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理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名单

中国护理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名单

一、中华护理学会第23届理事会名单(论文文献综述)

张克森[1](2020)在《天津市护理学会创建与发展回顾》文中提出天津市护理学会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展工作,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发展过程。是护理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学术机构,是发展天津市护理事业的重要社会团体。简述天津市护理学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天津护理事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洪胜男[2](2019)在《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公益慈善项目运营与成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制度环境逐渐完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步伐也逐步加快,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公益慈善组织在实现其目标功能、运营管理、社会成效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公益慈善组织还存在对其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法规体系不完善、公信力建设问题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成效难以量化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偏弱等问题。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和鼓励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治理力度、创新监管方向,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对慈善、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以及社会救助等体系予以全面优化和改进。党和国家已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将慈善事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当中,公益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对实现国家发展目标、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评估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和成效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以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简称为“恤孤助学会”)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法、参与式观察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恤孤助学会十五年来的发展情况、项目运行效果评价的角度分析恤孤助学会作为公益慈善组织在社会保障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第一章至第二章构成本文的研究基础。首先,在绪论部分介绍国内外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研究现状,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第二章对公益组织、慈善组织、社会保障、恤孤助学会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依据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第三方社会治理理论、社会融合理论建立本文的理论基础,明确研究视角。第三章和第四章构成本文的主体部分,对恤孤助学会的发展情况、公益项目实施效果等方面开展分析研究。第三章对恤孤助学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介绍创会、发展脉络、基本架构、制度建设、财务与审计等,这一部分的分析透视该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基础,是效果评价研究的重要依据。第四章对恤孤助学会运营的项目以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通过细致地分析访贫助学、重症病童救助、成长关怀、专项基金、募捐等公益慈善项目,从项目本身成效和项目产生的连带效应两个方面评价分析恤孤助学会所产生实际社会效果。第五章分析了恤孤助学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社会组织发展日新月异,恤孤助学会面临着资金募集、新媒体宣传、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政府重视支持、社会发展需要、理论研究聚焦等发展机遇。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从效果评价的角度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恤孤助学会作为广东省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开展公益慈善项目有效地促进社会保障,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成功案例,其实施项目的模式可推广、可复制,对于尚在成长发展中的其他公益慈善组织来说意义重大,有实际参照参考作用。恤孤助学会可为国内其他公益慈善组织提供广东方案和成功经验,为国际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参考模式。同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明确了恤孤助学会进一步发展应把握的方向,要继续优化完善品牌项目,主动宣传推广项目,整合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加强研究理论成果,与政府进一步加强合作,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持续发挥好公益慈善组织的重要作用。

