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化合物灭蝇效果观察

两种化合物灭蝇效果观察

一、两种复配剂灭蝇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孟颢光,游秀峰,李为争[1](2021)在《黄瓜常见病虫害已登记农药的简单对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病虫害优势类群不断变化,农药的科学选择是广大种植户面临的突出难题。为了使黄瓜种植户和植物保护技术人员从宏观的视角弄清黄瓜病虫害用药的规律,本文采用对应分析统计工具,对黄瓜病虫害登记用药进行了对应分析,绘制了黄瓜病虫害类型—农药种类的简明图示。结果表明:当前黄瓜主要病虫害是白粉病、霜霉病、根结线虫、蚜虫、粉虱类和潜叶蝇类。黄瓜霜霉病应急防治推荐烯酰吗啉+代森锰锌二元混剂,白粉病使用福美双和醚菌酯防治比较有效且对黄瓜安全,根结线虫推荐使用噻唑膦或甲维盐防治,黄瓜蚜虫推荐啶虫脒防治,粉虱类推荐使用呋虫胺或溴氰虫酰胺防治,潜叶蝇类害虫使用灭蝇胺或阿维菌素类似物防治。

童贤明[2](2021)在《北方寒地水稻草田交错区水稻潜叶蝇调查及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黑龙江省是水稻的主要产地,潜叶蝇是北方水稻耕种区的主要虫害之一,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黑龙江省草田交错区不同下垫面潜叶蝇的发生规律、空间分布结构、为害程度,并积极采用综合防控措施,为北方寒地草原交错区潜叶蝇的控制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法。试验在黑龙江省前进农场草田交错区的草滩湿地、水田与防护林带边沿的荒芜沟渠、人工苜蓿草地、天然草原、水稻插秧的水稻田5类人工与天然的不同下垫面开展,从“草原—水稻—农田”潜叶蝇系统出发,研究不同时期潜叶蝇的生活史、发生规律、为害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黄色诱虫板的物理防控和10%阿维菌素(3g)+80%灭蝇胺(5g)双连包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21%噻虫嗪、0.3%印楝素乳油、2.5%溴氰菊酯五种药剂综合防控措施,探究各种药剂对水稻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等,初步得出了持续控制潜叶蝇的措施,此研究将作为草田交错区水稻潜叶蝇综合治理的重要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对草田交错区15个样地水稻潜叶蝇卵量和有卵株率进行调查,每个样地调查100株植株发现荒芜沟渠的有卵株率最高,为57.3%,显着高于其他样地(P<0.05),草滩湿地有卵株率次之,天然草原有卵株数略高于苜蓿地,但二者无显着差异(P>0.05),此时水稻田有卵株率最低,仅为16%,显着低于其他样地(P<0.05)。平均百株卵量数据显示,荒芜沟渠样地内的卵量最高,为519.3/粒,显着高于其他样地(P<0.05),而草滩湿地、天然草原和苜蓿地间无显着差异(P>0.05),水稻田平均百株卵量最低,仅为83.0/粒,显着低于其他样地(P<0.05)。且水稻潜叶蝇在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上的分布都呈完全随机性,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调查的5种下垫面样地内,潜叶蝇为害程度依次为水田与防护林带边沿的荒芜沟渠>草滩湿地>天然草原>人工苜蓿草地>水稻田。黄板采用10cm、20cm和30cm三种悬挂高度,200片/ha、300片/ha和400片/ha三种密度诱杀水稻田潜叶蝇后发现为不同高度和密度黄板均可明显减少百穴受害率,对照百穴受害率均高于85%,而黄板处理后受害率均低于50%,防治效果良好。在三块水稻田均以20cm高度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在60%以上;悬挂高度为30cm时防治效果优于10cm。不同悬挂密度黄板时防治效果不同,在三块水稻田均以300片/ha密度的防治效果最佳,显着优于其他处理(P<0.05)。3.通过调查五种药剂处理水稻潜叶蝇后植株的百株头数、减退率和防效表明不同药剂处理效果排行为21%噻虫嗪4000倍液>10%阿维菌素(3g)+80%灭蝇胺(5g)双连包225g/ha>10%溴氰虫酰胺375m L/ha>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以上药剂在喷施15d后仍能保持良好效果。5种不同药剂复配白糖、展透助剂和28-表高芸苔素内酯后药效增强且防控效果、防控时间均优于单独施药。4.水稻受潜叶蝇为害后施用5种不同药剂,在施药后抗性降低,叶绿素、均低于对照,丙二醛含量高于对照。到第15 d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有所提高,丙二醛含量降低,说明药剂的药效也在逐渐减弱,水稻抗性逐渐增强。但在4000倍液的21%噻虫嗪处理对生理指标影响较大,其次为10%阿维菌素+80%灭蝇胺225g/ha>10%溴氰虫酰胺375m L/ha>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该结果与药效密不可分。

