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轴承工况分析及润滑脂选择

汽车轴承工况分析及润滑脂选择

一、汽车轴承工况分析及润滑脂选用(论文文献综述)

程志新[1](2021)在《风电轴承润滑运动规律及换脂技术研究》文中认为

郭蔚波[2](2021)在《煤粉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磨损影响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轴承是支承轴颈的部件,可以减小零部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提高回转精度,在航空航天、矿山开采等行业被广泛使用,是当代机器设备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由于煤矿设备所处的工况环境复杂,在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液中不可避免的会掺杂一些固体颗粒,特别是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这些颗粒会影响润滑油的性能同时也会对滚动轴承摩擦副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研究润滑油液中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无烟煤煤粉和褐煤煤粉颗粒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对指导设备润滑油液的合理使用以及延长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滚动轴承的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摩擦副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了试验所选用的润滑油以及摩擦磨损试验台的温度、载荷、滚滑比、润滑油量以及转速等参数,然后科学地设计了试验方案,探究了不同浓度下无烟煤和褐煤煤粉对滚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接着从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变化、轴承内圈表面形貌的变化、轴承内圈表面粗糙度的三维参数变化、油液铁谱分析以及润滑油液运动粘度变化等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润滑油液中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煤粉颗粒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根据试验所分析的九种工况条件,综合考虑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跑合磨损时间、润滑油液的运动粘度以及通过形貌分析仪获得的表面粗糙度数据,试验得出当润滑油液中添加颗粒浓度为1g/L的1-2mm无烟煤煤粉颗粒时,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较小、运动粘度变化也不大,算术平均高度Sa也小,说明适量浓度及大小的无烟煤煤粉颗粒可以减轻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根据试验所分析的六种工况条件,综合考虑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跑合磨损时间、润滑油液的运动粘度以及通过形貌分析仪获得的表面粗糙度数据,试验得出当润滑油液中添加颗粒浓度为1g/L的200目褐煤和4g/L的80目褐煤煤粉时,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较小、运动粘度变化也不大,说明适量浓度及大小的褐煤煤粉颗粒可以减轻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磨损。

赵圣卿,郭向东,苏柏万[3](2021)在《驱动电动机用密封深沟球轴承设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用双面密封深沟球轴承的工况条件和使用要求,系统化地从材料、结沟、润滑、密封等设计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了设计难点及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轴承的系列化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王而强[4](2021)在《稠化剂的类型对润滑脂弹流摩擦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充分供脂的条件下,润滑脂稠化剂类型和基础油粘度对润滑脂摩擦性能的影响。微牵引力试验机(MTM)可以很好地模拟轴承的工作状态,测量两组稠化剂类型不同和两组基础油粘度不同的润滑脂在不同工况下的弹流摩擦特性。根据实验要求制备基础油分别为多元醇矿物油和合成油,稠化剂分别为锂基稠化剂和脲基稠化剂的四种稠化剂。另外,分别以粘度为48mm/s2、68mm/s2和220mm/s2的矿物基础油,聚脲为稠化剂制备三种不同粘度合成聚脲润滑脂;分别以粘度为48mm/s2、68mm/s2、110mm/s2和220mm/s2的矿物油基础油,锂基为稠化剂制备四种不同粘度矿物锂基润滑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知:不同粘度的润滑脂,纤维缠绕程度随着润滑脂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实验结果也显示,润滑脂的摩擦系数随着基础油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当润滑脂的粘度为110mm/s2时,纤维缠绕程度最高结构最稳定,受到环境的影响最小,但是摩擦系数相对较大。根据实验要求制备粘度为68mm/s2,基础油分别为多元醇矿物油和合成油,稠度为280稠化剂分别为锂基稠化剂和脲基稠化剂的四种润滑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知:聚脲润滑脂的纤维缠绕程度明显高于锂基润滑脂,聚脲润滑脂比锂基润滑脂抗外界干扰能力更强且聚脲润滑脂更容易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润滑油膜,所以摩擦系数更小一些。因此,聚脲稠化剂摩擦特性明显优于锂基润滑脂。

