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与中国家具的未来——专访设计大师 Jorio Cucapolo

现代设计与中国家具的未来——专访设计大师 Jorio Cucapolo

一、现代设计与中国家具的未来——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访谈录(论文文献综述)

程雪园[1](2020)在《当代北欧风格家具模块化设计研究 ——以餐厅家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消费主体已趋向年轻化(80、90)和个性化。快捷、方便、服务一体化的网上销售模式成为现在销售主流,据统计,电商销售占到总体的60%,如何满足当下市场需求实现家具产业转型是现在家具制造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技术的创新与销售模式的转变,其中在家具创新方面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在营销方面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也是本次设计实践的的重点。本次设计实践依托于江西赣州蓝天木业有限公司,选题来源于企业委托,具体设计实践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主要论述了研究的基础。利用相关资料数据平台对北欧风格家具进行了基础的研究分析。分析了我国家具的市场需求,家具制造业近年收益情况,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综述分析掌握当前北欧风格设计的整体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主题,为后续设计奠定理论基础。(2)论述分析北欧风格家具背景。通过借助文献查阅法对北欧家具历史背景、人文背景进行研究,利用归纳总结法,得出当代北欧家具简洁实用、以人为主、崇尚自然、富有“人情味”等特点,同时满足年轻群体需求,营造了一种简洁舒适放松的生活方式。(3)模块化设计方法可持续设计理念研究。结合现代家具生产方式,采用模块化设计零部件标准可拆卸方法,满足模块化在家具中的应用。(4)本次课题研究重点——设计实践及成果展示。利用系统设计方法、模块化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对北欧风格餐桌餐椅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市场需求整体分析,从餐桌、餐椅的功能、结构、造型、色彩、材料五大方面进行整体化系统设计。最后得出不同桌面样式、不同种桌腿样式进行相互搭配,利用现代标准五金件进行组装,组成相同规格不同样式餐桌,供消费者多样选择。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发现,当代北欧风格家具简单实用,物美价廉,能够满足80、90一代主力消费群体需求,模块化标准化可拆卸设计,可以满足电商平台销售,满足平板化物流运输,同时满足企业定制化大批量生产,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为企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同时增加了创收利润。

凌佳程[2](2019)在《20世纪芬兰家具设计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全球制造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世界各制造强国纷纷推出国家制造业创新政策之际,我国也相继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多项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从不同维度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家制造体系。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家具制造大国,家具产业的创新发展对于提升国家制造体系的竞争力、实现由家具“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发端于20世纪初的芬兰现代家具设计与制造业仅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确立了其世界领先的地位,其创新且独特的发展模式对于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首先,通过对芬兰历史、政治、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的梳理,剖析了芬兰与瑞典、芬兰与俄罗斯的历史关系演变对芬兰家具设计文化的影响,分析了芬兰民族文化的崛起、民族主义家具风格形成以及良好的自然资源对家具设计与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研究得出19世纪芬兰的家具制造活动以传统手工业形式为主,现代化工业生产形式并未普及,但此时芬兰家具设计与制造业已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同时家具行业协会和职业教育机构等行业的促进组织相继建立并得到了初步发展,为家具产业的人才培养和行业服务奠定了基础。其次,深入剖析了20世纪芬兰家具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历程。20世纪前期,芬兰传统手工业的工业化变革促进了家具设计与制造的快速发展,芬兰家具设计的主要风格也从民族主义转向了现代主义;20世纪中后期,二战后的芬兰国家恢复性重建促进家具设计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50-60年代依托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芬兰家具设计在世界舞台迅速崛起,同时芬兰家具制造模式实现了从“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向“设计与制造分离”的升级转型。最后,综合研究得出20世纪芬兰家具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为20世纪前期发展建立的以“建筑师为产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其二为20世纪中后期发展并建立的以“家具设计师为产业发展核心动力”的发展模式。

陈绍煜[3](2019)在《约里奥.库卡波罗设计思想的再研究 ——以坐椅人体工学为例》文中认为约里奥.库卡波罗(Yrj(?)Kukkapuro)是至今仍活跃于设计领域的芬兰现代家具设计大师,其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对人体工学的研究及以之为基础的坐椅设计。1998年,库卡波罗被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的家具设计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贡献,期间也出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研究与文献。而不论家具设计的学界或是业界,对库卡波罗的关注大多停留在其1980年代前的作品,特别是以“反映人体曲线”原则设计而成的Karuselli 412和Fysio办公椅,这两把坐椅甚至成为库卡波罗的个人标签,但事实上,库卡波罗对坐椅设计的探索远不止于此。本文尝试以更宽广的视角和现今人体工学的发展研究来再次审视库卡波罗的坐椅设计,以期有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在关于库卡波罗的现有资料基础上进行,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库卡波罗将生态学思想引入坐椅设计的1980年代为界,将其作品分为前期和后期,分析得出库卡波罗前后期的坐椅设计原型。库卡波罗早期作品注重“反映人体曲线”,以此原则的设计成为当时人体工学运用在坐椅上的经典代表;但在今天来看,早期坐椅设计在人体工学上存在局限,例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人体尺寸形态差异与不断变换的姿势。后期坐椅把早期所追求的坐椅曲线转变为直线的坐面与靠背。直线的坐面与靠背一方面节省加工成本和压缩坐椅拆装后的包装体积,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直线的坐面与靠背模糊人体尺寸形态的差异,使坐椅能适应于更多的人;在库卡波罗的坐椅设计中,大部分都以不同倾斜角度和尺寸的坐面与靠背对应不同的就坐状态,而对倾斜坐面的设定一方面使人向后倚靠背时获得更好的舒适性,但另一方面又排斥人就坐时的其它姿势。追溯作为人体工学起源基础的近代科学,人体工学的局限根源在于将人体机械化和数字化,抹除了人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一局限在库卡波罗的坐椅设计中都有所体现。以当代科学的反思为引,中国传统坐椅对功能的思考为鉴,笔者尝试以坐椅的设计实践来对人体工学在坐椅设计中如何应对这一局限作出探索,并对库卡波罗的坐椅人体工学研究作补充。