张玉东,师宝君,赵轩,成卫宁[3](2018)在《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及药剂防治》文中提出旨在明确美洲斑潜蝇在陕西省的发生危害特点,了解其对不同杀虫剂种类的敏感性和田间防治效果,为美洲斑潜蝇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2016年对陕西省杨凌地区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番茄和黄瓜的受害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7种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毒力和防效。结果表明,4月份前番茄和黄瓜上美洲斑潜蝇发生较轻,随后逐渐加重,7-9月为危害高峰,10月后危害减轻;全年黄瓜受害重于番茄。在供试的7种药剂中,50%灭蝇胺WP、31%阿维·灭蝇胺SC和2.8%阿维·高氯EC不仅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5.41mg/L、1.42mg/L和2.87mg/L,而且持效期长,药后7~10d防效仍超过81%,应用效果较好,建议作为首选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吴昊[4](2017)在《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桃蚜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研制》文中认为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害虫。由于传统的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桃蚜抗药性增强等问题,桃蚜的生物防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球孢白僵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农药,有着高效、低毒、无公害、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防效不稳定、杀虫速度缓慢等弊端。复配制剂的研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首先通过温室桃蚜的生物测定试验筛选出对桃蚜毒力较高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再通过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相容性测定试验,筛选出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好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用球孢白僵菌分别与筛选出的昆虫生长调节剂采用不同浓度进行复配,测试室内联合毒力,并通过共毒系数的计算优选出表现增效作用的组合;通过数学模型的拟合计算出最优复配模式;最后测定最优复配模式对温室桃蚜的防治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毒力菌株的筛选:采用浸虫法测定了10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桃蚜的室内毒力,初步筛选出5株对桃蚜室内毒力较强的菌株,致病力顺序为Bb2032>Bb2078>Bb98>Bb2004>Bb19,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53%、93.83%、90.12%、85.19%、80.25%,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168d、5.338d、5.755 d、6.037d、6.200d;致死中浓度LC50顺序依次为Bb2032<Bb2078<Bb98<Bb2004<Bb19。因此,球孢白僵菌Bb2032对桃蚜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可进一步用于复配制剂的研制。2.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相容性测定:在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三种浓度梯度下,供试的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Bb2032的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中浓度和低浓度下,0.3%印楝素乳油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最小,分别为47.23%和37.31%;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Bb2032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较弱,其中25%灭幼脲III悬浮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小,印楝素次之;中浓度和低浓度梯度下,0.3%印楝素乳油对菌株的产孢抑制率均最低,分别为7.79%和4.60%。因此,0.3%印楝素乳油和25%灭幼脲III悬浮剂与球孢白僵菌Bb2032具有较好的相容性。3.联合毒力及增效组合的初步筛选:0.3%印楝素乳油单剂对桃蚜的LC50为11.99mg/L,25%灭幼脲III悬浮剂单剂对桃蚜的LC50为88.30mg/L。球孢白僵菌Bb2032与0.3%印楝素乳油的复配剂在各体积配比下对桃蚜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这表明各复配剂对桃蚜的生物防治均有增效作用;而球孢白僵菌Bb2032与25%灭幼脲III悬浮剂的复配剂对桃蚜的共毒系数在21.13117.82之间。因此,0.3%印楝素乳油与球孢白僵菌Bb2032复配剂对桃蚜的生物防治具有更好的增效作用。4.理论最优复配模式的计算:计算出球孢白僵菌Bb2032在复配剂中的质量分数(K),再通过公式得到反正弦转换值(X),最后将反正弦转换值(X)与复配剂的共毒系数(Y)经过拟合后可知:1.8×105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2032与12mg/L的0.3%印楝素乳油的理论最优配比为体积比1:1.0090,此时共毒系数最高,达到219.02。5.理论最优复配剂对桃蚜的温室防治效果:1.84×105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Bb2032单剂、11.99mg/L的0.3%印楝素乳油单剂以及理论最优配比的复配剂对桃蚜均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三组处理在施药后10d内对温室桃蚜的最高防治效果依次为80.83%、82.50%、92.50%,对桃蚜的温室防治效果顺序为:理论最优配比复配剂>0.3%印楝素乳油单剂>球孢白僵菌Bb2032单剂。因此,可以进一步断定理论最优配比的复配剂对桃蚜的温室防治具有增效作用。

