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四个新”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四个新”

一、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四新”(论文文献综述)

彭东明[1](2021)在《一生的长征》文中研究说明人物小传喻杰(1902-1989):1902年3月出生于平江县嘉义乡一贫农家庭。1926年夏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1月19日随红六团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1936年7月初,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供给学校校长。"七七事变"后,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供给部长、西北贸易公司经理兼西北农民银行行长、陕甘宁边区工商厅厅长等,为陕甘宁边区发展、保证军队供给、支援抗日战争做了大量工作。1945年曾作为中共和边区工商界代表随周恩来同志参加国共重庆谈判。

乌兰[2](2021)在《奋力开创全省“三农”发展新局面新气象》文中指出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精辟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三农"工作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

许达哲[3](2021)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对谋划推动"三农"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新征程中不断开创全省"三农"工作新局面。

毛伟明[4](2021)在《确保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见到新气象》文中研究表明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见到新气象。

许达哲[5](2021)在《扎实做好今年经济工作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文中研究指明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去年工作,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今年和更长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总结经济发展成绩与经验,进一步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史晓玲[6](2020)在《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文中认为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纺织业是中国近代第一大支柱产业和中国近代工业的象征,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鲁西北是山东棉花发源地,明清时期为山东省的核心植棉区域,其中明代出现商业化,清代呈现专业化,民国趋于规模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恢复期、徘徊期、发展期、萎缩期,其中波动最大的两个阶段是1980年代成为全国商品棉基地和1990年以后逐渐退出市场。本文选取1906至2006年为主要时间节点,从生态环境、历史演变、品种改良、技术革新、市场流通、棉纺织业浮沉和社会生活等角度,全面考察鲁西北百年来植棉业的曲折历程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从生态环境和历史演变考察,鲁西北是山东地区最适合植棉的区域,这是原生态的最大优势。该地区具备气候、温度、光照、土壤等相对充分的自然资源,尽管受到降水量时有不足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制约,但是通过灌溉排涝可以适当改善。鲁西北作为山东核心植棉区,是技术改良的试点区域。棉花生产的技术变迁主要体现在品种改良和耕作技术革新两个方面。从清末新政试种美棉到民国时期设立试验场进行品种改良,从日本侵华时的强制育种到名动天下的鲁棉1号,从虫害无法抵制到抗虫棉的产生,品种改良始终是技术革新的重点。其中,早期改良的目的是提升质量适应纺织工业需要,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则以追求高产为主要目标。清末民国时期的品种改良由于战争等因素而断断续续,总体而言美棉在鲁西北得到成功推广。新中国成立后,棉花品种经历了5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更换,美棉最终替代了中棉。从耕作和管理的角度看,鲁西北在集体化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土地改良和积肥运动,这些“硬件”为棉花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棉花耕作技术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从不用浇水到确保灌溉、从靠天生产到科学种田、从人工捉虫到预防测报以及新式农具的广泛使用等方面,但是大型机械化的推广和使用却十分尴尬,集体化时期的机耕到1980年代恢复原始的人畜耕作。1990年代以后,小麦等粮食作物耕种收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棉花在机收方面仍旧没有进展。从生产组织形式看,棉花管理大致经历了家庭——集体——家庭的交替。具体来讲有几个典型组织方式,民国时期产销合作组织,集体化时期的互助组、合作社和植棉组、改革开放以后的专业户。不同时期的组织形式对棉花产出率影响较大,生产责任制是家庭与集体都不可忽视的生产组织形式。从市场建构和重组的角度看,鲁西北地区的棉花市场经历了三次重组,其典型特点是实现了从乡村集市贸易到出口国际市场的转变,棉花生产最终在完全市场化中被边缘化。第一次重组是因为政府的倡导、美棉的引种和日本的掠夺,棉花传统的运销网络被改变,由国内运销转向间接或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此时的市场价格有波动,但总体上是供不应求,棉花产销合作社也有力地应对了国际市场,使得棉花种植提高了农民的收益。第二次重组是国家统购政策的实施,完全由国家指令性政策主导运行,地方市场基本上与国际市场呈现脱钩状态,没有市场价格波动,农民生产相对安逸,但是统购后期对农民的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导致棉花商品化特性在民间的削弱、农民卖棉难、奖售政策不能兑现等。第三次重组是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完全放开,地方棉花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单纯的家庭生产模式要在各个生产阶段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最终在棉花质量、成本收益等因素的竞争中被边缘化。随着棉花生产的演变,鲁西北地区的棉纺织业经历了从中心到萎缩再到崛起的过程。明清时期作为山东棉产区,借助先天的自然优势成为山东土布中心。随着清末国外资本的渗透,洋纱在当地没有太广阔的市场,本地的手工棉纺织业获得持续发展,并开始探索机器纺织,但在纺织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当青岛、济南大型纱厂建立以来,鲁西北地区因为运河断流,津浦铁路选址避开此地,导致交通闭塞,主要充当了原棉供应地的角色,潍县由于处于胶济铁路的有利位置,棉纺织业得到飞速发展,鲁西北地区土布中心的地位相对削弱。抗战时期,由于纺织工厂的停业,借助棉花资源优势,一直到集体化时期,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继续发展。“大跃进”到改革开放以前,该地区的棉花生产跌入低谷,棉纺织业也陷入萎缩。改革开放后,鲁西北地区的棉花生产达到顶峰,带动了区域棉纺织业重获新生。