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随访报告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随访报告

一、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恶性骨肿瘤的随访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善武,叶永杰,王志强,银毅,孙官军[1](2021)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与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恶性骨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转移性骨肿瘤发病率高于原发性骨肿瘤[1]。原发性骨肿瘤中骨肉瘤最常见,约占35%,其次是软骨肉瘤,约占30%,尤文肉瘤占16%[2]。恶性骨肿瘤传统治疗方式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功能重建后并发症发生率高[3],以及放化疗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正常组织且不同程度地破坏宿主的免疫功能。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具有无创或微创的特点,在治疗恶性骨肿瘤方面有其独特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乔伟[2](2020)在《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经皮酒精消融(Percutaneous ethanol ablation,PEA)作为一种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于小肝癌治疗已30多年,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而肝细胞癌内血供丰富,肿瘤滋养血管易冲刷注入的无水酒精,降低局部酒精浓度,缩短酒精滞留时间;且国内肝细胞癌多合并肝硬化,瘤内存在丰富纤维分隔,限制了酒精弥散,从而限制了无水酒精消融的体积和完全坏死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具有更大消融范围的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技术成为主流,逐渐取代了酒精消融术成为小肝癌的首选介入治疗方式。尽管如此,经皮酒精消融对于热消融困难部位,例如临近肝门、胆道、膈肌及靠近腹腔脏器等重要组织器官的肝癌消融仍有着一定的优势,所以经皮酒精消融依然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局部酒精浓度,使其获得足够大的消融体积,已成为目前酒精消融技术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对于直径<2cm的小肝癌,酒精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在长期生存率上并没有显着差异,而对于3-5cm的较大肝癌或多结节性肝癌,酒精消融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下降至50%。为了扩大酒精消融范围,临床大量研究采用将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介入治疗与酒精消融联合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肿瘤坏死率和远期生存率。其原理多为在治疗栓塞或损毁肿瘤血管的基础上,再进行酒精消融,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肿瘤血供对酒精的冲刷,从而增强其消融效果,但上述联合治疗仅仅是两种介入治疗方式的前后叠加应用,不仅增加了创伤、治疗时长及治疗费用,且并未改善酒精消融治疗的适应症。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在临床已应用多年的相对无创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已有多项实验研究表明HIFU可以实现对部分肝内肿瘤的精准消融治疗。然而由于治疗声窗狭小,传递到胸廓内的超声能量被肋骨大量吸收反射,加上肝脏生理性运动影响,限制了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为了增强靶区组织对超声能量吸收,扩大消融效果,减少治疗剂量与治疗时间,与肝癌治疗相关的HIFU增效剂也成为目前聚焦超声的研究热点。离体猪肝实验中发现在HIFU辐照前经无水酒精注射处理可显着增大消融灶。临床研究发现肝癌内或肿瘤行PEA治疗数天后,再行HIFU治疗患者较单纯HIF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率提高。既往研究还发现当HIFU对组织造成损伤时,可通过汽化和空化效应产生微泡云。超声空化效应和热效应是HIFU的两个主要物理效应,并且这两种效应都可以使无水酒精发生汽化。另外无水酒精的空化阈值较人体组织及体液更低,实验发现离体肝组织注入无水酒精后,可明显降低HIFU靶区的空化阈值,增强HIFU辐照时的空化活动,使得焦点处温度升高突然加快,进而缩短HIFU的治疗时间。有鉴于此,我们设想将非侵入性的HIFU治疗直接作用于PEA注入的无水酒精,激励其汽化形成大量微气泡云,促使膨胀的酒精气泡聚集在注入区域的组织或微血管中,延缓血流的冲刷,从而增加局部酒精浓度以及滞留时间;而酒精气泡又可作为空化核,在超声诱导下产生空化效应,产生的微射流、冲击波可在细胞膜及毛细血管壁形成声孔,增强局部组织的通透性,进而促进酒精在组织和瘤体内的弥散,从而扩大酒精消融的体积以及提高消融完全坏死率。考虑到酒精的空化阈值较低,激励酒精汽化所需要的条件可能远低于目前HIFU所具有的精确焦域以及高声强,而且辐照时间相比HIFU治疗时间也大为缩短,因此我们选择更为简便的平均声强较低的小型HIFU聚焦超声设备(Focused ultrasound,FUS),来初步验证聚焦超声对酒精消融治疗的影响。研究目的:1.通过聚焦超声联合酒精消融兔肝实验,证实聚焦超声实时激励注入的酒精汽化形成酒精微气泡,可以有效扩大酒精消融体积;并验证聚焦超声治疗的安全性及其与酒精联合作用对肝功能的影响。2.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验证该联合方法应用于兔肝脏VX2肿瘤消融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1.