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82例献血者梅毒检出率分析

36582例献血者梅毒检出率分析

一、36582例献血员梅毒检出率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叶祖兴,刘丽娜,何林璞[1](2019)在《酶联免疫联合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风险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酶联免疫联合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三明市中心血站采集的献血者血液样本683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液样本均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以及梅毒抗体(抗-TP)平行检测。分析所有献血者血液样本其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检测结果。此外,对于酶联免疫检测阴性以及0.7≤样本检测值/临界值(S/CO)≤3.0的血液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分析核酸检测结果。结果 68345例献血者血液样本中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酶联免疫检测不合格人数占比为0.83%(570/68345),其中1.0≤S/CO≤3.0血液样本89例,S/CO>3.0样本164例,0.7≤S/CO<1.0样本319例,合格血液样本67775例。67775例酶联免疫检测合格献血者检出HBV-DNA、HCV-RNA与HIV-RNA阳性人数占比分别为0.07%(46/67775),检出HCV-RNA与HIV-RNA阳性人数占比均为、0.00%和0.00%。(0/67775)。酶联免疫检测HBsAg0.7≤S/CO<1.0献血者核酸检测阳性率(5.36%)明显低于酶联免疫检测HBsAg1.0≤S/CO≤3.0献血者为5.36%(6/112),明显低于酶联免疫检测HBsAg1.0≤S/CO≤3.0献血者的阳性率(22.58%(7/3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酶联免疫联合核酸检测可显着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从而达到提高血液质量以及输血安全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李玲[2](2019)在《降低我国经输血传播病原体风险的血液筛查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可能会传播病原体。制定合适的血液筛查策略体系是保障国家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一个合理的血液筛查策略体系应当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以及病原体的流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血液安全的关注度在增加,对血液安全的投入也在加大。但是,每年因输血传播病原体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每年因为临床血液输注而引起的病原体传播问题不容小觑。我国目前血液常规筛查的病原体只有4种,由于新发再发病原体的不断出现,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筛查假阳性结果导致献血者投诉的情况不断发生,以及由此所致的相关问题都对我国血液筛查策略体系呈现出了严峻的挑战。本研究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创新性的以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为例建立社会经济效益模型,评估新发再发病原体的筛查策略,同时以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例评估已常规筛查病原体的新的筛查策略的风险,并针对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开展多中心的实验研究,建立归队模型,让假阳性的献血者重新献血,完善筛查策略体系,保障血液供应安全充足。研究内容和方法:1.HTLV筛查策略研究:与13个省市的20家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合作,收集2016-2017年无偿献血者标本,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查HTLV抗体;筛查反应性的标本,进一步做补充实验(RIBA),并收集HTLV抗体确证阳性的献血者信息。与福建协和医院合作,采集血液科白血病病人标本,检测HTLV抗体,确证阳性者,追踪其家族史和家庭内感染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另外,收集厦门血液中心2014-2017年献血者HTLV筛查信息及确证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的人口特征学信息,以及合肥中心血站2016年供血情况和合肥地区受血者信息,建立HTLV社会经济效益模型。2.HCV和HBV筛查策略研究:于2017年随机收集长治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标本,用5个厂家ELISA试剂同时检测HCV抗体,同时用一种核酸试剂检测HCV-RNA。于2017年随机收集长春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标本,用5个厂家ELISA试剂同时检测HBsAg,同时用一种核酸试剂检测HBV-DNA。必要时进行确证和追踪,确证献血者感染状态,评估新的筛查策略下是否增加HCV和HBV的漏检风险。3.献血者归队策略研究:与15家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合作,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收集筛查反应性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过追踪确证,判断献血者感染状态,针对HIV、HCV、HBV和梅毒螺旋体4种病原体分别建立归队模型。研究结果:1.共收集875,453份标本用于HTLV筛查,HTLV抗体确证阳性22份。各单位的流行率分别为(比例为1/100000):厦门11.09,深圳2.88,北京3.16,长沙5.96,南京0.98。