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7、Ki-67在肾盂及输尿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P27、Ki-67在肾盂及输尿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一、肾盂输尿管癌中P27及Ki-67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瑀[1](2021)在《NDRG1促进5637耐药细胞形成介导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文中认为目的:膀胱癌是世界健康范围内的主要问题,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会加剧对膀胱的损伤从而诱发癌症发生。膀胱癌是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之一,铂类药物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物,奥沙利铂作为第三代铂类药物具有毒副作用低,与DNA结合速率快的优势,然而奥沙利铂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导致抗肿瘤治疗失败。因此,为了有目的性的提高奥沙利铂的治疗效果,应筛选出有效的耐药靶标,从而研究相关膀胱癌的耐药机制。NDRG1作为转移抑制因子,在不同癌症中作用机制较复杂。本研究首先经深度测序及qRT-PCR、Western Blot验证实验,筛选出奥沙利铂膀胱癌耐药细胞株高表达NDRG1,而抑制NDRG1可逆转膀胱癌耐药,表明NDRG1是介导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的重要因素;NDRG1能够促进5637耐药细胞形成,从而介导膀胱癌对奥沙利铂耐药,耐药株Ki-67阳性表达增加、细胞凋亡蛋白表达降低,抑制EMT相关转移蛋白。其次,通过质谱平台检测发现DNA启动子甲基化与NDRG1在奥沙利铂耐药株高度表达相关,使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明显降低耐药株NDRG1表达,初步明确表观遗传修饰在NDRG1过表达介导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异常甲基化介导NDRG1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耐药机制,本研究进一步检测了NDRG1调控的下游基因。研究发现敲低NDRG1或使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均上调衰老蛋白p21、p27表达,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DK6表达,揭示甲基化调节NDRG1通过p21途径影响耐药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我们对NDRG1与肿瘤化疗耐药的关系以及分子机制做了初步的探究,研究结果为逆转膀胱癌细胞耐药、提高化疗药物治疗敏感性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亦为临床抗膀胱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方法与结果:1.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对5637P(空白组)、5637R(耐药组)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核抗原Ki-67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EMT(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分析肿瘤细胞凋亡与转移。结果显示奥沙利铂的长期作用促进了5637R增殖,抑制膀胱癌细胞凋亡与转移。2.采用qRT-PCR方法检测NDRG1 mRNA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5637P、5637P-OXI、5637R中NDRG1蛋白表达;CCK8法测定敲低NDRG1后5637R在经过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处理后细胞耐药性的变化,分析NDRG1基因的表达与奥沙利铂耐药程度之间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NDRG1后5637R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显示NDRG1在膀胱癌5637R中表达上调;敲低NDRG1导致5637R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及增殖能力降低,并通过抑制细胞周期S期来影响细胞增殖,提示NDRG1可作为特异的膀胱癌耐药靶标,在膀胱癌耐药进程中发挥促进作用。3.采用浆核分离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NDRG1蛋白在细胞浆和细胞核的相对表达。激光共聚焦法观察奥沙利铂刺激下NDRG1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显示5637R由于经长期药物刺激,在获得性耐药形成过程中NDRG1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具有高表达。4.Sequenom Mass ARRAY Methylation测序法检测5637P、5637R的DNA甲基化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加入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NDRG1的影响。结果显示5637R的DNA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5637P,可见DNA高甲基化水平介导膀胱癌耐药。与5637P比较,5637R具有较高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且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PI-169)可使Tri-Me-Histone H3 Lys27与NDRG1表达同时下调,说明组蛋白甲基化对NDRG1表达具有促进作用。5.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5637R、T24、TCCSUP敲低NDRG1后细胞周期蛋白p21、p27、CDK6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DRG1可通过抑制p21、p27,促进CDK6表达来促进耐药细胞增殖,参与耐药发生。结论:1.NDRG1在奥沙利铂致膀胱癌耐药中发挥促进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2.奥沙利铂上调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促进NDRG1表达,从而调控膀胱癌耐药途径。3.NDRG1抑制p21途径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使膀胱癌细胞对奥沙利铂形成耐药。

刘德乾[2](2018)在《Vimentin和Ki-67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Vimentin和Ki-67作为免疫组化标记物在肾癌与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imentin和Ki-67与肾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Vimentin和Ki-67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的联合免疫组化在肾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通过分析Vimentin和Ki-67在肾癌不同病理特征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探讨两者用于评估肾癌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可能性。方法:1.回顾133例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因肾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下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或者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肿瘤病理标本均由我院病理科高年资医师确诊,包括106例肾透明细胞癌、9例肾嫌色细胞癌、5例肾乳头状细胞癌、4例肾嗜酸细胞腺瘤、3例肾囊性细胞癌、1例粘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癌、5例类型难定的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对肾癌组织切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进行分析,同时观察Vimentin和Ki-67在不同组织类型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并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等进行相关性分析。2.