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放射科及PACS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浅谈数字放射科及PACS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一、论数字化放射科建设与PACS系统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史林[1](2015)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学模式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且配置分布也不均衡,焦点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垄断医疗资源,而基层小医院却得不到发展机会,技术能力越来越跟不上。在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局,远程医疗是一个必不可少有效的手段,在近几年,国家对远程医疗方向的投入颇多,相关的政策也给予极大的倾斜和关注,但是,在大量的政策制定与资源投入的同时多数远程医疗设备闲置,远程医疗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如何盘活现有远程医疗设备资源,如何整合医疗机构间诊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使数字化大型公立医院成为面向全程健康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论文在多个课题的支持下开展了物联网模式下远程医疗的变革进行研究,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和远程医疗技术,对特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和教学资源如何快速的复制和高效运转进行探索,研究制定了全新的远程医学运行模式,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医学平台,开展远程医学新应用。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提出了零边际成本的模式来复制大型公立医院的资源,并首创建立网络专科中心来将大型公立医院优质医疗和教学资源的对外扩散;提出了医教协同的远程医疗开展模式,并将会诊系统和教学系统进行整合,将会诊直接转变成为教学来开展,探索新模式远程医学工作;提出受教方驱动的远程授课模式,由基层医院提出课程需求,由大型公立医院来组织课程进行远程教学;同时在挂牌远程门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以及基于专科的远程健康宣教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探索全新远程医疗的模式下,本文分析国内远程医疗的运行困局,分析了大型公立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所要面对的难点,以及应对未来远程医疗的系统发展,制定大型公立医院的远程医学系统的系统架构,并通过TOGAF方法对大型公立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落地实施进行分析,为其他后期的技术开发及系统集成指明了方向。在系统设计和技术实现环节,在物联网的感知层和网络层的设备接入提出通信方式定义,解决未联网设备如何加入远程医疗系统的问题;提出了远程设备的软/硬视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来对应硬视频设备与软视频设备之间无法连接问题;在物联网的平台层,重点研究使用Nop Commerce技术进行专科中心的框架设计;为了实现融合影像图片的会诊与教学,开发了DICOM数据的集成浏览功能;为了实现院外不同远程医疗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出了基于Webservice接口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医教协同中会诊转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流媒体视频服务器模式的技术方案;同时为了解决院外物联网监护设备的转发与调用,重点研究了数据实时转发的机制和数据网关的防冲突算法。最后,通过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系统,在试点医院进行了示范验证,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鲜锟[2](2015)在《什邡市人民医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医学影像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已经成为医生对医疗影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给出诊断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构建数字化医院的基本元素。PACS系统中海量的医学图像数据使得PACS系统核心组成部分图像处理模块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和实现高性能的图像处理模块可以增强PACS系统的图像处理效果,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并改善医疗诊断水平,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国内外有关专家一直高度重视医学图像的图像处理技术,因此对PACS系统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实现有较大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和实现了PACS系统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包括传统图像和DICOM图像的处理。论文首先介绍了PACS系统、应用于PACS系统的传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DICOM标准的详细格式和解读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两大功能模块:1)基于GDI+的传统图像处理模块,实现了图像锐化、改变亮度对比度、图像反色、伪彩色、插入对象、选区操作、几何变换与测量以及使用命令模式实现对以上动作的撤销和重做等功能,同时改进选区判断算法,提高了在对选区进行锐化、反色等图像处理操作的速度;2)基于Leadtools的DICOM图像处理,包括DICOM图像的放大缩小、窗宽窗位调节、图像反色、图像合成以及三维重建等功能。通过在实际的PACS系统中运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实现的图像处理模块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良好的开放扩展性。

吴智钢[3](2014)在《数字化骨库及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异体骨精细化重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保肢术已成为骨肿瘤手术治疗的最常见术式,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也已成为肿瘤整块切除后生物重建骨缺损的最常用方法。然而,异体骨植骨材料形状差异大、修复缺损区匹配不佳,经常对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远期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其核心问题就是无法快速挑选精准匹配的植骨材料。本课题旨在探讨数字化骨库建立的可行性,通过病例选择与技术应用,观察数字化骨库对于术前设计骨肿瘤整块切除范围、异体骨精确选配及裁剪、虚拟重建骨缺损的影响,解决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保肢技术中瘤段切除的精确性与异体骨生物重建的精细化程度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本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⑴数字化骨库构建方法及应用流程:用64排螺旋CT扫描的方法,获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综合骨库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的DICOM格式数据,3D重建后进行分析和管理,从而建立数字化骨库。在临床应用时,可以依托数字化骨库中的数据,快速精准的选择最佳匹配的异体骨移植材料,并在计算机软件中精确显示骨肿瘤边界并标定、设计瘤段切除范围、测量骨缺损大小、模拟裁剪及配准异体骨段;⑵病例采集及纳入标准:①具备大段异体骨移植保肢手术的适应症;②肿瘤生长于骨或骨周围,术前与术中肿瘤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③肿瘤周围有明确的骨性标志点;④需要进行肿瘤周围的精确截骨。