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模糊修辞的语义表达

汉语模糊修辞的语义表达

一、汉语模糊修辞的语义表现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丽[1](2021)在《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文中认为模糊性是一种不确定性,它以事物的性态或类属的边界是否清晰为判断依据,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模糊性通常具有边界模糊但中心明晰性、相对及可塑性、双重性三个基本特征。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存在于语言系统的语音、语义、语法等不同层面,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模糊现象便是语义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语言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必然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灿烂文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模糊语言(特别是模糊语义),模糊语言的准确合理运用,能够为读者创造一种隐蔽朦胧、韵致深远的特殊意境。首先,从词义上看,古代诗歌运用大量具有模糊性特征的词汇,以最少的语言塑造使人产生无限想象的意象,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从句义上看,汉语作为一种强调意合的语言,句子、短语,以及词语间的组合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高的自由度;汉语中连词以及句子主语的省略等现象十分常见,在客观上也导致了汉语在句义上的模糊现象。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涵义受到文化的影响,而文化又必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古代诗歌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其文化层面的语义模糊性也比较明显。再次,为营造艺术氛围和美好意境,古代诗歌经常采用大量修辞手法,导致其修辞层面的语义模糊。修辞方式取决于语言特性,社会文化因素也常反映在修辞中,而修辞表达中又蕴含了深刻的语言和文化涵义,语言、文化、修辞三者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和考察汉语的语义模糊特点和规律。虽然模糊语言为人类所共有,但是不同语言受其发展历史、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及文化背景等要素影响,彼此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给翻译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翻译是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间传递意义的特殊过程,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的选择过程,是集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要素为一体的有机统一过程,理想的翻译是以最小的意义损失获得最大意义上的对等。从模糊语义学视角来看,翻译就是将源出语文本语义的隐显有机组合,通过必要的语际间隐显转换,在译入语文本实现新的语义隐显组合的过程。由于模糊语义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语义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理论高度重视不同语言间既共同又各异的模糊性特点,从而在翻译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具体不同的模糊表达实例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语义的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运用模糊语义理论对翻译科学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为翻译实践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翻译学理论构建和方法研究提供参考。鉴于此,本论文以模糊语义学和相关翻译学理论为依据,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典型《唐诗三百首》及其两版韩译本为例,建立汉韩双语对照平行语料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词汇和句子层面、文化层面以及修辞层面的语义模糊性及其汉韩翻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各层面语义模糊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并针对不同层面的语义模糊性,通过汉韩翻译实例探索提出相应的汉韩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最后提出模糊语义视角下的汉韩翻译模式。本论文将模糊理论全面引入汉韩翻译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察汉韩翻译活动,通过研究形成以下三个主要观点:第一,从本质上来看,翻译活动是利用模糊化整合方式,在两种语言中寻找最佳契合状态的思维运作过程。翻译存在一系列过渡状态,总体上是一个非精确的过程。由于语义模糊性的存在,译者可根据原文本模糊性表达的具体意义对目的语进行调换,从而实现对原文本的“二度创作”。第二,汉韩翻译时,译者要对比分析汉韩两种语言词汇和句子层面、文化层面、修辞层面等多个层面的语义模糊性,以寻求等值表达信息的最佳方法;当目的语中有对应的模糊表达时,模糊语义最高效的翻译方式为模糊对等译法,若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模糊表达,可以灵活采用增删译法、变动句序译法、转换句型译法、调整成分译法、点义译法、批注译法等来处理模糊语义,以使译文语义最大程度接近原文。第三,由于中韩两国的历史渊源以及语言文化的同质性,汉韩模糊语义表达共性大于个性,大部分模糊表达都可以转达到译文中,但也有部分模糊语义在汉韩翻译过程中无法保持其完整性,需要译者结合具体语境,通过补充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等方式,以实现模糊语义的准确传达。

