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下使用SPI过滤网络数据包

Windows下使用SPI过滤网络数据包

一、Windows下使用SPI过滤网络数据包(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梅[1](2016)在《个人防火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个人计算机接入Internet,外部攻击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计算机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个人防火墙系统能保护用户计算机安全,免受恶意软件攻击和木马病毒的侵袭,研究个人防火墙技术对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PSFW个人防火墙的设计及实现。该系统具有免费获得、成本低廉、CPU占用率低、操作简单等优点。首先,研究国内外个人防火墙系统发展现状,从网络安全、防火墙概述、防火墙的分类、个人防火墙概述介绍防火墙系统基础知识。其次,分析防火墙相关技术,对Windows网络组件结构、处理数据包的TCP/IP结构以及Windows网络下的数据过滤方法研究,并对防火墙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最后,详细阐述个人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开发环境,设计架构,然后分模块讨论了核心模块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最后,从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总结和展望。本系统在开发实现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结构化的软件设计思想,提高了可移植性和灵活性。在实现技术上,采取核心态的NDIS HOOK驱动与用户态的Winsock2分层传输服务提供者相结合的技术,实现网络数据包过滤。从总体上划分五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封包采集模块、控管规则模块、日志模块、状态指示及主界面,通过个人防火墙阻止外部攻击,保护用户网络信息安全。

孙岩[2](2016)在《基于网络异常行为的木马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行业接入到互联网之中。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也带来了木马、病毒等诸多网络安全问题。隐私窃取、欺诈诱骗以及系统破坏等行为,给人们的身心以及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根据统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与计算机系统破坏的最为主要的因素正是木马。研究木马检测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当前较为常用的木马检测与防范技术,大多基于特征码扫描技术,该技术对于现有的木马检测较为有效,但是对于木马变种的检测并不理想。通过对现有木马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某些木马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称为木马家族基因。具有同种家族基因的木马,可认为是同一木马的不同变种。本文将木马家族基因的思想引入木马检测,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网络异常行为的木马检测系统。本文的木马检测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及过滤、数据分析、木马检测、响应处理等功能。其中,数据采集及过滤模块将NDISHOOK技术和Winsock2SPI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网络通信数据帧的捕获;数据分析模块采用逐层分析技术,实现了网络通信协议的分析;木马检测模块使用Wu-Manber多模式匹配算法,实现了对传输层数据与木马家族基因数据库的匹配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木马,并将结果输出到数据库;响应处理模块负责对检测结果的处理。本文构建了实验环境对该木马检测系统进行了相关测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系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有效进行木马检测。

胡航川[3](2015)在《内网安全系统中网络访问与连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终端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在内部网络终端上大多数的应用,尤其是在政府机构、涉密部门、核心科研机构、银行等金融系统、企事业等单位的办公网、内部业务网、涉密网中的终端设备,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严格保密的。一旦这些设备出现泄密、破坏的事件,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在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内网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突出。网络通信是内网系统中信息泄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网络控制与审计不仅是技术难点,并且当下针对内部网络攻击的手段也日新月异,网络防范的难度大大提高。本文在研究了内网终端安全关键技术及Windows内核驱动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面向内网安全系统中网络访问与连接控制技术,研究与设计了网络数据包监控技术、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管控技术、无线上网卡管控技术、默认网关检测技术与网桥断网保护技术。(1)本文研究与应用了NDIS中间层驱动技术与NDIS过滤驱动技术,实现了在Windows XP系统和Windows8系统下的网络数据包监控功能,并对特殊网络通信协议—-WLINK/IPX协议,展开了分析与探讨;(2)在研究与应用了NDIS中间层驱动技术和NDIS过滤驱动技术,并深入了解了VMWARE虚拟机通信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防止VMWARE虚拟机绕行的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的管控功能,同时分析与探讨了具有特殊物理地址的网络通信协议——ARP协议以及IGMP协议;(3)在掌握了无线上网卡原理和上层过滤驱动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管控无线上网卡技术的方式和具体实现展开了探讨,分析并比对了注册表控制和驱动控制两种不同的无线上网卡管控方式,最后选择了更优秀的上层过滤驱动管控方式;(4)通过Windows应用层API获取网关和网络适配器信息的方式,实现了对默认网关检测和建立网桥断网保护的功能。这些技术的实现,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解决实现对网络访问与连接的控制技术。在论文的最后对本内网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做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本文所讨论的网络访问与连接控制技术的各个方面功能都能够有效地适用于终端机器,并且内网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可以稳定而高效地运行。