剩余15个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包括沈阳、大连、徐州、马鞍山、蚌埠、合肥、安庆、芜湖、苏州、长治、海南、南充、德阳、乌鲁木齐和伊犁)均未出现确证阳性结果。HTLV抗体阳性献血者多为首次献血者。成功建立HTLV社会经济效益模型,当献血者中HTLV流行率>8/100000时,开展HTLV检测比较经济合理。2.对10000例标本进行HCV筛查,ELISA反应性的标本有29份,其中确证HCV抗体阳性5份(每份标本的5种ELISA检测结果均为反应性),阴性14份,有10位献血者未成功追踪到,不能判断其感染状态。对9951例标本进行HBV筛查,ELISA反应性有58份,其中证明HBV感染12份。这12份标本中,J试剂有1份漏检,但是其核酸结果是阳性;L试剂漏检3份,但是其中仅有2份核酸结果为阳性,一份核酸阴性。3.共收集反应性献血者标本HIV 727份,HCV 2083份,HBV 1825份,TP 877份。经追踪确证后,HIV抗体阳性95份,阴性291份;HCV抗体阳性201份,阴性974份;HBV阳性405份,阴性427份;TP阳性407份,阴性275份。其余献血者因各种原因在追踪过程中丢失,不能确定其感染状态,在本研究中放弃。根据本研究的确证程序和实验结果,建立相应的归队模型。结论:1.当献血者中HTLV流行率大于8/100000时,需要开展HTLV检测;HTLV流行率小于8/100000的地区可以根据自已情况决定是否开展。仅对首次献血者筛查,不会明显增加输血传播HTLV的风险。2.本研究选取的ELISA试剂中,选择任意一家ELISA试剂和一家核酸试剂组合筛查HCV,不会明显增加HCV残余风险。如果选择一家ELISA试剂和一家核酸试剂组合筛查HBV,J和L ELISA试剂有一定的漏检风险,但是L试剂的漏检风险更高。3.根据确证和追踪结果,本研究建立了确证和归队方案,确证阳性的献血者被永久性屏蔽,确证阴性且符合献血条件的献血者可以归队,确保献血者权益和身心健康。

武春艳[3](2018)在《某市无偿献血者血样不合格率及乙肝、丙肝、艾滋筛查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虽然输血存在着感染病原体的风险,但输血仍是现阶段临床上一项无法替代的重要治疗手段。为了保障血液安全,对献血者做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的筛查是最关键的步骤。目前我国血站对献血者主要检测血型、血常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和抗体(HIV Ag/Ab)、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以及HBV DNA、HCVRNA、HIVRNA的核酸检测(NAT)。ELISA虽然一直以来被血站作为血液筛查的常规检测。但存在假阳性率高窗口期长的弊端。NAT能够检测到血液标本中较早出现的病毒核酸,被公认为是降低酶联免疫实验窗口期漏检风险及提高低病毒载量检出的最佳解决方法。2015年卫生部提出全国血站普及应用NTA筛检HBV、HCV及HIV,现全国采供血机构在无偿献血者HBsAg、Anti-HCV、HIV Ag/Ab和Anti-TP酶联免疫检测外增加了核酸检测。目前大多数血站实验室采用的是2遍酶联免疫实验,筛除了 HBsAg、Anti-HCV、HIVAg/Ab和Anti-TP双试剂阳性样本后,对酶联免疫检测双试剂阴性和单试剂阳性的血液实施6/8混样核酸检测,混样检测阳性,再进行拆分的核酸检测模式。本研究将德州中心血站2015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筛检的150161例献血者血样的HBsAg、Anti-HCV、HIV Ag/Ab和Anti-TP结果不合格率按各类人群分布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由于血站实际工作中酶联免疫双试剂阳性的血不再进行核酸检测,所以我们对剔除了酶联免疫双试剂阳性又进行核酸检测的样本,对不同生产厂家的HBsAg、Anti-HCV和HIVAg/Ab试剂盒在实际工作中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NAT检测作为金标准对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盒用于HBsAg筛检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为今后血站选择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的筛查模式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对无偿献血者血样不合格率的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2.对筛除ELISA双试剂阳性样本后,又进行NAT检测的样本以核酸PCR荧光检测为金标准,评估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盒对筛除ELISA双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样中HBsAg的筛检效果,并对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盒的联合应用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盒与NAT检测献血者血样中HBV的阳性率的差异。与两种不同生产厂家ELISA试剂盒同时应用时,NAT作为补充实验筛查HBV的作用。3.与不同生产厂家的第三代和第四代ELISA试剂盒同时应用时,核酸检测作为补充筛查HCV的作用。4.与不同生产厂家的第三代和第四代ELISA试剂盒同时应用时,核酸检测作为补充筛查HIV的作用。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分析德州血站2015年5月1日-2018年4月30日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50161例,其中男113301例,女35860例,年龄18-55岁,所有献血者按卫生部GB 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初筛,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者要求。2.实验方法 ALT应用速率法检测;HBsAg、Anti-HCV、HIVAg/Ab和Anti-TP应用酶联免疫实验方法(ELISA)进行初复检;ELISA检测双试剂阴性或者单试剂阳性者应用核酸检测方法(PCR扩增技术)对HBV-DNA、HCV-RNA、HIV-RNA进行筛检。血站试剂每年定期招标,ELISA试剂盒不定期更换,分别统计ELISA试剂盒初复检检测结果,对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验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进行评价。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及筛检试验的评价。