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荸荠方便治病

农家荸荠方便治病

一、农家菱角治病便方(论文文献综述)

赖美利[1](2018)在《从中医饮食养生探析台湾民间药膳》文中认为目的:中医饮食养生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的或增进健康的活动。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础手段,因此在养生的各项手段中,饮食养生是最广为人所知的,也是最受民众接受的。以台湾民间对饮食养生的想法及药膳发展历程,探析台湾现今情况,期能作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并探讨市场需求情况,提出开发对策建议,旨在加强两岸在药膳与中医药方面的交流活动,提出依据与思路。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透过查阅、筛选、分类、归纳与分析两岸关于饮食养生的相关研究,通过整理、分析已收集到的论文,总结饮食养生与药膳的机制和运用研究,尽可能掌握较新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2.观察法本研究透过实地调查,理解台湾当地的药膳发展历程及现今中草药的使用情况,分析台湾的药膳市场。3.多学科系统分析方法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除了秉持饮食养生理论的视角为主之外,也结合社会学、文化学、市场学、经济学等多角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研究。成果:1.引述了饮食养生及药膳的基本概念、相关基础理论,发现我国饮食养生的研究目前仍有许多研究的空间,而台湾对此一课题,目前仍处在概念混乱、相关理论滞后的状态,因此归纳整理出一个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饮食养生原则。2.总结了饮食养生的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发现台湾对饮食养生和药膳开发目前仍缺乏整体完善的规划,亟待改善。3.阐述了台湾民间饮食养生和药膳理论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进而提出开发对策建议。结论: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有了更高的要求,普遍追求安全有效的无伤害性保健治疗措施,从而使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药膳食疗在养生保健及各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药膳研究涉及理论探讨、作用机制探索等方面的作者多属于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涉及制作工艺、加工配比等方面的作者多属于烹饪专业;而涉及产业化发展研究,则多属于经济学科。中医养生兼具相关学科知识的专门人才是促进药膳学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药膳学必须脱离中医学或烹饪学单一学科的束缚,应创造条件促进学科的分化和独立发展。而台湾因为药食同源的管理争议,造成产业受到相当限制,因冲突遇到的困境应该各方共同努力,产生共识,方能对药膳产业的未来与发展有着正向的贡献。