主要实验仪器(1)“华西”牌CZ180A型超声治疗仪(绵阳索尼克电子有限公司),换能器的工作频率为1.0 MHz,实测测值与标称值偏差不大于±15%。超声输出功率:12.5W±20%,占空比为50%,采用导声罩方式聚焦。由南京大学声学所采用HNA-0400针式水听器(Onda Corporation)测得峰值负压为1.4 MPa±15%,对应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为33.0W/cm2±20%。(2)VINNO 7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苏州飞依诺科技有限公司),配备X4-12L高频线阵探头(频率范围4-12 MHz),具备超声造影功能。(3)AZ8856型双通道数显温度表(台湾衡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度测量范围为-200~1760℃。(4)WRT-MI型微型针式温度传感器(广州市圣高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温度测量范围为-50~125℃,直径0.6 mm,长度100 mm。2.主要实验试剂(1)无水酒精,分析纯(CH3CH2OH)含量≥99.7%,由重庆川东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Sonazoid?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挪威GE医疗),微球平均直径为2.1μm;4ml生理盐水复溶16μl微球,微球溶液浓度约6×108/ml。3.实验动物59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3-6月龄,体重1.8-2.5 kg,由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并完成检疫。其中39只用于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正常兔肝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另外20只用于建立兔肝脏VX2肿瘤模型后入组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4.实验方法实验一: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1)实验分组及处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9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单纯聚焦超声辐照组(FUS,n=12),单纯酒精消融组(EA,n=12),聚焦超声激励酒精消融组(EA+FUS,n=12),对照组(Control,n=3)。麻醉后各组实验兔接受处理分别为:FUS组兔肝右叶及中叶连接处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 s;EA组超声引导下将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针(21 G×180 mm,日本八光公司)插入同一区域肝包膜下约10mm处,随后缓慢(约20s)注射0.2ml无水酒精;EA+FUS组,将聚焦区对准PEIT针的针尖区,缓慢注入酒精的同时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s;Control组仅接受开腹手术,暴露兔肝后关腹。(2)肝功能检测:FUS、EA、EA+FUS组各取3只实验兔与对照组实验兔于处理前、处理后即刻、24h、48h、72h及7d抽取动脉血检测ALT、AST含量。(3)聚焦区温度变化检测:48小时后,FUS组除去1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外,剩余8只实验兔再次接受聚焦超声辐照20 s,并对聚焦区进行测温,测量时间为60s,并根据结果绘制温度时间曲线。(4)消融体积测量:EA、EA+FUS组处理后48h获取各组肝脏组织,仔细沿消融灶与肝组织交界处进行切除取材,利用量筒排液法测量肝脏消融坏死灶的体积。(5)组织病理学检测:在处理后48h,各组取1只实验兔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消融灶的组织学改变。实验二: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1)兔肝VX2肿瘤模型建立:麻醉后从荷瘤兔肝脏中取出肿瘤,选取肿瘤边缘生长旺盛的鱼肉状活性组织切割成约1mm3的组织块,然后在超声引导下通过18G同轴针将瘤块植入兔肝右叶及中叶连接区域下方距肝包膜约10mm处。术后连续3天,每天肌注800,000IU剂量青霉素预防感染。随后经腹超声监测肿瘤大小,当长径生长到约10-15mm,即可纳入实验组。(2)实验分组及处理:20只兔肝VX2荷瘤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无水酒精消融组(EA,n=10),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组(EA+FUS,n=10)。麻醉后各组实验兔接受处理分别为:治疗前,所有瘤兔均接受示卓安(Sonazoid)CEUS。在Kupffer期,肿瘤灌注呈充盈缺损,在其最大切面测量互相垂直的三个径线,记录为长度(L),高度(H)和宽度(W),然后根据椭圆公式V=πLWH/6,估算两组肿瘤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时,EA组在CEUS引导下将PEIT针插入肿瘤中心区域,缓慢(约20s)注射0.3ml无水酒精;EA+FUS组,将聚焦区对准PEIT针尖,在注入无水酒精的同时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s。(3)肿瘤坏死率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处理后48h,收集所有实验兔肝叶,每组随机选择一取材肝叶,沿肿瘤长轴切开,行大体观察。随后将剩余肝叶中肿瘤仔细分离,沿短轴等距将瘤体切为四块后,固定、包埋、切取标本中间层面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肿瘤的组织学改变。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勾画出各组坏死区面积并计算肿瘤坏死率。结果实验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1)治疗后即刻,EA+FUS组超声显示目标区域见一呈团状强回声的微气泡云,后方伴声影,而EA组仅可见注射点局部回声稍增强。