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空中奠边府胜利”30周年

纪念“空中奠边府胜利”30周年

一、纪念“空中奠边府大捷”30周年(论文文献综述)

方汉[1](2021)在《不同国籍导演视阈下的越南题材电影创作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越南电影事业自诞生以来(19世纪末——至今)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其发展历程与越南近代国家历史息息相关。纵观整个越南电影发展史,有关越南电影的创作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创作群体:其一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导演立足本民族文化身份为越南电影的真实性抒写民族的苦难悲痛;其二为海外越裔导演夹杂本土与异国的双重身份表达自身对祖国越南的瑰丽想象与密切关注;其三为美法战争殖民背景下好莱坞外籍导演以“他者”的身份视角对越南题材电影建构的异国风情。基于三种不同的文化身份,组成了当代越南电影中三种风格迥异的电影文化。本文以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理论为指导,以越南题材电影为研究重点,力求揭示出当下越南题材电影在不同导演的创作群体中展现出不同的创作特色。论文分为以下部分:第一章越南电影发展概述。本章通过对越南电影发展历史作简要梳理,研究发现:越南电影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混杂着三种不同的导演群体,三种不同的电影创作者隶属于三种不同的文化身份,合力形成一个“复杂多样”的越南题材电影形象。从而开始分别论述三种不同创作主体的越南题材电影的创作特色来厘清每一种不同身份下导演创作的越南题材电影风格。第二章越籍本土导演电影中的文化坚守。越南本土导演经历了越南战争历史的悲痛与战后和平的建设,期间以邓一明为首的越南本土导演的电影从前期的战斗者的角色转为后期对越南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者,在剖析社会问题的同时运用再现的现实主义手法将越南底层社会存在的问题描绘得淋漓尽致,是完全植根于本土文化的越南题材电影;第三章越裔外籍导演电影中的“意”与“实”双重表达。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越裔外籍导演的崛起为越南电影走出国门、迈向国际提供了良好的作品口碑,以陈英雄为首的越裔海外导演以双重国籍的身份对母国越南文化进行自我想象表达,使得越南影片呈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双向气息,是一种“创作手法西化与表达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越南题材电影;第四章好莱坞外籍导演电影中的越战标签化创作。越南电影早期受到法国、美国殖民主义侵略,在美法殖民统治下完成本国影片初创与摸索,以美国发动对越南的“非正义”侵略战争伊始,美殖民主义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场上书写对越南电影世界想象性建构。在此期间,越南电影中的文化作为美国中心文化的附庸存在,使得越南影片表现出在“他者”想象中构建的异国风情,是纯西方风格的好莱坞越南题材电影。第五章中国导演电影中的越南“异质”形象塑造。本章总结了越南题材电影在我国导演视角下呈现的“反人类”的敌军形象以及中越题材电影中固化形成的越南“场景化”标签,并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下提出中越电影未来改进的相关建议。