徐榕泽[2](2021)在《医学类科普文本中模糊修辞的翻译 ——《禁食、进食、反复》(第6至11章)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禁食、进食、反复》(Fast.Feast.Repeat.)第六至十一章为源文本,总结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文本属于医学类科普文本,在客观介绍间歇性禁食的相关知识时,增加了一些文学性和生动性的表达,以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呼吁”意图。而作者在文章中,正是使用了模糊修辞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作者从常式模糊修辞和变式模糊修辞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常式模糊修辞是指语言本身的模糊性而导致的词意的不确定性,译者从模糊名词、模糊动词、模糊形容词和模糊数量词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变式模糊修辞是指由于词语的相互组合而产生的模糊性,译者从比喻修辞、拟人修辞和委婉语修辞的角度来进行描写。在翻译中,译者采用意译、转换、词义引申、省译等翻译方法和技巧,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同样的表达效果。通过撰写本篇翻译实践报告,译者对于模糊修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希望译者的见解能够对日后的翻译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董杰,郭万红[3](2020)在《阻抗式翻译视角下的汉语古诗模糊修辞审美与英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糊修辞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对于诗歌创作和翻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汉语古诗中充斥着大量的模糊同义、模糊词语以及意象的模糊组合等模糊修辞手段,这些模糊修辞有助于营造汉语古诗的含蓄美、图画美,在古诗英译中应当尽量予以传译。韦努蒂提出的阻抗式翻译策略旨在凸显源语中语言与文化特色,能有效保留留源语文本异域性特征和修辞特色,对于汉语古诗中模糊修辞的英译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代永欢[4](2020)在《科普类文本中模糊修辞的翻译 ——《开启人类潜能》(第4至19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实践报告以《开启人类潜能》(To Educate the Human Potential)第四至十九章为语料,对本次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翻译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归纳和总结。该文本属于科普类文本,兼具信息型文本和表情型文本的特点,在科学传递信息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而模糊修辞的使用对突出文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分别从常式模糊修辞和变式模糊修辞的翻译两方面来分析模糊修辞,以求在译文中再现科普文本的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和趣味性等特性。针对常式模糊修辞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模糊动词、模糊名词、模糊数量词和模糊形容词,采取意译、词义引申、增译、减译、加注等翻译方法和技巧;针对变式模糊修辞中的隐喻辞格和拟人辞格两种表现形式,采用四字格、转换辞格等翻译技巧,最终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表达效果。在本翻译实践报告中,笔者结合典型案例,为科普文本中模糊修辞的翻译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对以后其他翻译此类文本的译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婧[5](2020)在《确量时间词语的虚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时间词语的成员,确量时间词语的语义清晰易懂,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较高。但这一类词语不是始终以其客观语义出现于汉语表达中的,有一部分确量时间词语在句中并未传达其客观语义,而或多或少略去了部分语义,这一语言现象可称为确量时间词语的虚指。本文以确量时间词语作为研究对象,从在话语中的表现形式、虚实指义的语义特征、主观性与主观量的表达、认知语境的影响、习得与教学等方面对其虚指用法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章节分布如下:第一章综述目前学界对时间词语的界定和不同词类或表达的虚指研究,明确本文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本文对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界定,并对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做了简要说明。第二章首先分别解释与虚指相关的几个概念,并总结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表现形式;其次,借助“突显观”解释确量时间词语虚指义的突显原理,再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分析确量时间词语的虚指语义特征和实指语义特征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确量时间词语虚实指处在一个虚指-实指连续统中,讨论确量时间词语的虚指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第三章首先从主观性功能、主观性程度和主观量三个方面分析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主观性,将主观性功能分为主观性描述功能和主观性信息功能;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主观性程度存在于主观-客观连续统中,可借助“主观性程度标准”判断其主观性程度;同时确量时间词语虚指在话语中带有主观大量色彩。其次,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模糊性可分为语用模糊和修辞模糊,二者既有区别之处也有重叠部分。从修辞来看,确量时间词语以虚指的方式表达模糊性,加以夸张、对偶和比喻等可能的修辞格修饰,表达具有一定效果的主观性。由此可知,模糊性与主观性是相关联的,主观性使“人”参与了模糊性表达,模糊性为主观性的信息取舍提供了空间。第四章从认知心理视角探讨话语语境、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对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影响,再结合目的原则分析说写者的目的表达与接收,最后通过注意机制的运行原理分别解释母语为汉语者和汉语学习者对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习得情况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第五章总结全文的研究结果及观点,并对本文的不足之处做出说明。

赵景梅,董杰[6](2019)在《论古诗英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强化古诗英译过程中的审美意识,以模糊修辞学为指导,分析了蕴含在汉语古诗语音、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模糊美感,论证了汉语古诗中大量模糊语言和模糊修辞的使用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赋予了汉语古诗独特的审美价值。指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古诗英译过程中这种模糊美往往会遭遇磨蚀,难以保留。