蒋嘉琦[4](2014)在《高性能IPSec客户端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是一种在不安全的网络上建立安全、虚拟网络通道的技术,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互联网协议安全)是VPN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其主要通过对IP数据包的加密与认证来确保IP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入企业用户的网络带宽已经从传统的十兆、百兆发展到千兆、万兆级别,而现有的Windows平台IPSec客户端软件由于自身设计等因素,在千兆网络环境下安全过滤带宽较低,造成了网络带宽的浪费。此外,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不断升级,现有的IPSec客户端软件在新版本操作系统上普遍存在一定的兼容性问题。本文针对现有Windows平台IPSec客户端软件的不足,基于Windows内核网络过滤驱动与AES-NI(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New Instruction,高级加密标准-新指令集)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款Windows平台高性能IPSec客户端软件。该软件主要分为用户层应用程序与内核层网络过滤驱动程序两个部分,其中用户层应用程序使用IKEv2(Internet Key Exchange,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与IPSec网关协商建立VPN通道;内核层针对不同的Windows操作系统版本分别使用NDIS IM(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Intermediate,网络驱动接口标准中间层)与WFP(Windows Filtering Platform,Windows过滤平台)两种内核网络过滤驱动框架实现了IPSec过滤驱动程序,其解决了IPSec实现过程中常见的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与大数据包分片等问题,并使用AES-NI技术对IPSec的处理进行加速。千兆以太网环境中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实现的客户端软件能够满足实际的功能需求,借助于AES-NI技术将IPSec处理性能提升至500Mbps左右,且具有良好的操作系统版本兼容性与稳定性。该软件目前已经成功部署于某部门使用,在近半年的使用过程中运行稳定、性能良好。

彭波[5](2013)在《基于SPI的网络密传通道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数据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在开放的网络上安全地传输数据,已经成为网络通信领域中面临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基于winsock2SPI和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包拦截技术,对windows网络协议栈进行改造,同时利用基于驱动中间件网络数据加密传输技术为数据安全提供进一步的保障,成功实现了一个较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秘传通道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在研究数据包拦截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基于数据链路层的不落地数据转发传输思想,丰富了数据信息安全保障原理,同时通过数据包无痕跳转技术,以有效规避了信息数据的拦截与追踪。2、采用基于驱动中间件网络数据加密传输方案,并将数据加密模式从用户态引入到内核态,直接嵌入系统的驱动级,大大降低加密数据被破解的风险,进一步加强了在网络秘传通道中传输的数据安全。3、依托于基于SPI技术、基于驱动中间件网络数据加密技术以及网络跳转协议,设计和实现了基于SPI的网络密传通道系统,该系统由客户端,一个或多个节点服务器组成。其中客户端主要实现与最终服务器之间通信数据的透明加密和解密处理,节点服务器在互联网上的托管服务器上运行,实现自由跳转、透明加密/解密、有效转发数据、安全无痕运行等。通过测试验证了该秘传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传输数据。本论文研究成果已经在一些网络安全项目中得到应用,并得到较好的反馈。

方芳[6](2011)在《基于Windows个人防火墙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在分析对比了Windows环境下多种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应用层和核心层双层过滤的个人防火墙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Winsock 2 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和NDIS(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HOOK技术,能够拦截所有的网络数据包。