排除标准:切口或肿瘤部位周围无法固定示踪器,肿瘤仅能部分刮除,以及软组织肿瘤等。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西京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收治的29例骨关节周围的原发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平均22.7岁;病理分型:骨肉瘤20例(其中皮质旁骨肉瘤7例),尤文氏肉瘤4例,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4例;肿瘤部位:肩胛骨1例,锁骨1例,骨盆3例,肱骨近端1例,肱骨远端1例,桡骨远端2例,股骨干2例,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10例,胫骨远端2例;Enneking分期中4例尤文氏肉瘤除外,25例原发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3期、侵袭期)4例,恶性骨肿瘤21例(IB期7例、ⅡA期2例、ⅡB期12例)。所有患者无保肢手术禁忌症,术前均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后确定手术方案;除软骨肉瘤外,其它恶性骨肿瘤(骨肉瘤20例,尤文氏肉瘤4例)均给予规范的新辅助化疗及术后辅助化疗治疗。⑶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骨肿瘤精确切除与异体骨精细化重建: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导航系统(CartⅡ导航系统,Stryker,美国)中,依据术前设计在导航下完成手术实施及监测。本组病例制订数字化骨库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肿瘤切除重建的技术流程,术后采用MSTS功能评分进行随访,并评价肿瘤学结果。结果本课题解决了异体骨精确重建骨肿瘤整块切除后骨缺损的关键技术难题,使用数字化骨库联合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成功对2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与常规异体骨移植操作相比,数字化骨库建立后,术前选配时间从平均1小时减少到5分钟以内,而解剖结构匹配百分率从30%(传统选骨技术)提升到95%(数字骨库技术),大大节约了时间,明显提高了精确性;同时,通过CT-MRI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在术前精确规划瘤段的切除范围。术中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骨骼表面注册点与术前影像及设计匹配,注册误差(0.47±0.19)mm;精确制导完成肿瘤整块切除、异体骨裁剪以及关节力线监控,也可避免发生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副损伤,肿瘤标本边缘病理检查显示切缘清洁无肿瘤残留。术后影像显示肿瘤整块切除范围、异体骨裁剪区域与术前设计一致,无关节失稳及畸形。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0.8个月;1例右锁骨骨肉瘤患者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给予扩大切除旷置术、术后辅助二线化疗治疗;1例左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术后6个月、1例右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术后9个月、1例右股骨干骨肉瘤患者术后15个月出现肺转移,给予肺部病灶放疗、二线化疗治疗;4例患者均生存至今,全组无死亡病例。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免疫排异反应,异体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6.1±2.5)个月;未见感染、骨不连、异体骨骨折、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关节塌陷等明显并发症;MSTS93功能评分平均(25.1±3.2)分。结论数字化骨库的建立,为术前选配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提供了快捷、可视、可靠的信息;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在获得安全的无瘤切除边界的基础上,将精确切除、精准匹配、精细手术与骨肿瘤外科医生有机的结合起来。与术者以往经验性操作方式相比,合理利用数字化骨库的信息联合导航辅助手术的这一课题设计、实施和评价,其整体治疗流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使患者接受安全的生物重建手术,最大限度避免医源性失误,进一步提高保肢手术的安全性,改善临床效果。本课题达到了肿瘤整块切除异体骨生物重建的精确化、个性化、精细化要求,在骨库的数字化改建及导航辅助手术方面获得了较成熟的经验,近期随访效果良好,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优良,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郑威琳[4](2014)在《病人医疗信息多维可视化表达方法与实现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医疗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和e-Healthcare(电子医疗)广泛应用,个体病人医疗信息也呈海量方式增长。如何提高医疗信息应用的延展性和使用效率,成为医学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即便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EMR)系统已经可以对不同医疗系统数据进行统一检索,但这种检索仍然存在效能低下、操作繁琐以及缺乏智能性等缺陷。医生对病人完整医疗信息的查询调阅还是要通过多级的检索、多次的提取,操作复杂,耗时长。海量信息条件下的“基于内容”的快速检索仍然难以解决。当前的检索系统只提供了初级的信息筛选汇总功能,属于信息的直接展现,暂且不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智能性表达的特征。用户想要了解病人的检查状况中的有效信息(如病灶变化等)还需要对病人信息的内容进行人为的筛选、分析、比对等操作。查阅步骤繁杂,易造成的信息遗漏和信息误差等状况,影响了医生获取病人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除此之外,医疗信息中存在着大量的医学专用术语,阅读理解难度大。非医疗专业用户在获取自己的医疗信息时,存在着知识代沟的问题。医疗信息的应用价值没有得以充分体现。从当前病人医疗信息应用的局限性中可以发现,对病人医疗信息进行集成检索,综合表达,智能化显示才是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提升信息应用价值的解决途径,也是当前医疗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性难点。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病人医疗信息多维可视化表达方法,可集成入各种应用平台里进行病人医疗信息的多维度可视化显示,从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上深入、形象地描述病人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快速获取病人医疗信息,并解决非专业人士的知识代沟问题。本论文主要创新之处如下:1.改变了传统对病人医疗信息的显示方式。将病人的历史医疗信息通过多维度可视的状态表达出来,使得用户不用读取与分析医疗报告就可直观地了解病人的历史健康状态。2.实现跨信息系统的信息综合表达功能。根据病人检查部位自动归类病人的医疗检查信息(所属该部位的报告、图像、病灶深度信息等)并综合显示,比传统的数据库检索结果表达(记录与数据内容均分散显示)更简捷、方便、直观、可用。3.构建一种特定的信息对象来对病人信息进行结构化表达,采用信息深度挖掘技术实现了对病人深层信息的准确提取。并能将病人信息独立于数据库存储,检索病人信息时无需访问各类信息系统,提高了医疗信息获取的移动性、安全性和便捷性。4.提高病人医疗信息应用的智能性。自定义分割3D人体模型,通过其各部位状态的变化,动态地突出显示病人在时间、空间上多方位的病情演化信息,提供具体某部位的检查信息及病灶信息的深度分析处理等智能服务。本设计可作为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有效支持工具,有助于提高医生对病人历史病情的全方位掌控和诊治效率的提高。通过可视化功能可提高非医疗人员对病人健康状况的可辨识度,提高医院信息系统使用界面的智能化与个性化,提高医学信息可用性,延长其价值链与使用效率,扩宽研究方向和教学领域。

