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成矿区划及找矿目标选择的浅见

山东省成矿区划及找矿目标选择的浅见

一、山东省成矿区划及找矿靶区优选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姚永林[1](2021)在《莱州留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东地区金矿密集区主要分布在招远莱州成矿带,留村金矿即分布在招远莱州成矿带南侧区域上,属于石英脉型金矿床,规模为小型,主要在古老岩体间构造破碎带中发育,区内的断裂(NE向)对矿体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近年来,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该矿的深部有多个隐伏矿体。文中对该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综合研究认为矿床的中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胡伟[2](2016)在《鲁西地区航磁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文中认为以鲁西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以往地质、地震勘探等资料,对研究区引起磁异常的成因、断裂构造发育情况、岩浆岩的分布规律以及对煤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磁异常大都由隆起的高磁性基底以及岩浆岩、铁矿所引起,异常形态特征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其既控制了研究区内岩浆岩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煤的赋存范围;岩浆岩对煤质影响极大。依据鲁西航磁异常推断深大断裂11条,圈定岩浆岩带12处,并推测高磁性的基底隆起有利于铁矿发育,凹陷区内有利于煤的形成。

郝兴中[3](2014)在《鲁西地区铁矿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区(鲁西隆起区)地处中朝准地台东缘,其东界以NNE向的昌邑—大店断裂为界,西界为NNE向的聊考断裂,北界为近东西向的齐—广断裂,南界为山东省南界。区内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矿集区之一。鲁西地区铁矿成因类型多样,地域分布广泛。铁矿主要类型有沉积变质型、矽卡岩型、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岩浆型和沉积型等。本文通过全面收集鲁西地区地质、矿产等相关资料,系统总结铁矿成矿地质条件,详细阐述地球物理特征与铁矿床的对应关系。通过解剖韩旺铁矿床、苍峄铁矿带、单县铁矿床、济宁铁矿床、张家洼铁矿床、金岭铁矿床、莲子汪铁矿床、店子铁矿床、肖家沟铁矿床等典型铁矿床,详尽阐明了各类铁矿的矿床特征及其成矿规律,分类总结铁矿成矿模式和区域预测模型。通过划分区内铁矿成矿区带、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圈定了铁矿找矿靶区,指明了铁矿找矿方向。区内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成矿时代为新太古代,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块中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赋矿围岩以泰山岩群、济宁岩群为主;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层控现象明显。矽卡岩型铁矿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其中包括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磁铁矿矿床和与中酸性侵入岩、浅成岩有关的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磁铁矿矿床;前者主要分布于济南、莱芜和淄博等地,后者分布于苍山、沂南等地;赋矿地段位于碳酸盐岩和侵入岩体的接触带。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多分布于淄河断裂一带,形成于燕山晚期。岩浆型钛铁矿床分布于沂沭断裂带内及其附近,形成于古元古代,铁矿石类型为含钛铁辉石角闪石岩。沉积型铁矿受控于中奥陶统灰岩风化面上及上石炭统底部,规模小、品位低、工业价值和找矿意义都不大。通过对鲁西地区地质矿产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同时与成矿预测模型进行对比,本文对鲁西地区铁矿进行了成矿预测,按照矿床成因类型,划分出以韩旺、苍山—枣庄、东平—汶上、单县和济宁等地区为代表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找矿靶区24处;以莱芜、金岭、苍山地区为代表的矽卡岩型铁矿找矿靶区14处;以淄河地区铁矿为代表的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找矿靶区6处;以莒县天宝钛铁矿为代表的岩浆型钛铁矿找矿靶区3处。在上述47处铁矿找矿靶区中,A类靶区19处,B类靶区15处,C类靶区13处。通过本次研究工作,对鲁西地区铁矿找矿靶区进行了圈定,指导了区内今后铁矿找矿方向,通过部分找矿靶区的铁矿勘查工作表明,区内圈定的铁矿找矿靶区划分较为合理、有效。

丁正江[4](2014)在《胶东中生代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文中提出胶东地区地处古特提斯与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交接部位,横跨华北板块和苏鲁大别造山带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尤其以燕山早期由被动陆缘转为活动陆缘为标志,该区进入环太平洋构造域发展演化阶段以来,壳幔作用强烈,幔源流体上侵,成岩成矿作用显着。论文以最新矿床学理论为指导,以该区地球动力学演化背景为主线,以现代测试分析技术为辅助,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在综合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重新厘定了胶东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背景;系统深入研究了各成因类型典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时代,厘定了成因类型,建立了相应成矿模式,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研究,将胶东地区中生代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系统划分为受不同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动力学机制控制的2大成矿系列,包括5个成矿亚系列和15个矿床式。通过研究,明确指出该区中生代印支期末稀有金属铍成矿主要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有关,而燕山期以来的成岩成矿作用严格受伊泽奈奇板块俯冲作用所控制。区内燕山期发生的5次主要成岩成矿作用,分别对应于古太平洋板块的156.6Ma、137Ma、97Ma等3期增生期及其中间期。