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残留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一、残留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程璐[1](2021)在《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胃肠是脓毒症患者在炎性打击下最先受累的脏器。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Septic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SAGI)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通常使用胃动力药、微生物制剂等进行干预,效果欠佳。针灸疗法在调节胃肠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而改善脓毒症病情,尚不明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针刺治疗SAGI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筛选常用穴位、常用结局指标等,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常规西医联合毫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脓毒症严重程度,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纳入常规西医联合针刺治疗SAGI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提取后将各研究中出现的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和频次统计,对频次≥3的结局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同时总结纳入研究的选穴特点和方案设计特点。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开展探索性研究。招募66名SAGI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名患者,并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观察受试者的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以及急慢性生理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血液炎症指标等。1 治疗方案1.1对照组以2016年《国际脓毒症指南sepsis 3.0标准》以及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对胃肠功能损伤形成的共识》为原则,依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控制感染、维持容量、胃肠减压等治疗方案。1.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配穴:实证配曲池、虚证配气海;呕吐配内关,泄泻配阴陵泉。操作:中脘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天枢直刺,缓慢深针以针尖突破腹膜1-2mm为度,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直刺0.8-1.2寸,以上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气海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30秒;曲池直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30秒;内关直刺0.5-1寸,阴陵泉直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针刺操作后,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观察指标及评价时点2.1主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AGI分级。每日监测,并于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2次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WBC)。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到随机对照研究文献243篇,最终纳入16篇,包括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篇。均为国内文献报道,样本量小且未经估算。纳入的辅助对照涉及有针刺、电针。2结果分析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增加针刺在减轻腹腔压力[MD=-0.86mmHg,95%CI(-1.22,-0.51)]、增加肠鸣音次数[MD=0.84 次,95%CI(0.47,1.20),P<0.00001]、提高综合疗效[RR=0.22,95%CI(0.15,0.28),P<0.00001]、降低 APACHE Ⅱ 评分[RR=-0.54,95%CI(-0.72,-0.36),P<0.00001]、降低 PCT 水平[MD=-0.82,95%CI(-1.49,-0.15)P=0.02]和 CRP水平[MD=-0.40,95%CI(-0.61,-0.19),P=0.0002]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28天病死率方面疗效不显。选穴方案和设计特点: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主穴使用最多的是足三里(14/15),选穴原则多为近部选穴结合远部选穴(11/16)。疗程以5天(6/16)、7天(5/16)者居多。结局指标涉及37项,胃肠相关指标以腹腔压力(11/16)、肠鸣音(8/16)、胃肠功能障碍评分(5/16)、目标喂养时间(4/16)、胃残留量(3/16)、AGI分级(3/16)较多;脓毒症相关指标以APACHE Ⅱ评分(9/16)、ICU住院时间(5/16)、28天病死率(4/16)、SOFA评分(3/16)为多;炎症指标多选择CRP(7/16)、PCT(7/16)、WBC(3/16)。质量分析:疗效指标的证据等级较低,可能限制结论的准确性和外推性。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SAGI患者66人,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人,试验组脱落1人,最终纳入63人,其中对照组32人,试验组31人。1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病史、脓毒症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分析2.1主要疗效指标(1)肠鸣音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的肠鸣音分级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试验组针刺后即刻的肠鸣音变化进行分析,第1天前后差异明显(P<0.05),第3天差异不明显,第7天差异显着(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肠鸣音分级较对照组低(P<0.05)。(2)胃残余量(ml)组内比较,治疗第7天,对照组的胃残余量较治疗前增多(P=0.004<0.001);试验组的胃残余量随着时间进展呈减少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两组患者的胃残余量基线水平不齐,进行组间差值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试验组的差值较对照组小(P<0.05)。(3)胃肠耐受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呈增高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第3天对比,胃肠耐受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01)。(4)AGI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加重(P<0.05);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减轻(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AGI分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2次要疗效指标(1)APACHE Ⅱ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在各评价时点均无显着差异。(2)SOFA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随时间进展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低(P<0.05)。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PCT: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第7天较第3天下降(P<0.05);试验组随时间进展PCT水平降低,各个时点间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及第7天,试验组的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CRP: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相比无差异;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NE%: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WBC: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4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实施过程中,试验组的1位受试者在留针期间出现腹胀,余受试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文献研究:目前有关SAGI的临床研究仍较少,常规西医结合针刺治疗在增加肠鸣音、减轻腹内压等胃肠相关症状上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诊断及结局指标的不统一导致证据质量较差、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主穴的基础上加用配穴对提高治疗SAGI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2临床研究:对于SAGI患者,常规西医结合毫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胃肠相关症状,尤其在恢复肠鸣音、提高胃肠耐受性方面有一定优效性;胃肠功能的改善可能对减轻脓毒症炎性反应有一定作用。