王胜军[5](2011)在《基于心脏CTA体数据的冠脉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核心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多层螺旋CT采集的心脏影像数据在冠脉临床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方便、快捷地辅助临床工作者从海量的冠脉CTA体数据中准确地获得有价值的心血管临床诊疗信息,一直是医学影像学者们努力的目标,也是当今医学工作者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针对基于心脏CTA体数据的冠脉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核心技术及其实现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复杂数据下心血管的分割,血管中心线的提取,服务于诊断的血管曲面重建以及心血管病变组织的定量检测与定性分析及系统设计与实现等。心血管的分割是诊断心血管疾病首要的一步,也是后续三维重建、定量检测和定性分析等诊断操作的先决条件。分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图像处理和分析领域的难题,特别是受冠脉CTA复杂性和强随机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心血管分割问题是冠脉CAD的核心难点。本文利用升主动脉的位置信息,结合冠状动脉的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管状特征和层间相关性的心血管分割算法来解决自动分割问题。在临床冠脉CTA数据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自动提取冠状动脉,减少医生的交互次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血管中心线在血管可视化视图显示、血管疾病检测和分析及相关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血管结构和曲率变化的复杂性,提取的中心线常会不准确。本文从血管的拓扑结构特征出发,利用方向追踪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血管结构特征的冠脉中心线自动提取算法。在临床数据上实验后,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解决因血管曲率变化比较大以及分支比较多造成的中心线提取不准确问题。曲面重建技术是辅助临床工作者在一张图像上观察管状组织内部结构和完整形态走势的一种可视化技术,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对现有的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讨论和分析,针对现有曲面重建技术对细小疾病不敏感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旋转多角度曲面重建技术,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工作者观察细小疾病,以减少医生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心血管病变组织的定量检测和定性分析是冠脉CAD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价值所在,其可以有效帮助临床工作者检测缩短心血管疾病的时间,降低工作强度,本文首先对现有的基于血管横截面面积(直径)的狭窄检测算法进行研究和讨论,针对现有算法检测误差大和不敏感的缺点,从血管横截面的形状特征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特征的狭窄检测算法。在临床冠脉CTA数据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现有的算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客观性,能够有效地辅助临床工作者对疾病筛查和分析。冠脉CAD的核心技术需要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的、易扩展的、易维护和易操作的平台系统上运行,并实现产业化转换。因此,本文也研究了冠脉CAD平台的系统构建,借鉴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三层架构设计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使冠脉CAD在最大限度的辅助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同时,提高其各个核心算法的复用和扩展能力,使各个核心技术能够扩展和应用于其它医学影像分析中,并最终实现产业化转换,经过临床实际应用证明,本文研究并实现的全部核心技术,能有效地辅助医生对CTA检查方式下的心血管疾病进行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李航[6](2012)在《DICOM格式医学图像采集系统的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入到医学领域。在图像医学方面,越来越多的成像技术在向数字化方向转化,数字化放射科、数字化医院乃至数字化区域医疗平台等已成为医疗卫生和公共健康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是专门为医学图像管理而设计的包括图像存储、检索、传输、显示、处理和打印的硬件和软件系统。PACS的研究与实现已成为医学信息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对DICOM通信标准和图像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以沈阳军区总医院现有的医疗图像设备和网络环境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DICOM标准的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从陆军总院现有的医疗图像设备上传输图片、读取图片、打印图片的功能。文中首先研究了DICOM上层协议的定义、构成、服务规范等技术;接着对医疗图像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分别从非功能性需求和功能性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文中描述了医学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分别介绍了图像传输、图像存取、图像打印等功能的实现过程。最后,本文以沈阳军区总医院现有的医疗图像设备和网络环境为基础,针对DICOM通信模块做了基于临床业务的可视化通讯测试,并给出了测试数据与结果。本文实现的DICOM通信模块已作为“医学图像学远程会诊系统”的一个子模块,成功地应用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图像科,实现了计算机与磁共振成像仪(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quipment, MRI)、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仪(Computer Tomography Equipment, CT)等大型医疗图像设备的通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支力佳[7](2011)在《基于内容的全局相似医学图像检索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化成像设备,如,数字化CT、MRI、X射线、超声、PET等设备的高速发展,现在的医疗机构每天都要产生大量数字医学图像。大型医疗机构每年的数字图像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对于高效的数字图像存储、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迫切。在使用传统的文本信息检索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的情况下,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CBIR)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系统地分析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关键技术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全局相似的医学图像检索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面向多部位的医学图像的全局相似检索。基于刚性配准的检索方法可以获得很高的准确性,但是耗时过长,难以实际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使用梯度相位互信息以及图像重心,分别估计两幅匹配图像的角度偏差和平移偏差。实验表明,新算法具有与基于刚性配准的检索方法相同的准确性,同时计算耗时大幅缩短。(2)面向同一部位医学图像的相同解剖范围检索。提出融合先验知识的线性加权相似度组合方法。基于鲍威尔优化算法,根据先验知识,合理地排列不同类型特征的相似度。采用少量的数据训练鲍威尔算法,依次优化不同类型特征的相似度的组合权重。得到的组合相似度达到了良好的检索准确性,而且鲍威尔算法的寻优过程快速收敛。(3)面向多部位的医学图像的相同标注类检索。通过组合多种全局和局部特征相似度来提高检索性能。首先提出分段聚类构造码书的方法,在获得良好的检索准确性的同时大幅缩短了计算用时;然后组合大数量的相似度在多个公共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得出“和规则”的检索准确性总体优于“乘积规则”的实验结论,并辅以理论分析,对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4)面向多部位的医学图像相同标注类检索结果的排序优化。引入排序支持向量机对检索结果进行优化。通过计算相似度与相似性之间的互信息来滤除冗余的相似度,并以互信息选择的相似度作为排序支持向量机的输入,进行排序优化。实验与分析表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医学图像检索的准确性,并且计算代价较小,适于实际应用。