杨楠[7](2010)在《基于Windows的个人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被黑客攻击而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导致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近年来,通过网络对个人计算机进行的攻击、入侵事件层出不穷,泄密事件也不断增加。个人防火墙能过有效的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数据包拦截是当前开发个人防火墙的核心技术。在windows平台下,对网络数据包的拦截可在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两个层面上进行。用户模式采用的关键技术是APIHOOK、WinsookSPI等。然而,这些技术都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这些技术队数据包的拦截只能在Winsock层次上进行,一些木马和病毒程序很容易绕开winSOck而直接通过TDI调用TCP/1P发送和接收数据。内核模式拦截网络数据包的主要技术是用网络驱动程序。这也是大多数个人防火墙所采用的主要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着对平台依赖性比较大的缺点。采用这种技术需要开发人员利用各种调试工具来发掘这些结构的详细定义,这样比较繁琐也容易出错。根据对这两种模式优缺点的分析,本研究课题设计和实现的个人防火墙采用内核模式的TDI过滤驱动程序和NDIS中间驱动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TDI过滤驱动程序可以得到访问网络的进程的详细信息,并能够拦截网络协议栈中底层协议的数据包,可以很容易地拦截一些木马和后门程序。NDIS中间驱动程序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拦截的数据包是数据链路帧。这样,不但可以拦截IP数据包而且还能拦截非IP数据包,扩大了数据包过滤的范围,因此采用这种技术开发的个人防火墙更为安全。本论文讲述了基于Windows系统的网络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Windows环境下网络数据包的过滤技术,包括Winsock Layered Service Provider (LSP); Windows包过滤接口;TDI过滤驱动程序(TDI Filter Driver); NDIS中间层驱动程序(NDIS Intermediate Driver); Win2k Filter-Hook Driver; NDIS Hook Driver。重点介绍了中间层驱动以及LSP技术。除此之外,将上述理论知识上升为实践,开发了软件防火墙并使用双面过滤既在核心层和应用层分别过滤数据包。另外系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将对数据库日志的分析挖掘反馈给系统,找出潜在的威胁,优化防火墙规则。

芦志朋[8](2010)在《深度包检测主机防火墙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连接到互联网中。人们在享受着网络带来乐趣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安全隐患。近几年,黑客攻击与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而主机防火墙是目前普通互联网用户使用最广泛的安全防范工具。目前市场上防火墙产品大多是网关型防火墙,不能很好解决局域网内主机的安全,并且现有的主机防火墙产品大多采用简单的包过滤方式,对目前流行网页木马,网页病毒、蠕虫、邮件病毒等基于应用层的网络攻击无能为力,安全性差,并且功能单一,不能过滤不良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与实现了一个基于NDIS IMD和SPI双重过滤技术的深度包检测主机防火墙系统。此系统采用NDIS IMD和SPI双重数据包拦截技术,能够拦截所有网络封包,克服了单一过滤技术的不足。其次,此系统采用深度包检测技术,对网络封包的应用层内容进行检测,能够阻止各种基于应用层内容的攻击,实现对不合法内容的过滤。采用白名单技术来减少进行深度包检测的封包数量,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BM算法的改进型DBM算法来提高数据包处理速度。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网络延迟。本文对深度包检测防火墙系统的主程序,用户态SPI检测模块和内核态NDIS IMD检测模块等三大模块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并且详细阐述了数据包重组的实现,以及本文提出的基于BM算法的DBM算法的原理,代码实现以及实验分析。最后,本文对该防火墙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并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本防火墙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并且能够有效阻止各种网络攻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刘鹏远,孙宝林,桂超[9](2009)在《Windows平台通用个人防火墙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定义个人防火墙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其核心技术是网络数据包的过滤。给出Windows系统网络协议分层体系结构,在对OSI参考模型和Windows网络体系结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实现包过滤的不同技术路线。对各技术路线进行评估,选择SPI作为实现方案,给出使用SPI进行包过滤的技术要点,个人防火墙系统的运行表明其具有较快的包过滤处理性能。

翁海涛[10](2009)在《网络打印机数据包截获加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现代企业对网络打印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随之带来网络打印机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一片空白。如何搭建一个安全的打印机系统对打印数据进行保护,已经是摆在使用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网络打印机安全系统的设计要求,对Windows平台网络数据包截获技术和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对目前可应用于Windows平台的各种可能的网络数据包截获方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各种方法的工作机制、实现方式、适用场合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NDIS中间驱动程序和RC4加密技术的打印机网络数据包截获及加密平台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用户发往网络打印机的数据包进行截获、解析和过滤,以及对打印数据进行RC4加密和处理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一个网络打印机数据截获与加密平台;论文详细阐述了平台的体系结构,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实现方式的选择和核心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等;最后,给出了整个网络打印机安全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结果,对系统的实现与系统的效能做了综合评价。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网络打印机数据包截获与加密平台较好的满足了通用性,扩展性以及用户对网络打印机安全性的要求。

二、Windows下使用SPI过滤网络数据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dows下使用SPI过滤网络数据包(论文提纲范文)