张家琪[7](2019)在《模糊修辞学视阈下我国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综艺节目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作为传播主体的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善用模糊修辞的手法,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效果。目前,学界从模糊修辞视角对我国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的研究,比较鲜见。本文以模糊修辞学为理论依据,以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视频平台中的网络综艺节目为样本,通过模糊修辞学视角,对我国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主持节目时,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通过模糊修辞的手法,赋予语言表达以独特的审美意味,使语言更加立体可感,并且强化了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我们发现,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使用模糊修辞进行语言创作和表达时,通常借助模糊辞格、模糊语音、超常转品等模糊修辞手段提高语言传播效果。当下部分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对模糊修辞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表达失范、不尊重嘉宾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运用模糊修辞进行语言表达时应遵循一定的限度和原则,既要注意信息接收者的认知水平,又要掌握好运用模糊修辞的分寸与尺度。全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对模糊修辞学以及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关于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的研究,多侧重于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本体,而从模糊修辞的视角对我国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的研究还比较鲜见。第二章通过与传统媒体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比较,笔者发现,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具有话语表达的开放性、修辞的模糊性、语态的互渗性、话语权的弥散性特征,这是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善用模糊修辞进行语言表达的根本原因。第三章研究了模糊修辞在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中的生成机制和功用。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善用模糊修辞服务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后真相”时代的宏观语境,网络传播的中观语境,及网络受众本位的微观语境密不可分。通过模糊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赋予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以平滑性、隐蔽性、超离性以及独特的审美功能。第四章从模糊词格、模糊语音、模糊限制语的角度归纳出我国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时模糊修辞的应用策略。第五章提出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在使用模糊修辞时,一方面要预设信息接收者的认知水平等,避免产生传播隔阂。另一方面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运用模糊修辞时,要时刻保持尊重嘉宾,服务网络受众的意识,坚守好语言表达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后一章为研究结论和本文的展望,笔者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从模糊修辞视角对我国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的研究将大有作为。

郑金海,梁林歆[8](2018)在《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英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糊性是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主要借助模糊语言和修辞手段构成,以提升语言表现力和实现语用意图。由于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不仅带有模糊语义特征,还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因而其英译对译者来说是一大难题。本文在分析模糊修辞本质特征、构成方式和成因的基础上,探析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翻译策略,以期将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语义和文化内涵正确地传达给外国读者,传播好中国网络文化。

文惠[9](2018)在《现代汉语诗歌的模糊修辞探析 ——以顾城作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现代汉语诗歌的模糊修辞为研究对象,以顾城作品为例,考察《顾城诗全集》中604首诗歌,分析模糊修辞的形成手段及讨论模糊修辞与现代汉语诗歌含义的关系。顾城诗歌由于其在语法、语音、词汇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模糊性,因此以其作为研究现代汉语诗歌模糊修辞的范例。通常来说一首诗都会有相对清晰的含义,或者明确的表达了某种意义,但是结合诗歌的修辞研究历史可以发现诗歌常常是含混的、模糊的,进一步研究考察发现这些诗歌含混的原因常常在于用了大量的模糊修辞。一首诗常常有的情况是:明明诗人用了大量的模糊修辞,但是诗歌含义却能很好甚至很精确的传达出来,这就引发我们思考诗歌通过模糊修辞是增强诗歌含义的精确性还是减弱其精确性,假设模糊修辞可以增强诗歌含义的精确性,那在具体诗歌中能否得到证明,又将会在诗歌中如何具体呈现。根据这个问题,将文章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一、第一章主要是对模糊修辞进行重新界定。必须明确模糊修辞是什么,才能展开之后的讨论,而探讨模糊修辞就必须涉及到模糊言语,模糊言语又与模糊语言相关,所以必须在明确模糊言语和模糊语言的前提下,在言语范畴的基础上对模糊修辞进行重新的定义。由于语言的精确与模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任何语言都可能成为模糊语言,所以模糊修辞可定义为:模糊修辞是一种有意识的运用模糊言语,使得话语偏离语用和语言常规,但又有利于表达交际的一种修辞活动。二、第二章明确现代汉语诗歌含义的精确性。模糊修辞的表达效果是贴合作者意图,使诗歌含义更加清晰,而不是含义本身模糊。我们从诗歌本身的特性和修辞目的、原则两个方面来证明诗歌含义的精确性,现代汉语诗歌的模糊存在于表达方式上,以此为前提,我们可以假设模糊修辞可以增强诗歌含义精确性,以下几章将根据这个假设作证明。三、第三章至第五章结合顾城诗歌实例对模糊修辞在现代汉语诗歌中的形成和表达效果进行具体的验证,证明模糊修辞可以增强现代汉语诗歌含义的精确性。分为模糊语词、模糊语句模糊语篇和模糊辞格三个部分,三个部分是模糊修辞形成方式的三个大类。这三个大类下面的小类不仅包含传统模糊语言形成的模糊修辞,还包括在特定的临时组合里形成的模糊修辞;不仅从意义上讨论模糊修辞,在语法、语音、语形上也对模糊修辞进行了阐述。首先从语词角度来说,存在单义的模糊语词和多义的模糊语词,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创作中的模糊语词无论单义还是多义都不同于日常用法,即使是多义也不会造成歧义,它们统一于诗歌整体含义之下。第四章是对模糊语句和模糊语篇的印证。模糊语句和模糊语篇的形成多建立在语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它们的模糊跟布局、结构有着莫大的关系。其中模糊语句不同于歧义句,它的多义同多义词一样,语句之间的矛盾调和于整体诗歌语境之下,并不会产生歧义。最后一章是诗歌中存在的模糊辞格。模糊辞格是传统辞格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它与传统辞格既存在不同又相互联系。模糊辞格可能由于传统辞格加上模糊言语而形成,也可能由于其表达方式不同于传统辞格而形成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顾城诗歌中表达方式不同于传统辞格的模糊辞格。最后得出结论,证明模糊修辞对诗歌模糊性有减少效应,对其精确性有增加效应。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模糊语言、模糊言语、模糊修辞的研究范围,并且进一步系统探析了模糊修辞与现代汉语诗歌含义的关系。