48小时后,超声造影显示EA组消融灶多呈形态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区,周边可见散在小片状缺损,部分充盈缺损区内部仍可见残存增强血管影;而EA+FUS组消融灶多呈更大更规则的类球形完全充盈缺损。FUS组CEUS未见充盈缺损。(2)FUS、EA、EA+FUS各组ALT水平在治疗后24小时达到峰值,然后测值逐渐回落,于治疗后7天左右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各组AST水平在治疗后即刻达到峰值,然后测值逐渐回落,于治疗后48小时左右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FUS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EA组与EA+FUS组之间的ALT和AST随时间变化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FUS辐照前实验兔肝内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测值为35.96±0.96℃。辐照20s时温度上升到平均峰值水平为44.93±1.67℃(热剂量<240 CEM43℃),然后随着FUS辐照停止,温度开始逐渐下降。(4)EA+FUS组消融体积(1.46±0.30 cm3)约为EA组(0.51±0.17 cm3)的3倍,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大体观察显示,EA组消融灶多呈片状灰白色凝固坏死,形态不规则,且主灶周边可见弥散坏死灶。而EA+FUS消融灶面积则更大更规则,周边少见弥散病灶。FUS组肝脏靶区未见坏死区域。实验2.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1)治疗后即刻,EA+FUS组二维超声可见与肿瘤形态相似的强回声酒精微气泡云团,48小时后,CEUS所示消融灶多呈类椭球型、边缘规则的充盈缺损,且范围明显超过原肿瘤边界,而EA组CEUS充盈缺损区域形态不规则,周边可见弥散灶,且多可在肿瘤边缘区域见到血流灌注。(2)VX2肝肿瘤消融前,EA和EA+FUS组通过CEUS测量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A+FUS组的肿瘤坏死率为90.27±4.59%,明显高于EA组(63.55±8.0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可显着增加酒精消融兔肝脏的效果,增大消融体积同时使消融灶形态更规则,且不会造成额外肝损伤,证明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可显着增加酒精消融兔VX2肝肿瘤坏死率。这项研究证实了此方法可有效增强酒精消融肝肿瘤,且这种新颖的联合方法具有非入侵条件下直接增强传统经皮酒精消融术的潜力。

闫继慈,赵洪,赵文硕[3](2019)在《高强度聚集超声在骨肿瘤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研究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在骨肿瘤中的应用,对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改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59例诊断明确的继发性骨肿瘤患者,均采用聚焦超声肿瘤消融机进行HIFU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Enneking功能评分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生存率。结果 59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失访,未观察到生存时间,其余54例完成随访。治疗后,患者Enneking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完成随访的患者中,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为100.00%,治疗后12个月为75.93%,治疗后18个月为66.67%,治疗后24个月为55.56%。结论 HIFU用于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水平,提升预后生存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可联合放化疗以取得更好效果。

谭乔来[4](2019)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生物媒质加热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巨大潜力的肿瘤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因其具有无创、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HIFU作为一种非侵入式治疗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局部高温,使得靶区内的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而不伤害周围正常组织,从而达到肿瘤消融的目的。在HIFU治疗前,治疗计划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为HIFU治疗提供指导,而数值模拟是治疗前预估HIFU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工具,可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利用可靠的数值模拟精准预测病灶区的温度和热损伤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本论文以有限超声波传播模型和生物传热模型为理论基础,围绕病灶区的温度和热损伤的精确预测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1)考虑生物组织热传导的非傅里叶特性,研究了血管对HIFU加热的影响;(2)研究了动态组织特性对HIFU加热的影响;(3)研究了HIFU辐照多血管生物组织的温度预测。具体工作如下:第一,生物组织中热效应研究大多是采用Pennes生物传热模型,该模型是基于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得到的,其假定生物组织是均匀的,热传播速度为无限大,然而生物组织中热传导具有非傅里叶特性。