张文佺[2](2019)在《米脂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再认知与展示初探》文中认为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米脂县,是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居住时间最长、条件最好的地点,1947年11月—1948年3月在此居住长达四个余月,并在这里召开了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十二月会议,村内分布有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但是其红色文化遗产的认知与展示目前尚存问题,主要体现在(1)认知上,它是复合多元的红色文化遗产,难以分清遗产的构成要素。存在(1)遗产概念认知不清,未分清“革命旧址”与“红色文化遗产”的关系和内涵;(2)遗产构成认知不全,现状未能全面涵盖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和价值内涵;(3)遗产属性认知不准,杨家沟村作为转战陕北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事件性”是其红色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而目前这种属性长期被忽略。(2)展示上,目前主要展示三处旧址建筑,且展示对象单一、方式陈旧,不能向公众全面传递转战杨家沟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内涵。以上这些问题凸显了对米脂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再认知和展示策略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再认知研究,对于理清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价值内涵、明确其展示要素构成,提出展示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阅读结合现场调研主要研究了两个关键问题:(1)再认知方面,(1)概念上,梳理红色文化遗产的定义,研究其与革命旧址之间的关系和区别。(2)构成上,全面梳理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分类以及遗产价值。(3)属性上,挖掘其“事件性”属性,引入“事件性”研究方法,建立“事件——时间——人物——空间”档案,确定遗产展示要素。(2)展示策略上,由于红色文化遗产距离现代时间近、很多遗产仍旧保留,为场景还原展示提供可能,因此,本文引入现场还原思维方法,基于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梳理红色文化遗产的展示要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展示策略。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研究综述,综述我国红色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定义、分类、价值、展示方式。第二部分是文献研究解读,全面梳理杨家沟的研究文献,根据重要性以及与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的相关性选择核心文献进行详细解读,基于“事件性”属性,归纳党中央转战陕北这一历史事件构成要素,明确了再认知调查的对象。第三部分是遗产构成要素再认知调查研究,首先,根据文献要素的梳理,在实地调研中对其一一进行核对验证。其次,对遗产构成要素进行认定。对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整体要素进行价值评估,确定整体展示的要素。第四部分是遗产展示策略研究,结合“事件性”和多元文化重叠的属性,从历史线路、历史场景、空间关系三个方面提出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的展示策略。本文通过研究,从米脂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的自身特点出发,(1)再认知方面,(1)明确了红色文化遗产的定义内涵;(2)梳理了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3)理清了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的分类,并在现状保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的内容,增加了其精神价值的研究。(2)展示方面,(1)强化了目前被忽视的土地改革、防御体系建设等贯穿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各阶段的核心“事件”。(2)构建更为全面的展示体系:借鉴“现场还原”思维方法,选取五个历史场景,策划不同的主题进行现场还原展示;整合内外历史线路,对相关红色红色文化遗产策划展示主题,进行线路串联;运用GIS软件对防御岗哨与遗产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展示策略。