燕山早期(160155Ma),欧亚大陆东部由被动陆缘转化为活动陆缘,伊泽奈奇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控制了邢家山式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燕山晚期135125Ma,伊泽奈奇板块的不断俯冲,岩石圈不断加厚,导致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拆沉作用,控制了香夼式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铅锌矿床和王家庄式中低温热液脉型铜锌矿床;125115Ma,伊泽奈奇冷的洋壳的快速NWW向俯冲,引发地幔强烈对流,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幔源C-H-O流体涌入上地壳导致了巨量金的堆积,形成了焦家式、玲珑式、盘马式、岔夼式等造山型金矿,及胶莱盆地边缘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115110Ma,伊泽奈奇板块后撤式俯冲,胶东地区转为大陆弧环境,壳幔混熔型岩浆高位侵入,控制了冷家、尚家庄、南台等斑岩铜钼多金属矿床的形成;10090Ma,伊泽奈奇-太平洋板块洋中脊俯冲消亡,上地幔物质强烈对流,岩石圈强烈伸展,形成了汤村店子式中低温热液脉型金铅锌银铜多金属矿床和杜家崖式(类)卡林型金矿。分别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辉钼矿Re-Os法对邢家山钼钨矿床成矿岩体和矿石矿物辉钼矿进行了同位素测年,获得母岩幸福山岩体成岩年龄为(157±2)Ma、辉钼矿成矿年龄为(158.7±2.5)Ma,将邢家山钼钨矿床形成时代厘定为燕山早期,并通过与中国东部地区该期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对比,提出并论证了胶东地区存在中生代燕山早期钼钨多金属成矿作用,并指出胶东地区该期成矿作用应发生在160155Ma期间,填补了该期成矿作用研究的空白。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福山杜家崖金矿、荣成伟德山地区冷家-南台铜钼矿床和荣成大疃刘家铍矿床之成矿背景、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等,分别确定了矿床成因,首次明确提出杜家崖金矿为(类)卡林型金矿、伟德山地区冷家-南台铜钼矿为斑岩型矿床、大疃刘家铍矿为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并建立了相应成矿模式;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伟德山地区斑岩型铜钼矿床母岩成岩年龄为(113.4±1.8)Ma和(114.2±2.1)Ma,指出该期成矿作用应发生于115110Ma。杜家崖(类)卡林型金矿的研究与提出,为该区岩石圈存在强烈伸展期提供了矿床学证据,同时也填补了该期矿床研究的空白。同时指出,广泛发育于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区中南部福山高疃-东厅地区粉子山群中的金矿(化)可能亦属此类型,已发现的杜家崖金矿和隆口金矿(微细浸染型)分别为该区的南、北界。大疃刘家铍矿为国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以细粒羟硅铍石矿物出现的低温热液脉型独立铍矿床,提供了铍矿研究的一个新类型。综合分析研究了区内焦家式、玲珑式、盘马式、岔夼式等造山型金矿成矿背景及成矿条件,指出前三者同为受胶东西部地区中地壳不连续面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脆韧性平缓断裂构造控制,发生于岩石圈剧烈减薄,地壳应力松弛,但仍呈挤压状态,幔源C-H-O流体提供了主要的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主成矿期成矿流体为中温、低密度、低盐度的H2O-CO2-NaCl流体,成矿作用发生于6.3212.55km,属中等深度条件。金牛山断裂带金矿为定位于早期张性陡倾断裂中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控矿构造属开放空间,矿液不易集中,形成矿体规模较小,该成矿带缺少形成焦家式金矿床的构造条件。对新发现的岔夼金锑矿床的研究显示,该矿床为一中偏低温热液型矿床,属造山型金矿的浅成矿床,成矿时代与其他造山型金矿成矿期一致;由于矿床受剥蚀较少,保存较好,深部应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此基础上,对该类型金矿建立了地壳连续成矿模式。研究指出,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金矿,为受鹊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成矿与燕山晚期地幔强烈对流、幔源流体上升有关,与造山型金矿同期。蓬家夼式、宋家沟式和郭城式金矿是统一构造系统不同构造部位上发育的同类型金矿。该区新发现的铅锌矿化为后期叠生矿化,大致发育于晚白垩世早期,与杜家崖金矿形成大致同期,此期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银铜金多金属矿化在胶东地区普遍存在。最后,论文系统总结了胶东中生代贵金属及有色金属成矿规律,指出该区成矿作用主要包括2期贵金属成矿作用和4期多金属成矿作用,前者以125115Ma造山型金矿成矿为主,卡林型金矿成矿为辅;后者以分别发生于160155Ma、135125Ma和115110Ma之3期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为主,205Ma(?)的低温热液脉型铍成矿作用为辅。对胶东地区成矿区带重新进行了划分,即莱州西部、招远-平度、栖霞-蓬莱-福山、胶莱盆地东北缘、牟平-乳山、文登-威海、荣成等7个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区(带);并把胶东地区中生代成矿划分为金矿和多金属矿2个成矿系列,分5个成矿亚系列、15个矿床式。

翟富荣[5](2012)在《辽宁省钼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辽宁省钼矿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矿床规模较大,以杨家杖子钼矿为中心构成一钼矿矿集区。而辽东及辽北地区钼矿分布较为零散,但随着近几年地质勘查力度加大,辽东地区有几个大中型钼矿床被发现,主要集中在本溪—宽甸一带。文中通过对辽宁省典型钼矿床的分析,总结了省内钼矿成因类型;通过对与钼矿成矿有关的地层、岩浆岩、构造等控矿地质条件以及钼矿时空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总结出辽宁省钼矿的总体成矿规律。在钼矿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Ⅳ级成矿区带划分原则,在对地质、物化探资料综合解译的基础上,以地质成矿理论为基础,建立辽宁省钼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杨家杖子钼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根据远景区圈定原则和圈定方法,共划分出A、B、C三类钼矿远景区共15个。根据辽宁省范围内钼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共圈出有可能取得找矿突破的重点钼矿找矿靶区39个。

蒋立军[6](2011)在《分区标准化方法在遥感找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矿产信息探测和定位一直是遥感地质方而应用的主要方面,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则是首先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蚀变信息指在有利于成矿作用发生的空间实体中的蚀变围岩(带)在遥感影像上反映出来的包含各种背景光谱信息在内的综合光谱信息,其背景光谱信息是指地质体/现象、土壤、植被等光谱信息。蚀变信息作为一个弱信息存在于遥感信息的背景中,虽然近矿围岩蚀变形成的蚀变围岩在矿物成分,颜色,地表状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在图像上的纹理与正常围岩有所不同。目前,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多采用同一研究区德单一阈值参数进行处理。事实上,不同景观区的专题信息背景特征存在一定的的差异,即具有背景空间分异性。如在不同景观区的遥感蚀变信息检测中,蚀变异常、背景与干扰因素是三个必须研究的对象。但“背景”与“干扰”复杂而且容易混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被完全界定清楚。