史慧勤,陈珞艺,韩华,李彦,贾瑞忠,石华,黄清臻[5](2016)在《呋虫胺与顺式氯氰菊酯混配对抗性家蝇的控制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呋虫胺和顺式氯氰菊酯混配对家蝇的联合作用,研究该混配剂用于表面喷洒和空间喷雾时的有效成分浓度和药效,为科学用药、提高家蝇控制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接触法比较该混配制剂与各组成成分对敏感品系家蝇的药效;依据共毒系数(CTC)筛选混配剂中有效成分的浓度比值;依据国家标准GB/T 13917.1-2009有关内容,检测混配剂对家蝇的表面触杀和空间喷雾杀灭效果。结果与各组成成分相比,混配剂对家蝇击倒速度加快。呋虫胺和顺式氯氰菊酯的适宜浓度比为3∶1(共毒系数为197.18)。混配剂对抗性家蝇进行表面触杀时适宜的有效成分浓度为氯氰菊酯0.33 g/L、呋虫胺1.0 g/L,在全吸收面和不吸收面上24 h致死率分别为96.67%和100%;混配剂空间喷雾时有效成分浓度提高3倍,对抗性家蝇24 h致死率为100%,KT50均在10 min以内。结论呋虫胺与氯氰菊酯混配对抗性家蝇有良好的击倒和致死作用,能够一定程度缓解家蝇的抗性、提高控制效果。

艾芹[6](2015)在《油茶主要病害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文中提出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油茶具有极高的经济利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油茶茶籽及其副产品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综合利用价值极高,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油茶病害的频繁发生,尤其是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等发病率高,危害普遍严重,阻碍油茶林健康发展及发挥其各种效益。本论文从13种植物粗提取物筛选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抑菌植物,测试其抑菌作用,并利用其提取物研制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结果如下:(1)抑菌植物的筛选及其提取方法优化通过滤纸片法的筛选,博落回和茶枯的粗提取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抑制活性,对油茶炭疽病菌和软腐病菌的抑制直径达1Omm以上。博落回粗提取物中含有对两种油茶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生物碱,茶枯提取物中含有对两种油茶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茶皂素。以生物总碱的提取比率为指标,优化后博落回提取的最优工艺为用85%的乙醇按1g/8mL在室温下浸渍提取84h,以茶皂素的提取比率为指标,经优化后茶枯提取的最优工艺为用55%的乙醇按1g/14mL在室温下浸渍提取80h。(2)植物提取物单剂及其复配剂抑菌作用研究博落回粗提取物对果生刺盘孢、胶孢炭疽菌和软腐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6.67mg/mL、73.59mg/mL与41.66mg/mL。茶枯粗提取物对果生刺盘孢、胶孢炭疽菌和软腐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9.68mg/mL、18.69mg/mL与27.41mg/mL。80mg/mL时,博落回粗提取物对果生刺盘孢和软腐病菌的离体叶片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5.28%和69.63%与64.69%和59.84,茶枯粗提取物对果生刺盘孢、胶孢炭疽菌和软腐病菌的离体叶片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2.87%和 76.50%、81.45%和 74.73%与 82.47%和 79.79%。复配剂 F2 对果生刺盘孢和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为相加作用。在药剂浓度为80mg/mL时,对炭疽病菌的林间预防效果和林间治疗效果分别为73.02%和69.49%,与多菌灵的抑制效果相当。(3)油茶主要病害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经过筛选确定二甲基亚砜为最佳溶剂,吐温20为研制博落回乳油的最佳乳化剂,NP-40为研制茶枯乳油的最佳乳化剂。博落回乳油的最佳配方为B11,即博落回粗提取物占总体质量的25%,二甲基亚砜占67%,吐温20占8%。茶枯乳油的最佳配方为C21,即茶枯粗提取物占总体质量的15%,二甲基亚砜占77%,NP-40占8%。博落回乳油B11、茶枯乳油C21对果生刺盘孢、胶孢炭疽菌和软腐病菌均有较好的离体抑制活性和活体抑制活性,均可达60%以上。复配剂F则对两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可达65%以上。

