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宅中浴室的平面设计

现代住宅中浴室的平面设计

一、现代住宅卫生间的平面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彭莉妮[1](2021)在《装配式住宅户型模块标准化设计要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新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国家政策,而建设量最大的住宅建筑是推广装配式建筑的重点。新型建筑材料、结构体系、工程施工技术大大加快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但归根结底要实现建筑生产方式的集约发展还需落实到建筑设计中。因此,文章主要探讨装配式住宅户型模块标准化设计要点。

朱玉婷[2](2021)在《无锡市老旧社区住宅厨卫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文中指出

李栋[3](2021)在《基于青年视角的公寓空间设计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文中提出

张涵[4](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南乡村居住形态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蔡蕾蕾[5](2021)在《高层住宅中间户型自然通风优化设计 ——以宿迁地区为例》文中提出

张静雅[6](2021)在《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文中提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建筑大环境进入转型性发展阶段,陕西省作为历史文化发祥地,其所继承下来的建筑本土原生风格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临建筑系统的重新构成。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外建筑思潮不断冲击影响着陕西省本土建筑风格,建筑市场一度呈现“西方化”与“国际化”。但对于陕西省本土文脉的建筑思想还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就盲目接受国外建筑理论,使得建筑实践脱离建筑理论,建筑实践的繁荣景象与建筑理论的极度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结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陕西省现有的建筑理论系统性的总结、提炼和研究,导致建筑理论远远落后于建筑实践。本课题研究以论题的方式展开,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对能够体现陕西省当代建筑思想的基础资料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基础资料包括:陕西省建筑师在建筑领域进行的探索、建筑期刊及会议论文、专业着作、陕西省高等院校建筑类硕博士论文和陕西省当代建筑作品等。在本课题组,已有人进行建筑期刊及会议论文、陕西省建筑思想的建筑师和陕西省当代建筑作品的研究。本论文则透过陕西省高校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来看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统计分析的时间段均控制在1949年至今,其中因所收集到的陕西省建筑学硕博士论文的发表是在1980年之后,所以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发表硕博士论文之后的时间。首先,本文以时间为纵轴,运用文献计量法统计分析了1984-1989年段、1990-1999年段、2000-2009年段和2010-2020年段四个历史时段的建筑学硕博士论文;其次,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出发,梳理了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并从数据特征、理论特征和关键词特征三个方面对硕博士论文进行分析。随后,提出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由原创思想与引进思想两部分组成,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终,笔者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在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方向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探讨。

朱可人[7](2021)在《公共教室平面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国家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要有显着提高。建筑设计也应与国家发展目标相适应,将数字技术融入建筑设计中,提高设计过程的智能化。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将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通过程序设置目标与规则、定义函数、运行计算机实现自动甚至自主创作设计。该方法近年来已成为建筑设计领域重要的探索方向。本论文聚焦于高校公共教室平面设计,尝试找到一种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应用策略,公共教室平面设计当中有较多重复性元素,可用可视化编程的方式提高设计效率,减少人为误差。但是,当前在这方面还缺少较为理想研究成果。本文对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方法进行了梳理,对高校公共教室空间进行了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用可视化编程途径实现高校公共教室平面布局生成方法,并形成公共教室平面自动生成设计模块。为建筑数字化、智慧化领域发展提供借鉴。第一章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进行阐释,对论文中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论文框架进行梳理。第二章对参数化设计、可视化编程、代码编程和复杂算法进行分析和梳理,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对基于可视化编程与代码编程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方法进行比较,确定运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参数化技术的方法进行计算机自动生成研究。第三章对高校公共教室进行实地调研,对不同类型公共教室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相关设计规范、人因工程学尺寸,得出适合于高校公共教室的模数尺寸,为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提供数据支持。第四章到第六章是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参数化技术对公共教室平面布局自动生成进行了重点探讨,通过可视化编程软件Grasshopper对三种平面布局设计逻辑、设计规则进行转译,搭建参数化模型,分别开发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及公共教室组合平面自动生成的三个模块。其中第四章以标准化公共教室平面为研究对象,即教室平面形状、尺寸不受约束,根据其生成逻辑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发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自动生成模块,实现通过调动参数自动生成相应平面布局。第五章在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自动生成模块的基础上,加入教室平面形状、尺寸的约束,对矩形与非矩形教室平面布局方式进行了研究,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发具有约束边界的公共教室平面自动生成模块。第六章以公共教室组合平面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规模教室的组合方式,加入教辅空间生成平面,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发公共教室组合平面自动生成模块。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开发公共教室平面自动生成模块,减少设计人员的重复性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对于公共教室平面自动设计起到引领性作用,是数字化、智慧化建筑设计方面的有益补充,按照该思路可沿用至其他领域平面布局设计中。