丁泽丽[3](2017)在《近代中国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研究 ——以上海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落后,环境脏乱、饮食不洁、卫生意识淡薄、医药技术滞后等,以致民众死亡率居高不下。红十字会以1863年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诞生。它脱胎于战争救护,最初未涉足公共卫生工作,因其践行人道主义的宗旨与公共卫生的理念不谋而合,公共卫生逐渐纳入红十字会的例行工作。中国红十字会在近代中国特殊卫生状况及人道主义宗旨的促使下,开始从事公共卫生事业。自晚清至民国终结,中国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历经奠基起步、迅速发展、砥砺前进、全面拓展四个阶段。红十字会卫生制度由“一概而论”发展为“分门别类”,卫生机构数量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卫生人员培养由“医护包干”发展为“卫生人才”,业务内容由单一的“疫疠防护”发展为综合的“社会服务”。这四点勾勒出近代中国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四个阶段的演进轨迹。中国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疫病防治、卫生宣传教育、难民卫生、妇幼卫生四个方面。疫病防治自1912年开始正式纳入红十字会工作范畴,标志中国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的正式开始。为保证该项事业顺利进行,中国红十字设立常设公立医院及临时防疫医院,平时开展接种牛痘、注射时疫药水等预防工作,疫情肆虐时,设立时疫医院,派遣救疫队等展开救治工作。疫病防治工作的实施中体现了公共卫生的公共性:医权共享,惠及贫苦;防治兼施,以防为主;城乡渐进,由城及乡;医患共融,同御疫疠。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自20世纪20年代方开始正式开展,战前的卫生教育主要为卫生理论教育,通过红十字人着文及《中国红十字会月刊》中的卫生“补白”向民众灌输疫病预防、饮食卫生、日常保健等卫生常识。战后,红十字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沿袭战前卫生理论宣传的同时,开展难民卫生教育、红十字青少年卫生训练。难民卫生为抗战期间,中国红十字总会留沪人员组织中外慈善人士成立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开展的卫生工作。上海国际红十字会设立难民救济委员会、医务委员会等卫生组织的同时,联合中华医学会、工部局卫生处成立上海防疫会及难民卫生合作委员会,改善难民收容所环境卫生,开展难民疫病防治,注重难民饮食卫生等。1938年底,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难民卫生工作相继停办后,由中国红十字总会接办医务委员会工作,直至沪地收容所解散,难民疏散。妇幼卫生工作至复员时期方真正落实,1936年中国红十字会设立妇女部,然因战争影响,徒有虚名,至复员后方名副其实。事实上,在此之前红十字会常设医院的接生工作,抗战期间上海国际红十字会设立的产科医院及开展妇幼身体检查等为复员期间的妇幼工作奠定了基础。复员后,中国红十字会依托各地分会医院、诊疗所、护士学校、产科学校开展此项工作,为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制订相关制度。经精心筹划后,各分会妇幼卫生工作有序进行,于妇女推进科学接生的同时,进行妇女卫生训练,于儿童设立儿童营养站,开展儿童健康竞赛等。经中国红十字会的努力及相关组织的协助,中国红十字会的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就。在中国红十字会推进工作,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历程中,随国内环境变化及红十字事业发展需要,公共卫生事业发生明显变化。其变迁特点主要为工作主体由“总会独揽”到“分会担当”,工作开展由“消极应战”到“主动出击”,工作方式由“单打独斗”到“社会参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努力为其在推进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争得一席之地,其传播国际公共卫生理念、引导中国公医制度确立、推进城市卫生工作深入、推动乡村公共卫生发展,对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中国红十字会面临人力物力财力掣肘、房屋问题重重、卫生工作效力受限、红十字标志遭亵渎等困境。追其缘由,一方面由于近代中国天灾人祸频仍,中国红十字会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救援各项灾难,力不从心,及近代中国对公共卫生事业不够重视,投入低;另一方面限于中国红十字会自身的组织局限。因此,中国红十字会在曲折中实现自身价值,推进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武建才,韩世范[4](2014)在《山西省护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春即将来临之际,"山西省护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于2013年12月30日在太原隆重召开,山西省护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各市卫生局护理工作负责同志、全省首届护理用品创新大赛获奖选手,全省三级医院护理宣传特约通讯员及应邀参会的护理同仁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山西省护理学会薛平秘书长主持。薛平秘书长首先传达了《中华护理学会第26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的精神。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5](2012)在《关于表彰康复医疗先进个人的决定》文中认为根据《关于开展康复医疗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中社康字【2011】第07号)、《关于举办"第八次全国医院管理高级论坛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5周年庆典"的通知》(中社康工委字【2012】第08号)文件精神,经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领导同意,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会和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决定在举