(1)个人防火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防火墙基础
    2.1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概述
        2.1.1 网络安全
        2.1.2 防火墙概述
    2.2 防火墙的分类
        2.2.1 包过滤
        2.2.2 应用层网关
        2.2.3 状态检测
    2.3 个人防火墙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防火墙相关技术
    3.1 WINDOWS网络及协议结构
        3.1.1 Windows网络组件结构
        3.1.2 Windows中处理数据包的TCP/IP结构
    3.2 WINDOWS网络数据过滤方法
        3.2.1 用户模式下数据过滤方法
        3.2.2 内核模式下数据过滤方法
        3.2.3 网络数据过滤方法的选择
    3.3 防火墙工作模式及流程分析
        3.3.1 防火墙工作模式分析
        3.3.2 防火墙工作流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个人防火墙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开发环境
    4.2 防火墙系统设计架构
        4.2.1 防火墙系统总体结构
        4.2.2 防火墙系统二级模块结构
    4.3 防火墙系统的详细设计
        4.3.1 系统功能需求
        4.3.2 过滤防火墙系统流程图
        4.3.3 系统功能设计
    4.4 防火墙系统功能的具体实现
        4.4.1 封包采集模块
        4.4.2 控管规则模块
        4.4.3 日志模块
        4.4.4 状态指示模块
    4.5 界面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功能测试和性能分析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方法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
    5.3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网络异常行为的木马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木马技术发展现状
        1.2.2 木马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
    2.1 木马概述
        2.1.1 木马的基本概念
        2.1.2 木马的基本特征
        2.1.3 木马的通信机制
    2.2 数据帧捕获技术
        2.2.1 Winsock2 SPI技术
        2.2.2 NDIS中间层驱动
        2.2.3 WinPcap技术
        2.2.4 数据帧捕获技术比较
    2.3 字符串的模式匹配
        2.3.1 AC自动机
        2.3.2 ExB算法
        2.3.3 WM算法
        2.3.4 模式匹配算法性能比较
    2.4 木马的网络异常行为
    2.5 木马家族基因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木马检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系统结构设计
    3.3 系统功能设计
        3.3.1 数据过滤及采集模块
        3.3.2 数据分析模块
        3.3.3 木马检测模块
        3.3.4 响应处理模块
    3.4 数据库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木马检测系统的实现
    4.1 数据过滤及采集模块的实现
        4.1.1 模块的实现方法
        4.1.2 该模块的接口函数
    4.2 数据分析模块的实现
        4.2.1 模块的实现方法
        4.2.2 主要的数据结构
        4.2.3 该模块的接口函数
    4.3 木马检测模块的实现
        4.3.1 模式匹配算法的实现方法
        4.3.2 模块的实现方法
        4.3.3 主要的数据结构
        4.3.4 该模块的接口函数
    4.4 响应处理模块的实现
        4.4.1 模块的实现方法
        4.4.2 该模块的接口函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稳定性测试
    5.3 数据捕获和协议分析功能测试
    5.4 系统整体测试
        5.4.1 实验数据集
        5.4.2 评判标准
        5.4.3 实验结果
    5.5 测试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内网安全系统中网络访问与连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综述
    2.1 Windows操作系统架构
    2.2 Windows网络体系结构图
    2.3 Windows内核驱动
        2.3.1 Windows驱动发展过程
        2.3.2 Windows驱动数据结构
    2.4 Windows平台网络包捕获技术
        2.4.1 用户模式网络数据包捕获技术
        2.4.2 内核模式网络数据包捕获技术
    2.5 NDIS驱动技术
    2.6 NDIS驱动的安装与INF文件介绍
    2.7 NDIS驱动的编程规范
    2.8 层过滤驱动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网安全管理系统
    3.1 内网安全管理系统架构图
    3.2 服务器端
    3.3 客户端
        3.3.1 文件操作审计
        3.3.2 开机登录控制
        3.3.3 外设访问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
    4.2 数据包捕获技术选型
    4.3 NDIS中间层驱动关键技术
    4.4 网络策略的下发与应用
        4.4.1 网络策略设计
        4.4.2 概要设计
        4.4.3 详细设计
    4.5 网络事件的上报与归并
        4.5.1 概要设计
        4.5.2 详细设计
    4.6 关键问题分析
        4.6.1 NWLINK/IPX协议绕行网络端口问题分析与解决
        4.6.2 Windows8操作系统下的包捕获技术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连接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5.1 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管控技术
        5.1.1 目标描述
        5.1.2 技术路线和实现难点
        5.1.3 关键技术
        5.1.4 概要设计
        5.1.5 详细设计
        5.1.6 分析和评价
    5.2 无线上网卡管控技术
        5.2.1 无线上网卡原理
        5.2.2 注册表管控无线上网卡
        5.2.3 使用上层过滤驱动管控无线上网卡
        5.2.4 技术方案分析与选型
    5.3 默认网关检测和网桥断网保护技术
        5.3.1 默认网关检测技术分析
        5.3.2 默认网关检测功能实现
        5.3.3 建立网桥断网保护技术分析
        5.3.4 建立网桥断网保护功能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2.1 网络访问控制功能检测
        6.2.2 网卡控制功能检测
        6.2.3 默认网关功能检测
    6.3 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高性能IPSec客户端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IPSec协议与IKE协议概述
    2.1. IPSec 协议
    2.2. AH 协议
    2.3. ESP 协议
    2.4. 传输模式与隧道模式
    2.5. 安全关联与安全策略
    2.6. IKE 协议
第三章 软件设计
    3.1. 软件整体架构
    3.2. 用户层应用程序模块划分
        3.2.1. IKE 模块
        3.2.2. 网络模块
        3.2.3. 界面显示模块
    3.3. 内核层网络过滤驱动程序模块划分
        3.3.1. 策略管理模块
        3.3.2. 网络数据包获取模块
        3.3.3. IPSec 高速处理模块
    3.4. AES 新指令集
    3.5. 应用程序与内核程序的通信
    3.6. 32 位与 64 位操作系统兼容性问题
第四章 用户层应用程序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开发环境简介
    4.2. IKE 协商模块
    4.3. 网络模块
        4.3.1. IKE 消息的收发
        4.3.2. 失效对等体检测
        4.3.3. VPN 更新
        4.3.4. 客户端主机网络环境检测
    4.4. 用户界面
第五章 内核层网络过滤驱动程序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开发环境简介
    5.2. 策略管理模块
    5.3. 网络过滤驱动层次的选择
    5.4. NDIS IM 框架下 IPSec 驱动程序的实现
        5.4.1. NDIS 框架介绍
        5.4.2. 对发送数据包的 IPSec 处理
        5.4.3. 对接收数据包的 IPSec 处理
        5.4.4. MTU 问题的处理
        5.4.5. TCP/IP Checksum Offload 问题的处理
    5.5. WFP 框架下 IPSec 驱动程序的实现
        5.5.1. WFP 框架介绍
        5.5.2. 对发送数据包的 IPSec 处理
        5.5.3. 对接收数据包的 IPSec 处理
        5.5.4. MTU 问题的处理
        5.5.5. TCP/IP Checksum Offload 问题的处理
第六章 软件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性测试
    6.3. 性能测试
    6.4. 操作系统版本兼容性测试
    6.5. 测试结果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附录A
参考文献