吴清香[3](2016)在《越南中国观的发展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越中两国山水相连、交往历史悠久,本文对时期阶段的划分主要在考虑越中两国历史相关、相似的前提下,以越南国内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变化的不同时期为基础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封建时期(1858年以前)、法属殖民地时期(1858-1945)、抗法、抗美战争时期(1945-1975)和越南统一后(1975年至今)。封建时期,由于长期的相互交流以及不平等地位,此时的越南中国观围绕着中华文化、封建体制、历史名人、风土人情等关键词逐渐形成,这来源于儒教等中华传统文化的输入、“天朝”、“中心”等封建中国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越南使臣等沿途的所见所闻。此时的越南汉化特征明显,以封建中国为榜样,承认封建中国为天下中心。法属时期,由于文字、书籍等在越南各阶级的普及和使用以及西方思想的传入,越南中国观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这一时期,中国仍然是值得依赖的对象,这种依赖来自于阮朝统治者们希望得到清朝不断的军事援助,以及通过维持政治、科举、教育等中华传统模式来最大限度的限制法国文化的传播。虽然当时的中国正值衰退和落后,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引起了越南新知识分子的重视,并成为越南从知识改革运动到后来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动力。抗法抗美时期,越南和中国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南得到了中国的无私、大量的援助,“同志加兄弟”成为两国关系的真实写照。一个强壮的、聪明的以及正在快速成为具有深远国际影响的大国形象在越南面前展开,中国成为越南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榜样。即使到60年代后期越中矛盾萌芽时期,这种形象仍未有较大改变。从1975年开始,此后的十余年时间由于发生持续的矛盾和冲突,越中关系不断恶化,影响了中国在越南中的地位和形象。随着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尤其是在信息沟通更加便捷的现今社会,中国的崛起已是世界的共识,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愈加深远,日渐强大的中国在诸多地方是越南学习的榜样。纵观以上各历史时期,越南受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始终带有复杂性、矛盾性等特征,但受世界格局的变化、政治互信的程度、人文交流日趋密切、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等影响,也正不断向多样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当前越中间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但无论如何,相互包容、和平共处的发展思路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加深理解、形成彼此正确和客观的认识,对实现和平共处、共赢发展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越南国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越两国人民‘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古有互通互鉴之道,近有共御外敌之情,今有振兴繁荣之业。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经受了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是双边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相信通过两国及两国人民的进一步交往,必定能够树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观念,为越中两国的友好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王可卿[4](2015)在《越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经验及其启示》文中研究说明越南共产党在领导越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以胡志明思想为核心的丰富的精神内容,遗留下来的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及建设的革命纪念场所,构成了越南红色资源的主要内容。越南共产党非常重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对当前越南社会主义道路的革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探析越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和做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胡志强[5](2015)在《八一军旗下的北京大院后代》文中研究表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纷纷在北京建立总部大院。从此,一种很特殊的"部队大院文化"在这里产生、延续,这些大院的子弟们在"大院文化"的洗礼下,也成为一个极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或直接继承前辈的革命传统,参军接过父辈们的枪,或走进他们并不十分熟悉的公众社会环境,把军人色彩浓厚、不同于地方文化的大院文化带入到了大院的院墙之外……今天,我们专访三个各具特色的大院后代,看看在他们这里,八一军旗的荣耀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赖兆年[6](2015)在《广西与越南抗法战争研究(1950-1954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5年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侵略越南,越南人民再次掀起抗法战争高潮。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争取民族解放、独立、自由的伟大事业。应越共中央和胡志明请求,1950年中国决定实施援越抗法政策。广西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承担了中国援越的艰巨任务。本文以“广西对越援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人物访谈等方法,系统梳理中越两国人民,特别是桂越人民并肩抗法作战的光荣历史,力图详尽呈现广西对越南抗法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旨在突出广西在中国援越抗法中的地位、作用。本文认为,广西人民坚决持执行中央决定,实施对越援助,是中国援越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与越南抗法战争关系密切,是中国援越的前方,也是越南抗法的后方。广西全面而有效的援助,体现了广西人民发扬高度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广西局部服从整体的大局观念。由此可见,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广西在中国发展对越关系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新时期继续发挥广西在中国开展对越友好合作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吴德识[7](2014)在《论越南《人民报网》新闻报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2003-2012)》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随着传播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几乎深入到社会实践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营造着整个信息传播氛围,并凭借其传播优势,通过对一个国家的相关新闻的报道和相关信息的传播,起到了定义该国家形象的作用。越南媒体自从越南国家政府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已经具有了比较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丰富的传播经验,在通过新闻传播来呈现和构建其他国家形象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与构建尤为突出。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日益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家形象不仅仅有西方发达国家的密切注意,而且也得到了以越南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本研究拟以越南共产党的党中央机关报,越南最具有权威性、最具有影响力的的媒体——《人民报网》为例,通过考察和分析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现状,探讨越南主流媒体《人民报网》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呈现和构建中国的整体国家形象,以探求媒体应当如何积极友好和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有关情况以及越中两国关系的道路。本研究绪论部分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学术创新之处。除了绪论之外,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进行理论探索,对“国家形象的界定与形成”、“大众传媒在国家形象中的作用”以及“框架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新的见解。第二部分集中分析越南《人民报网》涉华报道的“议题框架”,其中包括整体分析、涉华重要事件报道分析以及涉及越中两国重要事件报道的分析。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关于越南《人民报网》通过新闻报道所呈现和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和影响《人民报网》对中国新闻报道的基本因素。为促进越中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新世纪里提升到更高、更新水平做出了贡献,本研究的最后将对越南主流媒体《人民报网》新闻报道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综合内容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越南《人民报网》为个案,选取2003-2012年这10年的头、中、尾3年(即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涉华的新闻报道,从报道数量、报道内容、报道态度上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整体分析、涉华重要事件报道分析和涉及越中两国重要事件报道的分析。本研究的结论认为,越南《人民报网》新闻报道呈现出积极友好的中国政治外交形象、繁荣稳定的中国经济社会形象、先进多元的中国科技文化形象、负责有效的中国医疗卫生形象和强大负责的中国军事安全形象。虽然越南主流媒体《人民报网》在报道越中两国间历史遗留问题上仍然会从各自立场出发持保留意见,但是总体来说对中国的报道基本上采取客观公正和积极友好的态度和视角。这种倾向性在报道涉及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越中两国高层领导互访的新闻事件方面显得尤为明显。