1990年代到本世纪初,由于棉花生产的萎缩和国家工业体制改革,鲁西北的棉纺织业出现分流,有的在整合中淘汰,有的则改组后崛起。当地棉花退出生产不但没有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反而由于棉花市场的放开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总体上看,在统购统销时代,国家支援地方纺织工业建设,但是地方棉区为服务国家纺织工业也做出了一定牺牲,农民作为最基础的原料生产者在纺织工业发展中也向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新世纪以来,随着棉花生产政策调整、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和纺织工业体制改革,这种国家、地方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被打破,重新组合的棉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崛起。植棉业的变迁对区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农业生产结构看,棉花面积的增减对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影响深刻,特别是棉花鼎盛时期,突出强调棉花重要性,而忽视其他作物。由于该地区对棉花生产的坚守,导致聊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非常缓慢。在国家提出发展多种经营时,没有跟上政策步伐,城镇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从农民收入水平看,聊城地区植棉业的兴衰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密切,农民收入水平与植棉业的变化呈正相关,棉花复苏则农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棉花减产则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似乎验证了鲁西北民谚“棉花兴,百业兴”。总体来看,棉花生产鼎盛时期对当地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如作为棉花技术传播的中心地带颇受关注,建立了区域棉业知识技术体系,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焦点;带动区域民众从业结构的变化,国营棉厂职工大起大落,棉农化身民营企业家,家庭妇女走进工厂,妇女成为棉花生产主力;植棉致富,吸引外来人口,等等。当地农民对棉花有着特殊情感,将本来具有经济性的棉花,又附加了社会性和政治性,从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从当地的偷棉事件中反映出国家与集体、农民之间利益的冲突与调整。鲁西北植棉有史以来,棉花其本身具备的经济和商品特性,逐渐成为国家、市场、技术与农民之间关系的纽带。特别是近代以来,美棉的引种成为鲁西北走向国际的突破口,百年来棉花生产在官方调控下经历了从中心到边缘的变迁轨迹,延续600余年的传统经济作物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性和复杂性。其主要特点是:棉花生产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对区域经济影响具有延展性,对区域社会的影响体现阶段性,农民与棉花之间的情感饱含复杂性。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生态环境是棉花生产的必备条件,国家政策(政府行为)是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市场机制是影响棉花生产进退的风向标,经济效益是影响农民生产意愿的关键因素,技术革新是影响植棉效率和棉花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市场和收益两个因素。从鲁西北植棉业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不难发现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随国家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和农业对工业的无条件付出,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的自觉反抗中的建立,再到农业税的彻底取消,国家与农民作为利益博弈的双方不断调整策略。棉花生产能否延续、农业生产如何组织、政府调控政策如何发挥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党志勇[7](2020)在《商人与革命:中共太行区商人联合会研究(1940-1947)》文中提出商人作为社会经济流通环节中的主要工作者,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随着新型生产关系的滋长,商品经济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商人的角色愈加重要,对这一群体在近代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实证史学的研究方法、新革命史的研究视角,从太行区商联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历史沿革、组织体系及其运作、商联会主要活动及影响四个方面对商联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通过商联会考察了商人与革命的关系。第一章主要考察了中共太行区商联会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共对于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创建是其成立的政治背景,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为成立商联会提供了的条件,根据地内各群众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商联会成立的组织基础,中共对于商人政策的重视进一步促进了商联会的成立。第二章对太行区商联会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追溯。商联会的沿革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三个阶段。从1940年产生到1947年商联总会撤销,太行区商联会以1945年12月太行区商联总会的成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40年至1944年12月为商联会的早期阶段;1944年12月至1945年12月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开始筹备成立商联总会;1945年12月至1947年为第三阶段,此阶段在商联总会的统一领导下,太行区各地普遍建立了商联会。第三章对太行区商联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作进行了研究。本章分析了商联总会筹备前后有关商联会纲领和组织章程的异同,同时通过对商联会干部群体的出身、阶级成份和对于商联会的态度也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商联会经费的考察,看出商联会在收取会费方面并不顺利,处处受到商人的抵制。第四章对太行区商联会的活动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本章从中共通过商联会对商人的教育和改造、举办商人节、配合革命中心工作以及商联会的功能几个方面叙述了商联会的活动,并从商联会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商联会所产生的影响。结语在前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共与商人的关系、商人与革命的关系和商人身份的重塑三个方面的梳理,认为商人在近代经历了从“在商言商”到“在商亦言革命”的转变。

