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苷元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应用

黄豆苷元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应用

一、大豆黄酮的营养生理功能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卫[1](2020)在《三种大豆蛋白源致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差异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作为典型的海水肉食性名贵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发现过量的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易造成其肠道健康问题。本研究以其为实验对象(初重12.55±0.05g),分别采用20%、40%普通豆粕(SBM)、大豆浓缩蛋白(SPC)和发酵豆粕(FSBM)替代鱼粉配制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饲喂10周;基于常规鱼类营养生理、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三种大豆蛋白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黏膜屏障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普通豆粕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720尾石斑鱼随机分为3组(n=4):鱼粉对照组(FM)、20%SBM组(SBM20)和40%SBM组(SBM40),配制3种等氮(50%粗蛋白)等脂(10%粗脂肪)饲料饲喂10周。结果发现:与FM组相比,(1)实验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随SBM替代水平增加依次显着降低(P<0.05);(2)半定量分析显示,SBM40组肠道炎症表征非常严重,SBM20组次之;后肠水通道基因1(Aqu1),Aqu4,Aqu8,Aqu9,Aqu10和Aqu12和离子转运载体Guanylin,nkaα-1和clc的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紧密连接蛋白基因occludin,claudin3和ZO-1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3)后肠胰蛋白酶(Trypsin)活性随SBM替代水平增加呈显着上升趋势;(4)后肠抗氧化酶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随SBM替代水平升高呈显着上升趋势;后肠促炎性基因IL1β,IL8,IL12,IL17,IL32,TNFα和CSF1的表达水平呈显着升高趋势,反之,抗炎性基因IL4,IL5,IL10,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呈呈显着下降趋势;(5)16S高通量测序显示,在门水平上,相对丰度前10的物种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等。Proteobacteria丰度在SBM40组显着下降,而Firmicutes,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丰度在SBM40组显着升高。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前10的物种分别为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弧菌属(Vibrio)和奈瑟菌属(Neisseria)等。Faecalibacterium,Stenotrophomonas,Vibrio,Neisser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丰度在SBM40显着升高;(6)转录组差异基因趋势分析发现,有1296个基因(记为基因集Profile A)呈显着上升趋势;677个基因(记为基因集Profile B)呈显着下降趋势。代谢通路KEGG富集发现,Profile A中显着富集到的与免疫疾病/系统、感染病和信号转导有关的占55.17%;Profile B中显着富集到的与免疫疾病/系统(Immune diseases/system)、感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和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有关的仅占6.98%,与营养物质吸收代谢相关的占67.44%。转录组分析发现,TLR-My D88-NF-κB通路在SBM诱导的珍珠龙胆肠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珍珠龙胆肠道内容物和肠道组织中,分别有14种和13种较为保守的豆粕诱导型肠炎“核心生物标志物”,其中异黄酮类和皂苷类占据较大比例,大部分标志物间具有显着正相关或负相关作用;肠道内容物代谢组学和肠道组织代谢组学间反相关分析发现,包括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小肽和核苷酸等56种代谢成分在肠道组织和内容物间发生了交换,对肠炎的发生发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结果表明,20%-40%SBM损伤了珍珠龙胆的肠道黏膜屏障并导致了肠炎的发生,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肠道中与免疫等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营养吸收代谢通路的普遍抑制与肠炎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2.大豆浓缩蛋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720尾石斑鱼随机分为3组(n=4):鱼粉对照组(FM)、20%SPC组(SPC20)和40%SPC组(SPC40),配制3种等氮(50%粗蛋白)等脂(10%粗脂肪)饲料饲喂10周。结果发现:与FM组相比,(1)实验组WGR和SGR随SPC替代水平增加依次显着降低;(2)半定量分析显示,SPC40组肠道炎症表征非常明显,而SPC20组较轻;后肠水通道基因Aqu1,Aqu4,Aqu8,Aqu9,Aqu11和Aqu12的表达水平随替代水平的升高呈显着下降趋势(P<0.05),而Aqu10和紧密连接蛋白jam,claudin3和ZO-1基因表达水平在SPC40组显着升高,claudin12,claudin15和离子转运载体Guanylin,nkaα-1和clc基因表达水平在SPC40组显着降低。(3)后肠Trypsin酶活性随SPC替代水平增加呈显着上升趋势;(4)后肠抗氧化酶活性(T-SOD、GR和GPx)随SPC替代水平升高呈显着上升趋势;后肠促炎性基因IL1β、IL8、IL12、IL17和TNFα的表达水平在SPC40组呈显着升高趋势(P<0.05),反之,抗炎性基因IL4,IL5,IL10,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在SPC40组呈显着下降趋势;(5)16S高通量测序显示,在门水平上,相对丰度前10的物种分别为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等。Proteobacteria丰度在SPC40组显着下降,而Firmicutes,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丰度在SPC40组显着升高。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前10的物种分别为Photobacterium,Faecalibacterium,Vibrio,Bacteroide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Photobacterium在实验组丰度依次显着降低,其余物种丰度在SPC40组显着升高;(6)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SBM40和SPC40两组间只有17.2%(936/5445)差异基因有类似表达模式。KEGG富集发现,在显着富集到的与免疫疾病/系统、感染病和信号转导有关的代谢通路中,SBM40和SPC40共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占30.55%(11/36),SBM40组特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占43.55%(27/62),SPC40组特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仅占5.13%(2/39),而SPC40特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相关的占69.23%(27/39)。SPC40和SBM40均引起了产生Ig A的肠道免疫网络通路中Ig A的反常升高。结果表明,40%SPC对珍珠龙胆肠道稳态影响更加显着,并诱导了珍珠龙胆肠炎产生肠炎。与SBM诱导的肠炎相比,40%SPC诱导的肠炎可能是营养代谢失衡下引起的肠道免疫功能的紊乱所致。3.发酵豆粕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粘膜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720尾石斑鱼随机分为3组(n=4):鱼粉对照组(FM)、20%FSBM组(FSBM20)和40%FSBM组(FSBM40),配制3种等氮(50%粗蛋白)等脂(10%粗脂肪)饲料饲喂10周。结果发现:与FM组相比,(1)实验组WGR和SGR随FSBM替代水平增加依次显着降低;(2)半定量分析显示,FSBM40组肠道炎症表征非常严重,FSBM20组次之;后肠水通道基因Aqu1,Aqu4和Aqu12及紧密连接蛋白jam,claudin3,claudin12,claudin15和ZO-3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而Aqu8,Aqu9,Aqu10和ZO-1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离子转运载体nkcc和clc基因表达水平呈显着降低趋势;(3)后肠Trypsin酶活性随FSBM替代水平增加呈显着上升趋势;(4)后肠抗氧化酶活性(T-SOD、GR和GPx)随FSBM替代水平升高呈显着上升趋势;后肠促炎性基因IL1β,IL8,IL12,IL17,IL32,TNFα和CSF1的表达水平呈显着增加趋势,反之,抗炎性基因IL4,IL5,IL10,TGFβ1表达水平呈显着下降趋势;(5)16S高通量测序显示,在门水平上,相对丰度前10的物种分别为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等。Proteobacteria丰度在FSBM40组显着下降,Bacteroidetes,Firmicutes,Acid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丰度在FSBM40组显着升高。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前10的物种分别为Photobacterium,Stenotrophomonas,Vibrio,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和色盐杆菌属(Chromohalobacter)等。Photobacterium在FSBM40组丰度显着降低,其余各物种丰度总体显着升高;(6)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SBM40和FSBM40两组间只有18.98%(920/5445)差异基因有类似表达模式。KEGG富集发现,在显着富集到的与免疫疾病/系统、感染病和信号转导有关的代谢通路中,SBM40和FSBM40共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占42.59%(23/54),SBM40组特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占47.17%(25/53),FSBM40组特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占42.11%(24/57)。分析发现,TLR-My D88-NF-κB信号通路在FSBM诱导的珍珠龙胆肠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表明,20%-40%FSBM替代鱼粉影响了珍珠龙胆的肠道稳态,与SBM诱导的珍珠龙胆肠炎类似,肠道中与免疫等有关信号通路的普遍激活,对肠炎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4.