韩楚燕[8](2021)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导向下的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努力争取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达目标,消耗全球半数能源的建筑行业势必要节能减排。其中,超过城市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的城市住宅建筑成为行业减排重点。目前,城市住宅短寿现象普遍,该现象伴随的建筑低性能运行和造成的拆建活动量的增加导致住宅全生命周期年均碳排放强度增高。因此,通过延长城市住宅使用寿命来减少建筑碳排放对帮助实现国家减排目标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内在属性上分析住宅寿命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城市住宅长寿化的意义。通过对拆除住宅案例的调研及分析,结合城市住宅建设情况及城市化发展背景的研究分析我国住宅寿命现状。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建筑寿命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延长建筑寿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年均碳排放强度。其次,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建筑活动对建筑碳排放及住宅寿命的影响,指出不同阶段住宅寿命与建筑碳排放间的关系,并总结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的设计依据。本文在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结合建筑层级概念建立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的构建框架。对长效住宅理论发展进行梳理,对长寿住宅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长寿住宅特征。然后,在此理论及实践的指导下,分别在建造物化阶段、使用维护阶段及拆解回收阶段提出降低住宅碳排放强度的、提升住宅适应性和可变性的长寿化设计策略。最后,选取实际工程案例在不同情景下的建筑碳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对住宅的长寿化设计策略进行验证与优化。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导向下的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的提出是对降低住宅碳排放研究的重要补充,对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以及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起到积极作用,也为城市住宅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樊珂[9](2021)在《书院空间模式下的高校科研建筑设计研究 ——以雄安新区B-02地块为例》文中提出在当代科研水平及高等教育水平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于科研研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需要高校科研建筑设计也随新的科研需求做出不断改变,高等教育水平和综合科研能力已经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综合国力的强弱,因此新时代下的高校科研建筑也需要拥有自己有针对性地发展方式。雄安新区作为一座完全意义上的新概念示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高校科研建筑这一类型进行探索,因此本文选取雄安设计竞赛中的B-02地块的“高校科研建筑”这一类型,摸索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科研建筑的发展模式。文章首先梳理了传统书院及科研建筑的相关理论研究,得到了大量的传统书院平面图及国外现有的科研建筑平面设计方法,这对后续书院空间模式的提取及实验室平面的设计提供了基础。其次分别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欧美地区、亚洲地区及国内对于高校科研类建筑的发展历史,并对三个代表性的建筑实例进行解析,总结分析高校科研建筑演变的过程,之后从中国传统书院的空间入手,提取其优秀的空间模式基因,从书院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及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模式总结,并对原型逐一萃取与转化,结合高校科研建筑的功能构成及空间特点,对如何进行空间划分与组合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并把上述研究成果融入高校科研建筑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设计、垂直交通等方面。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一套对高校科研建筑具有针对性指导的设计方法,并把其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去——雄安新区B-02地块高校科研建筑设计,以此对未来雄安新区相关的科研建筑设计提供指导方向。