温晶[5](2020)在《深沟球轴承密封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文中指出由于当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食品工业,现代办公机械以及家电的普及,要求设备设计紧凑,重量减轻还要防止漏水、漏气,就促使了自带密封装置的深沟球轴承得到青睐,需求量可观,逐步替代开式深沟球轴承(轴承两面没有密封装置)。但由于目前各企业密封结构的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用户关于球轴承密封产品的密封性能、漏脂情况等投诉较多。而密封产品较开式产品利润高,在轴承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下,抢占深沟球密封产品市场是众多轴承生产商的重要市场目标,轴承密封技术成为轴承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此,本文借助于设计方法分析、MASTA分析等基础手段对深沟球密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完成后进行产品试制及试验验证。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深沟球密封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阐述,据此方法设计出6312-2RS轴承,但密封效果不理想,易漏脂,所以对该轴承密封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得出密封结构存在密封槽与密封圈之间配合过盈量过大的问题,导致密封圈装入后变形,影响密封效果。然后对8套此密封结构的6312-2RS产品进行漏脂试验,试验结论是漏脂率未达到国标要求,密封性能不合格,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其次,对6312-2RS轴承的基本结构及密封结构进行优化,改变外圈密封槽相关尺寸及密封圈外径等尺寸,优化配合尺寸,解决过盈量过大的问题;将内圈由无密封槽改为带密封槽,可以起到存储油脂的作用;将密封圈唇口由单唇改为三唇橡胶密封结构,可以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最终设计出一种新型密封结构的6312-2RS轴承。再次,基于MASTA分析软件对新型密封结构6312-2RS轴承进行寿命、应力分布及摩擦损耗等性能计算分析,得出寿命最佳时对应的载荷为30k N,游隙为CN组;三唇密封不会明显增加摩擦损耗,不会影响轴承的使用性能;内部应力分布合理,不会产生钢球越肩等问题的发生的结论,说明新型密封结构设计的合理可行。最后,对新型密封结构的6312-2RS轴承进行试制及试验验证,通过制定符合市场需求及国家标准的加工工艺及检验工艺标准,确定最佳加工设备,全过程严格检验,试生产出30套新型密封结构产品,并取8套合格产品进行漏脂试验,试验条件与密封结构优化前轴承进行的漏脂试验条件相同,漏脂率完全达到国标要求,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了6312-2RS轴承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成功的,为其他型号深沟球密封轴承结构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企业抢占市场,提高利润,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张盛晗[6](2020)在《指数率脂润滑深沟球轴承的弹流研究及寿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脂润滑热弹流润滑理论,以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脂润滑下的点接触热弹流润滑分析及有限元分析,对影响轴承工作性能的因素及其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探讨脂润滑下深沟球轴承的工作性能。论文首先根据深沟球轴承的工况,对其内部载荷以及内圈、外圈和保持架的速度进行分析和计算;然后,以计算得到深沟球轴承的载荷及速度参数为基础,以其实际工作条件为依据,建立了深沟球轴承的弹流润滑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纲量一化处理,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其在指数率脂润滑条件下的压力与膜厚分布,分别探讨了润滑脂流变指数、最大赫兹接触压力及内圈转速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在低速重载工况下应选取流变指数相对较小的润滑脂;最后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了有无加入润滑脂、润滑脂黏度及流变指数对深沟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表明:1.有润滑相比无润滑的深沟球轴承具有更高的寿命;2.润滑脂黏度应适当,黏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深沟球轴承的寿命下降;3.适当降低润滑脂的流变指数,可提高深沟球轴承的寿命。

朱翊航[7](2020)在《基于激光微织构技术的轻量化自润滑轴承减摩增寿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自润滑关节轴承因其具有良好的自润滑、高承载、自调心及抗冲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目前正朝着轻量化、高端化方向发展。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制造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传统关节轴承重量大,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衬垫易产生磨损及脱落问题,因此在高端领域的使用大大受限。本文针对关节轴承重量大的问题,拟采用TC11钛合金作为基体材料,并在表面涂覆DLC/TiAlN涂层以改善其表面摩擦磨损性能。针对关节轴承在长时间对摩过程中衬垫易发生脱落不能实现自润滑而失效的问题,拟在基体表面进行激光织构化处理,通过增大胶层与基体表面的比表面积、增强机械咬合力等形式来提高衬垫与基体的粘结质量,达到延长其服役寿命的目的。首先,使用声光调Q二极管泵浦Nd:YAG固体激光器在TC11基体表面进行激光织构化处理,通过改变激光的单脉冲能量、脉冲重复次数、离焦量等工艺参数探究对织构形貌的影响规律。其次,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织构化基体表面与胶层界面结合强度进行数值模拟,重点考察织构形貌、织构占有率、锥度角、胶层厚度等因素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湿热结合强度剥离试验,验证织构形貌的存在是否能够有效起到增强界面结合强度的作用,对数值模拟结果予以佐证。最后,采用在上试样下表面粘结PTFE薄膜与下试样表面涂覆DLC/TiAlN涂层的试样在Rtec-instrument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对摩试验,研究不同表面处理、织构占有率、工况参数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自润滑关节轴承台架试验,探究其磨损形式以及磨损机理。