霍伟,翟壹彪,刘晓鹏,丁红玉[7](2014)在《蝇类引诱因子的国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要介绍了蝇类引诱因子及无药化防制蝇类的发展现状,阐述蝇类对光、色彩、气味、食物、信息素(诱虫烯)等引诱物刺激作用及形成视觉信号、寻找配偶、食物和产卵场所重要的环境信息,如何合理使用这些信息提高灭蝇效果,并根据标本兼治侧重治本的原则,应将环境防治、生物防制和诱杀防制作为重点,充分利用蝇类引诱因子的研究成果,探索使用简便及研究基于光、色彩和气味物质的蝇类无药化防治技术对环境安全、对人畜完全无害的蝇类自杀式诱捕装置/系统是实现无药化的主要方向。①粘蝇纸和粘蝇带由于使用简便且不污染环境,是人们防治室内蝇类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很有推广潜力的室内防治蝇类的手段;②捕蝇笼具有精细美观、使用方便、安全耐用、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副作用等优点,这种产品的研究也将有长足发展;③电子灭蝇灯是近年来兴起的灭蝇方法,并且是色彩、光线、温度和引诱剂相加的产品,具有多种刺激信息的蝇类诱杀产品将会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采用适当的化学防制方法降低蝇类的数量和密度,把种群数量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除害灭病和减少对其他生物骚扰的目的。

蔡恩茂,殷为申,冷培恩,刘洪霞[8](2011)在《模拟现场不同诱饵对家蝇诱捕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模拟现场条件下筛选对家蝇引诱力强的配方,探索可商品化的用于蝇类密度监测的诱饵。方法在模拟现场用捕蝇笼比较2种不同配方诱饵诱捕家蝇的差别。结果通过2次筛选,从诱捕率和成本综合分析,SA-8(腐鱼膏剂50g+红糖100g+水100g)配方明显优于其他配方,其诱捕率(36.95%)高于糖醋诱饵的诱捕率(12.64%),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5,P<0.01)。结论 SA-8可作为候选诱饵,用于现场实验,进一步验证其对家蝇和其它蝇种的引诱效果。

刘瑞瑞[9](2010)在《斑蝥素及其类似物杀虫活性研究》文中指出斑蝥素(Cantharidin)是芫菁科(Meloidae)昆虫产生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天然倍半萜类毒素。为明确斑蝥素的作用方式和杀虫谱,发现具有杀虫活性的斑蝥素类似物,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测定了斑蝥素及1.0%斑蝥素乳油对13种害虫的作用方式及毒力,并初步测定了8种斑蝥素类似物的杀虫活性,初步研制出一种由斑蝥素、家蝇信息素和含糖载体组成的诱蝇毒饵,测定了其对家蝇的诱杀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斑蝥素杀虫谱广,具有多种作用方式。其对家蝇成虫的48h、72h胃毒LC50分别为781.90、397.22mg/L;对粘虫3龄幼虫的24h、48h胃毒LC50和24h、48h触杀LD50分别为278.64、116.09mg/L和0.47、0.37μg/虫,24h选择性AFC50和24h、48h非选择性AFC50分别为190.77mg/L和37.53、47.94mg/L;对粘虫卵具有较强的杀卵活性,在斑蝥素供试浓度为500、1000mg/L时,粘虫卵孵化率仅为51.81%和64.49%;对大叶黄杨斑蛾4龄幼虫的48h胃毒LC50和24h、48h触杀LD50分别为182.41mg/L和0.084、0.049ug/头;对淡色库蚊3龄幼虫的24、48、72、96h触杀LC50分别为100.23、54.92、35.54、32.01mg/L;对玉米象成虫具有明显的胃毒、触杀、驱避活性和种群抑制作用。2. 1.0%斑蝥素乳油具有较强的杀蚜和杀螨活性。其对烟蚜、菊姬长管蚜、桃粉蚜、菜蚜和月季长管蚜5种蚜虫无翅成蚜的12h触杀LC50分别为19.52、15.84、16.63、25.94、26.20mg/L,并且对菜蚜具有一定的内吸活性;1.0%斑蝥素乳油对朱砂叶螨、麦圆蜘蛛和山楂叶螨成螨12h的触杀LC50依次为8.26、13.38、8.46mg/L。3.研制的斑蝥素毒饵对家蝇3~5日龄成虫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当斑蝥素含量为0.1%时,毒饵的48h和60h灭蝇率已分别达到81.04%和95.78%。4.通过对8种斑蝥素类似物的杀虫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去甲斑蝥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触杀和胃毒活性,当胃毒处理最高浓度为4000mg/L时,小菜蛾的24h平均死亡率为86.67%,当点滴处理的最高点滴量为4μg/虫时,小菜蛾的24h、48h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3.33%和83.33%,并发现去甲斑蝥素对玉米象成虫表现出微弱的触杀活性,斑蝥素酸对小菜蛾3龄幼虫表现出明显的触杀活性。