王露[8](2020)在《新时代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以重庆市南岸区X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八届三中全确定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乡镇是我国国家政权覆盖范围最基础的地方,也是我国政府最能接触到人民群众的政权组织。乡镇治理的效果好坏关系着我国能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作为城乡结合部的X镇,在乡镇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新时代背景下乡镇治理的现实路径。第一部分对乡镇治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首先了解清楚乡镇治理的内涵:乡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系统的主体,对基层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其次是对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第二部分主要从纵向时间线索对X镇的乡镇治理进行梳理,理清在建国初期、人民公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至今这三个时间段我国乡镇治理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在全国乡镇治理的背景下,找到X镇在各个历史时期在乡镇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第三部分主要在新时代时期,分析X镇在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问题分析原因。首先是X镇在机构设置中的合理性,政府充分带动村支两委并与其他机构密切合作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其次在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存在着管党治党向基层不够延伸、服务需求供给不够精准和治理体系中自治、法治、德治的结合不够。最后是乡镇政府对于乡镇青年人才保有量不够这四个问题。其主要原因在村两委班子建设、现代化治理方式、多元化治理的欠缺以及人才吸引力不强。第四部分主要是从提高干部素质,优化队伍机构;创新治理模式,丰富服务供给;“三治融合”加强乡镇治理能力和完善激励机制,预防青年人才流失这四个方面对X镇在乡镇治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本文结合重庆市南岸区X镇乡镇治理现代化实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逻辑进行研究,希冀在城市化进程中,为加快推进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政策思路。

周慧红[9](2020)在《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历史考察》文中指出新民主主义政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产物,对中国革命和政治进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且,新民主主义政治和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亦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研究新民主主义政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学界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研究趋向碎片化,缺乏大历史视角下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拟运用理论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对新民主主义政治作宏观考察,把握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规律,以期对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有所启示。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思想理论渊源和社会历史条件两个方面来研究新民主主义政治的产生。新民主主义政治主要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理论。同时,新民主主义政治亦受到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影响。新民主主义政治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力量格局、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自觉与政治上的成熟。第二部分梳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历史演进。按照事物发展顺序,新民主主义政治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1921年7月至1927年7月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萌芽时期;1927年8月至1935年11月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初步形成及探索时期;1935年12月至1944年8月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正式形成及全面展开时期;1944年9月至1952年12月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及在全国的确立时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孜孜不倦地对新民主主义政治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才使新民主主义政治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局部走向全国。第三部分在新民主主义政治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分析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征,即先进性、统战性、过渡性和前瞻性。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先进性体现为以工人阶级及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以工农联盟为政治基础;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统战性体现为“两个联盟”;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过渡性和前瞻性体现为新民主主义政治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政治。第四部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新民主主义政治进行评价。从历史意义来讲,新民主主义政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学说,推动了中国革命和民主政治的进程,并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制度资源。从现实意义来讲,新民主主义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