在统计描述中,采用四格表或R×C列联表的卡方检验来比较ALT、HBsAg、Anti-HCV、HIVAg/Ab和Anti-TP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同时采用四格表的卡方检验来比较不同ELISA试验试剂盒间筛检试验评价指标的差异以及ELISA试剂盒与NAT检测得出的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另外,采用R×C列联表或四格表的卡方检验来比较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盒单阳性反应率与NAT检测阳性反应率的差异。研究结果1.在150161例血样中,共筛检不合格者2324例,ALT不合格者1815例,HBsAg 阳性者 229 例,Anti-HCV 阳性者 93 例,Anti-TP 阳性者 179 例,HIV Ag/Ab阳性者22例,ALT不合格者及HBsAg阳性者为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血样ALT、HBsAg、Anti-HCV、HIV Ag/Ab和Anti-TP的检测不合格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不同人群之间的均有统计学意义。2.剔除不同生产厂家双试剂检测阳性后的ELISA试剂盒对HBsAg的筛检效果分析以及与NAT检测的结果比较。2.1剔除双试剂检测阳性新创试剂盒和万泰试剂盒对HBsAg阳性的筛检效果分析:总共对90051例血样进行了 ELISA检测。剔除双试剂检测阳性的血样115例后,对89936例ELISA试剂检测单阳性或者ELISA试剂双阴性的血样进行NAT检测,应用NAT检测89936例血样,又检测到了 45例NAT阳性血样,阳性检出率为0.05%,这其中含有新创试剂盒检出的单试剂阳性血样2例,而这45例NAT阳性血样中万泰试剂盒未检出单试剂阳性血样。以NAT检测为金标准,评价排除双阳性新创和万泰两种试剂盒对HBsAg的检测效果。新创试剂盒的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99.93%。万泰试剂盒的灵敏度为0,特异度为99.91%。新创试剂盒和万泰试剂盒串联试验的灵敏度为0,特异度为100%。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99.84%。2.2剔除双试剂检测阳性科华试剂盒和荣盛试剂盒对HBsAg阳性的筛检效果分析:总共对57312例血样进行了 ELISA检测。剔除双试剂检测阳性的血样95例后,对57217例ELISA试剂检测单阳性或者ELISA试剂双阴性的血样进行了NAT检测,应用NAT检测57217例血样,又检测到了 35例NAT阳性血样,阳性检出率为0.06%,这35例NAT阳性血样中科华试剂盒和荣盛试剂盒均未检出单试剂阳性血样。以NAT检测为金标准,评价排除双阳性科华和荣盛两种试剂盒对HBsAg的检测效果。科华试剂盒的灵敏度为0,特异度为99.83%。荣盛试剂盒的灵敏度为0,特异度为99.58%。科华试剂盒和荣盛试剂盒串联试验的灵敏度为0,特异度为100%。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0,特异度为99.58%。2.3剔除双试剂检测阳性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盒与NAT检测献血者血样中HBsAg的阳性率的差异比较:在90051例血样中,剔除新创和万泰ELISA试剂盒双阳性的血样115例后,新创试剂盒单阳性检出64例(0.07%),万泰试剂盒单阳性检出84例(0.09%),NAT阳性检出45例(0.05%),三者阳性反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新创试剂盒与万泰试剂盒的复试反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57312例血样中,剔除科华和荣盛ELISA试剂盒双阳性的血样95例后,科华试剂盒单阳性检出98例(0.17%),荣盛试剂盒单阳性检出238例(0.42%),NAT阳性检出35例(0.06%),三者阳性反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2,p<0.001)。另外,科华试剂盒与荣盛试剂盒的复试反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剔除双试剂检测阳性后第三代和第四代ELISA试剂盒与NAT检测献血者血样中Anti-HCV的阳性率的差异比较:在104843例血样中,第三代科华和第四代万泰ELISA试剂盒双阳性的反应数为59例(0.06%),剔除这59例血样后,第三代科华试剂盒单阳性检出138例(0.13%),第四代万泰试剂盒单阳性检出41例(0.04%),NAT未检出阳性,第三代科华试剂盒单阳性反应率高于第四代万泰试剂盒单阳性反应率(χ2=52.609,p<0.001)。另外,第四代万泰试剂盒的复试反应率高于第三代科华试剂盒的复试反应率(χ2=6.301,p=0.012);在45318例血样中,剔除第三代新创和第四代万泰ELISA试剂盒双阳性的血样23例后,新创试剂盒单阳性检出39例(0.09%),第四代万泰试剂盒单阳性检出19例(0.04%),NAT未检出阳性,三代新创试剂盒单阳性反应率高于第四代万泰试剂盒单阳性反应率(χ2=6.901,p=0.009)。另外,万泰第四代试剂盒的复试反应率与新创第三代试剂盒的复试反应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剔除不同生产厂家双试剂检测阳性后第三代和第四代ELISA检测试剂盒与NAT检测献血者血样中HIVAg/Ab的阳性反应率的差异比较:在51248例血样中,剔除第三代荣盛和第四代万泰ELISA试剂盒双阳性的血样10例后,第三代荣盛试剂盒单阳性检出52例(0.10%),第四代万泰试剂盒单阳性检出49例(0.10%),NAT阳性检出1例(0.002%),三者阳性反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275,p<0.001)。值得注意的是第四代万泰试剂盒检测出了这1例NAT检测为阳性的血样。另外,第三代荣盛试剂盒的复试反应率高于第四代万泰试剂盒的复试反应率(χ2=8.255,p=0.004);在98913例血样中,剔除第三代科华和第四代万泰ELISA试剂盒双阳性的血样12例后,第三代科华试剂盒单阳性检出23例(0.02%),第四代万泰试剂盒单阳性检出101例(0.10%),NAT未检出阳性,第四代万泰试剂盒单阳性反应率高于第三代科华试剂盒单阳性反应率(χ2=49.095,p<0.001)。另外,第三代科华试剂盒的复试反应率与第四代万泰试剂盒的复试反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无偿献血人员血样不合格率在不同人群分布存在差异。2.筛除不同生产厂家双试剂检测阳性后ELISA试剂盒对HBsAg的检测结果与NAT检测的结果存在不一致;进行HBV的NAT检测可以发现ELISA检测为单阳性或双阴性的血样中0.05%~0.06%的不合格血样。目前的NAT检测模式对HBV的筛查有重要意义。3.筛除两种不同生产厂家ELISA试剂盒双试剂阳性结果后,目前混检模式下NAT作为补充实验筛查HCV的检出率为零。4.筛除两种不同生产厂家ELISA试剂盒双试剂阳性结果后,目前混检模式下NAT作为补充实验筛查HIV的在150161例中仅检出1例,而这一例为万泰四代试剂单试剂阳性。

