皮红色性状稳定遗传的恢复系18Rr174、18Rr175、18Rr178、18Rr190、18Rr243、18Rr250和18Rr274。经农艺性状与活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创制的7个红米恢复系与对应野生型亲本之间除了种皮颜色发生变异外,在其他农艺性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7个红米恢复系含有的活性成分存在差异,且均高于野生型亲本。同时,除18Rr274外,其余6个红米恢复系的活性成分含量均优于省级审定红米品种“粤红宝”。2、利用上述7个红米恢复系及广东省审定的红米品种“广红3号”为父本,分别与6个三系不育系杂交,按6×8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48个红米杂交组合,对单株产量、生育期等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了糙米长宽比外,其余13个农艺性状均具有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其中单株产量最大,达33.72%。7个红米恢复系所配杂交组合在单株产量、穗长都优于“广红3号”所配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强。(2)以“天优华占”、“宜优673”和“Ⅱ优3301”为对照,红米恢复系所配组的杂种一代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生育期延长,植株高度降低,穗粒数增加,结实率好,糙米率高。11个组合的单株产量比各自同熟期的对照增产。(3)除了单株产量外,其余13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受亲本加性和组合间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无明显相关。其中在单株产量上,18Rr174的一般配合力好;而18Rr175所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强。(4)总粒数、实粒数和单株产量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控制,而其余11个农艺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作用。在播抽天数、株高、单株穗长、千粒重、糙米率等性状上,恢复系的作用大于不育系。在遗传率上,千粒重、糙米率、糙米长、糙米宽、长宽比等性状上的狭义遗传力(h2)均大于90%,但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最小,仅为12.30%,该性状主要受双亲互作(S CA)影响。3、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及统计方法,对48个红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在不同种植季节下(中稻、晚稻)抗氧化活性成分(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酚以及总黄酮)的遗传效应以及遗传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主要受到遗传主效应控制,其遗传主效应方差分别占表型方差总量的72.00%、72.73%、69.80%和61.80%,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花色苷则以显性效应为主。4种活性成分也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方差分别占表型方差总量的27.87%、30.47%、29.74%和37.44%。4种活性成分含量除受基因型影响外,也与种植季节密切相关。(2)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均表现正向极显着水平的群体平均优势,分别达30.4%、29.4%、23.8%和18.7%;群体超亲优势达负向极显着水平,分别达-7.0%、-15.7%、-11.2%和-12.0%。合适的种植季节可增强水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群体杂种优势。(3)4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表型、遗传、加性、显性、加性×环境互作和显性×环境互作均呈正向相关,相关系数大。花色苷成分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最小,季节间的变化较为稳定,以其作为指标进行鉴定筛选能够减轻工作量,提高育种效率。4、通过分析红米亲本和杂种一代的农艺性状遗传特性及杂种优势,以及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可有效预测供试的红米恢复系与杂交组合的育种价值。(1)18Rr174所配组合单株产量高,一般配合力好,并且在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上的遗传主效应大,且与环境互作效应稳定。18Rr175所配组的杂交红米优势强,且在4种活性成分上加性效应值最高、受环境影响的变化小。(2)4种活性成分均具正向的超亲优势,且荃9311A×18Rr175和野香A×18Rr178两个组合的单株产量比各自同熟期对照竞争优势达5%以上,在培育高营养价值的高产功能型红米杂交稻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常汇琳[3](2015)在《水稻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的QTL分析及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在膳食结构逐渐完善的今天,培育品质优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稻米品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有色稻米因其呈色物质沉积在水稻种皮和果皮中,而呈现出特定的颜色,有色稻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花色苷(Anthocyanin,AN)和原花色素(Proanthocyanidin,PA)是有色稻米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分析水稻籽粒的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并进行QTL定位及环境互作分析,对利用分子育种手段培育高色素含量的有色稻米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对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明确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平衡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等活性物质与产量的关系,为培育有色稻米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红米品种红香1号和常规米松98-131及其衍生的F7和F8重组自交系(RIL)为试验材料。于2013年在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基地(E1)、哈尔滨阿城实验基地(E2)、2014年在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基地(E3)、哈尔滨阿城实验基地(E4)和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E5)5个环境进行种植。收获后分别测定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并对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6个产量性状进行考察,分析其与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上述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加性、上位性及环境互作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红香1号的籽粒花色苷含量和原花色素含量的表型值在不同环境均极显着高于松98-131。在产量性状方面,父本松98-131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极显着高于母本红香1号,穗长和每穗总粒数显着高于红香1号,而两亲本间的单株产量和有效穗数没有显着差异。不同环境下群体中除花色苷含量外的其他性状表型值表现差异显着。(2)在不同环境下,水稻籽粒花色苷含量与原花色素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花色苷含量与穗长呈显着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着负相关;原花色素含量与单株产量呈显着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着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着正相关;穗长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着正相关。在有色稻米的选育中,可以间接选取穗长较长、粒重相对较低的后代来选择花色苷含量较高的植株;通过选取单株产量相对较低的后代选择原花色素含量较高的植株。(3)利用Map Chart 2.0作图软件,构建了包含102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全长为1599.49c 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5.68c M。(4)利用QTL Network 2.1软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作图法,在不同环境下共检测到8个控制籽粒花色苷含量的加性QTL,分别位于第1、2、3、4、5、8、10染色体上,对表型贡献率从3.55%到11.37%。其中,q AN-1-1、q AN-2-1、q AN-4和q AN-10与环境有互作效应。检测到4对控制花色苷含量的上位性QTL,分别位于第1、2、3、4、5、8、10染色体上,其中q AN-1-1和q AN-7、q AN-1-3和q AN-7与环境发生互作效应。(5)在不同环境下检测到控制原花色素含量的QTL有6个,分别位于第1、4、7、12染色体上,对表型贡献率从2.56%到7.59%,其中q PA-1-2、q PA-4和q PA-12与环境发生互作,未检测到控制原花色素含量的上位性QTL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6)在不同环境下共检测到控制产量性状的25个加性QTL,分布于第1、2、3、6、7、8、10、12染色体上,对表型贡献率从1.84%到10.93%。其中,与单株产量相关的QTL3个,与有效穗数相关的QTL5个,与穗长相关的QTL7个,与每穗总粒数相关的QTL6个,与结实率相关的QTL1个,与千粒重相关的QTL3个。检测到q YP-10、q PN-3、q PN-6、q PN-7-1、q PL-2-2、q PL-7-1、q PL-8-1、q PL-8-2、q GN-1-1、q GN-8-1、q GN-8-2、q SS-12、q TG-1-1和q TG-1-2与环境发生互作效应。共检测到控制产量性状的11对上位性QTL,q YP-2和q YP-4、q PL-3和q PL-8-1、q PL-2-1和q PL-8-3、q PL-6和q PL-7-2、q GN-1-1和q GN-10、q GN-1-2和q GN-7、q SS-5和q SS-8、q TWG-1-1和q TWG-9以及q TWG-2和q TWG-3,以上上位性QTL与环境均发生互作。(7)相较于前人的研究,本研究中检测到的位于第8、10染色体上q AN-8和q AN-10为新发现的控制花色苷含量的QTL位点。