各组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c2检验,对Vimentin及Ki-67在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Vimentin及Ki-67与肾癌的不同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Vimentin和Ki-67在肾癌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当四格表资料中存在n<40或T<1时,采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研究Vimentin和Ki-67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按α=0.05水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Vimentin的阳性表现是在靠近包膜或充满细胞胞浆的部位被染色剂染成棕黄色,颜色鲜明,分布广泛。Vimentin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7%(110/113),而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不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现是细胞核中有棕黄颗粒。Ki-67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82/133),而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没有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Vimentin和Ki-67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均相关性显着(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相关性不明显(P>0.05)。Vimentin及Ki-67在肾癌组织中均异常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59<0.5),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结论:1.Vimentin和Ki-67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二者在肾癌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Vimentin和Ki-67的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Vimentin和Ki-67的表达在肾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表达不同,随着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加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呈明显的相关性(P<0.05),Vimentin和Ki-67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相关性显着(P<0.05),这可在一定上判断肾癌患者的预后,提早制定辅助治疗方案。3.Vimentin和Ki-67在肿瘤细胞中同时高表达,两者表达具有同步性,提示他们可能在肾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一致的作用。两者联合检查对判断肾癌患者的预后以及未来发现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隋思蕾[3](2017)在《LAPTM4B与p27Ki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成为女性健康的严重威胁。因此,找到可作为药物治疗靶点的关键变异基因和用于临床治疗的分子标记物,对于早期诊断和有效地治疗乳腺癌尤为重要。溶酶体四次跨膜蛋白质B(lysosome-associated protein transmembrane 4B,LAPTM4B)是2000年首次从肝细胞癌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基因,该基因在大多数肝癌细胞中高表达,而在正常肝细胞中低表达或不表达。LAPTM4B具有促进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并与肝癌的不良预后相关,因此有望成为肝癌诊断治疗的重要靶点。在肺癌中LAPTM4B通过与PI-4,5-二磷酸(PIP2)结合来抑制EGFR的降解,而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可能通过激活AKT发挥促瘤作用。但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尚不明确。p27Kip1是一种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KI),作为抑癌基因它不仅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还可以调节细胞周期的进程。p27Kip1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其低表达还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因此p27有可能作为新的预后指标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在肝癌和胆囊癌中,过表达LAPTM4B可以抑制p27Kip1的表达,而沉默该基因则使p27Kip1表达增高。另外,体外实验证明LAPTM4B通过调节p27等细胞周期因子的表达,对肝癌细胞周期进程的调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乳腺癌中LAPTM4B与p27之间的相关性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探讨LAPTM4B与p27Ki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研究LAPTM4B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信号通路提供基础,并对乳腺癌的诊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目的:(1)明确LAPTM4B和p27Ki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探讨LAPTM4B与p27Ki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是否相关;(3)探究二者对乳腺癌的诊疗有何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6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乳腺病理存档蜡块145例,其中乳腺癌蜡块100例、良性纤维腺瘤2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25例,并记录对应患者的临床信息。将乳腺病理蜡块制成切片,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PTM4B和p27Kip1在乳腺癌、纤维腺瘤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一步分析LAPTM4B和p27Kip1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1)LAPTM4B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0%(74/100),在良性纤维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40.0%(8/20)、28.0%(7/25),p27Kip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0%(31/100),在良性纤维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65.0%(13/20)、76.0%(19/25)。(2)在乳腺癌中,LAPTM4B与淋巴结转移(P=0.019)、TNM分期(P=0.001)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脉管、ER、PR及HER2表达状态无关(P>0.05);p27Kip1在乳腺癌中与肿瘤大小(P=0.025)、淋巴结状态(P=0.001)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3)在乳腺癌中,LAPTM4B与p27Kip1的表达呈显着负相关(P=0.003,r=-0.293)。实验结论:(1)LAPTM4B蛋白在大多数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与之相反,p27Kip1在正常乳腺、良性腺瘤中表达较高,并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2)LAPTM4B在乳腺癌中与淋巴结状态、TNM分期呈正相关。p27Kip1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3)在乳腺癌中,LAPTM4B与p27Kip1呈显着负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均可能是乳腺癌治疗靶点。