李昕升[2](2015)在《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是中国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其他妙用。本研究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的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的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入,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入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了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入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省份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的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南瓜传入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意义深远: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口;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牟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生产—加工—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何慧玲[3](2014)在《救荒类本草文献在中日两国的传承》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种灾荒、战争频繁发生,人们因此不断采取各种救荒措施以应对天灾人祸。随着救荒理论的发展和措施的完善,相应地陆续出现了一些书籍文献,记录曾经发生的灾荒事件,反映救荒的经过,总结救荒的对策措施、应急方法、灾害预防等,这类文献被统称为“救荒类文献”。作为救荒的有效措施之一,部分着作记载了用野生植物代替粮食充饥以救济灾荒的方法。明代以前,以本草救荒的记载散见于各种着作文献之中,直至明代,出现了专门研究以各种野生可食用植物来赈饥救荒的着作。这类着作与中医的本草学关系最为密切,医药学界因此将此类书籍归于救荒本草,进而形成了本草学的一个分支,而明代朱橚的《救荒本草》则是此类着作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之作。朱楠是明成祖时期的藩王,虽非专业的医家却具有深厚的医药学功底。他应用本草学的研究方法,以救民于饥荒为宗旨,遵循实物考察和客观实验的原则,专门考据和研究数百种可食用植物,将它们记载成册,编成《救荒本草》一书。《救荒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救荒类本草专着,它开创了我国可食用植物研究的新领域。此书具有本草学、农学和荒政学术的多重性质。在本草学方面,《救荒本草》进一步研究部分药用本草的食用功能,发现了某些不见载于既往本草着作的野生药物资源。书中详细论述基础药学理论,丰富了药性理论,补充了部分本草的临床药学理论,扩大了本草学的研究范围;在农学方面,《救荒本草》的编撰目的是为民救荒,书中阐述野生植物的收采加工、食用方法、毒性避忌、栽培收贮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一些荒政类着作也融入了《救荒本草》的内容与思想,用以指导完善救荒措施。《救荒本草》的知识面涵盖医学、农学等几个领域,受到不同领域学者的共同关注,既被作为药书单独刊刻行世,又被收入农书敷布流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刊刻传播此书,从不同角度汲取书中的知识并加以增删,使得传承保留至今的版本多种多样,书志着录异同互见,书籍卷次、收药种数等也有较大的变化,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传变递嬗系统。因《救荒本草》影响的广泛,其成书以后促成了一批救荒本草着作的相继问世。以《救荒本草》为代表的救荒着作,以及受此书影响编成的一批同类着作,广泛收集整理并系统总结了救荒本草的内容,为应对荒年饥馑开辟了另一种途径,不失为救济饥荒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这类以救荒为宗旨的着作,却与一般本草着作殊途同归,从不同角度丰富发展了本草学术,扩大了本草学的研究范围,形成了本草学的一个独特的分支。救荒类本草专着研究的重点在于本草的名称、来源、产地、采收、性状、性味、配伍禁忌、食用方法、食疗功效、毒性避忌、加工炮制方法等;注重实际考察当地的野生本草资源,借鉴参考传统本草着作的研究方法,汇集收录可食用本草的种类及实用价值,丰富了救荒本草的品目及数量。救荒类本草着作使可食用本草的利用价值得到充分认识,弥补了本草学和农学着作的不足。救荒类本草文献在后世为荒政史籍所收纳、整理和利用,体现了救荒本草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大约在17世纪世纪末,《救荒本草》传入日本,因其独特的本草内容和实用价值,受到日本着名本草学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名家开始刊刻或者注解此书,其中就包括曾经大力推广传播《本草纲目》的着名人物。他们先后从传到日本的《农政全书》中析出《救荒本草》的内容,将其单独校刻刊行,以便于日本医家学习研究。此后,为了方便普通民众利用,又对该书进行注释和解说。同时,他们还设坛课徒,以《救荒本草》为教材教授本草学,使《救荒本草》在日本广泛流传。在中国的《救荒本草》及同类着作的影响下,日本江户时期的本草学家们,研究中国的救荒本草着作,继承实物考察的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照中国原着的记载,在野外考察日本生长的植物,编纂了一批注解研究《救荒本草》的着作和日本自己的救荒本草着作。而一批日本农学家则汲取了“救荒”的思想,在他们的农学着作中融入了本草救荒的内容,总结了一些可食用植物的利用方法,为赈济日本发生的饥荒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救荒本草的资源。可知,日本本草学家和农学家分别从不同角度传承了《救荒本草》及其他救荒类本草着作的学术,将中国的救荒知识与日本实际相结合,实地考察本国野生本草资源,与本草着作互参为用,不断充实救荒本草内容,为本草的研究开拓了更加广阔的领域。综上所述,明代朱楠《救荒本草》是一部非常独特的着作,其知识面涵盖药学、农学和荒政几个领域,其影响波及中、日等东亚诸国,故此书在科学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十分特殊。《救荒本草》的成书,促成中日两国一批救荒书籍的问世,使救荒本草发展到较高水平,形成了本草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日两国本草学、农学等领域学术的发展。

孙号龙[4](2008)在《临沂(罗庄)方言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沂市罗庄区位于山东省南端,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属于中原官话的郑曹片。改革开放后全国性的方言研究硕果累累,虽然有些着作提及了这一块方言区,但至今没有对罗庄进行系统的方言调查与研究,因此,本文对该区域的调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此次调查主要描写分析了罗庄方言的语音和特色词汇:一,语音部分,介绍了罗庄方言音系及其特点、声韵调的配合关系、两字组连读变调、与中古音的比较等,并与临近方言(主要是郯城方言)作比较,突出本地方言特色,从整体上反映了罗庄方言的面貌;另外根据此次对罗庄方言的调查,将对与《临沂方言志》“罗庄音系”部分出现的不一致情况加以列举与说明,力求将罗庄方言真实全面地展示出来。二、特色词汇,主要收集了一些与普通话不同、周边方言没有的词汇,并对这些词的意义作了适当的解释说明,以折射出本地区人们生活习俗以及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同时,由于罗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罗庄方言也处于快速变化中,某些方言特征在消失或淡化,如尖团音的合流情况,这些变化同样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口语词汇中。因而,此次调查记录,也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当前罗庄方言的一些资料。