赵萌[10](2013)在《英语科普文章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基于英汉文化差异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英语科普文章中模糊修辞的使用可以起到提升语言准确性和灵活性的作用。然而由于英汉文化的不同,两种语言的模糊性也存在着差异,这给英语科普文章中模糊修辞的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在英语科普文章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英汉文化的差异,针对英语科普文章的特点,采取直译、意译、创译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地进行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体现英语原文中模糊修辞所要表达的意义,提升读者的理解程度。

二、汉语模糊修辞的语义表现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模糊修辞的语义表现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1)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一、国外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二、国内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三、模糊语义学与翻译研究综述
    第二节 《唐诗三百首》翻译研究综述
        一、《唐诗三百首》翻译概况
        二、《唐诗三百首》翻译研究概况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模糊语义学与翻译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概说
        一、模糊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二、语义模糊性的产生根源
        三、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模糊语义学与翻译
        一、模糊语义学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二、翻译中模糊语义的显化和隐化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词汇、句子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词汇层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一、词汇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 名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二) 数量词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三) 动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四) 形容词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五) 副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二、词汇层语义模糊转换策略
        (一) 词汇层语义模糊转换原则
        (二) 词汇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第二节 句子层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一、句子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 超常组合型
        (二) 想象联想型
        (三) 言外之意型
        (四) 动态变化型
        二、句子层语义模糊转换策略
        (一) 句子层语义模糊转换原则
        (二) 句子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文化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文化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历史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二、社会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三、生态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四、宗教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第二节 文化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一、异化译法
        二、归化译法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修辞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修辞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比喻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二、夸张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三、拟人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四、用典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五、双关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六、借代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第二节 修辞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一、对等译法
        二、变通译法
        三、批注译法
        四、点义译法
    第三节 小结
结论
参引文献
附录一:《唐诗三百首》部分模糊词汇汉韩翻译对照表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出版教材目录

(2)医学类科普文本中模糊修辞的翻译 ——《禁食、进食、反复》(第6至11章)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介绍
    1.2 文本特征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第2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计划制定
        2.1.2 相关技术和资源支持
        2.1.3 翻译理论准备
        2.1.4 翻译策略选择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2.3.1 翻译质量控制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常式模糊修辞的翻译
        3.1.1 模糊名词的翻译
        3.1.2 模糊动词的翻译
        3.1.3 模糊形容词的翻译
        3.1.4 模糊数量词的翻译
    3.2 变式模糊修辞的翻译
        3.2.1 比喻修辞的翻译
        3.2.2 拟人修辞的翻译
        3.2.3 委婉语的翻译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总结以及结论
    4.2 未解决的问题及思考
    4.3 对今后工作的启发以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3)阻抗式翻译视角下的汉语古诗模糊修辞审美与英译(论文提纲范文)