徐萧龙[4](2016)在《P504s、P63和Ki-6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预后及转移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P504s、P63和Ki-6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预后情况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进展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以指导临床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进行预测并提前干预。方法:统计自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所有前列腺癌患者,挑选出自前列腺癌确诊、治疗到出院后复查、复治等全程在我院进行检查及治疗的患者共117例,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与癌症预后资料。按癌症分期分配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根治组与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组,根治组57例内分泌治疗组60例,将根治组患者根据预后分为肿瘤无进展和复发转移,将内分泌治疗组患者根据预后分为肿瘤无进展和去势抵抗转移,对各组患者癌组织中P504s、P63和Ki-67的表达水平、Gleason评分与预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根治组术后复查肿瘤无进展40例,复发转移17例;内分泌治疗组复查肿瘤无进展10例,去势抵抗转移50例。将根治组前列腺癌无进展患者和肿瘤复发转移患者与其前列腺癌组织中P504s、P63和Ki-67表达水平及Gleason评分进行Spearman非参数相关性分析得到P504s相关系数为0.758,P=0.000显着小于0.05,P63相关系数为-0.727,P=0.000显着小于0.05,Ki-67相关系数为0.820,P=0.000显着小于0.05,Gleason评分相关系数为0.589,P=0.000显着小于0.05;证明根治组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P504s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即P504s表达水平越高癌症预后越差,P6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呈负相关,即P63表达水平越高癌症预后越好,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即Gleason评分越高癌症预后越差。将内分泌治疗组前列腺癌无进展患者和肿瘤去势抵抗转移患者与其前列腺癌组织中P504s、P63和Ki-67表达水平及Gleason评分进行Spearman非参数相关性分析得到P504s相关系数为0.634,P=0.000显着小于0.05,P63相关系数为-0.682,P=0.000显着小于0.05,Ki-67相关系数为0.716,P=0.000显着小于0.05,Gleason评分相关系数为0.673,P=0.000显着小于0.05;证明内分泌治疗组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P504s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即P504s表达水平越高癌症预后越差,P6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呈负相关,即P63表达水平越高癌症预后越好,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即Gleason评分越高癌症预后越差。P504s、P63和Ki-67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较Gleason评分的相关系数高,说明P504s、P63和Ki-67可能比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预后的预测能力更强。结论:P504s、P63及Ki-6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症的进展及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504s及Ki-67表达水平越高癌症预后越差,P63表达水平越高癌症预后越好,相比较比Gleason评分而言P504s、P63及Ki-67可能是预测前列腺癌预后结果更准确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任春燕[5](2014)在《PTEN、Ki-67及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检测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Ki-67(nuclear-associated antigen ki-67,细胞核相关抗原)及抑癌基因P53(suppressor53)在增生期子宫内膜(normalendometrium)、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simple hyperplasia)、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complex hyperplasia)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ndometrial carcinoma)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TEN、Ki-67及P53与I型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选取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存档蜡块标本共88例,其中包括,增生期子宫内膜13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28例,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14例,I型子宫内膜癌33例。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Ki-67及P53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数据分析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TEN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极少数阳性表达于细胞核中,呈橘黄色颗粒。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I型子宫内膜癌中PTEN表达阳性率为100%、83.3%、38.5%、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分析,其中,单纯性增生组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p>0.05)、I型子宫内膜癌与复杂性增生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生期子宫内膜组高于复杂性增生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增生期子宫内膜组与I型子宫内膜癌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性增生内膜组与复杂性增生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单纯性增生组高于I型子宫内膜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病变程度与PTEN阳性表达的下降相一致。即PTEN与子宫内膜病变呈负相关(r=-0.499**)。经分析显示,PTEN的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程度紧密相关,组织分化不良的子宫内膜癌标本中PTEN表达明显降低(p<0.05),PTEN的表达与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分期程度紧密相关(p<0.05),临床分期越高的I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PTEN表达显着降低(p<0.01),PTEN的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浅密切相关,肌层浸润程度越深PTEN表达率越低(p<0.05),PTEN的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TEN的表达越低(p<0.05)。2.Ki-67表达位于细胞核中,呈棕黄色颗粒。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I型子宫内膜癌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7.7%、14.3%、30.1%、60.1%。