本论文将Pennes生物传热模型修正为生物传热的热波(TWMBT)模型,考虑到血管对HIFU加热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结合TWMBT模型(灌注组织)和热能量传递方程(血管)的联合物理模型,研究了脉动血流、热弛豫时间、声焦点位置、血管半径和血流速度等因素对HIFU加热中病灶区肿瘤的温度和热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热弛豫时间对温度和热损伤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热弛豫时间越大,峰值温度和病灶区肿瘤组织的热损伤越小。与TWMBT生物传热模型相比,Pennes生物传热模型高估了峰值温度和热损伤大小;(2)声焦点位置和血管半径对温度和热损伤区域有较大的影响。声焦点与血管中心的距离越大,峰值温度和病灶区肿瘤组织的热损伤越大;血管半径越大,峰值温度和病灶区肿瘤组织的热损伤越小,且热损伤对血管半径很敏感;(3)脉动血流的心跳频率和振幅因子以及血流的平均速度对温度和热损伤只有轻微的影响。第二,HIFU辐照会引起生物组织温度升高,而生物组织温度的升高又使得组织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物组织中的声场和温度场,导致生物组织特性参数、声场、温度场在整个HIFU辐照过程中相互影响。针对传统的数值预测方法通常将组织特性参数设定为常数这一缺陷,提出了基于Westervelt声学传播方程和Pennes生物传热方程的声热耦合模型,考虑HIFU辐照过程中组织特性参数的变化,以预测生物组织中的温度和热损伤大小。首先,在一些研究者测量的温度依赖的生物组织特性参数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生物组织特性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再次,运用拟合得到的生物组织特性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式,研究了单个组织特性参数变化对HIFU加热的影响和所有动态组织特性参数对HIFU加热的联合效应。仿真结果表明:(1)声压受组织特性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不明显;(2)在所有的各个动态组织特性参数中,动态声吸收系数对焦点温度和热损伤区影响最大,而动态非线性参数、动态声速、动态比热容和动态密度的影响较小;(3)与传统方法相比,动态声吸收系数会引起焦点温度和热损伤增大;相反,动态血流灌注率会导致较低的焦点温度和较小的热损伤;(4)与传统方法相比,考虑热导率动态变化时预测的最大焦点温度要高,但两种方法预测的损伤大小却几乎相等;(5)与使用所有动态组织特性参数进行的模拟相比,传统方法低估了焦点温度和热损伤大小。第三,针对HIFU辐照多血管生物组织的温度预测问题,将多血管生物组织当作多孔介质来处理,提出利用广义双相位滞后生物传热(GDPL)模型研究HIFU辐照多血管生物组织中的传热行为,并与Pennes生物传热模型和TWMBT生物传热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孔隙率对HIFU加热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1)与Pennes生物传热模型和TWMBT生物传热模型相比,当孔隙率较小时,GDPL模型预测的温度和热损伤与其它两种模型吻合得较好;当孔隙率较大时,GDPL模型预测的温度和热损伤则比其他两种模型要小;(2)孔隙率越大,则组织中包含的血管越多,血管与周围组织的热对流作用越强,组织的温度越低,产生的热损伤也越小;(3)孔隙率越大,组织和血液之间的温差越大。在加热阶段,组织的温度上升的速率要比血液快;在冷却阶段,组织温度下降的速率同样比血液要快。本论文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指导医生为HIFU治疗制定更准确的临床实施方案,可进一步促进HIFU在临床上的应用。

杨文戈[5](2019)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盆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盆转移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行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盆转移性肿瘤患者51例。手术后2月行CT检查,观察肿瘤局部控制情况(RECIST标准)。并分别于术1周、2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卡氏功能状况评分(KPS)、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相关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两周内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破溃,对症处理后愈合,9例于拔针后出现局部少量出血,局部压迫后未再出血,余未见其他相关并发症。125I粒子植入术后1周、2个月、6个月KPS评分由术前(38.0±11.9)分分别升至(52.6±15.0)分,(54.3±13.4)分,(57.6±12.5)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125I粒子植入术后1周、2个月、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7.1±1.7)分分别降至(4.7±1.4)分、(3.4±0.9)分和(3.3±1.0),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51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00个月,共有65处可评价病灶,肿瘤局部控制率(CR+PR+SD/总数)为93.8%。结论: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骨盆转移性肿瘤可提高患者功能状态,减轻患者癌性疼痛,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且未造成严重并发症,治疗相关近期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骨盆转移性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方法。

