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魏熠[1](2021)在《百色市右江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韦易良[2](2021)在《百色市芒果产业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时全[3](2021)在《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传统农业逐渐向智慧农业转变,是当今“三农”问题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未来趋势。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发展重要的省份,在“智慧农业”发展方面,黑龙江省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会面对不同的机会和威胁,在全国“互联网+”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就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黑龙江省智慧农业的发展背景和意义,经过大量相关文献的梳理,对现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和评述。在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介绍中,本文对智慧农业、农业信息化和精准农业作出了详细的解读,并同时介绍了后文需要用到的理论基础,即技术创新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第三章中运用计量模型从农业第一信息部门、农业第二信息部门及智慧农业发展水平三个维度对该省份智慧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量,分别分析了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和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分析,得出黑龙江省智慧农业一直在逐步发展,但是发展水平不算稳定。基于第三章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了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对农业总产值呈现显着正向影响。得出智慧农业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下文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第四章对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分别介绍了黑龙江省发展智慧农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之后构建了黑龙江省智慧农业SWOT分析矩阵,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并选取充分利用机会克服劣势的WO战略融入到发展战略之中,并根据已有的材料提出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分别是:(1)提升政府的主导作用;(2)全面提升与智慧农业有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3)加强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4)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5)制定智慧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营造良好发展态势。

李良鹏[4](2021)在《基于SWOT分析的湖北省农业信息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坚持走特色新型“四化”道路并要实现协调发展。现阶段,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各个阶段以及各领域中广泛运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使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实现充分的联合,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显着标志。湖北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本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资金,从实际情况看,该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一直未达到预期效果,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湖北省农业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该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的前提下,在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提出了有关建议措施。从全文看,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第一,理论研究是论文研究的基础,本文在研究中采用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当前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信息供求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第二,本文选择湖北省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该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当前该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第三,本文在对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采用SWOT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威胁分析,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提出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大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的建议措施。

张馨悦[5](2021)在《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农业创新驱动有所提高,但农业的生产方式仍旧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农业污染已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染,农业的碳排放量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重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加大力度治理和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绿色农业。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是其优势产业,2000—2017年间山东省的农业总产值连续18年稳居全国第一,但自2018年后,农业总产值下滑,同时伴随着资源不合理利用、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增多等问题。加快山东省农业向绿色转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是衡量农业绿色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因此,分析并提升山东省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2003—2018年度间的山东省的17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研究,首先,依据山东省现行的半岛蓝色经济区、省会城市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为准则,将山东省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对山东省的农业绿色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构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指标体系,基于SBM模型和ML指数对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得出山东省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区域内的地级市农业生产水平差距较大,可分为三类: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高且增速快;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较低,但增速快;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低且增速慢。同时,基于社会网络结构模型对山东省各个地级市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山东省各地级市间的等级结构逐渐被打破,正向均匀结构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网络结构的集聚特征明显,但各个板块间的关联性较弱;西部区域各个地级市的溢出效应大于东部和中部区域内地级市。随后,运用回归模型测算影响指标对山东省及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显着性情况,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山东省整体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有阻碍作用;劳动力女性化、人力资本、农业信息化水平对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西部区域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农业信息化水平对中部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分别起到阻碍和促进作用;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对东部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分别起到阻碍和促进作用。紧接着,基于改进的ISM模型对影响指标间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因素的传递路径,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土地规模是表面层依赖因素;农村劳动力女性化、农村人力资本和非农就业为具体层自制因素;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是关键层驱动要素。最后,就促进山东省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提出对策建议,从在政策引领下发挥城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内生活力,由点及面地调整和优化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空间网络关联结构,协调影响因素与农业绿色生产相适应三大方面进行建议。

