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的数码摄像机

便宜的数码摄像机

一、廉价的数字式摄像机(论文文献综述)

沈满德[1](2008)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破片参数精密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破片参数测量是武器研发与定型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弹丸爆炸后产生的破片数量大,待测参数多,测量任务非常繁重。传统的人工测量法和光电测量法效率低、人为误差大、自动化程度低,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测量需求。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是以现代光学为基础,融光电子学、计算机图像学、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等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现代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全视场、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具备在线检测、实时分析、实时控制的能力,在军工、机械、电子、农业、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相关原理与算法可用于破片参数测量系统,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测量速度和测量精度。本研究论文根据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研制”立题,旨在研制一套高速度、高精度的破片参数测量系统。本文通过对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研究,将该技术中的先进算法与原理用于破片参数测量系统中,以达到系统对测量速度和测量精度的要求。研究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对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了研制该系统的难点,提出了将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先进算法和原理用于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研制思路。概述了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了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两大关键因素对视觉检测系统的重要影响。论文内容主要涉及破片参数测量模型、测量方法、系统组成、精度分析,以及计算机视觉检测中的图像处理、系统标定等关键技术。本文建立了破片迎风面积的测量模型,以正二十面半空间的16个特定方向模拟破片飞行过程中迎风面的取样方向,分别测量破片在这16个方向的投影面积。根据测量模型,构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破片参数测量系统,该系统由目标照明单元、载物台单元、机械传动单元、光学成像单元、电控单元、软件单元六大模块组成。摄像机在取样方向上采集破片的投影图像,经图像处理求得图像面积,最后根据像素的面积当量将图像面积换算成破片的迎风面积。为了达到单个破片测量时间小于35秒的技术要求,本文采用了四台摄像机并行工作的方式,大大节省了摄像机移动时间。系统软件中采用了多线程技术,使系统主线程与图像处理线程并行,大幅提高了测量速度。数字图像处理是计算机视觉检测的核心内容,对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图像处理中的滤波、阈值分割和边缘检测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适用于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图像处理方法。由于景深的限制,系统所采集的图像普遍存在离焦模糊现象,此模糊量会引起较大的面积测量误差。本文提出了两种图像处理方法用来修正离焦图像引起的面积测量误差,一种基于图像梯度最大值,另一种基于边缘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修正方法均能达到系统要求的测量精度。在计算机视觉检测中,摄像机标定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由于摄像机光学系统并不是精确地按小孔成像模型工作,存在着图像畸变。在高精度测量时,需要对图像畸变进行校正。本文分析了镜头畸变产生的原因,介绍了用网格法校正图像畸变的原理。传统摄像机标定方法实时性差,在实际应用中较难实现。本文针对待测物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而又不失精度的标定方法——特征参照物标定法。该方法不需要标定摄像机内外13个参数,只需标定CCD像元的物理面积当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定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且不增加图像处理的时间。测量精度是破片参数测量系统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本文采用不确定度理论对系统精度进行了分析。系统的随机误差主要有系统噪声、测量模型原理误差、旋转台定位误差、离焦成像引起的误差和图像分割误差。对上述各随机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了各种误差的不确定度,通过不确定度的合成得到了系统的总不确定度。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系统的测量精度和重复精度进行了验证。按不同的长细比和不同的最大迎风面积设计了四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平均迎风面积的最大误差小于1.38%,重复测量的最大偏差小于0.03%,测量精度符合并优于技术指标要求。测量结果还表明:破片长细比越小,测量精度越高。最后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薛霸[2](2008)在《龙睛传奇 FC-I战斗机航电系统综合分析》文中提出进入超音速时代后,航空技术飞速发展,每一代战斗机都在座舱环境和航电设备上取得巨大进步。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FC-1型战斗机前后经历了近20年时间,其航电系统和座舱设计几经波折,终于修成正果,不仅具有世界一流的座舱环境,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数字化航电系统。