李向阳[10](2008)在《稻水象甲在双峰县发生情况调查及药剂筛选试验》文中研究指明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有害生物,为了了解稻水象甲在湖南双峰县的发生规律和对稻水象甲进行有效地防治,本研究观察稻水象甲在双峰的年发生情况,并对多种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稻水象甲近年在双峰县年发生两代,越冬成虫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对氟虫腈、毒死蜱和啶虫脒等多种农药进行了室内的毒力测定,单药剂毒力试验24h后,毒死蜱LC50=34.89mg/L,啶虫脒LC50=76.28mg/L,氟虫腈LC50=4.85mg/L,结果是以氟虫腈最好,毒死蜱次之,啶虫脒对稻水象甲的毒力最差。并利用这三种药剂进行复配药剂毒力试验,以氟虫腈+毒死蜱的组合效果最好,毒力试验24h后LC50=3.29mg/L。在单药剂处理以氟虫腈的效果最好,在复配药剂处理中,发现以1000倍20%(氟虫腈5%+毒死蜱15%)复配剂效果最好,在秧田、大田期的防治效率都达90%以上。施用的时间以抛秧或移栽后第4天的下午17:00-18:30喷施农药效果最好。在一定面积试点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确定了20%(氟虫腈5%+毒死蜱15%)复配剂在商品化生产过程中最佳的工艺流程,确定了分散剂和增稠剂的使用量,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进一步提出了对稻水象甲综合防治的对策及措施。

二、两种复配剂灭蝇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复配剂灭蝇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黄瓜常见病虫害已登记农药的简单对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应分析数据的来源
    1.2 方法
        1.2.1 数据预处理
        1.2.2 统计分析方法
        1.2.3 对应分析图的解读
        (1)正向矢量的定义:
        (2)可以选择的农药:
        (3)农药防效认可程度:
        (4)农药的选择性:
        (5)相似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瓜病害—杀菌剂关系的对应分析
    2.2 黄瓜害虫—杀虫剂关系的对应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5 启示

(2)北方寒地水稻草田交错区水稻潜叶蝇调查及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北方寒地水稻草田交错区水稻生产概况
    1.3 水稻潜叶蝇研究概况
        1.3.1 水稻潜叶蝇的分类地位、分布及寄主范围研究
        1.3.2 水稻潜叶蝇的形态特征
        1.3.3 水稻潜叶蝇的生物学特性
        1.3.4 水稻潜叶蝇的空间分布
        1.3.5 水稻潜叶蝇的防治指标
    1.4 水稻害虫对植株生理的影响
    1.5 水稻潜叶蝇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1.5.1 农业防治
        1.5.2 物理防治
        1.5.3 生物防治
        1.5.4 化学防治
    1.6 北方寒地草田交错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点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北方寒地水稻草田交错区潜叶蝇调查
        2.3.2 水稻草田交错区水稻潜叶蝇物理防控技术研究
        2.3.3 水稻草田交错区水稻潜叶蝇药剂防控技术研究
        2.3.4 不同药剂对水稻潜叶蝇胁迫的水稻生理指标影响研究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北方寒地水稻草田交错区之潜叶蝇调查
        3.1.1 生活史
        3.1.2 种群动态调查
        3.1.3 种群动态特征分析
        3.1.4 为害症状调查
    3.2 水稻潜叶蝇物理防控研究
        3.2.1 黄板诱杀潜叶蝇效果
        3.2.2 不同悬挂高度潜叶蝇成虫防治效果
        3.2.3 不同悬挂密度潜叶蝇成虫防治效果
    3.3 药剂对水稻潜叶蝇的控制效果评价
        3.3.1 10%阿维菌素+80%灭蝇胺防治水稻潜叶蝇
        3.3.2 10%溴氰虫酰胺防治水稻潜叶蝇
        3.3.3 0.3%印楝素乳油防治水稻潜叶蝇
        3.3.4 21%噻虫嗪防治水稻潜叶蝇
        3.3.5 2.5%溴氰菊酯防治水稻潜叶蝇
    3.4 五种药剂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3.4.1 五种药剂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2 五种药剂对水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4.3 五种药剂对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4.4 五种药剂对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5 草田交错区水稻潜叶蝇的可持续控制策略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结论
        4.1.1 北方寒地水稻草田交错区潜叶蝇调查
        4.1.2 水稻潜叶蝇物理防控研究
        4.1.3 水稻潜叶蝇药剂防控研究
        4.1.4 不同药剂对水稻潜叶蝇胁迫的水稻生理指标影响研究
    4.2 讨论
        4.2.1 北方寒地水稻草田交错区潜叶蝇调查
        4.2.2 水稻潜叶蝇物理防控研究
        4.2.3 水稻潜叶蝇药剂防控研究
        4.2.4 不同药剂对水稻潜叶蝇胁迫的水稻生理指标影响研究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北方寒地草田交错区的潜叶蝇调查
    5.2 黄色诱虫板物理防控效果
    5.3 五种药剂防控效果
    5.4 五种药剂喷施处理虫害后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5.5 预防为主,药控为辅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及药剂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调查
    1.3 室内毒力测定
    1.4 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杨凌地区美洲斑潜蝇年发生动态
    2.2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2.3 田间防治效果
3 讨论