吴宁宁[10](2020)在《国家-社会良性互动下的居民自治研究 ——以上海市H区四牌楼路路管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居民自治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建国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了居民自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90年代到21世纪初轰轰烈烈的社区建设运动中居民自治的基本制度被确立下来,新世纪的今天由居民需求引发的内生性居民自治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为居民自治增添了新内涵。居民自治中有两大参与力量一类是国家力量,一类是社会力量,国家与社会不同互动方式左右了居民自治的形态与发展,本文提出国家—社会互动分析框架,探讨国家—社会协同自治下国家与社会的行动逻辑对居民自治的影响。本文以上海市H街道G社区、S社区、X社区为田野调查地,通过对三个社区联合展开的居民自治活动——四牌楼路路管会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居民区党总支-路管会自治小组-例会”的三重组织架构,条块配合的闭环问题处理机制,在该案例中街道和社区作为国家力量为路管会提供了权威支撑、资源整合以及适宜的激励机制,社会力量利用社区内生的精英和社会资本优势支撑了路管会的运作,在两大系统的相互协调下,这一居民自治项目实现了社区的内生性减压,居民的自治意识得到提升,社区社会资本被激活,条块协调的治理机制初步成型。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要看到隐藏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社区工作者工作观念的僵化,居民的自治权依然被居民区党总支束缚着得不到完全释放,居民公共精神缺失造成了社区居民尤其是外来人口的社区参与度依然不高,同时,社区缺乏对职能部门的约束机制导致,职能部门的选择性配合。因此想要社区居民自治的长效运转还需要完善居民自治体系,优化制度设计,赋予居民自治组织高度自治权,并以制度形式规范居民自治运作,与此同时重整社区资源,提高居民自治的独立性。还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引导居民自治方向正确、路径正确,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居民参与。

二、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四新”(论文提纲范文)

(1)一生的长征(论文提纲范文)

人物小传
回乡
到横圳去
走过的路蹲过的山
丽江电站
乡村顾问
太平洋警察
调羹
靠山吃山
白胡子黑胡子
没有落后的群众
一河水一把伞
娘啊,娘
我欠你的债最多
猪事
家事国事
前门后门
偷瓜贼
1985年的秋天
国家没有粮食
长征长征
补记

(2)奋力开创全省“三农”发展新局面新气象(论文提纲范文)

扛牢实施“三高四新”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政治责任
做好规划先行与城乡融合两篇文章
突出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两大重点
用好改革创新和典型示范两个抓手
抓好党建引领与要素保障两大关键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4)确保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见到新气象(论文提纲范文)

树立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的强烈意识
在打造“三个高地”上见到新气象
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见到新气象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见到新气象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见到新气象
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上见到新气象
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见到新气象

(5)扎实做好今年经济工作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回顾总结经济发展成绩与经验,进一步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准确把握经济形势,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准确把握今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着力抓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提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