苏浩杰,刘巧萍,李达[2](2021)在《李达基于“固本澄源法”和血论治慢性白血病经验初探》文中认为慢性白血病,常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具有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侵袭性相对偏低、符合门诊慢性病管理等共同特点。李达教授在传承梁冰名医经验基础上,认为正虚毒蕴为慢性白血病基本病机,提出以固本澄源法为总则,注重扶正固本,辅以解毒澄源,和解正邪,促进血和获效之辨治思路。临证辨治CML重在补脾肾、清髓毒以增效减毒,CLL偏于健脾益气、活血化痰解毒,CMML强调补虚为要,消缓瘀毒。

李姣[3](2021)在《BRD4天然抑制剂3’,4’,7, 8-Tetrahydroxyflavone的发现及其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与蛋白结构解析技术的不断提高,针对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大量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发病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行为运用单纯的中心法则已经无法解释清楚,而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使得对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更加深刻。表观遗传(epigenetic inheritance)是指在不改变遗传物质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遗传性状的可遗传变化。目前表观遗传主要是通过对组蛋白翻译后修饰、DNA修饰和非编码RNA的调控等方式进行。近年来随着对癌症发展过程中关键表观事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表观遗传学关键靶点不断被发现,设计研发针对这些靶点的新一代药物是表观靶向治疗学的主要策略和方向。溴结构域识别蛋白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是溴结构域超末端蛋白(Bromodomain and extra terminal protein,BET)众家族成员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一员,它可以通过两个结构域(BD1和BD2)识别并结合组蛋白氮端尾部的乙酰化赖氨酸残基,参与表观遗传组蛋白翻译后修饰乙酰化信号的传递,调控下游基因转录。当BD1和/或BD2被抑制时会导致不同的表型,说明两个结构域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目前为止,虽然已有部分BRD4抑制剂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但相似的结构骨架可能为该类靶向抑制剂将来的临床应用带来潜在的耐药性风险,因此发现全新结构骨架的BRD4抑制剂仍具有重大意义。而天然化合物作为大自然进化产生的“天然分子库”,具有多样的化学骨架、广泛的生物活性、丰富的资源等优点,长期以来都是人类药物的重要来源。因此,本文基于BRD4蛋白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带来的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天然化合物自身优势,从筛选结构新颖的天然抑制剂、探索苗头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等角度着手,进行BRD4天然抑制剂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利用AlpHaScreen assay从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中筛选了 一个全新结构骨架的BRD4天然抑制剂-3’,4’,7,8-Tetrahydroxyflavone(以下简写 3478),并结合 Counter assay 分析3478分别对BD1及BD2的亲和作用。结果表明3478对BRD4具有较好亲和活性,而其他结构相似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衍生物无明显活性,这说明3478自身特异的结构骨架对BRD4的亲和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亲和作用并非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的性能。同时,3478对BD2的亲和活性(IC50=204nM)约是对BD1(IC50=17.9μM)的100倍,具有BRD4-BD2选择性;2.选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细胞MV4-11作为研究对象,观察3478在体外对MV4-11细胞增殖、凋亡、原癌基因c-Myc及BRD4表达等的影响,探索3478的生物活性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结果显示3478可以抑制MV4-11细胞增殖、促进MV4-11细胞凋亡,同时可以下调原癌基因c-Myc mRNA水平以及c-Myc表达;3.构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小鼠模型,研究3478在体内对干预白血病细胞皮下移植瘤组织生长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天然化合物3478可能干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结果发现3478在不影响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情况下可以减缓皮下移植瘤组织体积及重量的增长,同时也可以下调原癌基因c-Myc mRNA水平,降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c-Myc的表达;4.利用蛋白质晶体学的技术手段,通过解析3478分别与BD1及BD2的复合物结构、分析他们在结合模式、结合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解释3478对BRD4亲和活性及潜在选择性背后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中解析了 3478分别与BD1和BD2 1.3 A和1.73 A的高分辨率复合物晶体结构,发现3478与BD1和BD2的结合方式非常相似,与BD1 N140及BD2的N433均形成氢键,且通过水分子与BD1 Y97位及BD2的Y390均形成氢键,同时化合物的7-羟基与BD1 P82及BD2 P375均形成氢键,这3个氢键分别将化合物骨架环紧紧固定在 BD1 及 BD2 口袋内。另外,BD1 的 V87、1146、194 及 BD2 的 V380、V439、L387 与3478均形成较强的疏水相互作用。这些结合特点从分子水平阐明了 3478对BD1及BD2均具有亲和活性的机理。此外,在BD1-3478复合物晶体中,化合物的苯基电子密度较弱,表明该苯基与BD1相互作用较弱,相比之下,其密度在BD2中明显较好,表明3478在BD2中具有更稳定的构象且相互作用更强。并且BD2 N433附近的水分子与3478形成一个额外的氢键,同时H437的NH指向化合物苯环上的两个碳原子,可能会形成疏水作用,而在BD1中的对应位置为D144,其侧链距离化合物太远,无法建立有效的相互作用。近来研究也发现BD2 H437是设计BD2选择性抑制剂的重要氨基酸位点,这些结构特点揭示了 3478对BRD4-BD2的活性明显高于BRD4-BD1的分子机理。3478的化学骨架及其与BRD4溴域的结合模式,与迄今为止报道过的BRD4抑制剂截然不同。鉴于3478对BRD4不同结构域均具有较好的亲和活性,化学骨架及与BRD4活性口袋的的结合模式均较新颖,对BD2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分子量也较小(MW:286.24),还有较大的结构改造和结构优化的空间等优点,该化合物值得作为BRD4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探索,以启发癌症及其他BRD4相关疾病的药物研发。