因为遥感异常信息(包括异常信息提取的质量和精度)主要受控于决定地物本质特征及时空变异特征的区域性因素(区域参数)。区域参数可分为主导因子和环境因子两方面,主导因子是遥感蚀变异常的地物成因性区域参数,包括岩性、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的强弱(蚀变的强弱)等;环境因子是与遥感蚀变异常或地质异常相关的空间制约性区域参数,包括遥感蚀变异常或成矿岩体/岩脉所处环境空间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条件等。因此,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必须考虑其存在的地质、地理背景,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量化参数对不同背景分区,以消除不同岩性(构造)、所处背景环境的影响.由于单数据源的局限性,利用遥感数据与化探数据融合提取异常信息已经成为找矿的主要手段。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的目的是挖掘其中的综合找矿信息,为地质找矿提供史可靠的依据。遥感数据的不同波段从不同方面反应地物目标的成分、结构、构造等信息,遥感技术在预测找矿有利区段、优选找矿靶区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果。但因成矿条件的复杂性,遥感数据受成像时光照和大气条件、地面植被覆盖度、数据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对异常信息的提取仅可达到定性和半定量的程度,无法完全识别所提取出信息是否为有意义的的矿化信息。化探数据通过不同元素及其组合反应地表系统元素的运移及其富集规律。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化探数据所提取出的异常信息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低异常区或因某些因素影响而夸大一些异常区域,导致提取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和多解性。遥感和化探数据为地表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的表现,矿物或化学组分的特征光谱曲线是遥感对地球化学信息的响应。在机理上,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处理的目的在于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提高异常信息提取的准确度,为地质找矿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本文选题于“中红外多/高光谱矿物填图及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对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基于光谱理论和地质找矿理论,对现有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常规提取原理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总结,仅从光谱数据出发所得的遥感蚀变信息对地质勘查与成矿预测难以保证其准确性,提出遥感蚀变异常受控于成因性区域参数和空间制约性区域参数的遥感制图理念。2.在上述理念指导下,通过大量野外工作和地质资料总结,对研究区遥感蚀变异常的成因性和空间制约性区域参数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分区原则并提出分区标准化方法,对研究区从岩性、构造与植被覆盖度进行区域参数分区制图。3.对不同分区的遥感地质背景参数进行分析,实现了遥感异常信息分区、分级量化及专题制图表达。4.从遥感蚀变异常形成的物理机制出发,基于遥感蚀变-矿物组分关联分析,从矿物组分方面进行了遥感与地球化学数据融合研究。重点对地球化学数据和遥感数据之间的空间配准及量化对应关系研究,达到二者在空间及成因上的联系对二者进行数据融合并进行数据重建,进一步提高了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成因性区域参数的准确度。5.综合光谱蚀变异常、岩性构造分区、植被分区及与地球化学数据融合,对分区标准化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并圈定出成矿远景区。6.主要创新点(1)提出遥感蚀变异常受控于地物成因性区域参数和空间制约性区域参数遥感制图的理念。对找矿有指导意义的蚀变信息取决于岩性、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同时,遥感蚀变异常或成矿岩体/岩脉所处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条件等环境空间的制约,单纯利用光谱数据进行蚀变异常提取存在一定缺陷,必须考虑异常提取的区域参数这一决定性因素。(2)提出遥感异常分区标准化方法并应用于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研究。通过岩性构造分区、植被覆盖度分区研究,对不同分区采用不同参数及方法进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刘登锋[7](2010)在《鲁西铜石地区金矿成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铜石地区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的鲁西隆起区,结晶基底由新太古界泰山岩群变质岩及太古代—早元古代花岗岩组成;盖层主要为古生代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燕山期闪长质—二长质多期侵入形成了铜石杂岩体,铜石杂岩体控制了区域金矿床的分布。区内金矿化类型主要有隐爆角砾岩型、碳酸盐岩层状微细浸染型、斑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等,该地区是上世纪末发现的新的金矿成矿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为缩小找矿靶区,提高找矿效率,降低找矿投资风险,特开展铜石地区金矿成矿预测研究。本次预测首先对研究区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成矿模式;然后运用相似类比理论、地幔柱成矿理论等进行成矿预测,圈定预测靶区,最后到野外实施采样验证。预测依据为:①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与成矿岩体的接触带;②与成矿岩体有关的多组断裂的交汇部位;③成矿岩体边部的侵入角砾岩或隐爆角砾岩筒;④重力异常、磁异常过渡带;⑤地球化学异常区,特别是多元素组合异常区。根据预测依据圈定了归来庄—曾家庄、磨坊沟—营子洼、大平安庄—上毛峪共3个找矿靶区,预测了靶区成矿深度,在圈定的靶区内新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勘查价值的大平安庄、毛峪金矿点。

