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或“支付”

“支付”或“支付”

一、“买单”还是“埋单”(论文文献综述)

窦春秋[1](2019)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离合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离合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集词法和句法一体的特殊性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本文以当前最具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离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词典中的离合词进行多角度描写分析,并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离合词的收录情况,对第7版中的新增离合词展开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期通过呈现离合词在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全貌,揭示离合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探求离合词的性质特点,能够对以后的离合词研究及词典编纂有所裨益。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范围、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通过离合词的扩展有限性和意义整体性对离合词做出理论界定。同时从多个角度分析词典对离合词的处理情况,发现词典在离合词处理方式上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不足给出建议。第三部分,主要从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离合词的数量分布、词性分类、语法特点、结构类型、组成形式和来源等方面对离合词进行多角度考察分析,发现离合词多数不可带宾语,以动词性、动宾结构、“自由语素+自由语素”的组成形式为主的性质特点;口语词和方言词作为语言生活化的代表,也是离合词的重要来源。第四部分,主要从与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对比中考察离合词的新增情况,分析新增离合词的特点,探究词典划分离合词的标准及词典中离合词的新增成因。发现第7版词典中离合词的新增主要是可离合性与新词新义同步出现;词典划分离合词是以离合词的理论界定为标准,基于离合词的意义整体和形式可扩展两方面;缩略造词法和网络的发展对离合词影响很大,是第7版词典离合词新增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主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文章存在的不足。

范婷婷[2](2017)在《《潇湘晨报》标题中的方言现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就湖南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报纸《潇湘晨报》(2011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5年来的电子版报纸新闻标题为研究对象,以方言理论、“三个平面”理论以及新闻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潇湘晨报》标题中的方言现象进行研究。文章分为6个章节。一、绪论。分别综述方言现象、新闻标题中方言的使用情况和方言使用的策略,以及《潇湘晨报》的研究现状;阐释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二、《潇湘晨报》标题中方言现象分析。《潇湘晨报》标题中的方言词语词性分布广泛,包括方言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量词、语气词等;方言结构也有体现,如“V(不)赢”结构、“V+N+先”结构等;有方言现象的标题在《潇湘晨报》的城事版、特刊版、评论版等版面的众多栏目中广泛分布,并且出现频次随着年份呈波动变化。三、探讨《潇湘晨报》标题中方言现象出现的原因。报纸标题使用方言有两种情况:一是都市报的栏目定位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压力,使得《潇湘晨报》立足于湖湘文化的土壤,积极创新,在标题中有意识使用方言,以求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和心理需求。二是普方混杂的社会大环境和从业者缺乏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导致在新闻标题中无意识使用方言。四、分析《潇湘晨报》标题中方言现象产生的影响。主要从表达情感、吸引读者兴趣、展现地域文化和打造报刊特色等方面谈方言现象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语言规范、影响阅读和文化传播方面探讨方言现象的消极影响。五、探讨《潇湘晨报》标题使用方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针对标题中方言现象存在的表意不明、滥用方言和乱用本字等问题,从规范化、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三个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六、结语。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本文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并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严修鸿,曾俊敏,余颂辉[3](2016)在《从方言比较看粤语“埋”的语源》文中提出广州话口语土俗词"埋"mai,有靠近(埋站)、聚拢(埋堆:指物聚拢一堆)、完毕(做埋)等含义,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动词词尾和形容词乃至介词。根据对粤、客家、闽等方言同源词的考察及以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可以认定:广州话中表示"靠近、聚拢、完毕"义的"埋",仅仅是同音替代字,其本字是来自明母戈韵的表"迫近"义的"摩"。这个字分别读[ai][uoi][ua][oi]等韵母是粤、闽、客等方言上古歌部字读音在现代方言中白读层的遗存。以此为基础,还可以考证西南官话中一些韵母为[ai]的土俗词的语源。