吴荣华[8](2013)在《越南空军简史(十)》文中认为1975年4月30日,随着编号843的T-54坦克隆隆开进南越总统府,30年的战争最终宣告结束。而越南也给予了空军很高的评价抗美救国战争时期,空军部队胜利的开辟了"空中战场",发扬了勇敢精神和创造性打发,牢牢掌握"消灭敌人,保卫目标,保存力量"、"以少胜多"、"以高质量胜多数量"的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独立作战与协同作战相结合,年轻的越南空军部队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的现代化

文艺[9](2013)在《陈田鹤的音乐教育、文论及晚期思想转变情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陈田鹤(1911.12.8—1955.10.23)原名陈启东,浙江温州人,20世纪上半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师从中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奠基者黄自,与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并称为黄自“四大弟子”。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于陈田鹤的纪念和研究已经陆续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更新更全面的史料被逐渐发现。所以进一步梳理史料,重新审视陈田鹤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地位,再现陈田鹤的历史原貌,十分重要。本文以前人研究中未过多涉及的陈田鹤中晚期生活、创作及思想转变为研究基点,以史料和手稿为支撑点,通过梳理陈田鹤音乐创作道路并行的音乐教育轨迹、阐释其音乐思想文论、还原其1949年后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思想转变,力图全面立体的还原陈田鹤在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原貌,从而为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分析结论。构设三章:第一章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陈田鹤情况梳理与评析;第二章关注陈田鹤的音乐教育之路与陈田鹤为数不多的音乐文论;第三章是1949年后陈田鹤的道路选择、生活状况与音乐创作。一个音乐家的创作发展、教育历程和学术思想与他的个人命运有着莫大的关联,本文从陈田鹤音乐教育、音乐文论的梳理和分析、解放后的工作经历和创作成就,三方面拓宽研究视野,从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全面准确地评价他的音乐成就及学术贡献,达到个案全面立体的研究,以填补前人研究之空白。

侯阿妮[10](2012)在《陈田鹤音乐创作及未发表作品研究》文中提出俗称黄自“四大弟子”之一的陈田鹤,作为一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一生留下了近200首(部)音乐作品。身为国统区“学院派”作曲家,长期以来对其研究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作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料建设与研究工程”之一,“陈田鹤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在其百年诞辰之际召开,该课题也因此得以深入研究。笔者借课题机会得以与其家人沟通、并采访相关学者,进而掌握了较多史料,也发现了陈田鹤许多鲜为人知的未发表音乐作品。故本文将陈田鹤音乐创作以及未发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梳理、分类、研究,在钩沉一段史料,探求一段史实的过程中,研究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思想以及近现代音乐史发展中的某些特征。本文以三章为主要书写构设:第一章是对陈田鹤音乐生涯及音乐作品的概述。第二章专文针对其未发表的作品进行个案解析,分别以电影歌曲、钢琴作品以及清唱剧三种体裁为代表,探析作曲家创作运思的特点,并找寻作品呈现出的时代特性。第三章综合陈田鹤的整体音乐创作,结合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阐述其创作呈现出的鲜明时代性与人文性。本文以文献史料为研究基础,以分析作品、音乐文论为研究手段,将音乐创作的宏观梳理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历史、社会的纵向发展中寻找作曲家的创作理路、思想沿革,以求拓宽该研究之面,填补该研究之空缺。