刘盼[4](2014)在《水稻红色种皮的遗传分析与功能性分子标记的设计》文中认为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有色米是由于色素沉积在种皮中而显示出特定的颜色,是一种特殊的稻种资源,其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大都富集在种皮内的色素中,且该色素可作为一种安全的天然色素食品添加剂。因此,有色米的色素形成机理、遗传机制、基因定位及功能性分子标记的设计应用等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以红米品种培杂191做育种亲本,建立了R527/培杂191、明恢2155/培杂191、培杂191/明恢2155、培杂191/南恢851这4个组合的F2代遗传分离群体,研究培杂191红色种皮的遗传特性,应用SSR分子标记对培杂191的红色种皮基因进行定位,通过对红色种皮基因的测序比对找出红米与白米品种间基因序列的差异,设计出可以用于鉴定水稻红色种皮性状的功能性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红米新品种、提高红米品种选育的准确性和选择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红米品种培杂191的红色种皮性状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Rc-1。(2)将Rc-1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RM21197-RM5672区间,两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5.8cM。已知的红色种皮基因Rc也位于这一区间内。(3) Rc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大多数白米品种的Rc基因的第6外显子上有14bp的缺失,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导致花青素无法合成,种皮呈现白色。推断培杂191的红色种皮基因Rc-1与Rc基因是等位基因。(4)设计出可以准确鉴定水稻红色种皮性状并区分基因的显隐性的3对红色种皮功能特异性分子选择标记HS-1、HS-2和HS-3,其中HS-2具有扩增较为稳定、带型较为清晰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红色种皮特异性分子标记。