(5)基于SPI的网络密传通道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概述
        1.2.1 网络虚拟通道技术
        1.2.2 网络代理技术
        1.2.3 国内外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密传通道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 SPI 数据包安全传输技术的设计原理
        2.2.1 数据包拦截技术概述
        2.2.2 基于 SPI 数据包拦截与转发技术的设计原理
    2.3 基于驱动中间件网络数据加密传输设计与实现
        2.3.1 基于驱动中间件的网络数据加密模型
        2.3.2 基于驱动中间件的网络数据加密传输设计
        2.3.3 基于驱动中间件的网络数据加密传输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密传通道数据传输协议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网络数据传输协议基础简介
        3.2.1 网络地址转换原理
        3.2.2 扩展型网络地址转换原理
    3.3 密传通道数据传输协议设计
        3.3.1 用户本地数据包转发表建立设计
        3.3.2 跳转网络节点数据包转发表建立设计
        3.3.3 数据包跳转链路建立设计
        3.3.4 数据包跳转链路解除设计
    3.4 密传通道数据传输协议实现
        3.4.1 数据包跳转转发有关数据结构概述
        3.4.2 网络数据包转发控制实现过程简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需求分析
        4.2.1 系统需求引入
        4.2.2 系统需求目标分析
    4.3 系统功能与性能规划
        4.3.1 系统功能规划
        4.3.2 系统性能规划
    4.4 系统功能架构方案设计
        4.4.1 系统设计模式分析
        4.4.2 非存储式跳转网络子系统
        4.4.3 跳转客户端子系统
        4.4.4 客户端功能设计规范与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集成与应用
    5.1 引言
    5.2 系统集成
        5.2.1 系统服务器端的架设
        5.2.2 系统客户端的装载
        5.2.3 系统许可文件生成
        5.2.4 配置跳转链路
    5.3 系统应用验证
        5.3.1 应用进程配置
        5.3.2 系统密道无痕功能验证
        5.3.3 系统密道访问限制站点功能验证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Windows个人防火墙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
2 Winsock 2 SPI技术
3 NDIS HOOK技术
    3.1 NDIS驱动程序介绍
    3.2 NDIS HOOK的具体实现
4 结论