孙春玲[4](2018)在《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筛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筛查中的应用,为提高血液质量及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周口市中心血站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4 4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学检测,同时对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进行NAT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64 420例献血者中血清学检测共1362项不合格,21例存在两项指标重叠感染,63 079例血清学检测合格;血清学检测合格献血者中,HBV-DNA阳性57例(0.09%),HIV-RNA阳性1例,未检出HCV-RNA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男性和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比较及不同年龄段献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ELISA筛查献血者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NAT检测可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风险,提高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延义芹,孙艳,丁国良,延义玲[5](2016)在《2004-2014年东营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山东省东营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以指导本地区献血服务工作,避免输血引起的梅毒传播。方法选择2004-201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心血站招募的215 976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献血者献血前体检及相关血液学检查结果,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的相关规定。按照献血者出生年份将其分为4个组:1950-1959年出生组(n=4 463)、1960-1969年出生组(n=38 113)、1970-1979年出生组(n=63 126)及1980年以后出生组(n=110 274),每组献血者再按照性别分为男性亚组和女性亚组。对于2004-2013年招募的192 221例献血者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2015版)》的相关规定,均采用2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TP特异性抗体;对于2014年招募的23 755例献血者,除按照上述规定检测TP特异性抗体外,再增加2遍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TP非特异性抗体。针对ELISA或TRUST试验的TP检测阳性结果,包括TP检测结果为弱阳性、阳性、强阳性的血清样品,再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阳性结果确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别比较各个出生年份组,以及每组男性亚组和女性亚组献血者TP阳性率差异。4个不同出生年份组献血者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不同出生年份组中,不同性别亚组献血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2004-2014年献血者的TP总阳性率为0.42%(901/215 976),其中女性献血者TP阳性率为0.52%(324/62 599),显着高于男性的0.38%(577/153 37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8,P<0.05)。②本研究4个不同出生年份组献血者的TP总阳性率、男性及女性亚组献血者TP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88、14.35、8.96,P<0.05)。1970-1979年出生组献血者的TP阳性率最高,为0.56%(352/63 126),其中男性亚组献血者TP阳性率为0.50%(234/46 989),女性亚组为0.73%(118/16 173),分别与1980年后出生组献血者的0.36%(396/110 274)、0.32%(237/73 957)、0.44%(159/395 6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92、24.15、14.55,P<0.05)。③1970年后出生组(1970-1979年出生组与1980年以后出生组)献血者TP阳性率,分别显着高于其他两组(1950-1959年出生组、1960-1969年出生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48、44.43、21.78、17.91;P<0.05)。④同一组献血者中,女性亚组献血者TP阳性率均分别显着高于男性亚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34.00、74.38、25.42,P<0.05)。结论最近11年以来,东营市无偿献血者TP感染情况基本稳定,但女性献血者及1970-1979年出生的献血者TP阳性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对这部分献血者的健康教育、TP筛查及管理。