不同大豆蛋白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机制研究比较三种大豆蛋白源在40%替代水平下,均引起了珍珠龙胆石斑鱼明显的后肠炎症表征,本部分对该替代水平下三种大豆蛋白饲喂的珍珠龙胆的生长生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与FM组相比,(1)WGR和SGR在各实验组中均显着降低,各实验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但SPC40组略高于SBM40组和FSBM40组;(2)半定量分析显示,SBM40与FSBM40组肠道炎症表征均非常严重,程度相当,而SPC40组肠炎严重程度显着轻于SBM40和FSBM40,但肠道炎症表征非常明显;后肠水通道基因Aqu1,Aqu4,Aqu8,Aqu9,Aqu10,Aqu11,Aqu12及紧密连接蛋白基因jam,occludin,claudin3,claudin12,claudin15,ZO-1和ZO-3和离子转运载体基因nkcc,guanylin,nkaα-1,clc的表达水平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显着性影响;(3)后肠Trypsin酶活性在各实验组中均显着升高,且在SPC40组显着高于其他两实验组;(4)后肠抗氧化酶活性(T-SOD、GR和GPx)在各替代组呈显着上升趋势,且在SPC40组中活性最高;后肠促炎性基因中,除IL32和CSF1基因表达水平在SPC40组无显着差异外,IL1β、IL8、IL12、IL17、IL32、TNFα和CSF1基因表达水平在各实验组中均呈显着升高趋势,反之,抗炎性基因IL4,IL5,IL10,TGFβ1表达水平在各实验组中均显着下降;(5)16S高通量测序显示,在门水平上,相对丰度前10的物种分别为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etes,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蓝藻细菌门)等。Proteobacteria在各实验组中丰度均显着下降,其中FSBM40组丰度显着高于SBM40和SPC40组。Firmicutes,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丰度在各实验组均显着升高,Acidobacteria丰度在SBM40组和SPC40组无显着变化,在FSBM40组显着升高。在属水平上,总体上相对丰度前10的物种分别为Photobacterium,Stenotrophomonas,Vibrio,Phyllobacterium,Neisseria和Bacteroides等。Photobacterium在各实验组中丰度均显着降低。Phyllobacterium和Neisseria丰度在SPC40组无显着差异,unidentified_Rikenellaceae丰度在SPC40和FSBM40组无显着差异。其余各物种丰度在各实验组中均显着升高(P<0.05),在各实验组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6)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SBM40、SPC40和FSBM40三组间只有7.80%(554/7101)差异基因有类似表达模式。KEGG富集发现,在显着富集到的与免疫疾病/系统、感染病和信号转导有关的代谢通路中,SBM40、SPC40和FSBM40共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占30%(9/30),SBM40组特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占45.10%(23/51),FSBM40组特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占60.53%(23/38),SPC40组特有差异基因富集到的占2.86%(1/35);而SPC40中,与营养物质吸收代谢相关通路显着富集到的占67.44%。分析发现,TLR-My D88-NF-κB信号通路在SBM40和FSBM40诱导的珍珠龙胆肠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表明,40%替代水平的SBM、SPC和FSBM均引起了珍珠龙胆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并导致了肠炎的发生;SBM和FSBM诱导的珍珠龙胆肠炎通路变化有一定的保守性;SPC诱导的肠炎可能营养代谢失衡下引起的肠道免疫功能的紊乱所致。

张琦琦[2](2019)在《大豆黄酮对妊娠母猪和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文中指出大豆黄酮(Daidzein,DA)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豆类、牧草和谷物中。众多研究表明,DA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及药理作用,如提高畜禽繁殖力、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DA对妊娠母猪和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评估DA的应用效果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DA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试验一大豆黄酮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试验选取3-5胎体重相近的长大(LY)二元母猪40头。母猪受孕后,将妊娠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大豆黄酮组(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 DA),每组20个重复。于妊娠35 d、85 d采集妊娠母猪血液,测定其血清激素、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等;母猪饲喂直至分娩并记录其繁殖性能指标,结果如下:(1)日粮中添加DA显着提高了仔猪的初生窝重和窝健仔数(P<0.05),而窝总仔数、窝活仔数及仔猪初生个体重差异均不显着(P>0.05);(2)日粮中添加DA极显着增加了妊娠85 d母猪血清中孕酮(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P<0.01),显着增加了妊娠35 d、85 d母猪血清中雌激素(E)、瘦素(LEP)的浓度(P<0.05),显着提高了妊娠35 d(P<0.01)和妊娠85 d(P<0.05)母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浓度;(3)日粮中添加DA极显着提高了妊娠35 d、妊娠85 d母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1),显着提高了妊娠85 d母猪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活性(P<0.05);(4)日粮中添加DA极显着上调了母猪胎盘IGF-1基因表达水平(P<0.01);显着上调了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SNAT1)基因表达水平(P<0.05);日粮添加DA对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系统A氨基酸转运载体-2(SNAT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基因表达无显着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DA可显着改善妊娠母猪繁殖性能,调节母猪血清繁殖激素水平,增强母猪抗氧化能力,并上调其胎盘功能基因表达。试验二大豆黄酮对妊娠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试验选取SPF级90日龄健康SD雌鼠72只。母鼠受孕后,将孕鼠随机分为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大豆黄酮组(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 DA),每组36个重复。于妊娠第15 d时,每组随机选取孕鼠各12只,屠宰取样。剩余孕鼠饲喂至分娩,分娩后屠宰取样。结果如下:(1)日粮中添加DA极显着提高了妊娠15 d胚胎总窝重、活胚窝重(P<0.01),显着提高了妊娠15 d窝总胚胎数、窝活胚数、胚胎个体重、胎盘重(P<0.05);显着提高了分娩后胎儿的初生窝重和窝产活仔重(P<0.05);(2)日粮中添加DA极显着升高了妊娠15 d母鼠血清中E、IGF-1、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1),显着升高了妊娠15 d母鼠血清中LEP的浓度(P<0.05);极显着升高了分娩后母鼠血清中E、IGF-1、IgG的浓度(P<0.01),显着升高了分娩后母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的浓度(P<0.05),显着降低了分娩后母鼠血清中LEP的浓度(P<0.05);(3)日粮中添加DA显着提高了妊娠15d母鼠血清中SOD(P<0.05)、胚胎背最长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P<0.05)的活性;显着提高了分娩后母鼠血清和卵巢中SOD的活性(P<0.05),显着提高了分娩后母鼠血清和胎儿背最长肌中T-AOC的活性(P<0.05);(4)日粮中添加DA显着上调了妊娠15d母鼠子宫催乳素受体(PRLR)、雌激素受体α(ER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胎儿背最长肌EGFR和PRLR基因表达水平(P<0.05);显着上调了分娩后母鼠卵巢雌激素受体β(ERβ)和孤儿核受体(NR5A2)基因表达水平(P<0.05);(5)基于iTRAQ技术对母鼠妊娠15 d胎盘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共鉴定出43种差异表达蛋白(P<0.05),结果发现,DA显着上调了与氨基酸转运和代谢、胚胎发育、泛素化过程和免疫反应相关的几种关键蛋白表达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DA能改善妊娠大鼠繁殖性能,其原因可能与内分泌激素变化和繁殖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改变有关。综上,本研究揭示了DA对妊娠母猪和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即日粮中添加DA可通过提高母体血清激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上调繁殖功能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而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改善其繁殖性能。

孙志伟[3](2019)在《大豆黄酮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人们对肉品质及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如何在不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的条件下,提高肉品质并减少畜产品残留抗生素,成为我国畜牧业及动物营养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大豆黄酮是一种存在于豆科植物和其他谷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是含有结构与雌激素相似的芳香环的非类固醇化合物,在哺乳动物体内具有与雌性激素类似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大豆黄酮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繁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本研究通过生长试验和屠宰试验旨在考察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豆黄酮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探索大豆黄酮调节动物生长发育及营养代谢过程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大豆黄酮在养猪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72头同期断奶且体况良好的三元杂交阉公猪,按体重相近原则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设置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大豆黄酮添加水平分别为0、12.5、37.5和62.5 mg/kg。预饲7 d,正式试验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期(2050 kg)、育肥前期(5080 kg)和育肥后期(80110 kg),共112 d。猪只平均体重达110 kg左右时结束生长试验,并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37.5和62.5 mg/kg大豆黄酮均显着提高生长期(2050 kg)猪只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以及全期(20110 kg)平均日增重(ADG)(P<0.05)。此外,饲粮添加12.5 mg/kg大豆黄酮可显着增加猪只育肥期(50110 kg)ADG(P<0.05)。(2)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豆黄酮均使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浓度显着升高(P<0.05);此外,37.5和62.5 mg/kg大豆黄酮组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饲粮中添加37.5和62.5 mg/kg大豆黄酮可极显着提高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P<0.01),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1)。