李道红[4](2019)在《传统家具工艺的创新设计与生产性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家具工艺蕴含着优秀的造物思想,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方特色。20世纪以来,由农耕文化孕育而成的传统家具工艺已脱离原有的文化土壤与生存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互动逐渐减弱,生存现状严峻。长期以来,国内对于传统家具工艺进行的静态保护和被动维系,恐怕难以使其脱离成为历史标本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传统家具工艺的创新设计与生产性保护成为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式。从遗存的传统家具的物质成果来看,其工艺主要包括榫卯工艺、编织工艺、髹漆工艺、雕刻工艺和镶嵌工艺等。本研究以传统家具的五种工艺为研究对象,首先调研分析传统家具工艺的传承现状及衰落的原因,并对传承需求下的保护策略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之上,考察历史中家具工艺文化的产生、发展、流变的内在机制,探索历史创新的方法与内核,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结合新观念对传统家具进行设计和研发,使其具备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美学特征和使用可能。最后探讨通过创新设计的介入实现传统家具工艺生产性保护的策略与路径。以期为其它传统工艺文化的创新设计与生产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陈朝杰[5](2018)在《设计创新驱动国家发展 ——芬兰设计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技术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带来了管理变革和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将推动发展的重心由生产要素型向创新要素型转变,创新设计成为国家在激烈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核心。作为被纳入国家设计创新体系的国家设计政策,它的政策导向、设计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目标,以及设计产业如何求得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并进而形成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强劲优势等,都是我国在制定国家设计政策时所必须正视的现实课题。本文从设计学的研究立场出发,以设计创新驱动国家发展为研究主线,分别从时间结构、经济结构和逻辑结构来探讨和挖掘芬兰设计政策的正反经验,以期对中国在设计政策的研究、制定方面提供极具借鉴意义的芬兰案例。在研究内容上,本文第一章围绕设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两条发展脉络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世界设计先进国家的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据此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二章通过对设计政策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从而为本文展开设计政策相关问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该章不仅从市场失灵理论、系统失灵理论等传统公共政策研究视角上考察设计政策的研究逻辑,并且将社会创新、设计思维等设计学领域内的理论方法运用到研究中去,从而为国内设计政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路径选择。第三章重点放在对芬兰国家地理、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并对芬兰历史中遭受的重大危机及其对国家发展走向、民族心理形成、政策制度变迁等之间的关联和影响进行了研究。第四章的研究重点聚焦于与设计发展有关的芬兰历史事件,从设计促进、设计教育、设计产业演进的角度,梳理了芬兰设计所经历的关键历史阶段。研究和分析了芬兰设计的发展如何受到芬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并对芬兰设计立国思想和芬兰设计政策的推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其中,第五章通过对芬兰设计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制定过程、政策内容、新旧政策的比较研究等,深入探讨了在芬兰设计政策演变发展过程中,政策制定主体是如何界定和分析芬兰设计已产生和发现的矛盾和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加以判断、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综合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并最终形成政策产品公布给公众的;第六章则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芬兰设计政策的国际整体表现和政策发展的总体特征进行了评价。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出了芬兰设计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把芬兰与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10个国际设计政策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综合结果,系统总结芬兰设计政策成效、问题与趋势,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政策研究的相关思路与策略。第七章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后续研究展望。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意识形态支配下的设计政策与单纯经济利益考量的设计产业政策有很大的不同。从价值变化的角度来看,代表生产秩序演进的国家形态已将设计价值推向战略层面,其价值内涵已不再是纯粹的利润逻辑,而是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这也必然驱动政策研究与实践的变化与调整,并最终导致设计政策研究的转型:一是尽管世界各国对设计的理解基本停留在设计1.0和2.0(工业设计)阶段,从而造成许多研究者对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经济和社会的特征关注不够。但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设计政策的研究逻辑正从单一的服务于国家设计竞争力的提升向服务于全面的社会发展方向转变;二是设计政策的研究群体日趋壮大。特别值得注意除了以往的公共政策研究者、创新政策研究者及产业政策研究者之外,越来越多的设计学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加入到设计政策研究队伍;三是设计政策的研究立场或研究目的越来越趋多元。设计政策的研究立场或者研究目的也开始悄然变化,它已不再纯粹服务于政府在设计相关领域的决策工作,更被赋予了通过设计政策与战略的研究来为正在建构中的设计学体系做出贡献。相较于国际设计先进国家及地区在设计创新政策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在政策实践上我国缺少国家层面的设计政策,在国家竞争力上还处于效益驱动的较低竞争层次。