李清安[3](2006)在《空中目标姿态测量技术及其仿真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标的三维姿态是航天测控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对导弹、火箭、返回舱等的评估和设计有着重要意义。而光测方法具有非接触、全场测量和高精度三大重要特点,在靶场对目标的测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基于光测图像测量空间目标姿态角是通过对目标的两幅投影图像提取、识别、匹配、解释以及重建三维环境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视频捕获、摄像机标定、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立体匹配以及三维重建。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利用光测,通过对目标图像的处理来获取空中目标三维姿态角:俯仰角、偏航角、滚动角的姿态信息。总结全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参考了大量文献,总结了姿态测量的研究概况;学习和研究了目标姿态角测量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电经纬仪交会测量空中目标姿态的方案,建立了经纬仪透视投影模型,以及双经纬仪三维坐标测量模型,给出较为合理的空中目标的俯仰角、偏航角、滚动角测量的数学模型;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误差分析,给出影响系统测量误差的因素。搭建了该测量系统原理仿真实验模型,进行测量系统标定,包括基线长度标定、镜头畸变标定、摄像机标定以及弹模型标定;对仿真实验采集的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和判读,给出了实时提取目标姿态角的具体算法;分析实验数据,给出提高目标姿态测量精度的经纬仪的最优布站方案。 通过原理仿真实验得到,当电子经纬仪的测角精度为2″,CCD摄像机的焦距为50mm,弹模型的直径为30mm,长度为200mm,目标轴线在两测站投影角的均方值小于90°时,俯仰角和偏航角的静态测量合成误差σ合<0.2°;当弹模型对于两测站张角大于80°小于110°时,滚动角的静态测量误差σθ<2°。

李旭[4](2005)在《基于PXI的振动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工业中,振动测试、信号处理以及振动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和测控技术的飞速发展,测试仪器也在迅速发展,由过去传统的仪器发展到现在的研究热点一一虚拟化的仪器。本论文根据目前国内外测控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了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自动测试系统(ATS,Automatic Test System)中的应用;为了解决在工业生产中产品振动环境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此ATS基础上构建基于PXI总线振动自动测试系统。论文对整个自动测试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进行选择并提出了基于PXI总线的系统方案,利用LabVIEW实现了在环境振动下数据采集和分析。论文首先分析了构件振动自动测试系统的目前的技术现状,并以自动测试系统为基础提出了基于PXI总线的振动自动测试系统概念,然后对振动ATS从硬件到软件提供了原型构建方案,并针对振动ATS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LabVIEW对振动测试进行虚拟仪器的实现。该系统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 2000或者XP环境下,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显示均采用模块化编程。信号的处理功能包括:数字滤波、时域加窗、自相关与互相关处理;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基础上计算自功率谱、互功率谱、频率响应函数、相干函数。本课题研究开发的振动测试系统使用的是基于PXI计算机插槽的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开发软件。这种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较高的性价比,并且易于开发,适合生产流水线中产品在振动环境下的自动检测。

张立明[5](2003)在《数字网络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防范系统即保安监控系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保障安全、防范犯罪的有利武器和智能化、自动化的像征。保安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银行、交通、酒店、学校、工厂、电力、小区等。 在安全防范系统中,视频图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监控可使警卫人员直接观看到被监控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可通过记录设备真实的记录某些特殊情况发生的现场,有利于案件的调查和侦破。但实际中,摄像机摄取的图像往往因为传输过程的干扰导致图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同时,图像在小范围、短距离内传输速度尚可接受,但在地域广阔、距离遥远的应用中其质量却受到许多限制。 本文正式针对以上提到的两个安防系统中最突出、最受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方法:利用变换、滤波、平滑、增强等图像处理方法改善图像的主观质量,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利用专用设备、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等专用设备通过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实现监控视频图像的远程传输,扩大了监控的范围,延伸了防范的视角,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监视能力和应用范围。 最后,本文还根据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安防系统的最新进展,前瞻性地提出和论述了“数字化、网络化---安全防范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观点。