二、纪念“空中奠边府大捷”30周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纪念“空中奠边府大捷”3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国籍导演视阈下的越南题材电影创作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越南电影发展概述
    第一节 史前期描述
        一、“他者”扶持下的电影开端
        二、本土电影人的尝试与摸索
    第二节 战争期描述
        一、抗法战争时期
        二、越南内战时期
    第三节 缓冲期描述
        一、故事片开始转型
        二、纪录片开始转型
    第四节 革新期描述
        一、多元发展
        二、走向辉煌
第二章 越籍本土导演的文化坚守
    第一节 越籍本土导演的电影主题
        一、对战争主题的传承
        二、对城市农村的关注
        三、对底层人物的聚焦
    第二节 越籍本土导演的叙事视角
        一、人性角度的切入
        二、女性角度的关怀
    第三节 越籍本土导演的影像风格
        一、隐喻镜头的运用
        二、重再现的现实主义
第三章 越裔外籍导演“意”与“实”的双重文化表达
    第一节 越裔外籍导演的电影主题
        一、对母国记忆的寻根
        二、对母国社会的关切
    第二节 越裔外籍导演的叙事视角
        一、女性意识的苏醒
        二、东方文化的审思
    第三节 越裔外籍导演的影像风格
        一、长镜头、特写镜头与移动镜头
        二、重表现的现实主义
第四章 好莱坞外籍导演电影中的越战标签化创作
    第一节 好莱坞外籍导演的电影主题
        一、反思战争本质
        二、反思人性扭曲
    第二节 好莱坞外籍导演的叙事视角
        一、女性普遍“缺席”
        二、注重“英雄”塑造
    第三节 好莱坞外籍导演的影像风格
        一、多镜头的炫技
        二、史诗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第五章 中国导演电影中的越南“异质”形象塑造
    第一节 中国导演电影中的越南“敌方”形象
        一、忘恩负义的越南军人
        二、阴险狡诈的越南特工
        三、饱受苦难的越南民众
    第二节 中国导演电影中的“场景化”越南
        一、炮火纷飞的杀戮战场
        二、隐匿无形的战争敌手
    第三节“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下加强中越电影交流合作的思考
        一、社会主义下的共同形象
        二、山水相依下的地理毗邻
        三、一脉相承下的文化背景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2)米脂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再认知与展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基本概念界定
        1.3.2 红色文化遗产展示综述
        1.3.3 杨家沟村基本概况
        1.3.4 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展示现状
    1.4 研究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2.杨家沟研究文献解读
    2.1 杨家沟研究文献类型梳理
        2.1.1 文献类型梳理的原因
        2.1.2 文献类型梳理
    2.2 杨家沟核心研究文献解读
        2.2.1 志书
        2.2.2 日记
        2.2.3 回忆录
        2.2.4 调查报告
        2.2.5 规划文本
        2.2.6 重要研究文章
        2.2.7 其他相关书籍
    2.3 杨家沟研究文献解读总结
    2.4 小结
3.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再认知
    3.1 再认知原因及思路
        3.1.1 再认知原因
        3.1.2 再认知思路
    3.2 基于文献解读下的“事件”要素再认知
        3.2.1 “事件”要素的再认知调查
        3.2.2 “事件”要素的遗产识别
    3.3 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的“事件性”特征
    3.4 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要素再认知
        3.4.1 要素分类思路
        3.4.2 物质类要素
        3.4.3 非物质类要素
    3.5 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价值再认知
        3.5.1 价值综述
        3.5.2 价值评估
        3.5.3 基于价值的展示要素再分析
    3.6 本章小结
4.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展示策略
    4.1 展示的原则和意义
        4.1.1 展示的原则
        4.1.2 展示的意义
    4.2 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展示策略
        4.2.1 展示方法构建
        4.2.2 历史线路展示
        4.2.3 空间关系展示
        4.2.4 历史场景展示
    4.3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图录
表录
附录一 全国各省市与红色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统计一览表
附录二 第一至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与
    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相关的文保单位一览表
附录三 杨家沟馆藏部分重要文物详细情况一览表
附录四 党中央在杨家沟四个月的经过一览表