谢宝真[4](2021)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应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AL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以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综合比较了具有益气养阴功效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成人A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检索常用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获取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10月3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18个RCTs、1356例患者,样本量40-120不等,其中益气养阴类中药联合化疗组(试验组)672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664例。其中有8个研究的干预措施是参麦注射液,余10项研究为中药汤剂。纳入试验的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分布在35-71岁之间。治疗周期不等,最短7天,最长达到了8周。对纳入研究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均属于中高偏倚风险。根据改良Jadad量表进行评分,其中Jadad评分为4分的文献2篇,3分的16篇。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627)较单纯化疗组(n=595)比较,提高了客观缓解率(≧PR)[RR1.21,95%CI(1.13,1.29)]。生存时间仅有2篇文献提及,由于数据不具体,故未进行Meta分析。联合治疗组(n=60)较单纯化疗组(n=60)对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RR 1.87,95%CI(0.88,3.98)]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350)较单纯化疗组(n=328)提高外周血WBC[MD 0.80,95%CI(-0.18,1.78)]、HGB[MD 7.51,95%CI(-1.01,16.02)]、PLT[MD 10.77,95%CI(-0.49,22.04)],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252)较单纯化疗组(n=225)减少肝损害[RR 0.29,95%CI(0.19,0.46)],减少肾损害[RR 0.50,95%CI(0.31,0.81)]。联合治疗组(n=126)较单纯化疗组(n=121)减少心脏损害[RR 0.43,95%CI(0.23,0.81)]。联合治疗组(n=194)较单纯化疗组(n=189)减轻胃肠道反应[RR 0.61,95%CI(0.48,0.76)],联合治疗组(n=228)较单纯化疗组(n=228)减少感染发生率[RR 0.55,95%CI(0.43,0.70)]。3.根据中药剂型、年龄及疾病阶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得出:非老年组的客观缓解率[RR 2.98,95%CI(2.02,4.39)]和老年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54,95%CI(1.05,2.2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8个参麦注射液组(中药注射剂)客观缓解率[RR 1.09,95%CI(1.00,1.19)]结果无统计学意义,9个中药汤剂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32,95%CI(1.20,1.4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个复发、难治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72,95%CI(1.15,2.57)]和16个初治组的客观缓解率[RR1.18,95%CI(1.10,1.26)]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4.本次纳入的RCT研究,均未实行盲法、分配隐匿,因此未对分组隐匿及盲法实行敏感性分析。17个研究报告了客观缓解率,以该指标进行发表偏倚检验,所有数据对称、集中分布在漏斗图内,故认为本次研究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5.通过对所纳入文献的干预中药进行手工统计,频次由高到低的中药为黄芪、甘草、天冬、太子参、生地、党参、女贞子、枸杞子。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AL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同时可减少化疗毒副作用。但对于改善中医症状、提高外周血WBC、HGB、PLT无统计学意义。益气养阴类中药汤剂治疗成人AL疗效明确,推荐在辨证基础上应用大剂量黄芪以及甘草、太子参、党参、天冬、生地、女贞子、枸杞子等;但是由于入选的文献方法学质量中等,样本量偏小,大多盲法实施不明确,病例脱落的情况及原因大部分未提及,且干预的中药处方存在药味、剂量、疗程、剂型等不一致性的情况,导致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以后仍需要大量设计严格、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研究。

王志清[5](2020)在《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低剂量化疗方案联合和不联合芪附扶正合剂(Modified Qifu Fuzheng Decoction,QFFZD)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缓解率、中医症候积分、复发率、生存率及感染发生率等,客观评价QFFZD在老年AML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再通过体外实验探讨QFFZD协同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学作用机制,为临床QFFZD辅助治疗AML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联合口服芪附扶正合剂中药,将58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联合QFFZD口服,对照组仅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诱导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复发率、中位生存期、总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感染发生率。实验研究方法:(1)采用2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QFFZD治疗组,分别予2mL生理盐水和2mL生药浓度为1.68 g/mL QFFZD灌胃,连续7天。第8天麻醉后主动脉取血,分离得到上层血清,-80℃保存备用;2.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对其的增殖抑制作用;(3)PI单染流式细胞术(FCM)用于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4)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5)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兔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及其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6)免疫印迹实验被用于检测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干预HL-60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率分别为66.7%、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化疗结束后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和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生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估计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18.7个月和16.8±5.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4)%和(56.7±9.4)%,3年生存率分别为(39.0±9.8)%和(27.2±9.6)%,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9.7)%和(20.4±9.3)%,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3);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诱导期感染发生率(46.7%)与对照组(46.4%)相差不大;观察组远期的感染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结果:1.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下,QFFZD含药血清(2%、4%、6%、8%、10%)和 Ara-C(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单独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同干预时间下,二者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二者单独使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均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1期,两药联合时对HL-60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更加明显(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两药合用时凋亡效果更加明显(p<0.05)。