赵稳民,李翔,胡婷,王百锁,贾华,董丽芳,常文辉[6](2015)在《西安市8000名从业人员艾滋病、丙肝和梅毒监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普通人群中艾滋病、丙型肝炎和梅毒的感染情况,为预防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在西安市部分从业人员体检门诊开展哨点监测,并将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4年共监测8 000名从业体检人员,HIV抗体阳性率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06%,HCV抗体阳性率为0.45%,3种病原抗体阳性检出情况男性均多于女性。结论艾滋病、丙肝和梅毒不只存在于特殊人群中,已传播至普通群体。目前在这3种疾病均无有效的生物疫苗预防的前提下,公众只有自觉采取健康行为,包括安全性行为,才能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因此应加大健康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感染者和病人,减少二代传播等防控措施。

张静,王素玲[7](2015)在《石家庄市2004至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及确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合理的招募策略,建立健康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为降低经输血造成HIV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4至2014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IV筛查,反应性标本送检至石家庄市疾控中心进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确证实验。并对经石家庄市疾控中心确证阳性的22例标本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及条带分析。结果 2004至2014年共检测无偿献血标本1 355 476例,共检出HIV阳性标本89例,阳性率为6.57/10万,各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46,P<0.01)。89例HIV阳性献血者中,男性86例,女性3例,男女性别比为28.7∶1。年龄以1830岁中感染HIV者为主,占56.18%。职业以自由职业为主,占29.21%。文化程度以高中为主,占31.46%,献血次数以初次献血者为主,占52.81%。89例确认阳性感染者中合并梅毒感染的有12例,构成比为13.5%。WB确证实验中条带大部分显现。结论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经输血造成HIV传播风险仍然很大。应制定有效策略,降低经输血造成HIV传播的风险。

黄伯泉,郑优荣,杜荣松,梁浩坚,李仲平,黄志健,谢君谋[8](2015)在《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与确认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探讨血液筛查中梅毒检测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梅毒感染情况;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A、B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筛查,用TPPA法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比较分析2012年A、B试剂梅毒抗体初筛和TPPA的阳性符合率。结果 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843 699例,筛查梅毒阳性标本4 781例,TPPA确认阳性3 156例,梅毒感染率为0.37%。不同献血来源和职业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4.5,P<0.05),其中街头流动人员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最高(0.65%),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人群最低(0.06%)。1829岁年龄段献血员梅毒阳性率为0.17%,阳性率随年龄段升高而升高。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2012年初筛阳性标本1 610例,TPPA确认阳性1 099例,阳性符合率为68.26%。A、B试剂单检筛查阳性与TPPA确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6.13%、73.36%,双试剂联检阳性符合率为94.47%。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群在职业来源、年龄、性别分布均不同,这对日后招募低危献血人群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TPPA的确证是非常必要的,为梅毒阳性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告知提供更准确依据。

金海涵[9](2014)在《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现行检测模式与输血安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现行检测模式与输血安全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检测模式。通过对核酸检测技术引用后检测结果的分析,为今后无偿献血者开展常规NAT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金标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采用干化学法进行ALT初筛,血站实验室采用速率法对献血者标本进行两次ALT检测,采用ELISA方法对初筛后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HCV-Ab、HIV-Ag/Ab和TP-Ab两次检测,采用NAT方法对筛查合格后的标本进行HBV/HCV/HIV联合检测,不合格的标本送检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进一步确证。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49181名无偿献血者进行初筛检测,总计不合格率为14.4%,其中ALT不合率为11.8%,HbsAg不合率为2.3%。②实验室初复检检测结果显示42144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样中总计不合格率为2.8%。其中ALT不合格率为0.8%,HBsAg不合格率为0.5%,抗-HCV不合格率为0.3%,HIV-Ag/Ab不合格率为0.25%,抗-TP不合格率0.9%。