(6)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态环境与历史演变:鲁西北植棉业的变迁
    第一节 鲁西北的生态环境
        一、气候资源
        二、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
        四、自然灾害
    第二节 从中心到边缘: 鲁西北植棉业的历史进程
        一、山东植棉业之滥觞
        二、明代劝导政策与鲁西北植棉业的商品化
        三、清代鲁西北植棉业的专业化
        四、清末民国时期鲁西北植棉业的规模化
        五、1949年以来鲁西北植棉业的曲折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更新与淘汰: 优良品种的引进与培育
    第一节 改良开端: 清末民国时期良种的选育与推广
        一、美棉的早期试种(1900-1911)
        二、民国时期良种的选育与推广(1912-1937)
        三、日伪时期棉种改良与强制推广(1938-1945)
        四、品种改良与推广的影响
    第二节 自主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良种繁育
        一、棉花良种引进与繁育的几个阶段
        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的组成
        三、繁育和推广的主要品种
        四、新品种繁育推广的影响与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灾害应对与技术革新: 棉花的耕种与管理
    第一节 棉田生态改造
        一、水利设施的修建
        二、盐碱地的治理与应对
        三、土地肥力的培养
    第二节 棉花耕种技术的革新
        一、19世纪以前传统耕作技术的演进
        二、清末民国时期科学植棉的初步探索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技术植棉
        四、耕作技术演进的特点
    第三节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变迁
        一、鲁西北棉花主要病虫害
        二、不同历史阶段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措施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变迁的特点
    第四节 棉作技术传播方式的改进
        一、传播方式的初步探索
        二、互助合作中的技术传播
        三、家庭生产模式下的技术传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乡村到国际: 棉花市场流通体系的建构与重组
    第一节 由内到外: 1945年以前的棉花市场
        一、明清时期的棉花集市贸易
        二、清末民国棉花流通体系的初步建立
        三、日伪对棉花市场的“一元化”统制
    第二节 从自由到统购: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棉花流通
        一、规范秩序: 抗战后的棉花市场
        二、实行统购: 棉花市场的一元化
        三、稳定市场与统一调配: 棉花统购政策的影响
        四、“买棉难”与“卖棉难”: 统购时期的流通困境
    第三节 多元化与边缘化: 新经济体制下的棉花市场
        一、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曲折历程
        二、市场体制改革中的地方棉花交易
        三、全面市场化对区域棉花生产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棉纺织业的浮沉: 棉花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土布中心: 1949年以前鲁西北的棉纺织业
        一、明清时期鲁西北手工棉纺织业的初步发展
        二、清末民初民间纺织的延续和新型纺织业的兴起
        三、抗战前后工厂停业与民间纺织的复苏
        四、鲁西北棉纺织业相对削弱与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时起时落: 新中国成立以来鲁西北的棉纺织业
        一、互助合作时期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延续
        二、1958-1978年机械化棉纺织业的曲折前进
        三、1979-1990年棉纺织企业遍地开花
        四、1990年代棉纺织业的萎缩
        五、新世纪棉纺织业的转型与发展
        六、鲁西北棉纺织业浮沉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棉换粮”与“弃棉从粮”:棉花与区域社会生活
    第一节 棉粮争地: 棉花生产与区域种植业结构变迁
        一、清末至民国: “粮棉兼种”与“以粮挤棉”
        二、1949年至1978年:从“爱国家种棉花”到“以粮为主”
        三、改革开放初期: 以棉为主的种植结构
        四、1990年以后: 棉花萎缩与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
    第二节 借棉致富: 棉花生产对农民收入和生活的影响
        一、以棉换粮: 棉花扩张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06-1948)
        二、陷入困境: 棉花徘徊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49-1979)
        三、超越全国: 植棉高峰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80-1990)
        四、弃棉从粮: 波动萎缩时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91-2015)
    第三节 角色转换: 棉花生产对区域从业结构的影响
        一、“美差”的消失: 国营棉厂职工大起大落
        二、突破家庭藩篱: 从自纺自织到纺织工人
        三、加入附带行业: 腹地民众依靠棉花副业创造价值
        四、打破男耕女织: 妇女成为植棉主力军
    第四节 由内聚到开放: 棉花生产与地方社会网络
        一、请进来与走出去: 棉花生产带来的内外交流
        二、专业人才培养: 创建专业研究机构和培训学校
        三、与外省联姻: 农民婚姻网络之变迁
    第五节 偷棉事件: 棉花生产与地方社会秩序
        一、扞卫经济利益: 民国时期的偷棉与护棉
        二、严肃的政治问题: 集体化早期的偷棉事件
        三、不是秘密的秘密: 集体化后期心照不宣的偷棉行为
        四、利益冲突与调整: 偷棉事件中的国家、集体与农民
    本章小结
结语: 棉花视角下的生态、市场、技术、国家与农民——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的特点
    二、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疑问与思考: 透过鲁西北植棉业历史变迁看农业发展
附录
    附录一: 鲁西北棉花生产大事记
    附录二: 部分统计表
        表1 1368-2006年鲁西北行政区划统计表
        表2 1949-2015年聊城地区棉田面积及产量
