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话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一、语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钟颖芳[1](2021)在《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定义、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以及研究的内容、目标与创新之处。

王宜阁[2](2021)在《基于语篇的《发展汉语》写作教材分析与考察》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汉语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升温,汉语教学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焦点。写作是汉语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之一,同时作为一项语言输出训练是学习者语篇表达能力的重要反映。在语言学习进入中高级阶段,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语法层面上正确,但逻辑上表达不通顺或语言重复累赘的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学习者书面语表达存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问题。写作教材作为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以及造成学习者语篇偏误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于汉语语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发展汉语·高级写作》两册教材为研究对象,参考教材编写说明和设计目标,从语篇教学角度出发,对教材内课文和习题内语篇数量、篇幅,范文话题、体裁,练习题题型和语篇内容以及语篇知识介绍等教材语篇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教材语篇教学内容的编排方面具有如下特点:教材总体体现一定语篇教学意识;偏重于宏观语篇知识的讲练,对于语篇的体裁结构知识讲解细致;微观语篇衔接手段类练习占比较少,分布相对分散,微观语篇衔接手段中以逻辑衔接类练习占比最高;其次基于以上教材语篇教学内容方面的编排特点,论文提出针对教师和学生在教材使用方面的建议:教师应灵活把控课堂,有选择的对教材习题进行讲练;重视结合语篇知识进行习作讲评;学生应该重视语篇知识积累,有效利用教材课前作文讲评版块。

沈倬丞[3](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王爱茵[4](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新闻类语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新闻类语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且随着实用类语篇在高考语文中比重的增加,对新闻类语篇进行更深刻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深度学习正符合新闻类语篇学习的特征。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新闻类语篇教学一直不被重视,很多教师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文学类语篇的阅读与鉴赏,而把新闻类语篇视作阅读的补充材料,导致学生对新闻类语篇的学习停留于表层,没有真正理解新闻类语篇的深刻内涵。因此,从深度学习理论出发对新闻类语篇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对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深度学习理论出发对新闻类语篇教学进行研究,既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新闻类语篇的深度理解,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满足未来生活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新闻类语篇的深度学习,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通讯类语篇和新闻评论语篇为例,提出改进新闻类语篇教学的策略。就通讯语篇的教学而言,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设计,其次要开发整合新旧知识和课外资源,促进深度探究,最后要丰富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比较阅读、合作阅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促进深度理解。就新闻评论语篇的教学而言,教师首先要关注热点,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识别文体,理解新闻评论的特征,再次是理清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是读写结合,尝试新闻评论写作,实现对新闻评论的深度学习。

赵刚强[5](2021)在《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泛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尝试在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采用文献综述、语料库分析、偏误分析等方法,对61篇约12581字留学生中级作文语料进行详细分析,对学习者出现的偏误进行归纳概括,并分析偏误成因。在此基础上选择两套中级汉语泛读教材,以典型课文为例,设计泛读教学案例。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对汉语泛读教学做一点思考,以期在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提高汉语泛读教学效果,提高学习者在阅读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理论及语料来源等。第二章关于语篇衔接手段相关的语料考察,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进行语料的搜集与整理,从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两方面归纳偏误类型并分析偏误例句。第三章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的泛读课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选取两套中级泛读教材,选择其中典型的课文设计教学案例,在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第四章语篇衔接手段相关的偏误原因分析及泛读教学建议。基于语篇衔接理论分析衔接手段相关的偏误成因,从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分析,尝试给出泛读相关教学建议。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

王宜阁[6](2021)在《近二十年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述评和思考建议》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篇逐渐出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视野中,经历了近四十年的研究探索与教学实践,2010年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出现新动向。文章首先利用数据统计对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文献发表数量、发文机构分布、发文引用量和作者分布等,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近二十年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内容出现的新方向、新趋势予以描述与评价,在对目前语篇教学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研究方法多元化,且应加强历时性研究;拓展各类课型中的语篇研究;提高语篇研究结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程度;加强语篇教学的系统性探索。