(4)饲粮中添加37.5 mg/kg大豆黄酮可显着提高生长肥育猪的胴体重(P<0.05)、屠宰率(P<0.01)和眼肌面积(P<0.05)。(5)饲粮中添加62.5 mg/kg大豆黄酮可显着降低肌肉的剪切力(P<0.05)和宰后24 h的滴水损失(P<0.05)。(6)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不仅可显着增加肝糖原含量(P<0.05),还可显着降低肝脏粗脂肪含量(P<0.01)。此外,62.5 mg/kg大豆黄酮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7)饲粮中添加62.5 mg/kg大豆黄酮可显着上调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I型(MyHC I)的表达(P<0.05)。此外,添加37.5和62.5 mg/kg大豆黄酮均显着下调了肌球蛋白重链IIb型(MyHC IIb)的表达(P<0.05)。(8)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可显着提高肝脏葡萄糖激酶(GCK)的表达(P<0.01),并显着降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的表达(P<0.05)。添加62.5 mg/kg大豆黄酮可显着下调背最长肌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激素敏感脂酶(HSL)的表达(P<0.05),并显着上调脂肪酸合成酶(FASN)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的表达(P<0.05)。此外,添加37.5 mg/kg和62.5 mg/kg大豆黄酮均可显着上调背最长肌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P<0.05),并下调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的表达(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可能通过调节生长肥育猪的内分泌,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并提高胴体品质;此外,大豆黄酮还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组织器官糖脂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肉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大豆黄酮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有利于养猪生产中大豆黄酮的合理应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肥育猪日粮中大豆黄酮适宜添加剂量为37.5 mg/kg。

杨蕾[4](2019)在《黄酮类化合物在反刍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在反刍动物营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反刍动物的瘤胃代谢、内分泌及抗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及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代谢及其对反刍动物的生理作用,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更好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王腾飞[5](2018)在《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二元初产母猪(长*大)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背膘厚度、繁殖性能、初乳成分、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激素水平、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同一时期发情配种的后备母猪8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共设置4个日粮处理,分别为:对照组(5%苜蓿草粉组)、5%青贮苜蓿组、10%青贮苜蓿组和15%青贮苜蓿组。每个日粮处理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选取4头初次配种的后备母猪。所有试验母猪在哺乳期均以湿拌料的方式饲喂场内原有的哺乳母猪日粮。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和15%青贮苜蓿组在妊娠期背膘增加量上显着提高(P<0.05),15%青贮苜蓿组在哺乳期背膘损失量上显着提高(P<0.05);(2)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各试验组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弱仔数、健仔数、健仔率、初生窝重和初生仔猪均重上均无显着差异(P>0.05);(3)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提高了仔猪断奶窝重,以15%青贮苜蓿组断奶窝重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多增12.82%,但差异不显着(P>0.05);(4)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催乳素和IGF-1等激素的含量无显着性影响(P>0.05);(5)妊娠期饲喂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血清中Ig G、Ig A和Ig M含量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6)妊娠期饲喂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哺乳后期血清中T-SOD、T-AOC、GSH-Px和MDA含量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7)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提高了仔猪血清中IGF-1、Ig A、Ig G和Ig M含量,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8)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提高了仔猪血清中T-SOD含量,降低了MDA含量,10%青贮苜蓿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提高了仔猪血清中T-AOC含量,5%青贮苜蓿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本研究发现:(1)10%和15%青贮苜蓿组试验母猪的断奶背膘与配种背膘基本保持一致;(2)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对母猪初乳成分有较大影响,其中15%青贮苜蓿组的乳脂含量极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1),10%青贮苜蓿组母猪初乳中的乳蛋白含量显着高于15%青贮苜蓿组(P<0.05);(3)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改善了仔猪初生和断奶均匀度,其中以10%和15%添加水平效果较好;(4)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提高了初产母猪哺乳后期血清中的雌二醇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降低了催乳素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能够提高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血清中的Ig A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能够提高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血清中的T-AOC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能够提高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血清中的GSH-Px含量,10%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为保持初产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维持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良好的血清激素、免疫、抗氧化性能,初产母猪妊娠日粮中以添加10%青贮苜蓿为宜。

赵必迁[6](2017)在《大豆黄酮在产蛋鸡生产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豆黄酮是一种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在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中含量较高。大豆黄酮具有弱的雌激素样活性,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对机体影响作用具有多重效应,大量研究表明能提高动物血液中GH和IGF-1的水平,促进生长,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抗肿瘤、强心、降血脂、抗溶血及抗氧化等[1]。畜牧生产实践表明大豆黄酮具有促进畜禽生长、提高繁殖性能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

闫军辉[7](2016)在《大豆黄酮诱导合成的分子机理及转录因子GmMYB100的功能鉴定》文中研究表明黄酮类物质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大豆黄酮由大豆黄酮合成酶(编码基因为大豆黄酮合成酶基因GmFNSIIs,包括GmFNSII-1和GmFNSII-2),催化大豆黄烷酮而合成。正常条件下,大豆黄酮含量较低,其生物合成与植物抗逆有关。与大豆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代谢途径基因已经克隆得到,而诱导及调控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甘露醇,葡萄糖和氯化钠均能诱导大豆黄酮合成酶基因表达和黄酮在大豆根、茎和叶中产生。克隆大豆黄酮合成酶基因启动子,连接GUS基因,转化大豆毛状根获得组合苗,在以上四种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毛状根中β-葡萄糖醛酸酶(GUS)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显着提高,其中连接基因GmFNSII-1启动子(proGmFNSII-1)的GUS活性受茉莉酸甲酯诱导上调幅度最大,而甘露醇能显着诱导基因GmFNSII-1和GmFNSII-2两个启动子(proGmFNSII-1和proGmFNSII-2)活性。启动子proGmFNSII-1和proGmFNSII-2序列上存在与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5’端缺失分析发现,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CGTCA)突变后降低了启动子proGmFNSII-1对茉莉酸甲酯的响应效果;渗透胁迫响应区段的存在和糖抑制响应序列的缺失均有助于启动子proGmFNSII-2对葡萄糖响应,表明葡萄糖作为渗透因子(正调控)和糖信号分子(负调控)诱导基因GmFNSII-2表达。基因GmFNSIIs的mRNA表达及黄酮合成在大豆GmFNSIIs-RNAi转化根中受到抑制;氯化钠胁迫处理3天后,GmFNSIIs-RNAi组合苗相比对照,转化毛状根中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类物质含量显着增加,胁迫2周后组合苗生物量显着降低,表明GmFNSIIs表达及黄酮含量影响大豆氯化钠胁迫抗性。大豆转录因子数据库进行GO分析得到123个与苯丙氨酸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茉莉酸甲酯处理大豆幼苗24小时后,对123个基因的表达谱研究发现,叶中63个基因表达量上调(51%),14个下调(11%);根中84个基因表达提升(68%),6个下降(5%),其中在根叶中有44个基因同时发生显着变化。分析44个基因在其他处理(水杨酸,蔗糖和大豆根瘤菌USDA110)的大豆根中表达情况,从中选出表达差异显着的14个基因,成功克隆到其中8个转录因子。酵母单杂交分析发现,四个转录因子(TF54,TF62,TF88和TF100)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基因GmMYB100(TF100)编码R2R3MYB转录因子,原核表达得到蛋白大小和预测一致(26.16 kDa)。