③41014份标本进行NAT检测,6人份混合样本NAT反应呈阳性为43份,经拆分单样本NAT检测后阳性数为25份,阳性率为0.06%。25份NAT检测反应呈阳性的血样经卫生部临检中心鉴定显示17份均为HBVDNA阳性,未检测出HCV和HIV阳性血样。结论: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采用一种试剂进行检测。②有必要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抗-TP快速筛查。③NAT与ELISA技术在方法学上互补,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赵俊鹏[10](2014)在《血液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血样进行酶联免疫检测与核酸PCR荧光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血样误检的原因。方法:对唐山市中心血站30315例献血者血样进行HBsAg、HCVAb和HIVAg-Ab二次酶联免疫筛查,酶免阴性和阳性的血样分别在HAMILTON STAR加样仪上实现血液样本汇集,用EZbead System-32核酸提取仪提取样本核酸,以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做HBV、HCV和HIV病毒核酸扩增检测,计算酶免检测漏检率,对漏检血样做HBV两对半免疫检测和罗氏病毒含量定量测定,并追踪漏检血样患者。对HBV、HCV、HIV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做统计学分析,同时对酶联免疫法实验的相对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初步确认。结果:在30315份献血者血样中,对29852份献血者二次酶联免疫法筛查及转氨酶和螺旋体检测合格的血样进行核酸检测,发现15份HBV DNA阳性血样,漏检率是0.50‰。对漏检血样进行两对半检测和罗氏定量检测,结果为:HBsAg均为阴性,7份HBsAb阳性,1份HBeAg阳性,7份HBeAb为阳性,11份HBcAb为阳性,其中1份血样HBV罗氏定量为2520IU/mL,Ct值与罗氏定量检测对数值相关系数r=-0.82761。一年后追踪检测9份患者血样,6份酶免检测阳性。HBV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是2.78‰和2.21‰,HIV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是1.37‰和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二次酶联免疫技术的血液筛查初步确认灵敏度是90.07%,特异度是99.95%。结论:1.以病毒PCR磁珠检测与罗氏定量核酸检测确证实验为参照,现行的二次酶联免疫技术的血液筛查存在部分HBV漏检;2.二次酶联免疫技术的血液筛查初步确认相对灵敏度较低,相对特异度较高,有待进一步提高试剂灵敏度,同时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出现;3.酶联免疫检测与核酸检测各有优缺点,可以在临床的输血安全检测中互补应用。

二、36582例献血员梅毒检出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6582例献血员梅毒检出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酶联免疫联合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风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检测方法
        1.3.1⑴血液样本采集:
        1.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3.3 核酸检测
        1.3.4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68345例献血者血液样本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检测结果
    2.2 67775例酶联免疫检测合格献血者的核酸检测结果
3 讨论

(2)降低我国经输血传播病原体风险的血液筛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国无偿献血者HTLV筛查模型的研究——未常规筛査的病原体血液筛査策略的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献血者HTLV筛查和确证检测
        2.2.2 确证阳性献血者人口特征分析
        2.2.3 厦门血液中心HTLV检测成本评估
        2.2.4 HTLV感染的患者临床治疗及结局调查
        2.2.5 社会经济效益模型中的指标定义
    3 结果
        3.1 来自13个省份的20家合作单位HTLV流行率调查
        3.1.1 参与的研究单位地理分布
        3.1.2 HTLV流行率计算
        3.2 HTLV抗体确证阳性的献血者人口特征信息
        3.3 厦门血液中心2014-2017年筛查结果
        3.3.1 抗-HTLV筛查结果
        3.3.2 确证结果
        3.3.3 确证阳性献血者人口特征学分析
        3.3.4 检测成本估算
        3.4 HTLV抗体确证阳性患者的治疗、预后及家族感染情况调查
        3.5 社会经济效益模型的计算公式
        3.5.1 筛查成本计算公式
        3.5.2 治疗成本计算公式
        3.5.3 输血直接感染总人数计算公式
        3.5.4 受血者感染后性传播数计算公式
        3.5.5 受血者感染后垂直传播数量计算公式
        3.5.6 治疗成本
        3.5.7 直接成本=筛查成本—治疗成本
        3.5.8 社会效益
        3.5.9 社会经济效益(成本效益比)=直接成本/社会效益
        3.5.10 公式计算程序
        3.6 HTLV筛查模型的建立
        3.6.1 计算模型中各参数取值
        3.6.2 各地区HTLV筛查策略
        3.7 我国无偿献血者HTLV筛查模型的建议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无偿献血者HCV和HBV筛查策略研究——常规筛查病原体筛查策略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丙型肝炎病毒(HCV)筛查策略评估检测
        2.2.2 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策略评估检测
    3 结果
        3.1 HCV筛查策略评价结果