位巧[7](2020)在《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英语语篇教学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首要教学原理进行英语语篇教学,应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将语篇教学纳入完成任务的活动中,赋予语篇教学更强的情境性和目的性。通过设计连续的任务序列,引导学生进行语篇意义探究和问题情境下的语篇重构和再创造。学生通过参与整项连续的、循序渐进的任务逐级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田晓萌[8](2020)在《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法研究综述(1990~2020)》文中认为语篇教学作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收集了近30年(1990~2020)来的语篇教学法研究文献,从教学内容和课型两个维度入手对其进行回顾、总结与展望。教学内容包括语篇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课型是指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口语课四项技能课。通过综述,我们发现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法有了长足的进展,突出表现在丰富的语篇训练方法上。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教学对象不明晰、分级教学不明确、实践与理论结合不够紧密、教法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刘桂利[9](2020)在《语篇教学法下高中英语“导合问用”阅读模式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课堂活动和能力目标是发展学生“听、说、读、看、写”的能力。较以往的课程标准要求,其他方面或有增减,但是“读”这一能力是从未改变的,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效果和阅读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情和英语阅读内在的规律认识不够,把握不好,从而使得阅读教学未放在全局的观念下创新发展。其实国外也有很多对语篇教学法的相关研究,但是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相关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的提出,没有做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再到理论。基于语篇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和班级的学情,提出了高中英语“导合问用”阅读模式。本文探究的问题就是:1)高中英语阅读“导合问用”教学模式是否有效,判定标准为是否能提高现行高考题型中阅读理解分数?2)“导合问用”阅读模式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通过将该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本文基于语篇教学法,并且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导合问用”阅读模式的应用进行探究。该教学方法主要以四步组成:“导入”、“整合”、“提问”、“运用”。高中英语“导合问用”阅读教学模式是以语篇教学法为指导,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刺激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以高考考点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高中英语“导合问用”阅读模式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导入”部分包括复习上节课所学重难点或者回顾与即将所学内容相关的东西,为新课作铺垫。在这一环节,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语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呈现,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结合学生学情,让学生能够为充分理解篇章做准备。“整合”部分需要教师对篇章进行深加工之后,对相关课文段落进行高考题型的改编设置,做成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刺激大脑主动积极思考,减少走神。“提问”部分包括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或者是教师提出学生不易察觉的问题供学生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尽量自己查找资料尝试解答,学生间互相答疑解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充当组织者和监督者。这个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整合完篇章后,难免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可能是某个单词、句子无法理解,也可能是某个语法现在无法理解等等。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此环节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设置推理判断题、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等高考大纲所要求的考查点,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解答了诸多困惑和问题之后,那么就为接下来的“运用”环节扫清了障碍。“运用”部分包括引导学生梳理行文脉络和运用迁移的练习。首先,将文章中的过渡语找出来,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可以让学生做复述练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脉络进行鉴赏学习,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为自己的写作和口头表达打基础。最后,教师课堂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背诵积累文章优美词句,也可以让学生仿写阅读材料的亮点,还可以让学生做相关高考题型的拓展练习来巩固夯实所学内容。本设计主要以对照实验法。以阅读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作为对照实验对象,开展为期4个月的教学实践,其中实验班采用基于语篇教学法的“导合问用”阅读模式,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发现,“导合问用”阅读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效果和预期大致相符。基于语篇教学法下的“导合问用”阅读模式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成绩上看是行之有效的,能提高现行高考题型中阅读理解分数。此外,导合问用”阅读模式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本研究也对该问题进行了回答。相比传统的阅读教学法,笔者提出的“导合问用”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英语知识水平、情感与意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