杨树[10](2021)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设计研究 ——以西安L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内的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大,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日益增大,多样的养老方式和养老服务设施百花齐放。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养老类型的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以及相关人群的调研总结设施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建筑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解决。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国内的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现状的调研。首先从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环境,发展状况以及优势与挑战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在我国的发展背景。之后对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嵌入方式进行了研究。之后对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人群老年人以及相关人群社区居民对设施的态度与需求进行了调查总结。最后结合以上内容提出了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在国内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以上一部分提出的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对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设计方法展开理论研究,希望通过设计的方法手段来解决问题。对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方法的研究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区位规划,总平面设计,功能设计,室内环境设计以及室外活动区设计。为问题的解决及之后的实践奠定了基础。最后,本文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将之前所探讨的围绕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实践问题所研究的设计方法加以运用,从区位规划,建筑设计,室外活动区等多个方面对L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设计进行了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了一些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设计方法,对问题进行了回应。

二、现代住宅卫生间的平面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住宅卫生间的平面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装配式住宅户型模块标准化设计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住宅模块的分解与组合
2 装配式住宅户型模块标准化设计要点
    2.1 采取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
    2.2 以户型为标准设计模块
        (1)客厅餐厅模块设计。
        (2)卧室模块设计。
        (3)厨房模块设计。
        (4)卫生间模块设计。
        (5)阳台模块设计。
    2.3 户型设计力求方正实用
3 结束语

(6)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国当代建筑理论研究
        1.3.2 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发展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2 陕西当代建筑理论研究对象的确立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限定
        2.1.1 当代
        2.1.2 建筑学
        2.1.3 建筑理论
        2.1.4 陕西当代建筑理论
    2.2 硕博士论文的收集
        2.2.1 确定高校研究范围
        2.2.2 论文收集的网上整理
        2.2.3 论文收集的实地调查
    2.3 硕博士论文的层次分析
        2.3.1 四所高校论文的统计分析
        2.3.2 陕西建筑思想流派倾向
        2.3.3 国外建筑思想的冲击
    2.4 本章小结
3 陕西省建筑学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3.1 统计分析的基本范围和建筑理论框架
        3.1.1 基本范围
        3.1.2 建筑理论框架
        3.1.3 纵向时间段划分
    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梳理
        3.2.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2.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2.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2.4 博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2.5 博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2.6 博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3 长安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3.3.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3.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3.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4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3.4.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4.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4.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5 西北工业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3.5.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3.5.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3.5.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总结呈现与解析
    4.1 陕西省四所高校建筑理论硕士论文分类汇总
        4.1.1 硕博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4.1.2 硕博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4.1.3 硕博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4.1.4 高校导师代表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4.1.5 硕博士论文特征总结
    4.2 陕西省四所高校硕士论文选题的共同点
        4.2.1 建筑创作论
        4.2.2 居住建筑
        4.2.3 生态建筑学
        4.2.4 建筑评价理论
    4.3 陕西建筑思想流派倾向的硕博士论文分析
        4.3.1 建筑方针
        4.3.2 民族性的现代化演绎
        4.3.3 地域性建筑的新作为
        4.3.4 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城市环境意识)
    4.4 本章小结
5 国外建筑思想的引进
    5.1 引进建筑思想的硕博士论文统计
        5.1.1 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5.1.2 高校导师代表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5.2 国外建筑思潮的发展
        5.2.1 经典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5.2.2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5.3 国外建筑理论引进的热点问题
        5.3.1 经典现代与先锋流派引进的统计分析
        5.3.2 国外建筑师及其设计理念引进的统计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
致谢