雷万杉[8](2009)在《内蒙古赤峰南部地区金矿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南部,在地质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东段,北邻天山-兴蒙地槽系。研究区内地质情况复杂,成矿条件极为优越,是贵金属、多金属矿产的成矿有利地段。本文在充分搜集了区域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矿产勘查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的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条件、地球化学条件进行了全面、系统、完整的分析,获取了大量的有用信息。通过典型矿床研究,建立起与研究区地质环境相应的金矿成矿模式,以典型矿床为目标研究了各种信息的关联关系,进而建立起该区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以成矿规律、成矿控制和找矿模型为指导,在区内过行了统计地质单元的划分,划分出44个统计单元;在找矿模型定量转换的基础上,选用了多种预测方法构建了金矿资源的定位、定量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科学预测。通过预测结果的解释,在研究内确定了一级找矿远景区3个,二级找矿远景区5个,分布在3个成矿带中,预测全区金矿资源潜力153吨。编制赤南地区的金矿资源分布图,并对一、二级找矿远景区提出工作布署建议。研究成果对赤峰南部地区今后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明春,杨承海,焦秀美[9](2007)在《山东省金矿成矿区带划分及找矿方向探讨》文中认为依据山东省金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控矿构造、控矿地质体、矿床类型将其划分为三山岛—仓上成矿带、龙莱成矿带、招平成矿带、牟乳成矿带、栖蓬福成矿区、胶莱盆地周缘成矿区和鲁中南中生代杂岩体分布区成矿区等7个成矿区带。金矿成矿区带一般分布于大地构造单元的边部或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金矿床则主要受断裂构造和不同地质体的接触带控制。山东省金矿资源潜力很大,已有成矿带的深部及周边隐伏矿体是今后的找矿重点。

徐翠玲[10](2007)在《基于GIS的矿产预测研究 ——以新疆中天山沙垄以西地区为例》文中认为面对21世纪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严峻形势,矿产预测研究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矿产预测工作的发展和各种地学数据的急剧增长,GIS在矿产预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将随着地学信息科学的发展日益普及和深化。本论文以《新疆中天山沙垄以西金、银、铜、铅、锌等金属矿产成矿规律研究与靶区优选》项目(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项目编号XGMB2004001,2004年—2006年)为依托,选取基于GIS的矿产预测为主要研究内容,从GIS功能出发,结合矿产预测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探讨GIS在矿产预测中的作用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以新疆沙垄以西地区为例,展开对多源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与解译,建立矿产预测空间数据库,探索GIS在矿产预测中的作用。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从GIS功能与矿产预测的目的任务出发,揭示了GIS在矿产预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GIS已经成为矿产预测强有力的工具,其先进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大大提高了预测的效率,强大的可视化技术为地物化遥数据的处理创造了条件,有力地空间分析方法更是使矿产预测诸多模型的实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GIS在预测中也有其局限性,矿产预测的本质仍依赖于成矿规律的研究,数据质量及完整性才是GIS成功应用于矿产预测的根本。2、在分析GIS组成、功能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矿产预测工作的性质和流程,论证了将GIS应用于矿产预测的必然性,并提出应用GIS进行矿产预测的基本工作流程。3、全面系统地分析了GIS应用于矿产预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显示,信息的完整和数据的质量是根本,数据库的设计是关键,成矿信息的提取分析是基础,空间分析方法模型的选择是保障,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是原则。因此,GIS能否成功地应用于矿产预测的关键在于上述条件的成功实施。4、在总结GIG数据模型的重要性、研究现状以及模型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地学数据组织方式上的不足,指出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应当引起地学专家的关注。5、全面、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了沙垄以西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矿产地信息,并基于Geodatabase在该地区建立了矿产预测空间数据库,从而为矿产预测和数据共享奠定了基础。6、对各种成矿信息进行了处理、分析和提取,获得沙垄以西地区矿产预测的变量信息,在此基础上应用证据权重模型对金矿产资源进行定位预测,优选出成矿有利靶区共107个,其中A类靶区20个,B类靶区37个,C类靶区50个。7、应用属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决策树模型对沙垄以西地区铅锌矿产资源进行预测,优选出成矿有利靶区共31个,其中A类靶区3个,B类靶区12个,C类靶区17个。该探索也为矿产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8、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证据权重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在矿产预测中的优缺点,得出,证据权重模型比较适合于地质工作程度高且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找矿信息的地区;而决策树模型的优点是不需要大量的矿床,对于研究程度低的地区无疑是一种好方法,但也存在计算过程繁杂等缺点。开展基于GIS的矿产预测研究,不仅对于推进GIS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有助于地质、构造、矿产、物探、化探、航磁、遥感等信息的综合研究,对进一步完善矿产预测方法与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同时,在实践方面,可探索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新方法。

二、山东省成矿区划及找矿靶区优选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成矿区划及找矿靶区优选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莱州留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构造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脉特征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4. 成矿时代探讨
5. 找矿方向
6. 结语

(2)鲁西地区航磁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地球物理背景
    1.1 地质特征
    1.2 物性特征
2 航磁异常特征
3 地质解译
    3.1 断裂特征
        3.1.1 聊考断裂带
        3.1.2 曹县断裂带
        3.1.3 巨野断裂带
        3.1.4 嘉祥断裂带
    3.2 岩浆岩分布及对煤层影响
        3.2.1 技术方法
        3.2.2 岩浆岩分布
    3.3 岩浆岩对煤层的影响
4 结论

(3)鲁西地区铁矿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科学问题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鲁西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1.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1.5 区域矿产特征