因此,国际上诸多构建本国、本地区设计创新体系方面的正反经验,以及在设计驱动创新和经济变革方面的诸多举措,可以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工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新的选择与路径,并为未来国家战略中纳入设计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付杨[6](2017)在《基于中式坐椅的现代坐具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传统家具的产生是由传统文化发展而来,是传统文化精华的物化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作为传统家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坐具,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少有的跨越了以日本为代表的席地而坐的矮坐模式和以西方为代表的垂足高坐的高坐模式。随着国际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座椅越来越多的为西方设计师提供灵感与启迪,使其诞生了一批卓越的现代椅子作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如何将传统家具进行现代化设计成为当代家具设计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便是在众多前辈学者的基础上更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式座椅的现代化设计系统。首先,本文在第二章中梳理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论,分析现代家具的设计原理传承演变方式。通过论证创新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来论证传统家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并在现代设计的可重构理论体系下,通过整合TRIZ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的家具研究文献,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式研究统计数据,最终提出家具设计的3P理论。并通过该3P理论在重构理论的指导下重构现代坐具设计模块。其次,本文分别论述了坐具设计3P理论中的“势”(potential)、“事”(principle)、“式”(pattern)三者的关系,并以第三章到第六章四个章节,从坐具设计的制约、来源、技能、呈现四个方面来分别论述3P理论。其中,第三章以礼制、宋学、极简主义等制约坐具发展的实例来论述坐具设计中“势”的影响并论述现代文化重构的表现方法;第四章通过研究宋人的需求对宋代坐具的影响来论述使用者的需求与坐具设计的关系并提出生活形态的需求转换模型;第五章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坐具设计师,并以元明时期文人与工匠之间的转变来分析知识的跨界对坐具设计的影响,以设计知识流模型为基础提出坐具设计的知识体系;第六章以组合设计思想为基础,系统的论述了框架椅的产生,对比传统与现代坐具的构成特点以中国主义龙椅为例分析坐具“式”的组合方式。最终,本文通过对比传统坐具来研究现代坐具的设计系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整理建立研究模型,并将研究模型划分为模块逐一分析论证,以中国主义椅子为例阐述现代坐具设计的理论,以Visual C++作为开发软件编写程序,建立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现代坐具设计系统。该系统改变了以往以设计师为导向的设计方式,更强调通过使用者自行的选择来设计现代坐具,在此系统中设计师扮演着技术辅助的角色,为使用者的每一次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张琍沫[7](2014)在《汉斯·韦格纳的家具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家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在室内中发挥着它的使用功能,也充当着室内陈设艺术的一部分,好的家具不仅实用,同时也是一件绝美的艺术品。汉斯·韦格纳的家具就是以简约的造型特征为人所称道,无论是椅子还是桌子的设计,都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感应和人性化的美学观,可谓是家具中的艺术品。汉斯·韦格纳从1914年出生到2007年间,历经了二次世界大战及因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急速转变的年代,在现代主义狂潮的冲击下,他坚持丹麦国家的传统文化和自己的设计风格。因北欧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同其他北欧设计师一样,韦格纳内心深处有着对自然的亲近与崇尚的观念,这使得他尊重自然材料,擅用自然材料,外加丹麦手工艺传统的盛行,在材料的运用上并没有随波逐流。外观设计上,他也没有一味的追求新颖的造型,而是吸收各国文化的精髓,用于自己的设计之中,不只是单纯的对外观的仿制,而是学习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技术。成功的把传统家具成功的转型为现代式家具,并进而设计出属于富含文化特色的家具行销全世界,这也是汉斯·韦格纳的家具至今都在被人使用的原因,同时也是他让后人景仰的原因之一。通过研究,在韦格纳的设计中寻找有利于解决中国当代家具设计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传统家具,特别是明式家具设计精髓的借鉴之处。本文旨在探讨丹麦家具设计大师汉斯·韦格纳的设计思想、背景及其特色,将从思想根源、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家具造型特征。文中认为,我国现在的家具市场,从技术上、文化根源来说并不落后于任意国家,况且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但在对经典家具设计的文化传承方面与汉斯·韦格纳的设计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研究中发现,单单从造型、功能特征的表面去模仿经典家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探究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思想根源。本文认为,在对传统家具的继承中,赋予传统家具新的生命,需要借鉴韦格纳的设计要素:设计中的不断摸索;坚持设计以“人”为核心;对外来文化的提炼借鉴和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阚凤岩[8](2011)在《有机建筑与产品设计的互动启示研究》文中指出有机设计理念始现于19世纪末,其后发展缓慢,直到当代世界性的资源危机促使人类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弊端时才开始复兴之势。本文以有机设计理念为研究主线,以有机建筑及受有机设计理念影响而出现的产品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有机设计理念在建筑领域的表现形式,总结了有机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及设计原则。文中以大量例证揭示了有机设计理念具有的衍生性、多样性、恒久性及通用性,并指出建筑和产品设计之间具有同源性,因此两者的发展在当代都受到了有机设计理念的影响,并表现出互动的现象。本文共有四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缘起与现状、目的及意义,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做了界定,简述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并列出了论文研究的框架;第二章对有机设计理念做了溯源考察,指出建筑和产品设计具有同源性,因此有机设计理念先在建筑领域内发端,表现为有机建筑,后在产品领域内出现,表现为有机家具,总结了有机建筑的设计原则,且在对有机家具的发展作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论证了有机设计理念在产品领域表现出来的衍生性,指出了产品与建筑之间早期出现的互启共融之趋;第三章首先总结了有机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并通过新旧有机建筑的对比,说明了有机设计理念具有恒久性,其次用以有机设计理念为指导的产品实例证明了有机设计理念具有通用性,借助于有机建筑而成熟的有机设计理念同样可以指导产品设计,这带来了有机建筑对产品设计的启示;第四章中通过一一对应的例证阐述了有机建筑的各类造型在产品领域中产生的投射,证明了有机设计理念具有多样性,并通过比较发现产品的某些塑型方式也对有机建筑的造型设计存在启示作用,两者间的发展在当代表现出互动之态;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内容做了简要总结,并指出:有机设计理念在未来的发展必将以科技和生态学为左膀右臂,更深入地效法自然和表现自然,效法自然是指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表现自然则是指人类将努力使人造物更具合理性。因此,以有机设计理念为指导的未来建筑与产品仍然会表现出多样性及衍生性的特征,也许随着时代发展还会出现新的变异,然而其内核却始终是由对自然的效法来充当主干的。