何蔚,田秀蓉[4](2014)在《“埋单”与“买单”及其根源初探》文中认为语言会根据时代的变更而不断变化、发展,语言的运用是否得体与语法、逻辑等都有很大的关联,但与人们的习惯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买单"与"埋单"这两个词在词义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随着人们的使用习惯,已经不再注意其根本区别。

黄俊辉[5](2013)在《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文中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更为严重,因衰老、疾病、伤残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显得愈发突出,形势愈加严峻。能否处理好与老人照料相关的养老服务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更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古今中外的社会政策和福利改革实践均表明,政府责任的合理定位是促进社会福利制度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同样,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也依赖于政府责任的合理定位,以及如何协调好政府与家庭、社区、市场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逐年增加养老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然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并不乐观,比如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出现空床率问题,并持续多年。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剧增和养老资源紧缺的形势下,持续多年的空床率似乎成了一个“政策悖论”。“政策悖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的养老服务供给政策没有瞄准政策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本文遵循理论探讨、现状考察、原因分析和策略建议的基本逻辑展开,围绕着“为什么会出现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这一现实问题,具体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养老服务是一种什么样的产品?它包括哪些类型?农村养老服务目前的供给现状如何?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情况如何?从政府责任的视角来看,政府责任导致了目前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吗?如果是的话,政府责任又是如何影响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从政府责任的视角可以开出哪些“药方”?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省份——A省为例,尝试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这些问题的回答自然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养老服务类型的分析模型构建。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将养老服务划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再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将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划分为非正式照顾系统和正式照顾系统。整合公共产品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构建一个养老服务的分类模型——“十字”模型,将养老服务划分为家庭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埋单)和机构化养老服务(私人买单)四种类型。在这一模型之下,确定养老服务的产品性质和供给主体,为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责任定位铺下理论基础,这同时也是本研究的理论逻辑起点。第二,养老服务供给中政府责任的理论分析。在“十字”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政府责任与养老服务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本研究重点讨论政府责任定位对养老服务供给的影响作用,从理论上分析政府责任定位与养老服务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养老服务供给领域,政府责任应该涵盖家庭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埋单)和机构化养老服务(私人买单)四个方面,并且根据政策目标群体的需求合理安排四种养老服务的供给以及定位政府责任。第三,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选择代表性省份——A省为例,根据实证调查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和访谈材料,考察、评价四种类型养老服务的供给现状。并通过对实地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了解农村老年人对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内容偏好。然后通过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比较,发现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第四,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及其问题的政府责任根源分析。收集相关的政策文本,运用公共政策内容分析法从政策价值、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三个维度对政府目前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责任定位加以总结和评价,衡量了政府责任定位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寻找出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的政府责任根源。第五,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的政策选择。这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定位与农村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比较,确认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总体发展理念、政府责任方向和具体建议。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如下:1、养老服务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家庭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买单)和机构化养老服务(私人埋单)。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产品性质、供给者存在差异,养老服务供给需要相应的政府责任。同时,政府责任定位反过来会影响着养老服务供给状况。当政府责任得到合理定位时,会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当政府责任没有得到合理定位时,会降低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从而凸显政府责任自养老服务供给中的重要性。2、家庭养老仍是农村老年人的主流意愿,但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也有存有部分需求。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支付意愿不高,在需求内容上集中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医疗护理等方面。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主要受年龄、个人年收入、身体状况和存活儿子数四个变量的影响。需求评估结果显示,接近80%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家人照料,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院两项的需求意愿比例大致占20%。其中年龄、个人年收入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农村老年人的年龄越大,其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越高;农村老年人的个人年收入越高,其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越高。身体状况和存活儿子数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即农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越差,其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越高;农村老年人拥有的儿子数量越多,其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越低。3、农村养老服务存在供求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比较发现,农村养老服务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家庭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社区养老服务面临人员、资金困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出现持续空床率,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经营惨淡”等方面。4、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问题的产生具有政府责任根源,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两方面。虽然A省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的政策价值上已经建立了一个囊括政府、家庭、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责任导向,当中尤其强调政府的责任。但是,在政策目标的设定上,政府责任主要集中于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买单和私人埋单)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家庭养老服务则没有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相比而言明显受到“冷落”,而且这一政策目标的设置与政策目标群体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政策目标没能契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从政策工具的选择上看,A省政府在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买单和私人埋单)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干预程度较高,但在家庭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干预程度较低,从而凸显出政府责任定位的重心放在机构化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当中。当前的政策工具选择固化了政策目标的偏差,从而导致现实中出现家庭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出现持续空床率等问题。5、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需要从总体价值理念、政府责任方向和对策建议三方面加以改进。以积极老龄化为总体发展理念,政府责任定位方向应该是以维持和提升家庭自身的照料能力为基础,以社区建设为平台,以养老机构为补充。政府责任定位一方面需涵盖家庭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买单)和机构化养老服务(私人埋单)四大方面,另一方面是要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和偏好调整政府责任方向,协调四种类型养老服务的供给与发展。具体而言,政策建议包括:制定老年家庭扶持政策,促进家庭养老服务的供给;整合农村社区力量,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针对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探索多种政府买单的养老服务供给形式;完善相关扶持和资助政策,引导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