(3)越南中国观的发展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重点、思路及方法
    五、创新之处和存在的困难
第一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阶段的划分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认知
        二、国家间的认知
        三、观
        四、中国观及越南中国观
        五、相互依存
    第二节 相关理论分析框架
        一、越南对中国的认知
        二、相互依存理论
        三、大国崛起理论
    第三节 阶段的划分
第二章 封建时期(1858年以前)越南的中国观
    第一节 越南中国观形成的外部环境
        一、政治思想
        二、服饰
        三、教育
        四、科技
        五、艺术
        六、宗教
        七、外交
        八、“华夷”思想
    第二节 越南中国观的影响因子及体现
        一、越南古籍透露出的中国观
        二、越南有关此时期的近现代书籍透露出的中国观
        三、越南文学作品(燕行诗)对此阶段中国观的描述
    第三节 此时期越南的中国观
        一、中国地大物博,拥有壮美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
        二、封建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宗教等对越南影响深远
        三、北方政权是“统治者”和“入侵者”,“宗藩关系”迫不得已
        四、封建的中国是“横暴”帝国,越南的反压迫斗争从未间断
    小结
第三章 法属殖民地时期(1858—1945年)越南的中国观
    第一节 越南中国观形成的外部环境
        一、越中国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革命思想在越中两国萌芽
        三、越南知识分子的思想从华夷观转化为国家民族意识
        四、华人大量移民越南
    第二节 越南中国观的影响因子及体现
        一、史书中的记述
        二、越南的文学作品
        三、越南指称中国人的术语
        四、中国文学作品的越译版
        五、华人在越南的活动
    第三节 此时期越南的中国观
        一、中华文化是“天下正统”
        二、中国仍是“表面上”的宗主国
        三、中国已成为弱国
        四、华人是越南经济的真正控制者
        五、在越南的华人是一个团结的群体
        六、中国人吃苦耐劳,并有极高的民族自尊心
    小结
第四章 越南抗法、抗美战争期间(1945-1975)越南的中国观
    第一节 越南中国观形成的外部环境
        一、新成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内忧外患
        二、胡志明主席实施一系列国内治理政策
        三、胡志明对蒋介石政府阴谋的识别和应对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
        五、越中共产党之间的互助关系
    第二节 越南中国观的影响因子及体现
        一、越中共产党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
        二、新中国对越南的大力帮助
        三、越南报刊对越中关系的赞美
        四、越南文献对中国无私帮助的由衷感谢
        五、越南诗歌中的颂扬
        六、越中在抗美战争中的分歧
    第三节 此时期越南的中国观
        一、“同志加兄弟”
        二、“中国阴谋论”
    小结
第五章 越南全国统一后(1975至今)越南的中国观
    第一节 越南中国观形成的外部环境
        一、华人问题
        二、边界问题
        三、柬埔寨问题
        四、越南加快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步伐
        五、关系正常化后两国关系日趋紧密
    第二节 越南中国观的影响因子及体现
        一、越南教科书
        二、纸质报纸
        三、互联网渠道
        四、越南政要的言论
        五、越南学术界对中国的研究
        六、孔子学院
        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越译版
    第三节 此时期越南的中国观
        一、日渐强大的中国在诸多方面是越南学习的榜样
        二、中国是世界军事强国
        三、中国商品的质量令人担忧
    小结
第六章 越南中国观的演变
    第一节 越南中国观的演变特征
        一、复杂性
        二、矛盾性
        三、多样化
        四、理性化
    第二节 越南中国观的演变原因
        一、世界格局的变化
        二、政治互信的程度
        三、人文交流
        四、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
        五、越中两国关系本身的变化
    第三节 越南中国观的演变路径
第七章 当前越南人中国观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个人访谈
        一、访谈准备
        二、访谈内容
        三、访谈结果分析
    第二节 调查问卷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描述性统计
        三、调查结果
        四、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普通民众与政府官方“中国观”差异
        一、中国观的差异
        二、差异的原因
结论
附录A 越中两国历史年代对照表(前2879年至今)
附录B 古地图上的越南
附录C 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组图)
    C1. 音乐
    C2. 建筑
    C3. 文字
    C4. 服装
附录D 中国文化在现代越南社会的体现(组图)
    D1. 书籍
    D2. 横匾、对联
    D3. 节日
附录E 越中友谊(组图)
参考文献
    一、越南语文献
    二、中文文献
    三、英文文献
    四、相关网站
致谢

(4)越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经验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越南红色资源的主要内容
    (一)越南红色资源的形成及其特殊性
    (二)越南红色资源的精神内容
    (三)越南红色资源的物质内容
二、越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
    (一)开展了以胡志明为中心的学习和教育活动
    (二) 开展了以胡志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运动
    (三)举办了大量的纪念活动
    (四)弘扬“饮水思源”思想和“知恩图报”思想
三、越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对中国的启示
    (一)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要突出中心
    (二)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要彰显爱国主义
    (三)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要重视感恩教育