经分析,单纯性增生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p>0.05)、复杂性增生组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型子宫内膜癌组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复杂性增生组与单纯性增生组(p>0.05)、复杂性增生组与I型子宫内膜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型子宫内膜癌组高于单纯性增生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阳性表达率上升的程度与子宫内膜增生的程度一致,即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呈正相关(r=0.462**)。经分析显示,Ki-67的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程度紧密相关,组织分化不良的子宫内膜癌标本中Ki-67表达明显升高(p<0.05),Ki-67的表达与患者的I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p>0.05)、肌层浸润深浅(p>0.05)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p>0.05)之间无显着统计学意义。3.P53表达亦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I型子宫内膜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100%、89.3%、64.%、42.4%。经分析,单纯性增生组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间(p>0.05)、单纯性增生组与复杂性增生组(p>0.05)、复杂性增生与I型子宫内膜癌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杂性增生组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p<0.05)、单纯性增生组与I型子宫内膜癌组(p<0.05)及增生期子宫内膜组与I型子宫内膜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3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呈负相关(r=-0.497**)。经分析显示,P53的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高的I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P53的表达显着升高(p<0.05),P53的表达与患者的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p>0.05)、肌层浸润深浅(p>0.05)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增生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及I型子宫内膜癌中,PTEN阳性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二者呈负相关,PTEN的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TEN可能是评价子宫内膜癌变的有效标记物。2.在增生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及I型子宫内膜癌中,随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加深,Ki-67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呈正相关,Ki-67可能是评价子宫内膜癌变的有效标记物。3.在增生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及I型子宫内膜癌中,P53阳性表达率随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加深逐渐降低,呈负相关,而在I型子宫内膜癌中,其临床分期与P5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吕俊[6](2013)在《CDK4和P2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与蛋白的改变在人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和关键的作用,p27作为细胞中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ye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KI,CKI包括KIP家族和INK4家族)里KIP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抑制多种cyclin/CDK复合物的活性发挥的作用,存在于细胞周期的进程中起着负性调控的重要作用,同时p27还具有在细胞周期中介导抑制性细胞发生相应分子反应,并进一步促进细胞的分化作用,进而增加细胞之间相互产生的粘附作用。在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是作用于细胞周期进程中DNA复制期以及有丝分裂期起调节作用的酶类,是卵细胞促进因子(MPF)中具有细胞中蛋白激酶活性的非常重要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亚单位。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Is)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由于CDKIS在调控细胞周期进程中所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使它所发挥的作用在细胞周期相应领域的研究在目前正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众多相关学者的关注并对它进行相应的研究;细胞发生的癌变与细胞中细胞周期调控行为的进行发生异常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而在它发生异常的进程之中又以CDK4与细胞发生癌变关系最为密切。消化道高发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主要是结直肠癌的发生,其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在近年来的统计中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升高的趋势以及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对于CDK4与p27在结直肠癌中的联合检测目前尚未有相关的具体报道。本次实验研究我们将对CDK4与P27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相互联系进行相关联合检测统计分析,我们所应用的相关免疫组化实验方法为S-P法。在本次免疫组化实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4,CDK4)与P27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关表达的区别与作用及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间在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9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3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其中包括70例在结直肠癌标本切下的经病理证实排除恶性可能的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标本,运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所选取的93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3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以及70例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标本的切片中CDK4与p27的表达情况,以及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之中的相关表达的具体情况同结直肠癌、腺瘤以及正常组织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的的关系,同时分析CDK4与p27的表达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所起作用的临床意义及它们的表达的变化对于结直肠癌的预后之间相关临床关系。结果:1.CDK4在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以及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43.0%(40/93)、36.7%(11/30)、22.9%(16/70),呈现出下降趋势(P﹤0.05);CDK4的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相对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临床分期密切相关。2. p27在结直肠癌组织标本、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以及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标本中的各自表达阳性率分别是53.8%(50/93)、63.3%(19/30)、84.3%(59/70)呈现出递增趋势(P﹤0.05)。