4.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以及执行凋亡程序的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则低于空白组(p<0.05)。与此同时,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而p53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则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5.在用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 μmol/L)共同干预HL-60细胞前,予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5 nmol/L)预处理24h后,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kt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QFFZD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较单纯应用化疗有一定优势,尤其体现在可以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远期感染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可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3年及5年生存率的趋势(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别)。实验研究表明,1.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而且表现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2.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明显地提高处于G1期的HL-60细胞比率,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3.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其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Akt/p53信号通路从而启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赵欢[6](2020)在《复方浙贝颗粒逆转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克隆性增殖异常分化的恶性细胞浸润骨髓、血液及其他组织为特点,是全球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白血病的20%。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生物靶向治疗是其主要手段,目前的化疗使将近80%的患者缓解期达到10年以上,随着复发现象的发生,最终治愈率约为25~40%[1]。骨髓移植及多药联合强化治疗方案的应用,ALL临床治愈率进一步提高,但仍有一些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研究表明,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是ALL复发和难治的重要因素[2-4]。因此发现逆转ALL多药耐药的药物对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复方浙贝颗粒是我科陈信义教授针对急性白血病“痰瘀互阻”基本病机拟定的针对白血病复发难治的中药复方,在前期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复方浙贝颗粒联合化疗可减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缓解率,并在基础研究中证实复方浙贝颗粒可以降低AML多药耐药相关耐药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化疗敏感性,对AL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验证复方浙贝颗粒是否在ALL的治疗中具有类似的机制,我们复制了小鼠ALL耐药模型,从药效学和逆转多药机制的角度观察复方浙贝颗粒的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构建L1210/CDDP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从药效学和多药耐药机制角度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2.构建L1210/CDDP尾静脉小鼠模型,从药效学探讨复方浙贝颗粒对尾静脉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1.L1210/CDDP细胞经维持耐药培养,于小鼠右腋下注射细胞1×106个构建荷瘤ALL模型,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该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2.应用real-time PCR方法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荷瘤ALL小鼠瘤块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荷瘤ALL小鼠瘤块组织p-gp、GST、TopoⅡ、Bcl-2、Bax 表达的影响。3.构建L1210/CDDP尾静脉模型,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尾静脉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1.注射细胞7天后成功复制L1210/CDDP模型,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顺铂干预后可减小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减轻瘤质量,增加抑瘤率,并延长生命时长。2.与模型组比较,CDDP 组 Mdr-1、p-gp、Topo Ⅱ、bax 表达升高,GST、Bcl-2 表达降低,(P<0.05)。与CDDP组比较,中剂量复方浙贝组、中剂量联合组Mdr-1表达升高;中剂量复方浙贝组、低、中、高剂量联合组P-gp表达升高;高剂量联合组TopoⅡ表达升高;中剂量复方浙贝组、低剂量联合组GST表达升高,中、高剂量联合组GST表达降低;中剂量复方浙贝组Bcl-2表达升高,高剂量联合组Bcl-2表达降低;中剂量联合组Bax表达升高(P<0.05)。3.尾静脉注射L1210/CDDP细胞21d后,随机抽取6只小鼠,取骨髓,作涂片,观察计算原始细胞比例在5~15%之间。外周血未见骨髓原始细胞外排,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联合组生存期延长、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CDDP组相比,低剂量联合组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结论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顺铂可延长L1210/CDDP荷瘤小鼠生存期,减小肿瘤质量、体积,增加肿瘤抑制率;对于L1210/CDDP尾静脉模型可延长小鼠生命期、降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保护血象,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即可以提高两种ALL耐药模型治疗效果并可通过Mdr-1、P-gp、GST、Bcl-2、Bax机制逆转L1210/CDDP多药耐药,增强化疗有效性。

储忠[7](2019)在《中医扶正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监视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使用中医扶正法,观察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1个去甲基化治疗周期内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表面激动受体NKG2D及其血清可溶性配体sNKG2DL(sMICA、sMICB、sULBP1及sULBP2)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中医扶正法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K细胞免疫监视功能的影响。另外,本论文还将探讨NKG2D介导的免疫监视与急性白血病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选取60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住院及门诊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表及受试者进入试验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间总共脱落4例)。其中,对照组分为第1组和第2组:第1组15人,给予保守治疗;第2组15人,在第1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试验组分为第3组和第4组:第3组12人,给予去甲基化治疗;第4组14人,在第3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疗程为1月,期间分别于d0、d7、d14、d21和d28,采用ELISA法检测4组患者外周血清中NKG2D与sMICA、sMICB、sULBP1以及sULBP2表达水平。