李鹏超[6](2020)在《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是提升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科技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农业信息化是目前国家积极倡导和扶持的现代化农业建设方向。本文以L县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的方法对L县目前农业信息化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寻求农业信息化建设新方向。本文利用分析法对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相关的政策、主体、设施及渠道基本现状进行宏观阐述,并使用问卷调查法调研普通农民对网络信息应用情况、基础信息员基本素质、农业信息服务设施、农业信息服务机构问题反馈、农业信息化需求等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网络安装以及网络应用能力较差,L县农业信息员的素质和基础设施的配备情况均不理想,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合L县实际调查结果,对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目前,L县农业信息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在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等三个方面。针对目前L县在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建设策略和方法,具体对策包括(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2)加强相关制度法规建设;(3)提高信息化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4)提高人才培养和信息化素质水平。

潘秋宇[7](2020)在《柳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作为新兴农业产业类型,生态农业具备多面性、综合性等特点,其形成与发展需兼顾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三大要素。要想农业发展能够更上一层台阶,生态农业因其为综合性复合型的农业产业类型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全国范围内许多地区都根据自身的自然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农业。柳州市作为我的家乡拥有丰富的农业发展资源,但在经济发展中却长期重视工业发展轻视农业发展,致使环境污染严重,许多农业生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柳州市农业发展较为缓慢。而发展生态农业能有效解决资源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的问题,优化发展模式,促进柳州经济健康、和谐、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资料分析法、实例剖析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柳州市生态农业形成、建立、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及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剖析,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一、柳州市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主要体现在:柳州市发展农业及生态农业具有地理、自然资源、人文、交通区位等各类优势,能为有效发展农业相关产业提供坚实基础。经研究发现,柳州市发展生态农业呈现出生态农业的经营模式(例如林下种养殖、“稻田+渔”等)和产业的发展方向(例如三江稻鱼、融水林下灵芝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以现代产业园区为中心点,辐射带动其周边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二、柳州市生态农业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农业科研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农民及农业从业人员知识素养有待提高,产业相关基础设施覆盖率低,产业化程度低,产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及相关政策制度包括立法方面存在缺失等。三、根据上述现状与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创立新型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发展自主研发能力。二是加强对产业人员相关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提高产业相关人员的技能素质。三是发挥产业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积极构建产业融资新型渠道,确保资金支持。五是建立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构建,确保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得到支持与保障。

卢煌道[8](2020)在《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三农”问题凸显,“三农”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农业信息化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多次提到,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能够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尤溪县作为福建省农业重点县,发展农业信息化对于尤溪县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查阅相关农业信息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尤溪县的基本情况、农业发展情况、务农人员的基本情况、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农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贡献情况以及务农人员对农业信息化接受情况等。同时,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采用建立好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应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尤溪县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等各个指标指数来评价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分析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经济基础、农业信息资源供给与利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农户参与、农业信息化人才5个一级指标指数对总指数的贡献,分析总指数与各下层指标间的关联性,层次明确地分析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中影响尤溪县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主导因子。本文结合三明市统计年鉴、尤溪县农业农村局网站信息、实地问卷调查结果等综合分析了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而分析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促进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尤溪县农村已经拥有较好的电信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初具规模。(2)2014-2019年,尤溪县农业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信息化经济基础、农业信息资源供给与利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农户参与、农业信息化人才等方面,是影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3)电视、广播等发展空间较小,而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计算机数量为26.15台,仍有较大增长进步的空间。尤溪县政府和农户应加强在计算机设备方面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尤溪县政府农业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占农业信息化经济基础权重的85.56%,政府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能极大的影响尤溪县农业信息化经济和当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朱千强[9](2020)在《大数据视域下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由此开始,大数据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成为各行各业想要掌握的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正在以大数据为中心快速向前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促进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还推动科技创新和GDP增长,更重要的是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更强的动力。因此,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浙江省温州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土壤肥沃,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瓯柑、枇杷等多种农作物,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然而,在如此优渥的自然条件优势下,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却遇到数据共享程度低、人才缺失等问题,对本市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调查研究大数据视域下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温州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具有突出意义。