张伟[6](2019)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近几年来冷冻消融技术在肝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中的应用经验已经趋于成熟,鉴于肾上腺具有独特的生理学功能,该技术对于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应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局麻下影像引导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技术体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技术及方法保障冷冻消融能够成功实施,并依据相关标准分析了该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1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局麻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的肾上腺实体肿瘤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了 45例。术前均经两种及以上影像学检查方法(CT、超声、MRI、核医学)和实验室检查或者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实体肿瘤。45例肾上腺实体瘤中转移瘤31例,嗜铬细胞瘤8例,3例腺瘤,3例上腺皮质癌。使用的影像导引设备为Philips公司PQ6000螺旋CT,氩氦冷冻消融设备为以色列氩氦冷冻消融系统(Cryo-HitTM),使用的冷媒及热媒分别为:超高压氩气及氦气。所有操作在术前均获得患者本人及患者委托人的知情同意。为保障消融术的成功实施,对于富血供肿瘤术前尝试了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对于紧邻重要组织器官的实体肿瘤术中使用了水力分离技术。31例转移瘤消融术后随访至2018年6月或者至患者死亡。术后第1月、3月、6个月、12个月行增强CT或者MRI扫描,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增强扫描,评估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生存期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于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术前给予应用α受体阻滞剂及扩容治疗,冷冻消融术中经桡动脉有创连续测压实时监测血压变化,应用α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阵发性高血压。研究成果本研究组45例患者冷冻消融治疗均获得顺利完成,无因术中血压不可控等其他原因而导致手术终止,未见与冷冻消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冷冻术前1-2周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有8例患者因肿瘤体积较大在术后3月内行第二次冷冻消融治疗,有3例患者因为瘤体紧邻小肠,在实施冷冻消融前使用了水力分离技术,根据肿瘤类型分别做统计和讨论分析,31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全部1年、3年、5年生存率累计结果分别为:83.9%、45.0%、30.0%。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连续动脉测压获得成功,术中应用α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高血压效果确切,冷冻治疗前后及复温过程中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与外科治疗及影像引导的其他消融技术相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前及术中根据肿瘤的类型可实施多种技术保障手术成功。该技术对于不适宜或者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尤为适用。

李建[7](2018)在《磁共振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索》文中提出目的目的探讨MRI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乳腺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Ⅳ期7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1例)。Ⅲ期5例,为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或肝肾功能不全,属于手术禁忌或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全部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前经46周期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全身治疗后乳腺残留病灶难以进一步缩小,影像学检查乳腺病灶仍残存,再次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有活性肿瘤组织细胞残存。我们对乳腺病灶行磁共振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3、6、12个月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共进行了18次射频消融,所有病人都顺利完成治疗,MRI检查示肿瘤病灶均发生坏死,瘤内血供消失,无强化区。射频消融前后ADC值由0.855±0.046×10-3升高至1.26±0.148×10-3,差异有显着性(P<0.01)。6个月后临床触诊肿瘤体积平均值为(0.71±0.076)cm3,与治疗前的平均值(5.04±3.99)cm3相比,差异显着(P<0.01),1年后检查发现乳腺病灶模糊或者消失,病灶消融效果良好,全部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新增远处转移。结论磁共振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对乳腺癌的治疗安全有效。