陈璐[9](2011)在《影响研究—齐彭代尔式家具与中国明清家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其中的影响研究方法分析比较齐彭代尔式家具与明清家具在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共同点、渊源等,揭示了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在齐彭代尔式家具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进而揭示这二者怎样融合。此外,研究齐彭代尔式家具的造型、材料、装饰元素等,深化关于这一西方家具风格的基础研究。明清家具曾经对齐彭代尔式家具以及西方近代家具产生影响,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明清家具对现代家具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了间接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为我们在现代家具体系中如何保护、推广明清家具提供了一个可行办法,即有选择性的发展现代家具某些优秀特征就是在发展明清家具,结合新时代下家具工业出现的新型设备以及加工系统,使得新时代的中国传统家具在家具文化思想上跟上现代家具的要求。对这两大家具风格比较分析,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传承我国优秀家具文化传统,对现代家具在我国如何发展提出观点和建议。

杨津[10](2011)在《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美学是在后现代文明阶段产生的一种有关人类生存状态的崭新的美学观,它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充斥的大量工业产品将人与自然隔离,人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将生态美学思想引入产品设计领域不仅是对产品设计学科在美学领域的拓展,更能在形式、技术和价值观等层面唤醒人的自然意识,使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自觉地完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问题的再思考。论文从生态美学的哲学、生态学、美学基础入手,以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的存在主义美学为主要理论工具,研究了生态美学的内涵,解释了“人-自然-社会”全面发展的美学观。借鉴了产品设计的范畴和理念,探讨了生态美学与产品设计相融合的层面,提出了生态美学产品设计研究的三个要素——人的需求与价值观的生态性要素、产品形态的生态美要素、技术解决方案的生态性要素。并针对这三个要素方面分别展开深入探讨,从人类价值观的历史发展、人造物生态美学观的典型案例、生态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现状和趋势等方面,定义了生态美学产品设计要素的内涵,并将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提出了以生态美学观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原则。最后,论文将生态美学产品设计的原则落实到家居产品设计上,以家居产品为落脚点,研究了生态美学家居产品设计的原则,并结合社会学的观点,提出了生态美学家居产品设计的定位,并且依照设计原则和产品定位的要求进行了概念产品设计,通过设计实例将研究理论视觉化,同时用设计评价的方法对理论可行性进行了评估。论文研究的创新性在于:1.提出了生态美学产品设计的三要素,并对其进行了定义,为今后生态美学在产品设计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为今后更加实际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法的实施提供了平台;2.将生态美学产品设计的三要素引入具体的家居产品,对家居产品设计实践和发展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对其他产品设计领域的生态美学发展也提供了参考价值;3.更重要的是,论文的提出给了产品开发领域的策划者、设计师、制造者以反思的机会,希望通过论文课题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生态持续美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能不断的审视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现代设计与中国家具的未来——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访谈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设计与中国家具的未来——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北欧风格家具模块化设计研究 ——以餐厅家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设计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北欧风格家具的背景分析
    2.1 北欧风格家具的历史背景
    2.2 北欧风格家具的人文背景
    2.3 当代北欧风格家具特征
第3章 模块化设计方法与可持续设计理念
    3.1 可持续设计理念
    3.2 模块化设计方法
    3.3 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家具中的应用
第4章 当代北欧风格家具设计实践
    4.1 餐厅家具概述
    4.2 市场需求分析
        4.2.1 用户需求分析
        4.2.2 家装风格分析
        4.2.3 住宅户型布局分析
        4.2.4 家具销售模式分析
    4.3 设计依据
    4.4 餐桌设计实践
        4.4.1 功能设计
        4.4.2 结构设计
        4.4.3 造型设计
        4.4.4 色彩设计
        4.4.5 材料设计
    4.5 餐椅设计实践
        4.5.1 功能设计
        4.5.2 结构设计
        4.5.3 造型设计
        4.5.4 色彩设计
        4.5.5 材料设计
第5章 毕业设计成果展示
    5.1 草图方案展示
    5.2 设计详图展示
        5.2.1 初步方案
        5.2.2 最终方案
    5.3 实物场景图展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当代北欧风格餐厅家具设计详细生产图纸
附录 Ⅱ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Ⅲ企业实习实践
致谢

(2)20世纪芬兰家具设计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发展的需求
        1.1.2 国际发展的趋势
        1.1.3 北欧地区发达的设计产业——以芬兰为例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芬兰家具设计的发展背景
    2.1 芬兰家具设计发展的历史、政治背景
        2.1.1 瑞典王国与芬兰的文化交融
        2.1.2 俄罗斯帝国与芬兰民族觉醒
        2.1.3 芬兰的独立与发展
    2.2 芬兰家具设计发展的自然、文化背景
        2.2.1 丰富的森林资源
        2.2.2 浪漫的民族文化
    2.3 小结
3 19世纪芬兰家具设计的发展基础
    3.1 家具设计相关的行业协会
        3.1.1 芬兰艺术协会—芬兰艺术教育的推行者
        3.1.2 芬兰手工艺与设计协会—芬兰设计教育的推行者