陈艇[8](2011)在《医院放射报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实施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医院作为医生知识性劳动、患者资料宝贵、信息附加值高的行业,对信息化的专业性要求更高,信息化的建设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放射科业务的不断发展,工作量日益繁重,放射检查数据急剧增加,采用传统的书写方式来完成放射科报告已不合适宜,因此实行信息化工作管理,实行信息化工作流程,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建设数字化放射科,实行全面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改革。放射报告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来全面实现数字化放射科的坚实基础。放射报告管理系统构建旨在全面解决放射检查数据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度,高效率,高准确性的特点来完成放射报告的输入。代替传统的书写模式,具有快捷,准确,便于查询统计的特点,同时,放射检查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提高医院教学及科研水平,增强医院竞争优势,本论文详细介绍放射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块、数据流程、实现功能等内容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系统多种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包括患者放射资料的录入功能、放射资料的综合查询和单项查询功能、放射报告的输入功能、有关数据的汇总统计、借阅管理、模板管理功能、常用字典库的管理功能,系统设置(包括用户,权限,工作站等)等多种信息管理功能。该系统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对放射报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开发技术及实现。采用B/S和C/S混合式构架,以PB、ASP作为前台开发工具,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工具,确定系统开发计划,建立并实现数据库,并且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 Language)工具进行系统需求模型分析和主要功能模块设计。放射报告管理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完全按照软件工程的开发流程进行。主要工作重心在于对该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以及详细设计。最后,通过系统功能测试,显示出系统能够良好的运行,实现预期的目标。

张立波[9](2011)在《数字医学影像通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渗入到医学领域。在影像医学方面,越来越多的成像技术在向数字化方向转化,数字化放射科、数字化医院乃至数字化区域医疗平台等已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专门为医学图像管理而设计的包括图像存储、检索传输、显示、处理和打印的硬件和软件系统。PACS的研究与实现已成为医学信息领域的一个热点。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标准(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Medicine,DICOM)是国际标准的医学影像的通讯协议,它主要实现不同厂商的医疗影像设备之间的互通互连,实现高效快速的影像数据通信。DICOM标准是实现PACS系统的关键。本文首先描述了DICOM标准,对DICOM中各种概念定义、数据编码、解码规则以及各种通信机制等重要原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然后,按照Socket层、DICOM上层协议层、DICOM消息交换层三层网络结构,采用标准C++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设计实现了影像存取、影像查询/检索、影像打印管理、工作列表管理这4方面的DICOM通信服务功能,实现了一个DICOM网络通信模块,最后,本文以沈阳军区总医院现有的医疗影像设备和网络环境为基础,针对DICOM通信模块做了基于临床业务的可视化通讯测试,并给出了测试数据与结果。本文实现的DICOM通信模块已作为“医学影像学远程会诊系统”的一个子模块,成功地应用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放射科和柬埔寨王国皇家军总医院影像科,实现了计算机与磁共振成像仪(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quipment,MRI)、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仪(Computer Tomography Equipment,CT)等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通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汪军峰,樊树峰,丁建荣,林海涛,黄金标[10](2009)在《基于IHE关键影像集成模型PACS工作站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二、论数字化放射科建设与PACS系统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数字化放射科建设与PACS系统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学模式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现状分析
    1.2 问题提出
    1.3 本研究工作开展
    1.4 小结
第二章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模式研究
    2.1 物联网模型与远程医疗模式研究
        2.1.1 物联网社会的到来
        2.1.2 物联网的信息模型需求分析
        2.1.3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信息模型研究
        2.1.4 物联网支持下的远程医疗模式研究
        2.1.5 小结
    2.2 远程教学资源对外延伸模式
        2.2.1 内科类远程教学专科中心
        2.2.2 外科类远程教学专科中心
        2.2.3 医技类远程教学专科中心
        2.2.4 受教方驱动模式案例教学
        2.2.5 小结
    2.3 远程医疗资源对外延伸模式
        2.3.1 视频会诊与挂牌门诊
        2.3.2 影像、病理和心电远程诊断
        2.3.3 远程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
        2.3.4 小结
    2.4 健康管理的医疗资源对外延伸模式
        2.4.1 健康管理机构模式
        2.4.2 个人健康监护模式
        2.4.3 依托专科开展远程健康宣教
        2.4.4小结
    2.5 模式研究的总结
第三章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研究
    3.1 远程医疗系统架构
        3.1.1 远程医疗系统架构设计背景
        3.1.2 远程医疗系统架构设计目标
        3.1.3 远程医疗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3.1.4 系统架构选择
        3.1.5 小结
    3.2 基于TOGAF模型的远程医疗系统规划
        3.2.1 TOGAF模型的介绍
        3.2.2 远程医疗业务的目标分析
        3.2.3 业务架构梳理
        3.2.4 应用架构规划
        3.2.5 数据构架实施研究
        3.2.6 小结
    3.3 系统架构设计总结
第四章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学系统技术实现