(7)基于Windows的个人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目标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网络安全
        2.1.1 网络安全定义及特征
        2.1.2 网络攻击
    2.2 防火墙技术
        2.2.1 防火墙定义
        2.2.2 防火墙的分类
        2.2.3 防火墙的基本特性
        2.2.4 个人防火墙
    2.3 Windows环境下的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
        2.3.1 网络协议
        2.3.1.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模型
        2.3.1.2 TCP/IP协议在Windows系统中的实现
        2.3.2 Windows操作系统的总体架构
        2.3.3 windows环境下的数据包截获技术
        2.3.3.1 在用户层截获数据包的技术
        2.3.3.2 在核心层截获数据包的技术
        2.3.4 利用Winsock2 SPI编程技术截获封包的原理
        2.3.4.1 Winsock 2 SPI编程技术
        2.3.4.2 利用API Hook技术替换WS2_32.dll中的系统函数
    2.4 数据挖掘技术
        2.4.1 数据挖掘的定义
        2.4.2 数据挖掘的组成
        2.4.3 数据挖掘的过程
        2.4.4 数据挖掘的常用技术
第三章 个人防火墙的设计
    3.1 功能分析与设计目标
        3.1.1 功能分析
        3.1.2 设计目标
    3.2 模块划分
    3.3 系统工作流程
        3.3.1 接收数据流程
        3.3.2 发送数据流程
    3.4 关键模块设计
        3.4.1 应用层数据包过滤模块
        3.4.2 核心层数据包过滤模块
        3.4.3 日志处理模块
        3.4.4 主控模块及各模块之间的整合
第四章 个人防火墙的实现
    4.1 开发工具的选择和开发平台的搭建
        4.1.1 开发工具的选择(C;DDK;VC++;Delphi)
        4.1.2 开发平台的搭建
    4.2 应用层过滤模块过滤函数(C++)
    4.3 主控模块负责和设备驱动通信函数
    4.4 核心层驱动程序在本地计算机接收收到数据包的处理函数
    4.5 日志模块
        4.5.1 查询的实现过程(Delphi:Object Pascal)
        4.5.2 Apriori算伪码描述
    4.6 用户界面UI模块
    4.7 测试
        4.7.1 包过滤功能与性能测试
        4.7.2 安全策略测试
        4.7.3 个人防火墙稳定性测试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深度包检测主机防火墙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特色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2 本文的特色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防火墙理论及相关技术研究
    2.1 防火墙的定义与功能
    2.2 主机防火墙概述
        2.2.1 主机防火墙的特殊性
        2.2.2 主机防火墙的功能
        2.2.3 主机防火墙的发展趋势
    2.3 传统防火墙技术
        2.3.1 包过滤防火墙
        2.3.2 应用层代理防火墙
        2.3.3 状态检测防火墙
    2.4 深度包检测技术
        2.4.1 深度包检测技术概念
        2.4.2 深度检测技术的基本防御策略
        2.4.3 深度包检测使用的技术
    2.5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Windows 操作系统的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
    3.1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总体架构
    3.2 TCP/IP 协议结构及其实现
    3.3 Windows 操作系统的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
        3.3.1 用户模式下的网络数据包过滤技术
        3.3.2 内核模式下的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
    3.4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深度包检测主机防火墙的系统设计
    4.1 系统功能需求
    4.2 技术路线
        4.2.1 采用双重过滤技术
        4.2.2 采用深度包检测技术
        4.2.3 提高深度包检测的执行效率
        4.2.4 基于白名单的深度包检测方法
    4.3 系统总体结构
    4.4 数据文件的设计
        4.4.1 控管规则文件的设计
        4.4.2 日志文件的结构
    4.5 界面设计
    4.6 开发环境
    4.7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防火墙系统的实现
    5.1 用户态SPI 检测模块的实现
        5.1.1 Winsock2 SPI 结构
        5.1.2 用户态封包截获的实现
        5.1.3 应用程序网络访问控制的实现
        5.1.4 用户态SPI 检测模块与主程序的接口
    5.2 内核态NDIS IMD 检测模块的实现
        5.2.1 网络数据包的捕获
        5.2.2 网络封包的解析
        5.2.3 网络封包的过滤
        5.2.4 应用层协议内容的检测
        5.2.5 内核态NDIS IMD 检测模块与主程序的接口
    5.3 主程序的实现
    5.4 数据包的重组
        5.4.1 IP 数据包的分片重组
        5.4.2 TCP 流还原
    5.5 基于BM 算法的改进算法
        5.5.1 BM 算法
        5.5.2 基于BM 的改进算法DBM
    5.6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性能测试
    6.2 功能测试
    6.3 几种防火墙功能对比
    6.4 测试结果分析
    6.5 本章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Windows平台通用个人防火墙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Windows网络体系结构 (AWN) 分析
3 技术路线选择
4 技术要点
    4.1 发送数据的Winsock调用包过滤处理过程
    4.2 接收数据的Winsock调用被过滤处理流程
5 结束语