张秋云[6](2011)在《“买单/埋单”翻译探究》文中指出原为粤方言词的"埋单"模糊了方言和普通话之分,超出了粤语区的使用,其词义除了表示在餐馆用餐后结账付款外,还有比喻意义"承担责任"’粤方言与普通话和平共处,"埋单"和"买单"并行不悖。汉语的"埋单"/"买单"、"承担责任",在英语中也能找到许多对等及其相关表达。"埋单"/"买单"体现了消费倾向的变化,不同的付账方式也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发展。

张保华,彭家法[7](2011)在《“买单”和“埋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买单"和"埋单",目前媒体使用十分混乱,以"买单"作为规范更为合理。从语源讲,"买单"和"埋单"都是粤方言中的词,选用哪一个进入普通话都是合理的;从读音方面说,"买单""埋单"声调不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异形词;从意义讲,"买单"表意范围大于"埋单";从表意明确这个方面说,"买单"便于人们理解;从通用性方面说,"买单"使用更为广泛。因此,就目前来看,规范的用法应是"买单"而非"埋单"。

江蓝生[8](2010)在《语词探源的路径——以“埋单”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汉语类化构词和类同引申的规律,通过演绎推理,从"埋"的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中去考求"埋单"一词以及由"埋"组合的一系列合成词的意义来源及其引申脉络;以此为基点,扼要描写和解释了"埋"在粤语中的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文章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推理,说明演绎法对考求语源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梅溪[9](2009)在《替“埋单”算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埋单",广东方言词,本意是指饭店用餐后结账,进入普通话系统以后,泛指付钱。可是,经常有人会问:到底是"埋单"呢,还是"买单"?报刊上可以说是各行其是,有用"埋单"的,也有用"买单"的。《现代汉语词典》既收"埋单",又收"买

郝铭鉴[10](2009)在《埋单与买单》文中指出"埋单",广东方言词,本意是指饭店用餐后结账,进入普通话系统以后,泛指付钱。可是,经常有人会问:到底是"埋单"呢,还是"买单"?报刊上可以说是各行其是,有用"埋单"的,也有用"买单"的。《现代汉语词典》既收"埋单",又收"买