得到以下结论:(1)在TC11钛合金基体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当改变激光的单脉冲能量与脉冲重复次数时,凹坑直径与深度随单脉冲能量与重复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线性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当改变离焦量时,凹坑直径与深度都在焦点处取得最大值。(2)在基体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能有效起到增强界面结合强度的效果,当在基体表面加工出V型形貌时,最大剥离力增大约13%,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V型形貌锥度角的增大,其界面结合强度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界面结合强度的大小随着织构占有率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在织构占有率为34.7%时,最大剥离力增大约17.4%;在基体表面设置不同的胶层厚度时,界面结合强度呈现出先缓慢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适当增加胶层厚度能够有效增强胶结强度,增大约23.9%,当胶层厚度超过0.3mm之后,胶结强度变化并不明显,仅为4.4%。(3)湿热结合强度剥离拉伸试验表明:界面结合强度随织构占有率和直径的增大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与数值模拟结果的趋势相吻合,进一步说明了在基体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能有效增强界面结合强度。(4)通过激光织构化技术、固-脂复合润滑技术及涂层技术的集成融合,可显着改善TiAlN涂层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当改变织构占有率时,摩擦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对于涂覆DLC涂层的表面来说,当织构占有率为30%时,摩擦系数最低,仅为0.079,对于涂覆TiAlN涂层的表面来说,当织构占有率为40%时,摩擦系数最低,仅为0.068;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系数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转速的增加,摩擦系数呈现出先小幅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磨损形式主要为磨粒磨损和一定程度的氧化磨损,对关节轴承内圈外球面进行微织构自润滑处理,能有效改善关节轴承的润滑特性。

任冠霖[8](2020)在《耐盐雾润滑脂设计与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机械装备长期运行于复杂多样的环境和工况下,例如高低温、盐雾、水淋等气候环境和高速、重载或交变载荷等苛刻工况,由此造成的摩擦、磨损、腐蚀异常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性。润滑脂是一类具备优良密封与润滑功能的材料,大型机械装备运行不可或缺的防护材料。因此,围绕润滑脂的基本组元进行调控,实现其理化性能和润滑功能的持续发展,匹配现代或未来重大装备运动部件的润滑与密封需求至关重要。本文从润滑脂产品的两种基本组元(基础油、稠化剂)入手,实现对润滑脂理化性能、耐腐蚀性能、摩擦学性能的调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调控基础油与稠化剂种类及比例分别以矿物油(500N)和合成油(PAO40)为基础油、复合锂皂和聚脲为稠化剂,按照基础油80%、85%、90%的质量占比制备润滑脂,探究基础油与稠化剂种类及比例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80wt%基础油的复合锂基脂理化性能最优;所制备的润滑脂均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含90%基础油的聚脲润滑脂摩擦学性能最优,聚脲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比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更好,通过摩擦界面表征分析得出摩擦化学反应膜与润滑脂膜的协同润滑作用实现了减摩抗磨的效果。(二)通过二元酸调控复合锂基脂性能通过不同二元酸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进行调控,所用的二元酸主要有:己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十二烷二酸、以及癸二酸与邻苯二甲酸按照1:1、1:2、2:1的比例复合。结果表明:癸二酸制备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具备最优的理化性能;所制备的复合锂基脂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己二酸制备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具备最优的摩擦学性能;在磨损表面生成的由Fe2O3、Fe OOH组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与油膜的协同作用起到了较好的减摩抗磨作用。(三)通过有机胺调控聚脲润滑脂性能通过不同有机胺对聚脲润滑脂性能进行调控,所用的有机胺主要有:十八胺、环己胺、对甲苯胺、以及两种胺按照1:1、1:2、2:1的比例复合。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脲润滑脂均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环己胺与对甲苯胺复合制备的聚脲润滑脂具备最佳的理化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在磨损表面生成的由Fe2O3、Fe OOH、氮化物组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与润滑脂膜的协同作用起到了较好的减摩抗磨作用。(四)通过两种稠化剂复合调控润滑脂性能通过磺酸钙皂和复合锂皂两种稠化剂按照1:1、1:2、2:1复合,探究两种稠化剂的协同效应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锂皂:磺酸钙=2:1配方表现出最佳的理化性能;所有配方的润滑脂均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复合锂皂:磺酸钙=1:2配方表现出最优的摩擦学性能;摩擦过程中摩擦界面生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和物理粘附的润滑脂膜发挥了协同润滑功效,从而显着地增强了减摩抗磨作用。