    4.1 系统的建设思路
    4.2 传感器与网络层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4.2.1 终端设备改造
        4.2.2 物联网通信方式定义
        4.2.3 软/硬视频互通的改造
        4.2.4 小结
    4.3 平台层核心技术实现
        4.3.1 服务技术框架
        4.3.2 不同平台间的对接解决方案
        4.3.3 会诊转教学的视频流组播服务
        4.3.4 DICOM影像集成浏览服务
        4.3.5 监护数据实时转发技术
        4.3.6 数据网关与防冲突算法
        4.3.7 小结
    4.4 系统研究与建设的总结
第五章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学系统部署与应用研究
    5.1 专科中心的建设
    5.2 远程会诊及会诊转教学的组织
    5.3 多模式的远程教学开展
    5.4 健康宣教开展与院外健康监护
    5.5 系统部署与应用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代表性论着
个人简历
致谢

(2)什邡市人民医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理论和技术概述
    2.1 医学图像概述
    2.2 图像的增强与复原
    2.3 DICOM医学图像传输协议
        2.3.1 DICOM标准介绍
        2.3.2 DICOM标准的组成部分
    2.4 PACS系统概述
    2.5 医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开发技术选择
        2.5.1 C/S模式
        2.5.2 B/S模式
        2.5.3 采用的系统模式结构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3.1 什邡医院的需求
    3.2 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
    3.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系统的功能流程设计
第四章 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三维切面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2.2 体绘制重建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2.3 三维裁剪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3 系统算法设计与实现
第五章 系统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的分类及步骤
第六章 具体临床使用病例
    6.1 病案一
    6.2 病案二
    6.3 病案三
    6.4 病案四
    6.5 病案五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数字化骨库及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异体骨精细化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骨库沿革
        1.1 骨库的建设
        1.2 骨库的管理
    2 骨肿瘤保肢技术
        2.1 骨肿瘤分期
        2.2 骨肿瘤外科边界的分类
        2.3 保肢术的适应症和方法
        2.4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应用
    3 骨库的数字化改建
        3.1 数字骨科学概念的提出
        3.2 异体骨数字化的应用
        3.2.1 传统选骨技术
        3.2.2 虚拟 3D 技术
        3.2.3 数字化骨库的意义
    4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
        4.1 导航技术的发展
        4.2 导航技术在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5 展望
1 课题设计及流程
    1.1 数字化骨库的构建方法
        1.1.1 DICOM 数据采集
        1.1.2 数字化处理和资料库管理
    1.2 导航下模拟切除及异体骨配准
        1.2.1 硬件设备
        1.2.2 软件系统
    1.3 导航辅助手术实施
        1.3.1 导航系统的注册和验证
        1.3.2 术中导航的跟踪及监测
2 一般资料
    2.1 病例采集及纳入标准
    2.2 患者资料
        2.2.1 基本情况
        2.2.2 恶性骨肿瘤的化学治疗
    2.3 术后随访和评价指标
3 临床应用
    3.1 四肢骨关节肿瘤切除重建
        3.1.1 保留关节面的大段异体骨移植重建
        3.1.2 异体骨关节的移植重建
    3.2 经 Y 型软骨截骨髋臼肿瘤精确切除及异体骨盆重建
4 结果
    4.1 数字骨库信息使用及术前规划
    4.2 导航辅助手术实施
    4.3 肿瘤学预后
    4.4 并发症及功能评价
5 讨论
    5.1 骨库数字化改建的探索
    5.2 CT-MRI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
    5.3 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手术的优缺点
    5.4 导航系统的注册、验证、追踪与监测
    5.5 整体治疗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7 课题存在的不足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4)病人医疗信息多维可视化表达方法与实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本章主要内容
    1.1 课题的背景介绍
        1.1.1 医院信息化发展进程
        1.1.2 医疗信息系统概况
        1.1.3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1.4 医疗信息的应用现状
    1.2 可视化技术意义与发展
        1.2.1 科学计算可视化
        1.2.2 数据可视化
        1.2.3 信息可视化
        1.2.4 知识可视化
        1.2.5 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1.3 可视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1.3.1 疾病诊断的可视化
        1.3.2 疾病治疗的可视化
        1.3.3 疾病预防控制的可视化
        1.3.4 医疗信息检索可视化
        1.3.5 可视化人体计划
    1.4 国内外可视化人体研究
        1.4.1 国内外可视化人体研究的发展
        1.4.2 可视化人体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
    1.5 病人信息可视化索引技术的研究
        1.5.1 病人信息可视化索引系统
        1.5.2 病人信息可视化索引技术
        1.5.3 病人信息可视化索引技术的局限性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2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6.3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病人医疗信息多维可视化表达的方法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2.1 当前病人信息存储、检索及表达及其局限性
    2.2 面向病人的信息多维可视化处理(MDVP)
    2.3 MDVP 的实现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病人关键医疗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方法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3.1 病人关键医疗特征信息的定义
        3.1.1 放射科医疗信息的种类
        3.1.2 各类型信息深度挖掘技术的需求分析
        3.1.3 病人关键医疗特征信息的内容
    3.2 针对自由文本形式的医疗信息基于内容的提取
        3.2.1 病人文本信息的全面采集
        3.2.2 报告文本内容的处理分析
        3.2.3 报告内容处理分析技术的实现流程
        3.2.4 病灶特征信息内容提取的技术实现
    3.3 针对离散数据形式的医疗信息的挖掘与表达
    3.4 医疗图像信息的提取与表达
    3.5 本章小结