徐惠龙[5](2013)在《黑米糙米皮对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因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的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疾病。因其本身及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再加上高额的治疗费用,使其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热点问题。HLP与基因缺陷、饮食不当、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中脂质代谢异常被认为是引发HLP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针对脂质代谢异常的调节成为预防与治疗HLP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环节。降血脂西药起效快且疗效肯定,其毒副作用大且价格昂贵;降血脂中药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因其毒副作用也无法长期服用;功能性食品兼有中药优点,且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在预防和治疗代谢性疾病具有独特优势。已有的研究在功能性食品改善HLP患者脂质代谢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对其作用机制缺乏系统、深入的揭示。本研究以本课题组选育的高花色苷黑米良种“福紫681”的糙米皮(黑米皮)和红米良种“福红819”的糙米皮(红米皮),以及从多种食用菌中筛选出具有调血脂功效的红菇、灵芝、竹荪等为材料,通过比较这五种农产品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黑米皮为降血脂疗效最为显着的农产品。接着以黑米皮为材料,观察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脂代谢、氧化应激、脏器组织病变等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从脂质吸收、合成、转化及调控等方面探讨降血脂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治疗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5种农产品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通过长期高脂饮食喂养建立HLP大鼠模型,该实验模型动物表现为毛色偏黄、体重增加较快、不好动、血清TC(总胆固醇)和TG(甘油三酯)升高,符合高脂血症的临床特点。应用黑米皮、红米皮、红菇、灵芝、竹荪对HLP大鼠实验8周,以辛伐他汀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高脂血症大鼠体重、血清TC、TG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1)高脂血症大鼠灌胃辛伐他汀、黑米皮、红米皮、红菇、灵芝和竹荪1-7周,大鼠体重增长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但与模型组相比,其体重增长速度趋缓;在7-8周,只有黑米皮组的大鼠体重下降,而其他各组体重仍然继续增加;8周后,辛伐他汀、黑米皮、红米皮、红菇、灵芝和竹荪组体重增幅分别降低26.26%、33.16%、39.40%、34.97%、32.15%和6.19%。由此说明,上述5种农产品均可以降低食用高脂饲料大鼠的体重,其中黑米皮对控制大鼠体重效果最为显着。(2)辛伐他汀、黑米皮、红菇、灵芝、竹荪均能不同程度降低HLP大鼠血清的TC、TG含量,其中TC分别下降了18.97%、17.82%、35.06%、27.41%、36.78%,TG分别下降52.00%、57.33%、8%、10.06%、54.67%,而红米皮则升高血清的TC和TG含量,其值分别为12.07%、18.67%。以上试验数据表明,黑米皮对大鼠血脂水平的综合调制效果最为显着,因此选择黑米皮进行进一步试验。(二)黑米皮对高脂饮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分别以0.09g/mL和0.045g/mL剂量的黑米皮混悬液20mL/kg对HLP模型大鼠实验8周,以辛伐他汀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黑米皮对HLP模型大鼠体重变化、血脂水平、载脂蛋白、氧化应激、FFA(游离脂肪酸)水平及粪便脂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黑米皮给药8周后,大鼠体重增加得到明显的抑制,并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与模型组相比较,黑米皮高、低剂量组体重增幅分别降低了33.16%和24.00%。(2)高、低剂量的黑米皮均能显着降低大鼠的降低血清TC、TG、AI(动脉硬化指数)、ApoB(载脂蛋白B)水平,上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I(载脂蛋白AI)含量,并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其中TC分别下降了17.82%和19.54%,TG分别下降了57.33%和17.33%,AI值分别降低了39.81%和23.65%,ApoB分别降低30.83%和30.83%,同时HDL-C分别提高了24.24%和3.03%,ApoAI分别升高了73.68%和68.42%。(3)高、低剂量的黑米皮能够明显降低血清MDA(丙二醛)含量,升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GSH-Px(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MDA含量比模型组分别降低了33.24%和28.92%,与正常组接近;SOD活性比模型组分别上升了28.60%和32.46%,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CAT活性比模型组分别上升了101.16%和97.69%,接近正常组;GSH-Px活性比模型组分别上升了32.46%和28.60%,显着高于正常组。(4)高、低剂量的黑米皮能够明显降低血清FFA、粪便TC,升高粪便TG含量。其中FFA含量略高于正常组,分别比模型组分别降低了31.54%和39.08%,粪便TC分别比模型组降低36.75%和53.23%,TC含量分别比模型组升高20.37%和5.56%。(三)黑米皮对高脂饮食大鼠脏器组织的保护作用分别以0.09g/mL和0.045g/mL剂量的黑米皮混悬液20mL/kg对HLP大鼠实验8周,以辛伐他汀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黑米皮对HLP模型大鼠肝脏形态和重量、脂肪重量、血清肝酶及肝脏、主动脉和心脏脂肪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黑米皮能够明显降低肝脏和脂肪指数。大鼠试验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较,黑米皮高、低剂量组肝指数分别降低了12.26%和10.63%,脂肪指数分别降低了35.71%和24.29%。(2)显着降低肝脏的TC、TG水平和血清肝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其中黑米皮高、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的TC水平分别降低了59.74%和50.80%;TG水平分别降低了40.63%和20.31%;ALT分别降低了64.50%和35.41%;AST分别降低了41.79%和23.10%。(3)黑米皮能明显改善肝脏和主动脉脂肪性病变,与剂量呈正相关。其中黑米皮高剂量组大鼠的肝和主动脉形态接近正常组,低剂量组的肝脏有轻度脂肪肝、主动脉无脂肪肝,而模型组大鼠肝和主动脉均形成了脂肪肝病症。(四)黑米皮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1)应用RT-PCR法检测FAS(脂肪酸合成酶)、LCAT(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HMG-CoAreductase(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CYP7A1(胆固醇7α-羟化酶)及PPARα(过氧化物增殖激活物受体-α)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黑米皮试验8周后,大鼠肝脏组织的PPARα、CYP7A1mRNA转录水平显着上调,HMG-CoAreductasemRNA转录水平显着下调,LACTmRNA转录水平呈上调的趋势,FASmRNA转录水平呈下调的趋势。(2)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肝脏FAS、LCAT蛋白表达,结果表明:黑米皮试验8周后,大鼠肝脏LACT蛋白翻译水平呈上调趋势,而FAS蛋白翻译水平呈下调趋势。(3)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HMG-CoAreductase、CYP7A1及PPARα蛋白表达,结果表明:黑米皮试验8周后,大鼠肝脏的PPARα、CYP7A1蛋白翻译水平显着上调,HMG-CoAreductase蛋白翻译水平显着下调。提示黑米皮可能通过抑制HMG-CoAreductase的表达,激活PPARα表达,刺激CYP7A1基因启动子,使CYP7A1表达上调,改善脂质代谢异常,进而达到降血脂作用。