    2.2 铁矿成矿地质条件
        2.2.1 控矿地层
        2.2.2 控矿构造
        2.2.3 控矿岩浆岩
        2.2.4 铁矿与重、磁特征关系
        2.2.5 铁矿基本特征
第3章 典型铁矿床地质特征
    3.1 鲁西地区铁矿概述
        3.1.1 铁矿成因类型划分
        3.1.2 铁矿空间分布特征
        3.1.3 铁矿时间分布特征
    3.2 典型矿床选择依据
        3.2.1 沉积变质型铁矿
        3.2.2 矽卡岩型铁矿
        3.2.3 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
        3.2.4 岩浆型钛铁矿
    3.3 典型铁矿床特征
        3.3.1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3.3.2 矽卡岩型铁矿床
        3.3.3 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床
        3.3.4 岩浆型钛铁矿
第4章 铁矿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4.1 铁矿成矿规律
        4.1.1 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规律
        4.1.2 矽卡岩型铁矿成矿规律
        4.1.3 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成矿规律
        4.1.4 岩浆型钛铁矿成矿规律
    4.2 铁矿区域成矿模式
        4.2.1 沉积变质型铁矿区域成矿模式
        4.2.2 矽卡岩型铁矿区域成矿模式
        4.2.3 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区域成矿模式
        4.2.4 岩浆型钛铁矿区域成矿模式
第5章 铁矿成矿系列与预测模型
    5.1 铁矿成矿系列
        5.1.1 矿床成矿系列划分
        5.1.2 矿床成矿系列基本特征
    5.2 铁矿区域预测模型
        5.2.1 沉积变质型铁矿区域预测模型
        5.2.2 矽卡岩型铁矿区域预测模型
        5.2.3 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区域预测模型
        5.2.4 岩浆型钛铁矿区域预测模型
    5.3 铁矿区域成矿谱系
第6章 区域铁矿成矿预测
    6.1 矿产预测类型和成矿远景区的划分
        6.1.1 矿产预测类型划分
        6.1.2 成矿远景区划分
        6.1.3 铁矿成矿区带划分
    6.2 铁矿成矿预测依据及靶区选定依据
        6.2.1 铁矿主要矿产地简介
        6.2.2 各类型铁矿预测基本依据
        6.2.3 低缓磁异常区铁矿预测依据
        6.2.4 靶区选定依据、分类及命名原则
    6.3 铁矿找矿靶区圈定
        6.3.1 沉积变质型铁矿靶区圈定
        6.3.2 矽卡岩型铁矿靶区圈定
        6.3.3 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靶区圈定
        6.3.4 岩浆型钛铁矿靶区圈定
        6.3.5 铁矿找矿靶区总述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地质成果及创新点
    7.2 存在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胶东中生代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地质工作程度及研究现状
        1.2.1 地质工作程度
        1.2.2 研究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1.3 论文选题意义及依托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完成实物工作量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及完成实物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进展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2.1 太古宇
        2.2.2 元古宇
        2.2.3 显生宇
    2.3 区域侵入岩
        2.3.1 太古代侵入岩
        2.3.2 元古代侵入岩
        2.3.3 中生代侵入岩
    2.4 区域火山岩
    2.5 区域构造
        2.5.1 褶皱
        2.5.2 韧性剪切带
        2.5.3 脆(韧)性断裂构造
    2.6 区域地球物理
    2.7 区域地球化学
    2.8 区域莫霍面深度
    2.9 胶东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
        2.9.1 中生代主要岩浆岩成岩构造背景
        2.9.2 太平洋板块发展与中国东部构造运动的内在联系
        2.9.3 胶东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
    2.10 区域矿产
第3章 典型矿床特征
    3.1 造山型金矿
        3.1.1 中成矿床——以玲珑金矿床为例
        3.1.2 浅成矿床——以岔夼金锑矿为例
        3.1.3 胶东造山型金矿成矿模式
    3.2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3.2.1 邢家山钨钼矿床
        3.2.2 香夼铅锌铜矿床
        3.2.3 冷家-南台铜钼矿床
    3.3 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3.3.1 大疃刘家铍矿床
        3.3.2 王家庄铜锌矿床
        3.3.3 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床
        3.3.4 汤村店子铅锌银铜金多金属矿床
        3.3.5 杜家崖金矿床
第4章 区域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4.1 区域控矿条件
        4.1.1 地球动力学背景
        4.1.2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
        4.1.3 区域重力场、莫霍面特征
        4.1.4 地层条件
        4.1.5 区域花岗岩
        4.1.6 火山活动
        4.1.7 脉岩条件
        4.1.8 构造条件
    4.2 区域成矿规律
        4.2.1 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4.2.2 成矿带的划分
        4.2.3 成矿系列的划分
    4.3 成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4.3.1 成矿潜力分析
        4.3.2 找矿方向及方法手段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致谢

(5)辽宁省钼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现状
        1.1.1 辽宁省钼矿勘查研究现状
        1.1.2 国内外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1 选题的依据