4 病人信息可视化对象构建方法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4.1 病人信息可视化对象的构建目的
    4.2 可视化对象框架的定义标准
        4.2.1 放射学标准(RadLex、ACR Code)
        4.2.2 SNOMED 标准
    4.3 病人信息可视化对象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4.4 可视化对象结构的特点
    4.5 信息可视化对象内容的填充
    4.6 信息可视化对象的存储与传输
    4.7 本章小结
5 病人医疗信息的多维可视化显示技术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5.1 病人信息多维可视化显示技术的需求分析
    5.2 信息多维可视化显示技术的实现
        5.2.1 图形 API 的选择
        5.2.2 三维人体模型的分割
        5.2.3 模型数据的加载与重绘
        5.2.4 3D 模型与医疗信息的融合匹配
        5.2.5 多维度动态综合显示功能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病人医疗信息多维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章主要内容
    6.1 面向病人的医疗信息多维可视化系统的总体设计
    6.2 对象生成组件的架构设计和主要模块介绍
        6.2.1 病人信息可视化对象生成组件架构设计
        6.2.2 对象生成组件的主要模块功能介绍
    6.3 对象显示组件的架构设计与模块介绍
        6.3.1 对象显示组件的架构设计
        6.3.2 主要模块功能介绍
    6.4 系统整体流程及各功能组件的工作流程
        6.4.1 系统整体工作流程
        6.4.2 对象生成组件的工作流程
        6.4.3 对象显示组件的工作流程
    6.5 病人信息多维可视化表达与应用平台的集成
        6.5.1 与 RIS/PACS 系统的集成
        6.5.2 控件接口的设计实现
        6.5.3 平台上客户端的集成方案
        6.5.4 可视化对象与索引系统的集成
    6.6 本章小结
7 病人医疗信息多维可视化系统功能实现及性能评测
    本章主要内容
    7.1 多维可视化显示功能的实现效果
        7.1.1 显示效果测试
        7.1.2 模型显示时间的变换
        7.1.3 模型显示层次的变换
        7.1.4 检查信息及病灶深层信息显示
    7.2 测试环境及性能指标介绍
    7.3 基本性能测试评估
        7.3.1 病灶信息提取成功率 SRLE 及病灶信息可视化成功率 SRLV
        7.3.2 用户等待时间 WT
        7.3.3 图像/报告关联正确率 AIRI
        7.3.4 病灶面积数据提取准确率 ALAE
    7.4 控件整体性能分析总结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心脏CTA体数据的冠脉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核心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心血管疾病及其特征与危害
        1.1.2 心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方式
        1.1.3 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方式的局限性
    1.2 CAD及冠脉CAD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1.2.1 CAD的研究现状
        1.2.2 冠脉CAD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1.2.3 冠脉CAD应用前景
    1.3 冠脉CAD的关键技术点及其挑战
        1.3.1 冠脉CAD涉及的关键技术
        1.3.2 冠脉CAD关键技术面临的挑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技术路线和实验数据获取原则和方法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及内容
        1.4.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4.3 冠脉CAD实验数据获取原则和方法
    1.5 本文工作概述和结构
        1.5.1 本文工作概述
        1.5.2 本文的结构
第2章 基于管状特征和层间相关性的心血管分割算法
    2.1 引言
    2.2 基于管状结构特征的冠脉分割的难点及方法
    2.3 全自动迭代式分割升主动脉
        2.3.1 基于Hough变换的自动种子点检测和ROI定位方法
        2.3.2 自适应迭代升主动脉分割方法
    2.4 基于结构特征的冠脉种子点提取
        2.4.1 升主动脉定位冠脉VOI区域
        2.4.2 种子点选取
        2.4.3 种子点准确性判断
        2.4.4 多尺度分析筛选种子点
    2.5 基于层相关性的冠脉提取
        2.5.1 基于结构特征的层区域生长
        2.5.2 层区域生长的过分割抑制
    2.6 实验结果与讨论
        2.6.1 实验结果
        2.6.1.1 升主动脉的分割效果评估
        2.6.1.2 管状结构相似性函数提取种子点效果
        2.6.1.3 不同尺度下种子点提取效果
        2.6.1.4 形状指数对种子点提取的影响
        2.6.1.5 层区域生长分割血管效果
        2.6.2 分析与讨论
        2.6.2.1 升主动脉分割的抗噪性能和运算时间的讨论
        2.6.2.2 VOI区域及采样步长对速度和种子点准确性的影响
        2.6.2.3 尺度σ对种子点准确性的影响
        2.6.2.4 层区域生长算法抑止过分割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血管结构特征的冠脉中心线自动提取算法
    3.1 引言
    3.2 中心线提取算法综述
        3.2.1 基于细化的中心线提取算法
        3.2.2 基于距离变换的中心线提取算法
        3.2.3 基于方向追踪的中心线提取算法
    3.3 基于血管结构特征的冠脉中心线提取
        3.3.1 基于血管拓扑结构的中心线预提取
        3.3.1.1 26邻域特征在骨架线节点分类中的应用
        3.3.1.2 基于血管整体结构特征的根节点提取
        3.3.2 基于血管局部特征的中心线追踪
        3.3.2.1 血管局部几何形态特征判断
        3.3.2.2 基于血管局部结构特征的中心线校正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实验结果
        3.4.1.1 细化与追踪算法提取中心线的效果
        3.4.1.2 本文算法提取中心线的效果
        3.4.2 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曲面重建技术
    4.1 引言
    4.2 曲面重建的基本方法
        4.2.1 投影CPR(Projected CPR)
        4.2.2 延展CPR(Stretched CPR)
        4.2.3 拉直CPR(Straightened CPR)
    4.3 现有改进的曲面重建方法
        4.3.1 厚度CPR(Thickness CPR)
        4.3.2 旋转CPR(Rotating CPR)
        4.3.3 多路径CPR(Multi-Path CPR)
    4.4 旋转多角度的曲面重建
        4.4.1 旋转多角度CPR的成像意义
        4.4.2 旋转多角度CPR的成像方法
    4.5 实验与讨论
        4.5.1 实验结果
        4.5.1.1 旋转投影CPR、延展CPR与拉直CPR
        4.5.1.2 厚度CPR
        4.5.1.3 旋转多路径CPR
        4.5.1.4 旋转多角度CPR
        4.5.2 分析与讨论
        4.5.2.1 三种基本CPR成像分析
        4.5.2.2 改进CPR成像分析
        4.5.2.3 旋转多角度CPR成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心血管病变组织形态的定量检测和定性分析
    5.1 引言
    5.2 基于血管横截面面积(直径)的狭窄检测方法
        5.2.1 血管参数测量
        5.2.1.1 血管实际参数计算
        5.2.1.2 血管理论参数计算
        5.2.2 血管狭窄程度的计算与分析
        5.2.2.1 血管狭窄程度的计算
        5.2.2.2 血管狭窄程度的分析
    5.3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血管狭窄检测方法
        5.3.1 血管的形态学特征提取
        5.3.2 决策树分类器