任永刚,张建中,张红梅,白洁,刘德骏,李建粤[6](2011)在《通过成熟胚离体培养获得巨胚水稻新品种及性状和稻米品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粳型水稻"超2-10"成熟胚离体培养获得巨胚突变体,经过3年种植观察,巨胚性状能够稳定遗传,被暂定名为"上师大5号",现已通过上海市水稻新品种审定.比较"超2-10"和"上师大5号"稻谷品质指标显示,由正常胚突变为巨胚后,主要影响稻谷加工品质.比较"超2-10"和"上师大5号"9种农艺性状和5种与产量相关性状,除了稻谷千粒重两者差异达到极显着外,其他性状都无显着差异,由此更证实了在"超2-10"水稻成熟胚离体培养环节发生巨胚性状突变而形成了"上师大5号"巨胚水稻.与目前已有的其他巨胚水稻报道比较,"上师大5号"水稻在不同地区试种中都能够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

陈忠泽,吴建能,许开华[7](2011)在《特种稻黑香糯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香糯属优质黑色香型中、晚粳糯,米质优,糯性佳,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及硒、钙、锰、铜、锌等微量元素,抗逆性较强,一般产量6 750 kg/hm2左右,高产田块可达7 500 kg/hm2。介绍了该特种稻品种的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从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栽植、肥料施用、水浆调控、病虫防治、及时收割及晒谷方法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孙志栋,陈国,虞振先,陈惠云[8](2010)在《我国有色米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有关史料分析结合作者多年水稻育种研究,提出中国有色米发展经历3个历史阶段。基于地方品种资源的评价及遗传特性的研究,从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育种、航天育种或辐射育种等5个层面对有色米地方品种资源进行评价和遗传特性的研究。并阐述有色米药食两用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无限商机。