p2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下降与人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临床分期密切相关。3. p27在结直肠癌中的定位均是胞核或者胞核与胞浆之中,且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其越趋向于胞核胞浆同时表达,且均属于异常表达。4.在结直肠肿瘤中,CDK4阳性表达率趋向越高,p27阳性表达率趋向越低,但是p27在恶性肿瘤的表达降低并非直接促进CDK4表达的升高,从二者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看,p27主要是通过影响CDK4的活性而发挥作用,进而缩短肿瘤细胞周期。结论:1.CDK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现出高表达,且与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Duckes分期有关,可作为评定结直肠癌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2. p27的表达的水平高低与结直肠癌本身的分化程度、Duckes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原来在细胞胞核中表达的p27逐渐向胞浆之中转移,即胞核胞浆同时表达。3. CDK4的表达上升和p27的相对表达下降呈现负性相关,且与结直肠癌的恶性分化程度、Dukes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的关系,p27主要是通过影响CDK4的活性而缩短肿瘤细胞周期。4.调节CDK4和p27的表达水平,可能为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作用靶点。

简娜提·阿不力孜[7](2010)在《VEGF、P27和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27、细胞周期素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P27和CyclinD1在60例乳腺癌、21例非典型增生、10例正常对照组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VEGF在对照组与非典型增生组和乳腺癌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非典型增生组(40.00%)与中重度非典型增生(90.90%)组间VEGF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情况无关(P>0.05)。2.P27在对照组与非典型增生组和乳腺癌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的阳性表达率与ER情况有显着相关性(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情况、PR情况无关(P>0.05)。3.CyclinD1在对照组与非典型增生组和乳腺癌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的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显着相关性(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PR情况无关(P>0.05)。4.在乳腺癌组织VEGF与Cyclind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P27和Cyclind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280,P<0.05);VEGF与P27两者表达无相关性(r=0.200,P>0.05)。结论:VEGF、P27和Cyclin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VEGF、P27和CyclinD1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及预测乳腺癌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刘娟妮[8](2010)在《ERCC1、P27kip1、CyclinE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预后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胃癌发病率约为13.86/10万人,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胃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单纯手术治疗尚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必须采取以手术为主,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传统的化疗药物主要有抗代谢类药物、烷化剂类、抗生素类、铂类和植物类等5大类药物。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治疗癌症的分子靶向药物(targeted medicine)。靶向药物通过作用于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有相应的优势人群。近两年来研究发现,如同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存在优势人群一样,化疗药物也有优势人群,如何筛选优势人群,使接受化疗的患者获益最大,避免过度治疗,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RCC1)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实现对DNA的损伤修复,该通路也是铂-DNA络合物损伤修复的重要途径。如果DNA损伤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将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引起肿瘤的发生。同时该基因在肿瘤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在肺癌术后接受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患者中,ERCC1过表达者预后差。细胞周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分子的改变均涉及到基因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其中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s)、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DKIs)及细胞周期素(Cyclin A、D、E)是细胞周期重要的调控因子。在细胞周期G1/S调控中最重要的是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2(CDK2),CyclinE与CDK2形成复合物在G1/S中起促进作用,而P27Kipl主要通过与CDK2结合,实现对其活性的抑制,在细胞周期的G1/S调控中起抑制作用。这样P27kipl与CyclinE围绕CDK2就形成了一种作用相反的关系,共同完成对细胞周期的Gl/S调控,使细胞增殖正确、有序地进行。有学者研究发现P27kipl低表达与CyclinE高表达和食管癌进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目前关于ERCC1、P27kip1、CyclinE与胃癌关系的研究鲜见,且有关其对胃癌预后影响结果也不一致。本研究选择了ERCC1、P27kip1和CyclinE三个指标旨在探讨它们与胃癌发生、发展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为临床预测疗效和评估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完整且有随访结果的45例胃癌患者作为实验组,10例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组。2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与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P27Kip1、CyclinE蛋白的表达情况。345例胃癌患者术后均接受以铂类和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为顺铂25mg/m2,静滴,第1-3天;亚叶酸钙0.1,静滴,第1-5天;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第1-5天,每3周重复,中位周期数为5个周期。手术后每2-3个月行胸腹部螺旋CT检查一次,至肿瘤复发或转移,所有复发和转移病例均经影像学、胃镜活检证实。