GmMYB100转录因子R3结构域上存在保守氨基酸基序[D/E]LX2[R/K]X3LX6LX3R,参与MYB转录因子和bHLH蛋白之间的互作,在C端存在保守性氨基酸基序pdLNLD/EL(与植物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负调控相关),推断GmMYB100与植物类黄酮负调控相关。基因GmMYB100在大豆叶片,花及幼胚发育早期表达量高,其蛋白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定位在细胞核中。在GmMYB100-OE转基因大豆毛状根中,部分大豆黄酮合成相关基因(GmCHS7,GmCHS8,GmCHI,GmIFS1和GmF3H)的表达量相比对照显着降低,大豆异黄酮含量降低,而大豆黄酮含量没有显着变化。而GmMYB100-RNAi的转基因大豆毛状根中,部分大豆黄酮合成相关基因(GmCHS7,GmCHS8,GmCHI,GmFNSII-1和GmF3H)的表达量相比对照升高,大豆异黄酮和大豆黄酮含量显着提升。在转基因拟南芥GmMYB100-OE中,拟南芥黄酮醇合成部分相关基因(AtCHS,AtCHI,AtF3’H,AtF3H,AtDFR2和AtFLS)的表达量相比对照都显着下降,转基因拟南芥中黄酮醇含量显着降低。烟草瞬时表达试验发现,基因GmMYB100过量表达抑制大豆黄酮合成相关基因GmCHS7和GmCHI启动子活性,但是激活GmF3H,GmFNSII-1和GmANS基因启动子,表明基因GmMYB100负调控部分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启动子。本研究证实R2R3-MYB转录因子GmMYB100负调控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在大豆黄酮受胁迫诱导生物合成过程中,大豆黄酮合成酶基因启动子proGmFNSII-1上顺式元件(CGTCA)响应茉莉酸甲酯的诱导,启动子proGmFNSII-2顺式元件影响了葡萄糖对黄酮合成诱导时产生渗透作用和糖信号因子两个作用。大豆黄酮含量和耐盐性相关,对于改善大豆耐盐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鉴定到转录因子GmMYB100,其负调控大豆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黄酮生物合成。

陈清华[8](2015)在《“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罗曼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在当前的蛋鸡养殖业中,比较注重产蛋前期和高峰期的饲养管理,而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往往没有被重视。由于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营养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饲养管理跟不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产蛋后期仅因蛋壳品质下降导致降价销售的蛋为6%~8%,给蛋鸡养殖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重视产蛋后期蛋禽的合理饲养是非常必要的。在养殖业中,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在饲养过程中违规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激素及人工合成药物来提高生产性能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这些药物在饲料中的使用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特别是药物残留及耐药性,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伤害而且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及中草药添加剂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能够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而且绿色植物饲料添加剂还能提高畜禽对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率,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繁殖,改善畜产品质量,对消费者健康有益,对环境无污染。绿色饲料添加剂由于毒副作用小、安全无害、无残留、高校等特点,日益引起国内外重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运用有关的科研成果,应鼓励提倡生产和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因此,绿色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到养殖业中,不仅能够有益于畜禽的健康,还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所以,开发应用绿色饲料添加剂非常有意义。本研究室前期研究已经证明,“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断奶仔猪和肉兔的生产性能。关于紫花苜蓿提取物改善禽类生产性能的研究也有报道,但大多都用于产蛋高峰期的禽类,且所得的结论也存在差异。为了明确“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等方面的效果,而开展本研究。本研究室通过不同工艺获得了 5种“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分别为Ⅰ、Ⅱ、Ⅲ、Ⅳ和V,作为本研究的5种饲料添加剂。本研究将利用这5种提取物对罗曼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母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为紫花苜蓿活性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本试验旨在研究“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80周龄的罗曼粉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900只80周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为期30天。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包括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添加Ⅰ号添加剂;试验B组,添加Ⅱ号添加剂;试验C组,添加Ⅲ号添加剂;试验D组,添加Ⅳ号添加剂。试验组A、C、D添加剂的添加量均为2000mg/kg,试验B组添加剂的添加量为1500mg/kg。结果显示:(1)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C三组能够显着提高产蛋率(P<0.05),其中试验C组与对照组相比极显着提高了 3.45%(P<0.01);同时A、B、C三个试验组添加剂均能显着提高蛋鸡日产蛋量(P<0.05);同时,试验A组添加剂能够显着降低料蛋比(P<0.05)。(2)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试验A、C两组蛋壳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1.94%和1.70%;试验A、B、D三组蛋黄指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2.18%、3.88%和3.88%,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能够显着提高蛋黄颜色(P<0.05)。同时,试验B、D两组添加剂能够显着提高鸡蛋的哈夫单位以(P<0.05)。从蛋黄颜色、哈氏单位等鸡蛋物理指标来看,试验C、A两组效果最佳。在蛋黄营养成分中,试验C、D两组添加剂能够显着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两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了 5.09%和4.10%,但差异不显着(P>0.05);4个添加剂处理组的蛋黄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4个试验处理组的蛋黄粗蛋白、粗脂肪以及钙、磷、甘油三酯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组能够显着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同时试验A、B、D三组血清GSH-Px活性均有一定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A、B、C、D四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3.79%(P<0.05)、3.11%(P>0.05)、4.67%(P<0.05)和 0.47%(P>0.05);试验C、A两组效果明显,均能达到显着水平。试验A、B、C、D四组血清总抗氧化力(T-AOC)比对照组分别提高9.82%(P<0.05)、2.65%(P>0.05)、13.63%(P<0.05)和5.38%(P>0.05);其中以试验C、A两组效果更为明显。试验C组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对蛋鸡血清血脂的影响:试验A、C两组蛋鸡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D两组TC含量分别降低了 3.79%和4.92%,但差异不显着(P>0.05)。4种添加剂对蛋鸡血清甘油三酯(TG)有降低效果,但不显着(P>0.05)。4种添加剂处理与对照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4种添加剂处理的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对照比均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C组添加剂能够显着降低蛋鸡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A、B、D三组蛋鸡血清LDL-C含量分别降低了 27.33%、24.42%和26.16%,但未达到显着差异(P>0.05);试验C组添加剂能够显着降低蛋鸡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含量(P<0.05)。(5)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两组蛋鸡血清总蛋白(TP)含量分别增加8.63%、4.89%,但差异不显着(P>0.05),同时C、D两组蛋鸡血清T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C、D两组蛋鸡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B、C、D三组蛋鸡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分别降低了 17.09%、18.36%和15.24%,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A、B、C、D四组蛋鸡血清中钙磷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添加剂在提高血液新陈代谢方面有效果,而且C、A两组表现较好。(6)对蛋鸡生产经济效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C三组所带来的的经济效益分别为2.72%、0.96%、4.95%;所以,从蛋鸡生产经济效益来看,试验C组效果最佳,其次是A组,再其次是B组。试验二:本试验旨在研究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的罗曼粉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360只40周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为期30天。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E组添加Ⅰ号添加剂,试验F组添加Ⅱ号添加剂,试验G组添加V号添加剂。三个试验组的添加剂统一添加量为2000mg/kg。