(7)公共教室平面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1.7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概述
    2.1 参数化设计
        2.1.1 参数化设计
        2.1.2 基于参数化设计逻辑
        2.1.3 参数化设计研究现状
        2.1.4 参数化设计应用案例
    2.2 可视化编程
        2.2.1 可视化编程软件
        2.2.2 可视化编程软件在设计中的应用
    2.3 代码编程和复杂算法
        2.3.1 代码编程
        2.3.2 生成设计算法
    2.4 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应用实例
        2.4.1 基于Python的适老化卫生间平面计算机自动生成研究
        2.4.2 基于Grasshopper的自动排砖方法研究
    2.5 章节小结
第三章 高校公共教室平面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3.1 公共教室平面设计
        3.1.1 公共教室分类
        3.1.2 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基本内容
        3.1.3 公共教室相关规范
    3.2 普通教室设计原则
        3.2.1 普通教室设计要求
        3.2.2 普通教室平面形状
    3.3 阶梯教室设计原则
        3.3.1 阶梯教室设计要求
        3.3.2 阶梯教室室内设计
    3.4 公共教室案例调研及基本尺度推导
        3.4.1 教室调研案例
        3.4.2 公共教室基本尺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
    4.1 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生成逻辑及规则
        4.1.1 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生成逻辑
        4.1.2 确定公共教室功能区域尺寸
        4.1.3 确定公共教室平面尺寸
    4.2 构建基于Grasshopper的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
        4.2.1 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设置
        4.2.2 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构建过程
        4.2.3 构建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布局自动生成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
    5.1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生成逻辑及规则
        5.1.1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生成逻辑
        5.1.2 确定公共教室平面功能分区
        5.1.3 确定座位区排布方式
        5.1.4 确定家具位置
    5.2 构建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
        5.2.1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设置
        5.2.2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程序编写
        5.2.3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化构建过程
        5.2.4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布局自动布局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室组合平面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
    6.1 教学楼标准化平面设计原则及其布局
        6.1.1 教学楼标准化平面设计原则
        6.1.2 教学楼标准化平面柱网形式
        6.1.3 教学楼辅助空间布局
    6.2 教室组合平面生成模型预定义
        6.2.1 平面模数推导
        6.2.2 基于模数尺寸的公共教室规模
        6.2.3 基于模数尺寸的教室平面组合
    6.3 教室组合平面布局自动生成设计流程及规则
        6.3.1 确定教室组合平面基础尺寸规则
        6.3.2 教室组合平面功能分区规则
        6.3.3 教室组合平面教室排布规则
    6.4 基于Grasshopper的教室组合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
        6.4.1 教室组合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程序编写
        6.4.2 教室组合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构建过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完成工程项目实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导向下的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气候背景
        1.1.2 国家减排目标与建筑碳排放现状
        1.1.3 我国城镇建筑发展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全生命周期理论及住宅建筑低碳发展现状
        1.3.2 国外长寿住宅建筑研究现状
        1.3.3 国内全生命周期理论及住宅建筑低碳发展现状
        1.3.4 国内长寿住宅建筑研究现状
        1.3.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城市住宅寿命及其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关系
    2.1 城市住宅建筑寿命
        2.1.1 城市住宅建筑寿命内涵
        2.1.2 城市住宅建筑寿命影响因素
        2.1.3 城市住宅建筑长寿化的意义
    2.2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寿命现状
        2.2.1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寿命现状
        2.2.2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寿命的影响因素
        2.2.3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长寿化
    2.3 住宅寿命与建筑碳排放的关系
        2.3.1 建筑全生命周期及其应用
        2.3.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2.3.3 住宅寿命与建筑碳排放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与住宅寿命的关系
    3.1 前期准备阶段碳排放与住宅寿命的关系
        3.1.1 前期准备阶段碳排放特点
        3.1.2 前期准备阶段对住宅寿命的影响
    3.2 建造物化阶段碳排放与住宅寿命的关系
        3.2.1 建造物化阶段碳排放特点
        3.2.2 建筑物化阶段对住宅寿命的影响
    3.3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与住宅寿命的关系
        3.3.1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特点
        3.3.2 使用维护阶段对住宅寿命的影响
    3.4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与住宅寿命的关系
        3.4.1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特点
        3.4.2 拆解回收阶段对住宅寿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
    4.1 前期准备阶段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
        4.1.1 长寿住宅体系的发展与应用
        4.1.2 城市住宅长寿化实践活动分析及其意义
        4.1.3 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构建原则
    4.2 建造物化阶段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
        4.2.1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碳排放及结构使用寿命特点
        4.2.2 钢结构建筑碳排放及结构使用寿命特点
        4.2.3 木结构建筑碳排放及结构使用寿命特点
        4.2.4 不同类型结构特点对比与建筑施工方式优化
    4.3 使用维护阶段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
        4.3.1 建筑系统划分
        4.3.2 建筑结构维护加固策略
        4.3.3 建筑维护结构长寿化设计策略
        4.3.4 建筑设备优化设计策略
        4.3.5 建筑平面长寿化设计策略
        4.3.6 住宅部品工业化发展
    4.4 拆解回收阶段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
        4.4.1 建筑拆解方式优化
        4.4.2 建筑再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计算验证分析与策略优化
    5.1 工程案例计算
        5.1.1 工程情况简介
        5.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5.1.3 案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5.1.4 钢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估算
        5.1.5 木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估算
    5.2 不同情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分析
        5.2.1 不同情景下建造物化阶段碳排放对比分析
        5.2.2 不同情景下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对比分析
        5.2.3 不同情景下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对比分析
        5.2.4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分析及策略优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致谢