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所有标本经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分析ERCC1、P27Kip1、CyclinE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各个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1实验组45例胃癌组织中ERCC1、P27Kip1、CyclinE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1.1%(14/45)、35.6%(16/45)、55.6%(25/45),10例正常胃组织阳性率分别为70%(7/10)、80%(8/10)、20%(2/10),两组之间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5)2 ERCC1、P27Kip1、CyclinE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癌中P27Kipl与CyclinE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r=-0.47。4 ERCC1、P27Kip1阳性患者中位无疾病生存时间(DFS)分别为6.8和12个月,显着低于阴性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24和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E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分别为13和15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5 ERCC1、P27Kip1均阳性7例(15%),均阴性22例(48%),ERCC1(+)、P27Kipl(-)7例(15%),ERCC1(-)、P27Kip1(+)9例(20%),这四组无疾病生存期(DFS)分别为6.8、28.1、11.2、24.6个月,其中ERCC1、P27Kipl均阴性与均阳性、ERCC1(+)、P27Kip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RCC1(-)、P27Ki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ERCC1、P27Kip1的低表达和CyclinE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 ERCC1、P27Kip1、CyclinE蛋白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相关性;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 P27Kipl与CyclinE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呈负相关。4胃癌患者术后接受以铂类和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辅助化疗,ERCC1、P27Kip1、CyclinE蛋白表达阳性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表达阴性者,提示ERCC1、P27Kip1、CyclinE蛋白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5 ERCC1、P27Kip1、CyclinE三者联合检测可以预测化疗疗效和评估预后。

董照刚[9](2009)在《膀胱癌间质α-SMA和CD34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膀胱癌大多数来自上皮组织,其中90%以上为移行上皮肿瘤,鳞癌和腺癌各占2%~3%,非上皮性肿瘤极少见,多为肉瘤。近1/3的膀胱癌为多发性肿瘤。膀胱癌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目前大多数膀胱癌病因学研究集中在基因改变,癌基因是原癌基因的突变形式,原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可使细胞无节制地分裂,导致膀胱癌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编码调节细胞生长、DNA修复或细胞凋亡蛋白的抑癌基因失活,导致细胞生长失控。新近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非由上皮或者间质某一方面决定,而是由两者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的平衡状态所决定。其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CAF)是上述微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宿主细胞之一,对该体系的平衡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正常成纤维细胞相比,CAF的表型发生了显着变化,既保留了成纤维细胞的特征如表达波形蛋白,兼具平滑肌细胞的部分特征如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actin,α-SMA)。该类表型转化细胞的出现和聚集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肿瘤间质重塑是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改变,肿瘤间质的改变对肿瘤的诊断及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在胃、结肠、直肠侵袭性癌间质中缺乏CD34成纤维细胞,而分布有大量的α-SMA肌成纤维细胞,说明CD34和α-SMA的表达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在膀胱癌间质中CD34和α-SMA的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正常膀胱组织、膀胱癌组织间质中α-SMA蛋白、CD34蛋白的表达以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α-SMA蛋白、CD34蛋白和Ki-67在膀胱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膀胱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提供新的方法。材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5月~2007年5月68例膀胱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30~81岁,平均60.5岁。所有标本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或者化疗。病理类型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级22例、Ⅱ级28例、Ⅲ级18例;临床分期:Tis-T1期35例、T2-T4期33例;术后随访1.5~2年,其中30例术后复发,38例术后无复发。同时取12例癌旁非癌正常组织(取自膀胱全切病例距肿瘤边缘>5cm)作对照组。全部标本均用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厚连续切片。使用兔抗人α-SMA单克隆抗体、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以及兔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α-SMA蛋白、CD34蛋白和Ki-67在68例膀胱癌组织、12例正常膀胱组织间质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按照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复发分类统计,对每个指标用X2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或者t检验进行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皮尔逊积差相关(Pearson)作相关分析,以α=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结果1.α-SMA蛋白表达的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膀胱癌间质细胞的胞浆。68例膀胱癌间质中有58例显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5.29%(58/68),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肌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胞浆。12例正常膀胱组织间质中有1例α-SMA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33%(1/12),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胞浆。α-SMA蛋白在膀胱癌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α-SMA蛋白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Ⅰ级、Ⅱ级、Ⅲ级组织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36%(19/22)、89.29%(25/28)、77.78%(14/18),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α-SMA蛋白在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Tis-T1期、T2-T4期组织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9%(26/35)、96.97%(32/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α-SMA蛋白在膀胱癌复发组、无复发组组织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29/30)、76.32%(29/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2.CD34蛋白表达的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膀胱癌间质细胞的胞浆。