叶新福[9](2009)在《不同基因型稻米营养保健品质及其利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糙米的营养保健成分辅酶Q10、黄酮和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发芽糙米中黄酮、γ-氨基丁酸等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不同基因型稻米营养保健品质研究1、糙米辅酶Q10采取HPLC法对糙米中CoQ10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技术进行了优化。用该技术测定了100个品种(种质资源)的辅酶Q10含量,变化范围为0.30±0.03 mg/kg~5.36±0.04mg/kg,品种之间糙米辅酶Q10含量呈极显着差异。含量最高的为4B233(5.36±0.04mg/kg),是最低含量的178.67倍,是平均含量的1.40倍,是恢复系蜀恢527(1.32±0.03 mg/kg)的4.06倍、镇恢084(0.77±0.15 mg/kg)的6.96倍、圭630(0.72±0.06 mg/kg)的7.44倍。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报道糙米辅酶Q10的测定研究。2.糙米黄酮测定了24个黑米、红米、常规白米的水稻品种中的糙米和糙米皮(米糠)中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品种之间黄酮含量呈极显着差异。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闽紫香2号(MZX2 ,3867mg/kg),是平均数的3.70倍,是最低的63倍,是推广品种“佳禾早占”的50.0倍。早季水稻品种糙米中黄酮含量介于37~680 mg/kg之间,平均为252 mg/kg。米糠中黄酮含量介于276~6100 mg/kg之间,平均为1999 mg/kg。晚季水稻品种糙米中黄酮含量介于61~5867mg/kg之间,平均为1212 mg/kg。米糠中黄酮含量介于605~51123 mg/kg之间,平均为9911 mg/kg。品种之间糙米黄酮含量呈极显着差异。早、晚季米糠中黄酮含量均高于糙米。3.糙米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对8个早籼杂交稻组合的糙米、精米氨基酸含量进行了研究。各组合的糙米氨基酸含量呈极显着差异。糙米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组合T优78150,比平均值高4.39%,比最少含量品种增加10.02%,比对照组合优I66增加4.41%。8个品种间糙米和精米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012~8.945%,6.976~7.748%,糙米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842%~3.086%,精米为1.741%~2.698%,两者均呈极显着差异。糙米加工成精米的氨基酸含量损失严重。对20个水稻品种的糙米和精米的维生素B1、B2含量进行研究。品种间糙米与精米的维生素B1、B2含量都存在显着差异。糙米维生素B1含量最高的是京福1A/R41-496,含量为1.59%,比平均数增加40.71%,比最低含量增加72.83% ,比推广种优I66增加72.83%;维生素B2最高的是粤丰A/R41-135,含量为0.63%,比平均数增加10.14%,比最低含量的品种增加21.15% ,比推广种优I66增加16.67%。糙米维生素B1含量在1.59~0.92 mg/kg之间,维生素B2含量在0.63~0.51mg/kg之间;精米维生素B1含量在1.07~0.45mg/kg之间,维生素B2含量在0.43~0.35mg/kg之间。糙米经过加工成为精米后,维生素B1的含量降低3.19%~62.55%,维生素B2的含量降低22.89%~44.44%。20个水稻品种糙米中6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为:Ca>Mn>Fe>Zn>Cu>Se,其平均含量分别是:Ca为320.859、Mn为144.45、Fe为64.514、Zn为33.399、Cu为17.597、Se为0.077 mg/kg ;精米中6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为:Ca>Mn>Zn>Fe>Cu>Se,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1.103、10.008、8.321、5.790、1.674、0.020 mg/kg。糙米中各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精米,差异最大的是Mn,糙米Mn中的含量是精米中的14.43倍,其次是Fe(11.14倍),第三是Cu(10.51倍),Ca、Zn、Se依次为4.51、4.01、3.85倍。不同基因型的糙米与精米中均还有黄酮和辅酶Q10,品种之间呈极显着差异。糙米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都极显着高于精米,且品种间含量呈极显着差异。二、高γ-氨基丁酸高黄酮香紫糯品种选育及其利用技术研究1、高黄酮黑糯香型“闽紫香2号(MZX2)”选育以总黄酮含量高达2052~3346mg/kg的闽紫香1号为亲本,Co60辐射培育农艺性状好、营养保健品质含量高的的“闽紫香2号”,克服闽紫香1号子母穗不均匀的缺点,主穗与分蘖穗均匀,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可达501.22kg/667m2,,比对照闽紫香1号高16%。同时闽紫香2号的主穗、分蘖穗的结实率、千粒重和整精米率均较平衡,库源流协调,产量提高。闽紫香2号具有闽紫香1号较好的品质性状。闽紫香2号的直链淀粉(1%)、蛋白质(11.43%)、总氨基酸(9.13%)、黄酮(3963.89mg/kg)、Fe(46.82 mg/kg)、Zn(23.21 mg/kg)、Ca含量(157.85 mg/kg),与闽紫香1号相比均有所改善。不同年份闽紫香2号的黄酮含量测定保持较高的含量:2005年3963.89 mg/kg,2006年3867.0mg/kg,2008年4671.82±7.90 mg/kg。DNA指纹鉴定结果表明培育成的闽紫香2号是新种质。发芽糙米加工工艺技术有利于提高闽紫香系列发芽糙米产品综合品质的提高。2. MZX2发芽糙米利用与品质研究以闽紫香1号、闽紫香2号、福建省生产上应用的品种组合甬优6号、佳辐占、东南201、汕优63和福建市场销售的丰源978、吉林黑米等10个水稻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米糠、精米、糙米和发芽糙米的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闽紫香2号2008年、2007年收获稻谷加工的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居前两位,含量分别是89.15±1.43mg/kg、80.33±0.80mg/kg,闽紫香1号为61.66±1.13mg/kg,居第三位。闽紫香2号γ-氨基丁酸含量比平均值(50.97 mg/kg)增加74.91%,比市场销售发芽糙米HM(45.76±1.34mg/kg)提高94.82%,比含量最低的FY978(20.82±0.60mg/kg)提高328.19%。同一品种,不同收获季节对γ-氨基丁酸合成造成影响,闽紫香2号2007年收获的糙米做成发芽糙米比2008年收获的含量下降10.98%;同一品种,不同加工处理方法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显着,发芽糙米>糙米>精米,10个品种间平均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是:50.9840mg/kg、13.7250 mg/kg和5.2390 mg/kg。以闽紫香1号、闽紫香2号、甬优6号、吉林黑米和佳辐占为材料,研究米糠、精米、糙米和发芽糙米中的黄酮、蛋白质、氨基酸、IP6、膳食纤维、还原糖的含量。紫闽香2号发芽糙米中黄酮含量达到8603.82mg/kg,是佳辐占发芽糙米的4.5倍,是对照市场销售HM发芽糙米(655.11 mg/kg)的13.13倍。闽紫香1号发芽糙米含量达6463.78 mg/kg。高黄酮发芽糙米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对五个品种发芽糙米中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不同,品种间存在显着差异,最高的都是闽紫香2号;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呈现发芽糙米粉>糙米粉>精米粉;精米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闽紫香2号含量最高,达0.55±0.04%,发芽后,各品种的赖氨酸含量提高,闽紫香2号提高最多,提高19.57%。对维生素、还原糖、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发芽糙米维生素B1是精米的1.7倍,维生素B2是精米的2.7倍,膳食纤维是精米的7.08倍。米糠作为稻谷碾米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占整个糙米的8%~10%,本研究表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以闽紫香2号为例,其米糠中GABA、蛋白质、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赖氨酸、VB1、VB2、还原糖、黄酮、膳食纤维等含量分别是精米的4.15倍、1.71倍、1.65倍、1.69倍、2.18倍、2.81倍、3.24倍、11.62倍、115.33倍、18.00倍。闽紫香2号发芽糙米的食用价值与CK即福建省优质品种“佳辐占”的商品大米比较,其发芽糙米的GABA、蛋白质、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赖氨酸、VB1、VB2、还原糖、黄酮、膳食纤维等含量分别是CK的21.13倍、1.38倍、1.88倍、1.97倍、2.20倍、4.16倍、7.54倍、50.94倍、392.87倍和12.00倍。