本论文以大数据视域下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阐述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概念,从内涵和关键点上深入地对何为农业信息化进行说明。第二,介绍农业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几个国家和城市的发展情况,梳理并总结出其各自发展的经验,由此进一步归纳出对于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启示。第三,对温州市农业发展的经济现状、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现状、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农业扶持政策等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诸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户综合文化水平不高、农业大数据人才缺失、数据共享和推广难、农业服务平台利用率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第四,从数据角度分析温州市农业信息化水平。第五,对于以上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从发挥政府的顶层设计作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网络设备在农户中的普及教育、加强信息技术人才与科研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程度、建立市级农业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的农业大数据法律法规这七个方面提出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对策,进而推动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

陈吉聪[10](2020)在《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五年中央一号文件反复提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产业转换升级。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农业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例,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现状、经验做法以及取得成效进行深入研究,并构建评价模型,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进行评价,分析现阶段示范区发展的制约因素。经研究发现: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速度较快,示范区分布较为均衡,基本形成特色产业“一业一示范”的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组织化水平显着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持续扩大、农业生产方式持续向好,并在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取得显着成效。通过评价模型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整体发展水平处在发展阶段中期,主要表现为示范区发展方向明确,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整体发展还不够稳定。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三产融合深度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资金、人才紧缺,科技与创新能力较弱;品牌意识有待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示范带动作用亟需提高,拓展区、辐射区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和建议:加大三产融合深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整合资金、人才资源,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品牌建设意识,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扩大辐射带动范围;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合理优化产业扶持力度,推进特色产业协调发展。

二、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3)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智慧农业
        2.1.2 农业信息化
        2.1.3 精准农业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创新理论
        2.2.2 新古典增长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和影响分析
    3.1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测度
        3.1.1 农业第一信息部门测度分析
        3.1.2 农业第二信息部门测度分析
        3.1.3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3.2 智慧农业对农业产值发展影响分析
        3.2.1 模型的建立及变量描述
        3.2.2 模型的检验
        3.2.3 模型的回归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4.1 黑龙江省省智慧农业发展的优势
        4.1.1 地理位置独特且农业资源丰富
        4.1.2 农产品销售路径优势
        4.1.3 特色农作物发展前景广阔
        4.1.4 农业科技创新转化趋势
    4.2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的劣势
        4.2.1 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劣势
        4.2.2 农村基础设施劣势
        4.2.3 农业技术人才流失
    4.3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机会
        4.3.1 国家政策的支持
        4.3.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3.3 互联网+
    4.4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的威胁
        4.4.1 市场竞争威胁
        4.4.2 农业科研体系威胁
        4.4.3 智慧农业合作宣传力度不足
    4.5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战略分析与选择
        4.5.1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SWOT分析矩阵
        4.5.2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的分析
        4.5.3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
    5.1 提升政府的主导作用
        5.1.1 加强政府组织带头作用
        5.1.2 扩充智慧农业应用规模
        5.1.3 建立智能化平台
        5.1.4 加强合作宣传力度
        5.1.5 制定政策体系
    5.2 全面提升与智慧农业有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
        5.2.1 强化应用系统建设
        5.2.2 提升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5.3 加强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5.3.1 加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
        5.3.2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5.4 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5.4.1 加强科技研发能力
        5.4.2 增加智慧农业科研投入与支持
    5.5 制定智慧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营造良好发展态势
        5.5.1 建立智慧农业行动方案
        5.5.2 加强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
        5.5.3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SWOT分析的湖北省农业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信息化
        2.1.2 农业信息化
    2.2 农业信息化特征和衡量指标
        2.2.1 农业信息化特征
        2.2.2 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
    2.3 发展农业信息化意义
    2.4 SWOT分析
    2.5 理论基础
        2.5.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5.2 信息资源配置理论
        2.5.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3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湖北省农业发展概况
    3.2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3.2.1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2.2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3.2.3 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现状
        3.2.4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现状
    3.3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3.2 信息平台不完善
        3.3.3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3.3.4 农业信息技术及服务人才缺乏
4 基于SWOT的湖北省农业化信息建设现状分析
    4.1 优势(Strengths)分析
        4.1.1 网络基础设施优势
        4.1.2 有力的资金支持
        4.1.3 地理位置优势
        4.1.4 丰富的客源优势