结果显示:(1)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E、F、G三组产蛋率、采食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E、F、G三组的料蛋比比对照均下降,但差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F组能够显着提高40周龄罗曼蛋鸡平均蛋重(P<0.05);(2)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F、G蛋壳厚度分别提高2.33%和2.33%,但差异不显着(P>0.05);同时试验E组蛋壳厚度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E组蛋黄颜色显着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F组哈氏单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蛋黄营养方面: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处理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有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处理间的蛋黄钙、磷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F组蛋黄粗脂肪极显着高于对照组,而E、G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E组蛋黄粗蛋白极显着低于对照组,而F、G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3)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F组血清GSH-Px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F组血清SOD活性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各处理组间的蛋鸡血清T-AOC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E、F、G三组蛋鸡血清MDA含量分别降低8.37%(P>0.05)、23.68%(P<0.05)和20.10%(P<0.05);说明在蛋鸡血清抗氧化方面,试验F组效果最佳。(4)对蛋鸡血清血脂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E、F、G三组蛋鸡血清TC含量分别降低30.82%、23.26%和14.80%,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3种添加剂均可降低蛋鸡血清TG含量,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种处理间的血清HDL-C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3种添加剂处理的血清TC与HDL-C比值与对照比均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E、F、G三组鸡血清LDL-C分别降低了 32.52%(P>0.05)、38.35%(P<0.05)和 37.86%(P>0.05);试验 E、F、G 三组蛋鸡血清 VLDL含量分别降低了 4.82%(P>0.05)、17.05%(P<0.05)和 12.37%(P>0.05);说明在降低蛋鸡血脂指标方面,试验F组效果最佳。(5)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蛋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钙、磷无显着性影响(P>0.05);试验E、F、G三组蛋鸡血清BUN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6)对40周龄罗曼蛋鸡的经济效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E、F、G三组对蛋鸡生产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07%、3.81%和3.02%;说明试验F组添加剂能带来较佳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罗曼蛋鸡提高生产性能和改善蛋品质具有良好效果。“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蛋鸡体内的胆固醇代谢,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以及营养物质代谢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和改善蛋品质。成分分析表明,“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富含皂甙、黄酮和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利用效果可能是通过这些生物活性成分起作用的。本研究表明,Ⅲ、Ⅰ号提取物对80周龄罗曼蛋鸡表现更好效果;而Ⅱ号提取物对40周龄罗曼蛋鸡的效果更佳。

胡海滨,刘金桃,李彦先,张彦娇,麦康森,艾庆辉,邵明瑜,杨沛[9](2014)在《饲料中大豆黄酮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酶活力、抗氧化力及肠道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大豆黄酮在大菱鲆幼鱼中的营养生理作用,本实验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0、5、10、20和100 mg/kg)来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并通过12周的投喂养殖实验评估饲料中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抗氧化力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98.89%100.00%)、终末体质量(21.2424.42 g)、特定生长率(1.811.98%/d)、饲料效率(1.011.11)、摄食率(1.431.51%/d)及形体指标均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饲料中添加大豆黄酮显着降低了大菱鲆幼鱼鱼体的粗蛋白(15.41%15.59%)和粗脂肪(3.19%3.93%)含量,但对鱼体的水分(77.41%79.70%)和灰分(3.46%3.81%)含量未产生显着性影响;饲料中添加10100 mg/kg大豆黄酮显着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胰蛋白酶活力(35.2640.66 U/g prot),但胃蛋白酶(31.7549.56 U/mg prot)、肠蛋白酶(10.0014.79U/mg prot)、胃淀粉酶(0.100.25 U/mg prot)和肠淀粉酶(0.050.17 U/mg prot)的活力在各处理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饲料中添加5、10和20 mg/kg的大豆黄酮显着降低了血清丙二醛(10.6711.17 nmol/mL)的含量,并显着提高了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51.0553.36U/mL)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51.40 U/mL)的活力;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后肠肠道结构完整性没有显着性影响,但1020 mg/kg大豆黄酮显着促进了肠道组织结构的发育和成熟,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后肠肠绒毛的高度(391.26401.48μm)。研究表明,大豆黄酮(5100 mg/kg)对大菱鲆的生长没有显着性的影响,但饲料中适量的大豆黄酮(1020mg/kg)可以显着提高大菱鲆幼鱼的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并促进肠道绒毛的发育。

金芳[10](2013)在《槲皮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选取240只健康、生产性能相近的39周龄海赛白壳蛋鸡随机分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8周。对照组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0.04%、0.06%槲皮素。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槲皮素对蛋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盲肠肠道菌群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求槲皮素作为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可能性及适宜添加水平,为槲皮素在蛋鸡生产养殖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以下4部分:1.槲皮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02%、0.04%槲皮素组产蛋率分别显着提高5.34%、7.14%(P<0.05),料蛋比都显着降低(P<0.05),其中0.04%槲皮素组料蛋比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5),0.04%槲皮素组每只鸡日产蛋重显着提高5.4%(P<0.05),其他差异均不显着(P>0.05)。2.槲皮素对蛋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04%槲皮素组粗蛋白表观代谢率极显着提高53.47%(P<0.01),0.04%和0.06%槲皮素组钙表观代谢率分别显着提高18.93%和13.87%(P<0.05),3水平槲皮素组粗脂肪表观代谢率有降低趋势(P=0.09),磷表观代谢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3.槲皮素对蛋鸡盲肠肠道菌群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04%和0.06%槲皮素组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极显着降低(P<0.01),3水平槲皮素组总需氧菌菌落总数均极显着降低(P<0.01),0.04%槲皮素组分别比0.02%槲皮素组、0.06%槲皮素组极显着降低(P<0.01),3水平槲皮素组双歧杆菌菌落总数均显着提高(P<0.05),乳酸杆菌菌落总数有升高趋势(P=0.09)。4.槲皮素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04%和0.06%槲皮素组血糖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血钙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血清球蛋白含量均极显着提高(P<0.01);0.06%槲皮素添加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着降低(P<0.05);0.04%和0.06%槲皮素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显着降低(P<0.05);3水平槲皮素组血清白蛋白、磷、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适量槲皮素可以显着改善蛋鸡盲肠肠道生物菌群数量,提高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最终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本试验条件下,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最适添加量为0.4g/kg。

二、大豆黄酮的营养生理功能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豆黄酮的营养生理功能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大豆蛋白源致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差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研究
        1.1.1 大豆蛋白的主要种类及特性
        1.1.2 大豆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
    1.2 鱼类豆粕诱导型肠炎研究进展
    1.3 鱼类肠道菌群
        1.3.1 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与组成
        1.3.2 营养物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3.3 肠道菌群的营养和免疫功能
    1.4 肠道健康的重要性
        1.4.1 肠道机械屏障
        1.4.2 肠道化学屏障
        1.4.3 肠道生物屏障
        1.4.4 肠道免疫屏障
    1.5 组学技术简介
        1.5.1 16S高通量测序
        1.5.2 全长转录组
        1.5.3 代谢组学
    1.6 本研究总体设计及研究策略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目标
        1.6.3 研究内容
        1.6.4 技术路线
2 普通豆粕对珍珠龙胆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饲料与制备
        2.2.2 实验过程
        2.2.3 样品收集
        2.2.4 常规分析及肠道切片制作
        2.2.5 生化指标分析
        2.2.6 肠道结构基因表达
        2.2.7 肠道免疫基因表达
        2.2.8 肠道菌群16S高通量分析
        2.2.9 转录组分析
        2.2.10 代谢组学分析