(5)八一军旗下的北京大院后代(论文提纲范文)

原空军司令员王海女儿王小华———子承父业入伍当上女伞兵
原空军司令部科研部副部长朱宝鎏之子朱江滨———自称“另类”的航空专业工程师
原海军司令部海军通讯总站主任王效忠之子王武方———父亲言行引我入军营
那些与八一分不开的单位名称
    八一体工大队
    八一电影制片厂
    “八一”飞行表演队
    北京市八一中学

(6)广西与越南抗法战争研究(1950-1954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越南人民再次掀起抗法战争高潮
    第一节 八月革命的胜利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一、八月革命的胜利
        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第二节 越南人民再次掀起抗法战争高潮
        一、法国重返越南
        二、越南抗法进入相持阶段
        三、胡志明北上寻援
        四、中国是越南抗法时期唯一提供援助的国家
第二章 广西承担中国援越抗法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 广西支援越南抗法的优势
        一、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
        二、广西援越抗法具有历史传统
        三、广西壮族边民与越南岱族、侬族边民是同根生民族
        四、广西当时经济条优于越南
    第二节 广西援越抗法的主要内容
        一、援越支前
        二、壮族英雄韦国清肩负援越抗法重任
        三、抢修援越物资运输通道
        四、监管与加速验放援越物资
        五、设立援越学校及后方医院
        六、在广西设立援越专门机构
        七、越南在广西设立受助机构
第三章 广西在援越抗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广西在援越抗法中的地位
        一、广西是中国援越抗法的大前方
        二、广西是越南抗法的直接后方
    第二节 广西的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广西资源的注入,加速了越南抗法胜利进程
        二、广西与越南开展边境贸易,有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
        三、促进中越两国往来频繁,深化互信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论越南《人民报网》新闻报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2003-2012)(论文提纲范文)

附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形象与大众传媒
    第一节 国家形象的界定
        一、从媒体角度的概括
        二、从公众角度进行界定
        三、从政治、公众和媒体三个方面对国家形象进行定义
    第二节 大众传媒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
        一、大众传媒与生俱来的操控力
        二、大众传媒对国家形象起着一种“定型”的作用
        三、媒体的影响力决定其塑造国家形象力量的大小
    第三节 框架理论
        一、框架理论的形成
        二、新闻媒体的框架研究
        三、越南《人民报网》的框架分析
第二章 《人民报网》涉华报道“议题框架”分析
    第一节 整体分析
        一、新闻报道频率
        二、新闻类型分析
        三、新闻体裁分析
        四、信息来源分析
        五、涉华报道的表达态度分析
    第二节 涉华重要事件报道分析
        一、“非典型肺炎”报道
        二、汶川特大地震报道
        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道
    第三节 涉及越中两国重要事件报道的分析
        一、越中两国高层领导互访报道的分析
        二、越中两国边界领土问题报道的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人民报网》新闻报道的中国国家形象呈现与形象构建提升
    第一节 越南《人民报网》新闻报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
        一、积极友好的政治外交形象
        二、繁荣稳定的经济社会形象
        三、先进多元的科技文化形象
        四、负责有效的医疗卫生形象
        五、强大负责的军事安全形象
    第二节 影响《人民报网》对中国新闻报道的基本因素
        一、越南党和国家对新闻媒体的管理现状
        二、越南党和国家领导关于新闻媒体对中国新闻报道的指导意见
        三、越南党和国家领导关于《人民报网》对中国新闻报道的指导意见
        四、越南《人民报网》对中国新闻报道的深度访谈
        五、越南《人民报网》对中国新闻报道的问卷调查
    第三节 关于越南《人民报网》新闻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建议
        一、涉华新闻报道的客观态度应继续保持
        二、涉华新闻报道的题材有待丰富
        三、对两国间争议问题的报道应多采取建设性态度
        四、越中两国媒体应增进交流和相互学习
        五、对涉华报道应恪守公正原则以避免西方媒体的干扰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
附录(一) 越南《人民报网》对中国新闻报道的访谈
附录(二) 越南《人民报网》对中国新闻报道的调查
中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8)越南空军简史(十)(论文提纲范文)