林伟兴,吴腾奇[6](2001)在《高清晰度电视(HDTV)发展动向》文中认为

[7](2000)在《廉价的数字式摄像机》文中指出 美国Optimum Vision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数字式视频摄像机-WiTCam;它有可编程序通信接口(PCI)插件,有与逻辑影像相结合的软件。该机对视窗95(Windows 95)或视窗NT,能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式成像和各种各样的

陈宗仕[8](1999)在《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文中提出本文从电视原理介绍、电视技术发展现状论述入手展望未来数字电视新时代,展现了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

陈龙[9](1998)在《视频输出设备纵横谈》文中研究指明 在安全防范领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之所以如此,除视频切换与控制功能外,主要应归根于视频图像输出的直观性、视频图像的可记录性和可重现性。它通常由摄像前端设备、视频图像切换及控制装置、后端成像设备三大部分组成,后端设备主要功能是视频图像的显示与记录,它

黄强[10](1998)在《S端子并非神丹妙药》文中提出 有一天,帮一位朋友到电器城买电器,遇到这样一件事。在一间专门出售视听器材的铺面,我们正在选择电器,有一位顾客提着一台 VCD 机匆匆的走进来,说是前几天买的机子,但买回去后,听朋友说该机没有 S 端子,画质不够

二、廉价的数字式摄像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廉价的数字式摄像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破片参数精密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研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在破片参数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1.4 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概述
        1.4.1 计算机视觉概述
        1.4.2 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
        1.4.3 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现状
        1.4.4 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发展
    1.5 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关键因素
        1.5.1 检测速度
        1.5.2 检测精度
    1.6 课题来源及论文主要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
    2.1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技术指标
    2.2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设计
        2.2.1 破片迎风面积测量模型的建立
        2.2.2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系统组成
        2.2.3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2.3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
        2.3.1 采用多线程技术提高测量速度
        2.3.2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USB接口设计
        2.3.3 采用自适应阈值提高测量精度
        2.3.4 离焦图像对面积测量的影响及误差修正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处理
    3.1 图像和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
    3.2 数字图像的滤波
        3.2.1 图像平滑
        3.2.2 中值滤波
    3.3 数字图像的阈值分割
        3.3.1 灰度图像与灰度直方图
        3.3.2 基于阈值分割的图像二值化
        3.3.3 阈值计算方法
    3.4 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
        3.4.1 引言
        3.4.2 一阶微分边缘检测算子
        3.4.3 二阶微分边缘检测算子
    3.5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中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
        3.5.1 基于图像梯度最大值的离焦面积测量误差修正
        3.5.2 基于边缘检测的离焦面积测量误差修正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的标定
    4.1 标定的概念
    4.2 系统标定中的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4.3 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标定方法综述
        4.3.1 传统标定方法
        4.3.2 自标定方法
    4.4 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中的图像畸变
        4.4.1 摄像机小孔成像模型
        4.4.2 摄像机实际成像模型
        4.4.3 图像畸变的分类
    4.5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图像畸变的实验分析
    4.6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标定
        4.6.1 镜头一(f=60mm)的标定