赵则胜[10](2004)在《上农香糯,红香玉,上农黑糯,乌贡1号,巨胚稻6601与上农绿米》文中指出

二、上农香糯,红香玉,上农黑糯,乌贡1号,巨胚稻6601与上农绿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农香糯,红香玉,上农黑糯,乌贡1号,巨胚稻6601与上农绿米(论文提纲范文)

(2)辐射创制水稻红米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及其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红米水稻研究进展
        1.1 红米水稻新品种选育
        1.2 红米水稻的营养品质
        1.3 红米水稻的生理功能研究
        1.4 红米水稻种皮颜色基因的遗传
        1.5 红米水稻种皮色素基因的定位及克隆
        1.6 红米水稻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研究
        1.6.1 多酚
        1.6.2 类黄酮
        1.6.3 原花青素
        1.6.4 花色苷
    2 水稻辐射诱变育种研究
        2.1 水稻辐射育种
        2.2 水稻辐射的多基因突变
        2.3 水稻辐射的单基因突变
    3 有色稻杂种优势和活性成分遗传效应
        3.1 有色稻杂种优势利用
        3.2 有色稻活性成分遗传效应分析
    4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一章 辐射诱变创制优异红米种质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红米恢复系的选育技术路线
        1.2.2 红米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考察
        1.2.3 红米恢复系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1.2.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米恢复系选育过程
        2.2 红米恢复系的农艺性状考察
        2.3 红米恢复系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
    3 讨论
        3.1 高营养价值的红米恢复系的创制
        3.2 红米恢复系的突变位点分析
        3.3 红米恢复系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
第二章 红米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米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值分析
        2.2 红米杂交稻的杂种优势
        2.2.1 中亲优势
        2.2.2 竞争优势
        2.3 红米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2.3.1 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方差
        2.3.2 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2.3.3 主要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
        2.2.4 主要农艺性状群体方差和遗传力估计
    3 讨论
        3.1 红米杂交稻的杂种优势评价
        3.2 配合力分析评价
        3.3 红米杂交稻的筛选鉴定
第三章 红米杂交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种植
        1.2.2 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1.2.3 数据统计
    2 结果分析
        2.1 两种不同季节下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表型值分析
        2.2 不同环境下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
        2.2.1 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方差
        2.2.2 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育种价值分析
        2.2.3 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杂种优势
        2.2.4 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相关
    3 讨论
        3.1 红米杂交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特点
        3.2 红米杂交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杂种优势
        3.3 红米杂交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关联性
        3.4 红米恢复系在抗氧化活性成分上的利用价值
全文总结
    1 结论
    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水稻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的QTL分析及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有色稻及其营养品质与生理功能
        1.1.1 有色稻
        1.1.2 有色稻的呈色物质组成
        1.1.3 有色稻米的营养品质
        1.1.4 有色稻米的生理功能
    1.2 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合成调控及遗传规律
        1.2.1 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的结构
        1.2.2 花色苷和原花色素的生物合成调节
    1.3 水稻籽粒花色苷、原花色素含量的遗传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1.3.1 水稻籽粒花色苷、原花色素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
        1.3.2 水稻籽粒花色苷、原花色素含量QTL定位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田间试验设计
        2.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3 SSR-PCR分析
        2.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稻籽粒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分析
    3.2 水稻籽粒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
        3.2.1 水稻籽粒花色苷含量、原花色素含量的相关性
        3.2.2 水稻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
        3.2.3 水稻籽粒花色苷含量、原花色素含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3.3 水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3.4 水稻籽粒花色苷含量及其相关性状QTL分析
        3.4.1 水稻籽粒花色苷含量QTL分析
        3.4.2 水稻籽粒原花色素含量QTL分析
        3.4.3 水稻产量性状QTL分析
4 讨论
    4.1 RIL中水稻籽粒花色苷含量、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异范围
    4.2 水稻籽粒花色苷含量及其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
    4.3 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
    4.4 QTL的上位性及其应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水稻红色种皮的遗传分析与功能性分子标记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有色米资源
        1.1 有色米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1.2 有色米的种质资源
    2 有色米中的微量元素
    3 有色米的营养保健功效
    4 有色米色素的成分及合成调控
        4.1 有色米色素的成分
        4.2 花青素的发现及合成过程