1 汉语古诗中的模糊修辞
    1.1 模糊同义
    1.2 模糊词语
    1.3 意象的模糊组合
2 汉语古诗模糊修辞的美学效应
    2.1 模糊修辞能营造诗歌的含蓄美
    2.2 模糊修辞能营造诗歌的图画美
3 韦努蒂的阻抗式翻译策略
4 阻抗式翻译策略下的汉语古诗模糊修辞英译
5 结语

(4)科普类文本中模糊修辞的翻译 ——《开启人类潜能》(第4至19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简介
    1.2 文本特征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第2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计划制定
        2.1.2 技术和资源支持
        2.1.3 理论准备
        2.1.4 策略选择
        2.1.5 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2.3.1 翻译质量控制
        2.3.2 翻译评估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常式模糊修辞的翻译
        3.1.1 模糊名词的翻译
        3.1.2 模糊动词的翻译
        3.1.3 模糊数量词的翻译
        3.1.4 模糊形容词的翻译
    3.2 变式模糊修辞的翻译
        3.2.1 隐喻修辞的翻译
        3.2.2 拟人修辞的翻译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总结以及结论
    4.2 未解决的问题及思考
    4.3 对今后工作的启发以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5)确量时间词语的虚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现代汉语时间词语的相关研究
    1.2 现代汉语的虚指研究
    1.3 本文探讨的确量时间词语范围及相关说明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表现形式和虚指程度
    2.1 与虚指相关的概念
        2.1.1 虚指与指称
        2.1.2 虚指与虚量
        2.1.3 虚指与隐喻、次范畴化
        2.1.4 虚指与语法化
    2.2 虚指确量时间词语的表现形式
        2.2.1 虚指确量时间词语的入句方式
        2.2.2 虚指确量时间词语在句法层面的组配方式
        2.2.3 小结
    2.3 确量时间词语的虚指义
        2.3.1 以结合型光杆型为入句方式的确量时间词语的虚指义
        2.3.2 以对举结构为组配方式的确量时间词语的虚指义
        2.3.3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义与实指义的关系
    2.4 确量时间词语的虚指程度
        2.4.1 虚指义的倾向性对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程度的影响
        2.4.2 句子环境对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程度的影响
        2.4.3 小结
第三章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主观性与模糊性
    3.1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主观性分析
        3.1.1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主观性功能
        3.1.2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主观性程度
        3.1.3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主观量
    3.2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模糊性分析
        3.2.1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语用模糊与修辞模糊
        3.2.2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模糊修辞格
    3.3 小结
第四章 认知心理视角下的确量时间词语虚指
    4.1 认知语境下的确量时间词语虚指
        4.1.1 语境概论
        4.1.2 话语语境对信息结构的制约
        4.1.3 文化语境对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影响
        4.1.4 情景语境对确量时间词语虚指的影响
    4.2 认知语境下的目的
        4.2.1 说写者目的的表达与实施
        4.2.2 听读者对目的的接受与理解
    4.3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义作为目的的接收机制
        4.3.1 母语为汉语者对确量时间词语虚指义的理解机制
        4.3.2 确量时间词语虚指义习得中的注意机制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研究结论
    5.2 本文的局限与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论古诗英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论文提纲范文)

1 汉语古诗模糊美
    1.1 语音模糊美
    1.2 语义模糊美
    1.3 语用模糊美
2 古诗英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及原因
    2.1 语音模糊美的磨蚀
    2.2 语义模糊美的磨蚀
    2.3 语用模糊美的磨蚀
3 结语