    3.2 家具设计相关的教育基础
        3.2.1 赫尔辛基技术学校—芬兰工程教育的开端
        3.2.2 赫尔辛基艺术与手工艺学校—芬兰设计教育的开端
    3.3 家具设计相关的从业主体
    3.4 小结
4 20世纪前期芬兰家具设计的发展及发展模式分析
    4.1 20世纪前期芬兰家具设计发展的主要动因
    4.2 20世纪前期芬兰家具设计发展的促进主体
        4.2.1 家具公司的初现与初期影响
        4.2.2 建筑设计师全面参与家具设计相关活动
    4.3 20世纪前期芬兰家具设计发展的风格演变
        4.3.1 德意志制造联盟对芬兰家具风格转变的启蒙影响
        4.3.2 包豪斯对芬兰家具风格转变的持续影响
    4.4 20世纪前期芬兰家具设计的发展模式分析
    4.5 小结
5 20世纪中后期芬兰家具设计的发展及发展模式分析
    5.1 20世纪中后期芬兰家具设计发展的主要动因
        5.1.1 国家战后重建,导致国内市场对于家具的需求激增
        5.1.2 芬兰设计的崛起,将芬兰家具推向世界
    5.2 20世纪中后期芬兰家具设计发展的主要促进主体
        5.2.1 家具设计教育结果显现及家具设计师影响扩大
        5.2.2 家具制造公司及家具行业协会的发展及影响
    5.3 20世纪中后期芬兰家具行业的生产模式演变
    5.4 20世纪中后期芬兰家具设计发展模式的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约里奥.库卡波罗设计思想的再研究 ——以坐椅人体工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与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相关概念说明
        1.3.1 “坐椅人体工学”研究范围界定
        1.3.2 库卡波罗作品的时期划分
        1.3.3 坐椅功能的理解
        1.3.4 “舒适性”与“不舒适性”的定义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库卡波罗坐椅设计原型及其人体工学
    2.1 人体工学发展背景下的库卡波罗设计
    2.2 早期坐椅设计原型中的人体工学
    2.3 早期坐椅人体工学的局限
        2.3.1 人体尺寸形态的差异
        2.3.2 人体不断变化的姿势
    2.4 后期坐椅的设计原型
        2.4.1 坐椅中的生态学
        2.4.2 坐椅中的框架结构
        2.4.3 坐椅中的人体工学
    2.5 后期坐椅人体工学的得失
        2.5.1 坐面的“水平”与“倾斜”
        2.5.2 靠背的“曲”与“直”
        2.5.3 坐面的“曲”与“直”
        2.5.4 组合——倾斜的直坐面与直靠背
第三章 库卡波罗坐椅设计中人体工学的历史局限性
    3.1 作为人体工学基础的近代科学——机械论、数字化与还原论
    3.2 近代科学方法论下的库卡波罗坐椅设计
        3.2.1 实验科学下的人体测量模型
        3.2.2 坐椅尺寸形态依据——医学的机械身体
        3.2.3 坐椅功能细分——社会机器中的机械身体
    3.3 当代科学反思下的坐椅人体工学
        3.3.1 系统科学与非线性科学的出现
        3.3.2 中国传统坐椅的启示——现代人体工学之前
第四章 库卡波罗坐椅设计的批评
    4.1 库卡波罗坐椅设计的矛盾
        4.1.1 坐椅人体工学的的矛盾
        4.1.2 坐椅设计中的矛盾
        4.1.3 矛盾中的坐椅设计
    4.2 库卡波罗的因循与创新
        4.2.1 人体工学的转变与守旧
        4.2.2 对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的启示
第五章 基于库卡波罗坐椅人体工学研究的设计实践
    5.1 竹集成材扶手椅
    5.2 木材与胶合板靠背椅
    5.3 钢管与胶合板凳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成果
致谢

(4)传统家具工艺的创新设计与生产性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内容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传统家具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现状研究
    第一节 传统家具工艺的传承现状
        一、“形态各异”的工艺及生产销售现状
        二、“参差不齐”的从业人员
    第二节 传统家具工艺衰落的原因
        一、居住空间的转型
        二、礼仪制度的弱化
    第三节 传统家具工艺传承需求下的保护策略思考
第二章 “文化菱形”与生产性保护理论
    第一节 “文化菱形”理论及其内涵研究
        一、温迪·格里斯沃德的“文化菱形”
        二、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的“文化菱形”
    第二节 “文化菱形”理论对传统工艺保护的启示
        一、文化与社会的建构
        二、“文化菱形”的导向性
    第三节 生产性保护理论研究
        一、生产性保护理论的演进
        二、生产性保护的核心要点
第三章 历史上家具工艺的创新及启示
    第一节 榫卯工艺的创新与应用
    第二节 髹漆与镶嵌工艺的创新
        一、髹漆工艺中的“色”变
        二、镶嵌奇葩:百宝嵌
    第三节 雕刻与编织工艺的创新
        一、“移花接木”的雕刻纹样
        二、相沿不衰的编织工艺
    第四节 并行不息的传承与创新
        一、以传承为基础的工艺创新
        二、创新对工艺传承的推动
第四章 当代的创新实践与产业化探索
    第一节 传统家具工艺的创新设计实践研究
        一、新形式与新材料的探索
        二、工具与工艺的创新
        三、功能的扩展
    第二节 生产机制的转变
        一、生产方式的标准化
        二、参与人员的专业化
    第三节 产业化探索
        一、产业化实践
        二、产业化问题及其思考
第五章 传统家具工艺生产性保护的策略与路径
    第一节 传统家具工艺保护的核心、主体
        一、文化内涵是工艺保护的核心
        二、工匠是工艺保护的主体
    第二节 探索新的设计创新模式
        一、注入新的设计理念
        二、跨领域的创新模式
    第三节 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一、明确的品牌定位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推广策略
        三、多元化的品牌服务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5)设计创新驱动国家发展 ——芬兰设计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设计政策在国际上的实践发展
        1.2.2 国内外设计政策研究综述
        1.2.3 芬兰设计政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设计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框架
    2.1 设计政策的理论基础
        2.1.1 设计学理论
        2.1.2 公共政策学理论
        2.1.3 市场失灵与系统失灵
    2.2 设计政策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2.2.1 设计政策与设计促进
        2.2.2 国家设计政策与相关政策概念的辨析
        2.2.3 设计政策的概念及其演变
    2.3 设计政策的分析框架
        2.3.1 设计政策的要素对象
        2.3.2 设计政策的过程对象
        2.3.3 国家间设计政策的评价
    2.4 章小结
第三章 芬兰设计发展的背景
    3.1 芬兰的地理与自然环境
        3.1.1 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芬兰
        3.1.2 芬兰的地质地理与气候环境
        3.1.3 芬兰的自然环境对芬兰民族性的影响
    3.2 芬兰的历史与人文
        3.2.1 芬兰的历史发展沿革
        3.2.2 芬兰的文化与宗教
    3.3 芬兰的政治与经济
        3.3.1 芬兰政治概况
        3.3.2 芬兰经济发展沿革
    3.4 章小结