        3.1.1 ELISA和核酸筛查结果
        3.1.2 RIBA确证结果
        3.2 HBV筛查策略评价结果
        3.2.1 ELISA和核酸筛查结果
        3.2.2 中和实验结果
        3.2.3 追踪标本检测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5.1 HCV检测策略评估
        5.2 HBV检测策略评估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确证和归队模型的研究——解决高灵敏度试剂导致的假阳性问题
    1 研究背景
    2 初筛HIV反应性献血者确证和归队模型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仪器和试剂
        2.1.2 标本来源
        2.1.3 确证检测
        2.2 结果
        2.2.1 ELISA和核酸检测结果
        2.2.2 RIBA检测结果
        2.2.3 追踪标本检测结果
        2.2.4 初筛HIV ELISA和/或HIV NAT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模型建立
        2.3 讨论
        2.4 结论
    3 初筛HCV反应性献血者确证和归队模型建立
        3.1 研究方法
        3.1.1 仪器和试剂
        3.1.2 标本来源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Anti-HCV和HCV-RNA都为反应性的献血者标本
        3.2.2 Anti-HCV反应性而HCV-RNA非反应性
        3.2.3 Anti-HCV非反应性而HCV-RNA反应性
        3.2.4 Anti-HCV和HCV-RNA均为非反应性
        3.2.5 HCV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模型的建立
        3.3 讨论
        3.4 结论
    4 初筛HBV反应献血者确证和归队模型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仪器和试剂
        4.1.2 标本来源
        4.1.3 HBV筛查和确证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HBsAg和HBV-DNA均为反应性的追踪确证结果
        4.2.2 HBsAg非反应性但是HBV-DNA为反应性的追踪确证结果
        4.2.3 HBsAg反应性但是HBV-DNA为非反应性的追踪确证结果
        4.2.4 HBsAg和HBV-DNA均为非反应性的追踪确证结果
        4.2.5 HB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模型
        4.3 讨论
        4.4 结论
    5 初筛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反应性献血者确证和归队模型建立
        5.1 研究方法
        5.1.1 仪器和试剂
        5.1.2 标本来源
        5.1.3 抗-TP筛查和确证实验
        5.1.4 模型建立
        5.2 结果
        5.2.1 Anti-TP的ELISA检测结果
        5.2.2 TPPA检测结果
        5.2.3 追踪标本检测结果
        5.2.4 模型建立
        5.3 讨论
        5.4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总体小结
本研究不足之处和下一步工作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 个人简介

(3)某市无偿献血者血样不合格率及乙肝、丙肝、艾滋筛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见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对象血样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1 标本的采集
        2.2 血样标本常规制备
        2.3 试剂
        2.4 实验步骤
        2.5 实验检测流程图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血样检测不合格情况的描述
    2. HBsAg ELISA试剂盒用于筛检试验的评价
    3. 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盒与NAT检测血样HBsAg的阳性反应率的差异比较
    4. 第三代、第四代ELISA试剂盒与NAT检测血样Anti-HCV的阳性反应率的差异比较
    5. 第三代、第四代ELISA试剂盒与NAT检测血样中HIV Ag/Ab的阳性反应率的差异比较
讨论
    1. 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特点及不合格献血者情况分析
    2. 国产HBsAg ELISA试剂盒及NAT筛检试验的评价
    3. 第三代、第四代Anti-HCV ELISA试剂盒筛检试验的评价
    4. 第三代、第四代HIV Ag/Ab ELISA试剂盒筛检试验的评价
结论
论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筛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测试剂与仪器
    1.3 ELISA和NAT检测方法
        1.3.1 标本留取
        1.3.2 ELISA检测
        1.3.3 NAT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
    2.2 血清学检测结果合格献血者NAT检测情况
    2.3 HBsAg (-) /HBV-DNA (+) 献血员分布情况
3 讨论

(7)石家庄市2004至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及确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测仪器与试剂
    1.3 检测策略及判读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004至2014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分析