68例膀胱癌间质中有25例显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6.76%(25/68),阳性信号主要位于间质中小血管壁内皮细胞。12例正常膀胱组织间质中有11例CD34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1.67%(11/12),阳性信号主要位于黏膜下层和血管旁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CD34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膀胱癌,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蛋白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Ⅰ级、Ⅱ级、Ⅲ级组织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6%(8/22)、39.29%(11/28)、33.33%(6/18),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9);CD34蛋白在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Tis-T1期、T2-T4期组织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86%(8/35)、51.52%(17/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D34蛋白在膀胱癌复发组、无复发组组织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5/30)、52.63%(20/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Ki-67染色程度判断:细胞核上有黄色至棕色颗粒着色为阳性标志。每个标本检查5个高倍视野,每个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计算Ki-67阳性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为Ki-67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Ki-67LI>10%为阳性病例。68例膀胱癌细胞中有37例显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4.41%(37/68)。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有1例Ki-67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33%(1/12)。Ki-67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Ki-67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45%(10/22)、46.43%(13/28)、77.78%(14/18),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Ki-67在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Tis-T1期、T2-T4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86%(15/35)、66.67%(22/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Ki-67在膀胱癌复发组、无复发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23/30)、36.84%(14/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在膀胱癌组织间质中,58例α-SMA蛋白阳性表达中,有41例CD34蛋白呈阴性表达;10例α-SMA蛋白阴性表达中,有8例CD34蛋白呈阳性表达;共同阳性表达有17例,共同阴性表达的有2例。用皮尔逊积差相关(Pearson)作相关分析显示:α-SMA蛋白与CD34蛋白在膀胱癌组织间质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7,r=-0.372)。5.在膀胱癌组织中,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A蛋白表达阳性的膀胱癌细胞Ki-67标记指数为(37.6±17.5)%,与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A蛋白表达阴性的膀胱癌细胞Ki-67标记指数(32.8±18.3)%相比较,两者差异无显着性(P>0.05)。6.在膀胱癌组织中,间质细胞CD34蛋白表达阳性的膀胱癌细胞Ki-67标记指数为(41.5±19.4)%,与间质细胞CD34蛋白表达阴性的膀胱癌细胞Ki-67标记指数(25.8±15.2)%相比较,两者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1.膀胱癌组织间质中,α-SMA蛋白呈高表达,CD34蛋白呈低表达;α-SMA蛋白与CD34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膀胱癌浸润程度和预后的指标。2.α-SMA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增殖无相关性;CD34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增殖有相关性。

陈明,徐丹枫[10](2008)在《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发病率较低。标准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肾输尿管加输尿管膀胱开口袖套状切除。由于其预后较差,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正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这项研究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肾盂输尿管癌中P27及Ki-67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盂输尿管癌中P27及Ki-67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NDRG1促进5637耐药细胞形成介导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膀胱癌
        1.1.1 膀胱癌的表现
        1.1.2 膀胱癌的诱导因素
    1.2 膀胱癌的治疗手段
        1.2.1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1.2.2 卡介苗
        1.2.3 膀胱内给药
        1.2.4 铂类疗法
    1.3 奥沙利铂
        1.3.1 奥沙利铂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1.3.2 奥沙利铂的耐药机制
        1.3.2.1 转运蛋白水平的改变
        1.3.2.2 DNA修复
        1.3.2.3 抗凋亡
    1.4 NDRG1的研究进展
        1.4.1 NDRG1的作用
        1.4.1.1 NDRG1与自噬
        1.4.1.2 NDRG1与分化
        1.4.1.3 NDRG1与抗血管生成
        1.4.2 NDRG1与耐药性
    1.5 表观遗传
        1.5.1 组蛋白甲基化与耐药性
        1.5.2 DNA异常甲基化与耐药性
        1.5.3 染色质修饰与耐药性
第2章 NDRG1在奥沙利铂致膀胱癌耐药中的作用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用药品及试剂
        2.1.2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制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膀胱癌细胞培养
        2.2.2 CCK8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活性
        2.2.3 高通量测序筛选耐药基因
        2.2.4 Western Blot实验
        2.2.5 细胞转染
        2.2.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
        2.2.7 qRT-PCR法
        2.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2.2.9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2.3.2 流式细胞术检测5637P、5637P-OXI、5637R细胞增殖