第四章 芬兰设计发展与国家支持
    4.1 芬兰设计发展概述
    4.2 芬兰设计的历史演进与国家支持
        4.2.1 芬兰设计的孕育阶段(史前-1860)
        4.2.2 芬兰设计的萌芽阶段(1875-1900)
        4.2.3 芬兰设计的早期发展(1900-1945)
        4.2.4 芬兰设计在二战后的成功(1945-1960)
        4.2.5 芬兰设计的转型(60年代-80年代)
        4.2.6 向创新之国迈进(1990-1999)
    4.3 章小结
第五章 芬兰设计政策的演进和发展
    5.1 芬兰设计政策的决策体制和政策工具
        5.1.1 芬兰设计政策决策的组织系统
        5.1.2 芬兰政府改革及对设计政策制定的影响
        5.1.3 芬兰国家设计政策的演进
    5.2 芬兰旧版国家设计政策:“设计2005! (2000年)
        5.2.1 政策制定的背景
        5.2.2 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执行架构
        5.2.3 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5.2.4 政策实施的成效与问题
    5.3 芬兰新版国家设计政策:芬兰设计政策——战略与行动提案(2013年)
        5.3.1 政策背景与动因
        5.3.2 新设计政策的准备和制定过程
        5.3.3 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5.4 芬兰新旧国家设计政策的比较研究
        5.4.1 新旧政策的文本结构比较
        5.4.2 政策的研究逻辑:从系统失灵理论到设计思维
        5.4.3 政策制定逻辑:从“设计政策作为经济竞争力手段”到“设计政策作为社会创新工具”
        5.4.4 政策制定主体:从教育部到贸易与就业部
        5.4.5 制定过程:从脱胎于专家报告到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创新
        5.4.6 新政策实施情况
    5.5 章小结
第六章 芬兰设计政策评价及其对我国构建设计创新政策体系的启示
    6.1 对芬兰国家设计政策综合表现的实证研究
        6.1.1 研究方法
        6.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1.3 样本国家和地区的选取与设计政策综合表现实证研究
        6.1.4 芬兰国家设计政策综合表现分析
    6.2 芬兰设计政策发展整体评价
        6.2.1 政策的使命共识:设计创新驱动国家发展
        6.2.2 政策管理的发展:从传统治理模式走向现代和动态模式
        6.2.3 重视政策评估的作用:将政策研究和评估持续系统地应用到政策的发展
        6.2.4 设计政策主题的拓展:政策发展趋势和优先考虑事项
        6.2.5 设计政策对有效促进设计创新绩效的改善有待观察
    6.3 芬兰国家设计政策对我国构建设计政策体系的启示
        6.3.1 我国设计政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6.3.2 芬兰设计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6.4 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录

(6)基于中式坐椅的现代坐具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课题的相关概念
        1.2.1 古器物之设计
        1.2.2 古器物之设计思想
        1.2.3 坐具
        1.2.4 中式家具
        1.2.5 中国主义椅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现有研究的不足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论研究
    2.1 设计的传统与现代
        2.1.1 传统与传承
        2.1.2 “造物”与“现代工业”
        2.1.3 创新与文化的传承
        2.1.4 TRIZ现代设计理论
    2.2 TRIZ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2.2.1 国内的TRIZ理论发展
        2.2.2 TRIZ理论与现代家具设计
    2.3 可重构现代设计理论
        2.3.1 可重构理论体系
        2.3.2 可重构理论应用
    2.4 家具设计方法研究
        2.4.1 家具设计文献统计
        2.4.2 文献数据选取方式
        2.4.3 文献分类研究
        2.4.4 家具设计研究分类
        2.4.5 设计的“式”与“事”
        2.4.6 现代“造物”的“势”
    2.5 家具设计的3P理论
        2.5.1 使用者与设计者的关系
        2.5.2 “事理”设计中的关系
        2.5.3 设计的逻辑:3P理论
    2.6 重构理论下的3P理论
        2.6.1 模数与模块
        2.6.2 坐具设计3P理论模块化重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坐具设计中“势”的影响
    3.1 “礼”,坐具的起源
        3.1.1 原始的“礼”与古老的“坐”
        3.1.2 祭祀与跪坐
        3.1.3 最古老的坐具:席
        3.1.4 周礼下坐具的发展
    3.2 礼制下框架坐具的发展
        3.2.1 框架式的木建筑
        3.2.2 木构建筑与家具
        3.2.3 床榻形式的演变
    3.3 程朱理学下的框架椅
        3.3.1 理学的背景与产生
        3.3.2 程朱理学对宝座的影响
        3.3.3 宋人文艺复兴与市井坐具
    3.4 极少主义影响下的椅子
        3.4.1 极少主义的渊源
        3.4.2 中国家具的极少主义
        3.4.3 现代理念下的家具设计
    3.5 坐具设计的文化传承
        3.5.1 现代文化重构
        3.5.2 以中国主义框架椅为例谈文化传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宋人的生活形态与宋代椅子演变
    4.1 需求与坐具
    4.2 释道需求与宋代的禅椅
        4.2.1 宋代的儒学思想
        4.2.2 释、道、儒思想的融合
        4.2.3 南宋五山十刹图中的禅椅
    4.3 文人需求与宋代的文人椅
        4.3.1 宋代文人社会地位
        4.3.2 宋代文人的需求体现
        4.3.3 宋代框架椅的分类与对比
    4.4 宋代的官员需求与交椅发展
        4.4.1 士大夫出游的需求
        4.4.2 交椅的发展
        4.4.3 官场的需求与太师椅
    4.5 现代坐具设计的需求体现
        4.5.1 从生活形态到需求
        4.5.2 需求转换模型
    4.6 从需求到中国主义阅读椅
        4.6.1 阅读椅的需求分析
        4.6.2 阅读椅的需求分解与转换
        4.6.3 阅读椅的产品转化
        4.6.4 阅读椅设计论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知识在不同身份下的跨界与延伸
    5.1 历史上的设计师
        5.1.1 重道轻器思想
        5.1.2 中国早期的家具设计师
        5.1.3 传统家具制作者:工匠
    5.2 跨界:设计与制作的融合
        5.2.1 跨界
        5.2.2 跨界设计
        5.2.3 人的跨界
    5.3 家具史上的跨界先驱:元代文人
        5.3.1 元代文人的转变
        5.3.2 元代文人的退隐
        5.3.3 文人的工匠转变
    5.4 现代设计师:知识技能的跨界
        5.4.1 现代设计知识流模型
        5.4.2 设计知识是需求与产品的纽带
        5.4.3 坐具设计的知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组合和演变创造了中国椅子
    6.1 组合及组合思想的由来
        6.1.1 组合
        6.1.2 组合思想与设计
        6.1.3 家具的组合
    6.2 从席到凳的高度演变