        表3 1949-1990年聊城地区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情况简表
        表4 1949-2000年鲁西北9县棉厂统计表
    附录三: 访谈记录选编
        (一) STC访谈记录
        (二) WFJ访谈记录
        (三) 杨俊生访谈记录
        (四) 闫荣军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商人与革命:中共太行区商人联合会研究(1940-194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商会史研究
        (二)中共革命根据地群众组织研究
        (三)中共与商人关系研究
    三、相关界定
    四、研究方法与不足
    五、研究视角与创新
第一章 太行区商联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一、太行区的创建与巩固
    二、太行区的财经建设
    三、太行区的群众组织
    四、太行区的商人政策
第二章 太行区商联会的历史沿革
    一、太行区商联会的成立
        (一)早期商联会
        (二)筹备商联总会
        (三)正式成立商联总会
    二、太行区商联会的发展
    三、太行区商联会的转型
        (一)商联会机构建设中的问题
        (二)向工商业联合会转型
        (三)商联会转型原因
第三章 太行区商联会组织体系及其运作
    一、商联会的组织体系
        (一)商联会组织章程
        (二)商联会工作纲领
    二、商联会的干部群体
        (一)干部的产生
        (二)干部状况
        (三)干部对商联会的态度
        (四)干部的待遇
    三、商联会的经费
第四章 太行区商联会的活动及其影响
    一、教育、改造与新商人的诞生
        (一)中共对旧商人的认识
        (二)中共教育商人的形式
        (三)中共教育商人的内容
        (四)新商人的诞生
    二、举办商人节
        (一)太行区商人节的设立
        (二)商人节的革命化
        (三)商人节对商人的动员
    三、配合革命中心工作
        (一)参与群众运动
        (二)大生产运动
        (三)支援解放战争
    四、商联会的功能
        (一)改善劳资关系
        (二)扶植行商摊贩
        (三)帮助商人克服困难
        (四)管理市场
        (五)调解纠纷
    五、太行区商联会活动的影响
        (一)太行区商联会的积极影响
        (二)太行区商联会的局限性
结语:现代中国商人角色的重塑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新时代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以重庆市南岸区X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不足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乡镇治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乡镇治理基本概念
        一、治理的内涵
        二、乡镇的内涵
        三、乡镇治理的内涵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的治理理论
        一、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二、列宁的农村建设思想理论
    第三节 中共党人和国家领导人的乡镇治理思想
        一、毛泽东土地改革思想
        二、邓小平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乡镇企业”
        三、江泽民、胡锦涛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总体提升
        四、习近平实行乡村振兴战略
    第四节 国外学者的治理理论
        一、结构治理理论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
        三、机制治理理论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二章 新中国以来X镇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乡镇治理(1949-1978)
        一、建国初期乡镇政权建设(1950-1957)
        (一)建立政权机构背景
        (二)建立乡镇政权机构
        (三)完善乡镇政权机构
        二、人民公社时期乡镇治理(1958-1982)
        (一)人民公社初期(1958-1962)
        (二)人民公社中后期(1963-1978)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治理的新突破(1978至今)
        一、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治理
        (一)包产到户(1978-1982年)
        (二)建乡(1983-2000年)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治理
        (一)试点阶段(2000-2001年)
        (二)扩大阶段(2002-2003年)
        (三)实施阶段(2004-2006年)
        (四)发展阶段(2006-2012年)
        三、十八大以来乡镇治理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3-2017)
        (二)乡村振兴战略阶段(2018年至今)
第三章 新时代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取得的成效
        一、乡镇党政结构的完善
        (一)综合办事机构
        (二)事业站所
        (三)派驻机构
        (四)临设机构
        二、村两委带动四邻联动,创新社会治理
        (一)创新工作模式,“圆心+半径”
        (二)丰富工作内容,“自治+服务”
        (三)完善工作机制,“管用+长效”
        三、其他机构的积极作用
        (一)驻村工作组
        (二)人大代表
    第二节 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X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问题
        (一)管党治党向基层延伸不够
        (二)服务需求供给的精准不够
        (三)治理体系中三治结合不够
        (四)乡镇青年人才保有量不够
        二、原因分析
        (一)村两委班子落后
        (二)现代化治理欠缺
        (三)多元化治理受限
        (四)人才吸引力不强
第四章 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的优化对策
    第一节 提高干部素质、优化队伍结构
        一、优化干部选拔
        二、加强干部培训
        三、强化干部管理
        四、改善干部保障
    第二节 创新治理模式,丰富服务供给
        一、升级乡镇治理方式
        (一)法制化治理
        (二)网格化治理