(10)网络打印机数据包截获加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网络打印机的安全与典型的防护技术
        1.2.1 网络打印机的安全问题
        1.2.2 目前国内外几种典型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3 安全打印系统的提出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Windows平台网络数据包截获技术的实现机制
    2.1 Windows网络体系结构简介
        2.1.1 Windows操作系统的总体架构
        2.1.2 OSI网络七层协议和TCP/IP在Windows中的实现
    2.2 Windows平台网络数据包截获技术介绍
        2.2.1 用户态网络数据包截获技术
        2.2.2 内核态网络数据包截获技术
第三章 网络数据包截获与加密平台方案设计
    3.1 网络数据包截获技术的选择
    3.2 数据包截获加密平台的工作流程与设计要求
        3.2.1 工作流程
        3.2.2 设计要求
    3.3 平台的方案设计
    3.4 开发环境的介绍
第四章 网络数据包截获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4.1 网络数据数据包截获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1 NDIS中间层驱动程序的初始化
        4.1.2 NDIS中间层驱动程序的动态绑定
        4.1.3 NDIS中间层驱动层接口主要函数的实现
        4.1.4 中间驱动程序的数据包组织和管理
    4.2 数据包解析过滤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数据包的解析模块
        4.2.2 数据包的过滤模块
    4.3 数据包加密模块的设计和算法实现
        4.3.1 加密算法的选择
        4.3.2 RC4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4.4 加密数据包TCP校验和的校正处理模块
第五章 系统平台安装测试及功能分析
    5.1 测试环境与驱动程序的安装
        5.1.1 测试环境
        5.1.2 驱动程序的安装
    5.2 系统的测试和性能分析
    5.3 综合评价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四、Windows下使用SPI过滤网络数据包(论文参考文献)

  • [1]个人防火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秀梅.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2]基于网络异常行为的木马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2)
  • [3]内网安全系统中网络访问与连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胡航川.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4]高性能IPSec客户端软件设计与实现[D]. 蒋嘉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5]基于SPI的网络密传通道设计与实现[D]. 彭波. 湖南大学, 2013(09)
  • [6]基于Windows个人防火墙的研究与实现[J]. 方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33)
  • [7]基于Windows的个人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D]. 杨楠. 复旦大学, 2010(02)
  • [8]深度包检测主机防火墙的研究与实现[D]. 芦志朋.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9]Windows平台通用个人防火墙的分析与设计[J]. 刘鹏远,孙宝林,桂超. 计算机工程, 2009(12)
  • [10]网络打印机数据包截获加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翁海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Windows下使用SPI过滤网络数据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