然后,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试验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KG2D在去甲基化治疗后的前2周,第4组的NKG2D水平会有所下降,而第3组则会先升后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随后都呈现会逐渐上升趋势;而经过中药的干预,第4组的NKG2D水平上升程度明显高于第3组(P=0.03<0.05)和第1组(P=0.022<0.05)。另外,对照组在整个治疗周期前后无明显变化和差异。2.sMICA在去甲基化治疗后的第1周,第3组的sMICA显着下降(P=0.00<0.05),而在中药的干预下,第4组下降不明显(P=0.094>0.05),随后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末期,第3组的sMICA明显高于第4组(P=0.046<0.05)和第2组(P=0.001<0.05)。另外,对照组的sMICA在整个治疗周期中无明显改变和差异。3.sMICB在去甲基化治疗后的第1周,第3组和第4组的sMICB均显着下降(P=0.00<0.05和P=0.022<0.05),随后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末期,第3组的sMICB明显高于第4组(P=0.049<0.05)和第2组(P=0.004<0.05)。另外,第1组的sMICB在整个治疗周期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与第2组无明显差异。4.sULBP1在去甲基化治疗后的第1周,第3组sULBP1均显着下降(P=0.00<0.05),而在中药的干预下,第4组下降不明显(P=0.926>0.05);随后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末期,第3组的sULBP1明显高于第2组(P=0.036<0.05)。另外,对照组的sULBP1在整个治疗周期中无明显变化和差异。5.sULBP2在去甲基化治疗后的前2周,第3组和第4组的sULBP2均显着下降(P=0.00<0.05和P=0.006<0.05);随后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末期,第3组的sULBP2明显高于第4组(P=0.033<0.05)和第2组(P=0.027<0.05)。另外,对照组的sULBP2在整个治疗周期中无明显变化和差异。6.血常规在治疗的第一周,试验组的WBC、HGB、ANC均受到去甲基化治疗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第4组比第3组下降趋势较缓。而随着时间发展,又会逐渐上升,其中第3组的WBC在治疗末期的上升幅度显着高于第4组(P=0.031<0.05),其余无显着性差异。在整个治疗周期,试验组的PLT无明显变化和差异。另外,对照组的WBC、ANC、PLT在整个治疗周期均无明显变化和差异。7.中医症候积分随着治疗进程,在中药的干预下,第2组和第4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积分呈显着下降;在治疗第3周和第4周,第1组明显高于第2组和第4组,第3组显着高于第4组。8.年龄与免疫功能相关性除了治疗第1周,年龄和NKG2D与sNKG2DL(sMICA、sMICB、sULBP1及sULBP2)无显着相关关系以外,其余各时点,年龄和各免疫指标均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其中,年龄与NKG2D存在显着负向相关,且为中高度相关,提示年龄越大,NKG2D有着越小的趋势。年龄和sNKG2DL皆为正相关,提示年龄越大,sNKG2DL有越大的趋势,但相关系数不强,增大趋势较缓。结论:1.经过去甲基化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肿瘤免疫逃逸可能会有所抑制,但同时,NK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损害。而在中医药的干预下,患者免疫功能恢复的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去甲基化治疗组,证明了中医扶正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或改善患者的免疫监视功能。此外,在治疗末期,sNKG2DL逐渐恢复初始水平,可能预示肿瘤的复发。2.经过去甲基化治疗,患者受到一定的骨髓抑制,但结合中医药治疗,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3.相比单纯西药治疗,结合中医药能明显改善老年AML患者的症候。4.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NK细胞免疫监视功能可能逐渐下降,而肿瘤的免疫逃逸能力可能逐渐上升。

郑育涛[8](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冰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用药规律》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梁冰教授门诊治疗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处方进行收集、整理及回顾分析,归纳、挖掘其中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从而进一步总结梁冰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临证经验。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梁冰教授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门诊病历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整理,收集了 3-77岁之间的75例病人,有效处方567首,将药名规范化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式处理,总结出梁冰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用药规律。结果:对75例患者567首处方统计和分析,其结果提示,梁冰教授所使用的药物共有194味。药物的四气统计,发现其中温性药最多(42.56%),次之为寒性(33.96%)、平性药(17.7%)。药物的五味统计,主要以甘味药为主(40.83%),次之为苦味(34.94%)、辛味药(17.12%)。归经统计方面,从高到低主要为脾经(20.35%)、肺经(19.91%)及肝经(18.04%)。AML与ALL两病种之间使用的药物基本一致。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排序从高到低为:黄芪、红景天、三七、竹节参、黄芩、莪术、灵芝、甘草、白术、夏枯草、蛇莓、天冬、茯苓、枳壳、鹿角粉、连翘,其使用频率均大于等于20%;其中黄芪、红景天、三七、竹节参、黄芩、莪术、灵芝、甘草这八味药使用频率均大于50%。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及用量统计,可得到梁冰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使用的核心组方及用量为:黄芪20-40g、红景天12g、三七5-10g、竹节参10g、黄芩5-10g、莪术10-20g、灵芝10-15g。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新方共5个:①续断、补骨脂、红花、肉桂、肉豆蔻;②麦冬、五味子、黄精、牡蛎、浮小麦;③杏仁、龙脷叶、款冬花、北沙参;④桃仁、火麻仁、瓜蒌子、大黄;⑤牡丹皮、紫珠草、生地黄、红景天、黄芪、羚羊角、三七。结论:通过对梁冰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临床用药分析,患者均系虚实夹杂病状,扶正祛邪、固本澄源为其基本治则,扶正固本以补气健脾为主,常用黄芪、红景天、竹节参、灵芝之类;祛邪澄源以活血解毒为主,常用三七、黄芩、莪术、夏枯草之类;用药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邪正兼顾。

王丽凤[9](2013)在《白及有效部位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筛选出白及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有效部位,初步研究白及有效部位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白及抗白血病奠定实验基础。