王涛[9](2020)在《卧式TMR搅拌机关键部件磨损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卧式全混日粮搅拌机是全混日粮饲喂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劳动时间、提高切碎效果,但是由于搅拌机的工作条件恶劣,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功耗大、梅花刀片易磨损、轴承润滑性能低与轴承密封效果差等问题,故在工作过程中极易造成卧式全混日粮搅拌机发生损坏。因此,如何提高卧式全混日粮搅拌机梅花刀片与轴承等关键部件的耐磨性能,降低磨损量,是提高搅拌机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卧式全混日粮搅拌机关键部件梅花刀片与轴承等的磨损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材质、转速与元素等因素对梅花刀片摩擦磨损特性(摩擦系数、磨损量、磨损率及磨痕形貌)的影响;搭建轴承润滑脂试验平台,研究锂基润滑脂中添加纳米粒子的润滑特性,并明确纳米粒子最佳添加配比;通过梅花刀片磨损失效的分析,对刀片材质特性进行优化选型,以提高刀片的耐磨性能;依据轴承的理论计算分析,对轴承密封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与润滑脂的优化筛选,并对改进优化后的轴承进行温升试验以及急加速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的部分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材质、转速与元素的试验条件下梅花刀片试样的磨损试验表明,65Mn材质刀片具有最优异的耐磨性能,同时刀片试样磨损程度随着转速升高而增大。此外由于锰、氮的固溶强化和合金渗碳体的强化作用使刀片试样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增强,从而改善刀片试样耐磨性。磨损试验后,使用ANSYS对磨损过程进行仿真,得出T10、65Mn与60Si2Mn材质的磨损区域的最大接触应力分别为0.04198、0.04182与0.04208 MPa,将仿真结果带入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中,计算出65Mn、60Si2Mn与T10材质有限元法的总磨损深度依次为6.963、5.906与9.269μm,与磨损试验后试样的平均磨损深度进行对比,发现仿真与试验结果的磨损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这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靠性较高,同时也证明利用有限元方法可用于计算干摩擦工况下试样表面的磨损深度。(2)通过研究不同BN含量对润滑脂磨损性能的影响,发现含0.60wt%BN润滑脂的平均摩擦系数最低(0.096),平均磨痕半径最低(261.524μm),分别比基础润滑脂低19.5%和8.3%。此外,在该含量条件下,磨损表面光滑,表现出最佳的抗摩擦性能,这是由于氮化硼沉积形成的润滑膜可以有效地防止摩擦副的直接接触,提高润滑脂的抗摩擦性能;同时氮化硼纳米颗粒的层状结构使得层与层之间容易滑动,摩擦系数低,抗摩擦性能好。(3)优化后刀片材质的验证试验表明,65Mn材质梅花刀片磨损表面较为平整,出现较少数量的犁沟与剥落凹坑,并结合磨损质量可知优化后的梅花刀片材质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损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卧式搅拌机梅花刀片的使用寿命,验证改进方案有效。改进优化后的轴承的温升试验及急加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轴承密封结构与添加纳米添加剂润滑脂在性能验证试验中均表现出较为稳定且可靠的性能,因此改进后的轴承密封结构与润滑脂中添加纳米氮化硼均可有效提高轴承的减摩性能,证明改进方案有效可以避免故障发生。

潘星宇[10](2020)在《基于Romax的交叉圆柱滚子回转支承特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特种设备的特种需求,对机械零部件的需求需要精细化的设计和生产,作为机械行业重要部分的回转支承更是如此。回转支承是通过滚动体、内外圈连接并支撑机械部件,因此对回转支承的研究离不开接触问题,特别是对滚道上的承载能力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回转支承的使用寿命。对非标准回转支承的设计需要在满足使用条件下对它进行理论验证并通过实验寻找最佳工作环境在工程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非标准交叉圆柱滚子回转支承为研究对象通过赫兹接触理论分析滚子及滚道承载;利用回转支承承载曲线结合理论公式计算理论寿命;利用Romax软件单轴分析系统了回转支承在不同轴向加载、径向工作游隙、工作温度下对滚道及滚动体受载、滚道接触应力以及回转支承寿命的影响。并利用内外圈相对位移、回转支承刚度以及油膜厚度分析寿命变化原因。本文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回转支承的接触问题以及利用有限分析方式进行全面介绍。利用赫兹接触理论对回转支承在轴向加载以及倾覆力矩的作用下滚动体以及滚道受载进行分析,利用相关公式对回转支承承载以及受力形式进行简化。(2)利用回转支承承载曲线结合非标准回转支承的尺寸参数在要求条件下计算得到静载荷安全系数及理论使用寿命,验证回转支承的设计满足使用要求。(3)利用Romax软件结合详细参数建立单轴分析模型,对非标准回转支承在不同轴向加载下在满足回转支承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得到最大承载约为27.8T。实验数据表明随着轴向加载的增大:滚动体及滚道面承载增大,但增大的趋势变缓、滚道面接触应力增大,且最大接触应力分布区域增大、使用寿命逐渐减小,但减小的趋势变缓,内外圈相对位移量逐渐增加、回转支承刚度整体增加、最小油膜厚度逐渐减小。(4)研究了不同径向工作游隙对滚动体及滚道面承载、滚道面接触应力的数值大小及分布方式、使用寿命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回转支承选用的最佳工作游隙范围为-0.010mm,在此范围内随着游隙的增加:接触应力趋于稳定,回转支承寿命趋于稳定,内外圈相对位移增加、回转支承刚度线性增加、最小油膜厚度稳定在1.483μm。(5)探讨了不同温度对回转支承的影响,并详细研究了7253航空润滑脂的影响形式。在回转支承使用温度为-40℃120℃时都能满足使用条件,对回转支承起到润滑的作用,当温度大于120℃时回转支承的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并通过对油膜厚度的分析揭示寿命降低的原因,发现当油膜厚度低于0.2044μm时,不满足滚动体与滚道面间的润滑使用条件。