本刊编辑部[6](2007)在《这五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大事记》文中认为2002年10月到2007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的这5年,毫无疑问是当前中国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周期,也是中国教育又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周期。这5年,中国共产党徐徐拉开一场大规模社会重建的帷幕,重振东北,中部崛起,建设新农村……一个个政策兴奋点,围绕科学发展、实现和谐这个宏大主题次第推开。这5年,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眼点,成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命题。这5年,全国教育战线在注重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方面下大气力,使我国教育事业出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各级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到10年以上;在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的同时,教育质量也不断提高。这5年,职业教育正在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成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2年、2004年和2005年,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这5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使职业教育办学的路子越走越宽,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显着增强。各级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国家组织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四大工程。这5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国家相继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5、2006年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人。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48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810万人,创历史最高记录。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计划再扩大50万人,从而实现招生800万人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已经胜利召开。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推出这期专题,希图站在十七大的时间原点上,回望中国共产党5年执政之路,审视十六大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走向;在历史的脉络中,勾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图谱,并与读者一起想象未来5年之中国,未来5年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孙娜[7](2007)在《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社会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43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以下简称获得者)获奖前资料收集归纳提炼获得者的群体特征,探讨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成长成功与社会发展有何关联,为未来护理学科(术)带头人的培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对象以1983年~2005年我国43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经历与所处社会背景为对象进行研究。资料来源1、有关原始数据委托中国国家图书馆科技论文查新中心自相关数据库采集综合;2、国内外有关南丁格尔、南丁格尔奖与获得者的书籍和报刊资料。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法:通过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检索,获取我国43位获得者的基本信息与国内外南丁格尔奖的相关研究资料,确定研究内容;2、文献分析法:查阅我国43位获得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3、定性与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对获得者基本信息使用均数、中位数,或率、构成比、比等进行统计描述。研究结果1、获得者的群体特征具体有:来自心灵而非智慧的原动力;以牺牲为桥梁的精神完美与道德圆满;以责任为纽带的济世救民的使命感;以技术为基础的关爱能力;以创新为理念的实践经验;以管理为平台的带动辐射;以时间为积累的平凡人生。2、获得者获奖前的基本情况①空间特征:省份之间获得者数量相差悬殊,三大地带东多西少、七大自然-文化区环渤海地区最高,北东部最少,获得者集中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和经济发达的区域;②年龄特征:获奖时年龄最大为81岁,最小为27岁,平均为59.72岁;③学历学位特征:获得者获奖时学历大多为中专,学士以上学历的获得者较少;④专业技术职务特征:获得者获奖时有58.14%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低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较少;⑤学术职务特征:60.46%的获得者担任过全国护理学会理事或秘书;⑥行政职务特征:获得者均担任过管理职务,37.21%担任护理部主任。3、获得者获奖前的时代背景共分四个阶段:①解放前:我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护士社会地位低下,护理工作未受到应有重视;②建国后“文革”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包围,基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形成单一层次的中专护理教育体系;③“文革”期间:护理人员数量、质量下降,护理停滞不前,护理教育受较大挫折;④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护理事业蓬勃发展。4、获得者获奖前社会环境①家庭环境:获得者大多生活在贫困环境中,他们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类型与家庭经济条件等影响。其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与家庭类型影响较大。获得者家庭类型以教师、医生等知识分子家庭居多。②学校环境:获得者大多就读于治学严谨、校规严明的教会创办校,这些学校分布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和经济发达的区域。③工作环境:获得者获奖前工作单位最多为6个,最少为1个,平均为1.98个;综合类医院的占51.16%,专科类医院的占16.26%,获奖时无1人来自护理学校。获得者获奖前工作年限最长为61年,最短为10年,平均为39.49年。研究结论1、获得者的一般成因①具有较长的护理工作年限;②具有所处时代层次较高的学历;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④具有一定的护理学术或管理职务;⑤工作地区具有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和经济繁荣的地理优势。2、时代背景对我国获得者的影响①解放前,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的爱国热情激发了获得者救死扶伤的坚定决心,并在十年动乱之前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等;②建国后至“文革”前获得者经历了抗美援朝与唐山大地震等,尽管当时境况极具艰难,但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逐步成长;③“文革”期间获得者亲眼目睹了乱世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以及病人对医护工作者的渴求,进而更加坚定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与信念;④改革开放后,各项护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为获得者发挥才干提供重要舞台。3、社会环境对我国获得者的影响①所在家庭潜移默化;②毕业学校治学严谨、校规严明;⑧工作单位多为综合类医院。建议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2、加快护理教育改革;3、构建浓厚的护理文化氛围;4、注意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推选中的地区差异。本研究创新点1、首次系统地对我国43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社会成因进行研究;2、提出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群体特征,分析得出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社会成因,包括:①基本情况:空间特征,年龄特征,学历学位特征,专业技术职务特征,学术职务特征和行政职务特征;②时代背景:建国前、建国后“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后护理发展的时代背景;③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经文献检索,尚未发现相同或类似的报道。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1、进一步科学选择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的评价指标;2、力争将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的资料收集全面,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黄淑美,伍慕仪[8](2005)在《《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文中研究说明