方法①用95%乙醇以及蒸馏水回流提取白及块茎,用CCK-8研究这两种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②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将白及95%乙醇浸膏分为石油醚层、氯仿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用CCK-8检测各部位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③应用AO/PI染色,光镜下观察醇提物各部位作用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合CCK-8检测结果筛选出白及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有效部位;④应用Hoechst33342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白及有效部位作用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⑤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白及有效部位对细胞凋亡的影响;⑥应用RT-PCR检测白及有效部位作用24h后,HL60细胞内bcl-2和Bax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白及块茎醇提物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增殖,IC50为150.01 μg/mL,水提物则无效;②白及块茎醇提物石油醚层、氯仿层和乙酸乙酯层均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IC50分别为103.91 μg/mL、57.91 μg/mL、101.80 μg/mL,白及氯仿层效果最明显,正丁醇层和水层效果不佳;③白及石油醚层、氯仿层、乙酸乙酯层作用24h后,AO/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氯仿层最明显,而白及正丁醇层和水层则无此现象,跟CCK-8检测结果一致,说明氯仿层是白及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有效部位;④白及氯仿层对HL60细胞作用24h后,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⑤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白及氯仿层(50、100、150μg/mL)可有效诱导HL60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24.9%,36.0%,51.3%,呈浓度依赖性;⑥RT-PCR结果显示,白及氯仿层作用24 h后,HL60细胞内bcl-2 mRNA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少,Bax mRNA表达增加。结论 白及具有较好的诱导HL60细胞凋亡作用,其中白及氯仿层效果最好,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Bax基因表达增加及bcl-2基因表达减少有关。

曹凤[10](2013)在《参芪白血饮对微小残留白血病NK细胞及T细胞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参芪白血饮治疗后微小残留白血病(MRL)患者NK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对MRL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40例,分为2组,每组20人,实验组予以参芪白血饮辨证加减配合化疗,对照组仅予以单纯化疗。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K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NK细胞百分比显着上升(P<0.05),对照组上升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治疗后CD3+、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CD8+细胞百分比较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治疗后气阴两虚症候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白血饮可以提高MRL患者NK细胞、CD3+、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降低CD8+细胞百分比,从而可调节MR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杀伤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

二、残留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残留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综述一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SAGI的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实验室指标
        5 临床疗效指标
        6 治疗进展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1 脓毒症的中医认识
        2 SAGI的中医认识
        3 SAGI的治疗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针刺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疗效的系统评价
    1 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疗效评价
        2.5 不良反应
        2.6 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针刺干预特点
        3.2 结果讨论
        3.3 证据的整体完整性和适应性
        3.4 证据质量
    4 结论
        4.1 对实践的意义
        4.2 对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研究二 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临床资料
        2.3 治疗方案
        2.4 疗效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的基线情况
        3.3 观察指标的基线情况
        3.4 临床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方案分析
        4.3 疗效指标选择
        4.4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2)李达基于“固本澄源法”和血论治慢性白血病经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医病因病机
基于“固本澄源”法和血辨治思路
临证施治经验
    1 基本辨治
    2 辨病施治
        2.1 CLL健脾益气,活血化痰解毒
        2.2 CML健脾肾、清髓毒,增效减毒
        2.3 CMML补虚为要,缓消瘀毒
病案举隅
总结与思考

(3)BRD4天然抑制剂3’,4’,7, 8-Tetrahydroxyflavone的发现及其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表观遗传概述
    1.3 组蛋白翻译后修饰
        1.3.1 组蛋白乙酰化
        1.3.2 组蛋白磷酸化
        1.3.3 组蛋白甲基化
    1.4 Bromodomains家族蛋白概述
    1.5 研究BET亚家族及BRD4的意义
    1.6 BET亚家族蛋白抑制剂研究进展
    1.7 天然化合物的优势及开发
    1.8 台湾相思及其活性成分3',4',7,8-Tetrahydroxyflavone的相关研究
    1.9 急性髓系白血病在表观遗传方面的进展
    1.10 本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BRD4天然抑制剂3478的发现
    2.1 引言
    2.2 实验药物
    2.3 实验方法
        2.3.1 AlphaScreen Assay
        2.3.2 AlphaScreen Counter Assay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筛选出对BRD4-BD1具有较好活性的天然化合物3478
        2.4.2 3478对BRD4-BD2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2.4.3 AlphaScreen Counter Assay验证筛选结果是可信的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3478体外对MV4-11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药物及细胞株
        3.2.2 实验耗材
        3.2.3 实验试剂
        3.2.4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的培养
        3.3.2 细胞增殖试验
        3.3.3 细胞凋亡试验
        3.3.4 Western blot检测MV4-11细胞中BRD4以及c-Myc的表达水平
        3.3.5 数据处理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BRD4在MV4-11细胞中显着高表达
        3.4.2 3478对MV4-11细胞生长的影响
        3.4.3 3478对MV4-11细胞生长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3478体内抑制MV4-11皮下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药物
        4.2.2 实验细胞
        4.2.3 实验动物
        4.2.4 实验耗材、试剂及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的培养
        4.3.2 人髓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MV4-11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4.3.3 各实验组给药处理
        4.3.4 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BRD4蛋白以及肿瘤因子c-Myc的水平