        4.3 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
        4.4 花青素的作用
    5 有色米种皮颜色基因的遗传及定位克隆
        5.1 有色米种皮颜色基因的遗传分析
        5.2 有色米种皮颜色基因的定位及克隆
    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6.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6.2 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
        6.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四大优点
        6.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6.5 有色米的育种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材料和田间种植
    2 研究方法
        2.1 水稻红色种皮性状遗传群体的构建
        2.2 水稻红色种皮性状的遗传分析
        2.3 水稻DNA提取
        2.4 SSR引物合成与分析
        2.5 PCR扩增产物检测
        2.6 应用BSA法快速寻找与红色种皮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
        2.7 构建局部遗传连锁图与红色种皮基因定位
        2.8 目的基因的扩增及测序
        2.9 水稻红色种皮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设计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水稻红色种皮性状的遗传分析
    2 应用BSA法寻找与水稻红色种皮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3 水稻红色种皮性状的基因定位
    4 Rc-1基因的测序及分析
    5 水稻红色种皮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设计
        5.1 水稻红色种皮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的设计
        5.2 水稻红色种皮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应用的准确性检验
第四章 讨论
    1 水稻红色种皮性状的遗传特性
    2 水稻红色种皮性状的基因定位
    3 水稻红色种皮功能性分子标记的应用
    4 展望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5)黑米糙米皮对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综述
    1 高脂血症的危害
    2 高脂血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3 降血脂西药研究进展
    4 降血脂中药研究进展
    5 降血脂食品研究进展
    6 黑米的保健研究进展
    7 本研究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7.1 研究意义
        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5种农产品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2.2 各组大鼠给药期间体重的变化
        2.3 各组大鼠给药后血清TC和TG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黑米糙米皮(黑米皮)对高脂饮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
        2.2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2.3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载脂蛋白的影响
        2.4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MDA的影响
        2.5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SOD的影响
        2.6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CAT的影响
        2.7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GSH-Px的影响
        2.8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FFA的影响
        2.9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粪便中TC、TG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黑米皮对高脂饮食大鼠脏器组织的保护作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鼠肝脏解剖观察
        2.2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肝和脂肪指数的影响
        2.3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血清ALT的影响
        2.4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血清AST的影响
        2.5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模型肝脏TC和TG含量的影响
        2.6 大鼠肝脏病理学观察
        2.7 大鼠主动脉横截面病理学观察
        2.8 大鼠心脏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黑米皮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作用分子机制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1.1 内参β-肌动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RT-PCR分析
        2.1.2 脂肪酸合成酶mRNA表达水平的RT-PCR分析
        2.1.3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mRNA表达水平的RT-PCR分析
        2.1.4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mRNA表达水平的RT-PCR分析
        2.1.5 胆固醇7α-羟化酶mRNA表达水平的RT-PCR分析
        2.1.6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物受体-αmRNA表达水平的RT-PCR分析
        2.2 黑米皮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关键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2.2.1 脂肪酸合成酶免疫组化分析
        2.2.2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免疫组化分析
        2.2.3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Westernblot分析
        2.2.4 胆固醇7α-羟化酶Westernblot分析
        2.2.5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物受体-αWesternblot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通过成熟胚离体培养获得巨胚水稻新品种及性状和稻米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获得巨胚突变体水稻的亲本特性及获得巨胚稻过程
    1.2 稻米品质指标分析
    1.3 多种农艺性状以及与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1.4 不同地区试种巨胚水稻
2 结果与分析
    2.1 “上师大5号”巨胚水稻的选育
    2.2 “超2-10”和“上师大5号”水稻稻米品质指标分析
    2.3 “超2-10”和“上师大5号”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
    2.4 不同地区试种“上师大5号”水稻及表现
3 讨 论

(8)我国有色米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色米的历史发展进程
2 有色米的评价
3 有色米的遗传
4 有色米的育种
    4. 1 系统育种
    4. 2 杂交育种
    4. 3 杂种优势利用
    4. 4 生物技术育种
    4. 5 航天育种或辐射育种
5 展望