    4.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4.2.1 缺乏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
        4.2.2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4.2.3 相关人才缺乏
        4.2.4 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4.2.5 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4.3 机会( Opportunities)分析
        4.3.1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4.3.2 农业现代化对信息技术需求越来越高
    4.4 威胁( Threats)分析
        4.4.1 信息采集体系不健全
        4.4.2 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
        4.4.3 农业信息化标准水平低
        4.4.4 农民收入及整体水平都比较低
    4.5 基于SWOT的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对策分析
5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改进对策
    5.1 加强农业化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5.1.1 构建农业信息框架
        5.1.2 提高政府的主导地位
    5.2 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5.2.1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5.2.2 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5.2.3 构建农业信息标准化体系
        5.2.4 加强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建设
    5.3 加大农业信息技术推广
        5.3.1 加强进农业信息整合
        5.3.2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5.4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5.4.1 多渠道吸引人才
        5.4.2 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和水平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及下阶段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5)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及相关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生产效率
        2.1.2 农业绿色生产效率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农业生产要素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区位理论
        2.2.4 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区域划分
        3.1.1 数据来源
        3.1.2 区域划分
    3.2 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现状
        3.2.1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现状
        3.2.2 农业经济资源利用现状
        3.2.3 能源利用现状
        3.2.4 农业环境现状
    3.3 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3.1 农户绿色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3.3.2 绿色防控技术力量较为薄弱
        3.3.3 农业生产差距逐步拉大
        3.3.4 农业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3.4 本章小结
4 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测算及网络结构分析
    4.1 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测算
        4.1.1 变量选取
        4.1.2 模型构建
        4.1.3 结果分析
    4.2 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网络结构分析
        4.2.1 模型构建
        4.2.2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的显着性分析
        5.1.1 指标选取
        5.1.2 影响机理分析
        5.1.3 模型构建
        5.1.4 结果分析
    5.2 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解析
        5.2.1 基于Granger下的ISM模型构建
        5.2.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提高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
    6.1 发挥优良地级市的引领作用
        6.1.1 以政策引领激发内生活力
        6.1.2 以“最佳实践者”和“技术创新者”引领发展
        6.1.3 以效率水平和增长速度为依托精准施策
    6.2 由点及面优化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空间网络
        6.2.1 以个体网络为基础推动优良地级市空间溢出效应
        6.2.2 以局部网络为基础完善板块功能
        6.2.3 以整体网络为基础优化区域联结效率
    6.3 创新思路解决与农业绿色生产不相适应的矛盾问题
        6.3.1 推动表面层因素问题解决
        6.3.2 打牢具体层因素作用基础
        6.3.3 破解关键层因素制约难题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6)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信息化概念
        2.1.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概念
    2.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内涵及特征
        2.2.1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内涵
        2.2.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特征
    2.3 理论基础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信息管理理论
        2.3.3 信息传播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3.1 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问题
        3.1.1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相关政策
        3.1.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参与主体
        3.1.3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基础设施现状
        3.1.4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服务渠道现状
    3.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存在问题的调研
        3.2.1 调查问卷设计
        3.2.2 调查过程实施
        3.2.3 调查样本统计分析
    3.3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问题分析
        3.3.1 政府农业信息化政策及平台普及情况待提升
        3.3.2 信息化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3.3.3 农业信息化人才及农民信息素质待提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4.1 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4.1.1 政府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定位不准
        4.1.2 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及农业信息化意识薄弱
        4.1.3 农业信息化相关组织和制度不全
    4.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基础设施不足
        4.2.1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问题
        4.2.2 村级综合信息服务机构形同虚设
    4.3 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及参与者信息化知识不足
        4.3.1 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缺乏
        4.3.2 信息使用者利用农业信息能力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策
    5.1 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
        5.1.1 明确政府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定位
        5.1.2 强化政府对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
        5.1.3 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1.4 完善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规章制度
        5.1.5 制定农业信息技术产品补贴政策
        5.1.6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的多样性
    5.2 提高信息化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5.2.1 打造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5.2.2 增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5.2.3 加快先进信息化技术应用步伐