        5.3.3 决策树分类器在血管狭窄检测中的应用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实验评估准则
        5.4.2 基于血管横截面面积(直径)的狭窄检测算法实验
        5.4.3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狭窄检测算法实验
        5.4.3.1 血管横截面的形态学特征选取
        5.4.3.2 形态学特征检测狭窄的实验评估
        5.4.4 分析与讨论
        5.4.4.1 两种狭窄检测算法综合分析
        5.4.4.2 各个形态学特征对狭窄检测的敏感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冠脉CAD系统设计与实现及其核心技术的扩展
    6.1 引言
    6.2 冠脉CAD的辅助功能
        6.2.1 交互式辅助诊断功能
        6.2.2 可视化显示辅助诊断功能
        6.2.3 诊断结果输出与保存功能
    6.3 冠脉CAD系统设计与应用价值
        6.3.1 冠脉CAD系统设计方案
        6.3.2 冠脉CAD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及应用价值
    6.4 冠脉CAD核心技术及其应用讨论
        6.4.1 心血管分割的扩展及应用
        6.4.2 冠脉中心线提取的扩展及应用
        6.4.3 CPR技术的扩展及应用
        6.4.4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血管狭窄检测技术的扩展及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工作
作者简介

(6)DICOM格式医学图像采集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的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
        2.1.1 Visual Studio简介
        2.1.2 Visual Studio起源
        2.1.3 Visual C++技术应用
    2.2 DICOM协议的起源与定义
    2.3 第三版DICOM协议
    2.4 DICOM信息体系
        2.4.1 信息模型
        2.4.2 应用实体
        2.4.3 信息对象定义
        2.4.4 唯一标识
        2.4.5 服务对象对
        2.4.6 服务规范
        2.4.7 图像格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学图像采集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优势
    3.2 系统构成
    3.3 医学图像传输功能分析
        3.3.1 系统数据集格式分析
        3.3.2 系统信息模型分析
        3.3.3 系统消息模块分析
        3.3.4 协议单元功能模块分析
        3.3.5 系统联系协议功能分析
    3.4 医学图像读取存储功能分析
        3.4.1 读取DICOM图像功能分析
        3.4.2 浏览CT图像功能分析
        3.4.3 存储DICOM图片功能分析
    3.5 医学图像打印功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ICOM的医学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整体设计原则
    4.2 图像传输功能详细设计
        4.2.1 图像传输方式详细设计
        4.2.2 传输服务类的详细设计
    4.3 图像打印功能的详细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ICOM的医学图像采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图像传输功能的实现
        5.1.1 图像传输方式实现
        5.1.2 传输服务类的实现
    5.2 图像读取存储功能的实现
    5.3 图像打印功能的实现
    5.4 运行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内容的全局相似医学图像检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从应用角度分析医学图像检索
        1.2.2 相关研究文献总括
        1.2.3 较有影响力的医学图像检索系统
    1.3 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的关键问题
        1.3.1 图像视觉特征提取问题
        1.3.2 图像相似性匹配问题
        1.3.3 检索结果排序问题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和研究路线
第2章 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关键技术
    2.1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一般框架
    2.2 图像配准技术
    2.3 图像视觉特征提取技术
        2.3.1 全局特征提取技术
        2.3.2 局部特征提取技术
    2.4 特征降维技术
    2.5 相似性匹配技术
        2.5.1 基于特征向量的相似性匹配技术
        2.5.2 基于局部特征的相似性匹配技术
    2.6 基于相似度组合的图像检索技术
    2.7 基于机器学习的检索结果排序技术
    2.8 检索性能的评测
        2.8.1 查全-查准率曲线
        2.8.2 MAP值
        2.8.3 P@n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多部位医学图像的全局相似检索方法研究
    3.1 检索方案
    3.2 面向多部位医学图像的全局相似初检
    3.3 面向多部位医学图像的全局相似精化检索
        3.3.1 图像梯度
        3.3.2 梯度相位直方图
        3.3.3 互信息
        3.3.4 梯度相位互信息(GP MI)
        3.3.5 基于梯度相位互信息的精化匹配算法
    3.4 实验与讨论
        3.4.1 实验数据
        3.4.2 实验用例及评测方法
        3.4.3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的初检结果
        3.4.4 基于梯度相位互信息的精化检索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同一部位医学图像的相同解剖范围检索方法研究
    4.1 数据分析、特征提取与相似性匹配
        4.1.1 对于同一部位医学图像特点的分析
        4.1.2 特征提取
    4.2 融合先验知识的线性加权方法
        4.2.1 鲍威尔优化算法
        4.2.2 融合先验知识的鲍威尔线性加权
    4.3 实验与讨论
        4.3.1 实验数据
        4.3.2 实验方案
        4.3.3 MAP比较
        4.3.4 寻优后权值的分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多部位医学图像的相同标注类检索方法研究
    5.1 基于视觉词袋的局部特征构造
        5.1.1 常用的视觉词袋构造方法
        5.1.2 改进的视觉词袋构造方法
    5.2 相似度组合方法
        5.2.1 相似度的组合过程
        5.2.2 组合规则的选择
        5.2.3 特征提取及相似度计算
    5.3 实验与讨论
        5.3.1 局部特征码书构造的实验及讨论
        5.3.2 基于不同组合规则的相似度组合检索实验及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多部位医学图像的相同标注类检索结果排序优化
    6.1 相似度降维
        6.1.1 基于互信息选择的相似度降维
        6.1.2 最大依赖准则与最大相关准则
        6.1.3 基于Parzen窗的互信息计算
    6.2 排序支持向量机
        6.2.1 支持向量机简介
        6.2.2 支持向量机用于检索排序
        6.2.3 基于互信息选择相似度的排序支持向量机
    6.3 实验及讨论
        6.3.1 基于互信息选择相似度实验及讨论
        6.3.2 基于排序支持向量机的图像检索结果排序实验及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专利授权情况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

(8)医院放射报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1.5 论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医院放射报告管理系统概述及关键技术