张志君[9](2000)在《中华护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4届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会议纪要》文中研究表明

林菊英[10](1983)在《中华护理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总结》文中研究指明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全体同志们:中华护理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自7月8日开幕,历时五天.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是在上届会员代表大会后,经过了漫长曲折的十九年后召开的,是在党的十二大和六届全国人大会议精神鼓舞下,在全国各行各业正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大会受到中国科协、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关怀,得到首都

二、中华护理学会第23届理事会名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护理学会第23届理事会名单(论文提纲范文)

(1)天津市护理学会创建与发展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护理学会的起源
2 天津市护理学会建立
    2.1 天津市护理学会初期概况
    2.2 新中国天津市护理学会的建立
        2.2.1 学会的定名
        2.2.2 学会的定位
    2.3 护理学会初建的职责与任务
3 天津市护理学会近70年的发展
    3.1 宗旨和职责的拓展
    3.2 会员及组织发展
    3.3 专业技术的发展
    3.4 护理科研的发展
    3.5 护理国际交流的发展
    3.6 学会科普工作的发展
    3.7 保护护士权益的发展
    3.8 推荐英才,树立护理职业榜样
4 小结

(2)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公益慈善项目运营与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存在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益组织
        2.1.2 慈善、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
        2.1.3 公益慈善组织
        2.1.4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2.1.5 社会保障
    2.2 理论基础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2 第三方治理理论
        2.2.3 社会融合理论
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发展情况
    3.1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创建和发展历史
        3.1.1 创建和登记情况
        3.1.2 公信力建设发展情况
        3.1.3 社会认可
    3.2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基本架构和有关制度
        3.2.1 组织机构和成员
        3.2.2 制度综述分析
        3.2.3 章程
    3.3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财务与审计情况
        3.3.1 财务情况
        3.3.2 审计情况
4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效果评价分析
    4.1 项目成效分析
        4.1.1 访贫助学项目成效
        4.1.2 重症病童救助项目成效
        4.1.3 成长关怀项目成效
        4.1.4 专项基金项目成效
        4.1.5 募捐筹款项目成效
    4.2 项目连带成效分析
        4.2.1 项目推动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等与社会组织深度融合
        4.2.2 项目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成效分析
        4.2.3 宣传成效
5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5.1 面临的挑战
        5.1.1 资金筹集瓶颈
        5.1.2 宣传格局的突飞猛进带来的冲击
        5.1.3 理论成果研究滞后
        5.1.4 人员变动
        5.1.5 访贫助学项目入户家访成本高昂
    5.2 迎来的机遇
        5.2.1 减贫是世界共同课题
        5.2.2 政府支持公益慈善事业长足发展
        5.2.3 慈善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之一
        5.2.4 拓展志愿服务队伍
6 结论和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多方筹措资金,与政府加强合作
        6.2.2 加强宣传,主动推广复制项目经验
        6.2.3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完善品牌项目
        6.2.4 加强理论成果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近代中国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研究 ——以上海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的演进
    第一节 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兴起的社会背景
        一、近代中国的公共卫生状况
        二、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宗旨
    第二节 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的演进历程
        一、奠基起步阶段:1904-1918 年
        二、迅速发展阶段:1919-1936 年
        三、砥砺前进阶段:1937-1945 年
        四、全面拓展阶段:1946-1949 年
    小结
第二章 红十字会疫病防治工作
    第一节 红十字医疗机构
        一、常设公立医院
        二、临时防疫机构
    第二节 防治行动与成效
        一、总会于沪期间(上):沪地治疫
        二、总会于沪期间(下):赴外救疫
        三、总会离沪期间:沪地分会防疫
    第三节 疫病防治中的公共性
        一、医权共享 惠及贫民
        二、防治兼施 以防为主
        三、城乡渐进 由城及乡
        四、医患共融 同御疫疠
    小结
第三章 红十字会卫生教育工作
    第一节 抗战爆发之前:宣传卫生理论知识
        一、印发红十字卫生书籍
        二、红十字人的卫生理论教育
        三、《中国红十字会月刊》上的卫生“补白”
    第二节 抗战爆发之后:理论与实践共进
        一、卫生理论宣传的继承与发展
        二、战时上海难民卫生教育
        三、红十字青少年卫生训练
    小结
第四章 红十字会难民卫生事业
    第一节 难民收容所环境卫生
        一、难民云集与所内环境卫生
        二、环境卫生机构的成立
        三、卫生整饬行动的开展
        四、改善效果与行动分析
    第二节 难民疫病防治
        一、疫病流行概况
        二、组设疫病防治机构
        三、预防措施及成效
        四、救治行动及成效
    第三节 难民饮食卫生
        一、收容所自来水供应
        二、改良难民膳食标准
        三、变更标准与终止给养
    小结
第五章 红十字会妇幼卫生工作
    第一节 红十字会妇幼卫生工作的背景与筹备
        一、妇婴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妇婴卫生工作的“前车之鉴”
        三、妇女生活指导部的“名副其实”
    第二节 妇女卫生工作的开展与成果
        一、红十字医疗机构的科学接生
        二、红十字妇女卫生训导
        三、工作方式及成效分析
    第三节 红十字儿童卫生工作——以儿童营养供给为中心
        一、设立儿童营养站
        二、儿童健康调查
        三、营养供给与成就
    小结
第六章 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评析
    第一节 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变迁的特点
        一、工作主体:由“总会独揽”到“分会担当”
        二、工作开展:由“消极应战”到“主动出击”
        三、工作方式:由“单打独斗”到“社会参与”
    第二节 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的作用
        一、传播国际公共卫生理念
        二、引导中国公医制度确立
        三、推进城市卫生工作深入
        四、推动乡村公共卫生发展
    第三节 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困境与成因
        一、红十字公共卫生事业的困境
        二、红十字公共卫生事业困境的成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后记