王应强,李向莲,李幼平,罗倩倩[8](2015)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肿瘤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骨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VIP,收集关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骨肿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8月。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若纳入研究资料不能进行定量合成,则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描述研究结果。结果纳入10个病例系列研究,共257例患者(男性157例,女性100例)。研究证据显示:HIFU治疗原发性骨肿瘤1年、2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8%、72.3%、60.5%和50.5%,其中Ⅱb期患者分别为93.3%、82.4%、75%和63.7%;Ⅲ期患者分别为79.2%、42.2%、21.1%和15.8%。HIFU治疗骨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为7%9%。1年、2年、3年和5年复发率分别为0、6.2%、11.8%和11.8%;截肢率为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0/257),主要为轻度灼伤(21/257,8.2%)、Ⅰ度烧伤(16/257,6.2%)、神经损伤(10/257,3.9%)和骨折(6/257,2.3%)等。结论 HIFU为骨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尚需开展针对不同瘤种、临床分期及病灶部位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验证。

张平[9](2011)在《血流对HIFU焦域温度场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技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或无创体外治疗技术,近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营养血管,肿瘤周围还可能存在其它大血管,由于这些血流的存在,临床治疗中可能出现治疗靶区肿瘤组织不能完全致死等问题。本研究对血流在HIFU治疗肿瘤中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目的:数值仿真研究脂肪组织内和肝组织内血流灌注、血管位置和血管大小对HIFU6℃上可治疗焦区温度场的影响,为提高HIFU肿瘤治疗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临床治疗计划制定提供讨论数据和技术参数。研究方法:利用超声波非线性方程和Pennes生物热传导方程,采用FDTD(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法进行三维数值仿真研究。研究结果:(一)数值仿真稳定性的讨论由于血管在组织内的存在使FDTD仿真法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为了使其稳定仿真数值计算进行了稳定性讨论。讨论发现当有血管存在时,在相同空间步长的条件下稳定的仿真时间步长小于单一组织所需时间步长;不同的组织由于具有不同的仿真参数,稳定的仿真时间步长也不相同。(二)脂肪组织内血流对HIFU焦域温度的影响(1)脂肪组织内血流灌注考虑与否,HIFU焦域温度分布图和z轴温升曲线基本一致。脂肪组织内血流灌注对HIFU焦域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可忽略不计。(2)脂肪组织内直径2mm血管位于焦点时,对血管内及周边组织温升影响很大,在血管内形成低于60℃的区域,同时在血管周边组织内也出现低于60℃的区域,这可能导致血管周围组织不完全致死。当直径2mm的血管偏离声轴小于3.0mm时,形成的可治疗焦区不再关于声轴对称分布,且靠近换能器一侧的焦区边缘呈波浪形分布,但当血管位于可治疗焦区之外时,焦域中心温升基本无变化。当血管偏离声轴大于3.0mm时,血管对可治疗区域的影响可不考虑。(3)脂肪组织内不同直径血管周边形成低于60℃的区域,可能导致血管周围组织不完全致死;最高温升向靠近换能器一侧血管壁上;血管与换能器之间的可治疗焦区边缘呈波浪形分布。随着血管直径的增大,可治疗焦区面积变小。(三)肝组织内血流对HIFU焦域温度的影响(1)在相同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下,脂肪组织内温升比肝组织内温升高。(2)肝组织内血流灌注考虑与否,HIFU焦域温度分布图和z轴温升曲线基本相一致。因此,肝组织内血流灌注对HIFU焦域温度分布影响可忽略不计。(3)肝组织内直径2mm血管中心位于焦点时,对血管内及周边组织温升影响很大,可能导致血管内及周边组织不完全致死。当直径2mm的血管偏离声轴小于2.0mm时,可治疗焦区不再关于声轴对称分布,但焦域中心温升基本无变化。当血管偏离声轴2.0mm时,血管对可治疗区域的影响比脂肪组织内血管偏离声轴3.0mm的影响还要小,因此肝组织内血管偏离声轴大于2.0mm时的影响可不考虑。(4)肝组织内血管中心位于焦点上,不同直径血管内可治疗焦区温升曲线变化趋势相似,也就是说,不同血管直径对血管内可治疗焦区温升的影响趋势是相同的,都会引起温升的大幅下降。当血管中心位于声轴时,血管内形成低于60℃的区域,可能导致血管内及周围组织不完全致死;随着血管直径的增大,可治疗焦区面积变小,两侧血管壁温升逐渐降低。(四)不同组织内血流的分析比较在相同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的条件下,脂肪组织内的温升比肝组织内的温升高。当血管位于声轴时,脂肪组织内血管的存在会导致血管与换能器之间形成的焦区呈波浪形分布,而肝组织内焦区边缘比较平滑。无血管模型时,脂肪组织内形成的焦域面积为7.50mmX 1.50mm,焦距为33.50mm,而肝组织内形成的焦域面积为7.25mm×1.50mm,焦距为32.75mm。由于不同组织的声学参数不同,可能导致HIFU温度场可治疗焦区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变化。结论:(1)脂肪组织内血管中心位于焦平面内、且血管壁偏离声轴大于3.0mm时,血管对可治疗区域的影可不考虑;血管中心位于焦点时,可治疗焦区内血管周边组织可能会出现不完全性致死,可治疗焦区面积随着管径的增大而变小。(2)肝组织内血管中心位于焦平面内、且血管壁偏离声轴大于2.0mm时,血管对可治疗区域的影响可不考虑;血管中心位于焦点时,可治疗焦区内血管周边组织可能会出现不完全性致死,可治疗焦区面积随着管径的增大而变小。

