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中的人性状态及其归宿——张俊彪小说《幻觉》一读

历史进程中的人性状态及其归宿——张俊彪小说《幻觉》一读

一、历史进程中的人性状态及归宿——张俊彪长篇小说《幻化》片读(论文文献综述)

左雪玲[1](2016)在《周政保文学批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文学复苏的年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呈现出葳蕤繁茂的景象,中国西部文学发展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周政保作为新疆当代文学重要的批评家,以其丰富的文学批评着述成果,从文学批评的边缘地域突进到了中心地带。他的文学批评范围非常广阔,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门类,其中包括文学、绘画、戏剧、影视等,特别是在“新边塞诗”、“西部文学”、“军事文学”、“报告文学”等领域颇有建树。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原则,固守着民族——人民的批评基石,强调生活与文学的关系,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介入批评过程,以文本为着力点,秉着务实真诚的态度从“宏观着眼,微观落笔”,并以强有力的扎实理论基础为支撑,在浅近而又深刻的诗化语言中,践行着批评家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从新疆走出去的批评家,周政保一方面既关注新疆、西部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又力争置身于全国文学批评的前沿,这使他成为新疆当代批评史上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而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当中,周政保同样视野开阔,笔耕不辍,用睿智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建构起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话语,为后人的文学批评研究提供了诸多的学术思想资源,这也为他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试图对周政保文学批评进行追根溯源,梳理周政保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文学等领域批评的具体内容与系统性特征,并试图对周政保的文学批评实践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及意义进行基本评价。

李春燕[2](2010)在《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 ——以小说批评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关于“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专题研究。陕西的文学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创作相对应的陕西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发出过响亮的声音,但关于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研究却显得严重匮乏。虽然,关涉这一课题也有少量评论文章散见报刊,但与整个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突出成就相比,就显得零散琐碎、不成气候,尤其是就这一课题的整体研究,至今尚属空白。本文认为文学批评在整个文学史上作用很大,它不仅仅促进创作和理论的双向度发展,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区域文学批评作为某一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系统研究,对于这一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发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全国文学批评整体研究的组成部分,区域文学批评这一切片具备透析统观全国文学批评整体风貌的文化功能。基于以上认识,将区域文学批评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研究的方向,也就具有了尝试的可能性。鉴于学术界存在一种空疏之风,本文尤其重视文学批评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就《陕西文艺》、《延河》和《小说评论》等杂志以及文学批评专着和散见于报刊的相关资料展开实证分析。因此,注重原始资料的归拢整理是本文的特色。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层次、内容、形式诸多方面的差异,但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本文主要从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历史演变、格局建构以及精神内涵和文化心态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实现对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风貌的宏观把握和微观透视。第1章“绪论”阐释了选题的理由意义,介绍了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并对课题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界定。第2章“文学批评的历史考察”从历时角度观察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风貌。文革结束之后,陕西文学批评同中国文学批评一样在历史的重大转折中寻求突破的途径,70年代末期,文学批评以政治先锋姿态展开对文革的清算批判:8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笔耕文学研究组”在理论上追根溯源恢复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传统,在实践上通过对柳青、贾平凹等创作得失的研讨探索陕西小说创作提高与突破的途径。第3章“文学批评的格局构建”。随着批评意识的觉醒,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在古今、中外文化资源的比照中,对印象主义、心理精神分析、文化批评多种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形成了以现实主义理论和社会历史批评为核心,同时容纳其它批评理论与模式的多元新格局;而建构多元格局的理论基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第4章“文学批评的精神内涵”,时代性、人民性与西部文学批评意识共同构成其精神内涵。第5章借鉴布迪厄结构动力学中“生存心态”理论,阐述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家与乡土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透射“面子”文化与商业利益构筑的批评魔障,从而呼唤自由独立的批评精神。本文以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为个案,注重意识视角的审视,努力分析陕西以及中国批评的精神症候,剖析当代文学批评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以期探寻文学批评突围的路径,从而对中国当下文学批评的健全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认为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持有丰富的经验,在诸多批评者的努力下,培育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批作家,但是目前陕西文学批评与创作一样面临滑坡,出现了断代现象与诸多非批评现象,结语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固然,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是文学批评趋向健康发展的客观要素,在当下消费主义时代批评要走出困境,批评者主体素质的提高当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批评者而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审美感觉和深邃的思想这些基本素养固然必不可少,但批评者葆有自由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以及独立的批判精神却尤为重要,只有批评主体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批评才可能有真正的希望。

李明军[3](2006)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文中认为大众文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最为突出的审美文化现象,它业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社会审美文化的一个鲜明的表征。本文在全面、充分考察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艺发展现象和研读诸多大众文艺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审美阐释和文化阐释相结合的方法,重新明确清晰地界定了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艺的概念内涵,考察了其娱乐性、世俗性和商业性的特征,并梳理了现代大众文艺的演变历史,认为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艺的勃兴主要是因为城市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化空间的相对宽松、文学自身的变化以及现代大众传媒的充分发展。在精神取向上,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艺具有世俗关怀意识、灵与肉的变奏、寻找精神家园、表现现代人的精神痛苦等精神内涵;认为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艺具有挑战严肃文艺、解构神圣化、充满日常生活的絮语情调、坚持直觉原则等后现代主义特征,并对大众文艺的后现代特征进行了反思,同时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艺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大众文艺对纯文艺的启示:纯文艺作家应更新观念,创作时既应注意文艺作品的品位,又应考虑大众的期待视野,循序渐进地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大众文艺与纯文艺应整合传统的雅俗观念,相互借鉴各自的优长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纯文艺应拥有市场意识,借鉴大众文艺的市场策略。