    2.2 2004至2014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阳性者人群特征:
    2.3 HIV感染者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情况 见表3。
    2.4 查看2014年23例感染者WB条带分布及其献血次数比较 见表4。
3 讨论

(8)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与确认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现行检测模式与输血安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标本要求与处理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1.5 实验方法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49181名无偿献血者初筛结果
    1.2.2 实验室ALT测定结果
    1.2.3 42144份无偿献血者ELISA检测结果
    1.2.4 HIV-Ag/Ab有反应标本确认结果
    1.2.5 NAT检测结果
    1.2.6 HBV-DNA阳性标本两对半测定结果
1.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病毒窗口期研究及输血防范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10)血液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1.1 实验仪器
        1.1.2 实验材料
        1.1.3 实验试剂
    1.2 实验标本采集和汇集
        1.2.1 血液标本采集
        1.2.2 血液样本核酸检测汇集
    1.3 实验检测原理和流程
        1.3.1 实验检测原理
        1.3.2 实验检测流程
        1.3.3 实验数据分析
    1.4 结果
        1.4.1 实验结果汇总图
        1.4.2 酶免检测漏检率计算
        1.4.3 乙肝两对半免疫检测及 HBV 定量检测和 CT 值与罗氏定量对数值相关性分析
        1.4.4 追踪
        1.4.5 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的χ2检验;酶免检测相对灵敏度和特异度
    1.5 讨论
        1.5.1 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比较研究意义
        1.5.2 实验结果分析
        1.5.3 酶免检测技术与 NAT 检测技术应用前景与展望
    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核酸检测的重要意义
    2.2 HBV 检测
        2.2.1 HBV 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比较意义
        2.2.2 各地区 HBV 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概况
    2.3 HCV 检测
        2.3.1 HCV 酶联免疫与核酸检测比较意义
        2.3.2 各地区 HCV 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概况
    2.4 HIV 检测
        2.4.1 HIV 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比较意义
        2.4.2 各地区 HIV 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概况
    2.5 小结
        2.5.1 NAT 检测原理及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
        2.5.2 NAT 血液筛查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36582例献血员梅毒检出率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酶联免疫联合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风险的探讨[J]. 叶祖兴,刘丽娜,何林璞.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04)
  • [2]降低我国经输血传播病原体风险的血液筛查策略研究[D]. 李玲.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3]某市无偿献血者血样不合格率及乙肝、丙肝、艾滋筛查结果分析[D]. 武春艳. 山东大学, 2018(02)
  • [4]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筛查中的应用[J]. 孙春玲. 实用临床医学, 2018(08)
  • [5]2004-2014年东营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J]. 延义芹,孙艳,丁国良,延义玲.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6(04)
  • [6]西安市8000名从业人员艾滋病、丙肝和梅毒监测分析[J]. 赵稳民,李翔,胡婷,王百锁,贾华,董丽芳,常文辉.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5(06)
  • [7]石家庄市2004至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及确证分析[J]. 张静,王素玲. 河北医药, 2015(20)
  • [8]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与确认结果分析[J]. 黄伯泉,郑优荣,杜荣松,梁浩坚,李仲平,黄志健,谢君谋. 广东医学, 2015(04)
  • [9]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现行检测模式与输血安全的研究[D]. 金海涵.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10]血液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比较研究[D]. 赵俊鹏.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36582例献血者梅毒检出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