(4)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桃蚜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桃蚜的研究现状及防治方法
        1.2.1 桃蚜的形态特征
        1.2.2 桃蚜的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1.2.3 桃蚜的寄主范围及为害特点
        1.2.4 桃蚜的防治
    1.3 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3.1 昆虫病原真菌的研究现状
        1.3.2 白僵菌的分类
        1.3.3 球孢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
        1.3.4 球孢白僵菌的致病机理
    1.4 昆虫生长调节剂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的应用
        1.4.1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现状
        1.4.2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1.5 球孢白僵菌与其他药剂复配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引言
3 试验材料
    3.1 供试菌株
    3.2 供试药剂
    3.3 供试植物
    3.4 供试昆虫
    3.5 培养基
    3.6 试验仪器
4 试验方法
    4.1 球孢白僵菌对桃蚜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4.1.1 供试植株和供试桃蚜的室内培养
        4.1.2 孢子悬浮液的配制
        4.1.3 同浓度条件下高致病力菌株的初步筛选
        4.1.4 不同浓度梯度下菌株的致病力
        4.1.5 数据处理
    4.2 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相容性测定方法
        4.2.1 供试药剂及浓度配制
        4.2.2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4.2.3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4.2.4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产孢量的影响
        4.2.5 数据处理
    4.3 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联合毒力及共毒系数
        4.3.1 昆虫生长调节剂单剂对桃蚜的LC50测定
        4.3.2 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复配剂对桃蚜的毒力测定
        4.3.3 复配剂对桃蚜的联合毒力及共毒系数
        4.3.4 数据处理
    4.4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理论最优复配模式的计算
    4.5 理论最优配比复配剂对桃蚜的温室防治试验
        4.5.1 供试药剂对桃蚜的温室防治效果
        4.5.2 数据处理
5 结果与分析
    5.1 球孢白僵菌对桃蚜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5.1.1 桃蚜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的症状
        5.1.2 同浓度条件下高致病力菌株的初步筛选
    5.2 高毒力菌株单剂对桃蚜的LC_(50)测定
    5.3 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相容性测定
        5.3.1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5.3.2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5.3.3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产孢量的影响
        5.3.4 与球孢白僵菌有较好相容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筛选
    5.4 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联合毒力及共毒系数
        5.4.1 昆虫生长调节剂单剂对桃蚜的LC_(50)测定
        5.4.2 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复配剂对桃蚜的毒力测定
    5.5 理论最优复配模式的计算
    5.6 理论最优配比复配剂对桃蚜的温室防治效果
6 讨论
    6.1 桃蚜的生物防治途径
    6.2 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相容性
    6.3 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联合毒力
    6.4 复配剂对桃蚜的温室防治防治
7 结论
    7.1 球孢白僵菌对桃蚜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7.2 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相容性测定
    7.3 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联合毒力及共毒系数
    7.4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理论最优复配模式的计算
    7.5 理论最优配比复配剂对桃蚜的温室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呋虫胺与顺式氯氰菊酯混配对抗性家蝇的控制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剂
        1.1.2试虫
        1.1.3仪器设备
    1. 2 方法
        1.2.1家蝇成虫KT50测定
        1.2.2混配剂中各成分联合作用
        1.2.3家蝇抗性倍数计算
        1.2.4混配剂表面触杀效果和空间喷雾效果
2结果
    2.1顺式氯氰菊酯与呋虫胺混配剂对家蝇的联合作用
    2.2家蝇抗性程度和混配剂的表面触杀效果
    2.3混配剂空间喷雾杀虫效果
3 讨论