        4.3.5 免疫荧光检测瘤组织中c-Myc的表达
        4.3.6 qRT-PCR检测瘤组织中c-Myc的mRNA水平
        4.3.7 数据处理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各组小鼠生长状况观察
        4.4.2 各组小鼠瘤组织生长状况观察
        4.4.3 瘤组织取材及观察
        4.4.4 3478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4.4.5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478对瘤组织中c-Myc mRNA的影响
        4.4.6 免疫荧光法检测3478对瘤组织中肿瘤标志物c-Myc的影响
        4.4.7 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BRD4、c-Myc蛋白表达水平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3478与BRD4蛋白共晶结构的解析及其抑制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质粒及菌株
        5.2.2 化学试剂及耗材
        5.2.3 试剂盒
        5.2.4 实验仪器
        5.2.5 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5.3 实验方法
        5.3.1 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
        5.3.2 质粒转化
        5.3.3 蛋白表达
        5.3.4 蛋白纯化及检测
        5.3.5 蛋白质结晶
        5.3.6 数据收集及结构解析与建模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蛋白质纯化结果
        5.4.2 3478与BRD4-BD1及BD2复合物晶体
        5.4.3 X-射线衍射复合物晶体结果
    5.5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附: 综述 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AML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疗原则
        1.3 辨证论治
    2 中医药治疗AML
        2.1 自拟方治疗
        2.2 中成药治疗
        2.3 协定处方治疗
    3 中医药治疗AML的机制研究
        3.1 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
        3.2 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
        3.3 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3.4 提高机体免疫力、增效减毒
        3.5 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文献检索
    4 资料筛选
    5 数据提取
    6 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及质量评价
    7 数据分析
结果
    1 检索结果
    2 入选研究的基本特征
        2.1 研究人群
        2.2 干预措施
        2.3 结局指标
        2.4 偏倚及文献质量评价
    3 Meta 统计分析结果
        3.1 主要结局指标
        3.2 次要结局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亚组分析
        3.5 发表偏倚
        3.6 敏感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益气养阴法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1.标准化疗(强化化疗)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3.低强度化疗
        4.靶向治疗
        5.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2.当代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概况
        2.1 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名
        2.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
        2.3 “伏邪(毒)”概念的提出
        2.4 治疗概况
        2.5.讨论
        参考文献
    3.扶正中药在急性白血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现状
        3.1 扶正中药的临床研究
        3.2 扶正中药的基础研究
        3.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2.3 一般资料
        2.4 治疗方案
        2.5 支持治疗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
        2.8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近期效果比较
        3.2 远期效果比较
        3.3 感染并发症比较
    4.讨论
        4.1 芪附扶正合剂组方合理性探讨
        4.2 芪附扶正合剂取得临床疗效的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QFFZD含药血清的制备(实验一)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对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二)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4.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三)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5.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协同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四)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6.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缩略词表
    急性白血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介

(6)复方浙贝颗粒逆转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 ABC转运体
        2. 细胞质/核内蛋白
        3. 细胞凋亡与耐药
        4 癌相关基因
        5 其他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诊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
        2 临床研究
        3 基础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移植瘤抑制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移植瘤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尾静脉小鼠模型抑制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7)中医扶正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监视功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后化疗时代”
    1.2 去甲基化治疗: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
    1.3 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辩治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材料
    2.1 研究内容
    2.2 试验设计
        2.2.1 样本估算和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2.2.6 剔除病例标准
        2.2.7 分组与治疗方法
        2.2.8 材料与设备
        2.2.9 观察项目与指标
        2.2.10 安全性评价
        2.2.11 统计分析
    作者声明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组别性别、年龄、肝肾功能的差异
    3.2 免疫指标
        3.2.1 NKG2D不同组别和时点比较
        3.2.2 sMICA不同组别和时点比较
        3.2.3 sMICB不同组别和时点比较
        3.2.4 sULBP1不同组别和时点比较
        3.2.5 sULBP2不同组别和时点比较
    3.3 血常规
        3.3.1 白细胞计数(WBC)
        3.3.2 血红蛋白浓度(HGB)