周政保[4](2001)在《历史进程中的人性状态及归宿——张俊彪长篇小说《幻化》片读》文中指出

二、历史进程中的人性状态及归宿——张俊彪长篇小说《幻化》片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历史进程中的人性状态及归宿——张俊彪长篇小说《幻化》片读(论文提纲范文)

(1)周政保文学批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周政保文学批评研究现状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本文研究思路
一、周政保文学批评坐标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
    (二)文学批评的基石:民族——人民
    (三)文学批评的两种观念
    (四)批评的“着陆”
    (五)如何使用“磨刀石”
二、诗歌批评
    (一)诗歌的艺术品格
        1.诗歌的地位
        2.诗歌的崇高感
        3.意象与象征
        4.诗人的质量
    (二)对西部诗歌的批评
        1.闻捷的诗歌艺术
        2.“新边塞诗”的批评
        3.“西部诗歌”的美学精神
    (三)军旅诗歌批评
三、小说批评
    (一)现实主义小说:从创作方法到审美精神的潜移
    (二)西部小说批评
        1.觉醒的大西北文学——从西部小说谈起
        2.西部小说与西部文化
        3.西部小说与乡土观念
        4.西部小说与新疆的文学战略发展
    (三)军事小说批评
        1.军事题材小说的审美价值
        2.军事文学的题材选择——不可淡忘战争
        3.英雄主义与军事小说
        4.军事小说的未来
四、报告文学批评
    (一)报告文学本体论
    (二)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与核心范畴
        1.非虚构性:安身立命的前提
        2.新闻性:不可淡忘漠视的手段
    (三)报告文学的“介入”与“体验”
五、其他文学批评
    (一)散文批评
    (二)影视批评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所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 ——以小说批评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历史考察
    2.1 批评视野中的陕西文学创作
        2.1.1 苏醒中的陕西小说(1977-1985)
        2.1.2 走出陕西的文学创作(1985-至今)
    2.2 陕西文学批评的突围
        2.2.1 踟蹰中展开的文学批评
        2.2.2 陕西文学批评的反思
第3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格局建构
    3.1 多元批评格局建构的可能
        3.1.1 多元批评格局的文化背景
        3.1.2 多元批评格局的形成条件
    3.2 多元批评格局的建构
        3.2.1 印象主义批评
        3.2.2 心理分析批评
        3.2.3 历史美学批评
        3.2.4 神话原型、地域文化、女性主义文学等批评模式
        3.2.5 其它批评形式
    3.3 《讲话》视阈下的理论批评
        3.3.1 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
        3.3.2 《讲话》视阈下的理论观照
第4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精神内涵
    4.1 时代奏鸣曲
        4.1.1 文学批评的人民性
        4.1.2 文学批评的历史意识
        4.1.3 文学批评的党性原则
    4.2 干预文学与干预生活的追求
        4.2.1 频繁展开的文学研讨会
        4.2.2 散见报刊杂志的批评意见
    4.3 西部精魂的发现与追问
        4.3.1 概念的缘起与界定
        4.3.2 西部文学批评精神
第5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文化心态
    5.1 批评家的乡土情结
        5.1.1 无法割舍的乡土情结
        5.1.2 繁复的"乡土"意蕴
    5.2 陕西文学批评的文化心态
        5.2.1 对乡土羁恋与疏离的文化心态
        5.2.2 动态演变中的文化心态
        5.2.3 批评心态的文化透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新时期三十年陕西文学批评年表
    附录二:陕西部分主要批评家资料
    附录三:陕西文学部分主要相关批评杂志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3)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大众文艺的界定、特征及流变
    第一节 大众文艺的界定
    第二节 大众文艺的特征
    第三节 现代大众文艺的流变
第二章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的勃兴
    第一节 市民阶层的扩大
    第二节 文化空间的宽松
    第三节 文学自身的变化
    第四节 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三章 20 世纪90 年代大众文艺的精神取向
    第一节 世俗关怀意识
    第二节 灵与肉的变奏
    第三节 寻找精神家园
    第四节 现代人的精神痛苦
第四章 20 世纪90 年代大众文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第一节 关于后现代主义
    第二节 挑战严肃文艺
    第三节 神圣化解构
    第四节 絮语情调
    第五节 直觉原则
    第六节 大众文艺的后现代反思
第五章 大众文艺与知识分子
    第一节 知识精英的隐退
    第二节 大众文艺的世俗视角
    第三节 大众文艺的知识分子形象
第六章 大众文艺对纯文艺的启示
    第一节 艺术只有为他人和通过他人而存在
    第二节 超越雅俗相互借鉴
    第三节 纯文艺借鉴大众文艺的市场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四、历史进程中的人性状态及归宿——张俊彪长篇小说《幻化》片读(论文参考文献)

  • [1]周政保文学批评研究[D]. 左雪玲. 新疆大学, 2016(02)
  • [2]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 ——以小说批评为中心[D]. 李春燕. 陕西师范大学, 2010(11)
  • [3]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D]. 李明军. 吉林大学, 2006(10)
  • [4]历史进程中的人性状态及归宿——张俊彪长篇小说《幻化》片读[J]. 周政保. 小说评论, 2001(01)

标签:;  ;  ;  ;  ;  

历史进程中的人性状态及其归宿——张俊彪小说《幻觉》一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