二、汽车轴承工况分析及润滑脂选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轴承工况分析及润滑脂选用(论文提纲范文)

(2)煤粉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磨损影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颗粒污染物对润滑油性能的研究
        1.2.2 颗粒污染物对轴承磨损的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轴承摩擦磨损及润滑油液相关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润滑油性能指标及其品质劣化分析
        2.2.1 润滑油主要性能指标
        2.2.2 品质劣化分析
        2.2.3 油液中的污染物分类
    2.3 滚动轴承摩擦磨损机理
        2.3.1 摩擦理论
        2.3.2 磨损理论
        2.3.3 磨损评判依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滚动轴承摩擦磨损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装置
        3.2.1 滚动轴承摩擦磨损试验台
        3.2.2 压力机
        3.2.3 三维形貌分析仪
        3.2.4 毛细血管粘度计
    3.3 试验方案设计
        3.3.1 试验目的
        3.3.2 试验内容
        3.3.3 试验主要步骤
        3.3.4 试验数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烟煤煤粉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磨损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无烟煤煤粉对轴承摩擦副摩擦系数的影响
    4.3 无烟煤煤粉对轴承内圈表面磨损的影响
        4.3.1 轴承内圈表面形貌的变化
        4.3.2 轴承内圈表面粗糙度的变化
    4.4 含无烟煤煤粉的油液铁谱分析
    4.5 无烟煤煤粉对润滑油液粘度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褐煤煤粉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磨损影响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褐煤煤粉对轴承摩擦副摩擦系数的影响
    5.3 褐煤煤粉对轴承内圈表面磨损的影响
        5.3.1 轴承内圈表面形貌的变化
        5.3.2 轴承内圈表面粗糙度的变化
    5.4 含褐煤煤粉的润滑油铁谱分析
    5.5 褐煤煤粉对润滑油液粘度的影响
    5.6 无烟煤煤粉和褐煤煤粉对轴承摩擦副的作用机理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主要结论
    6.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驱动电动机用密封深沟球轴承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工况条件
轴承设计
    1. 材料
    2. 精度
    3. 主参数优化
    4. 游隙
    5. 保持架
    6. 密封
    7. 润滑
性能分析
    1.承载能力
    2.疲劳寿命
结语

(4)稠化剂的类型对润滑脂弹流摩擦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润滑脂研究现状
        1.2.2 国内润滑脂润研究现状
第2章 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案
    2.1 引言
    2.2 实验设备
    2.3 辅助测量仪器
        2.3.1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2.4 试验样品与制备方法
        2.4.1 实验所用的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2.4.2 实验所用的聚脲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2.5 试验方案
        2.5.1 工件的安装
        2.5.2 载荷的选择
        2.5.3 滚动速度的选择
        2.5.4 环境温度的选择
        2.5.5 滑滚比的选择
        2.5.6 数据的采集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稠化剂类型对润滑脂摩擦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结果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新鲜润滑脂外观
        3.3.2 新鲜润滑脂微观结构分析
        3.3.3 润滑脂轨道的微观结构分析
        3.3.4 红外光谱仪分析润滑脂成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物锂基润滑脂基础油的粘度对润滑脂摩擦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结果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新鲜润滑脂外观
        4.3.2 新鲜润滑脂微观结构分析
        4.3.3 润滑脂轨道分析微观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4.5 本章问题
第5章 矿物聚脲润滑脂基础油的粘度对润滑脂摩擦特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结果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新鲜润滑脂外观
        5.3.2 新鲜润滑脂微观结构分析
        5.3.3 润滑脂轨道分析微观结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深沟球轴承密封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沟球轴承密封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轴承企业现有密封结构情况
        1.2.3 深沟球轴承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现状