        6.2.1 席坐的辅助器具
        6.2.2 汉晋时期的榻
        6.2.3 魏晋时期的高床
        6.2.4 床榻到框架凳
        6.2.5 从“凭几”的变化研究坐具增高
    6.3 组合,框架椅的产生
        6.3.1 床榻与屏风的组合
        6.3.2 框架椅的产生
        6.3.3 组合而来的“中国椅”:圈椅
    6.4 对比椅子的传统与现代
        6.4.1 椅子变形与现代产品
        6.4.2 传统与现代椅子对比
    6.5 中国主义龙椅的组合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以中国主义椅子为例的坐具设计系统
    7.1 坐具设计系统的三个平台构建
        7.1.1 工业4.0概念
        7.1.2 平台框架的构建
    7.2 系统模块化构建
        7.2.1 现代设计的意义
        7.2.2 设计系统模块构建
    7.3 系统模块分析
        7.3.1 问卷模块
        7.3.2 需求模块
        7.3.3 CAD装配模块
        7.3.4 CAE分析模块
    7.4 靠背椅为例的系统解说
        7.4.1 中国主义靠背椅
        7.4.2 系统流程
        7.4.3 部件选择
        7.4.4 CAE设置
        7.4.5 材料对比结果
        7.4.6 椅腿对比结果
        7.4.7 参数优化对比
    7.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7)汉斯·韦格纳的家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回顾
        1. 北欧相关
        2. 设计美学相关
    三、研究方法与目的
第一章 汉斯·韦格纳家具设计观念与由来
    第一节 丹麦家具设计的文化语境
        一. 地理环境
        二. 人文环境
        三. 丹麦设计
    第二节 丹麦家具设计的美学传达
        一. 物质之美
        二. 情感美
    第三节 汉斯·韦格纳的生平简介
        一. 汉斯韦格纳生平背景
        二. 汉斯·韦格纳的设计观
    小结
第二章 汉斯·韦格纳家具设计的中国情结
    第一节 取法自然——书画美学
        一. 书法艺术与明式家具的共通性
        二. 传统绘画与明式家具的共通性
    第二节 灵性本真——文学作品的意境
    第三节 “凝固了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园林建筑
        一. 传统建筑的缩影
        二. 园林艺术的影响
    第四节 典雅清俊——明式家具
        一. 明式家具种类
        二. 明式家具的造型艺术
        三. 明式家具的装饰艺术
    小结
第三章 汉斯·韦格纳家具设计的演绎手法
    第一节 对传统家具的现代诠释
    第二节 对有机现代主义的诠释
        一. 有机现代主义的概念
        二. 以人为本的幸福设计
    第三节 对各种材料的探索
    小结
结论:对当代设计的指导意义
    一. 汉斯·韦格纳设计思想的总结
    二. 我国家具设计现状
    三. 传统在未来中的样子
参考文献
致谢

(8)有机建筑与产品设计的互动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缘起与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1.3 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1.3.1 有机建筑
        1.3.2 产品设计
        1.3.3 有机设计理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有机设计理念溯源和解析
    2.1 有机设计理念诞生的基础
        2.1.1 社会基础
        2.1.2 经济基础
        2.1.3 哲学基础
    2.2 有机建筑的初现
        2.2.1 有机建筑的原型
        2.2.2 有机建筑的实践萌芽
        2.2.3 有机建筑的诞生
        2.2.4 有机建筑的理念来源
        2.2.5 有机建筑的设计原则
    2.3 有机家具的初现
        2.3.1 萌芽态
        2.3.2 勃发态
        2.3.3 新思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对产品设计的启示
    3.1 有机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
        3.1.1 道法自然
        3.1.2 物尽其用
        3.1.3 虚为实用
        3.1.4 艺术为主
    3.2 有机设计理念给产品设计的启示
        3.2.1 对自然的隐喻性表达
        3.2.2 对功能合理性的探索
        3.2.3 对空间的创新性构想
        3.2.4 对形态的审美性追求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及产品中有机设计的表现及互动
    4.1 仿生建筑与产品的仿生设计
        4.1.1 建筑的仿生设计
        4.1.2 产品的仿生设计
    4.2 生态建筑与产品的绿色设计
        4.2.1 再利用设计原则
        4.2.2 少量化设计原则
        4.2.3 再生设计原则
    4.3 柔体建筑与产品的有机设计
        4.3.1 柔体建筑壮大之因
        4.3.2 柔体建筑的表现形式
        4.3.3 产品的有机设计
    4.4 折叠建筑与产品的折叠设计
        4.4.1 折叠建筑的表现
        4.4.2 产品的折叠设计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致谢
个人简历

(9)影响研究—齐彭代尔式家具与中国明清家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1.2 研究人物及内容介绍
        1.2.1 Thomas Chippendale简介
        1.2.2 中、西家具文化的影响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齐彭代尔式家具的起源
        1.3.2 西方家具受到中国古典家具的影响
        1.3.3 中国明清家具受到来自西方的影响
        1.3.4 西方现代家具设计
        1.3.5 存在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1 资料收集方法
        1.4.2 资料分析方法
        1.4.2.1 符号学方法
        1.4.2.2 归约学方法
        1.4.2.3 历史学方法
        1.4.3 影响研究方法
        1.4.3.1 誉舆学
        1.4.3.2 渊源学
        1.4.3.3 媒介学
    1.5 预期的研究成果
2 齐彭代尔式家具与中国明清家具概述
    2.1 家具文化
        2.1.1 文化
        2.1.2 家具文化
        2.1.2.1 家具体现的文化形态
        2.1.2.2 家具文化的内涵及研究内容
    2.2 西方古典家具概述
        2.2.1 中世纪家具
        2.2.2 巴洛克家具
        2.2.3 法国洛可可家具
        2.2.4 安妮女王式家具
        2.2.5 乔治式家具
        2.2.6 齐彭代尔式家具
    2.3 中国古典家具概述
        2.3.1 楚式家具
        2.3.2 唐代家具
        2.3.3 宋代家具
        2.3.4 明清家具
3 齐彭代尔式家具研究
    3.1 关于Thomas Chippendale及其个人成就的两种观点
    3.2 齐彭代尔式家具种类
    3.3 齐彭代尔式家具材料、造型及装饰手法
        3.3.1 材料
        3.3.2 造型特点
        3.3.2.1 坐具类家具
        3.3.2.2 床
        3.3.2.3 桌类
        3.3.3 装饰手法概述
        3.3.4 小结
4 齐彭代尔式家具与中国明清家具文化的比较
    4.1 中西方文化的类型及家具文化的交流
        4.1.1 文化类型
        4.1.2 中西方家具文化交流及影响
    4.2 齐彭代尔式家具与中国明清家具的比较