(6)油茶主要病害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1.1.1 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
        1.1.2 植物源农药的作用特点
        1.1.3 植物源农药的分类
    1.2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源杀菌剂的植物分类
        1.2.2 植物源杀菌剂的活性成分
        1.2.3 抑菌植物的活性成分的提取
        1.2.4 植物源杀菌剂的抑菌机理
        1.2.5 植物源杀菌剂抑菌活性测定方法
    1.3 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利用
        1.3.1 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利用方式
        1.3.2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开发的一般程序
    1.4 油茶主要病害防治研究
        1.4.1 油茶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1.4.2 油茶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1.5 本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2 抑菌植物的筛选及其提取方法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植物粗提取物对油茶主要病原真菌生物抑制活性的筛选
        2.2.2 室内抑制活性测定
        2.2.3 显色实验
        2.2.4 博落回和茶枯提取方法的优化
        2.2.4.1 血根碱和茶皂素标准曲线测定
        2.2.4.2 博落回和茶枯提取方法单因素实验
        2.2.4.3 博落回和茶枯提取方法正交优化实验
    2.3 小结
        2.3.1 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油茶炭疽病菌和油茶软腐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2.3.2 博落回和茶枯的粗提取物的室内抑制作用及显色反应
        2.3.3 博落回和茶枯提取物方法的优化
3 植物提取物单剂及复配剂抑菌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两种提取物单剂对油茶炭疽病菌和软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曲线
        3.2.2 复配剂对油茶炭疽病菌和软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曲线
        3.2.3 离体叶片实验
        3.2.4 林间防效
    3.3 小结
        3.3.1 植物提取物单剂及复配剂对3种油茶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曲线
        3.3.2 提取物单剂及复配剂F2对3种油茶病原菌的离体叶片防治效果
        3.3.3 提取物单剂及复配剂F2对两种油茶主要病害的林间防治效果
4 油茶主要病害植物源杀菌剂的制备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博落回乳油和茶枯乳油的溶剂的筛选
        4.2.2 博落回乳油和茶枯乳油的性能筛选鉴定
        4.2.3 两种植物提取物乳油配方的筛选
        4.2.4 两种植物提取物乳油对油茶主要病害的室内毒力
        4.2.5 两种植物提取物乳油及复配剂F对油茶主要病害的离体叶片防治效果
        4.2.6 两种植物提取物乳油对油茶主要病害的苗圃防治效果
    4.3 小结
        4.3.1 博落回乳油和茶枯乳油的研制
        4.3.2 两种植物源乳油及复配剂F对3种病原菌的离体抑制作用
        4.3.3 两种植物源乳油及复配剂F对3种病原菌的活体抑制作用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抑菌植物的筛选及其提取方法优化
        5.1.2 植物提取物单剂及复配剂抑菌作用研究
        5.1.3 油茶主要病害植物源杀菌剂的制备
    5.2 讨论
6 本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蝇类引诱因子的国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蝇类引诱因子的研究经历
    1.1 趋光性
    1.2 色彩
    1.3 气味物质
    1.4 信息素
2 蝇类引诱因子的发展现状
    2.1 带有荧光灯的电击诱饵装置发展较快
    2.2 基于光线的电子灭蝇器也有突破
    2.3 自动捕蝇器效果也很明显
3 蝇类引诱因子应用研究的展望

(8)模拟现场不同诱饵对家蝇诱捕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法
        1.2.2 A与B捕蝇效果比较实验
        1.2.3 各种复配配方诱饵捕蝇效果比较实验
        1.2.4 选取配方与糖醋饵比较实验
2 结果
    2.1 A与B 2种诱饵诱捕家蝇效果比较
    2.2 含A成分各种复配诱饵诱捕家蝇效果
    2.3 SA-8配方诱饵与糖醋诱饵模拟实验室诱捕家蝇效果比较
3 讨论
    3.1 SA-8诱饵的诱蝇效果
    3.2 SA-8优于传统的诱饵
    3.3 SA-8可用于配置灭蝇毒饵
    3.4 SA-8可用于蝇类密度监测