        3.3.3 血小板计数(PLT)
        3.3.4 嗜中性粒细胞计数(ANC)
    3.4 中医证候积分
    3.5 年龄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讨论
    5.1 sNKG2DL的脱落机制和对NKG2D介导的免疫监视的影响
    5.2 去甲基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肿瘤复发与耐药的本质
    5.3 时间的累积效应——免疫衰老
    5.4 机体的自我平衡机制
    5.5 重新审视:中医“扶正”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综述一 侦查与反侦查:论NK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情报战争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NK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辨证思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冰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急性白血病的西医研究概述
        1.1.1 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的西医认识
        1.1.2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1.2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1.2.2 近年来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1.3 梁冰教授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第二章 回顾性研究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疗效评定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录入和数据库建立
        2.2.2 数据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病案的一般资料
        2.3.2 证型统计
        2.3.3 用药特点
    2.4 讨论
        2.4.1 样本情况
        2.4.2 证型分析
        2.4.3 用药分析
    2.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白及有效部位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白及诱导HL60细胞凋亡有效部位的筛选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细胞
        (二) 实验药品
        (三) 实验主要试剂
        (四) 实验主要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 细胞复苏
        (二) 细胞培养
        (三)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四) CCK-8检测白及水提物和醇提物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
        (五) CCK-8检测白及醇提物各部位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
        (六)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1. 普通光镜观察
        2. AO/PI染色观察
        (七) 数据处理
    三、实验结果
        (一) 白及醇提物各部位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二)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1. 普通光镜观察结果
        2. AO/PI染色观察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白及有效部位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细胞
        (二) 实验药品
        (三) 实验主要试剂
        (四)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二、实验方法
        (一) 白及诱导细胞凋亡有效部位的制备
        (二) 细胞培养
        (三) 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四)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五)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
        (六) RT-PCR法检测细胞BCL-2、BAX MRNA的表达
        (七) 统计学分析
    三、实验结果
        (一)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白及氯仿层作用于HL60细胞的形态变化
        (二) 白及氯仿层对HL60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三) 透射电镜下观察白及氯仿层作用于HL60细胞的形态变化
        (四) 白及氯仿层对HL60细胞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
    四、分析与讨论
    五、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图一、普通光镜结果
    附图二、AO/PI染色结果
    附图三、HOECHST33342染色结果
    附图四、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附图五、电镜观察结果图(×6000)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0)参芪白血饮对微小残留白血病NK细胞及T细胞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MRL的研究
        一、MRL发病原因与机制
        二、MRL的检测方法
        三、诊断
        四、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MRL的研究
        一、中医对MRL的认识
        二、中医治疗MRL的原则及机理研究
    第三节 MRL患者的免疫功能研究
        一、MRL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二、MRL患者的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水平
        三、中药治疗对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项目及方法
        四、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病例情况
        二、观察指标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残留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D]. 程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李达基于“固本澄源法”和血论治慢性白血病经验初探[J]. 苏浩杰,刘巧萍,李达.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09)
  • [3]BRD4天然抑制剂3’,4’,7, 8-Tetrahydroxyflavone的发现及其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机制研究[D]. 李姣.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谢宝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D]. 王志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复方浙贝颗粒逆转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D]. 赵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中医扶正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监视功能的临床研究[D]. 储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冰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用药规律[D]. 郑育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白及有效部位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王丽凤.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3(05)
  • [10]参芪白血饮对微小残留白血病NK细胞及T细胞影响的研究[D]. 曹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残留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