        (三)信息化治理
        二、丰富社会服务供给
        (一)创新优化社会服务形式
        (二)群众参与决策导向机制
        (三)监督机制纳入政府考核
    第三节 “三治融合”加强乡镇治理能力
        一、突出自治强化法治德治效果
        (一)激发群众自治意识
        (二)丰富自治组织形式
        二、健全法治保障自治德治实施
        (一)深化普法宣传教育
        (二)提高依法行政意识
        (三)完善法治体系建设
        三、开展德治支撑自治法治落实
        (一)提高基层群众道德水平
        (二)培养乡镇干部德治意识
        (三)培育乡贤参与社会治理
    第四节 完善激励机制,预防青年人才流失
        一、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一)公平薪酬激励机制
        (二)改善人才福利待遇
        二、建立公平晋升机制
        (一)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
        (二)构建稳定的晋升平台
        三、加强培养管理力度
        (一)培训管理制度化
        (二)培训与使用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新民主主义政治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及社会历史条件
    (一)新民主主义政治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
    (二)新民主主义政治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历史演进
    (一)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萌芽
    (二)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初步形成及探索时期
    (三)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正式形成及全面展开
    (四)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及在全国的确立
三、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基本特征
    (一)先进性
    (二)统战性
    (三)过渡性与前瞻性
四、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历史评析
    (一)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历史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国家-社会良性互动下的居民自治研究 ——以上海市H区四牌楼路路管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1.2 理论与实践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 理论基础
        1.4.1 “国家在社会中”与“国家与社会共治”
        1.4.2 社会资本理论
    1.5 核心概念
        1.5.1 居民自治
    1.6 研究方案设计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实施方案
        1.7.1 研究方法
        1.7.2 实施方案
第二章 城市居民自治的演变与分析框架的提出
    2.1 城市居民自治的演变
        2.1.1 单位制时代的吸纳性居民自治
        2.1.2 社区建设时期的有限居民自治
        2.1.3 需求导向的内生性居民自治
    2.2 居民自治中国家—社会互动关系分析框架
        2.2.1 国家—社会低水平互动下的居民自治:国家主导与居民主导
        2.2.2 国家—社会良性互动下的居民自治:国家—社会协同自治
第三章 居民自治探索:四牌楼路路管会
    3.1 自治片区基本概况
    3.2 居民自治的实践——四牌楼路路管会
        3.2.1 四牌楼路路管会的历史
        3.2.2 四牌楼路路管会的架构
        3.2.3 四牌楼路路管会的运行机制
第四章 基于框架的案例分析
    4.1 国家—社会良性互动下的四牌楼路路管会
        4.1.1 路管会中的国家力量的有效介入
        4.1.2 路管会中的社会力量的有效发挥
    4.2 国家—社会良性互动下路管会取得的成效
        4.2.1 国家宏观参与居民的微观自治下,国家基层社会治理压力减弱
        4.2.2 居民自治活动的开展盘活社区社会资本
        4.2.3 居民全面参与自治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愿与自治能力
        4.2.4 条块联动实现居民自治硬性整治与柔性管理的双重保障
第五章 国家—社会良性互动下居民自治的展望
    5.1 国家—社会协同自治的再思考
        5.1.1 政府工作观念未完全转变,居民自治权未完全释放
        5.1.2 社区社会资本未充分释放,居民参与不足
        5.1.3 社区缺乏对条线的约束机制,条线部门配合有限
    5.2 国家—社会协同自治的展望
        5.2.1 完善自治体系,优化制度设计
        5.2.2 挖掘社区资源,实现自治良性发展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四牌楼路路管会访谈提纲
附录 B 四牌楼路路管会自治项目访谈提纲
附录 C 部分访谈摘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生的长征[J]. 彭东明. 当代, 2021(03)
  • [2]奋力开创全省“三农”发展新局面新气象[J]. 乌兰. 新湘评论, 2021(07)
  •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J]. 许达哲. 新湘评论, 2021(07)
  • [4]确保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见到新气象[J]. 毛伟明. 新湘评论, 2021(02)
  • [5]扎实做好今年经济工作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J]. 许达哲. 新湘评论, 2021(02)
  • [6]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D]. 史晓玲. 山东大学, 2020(08)
  • [7]商人与革命:中共太行区商人联合会研究(1940-1947)[D]. 党志勇.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新时代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以重庆市南岸区X镇为例[D]. 王露.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历史考察[D]. 周慧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10]国家-社会良性互动下的居民自治研究 ——以上海市H区四牌楼路路管会为例[D]. 吴宁宁.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四个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