龚晨[10](2020)在《跨媒介语言能力与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的语言生活越来越呈现出多媒介、跨媒介和媒介融合的特征,培养学生跨媒介语言能力以适应当前及未来的语言生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时代课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学习任务群之一,并明确其教学要求。本文试图融合语言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从媒介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探讨“跨媒介语言能力”的内涵与养成路径,进而对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及其教学进行了问题分析、理论探讨与策略构建,以期对该任务群的教学开展有所裨益。本文的主体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当前跨媒介语言生活对高中语文的新挑战。当代跨媒介语文生活具有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和信息接受个性化的特征,这向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教学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探讨“跨媒介语言能力”。跨媒介语言能力是一种复合型语言能力,是对传统的语文能力和媒介素养的全面综合,跨媒介语言能力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跨媒介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本部分重点分析了跨媒介语言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养成路径。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跨媒介语言能力存在一些不足,当前的跨媒介阅读教学也存在一些实践和认识上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从阅读过程的“媒介融合”角度探讨了高中生的“跨媒介阅读”问题。首先,论述跨媒介阅读是培养高中生跨媒介语言能力的最重要的养成路径。其次,理清“跨媒介阅读”的内涵,分析了跨媒介阅读的多元性、交互性和互文性特点。最后,分析了高中生跨媒介阅读的两种形式,举例说明了三种实现方式:不同主体先跨后读、同一主体边跨边读以及不同主体边跨边读。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教学对跨媒介阅读的作用和意义。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如何实施“跨媒介阅读教学”。跨媒介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的一种新体验,跨媒介阅读教学是一种多模态语篇教学、多模态语码教学以及多模态语篇解码教学,跨媒介阅读教学应以语篇图式理论为指导,需要适应不同的语篇体裁。本文基于这些认识,提出了若干跨媒介阅读教学模式。另外,本文还对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中的若干认识和实践误区进行了澄清。如将跨媒介阅读教学等同于多媒体教学,如将跨媒介阅读教学狭义理解为特定文本教学,如将跨媒介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学作品教学相割裂等。