(9)书院空间模式下的高校科研建筑设计研究 ——以雄安新区B-02地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现实问题
    1.3 研究对象
    1.4 课题研究意义
    1.5 研究现状
        1.5.1 高校科研建筑理论研究
        1.5.2 书院空间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1.6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框架
2.高校科研建筑发展定位
    2.1 国外高校科研建筑发展历程
        2.1.1 欧美地区发展历程
        2.1.2 亚洲地区发展历程
    2.2 国内高校科研建筑发展历程
        2.2.1 国内发展历程
        2.2.2 各地区发展历程总结
    2.3 设计案例分析
        2.3.1 苏黎世高工电子科学实验楼
        2.3.2 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设计
        2.3.3 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工作室
    2.4 本章小结
3.高校科研建筑对书院空间模式的分析借鉴
    3.1 高校科研建筑功能空间组成
        3.1.1 知识传授
        3.1.2 科研实验
        3.1.3 教学办公
        3.1.4 活动交流
        3.1.5 社会服务
    3.2 高校科研建筑人员行为
    3.3 书院空间模式下的空间构成研究
        3.3.1 教育空间的发展
        3.3.2 借鉴书院空间形成的高校科研建筑布局
        3.3.3 科研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组织
        3.3.4 功能组合方式
        3.3.5 校园尺度
    3.4 高校空间模式对书院构成要素的转译
    3.5 本章小结
4.高校科研建筑设计策略
    4.1 高校科研建筑内部空间组织
        4.1.1 发展新趋势
        4.1.2 建筑总平面设计
        4.1.3 科研建筑实验室空间组织
    4.2 科研建筑平面形式的选择
        4.2.1 条状矩形平面
        4.2.2 双腔体结构平面
        4.2.3 单元结构型平面
        4.2.4 综合型平面
    4.3 交通空间组织
        4.3.1 单廊式布局
        4.3.2 双廊式布局
        4.3.3 三廊式布局
        4.3.4 垂直交通
    4.4 辅助空间组织
        4.4.1 功能类服务空间组织
        4.4.2 休息空间组织
    4.5 本章小结
5.高校科研建筑设计实践——雄安新区B-02地块高校科研建筑设计
    5.1 设计背景
        5.1.1 雄安新区高校科研建筑风貌定位
        5.1.2 雄安新区B-02地块规划定位
        5.1.3 项目定位
    5.2 基地分析
        5.2.1 基地特征总结
        5.2.2 环境容量分析
    5.3 雄安新区B-02地块高校科研建筑概念生成
        5.3.1 设计理念
        5.3.2 书院空间模式类型应用
        5.3.3 功能空间构成
    5.4 雄安新区B-02地块高校科研建筑总平面设计
        5.4.1 总平面的流线组织
        5.4.2 建筑总平面布局形式
    5.5 雄安新区B-02地块高校科研建筑服务空间设计
        5.5.1 空间结构体系
        5.5.2 水平交通空间
        5.5.3 辅助空间
        5.5.4 垂直交通空间
        5.5.5 可变空间
    5.6 雄安新区B-02地块高校科研建筑被服务空间内部设计
        5.6.1 教学类被服务空间设计分析
        5.6.2 实验室单元模块尺度的确定
        5.6.3 柱网尺度的确定
        5.6.4 被服务空间的划分
        5.6.5 被服务空间的组合与布置
        5.6.6 多用途教学与科研实验室的结合
    5.7 建筑外部空间要素设计
        5.7.1 书院构成要素的应用
        5.7.2 场地内广场绿化
    5.8 本章小结
6.结语
    研究结论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
致谢