(9)不同基因型稻米营养保健品质及其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稻米品质的基本内涵
        1.1 稻米品质
        1.2 稻米的营养品质新内涵
        1.3 稻米的保健品质
    2 稻米营养品质及其相关研究
        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2.2 维生素
        2.3 矿物质
    3 功能稻研究进展与研究策略
        3.1 功能稻研究进展
        3.2 功能稻研究策略
    4 发芽糙米的研究
        4.1 发芽糙米基本含义
        4.2 糙米和发芽糙米国内外研究简况
        4.3 发芽糙米的功能性成分
    5 发芽糙米的功效
        5.1 糙米和发芽糙米的古典功效
        5.2 糙米和发芽糙米功能新研究
    6 糙米的发芽工艺
    7 糙米和糙米产品的研究
第二章 糙米的营养价值及其功能成分分析研究
    第一节 稻米加工对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1.2 米质性状测定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合稻米中的氨基酸含量
        2.2 糙米与精米的氨基酸总量差异
        2.3 糙米和精米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2.4 氨基酸损失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第二节 稻米中维生素B1、B2 含量及加工损失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糙米与精米的维生素含量差异
        2.2 稻米中的维生素B1 和B2 的含量
        3 结论
    第三节 稻米加工对矿物质营养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田间试验设计
        1.3 碾磨加工
        1.4 矿质营养元素测定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糙、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
        2.2 两种色稻的糙米和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比较
        2.3 不同环境条件下糙米和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3 讨论
    第四节 不同基因类型水稻糙米和米糠中黄酮含量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同季水稻品种糙米和米糠中黄酮含量的差异分析
        2.2 不同环境下不同色稻糙米和米糠中黄酮含量的差异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1 富含黄酮的水稻种质及其利用
        3.2 环境条件对稻米黄酮含量的影响
    第五节 HPLC 法测定糙米中辅酶Q10 含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辅酶Q10 的定性Qualitative of Coenzyme Q10
        2.2 不同溶剂对提取的影响
        2.3 不同定容体积对提取的影响
        2.4 回收率试验
        2.5 水稻糙米辅酶Q10 含量测定
        3 讨论
第三章 高黄酮香型紫糯稻闽紫香2 号(MZX2)选育研究及其利用技术研究.
    第一节 籼糯特种稻“闽紫香1 号”
        1 特种稻“闽紫香1 号”产量性状及糙米外观性状
        1.1 产量性状
        1.2 糙米外观特性
        2 特种稻“闽紫香1 号”营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
        2.1 紫黑皮遗传特性
        2.2 矿质元素遗传特性
        2.3 蛋白质及必须氨基酸含量
        3. 栽培要点
    第二节 闽紫香2 号的辐射诱变选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辐射源
        1.3 辐射剂量
        1.4 后代筛选
        1.5 田间试验
        1.6 农艺性状、穗部性状取样
        1.7 谷粒性状及糙米性状
        1.8 数据统计
        1.9 DNA 指纹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选育过程
        2.2 生物学特性
        2.3 产量性状
        2.4 闽紫香穗粒结构及灌浆特性研究
        2.5 稻米品质
        2.6 闽紫香2 号DNA 指纹鉴定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第三节 温度和时间对MZX 发芽糙米中GABA 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和设备
        1.3 试剂
        1.4 方法与步骤
        2 结果与分析
        2.1 糙米浸泡温度和时间对发芽率的影响
        2.2 发芽时间与γ-氨基丁酸含量(GABA)的关系
        3 结论
    第四节 MZX 发芽糙米及其品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MZX 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研究
        3.2 发芽糙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差异分析
        3.3 发芽糙米维生素含量差异分析
        3.4 发芽糙米还原糖含量差异分析
        3.5 发芽糙米黄酮含量差异分析
        3.6 膳食纤维含量的差异分析
        3.7 米糠的营养品质研究
        3.8 闽紫香发芽糙米与食用大米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本研究的小结、创新点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上农香糯,红香玉,上农黑糯,乌贡1号,巨胚稻6601与上农绿米(论文提纲范文)

上农香糯
红香玉
上农黑糯
乌贡1号
长寿米———巨胚稻6601
上农绿米

四、上农香糯,红香玉,上农黑糯,乌贡1号,巨胚稻6601与上农绿米(论文参考文献)

  • [1]施氮量对绿米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兰艳,伍鑫,王锦,吴超越,段强,彭立功,李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04)
  • [2]辐射创制水稻红米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及其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分析[D]. 肖长春.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水稻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的QTL分析及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D]. 常汇琳. 东北农业大学, 2015(04)
  • [4]水稻红色种皮的遗传分析与功能性分子标记的设计[D]. 刘盼. 厦门大学, 2014(08)
  • [5]黑米糙米皮对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徐惠龙. 福建农林大学, 2013(11)
  • [6]通过成熟胚离体培养获得巨胚水稻新品种及性状和稻米品质分析[J]. 任永刚,张建中,张红梅,白洁,刘德骏,李建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7]特种稻黑香糯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陈忠泽,吴建能,许开华. 农技服务, 2011(01)
  • [8]我国有色米的研究进展[J]. 孙志栋,陈国,虞振先,陈惠云. 浙江农业学报, 2010(06)
  • [9]不同基因型稻米营养保健品质及其利用技术研究[D]. 叶新福. 福建农林大学, 2009(10)
  • [10]上农香糯,红香玉,上农黑糯,乌贡1号,巨胚稻6601与上农绿米[J]. 赵则胜. 作物研究, 2004(04)

标签:;  ;  ;  ;  ;  

上农香糯、红香玉、上农黑糯、武功一号、巨胚米6601、上农绿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