二、语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关键概念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读·思·达”教学法
    (三)语篇教学
    (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
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二)认知理论
    (三)“窄式阅读”理论
三、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 一些学者探索实施“读·思·达”教学法
        2. 国内外一些学者探索实施基于语篇的教学研究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二)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2)基于语篇的《发展汉语》写作教材分析与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理论背景
        1.1.1 语篇研究理论
        1.1.2 教材评估分析理论
    1.2 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现状
        1.2.1 书面语语篇偏误分析研究
        1.2.2 写作课语篇教学研究
        1.2.3 基于语篇的写作教材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和思路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教材范文分析
    2.1 范文数量和篇幅分析
        2.1.1 范文语篇篇幅分析
        2.1.2 习题语篇篇幅分析
    2.2 范文话题和体裁分析
        2.2.1 范文话题分析
        2.2.2 范文体裁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教材练习题分析
    3.1 习题题型数量
    3.2 习题开放性程度分析
        3.2.1 控制性练习
        3.2.2 半开放性和开放性练习
    3.3 习题提示性分析
        3.3.1 提示性表达练习
        3.3.2 无提示性表达练习
    3.4 习题语篇知识内容分析
        3.4.1 宏观语篇知识习题
        3.4.2 微观语篇知识练习
    3.5 小结
第四章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教材语篇知识点分析
    4.1 语篇知识点类型
    4.2 语篇知识点分布
    4.3 语篇知识点教学需求问题
    4.4 小结
第五章 教材语篇教学内容编排特点及使用建议
    5.1 教材语篇教学内容编排特点
        5.1.1 教材总体语篇教学意识渗透明显
        5.1.2 偏重宏观语篇知识讲练
        5.1.3 语篇衔接手段类练习分布相对分散
    5.2 基于语篇教学的教材使用建议
        5.2.1 丰富教学手段灵活把控讲练内容
        5.2.2 结合语篇知识讲评作文
        5.2.3 学生注重语篇微观知识积累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高等水平读、听、写等级数量界定
    附录2 习题提示性表达分类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一、研究路径
        二、总体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一、核心素养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一、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一、概念及内涵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一、文化历史理论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一、目的与原则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一、培养理念层面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三、考评机制层面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新闻类语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深度学习研究现状
        二、新闻类语篇教学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深度学习的内涵
        一、机器领域和教育领域的深度学习
        二、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
        三、深度学习的内涵
    第二节 深度学习的特征
        一、深度学习强调自主参与
        二、深度学习注重批判理解
        三、深度学习促进整合建构
        四、深度学习着意迁移应用
        五、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节 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三、元认知理论
第二章 新闻类语篇的内涵、特征和分类
    第一节 新闻类语篇的内涵
        一、语篇的内涵
        二、新闻类语篇的内涵
    第二节 新闻类语篇的特征
        一、真实客观性
        二、简洁性
        三、连贯性
        四、情境性
        五、交际性
        六、倾向性
    第三节 新闻类语篇的分类
第三章 深度学习与高中新闻类语篇教学的协调
    第一节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闻类语篇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新闻类语篇教学的内涵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新闻类语篇教学的特征
    第二节 深度学习和高中新闻类语篇的内在联系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新闻类语篇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通讯语篇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设计
        二、开发整合资源,促进深度探究
        三、丰富教学方法,促进深度理解
    第二节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闻评论语篇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热点,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二、识别文体,深度理解新闻评论
        三、理清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读写结合,尝试新闻评论写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泛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
        1.2.1 关于语篇及语篇衔接理论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2.2 语篇衔接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1.2.3 汉语泛读教学及教材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理论、方法、语料来源
        1.3.1 研究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语篇衔接手段相关的语料考察与偏误分析
    2.1 语篇衔接手段相关的概念
        2.1.1 语篇的概念
        2.1.2 衔接理论与衔接手段
    2.2 语法衔接手段相关的偏误
        2.2.1 省略手段使用不当
        2.2.2 替代手段使用不当
        2.2.3 连接手段使用不当
        2.2.4 照应手段使用不当
    2.3 词汇衔接手段相关的偏误
        2.3.1 原词复现使用不当
        2.3.2 同、近义词复现使用不当
        2.3.3 上下义词复现使用不当
        2.3.4 概括词复现使用不当
    2.4 语篇衔接手段相关问题小结
第三章 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的泛读课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3.1 泛读教材的选择
        3.1.1 对外汉语泛读教材的编写现状
        3.1.2 本文所选择的泛读教材
    3.2 衔接手段在教材编排中的考察与分析
        3.2.1 衔接手段在《风光汉语·中级泛读》编排中的体现
        3.2.2 衔接手段在《拾级汉语泛读课本》编排中的体现
        3.2.3 衔接手段在两套教材中的对比与思考
    3.3 泛读课案例设计与分析
        3.3.1 语法衔接手段案例设计——以课文《东方威尼斯苏州》为例
        3.3.2 词汇衔接手段案例设计——以课文《当你成了时间富翁以后》为例
        3.3.3 基于衔接手段泛读案例的设计与思考
    3.4 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泛读教学的思考
第四章 语篇衔接手段相关的偏误成因分析及泛读教学建议
    4.1 语篇衔接手段相关的偏误成因分析
        4.1.1 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
        4.1.2 学习策略、学习态度方面
        4.1.3 教学、教材方面
    4.2 语篇衔接手段相关的泛读教学建议
        4.2.1 从教师角度来看
        4.2.2 从学生角度来看
        4.2.3 从教材角度来看
第五章 结语
    5.1 研究总结
    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近二十年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述评和思考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现状
    (一)年度发文数量分布
    (二)发文机构分布
    (三)发文引用量和作者分布
二、对外汉语语篇教学宏观研究
    (一)语篇语法的教学地位
    (二)语篇教学策略
三、对外汉语语篇教学微观研究
    (一)不同水平阶段的语篇教学研究
    (二)国别化语篇偏误研究
    (三)语篇衔接手段偏误研究
    (四)语篇教材编排设计研究
四、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评议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多元化,且应加强历时性研究
    (二)拓展各类课型中的语篇研究
    (三)提高语篇研究结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程度
    (四)加强语篇教学的系统性探索

(7)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英语语篇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首要教学原理
2 首要教学原理对英语语篇教学的启示
    2.1 联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将语篇教学纳入解决具体问题中去
    2.2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具有连续性、整体性
3 首要教学原理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3.1 设置问题情境,交代要完成的任务
    3.2 通过头脑风暴等活动首次尝试完成任务,激活旧知识,分享经验
    3.3 紧扣目标进行语篇教学,传授新知识
    3.4 回归问题场景,要求学生再次尝试完成任务,进而逐渐放手进行变式问题操练
    3.5 展示成果,评价反思,完善提高
4 结束语