        1.2.2 选题意义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技术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辽东地区
    2.2 辽西北地区
    2.3 下辽河地区
    2.4 黑水—开原区
3 钼矿成因类型及典型矿床分析
    3.1 钼矿成因类型的划分
    3.2 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钼矿
        3.2.1 成矿地质背景
        3.2.2 矿床地质特征
        3.2.3 典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钼矿床——以杨家杖子钼矿床为例
    3.3 高中温热液斑岩型钼矿
        3.3.1 成矿地质背景
        3.3.2 矿床地质特征
        3.3.3 典型高中温热液斑岩型钼矿——以兰家沟钼矿为例
    3.4 热液脉型钼矿
        3.4.1 成矿地质背景
        3.4.2 矿床地质特征
4 钼矿成矿规律
    4.1 控矿地质因素
        4.1.1 构造对钼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4.1.2 地层对钼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4.1.3 岩浆岩对钼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4.2 钼矿的时空分布规律
        4.2.1 钼矿地理空间分布规律
        4.2.2 钼矿构造空间分布规律
        4.2.3 钼矿时代分布规律
    4.3 区域成矿模式
        4.3.1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硫源
        4.3.2 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
        4.3.3 钼矿的作用演化及成矿模式
5 成矿预测
    5.1 找矿标志
        5.1.1 地层标志
        5.1.2 岩浆岩标志
        5.1.3 构造标志
        5.1.4 蚀变标志
        5.1.5 化探标志
    5.2 综合信息找矿模式的确立
        5.2.1 综合信息找矿模式的意义
        5.2.2 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式的方法与内容
        5.2.3 主要矿田综合信息找矿模式
    5.3 成矿区带及成矿远景区的划分
        5.3.1 辽宁省成矿区带划分
        5.3.2 成矿远景区的圈定
        5.3.3 成矿远景区的圈定结果
        5.3.4 重要成矿远景区论述
    5.4 重点钼矿找矿靶区分述
6 结论
    6.1 主要成果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分区标准化方法在遥感找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第2章 遥感地质异常区域参数量化理论依据
    2.1 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波谱基础
    2.2 分区标准化方法提取遥感异常分区依据
第3章 遥感蚀变异常区域参数研究
    3.1 阜新地区遥感蚀变异常区域参数研究
    3.2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遥感蚀变异常区域参数研究
    3.3 贝子府-金厂沟梁地区遥感蚀变异常区域参数研究
第4章 基于分区标准化方法的异常信息提取
    4.1 数据源及数据预处理
    4.2 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方法
    4.3 分区标准化方法的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第5章 遥感地球化学数据融合及蚀变信息提取
    5.1 多元数据融合方法
    5.2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
    5.3 融合地球化学信息的的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5.4 找矿远景区预测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鲁西铜石地区金矿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世界及我国金矿资源概述
        1.1.1 金在地球中的分布
        1.1.2 世界金矿资源分布特征
        1.1.3 世界主要金矿类型
        1.1.4 我国金矿资源特点
        1.1.5 我国主要金矿类型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成矿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1.3.2 研究区金矿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成果
2 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1 磁异常特征
        2.5.2 重力场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1 地球化学特征
        2.6.2 化探异常特征
3 铜石地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1.1 新太古界
        3.1.2 新元古界
        3.1.3 古生界
        3.1.4 中生界
        3.1.5 新生界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3.1 新太古代—元古代岩浆岩
        3.3.2 中生代岩浆岩
4 典型金矿床特征
    4.1 研究区金矿化类型
    4.2 归来庄金矿床特征
        4.2.1 矿体特征
        4.2.2 矿石类型
        4.2.3 矿石结构及构造
        4.2.4 矿石的矿物组成
        4.2.5 矿石的化学成分
        4.2.6 金矿物特征
        4.2.7 围岩蚀变特征
        4.2.8 矿床地球物理特征
        4.2.9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2.10 成矿流体特征
        4.2.11 矿床类型及成因
    4.3 磨坊沟金矿床特征
        4.3.1 矿体地质特征
        4.3.2 矿石类型
        4.3.3 矿石结构及构造
        4.3.4 矿石矿物组成
        4.3.5 矿石化学成分
        4.3.6 金矿物特征
        4.3.7 围岩蚀变特征
        4.3.8 成矿流体特征
        4.3.9 矿床类型及成因
    4.4 找矿模型
        4.4.1 成矿模式
        4.4.2 找矿标志
5 成矿预测
    5.1 控矿因素分析
        5.1.1 地层因素
        5.1.2 构造因素
        5.1.3 岩浆活动因素
    5.2 预测的依据
        5.2.1 地质依据
        5.2.2 地球物理依据
        5.2.3 地球化学依据
    5.3 预测准则
    5.4 初步预测结果
        5.4.1 找矿靶区预测
        5.4.2 成矿深度预测
    5.5 野外靶区验证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内蒙古赤峰南部地区金矿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