刘正,侯树勋[10](2010)在《恶性骨肿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恶性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0.8%~1.2%,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治疗一直是骨科临床的一个难题。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既能聚焦定位,又能瞬间产生高温的局部治疗肿瘤的新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生物治疗等之后的又一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新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恶性骨肿瘤的随访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恶性骨肿瘤的随访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HIFU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机制
    (一)HIFU消融恶性骨肿瘤的主要机理
    (二)HIFU治疗后靶区病理表现
    (三)HIFU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二、HIFU治疗的有效性
三、HIFU治疗的安全性
四、HIFU术后疗效的评估方法
五、HIFU治疗的局限性
六、小结

(2)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经皮消融治疗技术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高强度聚集超声在骨肿瘤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Enneking功能评分对比
    2.2 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生存率
3 讨论
    3.1 骨肿瘤的治疗现状
    3.2 HIFU治疗骨肿瘤的机制分析
    3.3 HIFU治疗骨肿瘤的优势分析

(4)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生物媒质加热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焦超声技术的发展
    1.2 聚焦超声治疗机制
    1.3 HIFU治疗温度监测
    1.4 HIFU热消融的数值模拟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声场与温度场基本理论
    2.1 声学传播方程
        2.1.1 瑞利积分
        2.1.2 Westervelt方程
        2.1.3 KZK方程
    2.2 生物传热方程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血管对HIFU加热的影响
    3.1 引言
    3.2 理论模型
        3.2.1 超声波传播的声学模型
        3.2.2 组织加热的热能模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热驰豫时间
        3.3.2 脉动血流
        3.3.3 超声焦点与血管中心轴之间的距离
        3.3.4 血管半径
        3.3.5 血流速度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动态组织特性对HIFU加热的影响
    4.1 引言
    4.2 声热耦合模型
        4.2.1 声传播方程
        4.2.2 生物传热方程
        4.2.3 动态组织特性参数
        4.2.4 声热耦合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动态声吸收系数
        4.3.2 动态非线性参数
        4.3.3 动态声速,比热容,热导率和密度
        4.3.4 动态血流灌注率
        4.3.5 考虑所有动态组织特性参数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HIFU辐照多血管生物组织的温度预测
    5.1 引言
    5.2 理论模型
        5.2.1 超声波传播的声学模型
        5.2.2 广义双相位滞后模型
    5.3 数值计算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5)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盆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1 材料
        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 临床资料
        1.3 冷冻治疗及相关设备
    2 方法
        2.1 消融术前准备
        2.2 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
        2.3 技术成功定义
        2.4 疗效评价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结果
        3.2 并发症
    4 讨论
第二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肿瘤的研究
    1 材料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及治疗相关设备
    2 方法
        2.1 氩氦冷冻治疗方法
        2.2 术后随访方法
        2.3 定义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资料结果及冷冻消融技术结果
        3.2 并发症
        3.3 局部进展结果
        3.4 全身系统进展结果
        3.5 全部生存率
    4 讨论