(7)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社会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资料来源
        三、具体方法
    第一章 南丁格尔奖及其获得者群体特征
        1.1 南丁格尔奖的由来
        1.2 南丁格尔奖的评选与奖励
        1.3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群体特征
    第二章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基本情况分析
        2.1 获得者空间特征分析
        2.2 获得者获奖时年龄特征分析
        2.3 获得者获奖时学历学位特征分析
        2.4 获得者获奖时专业技术职务特征分析
        2.5 获得者获奖前学术职务特征分析
        2.6 获得者获奖时行政职务特征分析
        2.7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时代背景分析
        3.1 建国前护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3.2 建国后-"文革"前护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3.3 "文革"期间护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3.4 改革开放后护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3.5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社会环境分析
        4.1 家庭环境分析
        4.2 学校环境分析
        4.3 工作环境分析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社会成因
        5.2 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建议
        5.3 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四、中华护理学会第23届理事会名单(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市护理学会创建与发展回顾[J]. 张克森. 天津护理, 2020(05)
  • [2]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公益慈善项目运营与成效研究[D]. 洪胜男.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3]近代中国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业研究 ——以上海为中心[D]. 丁泽丽. 苏州大学, 2017(04)
  • [4]山西省护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J]. 武建才,韩世范. 护理研究, 2014(04)
  • [5]关于表彰康复医疗先进个人的决定[A].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 《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5周年庆典及表彰活动纪念文集, 2012
  • [6]这五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大事记[J]. 本刊编辑部. 职业技术教育, 2007(30)
  • [7]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社会成因研究[D]. 孙娜. 山西医科大学, 2007(10)
  • [8]《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J]. 黄淑美,伍慕仪. 农业考古, 2005(03)
  • [9]中华护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4届全国护理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会议纪要[J]. 张志君. 中华护理杂志, 2000(01)
  • [10]中华护理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总结[J]. 林菊英. 中华护理杂志, 1983(05)

标签:;  ;  ;  ;  ;  

中国护理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名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