        2.2.11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生长表现及常规分析
        2.3.2 肠道组织切片
        2.3.3 酶活测定
        2.3.4 基因表达
        2.3.5 16S高通量测序
        2.3.6 转录组分析
        2.3.7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3.8 肠道内容物UPLC-MS代谢谱分析
        2.3.9 肠道组织UPLC-MS代谢谱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3 大豆浓缩蛋白对珍珠龙胆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饲料与制备
        3.2.2 实验过程
        3.2.3 样品收集
        3.2.4 常规分析及肠道切片
        3.2.5 生化指标分析
        3.2.6 肠道结构基因表达
        3.2.7 肠道免疫基因表达
        3.2.8 肠道菌群16S高通量测序
        3.2.9 转录组分析
        3.2.10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生长表现及常规分析
        3.3.2 肠道组织切片
        3.3.3 酶活测定
        3.3.4 基因表达
        3.3.5 16S高通量测序
        3.3.6 转录组比较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4 发酵豆粕对珍珠龙胆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饲料与制备
        4.2.2 实验过程
        4.2.3 样品收集
        4.2.4 常规分析及肠道切片
        4.2.5 生化指标分析
        4.2.6 肠道结构基因表达
        4.2.7 肠道免疫基因表达
        4.2.8 肠道菌群16S高通量测序
        4.2.9 转录组分析
        4.2.10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生长表现及常规分析
        4.3.2 肠道组织切片
        4.3.3 酶活测定
        4.3.4 基因表达
        4.3.5 16S高通量测序
        4.3.6 转录组比较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5 不同大豆蛋白源对珍珠龙胆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机制研究比较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生长表现及常规分析
        5.2.2 肠道组织切片
        5.2.3 酶活测定
        5.2.4 基因表达
        5.2.5 16S高通量测序
        5.2.6 转录组比较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6 全文总结
7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2)大豆黄酮对妊娠母猪和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全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大豆黄酮概述
        1.1 大豆黄酮的来源及理化性质
        1.2 大豆黄酮的吸收与代谢
    2 大豆黄酮的生物学功能
        2.1 抗氧化作用
        2.2 免疫调节作用
        2.3 抗炎作用
        2.4 抗癌作用
        2.5 预防骨质疏松
        2.6 预防心血管疾病
        2.7 预防糖尿病
        2.8 其它作用
    3 大豆黄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3.1 大豆黄酮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3.2 大豆黄酮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3.3 大豆黄酮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4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路线
    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大豆黄酮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4.1 血液
        1.4.2 胎盘
        1.5 试验指标测定
        1.5.1 繁殖性能
        1.5.2 血清激素
        1.5.3 免疫球蛋白
        1.5.4 抗氧化能力
        1.5.5 血糖血脂
        1.5.6 胎盘功能基因mRNA表达
        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黄酮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2 大豆黄酮对母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2.3 大豆黄酮对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2.4 大豆黄酮对母猪血清代谢物水平的影响
        2.5 大豆黄酮对母猪胎盘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大豆黄酮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2 大豆黄酮对母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3.3 大豆黄酮对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3.4 大豆黄酮对母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5 大豆黄酮对母猪胎盘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大豆黄酮对妊娠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动物与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1.5.1 繁殖性能
        1.5.2 血清激素
        1.5.3 免疫球蛋白
        1.5.4 抗氧化能力
        1.5.5 血糖血脂
        1.5.6 繁殖相关基因mRNA表达
        1.5.7 胎盘蛋白质组学
        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黄酮对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2.2 大豆黄酮对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2.3 大豆黄酮对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2.4 大豆黄酮对大鼠血清代谢物水平的影响
        2.5 大豆黄酮对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6 大豆黄酮对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7 大豆黄酮对胎盘蛋白组学的影响
        2.8 胎盘差异表达蛋白KEGG通路注释
        3 讨论
        3.1 大豆黄酮对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3.2 大豆黄酮对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3.3 大豆黄酮对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3.4 大豆黄酮对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5 大豆黄酮对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6 大豆黄酮对胎盘蛋白组学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 全文结论
    2 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大豆黄酮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豆黄酮的来源及分布
    1.2 大豆黄酮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3 大豆黄酮的代谢与吸收
    1.4 大豆黄酮的生理功能
        1.4.1 弱雌激素样与抗雌激素样作用
        1.4.2 大豆黄酮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4.3 大豆黄酮的抗氧化作用
    1.5 大豆黄酮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1.5.1 大豆黄酮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1.5.2 大豆黄酮对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
    1.6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动物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
        1.3 试验饲粮
        1.4 动物饲养管理
        1.5 样品采集与保存
        1.5.1 血清样品采集
        1.5.2 组织样品采集
        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1.6.1 生长性能指标
        1.6.2 胴体品质指标
        1.6.3 血清生化指标
        1.6.4 肉品质相关指标
        1.6.5 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测定
        1.6.6 肌肉和肝脏糖原含量测定
        1.6.7 肌肉和肝脏基因表达量测定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能
        2.2 胴体品质
        2.3 肉品质
        2.4 血清代谢产物
        2.5 血清激素水平
        2.6 血清抗氧化指标
        2.7 大豆黄酮对生长肥育猪糖脂代谢的影响
        2.7.1 肌肉和肝脏糖原含量
        2.7.2 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
        2.8 回归分析
        2.9 经济效益分析
        2.10 肝脏和肌肉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2.11 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表达
        2.12 肌肉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
    3 讨论
        3.1 大豆黄酮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大豆黄酮对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3.3 大豆黄酮对生长肥育猪肉品质的影响
        3.4 大豆黄酮对生长肥育猪糖脂代谢的影响
        3.5 大豆黄酮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4 结论
    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4)黄酮类化合物在反刍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分布和代谢
    1.1 定义
    1.2 分布
    1.3 代谢
2 对反刍动物的生理作用
    2.1 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对反刍动物内分泌的影响
    2.3 对反刍动物瘤胃代谢的影响
    2.4 对反刍动物抗氧化的影响
    2.5 对反刍动物免疫调节的影响
3 小结

(5)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苜蓿的营养价值与研究现状
        1.1.1 蛋白质的营养与功能
        1.1.2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与功能
        1.1.3 维生素的营养与功能