        1.2.4 密封件材料及结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深沟球轴承密封结构的设计分析及试验
    2.1 深沟球密封结构通用设计方法
        2.1.1 外圈密封结构设计
        2.1.2 内圈设计
        2.1.3 密封圈的设计
    2.2 6312-2RS轴承密封结构的设计分析
    2.3 6312-2RS轴承漏脂试验
        2.3.1 试验依据
        2.3.2 试验设备
        2.3.3 试验过程
        2.3.4 试验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6312-2RS轴承密封结构优化设计
    3.1 6312-2RS轴承基本结构优化设计
        3.1.1 6312-2RS轴承基本结构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3.1.2 6312-2RS轴承基本结构优化设计变量
        3.1.3 6312-2RS轴承基本结构优化设计约束条件及结果
    3.2 6312-2RS轴承密封结构优化
        3.2.1 密封圈及内圈结构优化
        3.2.2 密封圈外接触唇及外圈密封槽优化
        3.2.3 密封圈与内圈接触位置优化
        3.2.4 优化设计后极限转速的计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ASTA的新型密封结构6312-2RS轴承性能分析
    4.1 概述MASTA软件
    4.2 基于MASTA的轴承性能分析过程
    4.3 基于MASTA的轴承寿命分析
    4.4 基于MASTA的轴承应力分布分析
    4.5 基于MASTA的轴承摩擦损耗计算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密封结构的6312-2RS轴承试制与试验
    5.1 生产加工方案的确定
        5.1.1 确定基本加工流程
        5.1.2 确定生产设备
    5.2 6312-2RS外圈及内圈加工过程
        5.2.1 套圈加工的基本过程介绍
        5.2.2 外购淬火件的入厂验收
        5.2.3 套圈磨加工
    5.3 6312-2RS轴承装配工艺过程
        5.3.1 分选合套
        5.3.2 铆压
        5.3.3 清洗
        5.3.4 振动检测
        5.3.5 注脂
        5.3.6 密封圈安装及成品的检验
    5.4 新型密封结构6312-2RS轴承的漏脂试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指数率脂润滑深沟球轴承的弹流研究及寿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线路
第二章 深沟球轴承所受载荷和运动学分析
    2.1 径向载荷引起的载荷分布与受力分析
        2.1.1 载荷分布情况
        2.1.2 径向积分与轴向积分
    2.2 深沟球轴承的运动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沟球轴承点接触脂润滑热弹流润滑分析
    3.1 工况分析
        3.1.1 椭圆Hertz接触的几何参数
        3.1.2 工况参数
    3.2 点接触脂润滑热弹流润滑数学模型
        3.2.1 等效黏度
        3.2.2 控制方程
    3.3 数学模型量纲一化
        3.3.1 指数率润滑脂等效黏度的量纲一化
        3.3.2 控制方程的量纲一化
        3.3.3 多重网格解法
        3.3.4 差分格式
    3.4 数值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润滑脂流变指数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3.5.2 最大赫兹接触压力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3.5.3 内圈转速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沟球轴承疲劳寿命分析
    4.1 疲劳分析方法
        4.1.1 总寿命法
        4.1.2 损伤容限法
    4.2 疲劳寿命方法的选择
        4.2.1 无限寿命法
        4.2.2 有限寿命法
    4.3 深沟球轴承有限元疲劳寿命数值分析
        4.3.1 三维建模
        4.3.2 材料属性定义
        4.3.3 网格划分
        4.3.4 边界条件添加
        4.3.5 求解
        4.3.6 有润滑与无润滑两种工况下的疲劳寿命分析
        4.3.7 润滑脂黏度对深沟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
        4.3.8 润滑脂流变指数对深沟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激光微织构技术的轻量化自润滑轴承减摩增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研究现状
        1.2.2 钛合金表面耐磨技术研究现状
        1.2.3 涂层织构化技术研究现状
        1.2.4 关节轴承衬垫粘结性能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课题来源
第二章 TC11 钛合金激光表面优化加工工艺试验研究
    2.1 试验设备
        2.1.1 激光加工设备
        2.1.2 试样形貌测量设备
        2.1.3 其他辅助设备
    2.2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激光单脉冲能量对织构形貌的影响
        2.3.2 激光脉冲重复次数对织构形貌的影响
        2.3.3 激光束焦点位置对织构形貌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体织构化表面结合强度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3.1 粘结试验方案
        3.1.1 粘结剂的选取
        3.1.2 粘结试验方案
    3.2 有限元分析
        3.2.1 胶层破坏形式
        3.2.2 界面结合强度数值模拟步骤
    3.3 界面结合强度数值模拟
        3.3.1 几何模型建立
        3.3.2 材料属性赋予
    3.4 网格划分
    3.5 结果输出
        3.5.1 基体表面不同形貌对结合强度的影响