战后的发展
附:越南空军主要采购装备情况

(9)陈田鹤的音乐教育、文论及晚期思想转变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陈田鹤
    第一节 陈田鹤情况简介
        一、早期——温州成长与上海求学
        二、中期创作、教育与其他简列
        三、黄自对陈田鹤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陈田鹤
        一、音乐家陈田鹤及其相关史料梳理
        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材中的陈田鹤
        三、陈田鹤音乐学术研究现状
第二章 陈田鹤音乐教育与文论
    第一节 另一条不该忽视的平行线——陈田鹤的音乐教育之路
        一、陈田鹤音乐教育历程简述
        二、陈田鹤的专业音乐教育
        三、教材编写及其他
    第二节 陈田鹤的音乐文论
        一、日文翻译
        二、抗战时期文章
    第三节、其他协会活动与编辑工作
第三章 1949年后的陈田鹤
    第一节 陈田鹤来京缘起
        一、天津与上海的邀请
        二、选择北上
    第二节 手稿保存至今缘由
    第三节 陈田鹤来京之后情况
        一、工作情况
        二、工作以外的个人创作
        三、英年早逝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10)陈田鹤音乐创作及未发表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陈田鹤音乐生涯及音乐文献概述
    第一节 陈田鹤音乐生涯概述
        一、追求音乐的学路历程
        二、终生为伴的音乐教育历程
        三、孜孜以求的音乐创作历程
    第二节 陈田鹤音乐作品及音乐文论梳理
        一、陈田鹤音乐作品一览
        二、陈田鹤音乐文论及译着梳理
        本节小结
第二章 陈田鹤未发表音乐作品评析
    第一节 四首电影歌曲创作研究
        一、作品生成的背景交代
        二、作品的音乐形态解析
        三、结语——“雅俗”对峙间的陈田鹤
    第二节 陈田鹤的钢琴作品研究
        一、陈田鹤钢琴创作评述
        二、同时期钢琴音乐创作的横向研究
        三、结语——破解“中西”探新篇
    第三节 清唱剧《换天录》研究
        一、作品生成的背景交代
        二、选词设计
        三、音乐结构布局与创写特征
        四、结语——革“古”奔“新”的时代之作
第三章 陈田鹤音乐创作思想探析
    第一节 陈田鹤音乐创作的时代性
        一、人之初——对音乐之美的心性追索
        二、战之时——谱写音乐战争诗篇
        三、生命尽头——“尽一切力量,写人民的音乐”
        四、结语
    第二节 陈田鹤音乐创作的人文性
        一、一个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关怀
        二、一个学者至死不渝的理性实践
        三、一个善者关爱和平与未来的人文情愫
        四、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四、纪念“空中奠边府大捷”30周年(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国籍导演视阈下的越南题材电影创作特色研究[D]. 方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米脂杨家沟红色文化遗产再认知与展示初探[D]. 张文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3]越南中国观的发展演变研究[D]. 吴清香. 云南大学, 2016(04)
  • [4]越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经验及其启示[J]. 王可卿.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5(06)
  • [5]八一军旗下的北京大院后代[J]. 胡志强. 工会博览(下旬版), 2015(07)
  • [6]广西与越南抗法战争研究(1950-1954年)[D]. 赖兆年. 广西民族大学, 2015(10)
  • [7]论越南《人民报网》新闻报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2003-2012)[D]. 吴德识.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2)
  • [8]越南空军简史(十)[J]. 吴荣华. 航空世界, 2013(12)
  • [9]陈田鹤的音乐教育、文论及晚期思想转变情况研究[D]. 文艺.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07)
  • [10]陈田鹤音乐创作及未发表作品研究[D]. 侯阿妮. 中国音乐学院, 2012(07)

标签:;  ;  ;  ;  ;  

纪念“空中奠边府胜利”30周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