        1.1.4 苜蓿提取物的营养与功能
        1.1.4.1 苜蓿叶蛋白的营养与功能
        1.1.4.2 苜蓿多糖的营养与功能
        1.1.4.3 苜蓿皂苷的营养与功能
        1.1.4.4 苜蓿黄酮的营养与功能
        1.1.4.5 膳食纤维的营养与功能
    1.2 青贮苜蓿的研究与应用
        1.2.1 青贮添加剂
        1.2.1.1 发酵促进剂
        1.2.1.2 发酵抑制剂
        1.2.1.3 营养性添加剂
        1.2.2 青贮苜蓿制作工艺
        1.2.2.1 半干青贮
        1.2.2.2 拉伸膜裹包青贮
        1.2.2.3 混合青贮
        1.2.3 青贮苜蓿品质的影响因素
        1.2.4 青贮苜蓿与苜蓿草粉的营养价值比较
    1.3 日粮纤维在初产母猪上的应用机理
        1.3.1 母猪的营养与繁殖
        1.3.2 母猪利用日粮纤维的营养学机理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饲养管理
    3.4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5 样本采集与制备
        3.5.1 青贮苜蓿与饲料样品的采集
        3.5.2 血样的采集与制备
        3.5.3 初乳样品的采集
    3.6 测定项目与方法
        3.6.1 常规营养成分
        3.6.2 pH值
        3.6.3 菌落数
        3.6.4 氨态氮
        3.6.5 挥发性脂肪酸
        3.6.6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3.6.7 背膘厚度
        3.6.8 血清激素水平
        3.6.9 血清免疫指标
        3.6.10 血清抗氧化指标
        3.6.11 初乳成分
        3.6.12 日采食量
        3.6.13 母猪繁殖性能
        3.6.14 仔猪生长性能
    3.7 数据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背膘厚度的影响
    4.2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3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初乳成分的影响
    4.4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和仔猪窝重的影响
    4.5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初生和断奶均匀度的影响
    4.6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均重和日增重的影响
    4.7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4.8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4.9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10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血清激素水平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4.11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 讨论
    5.1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背膘厚度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5.2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初乳成分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3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5.4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5.5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6)大豆黄酮在产蛋鸡生产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豆黄酮在产蛋鸡产蛋前期和高峰期的应用
2 大豆黄酮在产蛋鸡产蛋后期的应用
3 大豆黄酮对产蛋鸡的卵巢机能和安全性的影响
4 展望

(7)大豆黄酮诱导合成的分子机理及转录因子GmMYB100的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黄酮类化合物
        1.1.1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分布
        1.1.2 黄酮类化合物功能
        1.1.3 大豆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
        1.1.4 黄酮类物质的转运
    1.2 启动子研究
        1.2.1 常见的启动子
        1.2.2 启动子调控元件
        1.2.3 启动子的研究方法
    1.3 植物类黄酮代谢相关转录因子
        1.3.1 MYB转录因子
        1.3.2 bHLH蛋白
        1.3.3 WD40蛋白
        1.3.4 MYB-bHLH-WD40(MBW)复合物
        1.3.5 负调控作用的影响因子
        1.3.6 其他转录因子
        1.3.7 大豆黄酮类物质代谢相关转录因子
    1.4 基因功能研究工具-毛状根和组合苗
        1.4.1 毛状根
        1.4.2 组合苗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非生物胁迫诱导大豆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
    2.1 引言
    2.2 材料和试剂
        2.2.1 植物材料
        2.2.2 质粒和菌种
        2.2.3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GmFNSIIs启动子克隆
        2.3.2 GmFNSIIs的表达分析
        2.3.3 大豆组合苗获得
        2.3.4 转基因发根的GUS染色检测及GUS酶活性荧光检测
        2.3.5 黄酮含量测定
        2.3.6 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茉莉酸甲酯诱导GmFNSIIs基因表达及大豆黄酮合成
        2.4.2 葡萄糖和甘露醇诱导GmFNSIIs基因表达及大豆黄酮合成
        2.4.3 NaCl诱导GmFNSIIs基因表达及大豆黄酮合成
        2.4.4 非生物胁迫激活GmFNSII-1和GmFNSII-2启动子活性
        2.4.5 GmFNSII-1启动子上存在茉莉酸响应元件
        2.4.6 GmFNSII-2启动子上存在响应葡萄糖的元件
        2.4.7 黄酮含量影响大豆NaCl抗性
        2.4.8 讨论
3 大豆黄酮诱导合成过程中相关转录因子分析及GmMYB100功能鉴定
    3.1 引言
    3.2 材料和试剂
        3.2.1 植物材料
        3.2.2 质粒和菌种
        3.2.3 实验试剂
        3.2.4 培养基和试剂配制
        3.2.5 PCR扩增所用引物列表
    3.3 实验方法
        3.3.1 大豆黄酮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筛选
        3.3.2 候选转录因子基因组gDNA和cDNA全长片段的克隆
        3.3.3 候选转录因子gDNA和cDNA连接T载体及大肠杆菌转化
        3.3.4 候选转录因子反式激活活性分析
        3.3.5 GmMYB100基因序列分析
        3.3.6 GmMYB100的亚细胞定位
        3.3.7 基因GmMYB100在大豆毛状根中过量表达
        3.3.8 采用RNAi干扰基因GmMYB100在大豆毛状根中的表达
        3.3.9 基因GmMYB100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
        3.3.10 GmMYB100蛋白的原核表达分析
        3.3.11 转录因子GmMYB100与大豆黄酮代谢相关基因启动子关系分析
        3.3.12 异黄酮、黄酮、黄酮醇和花青素的测定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大豆黄酮诱导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筛选
        3.4.2 8个候选转录因子的反式激活活性鉴定
        3.4.3 GmMYB100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3.4.4 转录因子GmMYB100序列上的保守域
        3.4.5 GmMYB100蛋白的原核表达
        3.4.6 转录因子GmMYB100亚细胞定位
        3.4.7 基因GmMYB100在大豆组织中表达及其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4.8 GmMYB100过量表达及RNAi影响转基因大豆毛状根类黄酮代谢
        3.4.9 过量表达GmMYB100对拟南芥类黄酮代谢影响
        3.4.10 转录因子GmMYB100调控大豆类黄酮代谢相关基因启动子
        3.4.11 讨论
4 总结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之处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符号说明
附录Ⅱ 主要仪器设备
附录Ⅲ 质粒图谱
附录Ⅳ 附表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8)“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罗曼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蛋鸡产业发展状况
        1.1 我国蛋鸡生产现状
        1.2 我国蛋鸡生产前景
        1.3 鸡蛋品质简介
        1.3.1 鸡蛋品质
        1.3.2 鸡蛋蛋黄颜色
        1.4 胆固醇
        1.4.1 蛋鸡胆固醇代谢
    2 饲料添加剂现状
        2.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2.1.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定义
        2.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用机理
        2.1.3 营养作用
        2.1.4 抗应激和抗病作用
        2.1.5 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
        2.1.6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3 紫花苜蓿
        3.1 紫花苜蓿发展现状
        3.2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3.3 紫花苜蓿在畜禽上的应用
    4 紫花苜蓿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和在畜禽上的应用
        4.1 苜蓿黄酮
        4.1.1 苜蓿黄酮的分类
        4.1.2 苜蓿黄酮的生物活性
        4.1.2.1 抗氧化
        4.1.2.2 抗肿瘤
        4.1.2.3 类雌激素作用
        4.1.3 苜蓿黄酮在畜禽中的应用
        4.2 苜蓿皂甙
        4.2.1 苜蓿皂甙生物活性
        4.2.1.1 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排泄,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
        4.2.1.2 抗氧化功能
        4.2.2 苜蓿皂甙在畜禽中的应用
        4.3 苜蓿多糖
        4.3.1 苜蓿多糖的生物活性
        4.3.2 苜蓿多糖在畜禽上的应用
        4.4 紫花苜蓿活性成分的发展方向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引言
第三章 “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80周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脂、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期间饲养管理