        4.2.1 历史背景的比较
        4.2.1.1 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差异
        4.2.1.2 等级制度
        4.2.2 造型的比较
        4.2.2.1 以线造型与以体造型
        4.2.2.2 腿形
        4.2.3 装饰手法与纹样
        4.2.3.1 雕刻
        4.2.3.2 漆饰
        4.2.3.3 纹样
        4.2.3.4 装饰与结构的统一
        4.2.4 材料与结构
        4.2.4.1 材料
        4.2.4.2 结构与制作方法
        4.2.5 色彩与尺度
        4.2.5.1 色彩
        4.2.5.2 尺度
        4.2.6 小结
    4.3 齐彭代尔式家具与中国明清家具设计思想及美学的交流与影响
        4.3.1 设计思想的交流与影响
        4.3.1.1 开放与保守
        4.3.1.2 功能与形式
        4.3.1.3 小结
        4.3.2 哲学思想的交流与影响
        4.3.3 宗教思想
        4.3.4 美学思想
    4.4 其它艺术及文化形式的交流与影响
        4.4.1 家具的署名—个人意识的体现
        4.4.2 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及对家具的影响
        4.4.2.1 建筑与家具的关系
        4.4.2.2 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性
        4.4.2.3 中国园林的均衡与齐彭代尔式家具的不对称形式
        4.4.3 瓷器、丝绸产品等对西方家具的影响
    4.5 中国明清家具对齐彭代尔式家具的影响方式
        4.5.1 直接影响
        4.5.1.1 外形特征
        4.5.1.2 装饰方法
        4.5.2 间接影响
        4.5.2.1 设计思想
        4.5.2.2 美学思想
    4.6 小结
5 结论与启示
    5.1 齐彭代尔式家具与明清家具的融合
    5.2 明清家具的传承
    5.3 对我国现代家具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10)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内容、目的、思路和创新点
        1.2.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2.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3 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的工具
    2.1 家居产品设计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2.1.1 被动的适应
        2.1.2 模仿中发展
        2.1.3 探索中前进
        2.1.4 以生活形态为核心的产品开发趋势
    2.2 基于生态美学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所需的理论工具
        2.2.1 生态学工具
        2.2.2 美学工具
        2.2.3 家居产品设计标准
    2.3 研究方法和框架
        2.3.1 课题研究方法
        2.3.2 研究的框架
第3章 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产品设计要素研究
    3.1 生态美学思想概述
        3.1.1 生态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3.1.2 生态美学思想的内涵
        3.1.3 生态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观点
    3.2 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产品设计概述
        3.2.1 将生态美学思想引入产品设计
        3.2.2 生态美学产品设计的要素考量
    3.3 生态美学产品设计的要素研究
        3.3.1 人的需求和价值观的生态化
        3.3.2 产品形式审美的生态性
        3.3.3 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生态性
        3.3.4 生态美学产品设计要素的路线图
第4章 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
    4.1 以生态美学观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原则
        4.1.1 兼顾多元共生关系原则
        4.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4.1.3 设计本土化原则
        4.1.4 朴素的艺境美原则
        4.1.5 功能实用性原则
        4.1.6 体现维护社会稳定的伦理道德原则
    4.2 生态美学家居产品设计的特征研究
        4.2.1 生态美学家居产品设计的涵义
        4.2.2 生态美学家居产品设计的典型案例
        4.2.3 生态美学家居产品的特征总结
    4.3 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方法
        4.3.1 形式自然化
        4.3.2 材质本地化
        4.3.3 技术低碳化
        4.3.4 结构简约化
        4.3.5 功能人性化
第5章 生态美学家居产品设计实例
    5.1 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定位
        5.1.1 目标人群定位
        5.1.2 家居环境和居住行为定位
        5.1.3 生活方式定位
        5.1.4 需求层次定位
    5.2 设计实例
        5.2.1 设计方案呈现
        5.2.2 设计理念
        5.2.3 使用情景描述
        5.2.4 环境情景描述
        5.2.5 设计方法
        5.2.6 其它方案尝试
        5.2.7 方案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修改说明

四、现代设计与中国家具的未来——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访谈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北欧风格家具模块化设计研究 ——以餐厅家具为例[D]. 程雪园.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2]20世纪芬兰家具设计发展模式研究[D]. 凌佳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3]约里奥.库卡波罗设计思想的再研究 ——以坐椅人体工学为例[D]. 陈绍煜.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4]传统家具工艺的创新设计与生产性保护研究[D]. 李道红. 苏州大学, 2019(04)
  • [5]设计创新驱动国家发展 ——芬兰设计政策研究[D]. 陈朝杰. 广东工业大学, 2018(02)
  • [6]基于中式坐椅的现代坐具系统研究[D]. 付杨. 广东工业大学, 2017(02)
  • [7]汉斯·韦格纳的家具设计研究[D]. 张琍沫. 南京大学, 2014(05)
  • [8]有机建筑与产品设计的互动启示研究[D]. 阚凤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5)
  • [9]影响研究—齐彭代尔式家具与中国明清家具[D]. 陈璐.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 [10]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D]. 杨津. 东华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现代设计与中国家具的未来——专访设计大师 Jorio Cucapolo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