        3.5.2 基体表面不同织构占有率对结合强度的影响
        3.5.3 基体表面V型织构不同锥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
        3.5.4 胶层厚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
    3.6 结合强度剥离拉伸试验
        3.6.1 试验设备
        3.6.2 试样准备
        3.6.3 剥离强度计算
        3.6.4 试验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TFE薄膜/DLC涂层织构表面固脂润滑摩擦性能研究
    4.1 试验方案
        4.1.1 试验设备
        4.1.2 涂层制备技术与工艺
        4.1.3 摩擦副的选取
        4.1.4 固体润滑剂与润滑脂的选取
        4.1.5 织构占有率及形貌设计
    4.2 固-脂润滑介质中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摩擦学性能影响
    4.3 固-脂润滑介质中织构占有率对表面摩擦学性能影响
    4.4 固-脂润滑介质中工况参数对表面摩擦学性能影响
        4.4.1 不同载荷对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4.2 不同转速对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TFE薄膜/TiAlN涂层织构表面固脂润滑摩擦性能研究
    5.1 固-脂润滑介质中织构占有率对表面摩擦学性能影响
    5.2 固-脂润滑介质中工况参数对表面摩擦学性能影响
        5.2.1 不同载荷对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5.2.2 不同转速对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5.3 自润滑关节轴承台架试验
        5.3.1 自润滑关节轴承表面织构化处理
        5.3.2 自润滑微织构关节轴承台架性能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情况及主要成果
    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创新比赛情况:

(8)耐盐雾润滑脂设计与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润滑脂概述
    1.2 润滑脂构成及应用领域
        1.2.1 润滑脂构成
        1.2.2 润滑脂应用领域
    1.3 国内外润滑脂发展现状
    1.4 常用高性能润滑脂研究现状
        1.4.1 复合锂基润滑脂
        1.4.2 聚脲润滑脂
        1.4.3 复合磺酸钙润滑脂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仪器及表征设备
    2.1 润滑脂制备设备
    2.2 润滑脂组分及理化性能检测设备
        2.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2.2 热重分析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A及 DTG)
        2.2.3 润滑脂宽温度滴点测定仪(SYD-3498-I)
        2.2.4 锥入度测试仪(SYD-2801C)
        2.2.5 钢网分油测试装置
        2.2.6 铜片
    2.3 盐雾试验设备及摩擦磨损试验设备
        2.3.1 盐雾试验箱
        2.3.2 UMT-3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
        2.3.3 MRS-10A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
        2.3.4 SRV-V微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
    2.4 耐腐蚀性及摩擦机理表征设备
        2.4.1 JSM-6610LV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EDS)
        2.4.2 白光干涉仪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2.4.4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EPMA)
第3章 调控基础油与稠化剂种类及比例
    3.1 引言
    3.2 两种润滑脂制备工艺
        3.2.1 复合锂基润滑脂制备工艺
        3.2.2 聚脲润滑脂的制备工艺
    3.3 理化性能分析
    3.5 盐雾试验分析
    3.6 摩擦学性能分析
    3.7 摩擦机理分析
    3.8 小结
第4章 二元酸对复合锂基脂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原料及工艺
    4.3 理化性能
    4.4 红外光谱分析
    4.5 摩擦学性能分析
    4.6 摩擦机理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有机胺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聚脲润滑脂制备工艺
    5.3 理化性能分析
    5.4 红外光谱分析
    5.5 耐腐蚀性分析
    5.6 摩擦学性能分析
    5.7 摩擦机理分析
    5.8 小结
第6章 两种稠化剂复合调控润滑脂性能
    6.1 前言
    6.2 所需润滑脂制备工艺
        6.2.1 复合磺酸钙润滑脂制备工艺
        6.2.2 复合锂基-磺酸钙润滑脂制备工艺
    6.3 理化性能分析
    6.4 红外光谱分析
    6.6 摩擦学性能分析
    6.7 摩擦机理分析
    6.8 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9)卧式TMR搅拌机关键部件磨损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摩擦学研究现状
        1.2.2 刀片磨损试验与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2.3 轴承润滑试验及密封结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卧式TMR搅拌机梅花刀片磨损试验研究
    2.1 材质对刀片磨损特性试验
        2.1.1 试验材料及制备
        2.1.2 试验装置及方法