        4.6.2 镜头二(f=40mm)的标定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破片参数测量系统的精度分析
    5.1 误差与不确定度
        5.1.1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的分类
        5.1.2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的合成
        5.1.3 系统精度的不确定度表示
    5.2 破片迎风面积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5.2.1 成像系统的噪声
        5.2.2 测量模型的原理性误差
        5.2.3 旋转台的定位误差
        5.2.4 离焦成像引起的边缘模糊
        5.2.5 离焦成像引起的放大倍率变化
        5.2.6 图像分割误差
        5.2.7 破片迎风面积的总不确定度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6.1 重复性实验
        6.1.1 实验一测量结果
        6.1.2 实验二测量结果
        6.1.3 实验三测量结果
        6.1.4 实验四测量结果
    6.2 实验结果分析
        6.2.1 实验一结果分析
        6.2.2 实验二结果分析
        6.2.3 实验三结果分析
        6.2.4 实验四结果分析
        6.2.5 实验结果汇总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3)空中目标姿态测量技术及其仿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基于数字图像的精密测量技术特点
    1.3 数字图像处理硬件系统简介
        1.3.1 光学成像设备
        1.3.2 数字化设备
        1.3.3 图像存储设备
        1.3.4 计算机主机
        1.3.5 图像显示与输出设备
    1.4 目标姿态角的单摄像机测量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确立依据
    1.6 可见光电视的作用距离
    1.7 论文的主要内容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姿态测量技术理论基础
    2.1 光电经纬仪的技术进步
    2.2 光测图像数字化采集存储与处理的基本方法
        2.2.1 图像及数字化过程概述
        2.2.2 高速图像的实时存储技术
        2.2.2.1 高速电视摄录系统系统简介
        2.2.2.2 高速电视摄录系统
        2.2.2.3 高速电视摄录系统工作方式
    2.3 摄像机的标定技术
    2.4 立体匹配
    2.5 姿态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5.1 跟踪架
        2.5.2 高速可见光电视测量记录系统
        2.5.3 长波红外捕获跟踪系统
        2.5.4 伺服控制系统
        2.5.5 操作控制系统
        2.5.6 半自动跟踪操作系统
        2.5.7 图像记录系统
        2.5.8 图像处理系统
        2.5.9 时统终端
        2.5.10 通信接口
        2.5.11 载车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中目标姿态角的测量原理
    3.1 空间几何变换与摄像机模型
        3.1.1 齐次坐标
        3.1.2 欧氏空间的刚体变换
    3.2 摄影成像模型
    3.3 常用坐标系及其关系
        3.3.1 测控系统中的坐标变换及其转换关系
        3.3.2 仿真实验中的坐标变换
        3.3.3 仿真实验中摄像机标定模型
        3.3.4 非线性模型
    3.4 空间轴对称目标的姿态角测量原理与数学模型
        3.4.1 姿态角的定义
        3.4.1.1 基于光测图像的光电经纬仪交会测量的数学模型
        3.4.2 目标的俯仰角和偏航角测量原理
        3.4.2.1 目标中轴线的三维重建
        3.4.2.2 俯仰角和偏航角的数学模型
        3.4.2.3 俯仰角和偏航角的误差分析
        3.4.3 滚动角测量原理与精度分析
        3.4.3.1 交会测量目标滚动角的原理
        3.4.3.2 同名特征点的匹配
        3.4.3.3 滚动角测量的精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姿态角测量图像特征信息提取
    4.1 图像去噪
    4.2 图像分割
        4.2.1 图像分割原理
        4.2.2 最大类间方差法
    4.3 图像边缘提取
        4.3.1 梯度
        4.3.2 边缘算子
    4.4 边缘细化
    4.5 Hough变换
        4.5.1 Hough变换原理
        4.5.2 直线 Hough变换检测灰度图像中多根直线的方法
        4.5.3 Hough变换检测结果
    4.6 实验图像的处理与判读
        4.6.1 空间定标点判读方法的选用
        4.6.2 姿态测量系统视频判读软件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姿态角测量仿真实验
    5.1 实验设备
    5.2 实验方案与原理
    5.3 弹模型的标定
        5.3.1 弹模型和电经III的装配关系
        5.3.2 弹模型轴线和电经III的竖直轴重合的标定
    5.4 测量系统的标定
        5.4.1 系统基线长的标定
        5.4.2 摄像机标定方案的选择
        5.4.3 摄像机镜头畸变的标定
    5.5 测量系统的标定误差
        5.5.1 基线长的标定误差
        5.5.2 俯仰角和偏航角的标定误差
        5.5.3 滚动角的标定误差
    5.6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性工作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PXI的振动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振动自动测试系统的意义
    1.2 课题的理论背景
        1.2.1 振动环境测试系统发展及现状