    1.2 矿产预测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简史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成果
        1.3.1 论文技术路线
        1.3.2 取得主要成果
    1.4 研究区工作概况
        1.4.1 研究区地理概述
        1.4.2 研究区以往工作
第2章 金矿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2.1.2 大地构造演化历史
    2.2 地层
        2.2.1 太古代地层
        2.2.2 元古代地层
        2.2.3 古生代地层
        2.2.4 中生代地层
        2.2.5 新生代地层
    2.3 侵入岩体
        2.3.1 吕梁期侵入岩体
        2.3.2 中元古侵入岩体
        2.3.3 加里东期侵入岩体
        2.3.4 海西期侵入岩体
        2.3.5 印支期侵入岩体
        2.3.6 燕山期侵入岩体
    2.4 区域构造
        2.4.1 超壳断裂
        2.4.2 岩石圈断裂及局部断裂
        2.4.3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第3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3.1 区域地球化学概述
    3.2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3.2.1 变异系数
        3.2.2 浓集系数和富集系数
        3.2.3 地层与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3.3 地球化学元素统计特征
        3.3.1 R 型聚类分析
        3.3.2 相关分析
        3.3.3 因子分析
    3.4 各元素的地球化学场及异常特征
        3.4.1 I 型Au、Ag、As、Sb 元素
        3.4.2 II 型Pb、Bi、Sn、Hg 元素
        3.4.3 III 型Cu、Mn、Mo、Ni、Zn、W 元素
    3.5 元素组合异常特征
        3.5.1 组合异常分类
        3.5.2 组合异常分布特点
第4章 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物理解译
    4.1 岩(矿)石物性特征
        4.1.1 岩(矿)石密度参数特征
        4.1.2 岩(矿)石磁性参数特征
    4.2 区域重力场特征
        4.2.1 简单场
        4.2.2 复杂场
    4.3 区域航磁场特征
    4.4 重磁场综合特征分析
    4.5 重磁联合解译
        4.5.1 重磁联合解译概述
        4.5.2 重磁数据推断构造解译原理
        4.5.3 重磁构造解译
        4.5.4 磁性体解译
第5章 赤南金矿典型矿床研究
    5.1 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金厂沟梁金矿
        5.1.1 区域地质环境
        5.1.2 矿区地质
        5.1.3 矿床地质
        5.1.4 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
        5.1.5 成矿阶段
        5.1.6 矿床成因
        5.1.7 找矿标志
    5.2 中生代次火山岩型-陈家杖子金矿
        5.2.1 区域地质背景
        5.2.2 矿区地质
        5.2.3 矿床地质
        5.2.4 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
        5.2.5 成矿阶段
        5.2.6 矿床成因
        5.2.7 找矿标志
    5.3 赤峰南部地区金矿成矿模式研究
        5.3.1 成矿作用演化历史
        5.3.2 金矿成矿模式
    5.4 赤峰南部地区金矿矿区找矿标志
第6章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
    6.1 地质找矿模型
        6.1.1 主要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矿源层确定
        6.1.2 岩浆岩控矿特征
        6.1.3 构造控矿特征
    6.2 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6.2.1 金矿位于隆断带内变质岩区
        6.2.2 金矿位于隆断带内侵入岩区
        6.2.3 金矿位于隆断带与坳陷带结合部位
    6.3 地球化学场找矿模型
        6.3.1 Au 元素地球化学场与矿化关系
        6.3.2 地球化学组合异常与矿化关系
    6.4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总结
第7章 找矿模型数字化
    7.1 统计单元划分方法概述
        7.1.1 网格单元法
        7.1.2 地质体单元法
    7.2 统计单元划分原则
    7.3 研究区统计单元划分
        7.3.1 统计单元圈定原则
        7.3.2 统计单元的边界划分原则
        7.3.3 地质体单元划分
    7.4 统计变量数字化
        7.4.1 变量的选择
        7.4.2 变量的提取
        7.4.3 变量的转换
        7.4.4 变量的赋值
第8章 研究区金矿资源定位预测
    8.1 统计变量优化
    8.2 矿产资源定位预测
        8.2.1 特征分析定位预测
        8.2.2 Q 型聚类分析定位预测
        8.2.3 数量化理论IV 定位预测
        8.2.4 对应分析定位预测
    8.3 定位预测小结
    8.4 预测成果表达
第9章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9.1 逻辑信息法定量预测
        9.1.1 逻辑信息法原理
        9.1.2 预测模型建立
        9.1.3 预测模型验证
        9.1.4 资源量预测
    9.2 回归分析法定量预测
        9.2.1 回归分析原理
        9.2.2 建立模型数据矩阵
        9.2.3 回归方程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9.2.4 资源量预测
    9.3 蒙特卡洛法定量预测
        9.3.1 蒙特卡洛法原理
        9.3.2 概率模型建立及模拟参数分布
        9.3.3 随机抽样模拟资源量
    9.4 定量预测小结
第10章 预测结果解释及工作建议
    10.1 成矿带划分
        10.1.1 划分原则
        10.1.2 成矿带划分
        10.1.3 成矿带特征
    10.2 远景区分述
        10.2.1 A 级成矿定位单元
        10.2.2 B 级成矿定位单元
    10.3 工作建议及结论
        10.3.1 重点远景区工作部署建议
        10.3.2 预测工作探讨及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9)山东省金矿成矿区带划分及找矿方向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金矿成矿区带及金矿类型
2 主要金矿成矿区带划分
    2.1 三山岛—仓上成矿带
    2.2 龙 (口) —莱 (州) 成矿带
    2.3 招 (远) —平 (度) 成矿带
    2.4 牟 (平) —乳 (山) 成矿带
    2.5 栖 (霞) —蓬 (莱) —福 (山) 成矿区
    2.6 胶莱盆地周缘成矿区
    2.7 鲁中南中生代杂岩体分布区成矿区
3 金矿资源潜力及找矿方向探讨
4 结论