        2.3.3 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
        2.3.4 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蛋白表达
        2.3.5 高通量测序法筛选耐药基因
        2.3.6 qRT-PCR法测定NDRG1的mRNA表达
        2.3.7 Western Blot法筛选耐药蛋白及耐药通路的研究
        2.3.8 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NDRG1后的蛋白表达
        2.3.9 CCK8法检测敲低NDRG1后5637R的耐药性
        2.3.10 流式细胞术检测5637R敲低NDRG1后细胞增殖情况
        2.3.11 流式检测5637R敲低NDRG1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甲基化介导NDRG1过表达促进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用药品及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浆核分离
        3.2.2 激光共聚焦检测NDRG1表达
        3.2.3 DNA提取
        3.2.4 Western Blot实验
    3.3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Western Blot检测三种细胞浆核分离后NDRG1表达
        3.4.2 激光共聚焦法检测NDRG1的定位及表达水平
        3.4.3 Western Blot法检测浆核分离后组蛋白表达水平
        3.4.4 Sequenom MassARRAY Methylation检测5637P、5637R中NDRG1 CpG Unit甲基化程度
        3.4.5 Western Blot法检测5637R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使用对EZH2、Tri-Me-Histone H3 Lys9、Tri-Me-Histone H3 Lys27、NDRG1、p21、p27、CDK6蛋白的影响
        3.4.6 Western Blot法检测5637R、T24、TCCSUP三种膀胱癌细胞敲低NDRG1后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水平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结论
第5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Vimentin和Ki-67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LAPTM4B与p27Ki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组织标本来源及相关资料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溶液配制
    2.方法和步骤
        2.1 SP染色及观察切片
        2.2 观察病理切片及LAPTM4B和p27 表达结果判定
    3.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P504s、P63和Ki-6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预后及转移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入院后常规处理
        2.1 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
        2.2 前列腺穿刺标本处理P504s、P63、Ki-67 表达及Gleason评分
        2.3 患者分组
    3. 前列腺癌治疗
        3.1 根治组
        3.2 内分泌治疗组
    4. 前列腺癌复查评估预后
        4.1 根治组
        4.2 内分泌治疗组
    5. 统计学方法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根治组结果
        1.1 P504s表达与根治组Pca患者预后的关系
        1.2 P63表达与根治组Pca患者预后的关系
        1.3 Ki-67 表达与根治组Pca患者预后的关系
        1.4 Gleason评分与根治组Pca患者预后的关系
    2. 内分泌治疗组结果
        2.1 P504s表达与内分泌治疗组Pca患者预后的关系
        2.2 P63 表达与内分泌治疗组Pca患者预后的关系
        2.3 Ki-67 表达与内分泌治疗组Pca患者预后的关系
        2.4 Gleason评分与内分泌治疗组Pca患者预后的关系
讨论
    1. 传统预测前列腺癌预后的指标及其机制
        1.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1.2 Gleason评分
    2. 新型预测前列腺癌预后的指标及其机制
        2.1 P504s
        2.2 P63
        2.3 Ki-6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PTEN、Ki-67及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6)CDK4和P2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P27 及 CDK4 与结肠癌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7)VEGF、P27和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8)ERCC1、P27kip1、CyclinE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预后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部分 ERCC1、P27~(kipl)、CyclinE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ERCC1、P27~(kipl)、CyclinE与胃癌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部分
    缩略词索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膀胱癌间质α-SMA和CD34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部分 膀胱癌间质α-SMA和CD34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Ki-67抗原在泌尿系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四、肾盂输尿管癌中P27及Ki-67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NDRG1促进5637耐药细胞形成介导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D]. 张华瑀. 吉林大学, 2021(01)
  • [2]Vimentin和Ki-67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刘德乾. 济宁医学院, 2018(01)
  • [3]LAPTM4B与p27Ki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隋思蕾.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
  • [4]P504s、P63和Ki-6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预后及转移的关系[D]. 徐萧龙. 皖南医学院, 2016(05)
  • [5]PTEN、Ki-67及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任春燕. 泰山医学院, 2014(03)
  • [6]CDK4和P2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吕俊. 泸州医学院, 2013(04)
  • [7]VEGF、P27和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简娜提·阿不力孜.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3)
  • [8]ERCC1、P27kip1、CyclinE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预后相关性研究[D]. 刘娟妮. 郑州大学, 2010(06)
  • [9]膀胱癌间质α-SMA和CD34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D]. 董照刚. 郑州大学, 2009(03)
  • [10]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J]. 陈明,徐丹枫. 首都医药, 2008(12)

标签:;  ;  ;  ;  ;  

P27、Ki-67在肾盂及输尿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