        5.2.4 保证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5.2.5 构建L县电子商务平台
    5.3 提高人才培养和信息化素质水平
        5.3.1 加快农业信息化各类人才的培养
        5.3.2 大力提升农民信息素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附录 A L县农业信息化现状调查问卷

(7)柳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概况及生态农业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生态农业相关理论
        2.2.1 生态系统的原理
        2.2.2 生物种群间相互关联的原理
        2.2.3 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原理
        2.2.4 生态农业设计与规划的方法与原理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柳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3.1 柳州市农业基本概况
    3.2 柳州市生态农业现状
        3.2.1 柳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历史
        3.2.2 柳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3.2.3 柳州市生态农业主要模式及规模
    3.3 柳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特点
        3.3.1 在内容上呈现出特色鲜明的特点
        3.3.2 在形式上呈现出模式多样化的特点
    3.4 柳州市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分布
        3.4.1 柳州市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3.4.2 柳州市生态农业产业分布
    3.5 柳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益
        3.5.1 经济效益
        3.5.2 社会效益
        3.5.3 生态效益
第四章 柳州市生态农业发展SWOT分析
    4.1 优势(Strength)分析
        4.1.1 气候、林木资源优势
        4.1.2 交通区位优势
        4.1.3 人文条件优势
    4.2 劣势(Weakness)分析
        4.2.1 土地资源劣势
        4.2.2 公众生态意识淡薄
        4.2.3 农业产业化及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4.2.4 缺少农业技术的专业性人才
    4.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4.3.1 政策与招商引资
        4.3.2 区域开放性
        4.3.3 市场需求的变化
    4.4 威胁分析
        4.4.1 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
        4.4.2 工业污染较为严重
第五章 柳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5.1 农业科研方面创新水平不高
        5.1.1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5.1.2 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不足
        5.1.3 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
    5.2 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难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3 生态农业建设资金保障不足
        5.3.1 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5.3.2 政府在财政上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5.3.3 支持农业发展的贷款缺乏实际支持力度
    5.4 生态农业信息化水平低
    5.5 有关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和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第六章 柳州市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革新农业管理,建立有效机制提升柳州农业科研水平
        6.1.1 体制管理方面
        6.1.2 激励扶持方面
        6.1.3 科技创新方面
        6.1.4 建立示范园区带动作用
    6.2 加强从事生态农业工作的劳动力人口的教育和培训
        6.2.1 加大生态农业发展优势的宣传
        6.2.2 发展生态农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
    6.3 发挥柳州生态农业产业优势,提升生态农业综合竞争力
    6.4 创新融资渠道,为柳州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6.5 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健全柳州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6.5.1 加大农业信息化的软硬件资源的投入
        6.5.2 完善和健全农业信息化服务系统
        6.5.3 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
    6.6 完善管理体制,创造柳州生态农业发展良好制度环境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
        2.1.1 农业的概念
        2.1.2 信息化的概念
        2.1.3 农业信息化内涵
        2.1.4 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2.1.5 农业信息化发展要素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2.2.2 乡村振兴战略
        2.2.3 信息供求发展理论
        2.2.4 农民参与发展理论
第3章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3.1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资料分析
        3.1.1 尤溪县概况
        3.1.2 尤溪县农业发展情况
        3.1.3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政府管理情况
        3.1.4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1.5 尤溪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3.2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实地调查分析
        3.2.1 调查说明
        3.2.2 尤溪县务农人员的基本情况
        3.2.3 尤溪县农户农业信息化基础设备联网及使用情况
        3.2.4 尤溪县农户农业生产信息化、自动化设备拥有及使用情况
        3.2.5 尤溪县农业信息需求及获取利用情况
        3.2.6 尤溪县农业信息服务情况
第4章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4.1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
        4.1.1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4.1.2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4.2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数据
    4.3 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4.4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
        4.4.1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
        4.4.2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水平一级指标指数
第5章 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5.1 强化对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利用
        5.1.1 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1.2 增加农业信息化基础设备联网、农机购置的补贴
        5.1.3 依托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自动化设备利用率
    5.2 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带动农户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5.2.1 加强农户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户参与信息化发展的积极性
        5.2.2 培育农业信息化“带头人”,由农户带动农户推进信息化发展
        5.2.3 强化国企事业单位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5.3 深入了解农民信息需求,提供靶向服务
        5.3.1 依据农民需求提供信息服务
        5.3.2 扩大农业信息覆盖范围,全面推进农业信息村户普及应用
        5.3.3 依托云大数据建设,完善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5.4 应用科技技术实现农业信息全程建设和共享,促进信息供需匹配
        5.4.1 应用区块链、防伪技术,提升农业信息的实效性与安全性
        5.4.2 应用区块链,建立农业信息资源全程共享机制
        5.4.3 管理和共享整个农业物流信息
    5.5 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抓手,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5.5.1 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5.5.2 支持电商等经营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5.5.3 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大数据视域下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大数据
    2.2 农业大数据的应用
    2.3 农业信息化
    2.4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2.5 农业信息化的关键点