二、“买单”还是“埋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买单”还是“埋单”(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离合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和范围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离合词的理论界定及《现汉》对其的处理分析
    第一节 离合词的理论界定
        一、离合词的扩展有限性
        二、离合词的意义整体性
    第二节 《现汉》对离合词的处理分析
        一、对离合词的标识处理
        二、对离合词的释义配例处理
        三、对离合词与同音非离合词的处理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离合词在第7版《现汉》中的多维考察
    第一节 离合词在第7版《现汉》中的整体分布情况
    第二节 离合词的词性分类及语法特点
        一、离合词的词性分类
        二、离合词的语法功能特点
    第三节 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及组成成分
        一、离合词的结构类型
        二、离合词的组成成分
    第四节 离合词的来源考察
        一、离合口语词
        二、离合方言词
        三、离合书面语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对第7版《现汉》新增离合词的考察
    第一节 新增离合词整体情况考察
        一、新词出现即为离合词
        二、旧词重新划分为离合词
        三、新增离合义项
    第二节 新增离合词扩展形式及造词方法的考察
        一、新增离合词的扩展形式
        二、新增离合词的造词方法
    第三节 新增离合词成因
        一、离合词的缩略造词法
        二、网络的发展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离合词表
附录二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离合词离析形式例句
附录三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重新划分的离合词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潇湘晨报》标题中的方言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和语料来源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语料来源
2 《潇湘晨报》标题中的方言现象分析
    2.1 词性分布
        2.1.1 方言名词
        2.1.2 方言动词
        2.1.3 方言形容词
        2.1.4 方言副词
        2.1.5 方言代词
        2.1.6 方言量词
        2.1.7 方言语气词
    2.2 方言结构
        2.2.1 “V(不)赢”结构
        2.2.2 “V + N +先”结构
        2.2.3 “X+醉+哒/了”结构
    2.3 有方言现象的标题的版面分布情况
        2.3.1 城事版
        2.3.2 特刊版
        2.3.3 评论版
    2.4 小结
3 《潇湘晨报》标题中方言现象出现的原因
    3.1 自觉使用
        3.1.1 栏目定位
        3.1.2 求新心理
        3.1.3 地域文化争主流的诉求体现
        3.1.4 恋乡情结
        3.1.5 受众驱动
    3.2 无意识使用
        3.2.1 普方混杂的社会环境
        3.2.2 从业者缺乏语言规范观念
    3.3 小结
4 《潇湘晨报》标题中方言现象产生的影响
    4.1 积极影响
        4.1.1 有利于表达情感
        4.1.2 有利于吸引读者
        4.1.3 有利于展现地域文化
        4.1.4 有利于打造报刊的本土特色
    4.2 消极影响
        4.2.1 影响语言规范化
        4.2.2 带来阅读障碍
        4.2.3 不利于文化传播
    4.3 小结
5 《潇湘晨报》标题使用方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5.1 存在的问题
        5.1.1 表意不明
        5.1.2 滥用方言
        5.1.3 乱用本字
    5.2 应对策略
        5.2.1 树立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5.2.2 明确方言使用规范
        5.2.3 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养
        5.2.4 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5.2.5 加强对语言规范化的研究
    5.3 小结
6 结语
    6.1 论文的总体结论和创新点
    6.2 论文的不足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潇湘晨报》标题中的长沙方言词汇总表
【附录2】《潇湘晨报》标题中的非长沙方言词汇总表
【附录3】《潇湘晨报》标题中的方言结构现象总表
【附录4】访谈记录
【附录5】调查研究日志
致谢

(3)从方言比较看粤语“埋”的语源(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1.1 埋单,还是买单?
    1.2 学界有关粤语“埋”的语源探讨
2 汉语方言的同源词
    2.1 粤语内部的证据
        2.1.1 台山粤语的“埋”
        2.1.2 开平(赤坎)粤语的“枚”
    2.2 客家话的证据
        2.2.1 明代兴宁客家话的证据
        2.2.2 闽西南永定客家话的证据
        2.2.3 龙川客家话的证据
        2.2.4 惠州客家话的证据
        2.2.5 新界客家话的证据
    2.3 闽语的证据
        2.3.1 闽语潮汕片的证据
        2.3.2 中山-珠海闽语的证据
3“埋”的本字考证
    3.1 从语音层面看“埋”的语源
    3.2 从语义层面看“埋”的语源
        3.2.1 历史文献中“摩”的相关用例
        3.2.2从“聚拢”到“完毕”,客家话平行的引申途径
    3.3有关“埋”的语源的总结
4 余论