(10)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设计研究 ——以西安L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人口老龄化现状
        1.1.2 国内养老模式现状
        1.1.3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研究框架
2.国内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现状调研
    2.1 国内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发展
        2.1.1 国内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环境
        2.1.2 国内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状况
        2.1.3 国内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优势与挑战
    2.2 国内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案例研究
        2.2.1 康隆西城长者屋
        2.2.2 荣华康源长者屋
        2.2.3 万科智汇坊
        2.2.4 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
        2.2.5 上海星堡中环养老社区
        2.2.6 案例总结
    2.3 国内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嵌入方式
        2.3.1 将建筑功能嵌入到社区当中
        2.3.2 将养老服务嵌入到社区当中
        2.3.3 将设施嵌入到社区文化当中
    2.4 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相关人群调研
        2.4.1 社区居民调研
        2.4.2 老年人调研
    2.5 国内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5.1 设施难以“嵌入”到社区当中
        2.5.2 忽略了老年人的需求
        2.5.3 室内环境缺少个性化
        2.5.4 邻避效应
    2.6 本章小结
3.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方法研究
    3.1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区位规划研究
        3.1.1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位置与周边社区的位置关系
        3.1.2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与周边资源的关系
    3.2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总平面设计研究
        3.2.1 建筑出入口布置
        3.2.2 交通流线
    3.3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功能组合设计研究
        3.3.1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平面布局
        3.3.2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功能组合布局
        3.3.3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平面功能布局
    3.4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单个功能设计研究
        3.4.1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交通空间设计
        3.4.2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居室设计
        3.4.3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公共浴室设计
        3.4.4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餐厅设计
        3.4.5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护理站设计
    3.5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室内环境设计
        3.5.1 材质与颜色
        3.5.2 适老化设计
        3.5.3 个性化设计
    3.6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室外活动区设计
        3.6.1 室外活动区分类
        3.6.2 室外活动区设计
    3.7 本章小结
4.L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实践研究
    4.1 L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区位
        4.1.1 设施简介
        4.1.2 设施周边资源
        4.1.3 设施与社区的位置关系
    4.2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筑设计
        4.2.1 设施设计策略
        4.2.2 总平面设计
        4.2.3 平面功能设计
        4.2.4 单个功能及组团设计
        4.2.5 设施流线
        4.2.6 建筑立面
    4.3 L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室内空间意向
    4.4 L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室外活动场地及其优化
        4.4.1 室外活动场地
        4.4.2 室外活动场地优化
    4.5 本章小结
5.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社区居民对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态度和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 老年人对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态度与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四、现代住宅卫生间的平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配式住宅户型模块标准化设计要点分析[J]. 彭莉妮. 住宅与房地产, 2021(25)
  • [2]无锡市老旧社区住宅厨卫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D]. 朱玉婷. 江南大学, 2021
  • [3]基于青年视角的公寓空间设计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D]. 李栋.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南乡村居住形态设计研究[D]. 张涵. 江南大学, 2021
  • [5]高层住宅中间户型自然通风优化设计 ——以宿迁地区为例[D]. 蔡蕾蕾.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6]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D]. 张静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7]公共教室平面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研究[D]. 朱可人.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8]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导向下的城市住宅长寿化设计策略研究[D]. 韩楚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9]书院空间模式下的高校科研建筑设计研究 ——以雄安新区B-02地块为例[D]. 樊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10]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设计研究 ——以西安L社区为例[D]. 杨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现代住宅中浴室的平面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