    2.6 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经验和启示
    3.1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
        3.1.1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3.1.2 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建设
        3.1.3 日本农业信息化建设
        3.1.4 以色列农业信息化建设
        3.1.5 印度农业信息化建设
    3.2 国内农业信息化建设
        3.2.1 国内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3.2.2 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建设
        3.2.3 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
        3.2.4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
    3.3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启示
第四章 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情况
    4.1 温州市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4.2 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情况
        4.2.1 温州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4.2.2 瑞安“5G+智慧水稻”
        4.2.3 乐清农业物联网
    4.3 温州市大数据人才培养情况
    4.4 温州市农业信息化扶持政策
    4.5 存在的问题
        4.5.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4.5.2 农户综合文化水平不高
        4.5.3 农业大数据人才缺失
        4.5.4 农业大数据共享和推广难
        4.5.5 对于已建成的平台利用率较低
        4.5.6 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保障
第五章 温州市农业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与评价分析
    5.1 构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5.2 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
        5.2.1 基础数据无量纲化
        5.2.2 权重计算
        5.2.3 农业信息化评价模型
    5.3 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实证分析
        5.3.1 数据来源
        5.3.2 农业信息化指数测算
        5.3.3 农业信息化水平分析
第六章 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6.1 发挥政府的顶层设计作用
    6.2 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6.3 开展网络设备在农户中的普及教育
    6.4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与科研人才培养
    6.5 提高农业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程度
    6.6 建立市级农业数据综合服务平台
    6.7 建立健全的农业大数据法律法规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现代农业
        2.1.2 特色农业
        2.1.3 现代农业示范区
        2.1.4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农业区位理论
        2.2.2 增长极理论(发展极理论)
        2.2.3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相关分析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3 分析方法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概况
    3.1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基础条件分析
    3.2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情况
        3.2.1 分布情况
        3.2.2 分类情况
    3.3 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3.3.1 强化政府的领导作用,合理规划特色产业发展布局
        3.3.2 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进一步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
        3.3.3 优化招商引资外部环境,拓宽示范区建设投融资渠道
    3.4 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的主要成效
        3.4.1 农业组织化水平显着提高
        3.4.2 农业规模化生产持续扩大
        3.4.3 农业生产方式持续向好
        3.4.4 农民收入增长趋势稳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评价模型构建
    4.1 评价方法
    4.2 评价模型构建原则
        4.2.1 科学性
        4.2.2 系统性
        4.2.3 适用性
        4.2.4 独立性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评价指标选取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4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4.4.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4.4.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4.4.4 计算结果量化及分析
    4.5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总体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三产融合深度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5.2 资金、人才紧缺,科技与创新能力较弱
    5.3 品牌意识有待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
    5.4 示范带动作用亟需提高,拓展区、辐射区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
    5.5 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对策与建议
    6.1 加大三产融合深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6.1.1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6.1.2 拓展休闲农业功能
    6.2 整合资金、人才资源,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6.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6.2.2 强化人才支撑作用
        6.2.3 建立产学研基地
    6.3 提高品牌建设意识,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
        6.3.1 加大示范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
        6.3.2 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量
    6.4 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6.4.1 增强示范区发展动力
        6.4.2 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6.5 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6.5.1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6.5.2 积极采用信息化生产设备
        6.5.3 引进和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6.6 合理优化产业扶持力度,推进特色产业协调发展
        6.6.1 要高度重视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6.6.2 融入地方特色提高产品竞争力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百色市右江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魏熠. 广西大学, 2021
  • [2]百色市芒果产业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韦易良. 广西大学, 2021
  • [3]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D]. 时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4]基于SWOT分析的湖北省农业信息化研究[D]. 李良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5]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张馨悦.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6]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 李鹏超. 燕山大学, 2020(06)
  • [7]柳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潘秋宇. 广西大学, 2020(07)
  • [8]尤溪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 卢煌道.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9]大数据视域下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 朱千强.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10]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研究[D]. 陈吉聪. 广西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