黄正光[5](2000)在《农家菱角治病便方》文中研究指明 脾虚泄泻:鲜菱一百克(去壳),蜜枣二个,加水,煮熟食之,一日三次。月经过多:鲜菱二百五十克,水煎一小时后,滤出汁液,加红糖适量服之。痔疮、疔毒:菱角壳一百克,煎服,并外洗患处。酒醉、饮酒过多:鲜菱角二百五十克,连壳捣碎,加白糖六十克,水煎后滤汁,一次饮服。食管癌、胃癌、子宫

二、农家菱角治病便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家菱角治病便方(论文提纲范文)

(1)从中医饮食养生探析台湾民间药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饮食养生的概念及内涵
        一、饮食养生的概念
        二、饮食养生的内涵
    第二节 中医药膳与食疗的关系
        一、中医药膳的概念
        二、药膳与食疗的关系
    第三节 饮食养生和药膳的起源和发展
        一、远古时期
        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唐朝五代时期
        五、宋金元时期
        六、明清时期
        七、近现代时期
    第四节 药膳养生的研究现况
        一、药膳原料保健成分的研究
        二、药膳养生机制的研究
        三、药膳养生的研究思路与发展方向
第二章 台湾的进补文化及民间药膳
    第一节 药膳在台湾历史演进的过程
        一、黑暗期:荷兰人统治时期(1642–1662)
        二、萌芽期:郑成功来台时期(1661-1895)
        三、断层期:日本殖民时期(1895–1945)
        四、转型期:大陆播迁来台时期(1945–1975)
        五、多元成长期:新台湾饮食繁荣期(1975–迄今)
    第二节 台湾民间的食补观念
        一、药食界线模糊
        二、五行五味观
        三、阴阳冷热观
        四、以食性分类的饮食养生观
    第三节 台湾的进补现况与形态
        一、台湾的进补现况
        二、台湾的进补形态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台湾药食同源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台湾可同时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药材
        一、起源与背景说明
        二、台湾《可同时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药材》公告沿革
        三、《可供食品使用原料汇整一览表》品项
    第二节 台湾中草药产业现况
        一、台湾中草药产品相关市场规模:
        二、台湾地区植物草药进出口概况
        三、台湾中草药种植
    第三节 台湾在药食同源遇到的困境
        一、药材食材管理惹争议
        二、中药保健食品的矛盾
        三、中药材安全性之隐忧
第四章 台湾药膳产业未来的挑战与机会
    第一节 台湾药膳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台湾居民对药膳喜爱程度高
        二、饮食文化多元,适合药膳产业发展
    第二节 台湾药膳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食疗养生理论完整化
        二、药膳加工技术科学化
        三、大众药膳推广普及化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2)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五、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一、美洲是南瓜的起源中心
    二、南瓜在欧亚的传播
第二节 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一、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
    二、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一、南瓜的主要名称
    二、南瓜的其他别称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一、南瓜与笋瓜、西葫芦
    二、南瓜的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一、南瓜在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二、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三、南瓜在西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四、南瓜在西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五、南瓜在东南沿海的引种和推广
    六、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一、南瓜在全国的生产概况
    二、南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一、播种育苗
    二、定植
    三、田间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
    五、采收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一、选种育种
    二、播种育苗
    三、定植
    四、田间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六、采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一、生态适应性
    二、生理适应性
第二节 救荒因素
    一、南方地区
    二、北方地区
第三节 移民因素
    一、西南移民潮:“湖广填四川”与“改土归流”
    二、东南棚民潮:“客家棚民”与“江西填湖广”
    三、东北大移民:“招民开垦”与“闯关东”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一、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二、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的原因
第五节 经济因素
    一、南瓜的相对经济优势
    二、南瓜加工、利用的经济优势
    三、南瓜其他利用方式的经济优势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一、全国性的救荒影响