        1.3 试验日粮
        1.4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4.1 用于测定蛋品质的样品的采集:
        1.4.2 用于测定鸡蛋蛋黄营养成分和蛋黄胆固醇的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4.3 血液的采集及血清的制备:
        1.5 试验指标测定和方法
        1.5.1 试验蛋鸡生产性能测定
        1.5.2 蛋品质指标的测定
        1.5.3 鸡蛋营养指标的测定
        1.5.4 蛋鸡血清抗氧化性、血清胆固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80周龄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物理指标的影响
        2.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营养指标的影响
        2.4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影响
        2.4.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4.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脂指标的影响
        2.4.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5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80周龄蛋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3 讨论
        3.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80周龄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品质的影响
        3.2.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重和蛋黄重的影响
        3.2.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形指数、蛋黄指数和蛋壳质量的影响
        3.2.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的影响
        3.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常规营养和胆固醇的影响
        3.3.1 紫花首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3.3.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胆固醇和蛋黄甘油三酯的影响
        3.4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抗氧化的影响
        3.5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血脂的影响
        3.5.1 紫花苜蓿活性提取物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的影响
        3.5.2 紫花苜蓿活性提取物对血清钙磷的影响
        3.6 紫花苜蓿活性提取物对80周龄蛋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第四章 “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罗曼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脂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日粮
        1.3 试验期间饲养管理
        1.4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4.1 用于测定蛋品质的样品的采集:
        1.4.2 用于测定鸡蛋蛋黄营养成分和蛋黄胆固醇的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4.3 血液的采集及血清的制备:
        1.5 试验指标测定和方法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罗曼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鸡蛋物理指标的影响
        2.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养分的影响
        2.4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5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蛋鸡血脂指标的影响
        2.7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8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蛋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3 讨论
        3.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40周龄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3.2.1 紫花苜蓿活性成分对鸡蛋外在品质的影响
        3.2.2 紫花苜蓿活性成分对鸡蛋内在品质的影响
        3.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常规营养和胆固醇的影响
        3.3.1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3.3.2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鸡蛋蛋黄胆固醇和蛋黄甘油三酯的影响
        3.3.3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蛋鸡血清抗氧化的影响
        3.3.4 紫花苜蓿提取物对血脂的影响
        3.3.5 紫花苜蓿活性提取物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6 紫花苜蓿活性提取物对40周龄蛋鸡经济效益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总体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9)饲料中大豆黄酮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酶活力、抗氧化力及肠道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原料和饲料配方
    1.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3 鱼体成分分析
    1.4 形体指标和组织学分析
    1.5 消化酶活力分析
    1.6 血清抗氧化指标分析
    1.7 计算公式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生长性能
    2.2 鱼体体组成
    2.3 消化酶活力
    2.4 血清抗氧化力
    2.5 肠道结构
3 讨论
4 小结

(10)槲皮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槲皮素的研究进展
        1.1.1 槲皮素的简介
        1.1.2 槲皮素的生理活性
    1.2 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1.2.1 肠道菌群的概念和分类
        1.2.2 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
        1.2.3 肠道菌群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试验饲粮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饲粮
    2.3 试验管理
    2.4 试验指标测定及方法
        2.4.1 生产性能
        2.4.2 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
        2.4.3 肠道主要菌群的测定
        2.4.4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槲皮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 产蛋率和料蛋比
        3.1.2 日产蛋重
    3.2 槲皮素对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3.3 槲皮素对蛋鸡盲肠肠道菌群的影响
    3.4 槲皮素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1 槲皮素对血清蛋白质的影响
        3.4.2 槲皮素对血糖含量的影响
        3.4.3 槲皮素对血清钙和磷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槲皮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槲皮素对蛋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4.2.1 槲皮素对肠道有害菌群的影响
        4.2.2 槲皮素对肠道有益菌群的影响
    4.3 槲皮素对蛋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4.3.1 槲皮素对饲料蛋白质、钙、磷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4.3.2 槲皮素对脂肪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4.4 槲皮素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4.1 槲皮素对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4.2 槲皮素对血糖含量的影响
        4.4.3 槲皮素对血清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4.4.4 槲皮素对血清钙和磷含量的影响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大豆黄酮的营养生理功能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大豆蛋白源致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差异机制研究[D]. 张卫. 广东海洋大学, 2020
  • [2]大豆黄酮对妊娠母猪和大鼠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D]. 张琦琦.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3]大豆黄酮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D]. 孙志伟.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4]黄酮类化合物在反刍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J]. 杨蕾. 家畜生态学报, 2019(02)
  • [5]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D]. 王腾飞.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6]大豆黄酮在产蛋鸡生产上应用的研究进展[J]. 赵必迁.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7(10)
  • [7]大豆黄酮诱导合成的分子机理及转录因子GmMYB100的功能鉴定[D]. 闫军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8]“渝苜1号”紫花苜蓿提取物对罗曼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陈清华. 西南大学, 2015(05)
  • [9]饲料中大豆黄酮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酶活力、抗氧化力及肠道结构的影响[J]. 胡海滨,刘金桃,李彦先,张彦娇,麦康森,艾庆辉,邵明瑜,杨沛. 水产学报, 2014(09)
  • [10]槲皮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D]. 金芳.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黄豆苷元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