(9)斑蝥素及其类似物杀虫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动物源农药概述
        1.1.1 动物源农药的分类与研究现状
        1.1.2 动物源农药的特点
        1.1.3 研究具生物活性动物产物的意义
    1.2 斑蝥素研究进展
        1.2.1 产斑蝥素资源昆虫
        1.2.2 斑蝥素性质及鉴定
        1.2.3 斑蝥素提取及含量测定
        1.2.4 斑蝥素化学及生物合成
        1.2.5 斑蝥素在植保领域的应用
    1.3 斑蝥素类似物的生物活性
    1.4 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斑蝥素对13 种害虫的杀虫活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胃毒活性
        2.2.2 触杀活性
        2.2.3 拒食活性
        2.2.4 熏蒸活性
        2.2.5 内吸活性
        2.2.6 驱避活性
        2.2.7 杀卵活性
        2.2.8 种群抑制作用
        2.2.9 症状观察
    2.3 小结与讨论
        2.3.1 斑蝥素可防治多种害虫,具一定广谱性
        2.3.2 斑蝥素的主要作用方式为触杀、胃毒和拒食
        2.3.3 斑蝥素的杀虫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三章 斑蝥素毒饵对家蝇的诱杀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药剂及主要试剂
        3.1.2 供试家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5 种复配剂对家蝇的引诱效果
        3.2.2 含斑蝥素诱蝇毒饵的制备
        3.2.3 斑蝥素毒饵对家蝇的诱杀效果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家蝇信息素和糖类物质的复配剂对家蝇具一定引诱作用
        3.3.2 自制的斑蝥素诱蝇毒饵对家蝇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
        3.3.3 斑蝥素毒饵对家蝇的诱杀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第四章 8 种斑蝥素类似物的杀虫活性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供试斑蝥素类似物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胃毒活性测定结果
        4.2.2 触杀活性测定结果
    4.3 小结与讨论
        4.3.1 去甲斑蝥素和斑蝥素酸对小菜蛾具有一定活性
        4.3.2 去甲斑蝥素和斑蝥素酸的杀虫活性尚需进一步测定
第五章 结论
    5.1 斑蝥素杀虫谱广,作用方式多样
    5.2 斑蝥素可用于家蝇的防治,自制斑蝥素毒饵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
    5.3 去甲斑蝥素和斑蝥素酸表现出一定杀虫活性,但活性均低于斑蝥素
    5.4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稻水象甲在双峰县发生情况调查及药剂筛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和寄主
    1.2 稻水象甲的生活史和主要习性及对水稻的危害
    1.3 稻水象甲在我国的发生情况
    1.4 目前对稻水象甲的化学防治现状
    1.5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2 调查与试验方法
    2.1 稻水象甲在双峰发生情况调查
    2.2 稻水象甲虫源的收集和室内饲养的方法
    2.3 药剂单剂的筛选及单剂对稻水象甲室内毒力测定
    2.4 新农药复配剂筛选及室内药效检测方法
    2.5 新农药复配剂大田药效试验
    2.6 20%氟虫腈.毒死蜱复配剂加工及筛选工艺
3 结果与分析
    3.1 稻水象甲在双峰发生情况调查结果
        3.1.1 越冬基数和越冬场所的调查结果
        3.1.2 越冬成虫的取食寄主调查
        3.1.3 越冬成虫的活动规律
        3.1.4 从越冬场所向早稻秧田的迁飞数量动态
        3.1.5 稻水象甲大田发生及为害情况调查
    3.2 单剂药效室内试验结果
    3.3 新农药复配剂药效室内试验结果
    3.4 单药剂和复配药剂秧田期施药试验结果
    3.5 20%氟虫腈.毒死蜱悬浮剂大田期施药试验结果
    3.6 20%氟虫腈.毒死蜱悬浮剂在双峰县两个乡镇区试试验的结果
    3.7 20%氟虫腈.毒死蜱悬浮剂加工工艺结果
        3.7.1 多种分散剂的选用试验结果
        3.7.2 分散剂X用量的选定试验结果
        3.7.3 增稠剂XG用量筛选试验结果
        3.7.4 确定最佳用量后冷热贮试验结果
        3.7.5 20%氟虫腈.毒死蜱悬浮剂加工工艺流程
4 小结与讨论
    4.1 稻水象甲最佳防治时期的确定
        4.1.1 农业最佳防治时期
        4.1.2 物理最佳防治时期
        4.1.3 化学最佳防治时期
    4.2 稻水象甲最佳防治药剂的筛选
    4.3 20%氟虫腈.毒死蜱悬浮剂有效防治稻水象甲的可能机制
    4.4 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两种复配剂灭蝇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黄瓜常见病虫害已登记农药的简单对应分析[J]. 孟颢光,游秀峰,李为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09)
  • [2]北方寒地水稻草田交错区水稻潜叶蝇调查及防控技术研究[D]. 童贤明. 西藏农牧学院, 2021(08)
  • [3]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及药剂防治[J]. 张玉东,师宝君,赵轩,成卫宁. 西北农业学报, 2018(09)
  • [4]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桃蚜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研制[D]. 吴昊.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2)
  • [5]呋虫胺与顺式氯氰菊酯混配对抗性家蝇的控制效果观察[J]. 史慧勤,陈珞艺,韩华,李彦,贾瑞忠,石华,黄清臻.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01)
  • [6]油茶主要病害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D]. 艾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01)
  • [7]蝇类引诱因子的国内研究进展[J]. 霍伟,翟壹彪,刘晓鹏,丁红玉. 医学动物防制, 2014(05)
  • [8]模拟现场不同诱饵对家蝇诱捕效果的研究[J]. 蔡恩茂,殷为申,冷培恩,刘洪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01)
  • [9]斑蝥素及其类似物杀虫活性研究[D]. 刘瑞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8)
  • [10]稻水象甲在双峰县发生情况调查及药剂筛选试验[D]. 李向阳.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两种化合物灭蝇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