(8)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法研究综述(1990~2020)(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从教学内容看语篇教学法
    (一)宏观结构
    (二)微观结构
    (三)小结
三、从课型看语篇教学法
    (一)口语教学
    (二)写作教学
    (三)阅读与听力教学
    (四)其他
    (五)小结
四、语篇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一)分级教学不明确
    (二)教学对象不明晰
    (三)实践与理论结合不够紧密
    (四)大多数方法不成体系
五、结 语

(9)语篇教学法下高中英语“导合问用”阅读模式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1 词汇问题
        1.1.2 语法问题
        1.1.3 语篇衔接问题
    1.2 英语阅读课堂运用语篇教学法的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语篇的概念
    2.2 阅读教学模式
    2.3 国外研究现状
    2.4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语篇教学法
    3.2 语篇分析方法
        3.2.1 从宏观上进行语篇分析
        3.2.2 从微观上进行语篇分析
    3.3 语篇分析理论与英语阅读
        3.3.1 语篇教学及其优势和特点
        3.3.2 语篇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第4章 基于语篇教学法的“导合问用”阅读模式
    4.1 高中英语“导、合、问、用”阅读模式的含义
    4.2 高中英语“导合问用”阅读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
        4.2.1 启动学习,感知“导入”
        4.2.2 强化认知,篇章“整合”
        4.2.3 互相“提问”,扫除障碍
        4.2.4 “运用”迁移,知识升华
    4.3 “导学问用”阅读模式的主要原则
        4.3.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3.2 注重篇章宏观把握,强调整体认知
        4.3.3 重视对学情的把握,教材是训练载体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研究问题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方法
    5.4 研究过程
        5.4.1 集体教研,设计工具
        5.4.2 选择样本,进行前测
        5.4.3 依据方案,开展教学
        5.4.4 开展后测,明确效果
    5.5 课堂实例
第6章 结果与讨论
    6.1 研究结果
    6.2 研究讨论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发现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课堂展示题目设计1
    附录2 前测试卷
    附录3 后测试卷
    附录4 学生原始成绩数据
    附录5 关于我校高中生英语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
致谢

(10)跨媒介语言能力与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媒介与语言:高中语文的新挑战
    第一节 媒介与语言
    第二节 当代跨媒介语言生活
    第三节 跨媒介语境下的高中语文
第二章 跨媒介语言能力培养:高中语文新要求
    第一节 跨媒介语言能力
    第二节 跨媒介语言能力的结构与要素
    第三节 高中生跨媒介语言能力的养成路径
    第四节 当前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及其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章 跨媒介阅读:高中语文阅读的媒介融合
    第一节 阅读与语言能力的养成
    第二节 高中跨媒介阅读的特质
    第三节 高中生跨媒介阅读的类型与实现方式
第四章 跨媒介阅读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新体验
    第一节 跨媒介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差异
    第二节 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功能
    第三节 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四节 跨媒介阅读教学的主要模式
第五章 跨媒介阅读教学需把握的几对关系
    第一节 跨媒介阅读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 跨媒介阅读教学与特定文本教学
    第三节 跨媒介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学作品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生跨媒介阅读现状访谈记录
附录2 高中生跨媒介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语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J]. 钟颖芳. 天津教育, 2021(21)
  • [2]基于语篇的《发展汉语》写作教材分析与考察[D]. 王宜阁. 西安石油大学, 2021
  • [3]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新闻类语篇教学研究[D]. 王爱茵. 闽南师范大学, 2021
  • [5]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泛读教学研究[D]. 赵刚强.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近二十年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述评和思考建议[J]. 王宜阁.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7]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英语语篇教学探索[J]. 位巧. 海外英语, 2020(24)
  • [8]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法研究综述(1990~2020)[J]. 田晓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0(06)
  • [9]语篇教学法下高中英语“导合问用”阅读模式应用研究[D]. 刘桂利. 西南大学, 2020(05)
  • [10]跨媒介语言能力与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研究[D]. 龚晨.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话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