(5)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述评
        1.2.2 国内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与整体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资料收集方法
        1.4.2 资料分析方法
        1.4.3 关于调研地点选取的说明
        1.4.4 研究的效度、信度以及伦理道德问题
第二章 政府责任与养老服务供给的理论认知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农村老人
        2.1.2 养老服务
        2.1.3 养老服务供给主体
        2.1.4 政府责任
    2.2 理论基础与研究视角的选择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2.2.3 理论契合性的讨论
        2.2.4 视角的选择
    2.3 政府责任与养老服务供给:基于“十字”模型的分析
        2.3.1 “十字”模型的构建与介绍
        2.3.2 养老服务的四种类型
        2.3.3 养老服务供给与政府责任的相互关系
        2.3.4 对“十字”模型有效性的讨论
    2.4 政府责任对养老服务供求的影响
        2.4.1 政府责任之于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2.4.2 公共政策需要满足政策目标群体的需求
        2.4.3 政府责任与养老服务的供给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状况及其问题
    3.1 数据来源和样本特征
        3.1.1 数据来源与抽样设计
        3.1.2 样本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3.2 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现状
        3.2.1 家庭养老服务
        3.2.2 社区养老服务
        3.2.3 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买单)
        3.2.4 机构化养老服务(私人埋单)
    3.3 农村老人养老服务的需求评估
        3.3.1 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
        3.3.2 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具体内容
        3.3.3 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支付意愿
        3.3.4 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3.3.5 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结果
    3.4 农村养老服务供求比较与问题表征
        3.4.1 家庭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3.4.2 社区养老服务面临人员、资金困难
        3.4.3 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存在持续的空床率
        3.4.4 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经营惨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问题的政府责任根源
    4.1 政府责任的三个维度
        4.1.1 政策价值
        4.1.2 政策目标
        4.1.3 政策工具
    4.2 养老服务供给政策文本的汇总与特征
        4.2.1 政策文本的汇总
        4.2.2 政策文本的基本特征
    4.3 政策价值强调政府责任
        4.3.1 政策价值的编码说明
        4.3.2 政府责任在政策价值中得以有效体现
    4.4 政策目标没能契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4.4.1 政策目标的编码说明
        4.4.2 不同类型养老服务在政策目标中存在地位差异
        4.4.3 政策目标偏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4.5 当前的政策工具固化政策目标的偏差
        4.5.1 政策工具的编码说明
        4.5.2 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政策工具选择存在显着差异
        4.5.3 当前的政策工具固化政策目标的偏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整政府责任,改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
    5.1 总体发展理念
    5.2 政府责任方向
        5.2.1 以农村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
        5.2.2 构建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支持网络
    5.3 具体对策建议
        5.3.1 制定老年家庭扶持政策,促进家庭养老服务的供给
        5.3.2 整合农村社区力量,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5.3.3 针对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探索多种政府买单的养老服务供给形式
        5.3.4 完善相关扶持和资助政策,合理引导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可能的创新
    6.3 存在的不足
    6.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买单”还是“埋单”(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离合词研究[D]. 窦春秋.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2]《潇湘晨报》标题中的方言现象研究[D]. 范婷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7)
  • [3]从方言比较看粤语“埋”的语源[J]. 严修鸿,曾俊敏,余颂辉. 语言科学, 2016(04)
  • [4]“埋单”与“买单”及其根源初探[J]. 何蔚,田秀蓉. 文学教育(上), 2014(01)
  • [5]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D]. 黄俊辉.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6)
  • [6]“买单/埋单”翻译探究[J]. 张秋云. 东方翻译, 2011(06)
  • [7]“买单”和“埋单”[J]. 张保华,彭家法.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09)
  • [8]语词探源的路径——以“埋单”为例[J]. 江蓝生. 中国语文, 2010(04)
  • [9]替“埋单”算命[J]. 梅溪. 咬文嚼字, 2009(10)
  • [10]埋单与买单[J]. 郝铭鉴.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24)

标签:;  ;  ;  ;  ;  

“支付”或“支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