(7)模糊修辞学视阈下我国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选题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四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模糊修辞学研究现状
        二、我国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现状
第二章 模糊修辞与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的特性
    第一节 模糊修辞学概述
    第二节 模糊修辞的基本特征
        一、混沌性
        二、不可消除性
        三、陌生性
        四、超常规性
    第三节 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性
        一、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概念界定
        二、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共同属性
        三、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的特殊属性
第三章 模糊修辞在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中的生成机制与功用
    第一节 模糊修辞在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中的生成机制
        一、人类思维的生理机制是其构成基础
        二、“后真相时代”是其生成的宏观语境
        三、网络媒体特质是其生成的中观语境
        四、网络受众本位的传播原则是其生成的微观语境
    第二节 模糊修辞在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中的功用
        一、赋予语言表达以平滑性
        二、使语言表达拥有鲜明的隐蔽性
        三、给予有声语言表达以超离性
    第三节 模糊修辞在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中的审美功能
        一、有助于深化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二、有利于传递节目主持人的情感体验
        三、易于引发网络受众的审美联想
第四章 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模糊修辞的应用策略分析
    第一节 借模糊辞格丰富表达效果
        一、利用移就手法赋予语言表达以陌生性
        二、利用感叹手法使语言表达独具内蕴性
        三、利用婉曲手法加强语言表达的趣味性
    第二节 借助语音的模糊性提高表达效果
        一、借音曲解制造语言表达“笑”果
        二、借音双关使语言表达“曲径通幽”
        三、借音跳脱扩充语言表达的想象空间
    第三节 活用词语进行超格转品
        一、悖用常规词语
        二、将词语变古易常
    第四节 模糊限制语的运用
第五章 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中模糊修辞的应用限度及原则
    第一节 模糊修辞的应用限度
        一、预设信息接收者的认知水平
        二、避免模糊修辞的过度化运用
    第二节 模糊修辞的应用原则
        一、修辞要诚
        二、修辞要有礼
        三、修辞勿失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8)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英译(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模糊修辞的本质特征
2. 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构成方式
    2.1 语音层面
    2.2 词汇层面
        2.2.1 运用模糊词语
        2.2.2 运用精确数词
        2.2.3 运用模糊限制语
        2.2.4 利用传统修辞
    2.3 语法层面
3. 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成因
    3.1 受语境的制约
    3.2 受语言认知经济原则的支配
    3.3 受网络流行语自身地位的影响
4. 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翻译策略
    4.1 直译
    4.2 意译
    4.3 汉语拼音加注释
5. 结语

(9)现代汉语诗歌的模糊修辞探析 ——以顾城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现代诗歌言语与修辞研究
    0.2 模糊修辞研究现状
    0.3 研究背景和意义
    0.4 研究方法
        0.4.1 描写法
        0.4.2 归纳法
        0.4.3 数据库分析法
    0.5 语料来源
第1章 语言与言语的模糊特性
    1.1 模糊言语
        1.1.1 语言的模糊和精确
        1.1.2 文学文本中模糊与精确的作用
        1.1.3 模糊语言和模糊言语
    1.2 模糊修辞
        1.2.1 模糊言语与模糊修辞
        1.2.2 模糊修辞的正偏离和负偏离
        1.2.3 模糊修辞和传统修辞
第2章 诗歌含义与模糊修辞
    2.1 诗歌角度
        2.1.1 诗歌含义
        2.1.2 诗歌言语与日常语言
        2.1.3 诗歌含义的精确性
    2.2 模糊修辞角度
        2.2.1 模糊修辞的目的
        2.2.2 模糊修辞原则
第3章 模糊语词
    3.1 单义模糊语词
        3.1.1 数词
        3.1.2 形容词
        3.1.3 人称代词
        3.1.4 名词和动词
    3.2 多义模糊语词
        3.2.1 感情色彩
        3.2.2 词性
第4章 模糊语句和模糊语篇
    4.1 模糊语句
        4.1.1 组合层次
        4.1.2 句法关系
        4.1.3 深层意义
    4.2 模糊语篇
        4.2.1 缺主语
        4.2.2 主客体转换
第5章 模糊辞格
    5.1 模糊比喻
        5.1.1 语音比喻
        5.1.2 语形比喻
    5.2 模糊隐喻
    5.3 模糊双关
    5.4 模糊暗示
    5.5 模糊反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四、汉语模糊修辞的语义表现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D]. 张文丽.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医学类科普文本中模糊修辞的翻译 ——《禁食、进食、反复》(第6至11章)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徐榕泽.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3]阻抗式翻译视角下的汉语古诗模糊修辞审美与英译[J]. 董杰,郭万红.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04)
  • [4]科普类文本中模糊修辞的翻译 ——《开启人类潜能》(第4至19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代永欢.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
  • [5]确量时间词语的虚指研究[D]. 王婧.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论古诗英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J]. 赵景梅,董杰. 宿州学院学报, 2019(07)
  • [7]模糊修辞学视阈下我国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研究[D]. 张家琪.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英译[J]. 郑金海,梁林歆. 译苑新谭, 2018(01)
  • [9]现代汉语诗歌的模糊修辞探析 ——以顾城作品为例[D]. 文惠. 西南大学, 2018(01)
  • [10]英语科普文章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基于英汉文化差异的思考[J]. 赵萌.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12)

标签:;  ;  ;  ;  ;  

汉语模糊修辞的语义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