    2.1 医院信息系统定义
    2.2 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
    2.3 医院放射报告管理系统简介
    2.4 医院放射报告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2.4.1 采用C/S 模式和B/S 模式的交叉混用
        2.4.2 UML 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医院放射报告管理系统的调研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3 系统需求分析
        3.3.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3.3.2 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3.3.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4 系统需求模型
        3.4.1 系统用例分析
        3.4.2 系统顺序图分析
        3.4.3 系统类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4.1 系统概要设计
        4.1.1 系统设计思想
        4.1.2 系统设计原则
        4.1.3 系统组成结构
        4.1.4 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4.1.5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4.1.6 系统分层结构
        4.1.7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4.1.8 数据库概要设计
        4.1.9 数据库性能优化
        4.1.10 数据库安全规划
    4.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2.1 资料登记模块
        4.2.2 资料查询模块
        4.2.3 工作列表模块
        4.2.4 放射报告模块
        4.2.5 放射报告发布模块
        4.2.6 字典库设置模块
        4.2.7 用户权限模块
    4.3 数据接口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数据字典)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2 系统开发工具
    5.3 INI 配置文件
    5.4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4.1 资料登记模块
        5.4.2 资料查询模块
        5.4.3 放射报告模块
        5.4.4 放射报告发布模块
        5.4.5 借阅管理模块
    5.5 用户界面的设计及开发
        5.5.1 登陆界面
        5.5.2 程序主界面
    5.6 PB 实现将导出的EXCEL 文件的英文标题替换为汉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运行情况
    6.1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6.2 软件测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6.3 测试环境描述
        6.3.1 软件环境
        6.3.2 硬件环境
    6.4 程序调试
    6.5 对本系统的测试
    6.6 系统测试结论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数字医学影像通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医学影像学信息化概况
    1.2 课题的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概述
    2.1 PACS系统的优势
    2.2 PACS系统的构成
    2.3 PACS系统的功能
    2.4 PACS系统的分类
第三章 DICOM标准解析
    3.1 DICOM标准的起源
    3.2 ACR/NEMA第三版DICOM标准内容摘要
    3.3 DICOM信息体系
        3.3.0 DICOM信息模型
        3.3.1 DICOM应用实体
        3.3.2 DICOM信息对象定义(IOD)
        3.3.4 DICOM唯一标识(UID)
        3.3.5 DICOM服务对象对(SOP)
        3.3.6 服务类规范
        3.3.7 DICOM服务类(Service Class)
        3.3.8 DICOM数据集(Data Set)
        3.3.9 DICOM图像信息模型
        3.3.10 DICOM影像文件格式
    3.4 DICOM网络通讯机制
        3.4.1 DICOM通讯网络模型
        3.4.2 DICOM消息(DICOM Message)
        3.4.3 DICOM消息服务元素(DIMSE)
        3.4.4 DICOM协议数据单元
        3.4.5 DICOM联系协议
        3.4.6 传输语法(Transfer Syntax)
第四章 DICOM通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基于TCP/IP的二进制流通讯设计与实现
        4.1.1 网络Socket层次的设计与实现
        4.1.2 TCP与UDP的选择
        4.1.3 Big Endian与Little Endian编码方式
    4.2 PDU层次的传输与通信
        4.2.1 数据包单元的设计与编解码
    4.3 DICOM消息层的研究与实现
        4.3.1 DICOM影像传输过程的研究与实现
        4.3.2 WorkList通信过程的研究与实现
        4.3.3 Query/Retrieve通信过程的研究与实现
        4.3.4 DICOM打印通信过程的研究与实现
    4.4 运行与测试结果
        4.4.1 网络连接与图像接收
        4.4.2 DICOM网络通讯测试结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基于IHE关键影像集成模型PACS工作站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关键影像集成模型
    1.我院PACS的组成
    2.关键影像的实现模式
关键影像的临床应用
    1.临床医师影像浏览
    2.跨科室影像学会诊
    3.医学影像的远程会诊
    4.医学影像学教学资料存档
讨论
    1.关键影像的优点
    2.阻碍IHE关键影像标识集成模式实现的因素
    3.关键影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论数字化放射科建设与PACS系统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学模式研究与实现[D]. 何史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5(11)
  • [2]什邡市人民医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构建[D]. 鲜锟.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3]数字化骨库及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异体骨精细化重建[D]. 吴智钢.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
  • [4]病人医疗信息多维可视化表达方法与实现技术研究[D]. 郑威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14(02)
  • [5]基于心脏CTA体数据的冠脉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核心技术研究与实现[D]. 王胜军. 东北大学, 2011(07)
  • [6]DICOM格式医学图像采集系统的开发[D]. 李航. 东北大学, 2012(01)
  • [7]基于内容的全局相似医学图像检索方法研究[D]. 支力佳. 东北大学, 2011(07)
  • [8]医院放射报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陈艇.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9]数字医学影像通信的研究与实现[D]. 张立波. 东北大学, 2011(03)
  • [10]基于IHE关键影像集成模型PACS工作站的临床应用[J]. 汪军峰,樊树峰,丁建荣,林海涛,黄金标. 放射学实践, 2009(04)

标签:;  ;  ;  ;  ;  

浅谈数字放射科及PACS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