(10)基于GIS的矿产预测研究 ——以新疆中天山沙垄以西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域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现状
        1.2.2 GIS在区域矿产预测中的应用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GIS与矿产预测分析
    2.1 地理信息系统(GIS)
        2.1.1 GIS概述
        2.1.2 GIS的组成
        2.1.3 GIS的主要功能
        2.1.4 GIS空间数据模型
        2.1.5 通用与专用GIS系统
        2.1.6 GIS的发展趋势
    2.2 矿产预测
        2.2.1 矿产预测的目的、任务
        2.2.2 矿产预测层次的划分
        2.2.3 矿产预测方法
        2.2.4 矿产定位预测与定量预测
    2.3 GIS为矿产预测的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2.3.1 先进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可大大提高预测的效率
        2.3.2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有助于成矿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2.3.3 GIS为地物化遥数据的空间可视化创造了条件
        2.3.4 空间分析方法的综合使得矿产预测模型可有效的实行
        2.3.5 提供高质量的预测图件
        2.3.6 为数据共享提供了平台
    2.4 GIS应用于矿产预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2.5 GIS在矿产预测中的局限
        2.5.1 矿产预测本质上仍依赖于成矿规律的研究
        2.5.2 数据是确保GIS在矿产预测中成功应用的根本
    2.6 基于GIS进行矿产预测的工作流程
        2.6.1 美国CUSMAP矿产预测计划典型工作程序
        2.6.2 我国矿产预测的工作程序
        2.6.3 基于GIS的矿产预测工作流程
第三章 GIS应用于矿产预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信息的完整性问题
        3.1.1 基础地理信息
        3.1.2 地质信息
        3.1.3 地球化学信息
        3.1.4 物探信息
        3.1.5 遥感信息
    3.2 数据质量问题
    3.3 矿产预测空间数据库的设计问题
        3.3.1 标准化问题
        3.3.2 数据模型的设计
        3.3.3 专题信息存储的数据结构
        3.3.4 信息的分类编码
        3.3.5 信息的分层
    3.4 成矿信息GIS提取与分析
    3.5 找矿信息的量化与转换
    3.6 矿产预测的空间分析方法模型
    3.7 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
第四章 沙垄以西地区多源地学空间信息
    4.1 地质信息概况
        4.1.1 地层
        4.1.2 侵入岩
        4.1.3 断裂构造
    4.2 地球物理空间信息
    4.3 地球化学空间信息
        4.3.1 主要成矿元素背景
        4.3.2 主要成矿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4.3.3 各地质单元的元素分布
    4.4 遥感地质空间信息
        4.4.1 线性构造遥感图像信息
        4.4.2 环形构造遥感图像信息
    4.5 矿产资源信息
    4.6 控矿因素
        4.6.1 构造的控矿作用
        4.6.2 岩浆侵入活动的控矿作用
        4.6.3 地层对矿床分布的控制
第五章 研究区矿产预测空间数据库
    5.1 数据库的内容及建库范围
        5.1.1 数据库的内容
        5.1.2 数据库建库的范围
    5.2 数据库引用标准
    5.3 数据库数据模型
        5.3.1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5.3.2 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优势
        5.3.3 建立Geodatabase数据库的方法和途径
    5.4 建库工作主要采用平台和基本工具的选用
    5.5 空间参考与成果图坐标系统、比例尺
    5.6 数据集及要素类的划分
    5.7 数据库的建设
        5.7.1 基础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建设
        5.7.2 矿产地数据库的建设
        5.7.3 化探数据库的建设
        5.7.4 物探数据的建设
        5.7.5 遥感数据库的建设
        5.7.6 地理数据库的建设
第六章 矿产空间定位定量预测
    6.1 矿产空间定位定量预测方法模型
        6.1.1 证据权重方法模型
        6.1.2 决策树方法模型
    6.2 地质统计单元的划分
    6.3 应用证据权重模型进行金矿产预测
        6.3.1 成矿信息特征及提取
        6.3.2 变量的选取
        6.3.3 应用证据权重模型进行计算
        6.3.4 预测结果及靶区分类优选
        6.3.5 预测结果可信度评价
    6.4 应用决策树模型进行铅锌矿产预测
        6.4.1 变量的选取
        6.4.2 构建决策树模型
        6.4.3 预测结果及靶区分类优选
    6.5 两种方法模型比较
第七章 结论
    7.1 成果与认识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山东省成矿区划及找矿靶区优选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莱州留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浅析[J]. 姚永林. 西部资源, 2021(03)
  • [2]鲁西地区航磁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J]. 胡伟. 中国煤炭地质, 2016(07)
  • [3]鲁西地区铁矿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D]. 郝兴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8)
  • [4]胶东中生代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D]. 丁正江. 吉林大学, 2014(10)
  • [5]辽宁省钼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预测[D]. 翟富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05)
  • [6]分区标准化方法在遥感找矿中的应用研究[D]. 蒋立军. 吉林大学, 2011(10)
  • [7]鲁西铜石地区金矿成矿预测[D]. 刘登锋. 河南理工大学, 2010(04)
  • [8]内蒙古赤峰南部地区金矿综合信息矿产预测[D]. 雷万杉. 吉林大学, 2009(08)
  • [9]山东省金矿成矿区带划分及找矿方向探讨[J]. 宋明春,杨承海,焦秀美. 地质找矿论丛, 2007(04)
  • [10]基于GIS的矿产预测研究 ——以新疆中天山沙垄以西地区为例[D]. 徐翠玲. 长安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山东省成矿区划及找矿目标选择的浅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