        1.2.2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发展历史
        1.2.3 振动ATS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基于PXI的振动ATS系统设计
    2.1 ATS的概念及组成
    2.2 振动测试系统概念及组成
        2.2.1 激振设备
        2.2.2 测量装置
        2.2.3 测试仪器
    2.3 振动ATS的设计
        2.3.1 概述
        2.3.2 振动ATE的设计
        2.3.3 振动TUA的组成
        2.3.4 振动TPS的开发分析
第三章 振动ATS原型的若干关键技术
    3.1 UUT自动识别方法
    3.2 UUT自动测试方法
        3.2.1 触发技术
        3.2.2 振动测试方法的分类和应用范围
        3.2.3 振动测试的信号采集
        3.2.4 振动信号分析和处理
第四章 振动ATS原型仿真与技术验证
    4.1 机器视觉
        4.1.1 CCD原理
        4.1.2 NI图像采集卡和软件开发平台——IMAQ VISION
    4.2 PXI触发/时钟技术验证
    4.3 DAQ实现及技术验证
        4.3.1 DAQmx
        4.3.2 数据采集的LabVIEW实现
        4.3.3 NI 4472B 采集技术验证
    4.4 信号源
        4.4.1 可互换式技术
        4.4.2 NI 5411 任意波形发生器及LabVIEW实现
    4.5 振动信号产生采集分析总体流程
        4.5.1 主要程序流程
        4.5.2 LabVIEW频域处理验证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数字网络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安全防范系统总论
    1.1 概论
    1.2 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
        1.2.1 闭路监控系统
        1.2.2 出入口控制系统
        1.2.3 防盗报警系统
    1.3 安全防范系统的体系结构
        1.3.1 基于视频矩阵切换的系统结构
        1.3.2 计算机实现视频矩阵切换功能
        1.3.3 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一体化安全防范系统
        1.3.4 微机与视频矩阵切换器组合而成的分级式系统
        1.3.5 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安全防范系统
    1.4 智能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1.5 本论文的意义和主要的研究工作
        1.5.1 论文的意义
        1.5.2 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视频图像采集与量化
    2.1 取样
    2.2 图像量化
        2.2.1 均匀量化
        2.2.2 非均匀量化
        2.2.3 彩色图像的量化
    2.3 视频采集卡
第三章 监控图像处理
    3.1 图像增强
        3.1.1 空间域单点增强
        3.1.2 频域增强处理
    3.2 空域图像平滑
        3.2.1 临域平均法
        3.2.2 中值滤波
    3.3 人-机交互工作方式图像比对
        3.3.1 Video for Windows(VFW)
        3.3.2 图像-静态图像库比对
        3.3.3 动态时刻图像的笔对
第四章 视频图像传输
    4.1 传输媒体
        4.1.1 双绞线
        4.1.2 同轴电缆
        4.1.3 光纤
        4.1.4 无线微波传输
    4.2 图像压缩
    4.3 传输方式(参考:安全技术规范,1998-2001,视频传输章节)
        4.3.1 有线传输
        4.3.2 无线传输(参考:通讯世界 无线传输方法2002年5月,第一期)
第五章 智能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发展方向
    5.1 数字化趋势
        5.1.1 数字化监控系统的优点(参考3R Products databook,2001监控系统比较)
        5.1.2 数字式监控系统的组成(参考LG Digital Video Recorder Handbook,1999)
    5.2 网络化趋势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廉价的数字式摄像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破片参数精密测量技术研究[D]. 沈满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08(05)
  • [2]龙睛传奇 FC-I战斗机航电系统综合分析[J]. 薛霸. 现代兵器, 2008(02)
  • [3]空中目标姿态测量技术及其仿真实验研究[D]. 李清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06(04)
  • [4]基于PXI的振动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D]. 李旭. 东南大学, 2005(01)
  • [5]数字网络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D]. 张立明. 河北工业大学, 2003(02)
  • [6]高清晰度电视(HDTV)发展动向[J]. 林伟兴,吴腾奇. 中国有线电视, 2001(06)
  • [7]廉价的数字式摄像机[J]. 树. 红外, 2000(01)
  • [8]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 陈宗仕. 重庆师专学报, 1999(01)
  • [9]视频输出设备纵横谈[J]. 陈龙. 中国安防产品信息, 1998(05)
  • [10]S端子并非神丹妙药[J]. 黄强. 家庭影院技术, 1998(Z1)

标签:;  ;  ;  ;  ;  

便宜的数码摄像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