        2.1.3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2.1.4 刀片的磨损性能分析
        2.1.5 结果分析
    2.2 转速对刀片磨损特性试验
        2.2.1 试验装置及方法
        2.2.2 EBSD分析
        2.2.3 磨损性能分析
        2.2.4 结果分析
    2.3 元素对刀片磨损特性试验
        2.3.1 试验装置及参数
        2.3.2 元素分析
        2.3.3 摩擦系数分析
        2.3.4 磨损形貌分析
        2.3.5 结果分析
    2.4 刀片有限元磨损分析
        2.4.1 理论基础与公式计算
        2.4.2 基于有限元法的磨损深度计算
        2.4.3 刀片磨损有限元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卧式TMR搅拌机轴承润滑脂磨损试验研究
    3.1 润滑脂的摩擦学理论研究
    3.2 试验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3.3 磨损试验与表征方法
    3.4 纳米颗粒样品与润滑脂表征分析
        3.4.1 纳米颗粒样品表征分析
        3.4.2 润滑脂微观结构显微镜表征分析
    3.5 轴承润滑脂磨损特性分析
        3.5.1 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分析
        3.5.2 磨损表面分析
        3.5.3 磨损特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卧式TMR搅拌机关键部件磨损性能试验与结构优化
    4.1 搅拌机内部梅花刀片耐磨性能优化与磨损性能试验
        4.1.1 梅花刀片磨损失效分析
        4.1.2 梅花刀片材质的选取优化与验证试验
        4.1.3 结果分析
    4.2 搅拌机轴承改进设计与试验分析
        4.2.1 轴承性能的理论分析
        4.2.2 轴承密封结构改进设计
        4.2.3 轴承密润滑脂选型优化
        4.2.4 轴承验证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10)基于Romax的交叉圆柱滚子回转支承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回转支承相关理论
    2.1 交叉圆柱滚子回转支承简介
        2.1.1 类型介绍
        2.1.2 无齿式回转支承相关参数
    2.2 无齿式回转支承理论分析
        2.2.1 回转支承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
        2.2.2 回转支承工况下的承载情况分析
        2.2.3 回转支承寿命研究
    2.3 赫兹接触理论
    2.4 本章小节
3 非标准回转支承的理论计算验证
    3.1 回转支承工作原理
    3.2 回转支承工况要求参数及失效情况
        3.2.1 回转支承工况要求参数
        3.2.2 回转支承失效情况
    3.3 交叉圆柱滚子回转支承承载理论计算
        3.3.1 交叉圆柱滚子的静态承载能力计算
        3.3.2 交叉圆柱滚子的动态承载能力计算
    3.4 回转支承寿命理论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回转支承及工况下的三维建模
    4.1 动力学软件介绍
    4.2 回转支承建模
    4.3 仿真软件中对模型的参数设定
    4.4 回转支承模型预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回转支承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5.1 不同载荷下回转支承的承载能力分析
        5.1.1 回转支承滚动体承载理论分析计算
        5.1.2 回转支承滚动体承载仿真分析
        5.1.3 接触应力仿真分析
        5.1.4 回转支承寿命分析
    5.2 不同径向工作游隙对回转支承的影响
        5.2.1 不同径向游隙下回转支承寿命的分析
        5.2.2 不同径向游隙下对接触应力分析
        5.2.3 工作游隙对滚道承载的影响
        5.2.4 验证最佳径向工作游隙
    5.3 不同工作温度对回转支承的影响
        5.3.1 不同工作温度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5.3.2 不同工作温度对润滑脂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汽车轴承工况分析及润滑脂选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风电轴承润滑运动规律及换脂技术研究[D]. 程志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2]煤粉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磨损影响试验研究[D]. 郭蔚波.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驱动电动机用密封深沟球轴承设计分析[J]. 赵圣卿,郭向东,苏柏万. 汽车工艺师, 2021(03)
  • [4]稠化剂的类型对润滑脂弹流摩擦特性的影响[D]. 王而强.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6)
  • [5]深沟球轴承密封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D]. 温晶.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6]指数率脂润滑深沟球轴承的弹流研究及寿命分析[D]. 张盛晗. 青岛大学, 2020(01)
  • [7]基于激光微织构技术的轻量化自润滑轴承减摩增寿技术研究[D]. 朱翊航. 江苏大学, 2020
  • [8]耐盐雾润滑脂设计与摩擦学性能研究[D]. 任冠霖.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9]卧式TMR搅拌机关键部件磨损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D]. 王涛.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10]基于Romax的交叉圆柱滚子回转支承特性分析[D]. 潘星宇. 西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汽车轴承工况分析及润滑脂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