    二、六大区的具体救荒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改变了蔬菜作物结构
    二、影响了农业种植制度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南瓜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二、南瓜子对经济的促进
    三、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四、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一、基本性状的描述
    二、同食相忌
    三、具体应用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一、南瓜精神
    二、南瓜民俗
    三、南瓜观赏文化
    四、南瓜名称文化
    五、南瓜饮食文化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二、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救荒类本草文献在中日两国的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前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梳理
        1.2.1 救荒
        1.2.2 救荒类本草
    1.3 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
2 救荒类本草专着之源——朱橚《救荒本草》
    2.1 救荒类本草文献的萌芽
        2.1.1 《神农本草经》
        2.1.2 《汜胜之书》
        2.1.3 《齐民要术》
        2.1.4 《救荒活民书》
        2.1.5 《农书》
    2.2 明代救荒本草专着出现的时代背景
    2.3 《救荒本草》的作者生平及成书
        2.3.1 朱橚的生平
        2.3.2 朱橚的医学着述
        2.3.3 《救荒本草》的编撰目的
    2.4 《救荒本草》的药学贡献
        2.4.1 编写体例和分类
        2.4.2 基础药学理论
        2.4.3 药性理论
        2.4.4 临床药学理论
        2.4.5 图谱
    2.5 《救荒本草》对中国医书和本草着作的影响
        2.5.1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
        2.5.2 李时珍《本草纲目》
        2.5.3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2.6 救荒类本草文献的现代运用启示
    2.7 小结
3 救荒类本草之内传——《救荒本草》在中国的传承
    3.1 《救荒本草》在中国的着录
    3.2 单行本《救荒本草》的中国版本
    3.3 《农政全书》本《救荒本草》的中国版本
    3.4 小结
4 救荒类本草之内流——明清时代的中国相关着作
    4.1 明清时期的中国救荒类本草专着
        4.1.1 《野菜谱》
        4.1.2 《茹草编》
        4.1.3 《野蔌品》
        4.1.4 《野菜笺》
        4.1.5 《野菜博录》
        4.1.6 《救荒野谱》和《救荒野谱补遗》
        4.1.7 《野菜赞》
        4.1.8 《济荒必备》
        4.1.9 其它相关着作
    4.2 荒政史籍中的救荒本草文献
        4.2.1 《荒政要览》
        4.2.2 《救荒备览》
        4.2.3 《救荒良方》
    4.3 本草专着中的救荒本草文献
    4.4 农学着作中的救荒本草文献
    4.5 小结
5 救荒类本草之外传——在日本的传承演变
    5.1 《救荒本草》的东渡
    5.2 日本保存的《救荒本草》中国版
    5.3 日本保存的《农政全书》中国版
    5.4 日本保存的《农政全书》日本版
    5.5 日本校订刊刻的《救荒本草》
        5.5.1 松冈恕庵本
        5.5.2 小野兰山本
        5.5.3 小野蕙亩本
    5.6 日本保存的其它中国救荒本草着作
    5.7 小结
6 救荒类本草的旁支——在日本衍生的救荒着作
    6.1 日本江户时代的饥荒背景
    6.2 注解《救荒本草》的日本着作
        6.2.1 《救荒本草通解》
        6.2.2 《救荒本草记闻》
    6.3 日本的救荒类本草文献
        6.3.1 《民间备荒录》
        6.3.2 《备荒草木图》
        6.3.3 《备荒录》
        6.3.4 《救荒孙之杖》
        6.3.5 《农业全书》
        6.3.6 《农家心得草》
    6.4 《救荒本草》对日本本草着作的影响
        6.4.1 《大和本草》
        6.4.2 《本草图谱》
    6.5 小结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临沂(罗庄)方言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罗庄地域人文概况
    第二节 罗庄方言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三节 发音合作人情况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罗庄方言音系
    第二节 声韵拼合关系
    第三节 尖团音分混情况
    第四节 同音字汇
    第五节 罗庄方言与中古音声韵调的比较
    第六节 两字组连读变调
    第七节 儿化韵
    第八节 关于《临沂方言志》
第三章 特色词汇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详细摘要

四、农家菱角治病便方(论文参考文献)

  • [1]从中医饮食养生探析台湾民间药膳[D]. 赖美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2]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D]. 李昕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3]救荒类本草文献在中日两国的传承[D]. 何慧玲.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4]临沂(罗庄)方言初探[D]. 孙号龙. 苏州大学, 2008(11)
  • [5]农家菱角治病便方[J]. 黄正光. 专业户, 2000(01)

标签:;  ;  ;  ;  ;  

农家荸荠方便治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