第三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研究
    1 材料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及治疗相关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结果
        3.2 并发症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磁共振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
致谢

(8)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肿瘤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质量评价
    2.4 HIFU治疗骨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HIFU与其他干预措施治疗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3.2 HIFU治疗骨肿瘤的主要不良反应
    3.3 原始文献的设计及报告质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3.4 局限性
    3.5 结论

(9)血流对HIFU焦域温度场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一、前言
    1.1 HIFU临床应用现状
        1.1.1 肝癌治疗
        1.1.2 乳腺癌治疗
        1.1.3 前列腺癌治疗
    1.2 血管对HIFU治疗影响及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二、基本方程式
    2.1 超声波非线性传播基本方程式
        2.1.1 微分方程式
        2.1.2 FDTD差分方程式
    2.2 Pennes生物热传导方程式
        2.2.1 软组织内热传导方程式
        2.2.2 血管内热传方程式
    2.3 FDTD数值仿真的稳定性
三、数值仿真模型
    3.1 三维数值仿真模型
    3.2 仿真参数
四、结果
    4.1 脂肪组织内血流对HIFU焦域温度的影响
        4.1.1 血流灌注的影响
        4.1.2 血管位置的影响
        4.1.3 血管直径大小的影响
    4.2 肝组织内血流对HIFU焦域温度的影响
        4.2.0 照射时间的影响
        4.2.1 血流灌注的影响
        4.2.2 血管位置的影响
        4.2.3 血管大小的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数值仿真稳定性的讨论
        5.2.2 脂肪组织内血流对HIFU焦域温度的影响
        5.2.2.1 血流灌注的影响
        5.2.2.2 血管位置的影响
        5.2.2.3 血管直径的影响
        5.2.3 肝组织内血流对HIFU焦域温度的影响
        5.2.3.1 照射时间的影响
        5.2.3.2 血流灌注的影响
        5.2.3.3 血管位置的影响
        5.2.3.4 血管直径的影响
        5.2.4 不同组织内血流的分析比较
        5.2.5 小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高强度聚焦超声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恶性骨肿瘤的随访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研究进展[J]. 李善武,叶永杰,王志强,银毅,孙官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1(02)
  • [2]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D]. 乔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3]高强度聚集超声在骨肿瘤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J]. 闫继慈,赵洪,赵文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22)
  • [4]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生物媒质加热作用的研究[D]. 谭乔来.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盆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D]. 杨文戈. 东南大学, 2019(05)
  • [6]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D]. 张伟. 苏州大学, 2019(04)
  • [7]磁共振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索[D]. 李建.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8]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肿瘤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王应强,李向莲,李幼平,罗倩倩.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03)
  • [9]血流对HIFU焦域温度场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D]. 张平.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7)
  • [10]恶性骨肿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研究进展[J]. 刘正,侯树勋.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0(03)

标签:;  ;  ;  ;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随访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