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对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

几种药剂对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

一、几种药剂对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兵[1](2021)在《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应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作用》文中认为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各个时期都会受到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可以有效的抑制水稻病害的发生,但是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会带来环境污染和抗药性产生等问题。生防菌对环境影响小,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生防菌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使用受局限。而理想措施是化学药剂与生防菌联合使用,达到防治效果,同时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试验将生防木霉菌和芽孢杆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研究其对水稻主要病害的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探究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后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效果。1.经过室内测定发现,参试的4种化学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为啶酰菌胺<咯菌腈<氰烯菌酯<氟环唑。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三种木霉菌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绿色木霉>长枝木霉>哈茨木霉。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与木霉菌的相容性测定,氰烯菌酯和啶酰菌胺与三种木霉菌的相容性较好。氰烯菌酯和啶酰菌胺与三种木霉菌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均有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其中氰烯菌酯与绿色木霉联合使用增效明显。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对峙培养法对水稻纹枯病菌进行药剂敏感性测定。研究表明4种化学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为嘧菌酯>丙环唑>氟环唑>噻唑锌。3种木霉菌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为长枝木霉>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嘧菌酯和噻唑锌与三种木霉菌均有较好的相容性。嘧菌酯与长枝木霉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好,有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3.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化学药剂和2种芽孢杆菌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种化学杀菌剂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醚菌酯>乙蒜素>波尔多液>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稻胡麻斑病菌抑制效果强于地衣芽孢杆菌。醚菌酯和波尔多液与2种芽孢杆菌的相容性最好。醚菌酯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4.以水稻稻瘟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和2种芽孢杆菌菌悬液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丙环唑的抑制作用最好,其次是醚菌酯和春雷霉素,三环唑的抑制效果一般。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率大于地衣芽孢杆菌菌悬液。醚菌酯和春雷霉素与2种芽孢杆菌的相容性较好,其联合使用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其中醚菌酯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党金欢[2](2021)在《昆玉市设施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的鉴定及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根结线虫病在昆玉市辖区设施病害中呈现高发趋势,对设施作物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本研究开展了对昆玉市辖区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调查研究,并运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根结线虫的种类,对根结线虫病害的安全防控技术进行初步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根结线虫病在昆玉市224团和皮山农场均有分布,平均发病率达到58.8%;224团寄主为番茄的根结线虫病平均发病率为100%,且土壤中线虫密度为2000条/200g土样,寄主为无花果的根结线虫病平均发病率相对较低,为41.67%,土壤中线虫密度为1260条/200g土样。2.采用形态学特征和根结线虫基因不同区域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昆玉市224团番茄根结线虫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昆玉市224团无花果根结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和摩洛哥根结线虫(Meloidogyne morocciensis),昆玉市皮山农场和和田玉龙喀什镇无花果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的混合种群。以上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为当地优势种。3.采用含有根结线虫病土接种法接种番茄苗在室内进行盆栽试验,对比淡紫拟青霉、哈茨木霉和氟烯线砜3种药剂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在生产上对防治根结线虫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45d后的防效都可达到95%以上;但试验中发现氟烯线砜容易对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不易操控。4.高温闷棚处理结果显示鸡粪+灌水+覆膜处理对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达到80%,但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在150d后其防治效果明显减弱,仅为48.48%;在闷棚处理的基础上,种植番茄60d后,如果再施用淡紫拟青霉与哈茨木霉2种生物菌剂进行处理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效,防治效果均可达85%以上;从生物药剂施用浓度和防治效果可知,淡紫拟青霉的防治效果略优于哈茨木霉的防治效果。5.生物菌剂与化学药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13%噻唑膦的防效最好,为94.7%;其次,是施用浓度为3.0g/m2的淡紫拟青霉和施用浓度为6.0g/m2的哈茨木霉,防治效果为89.5%,生物菌剂的防效略高于氟烯线砜,且在本试验设置的施用浓度范围内对根结线虫的防效随着生物菌剂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从单位用量分析,表明淡紫拟青霉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也优于哈茨木霉,建议在选择生物菌剂防治根结线虫时首选淡紫拟青霉,其次是哈茨木霉。

程鸿燕[3](2021)在《1,3-二氯丙烯熏蒸后土壤活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番茄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番茄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中国大部分的番茄是在塑料大棚或温室等保护性农业下生产,这增加了土壤病原体及土传病害的传播。土传病害是植物生长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高经济价值作物,如番茄、草莓、黄瓜、生姜和三七等,会导致如镰刀菌、致病疫霉菌和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病原物积累,从而土壤的营养结构甚至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可能会降低作物产量,甚至导致作物绝收。虽然土壤熏蒸剂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直接、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通常会影响非目标土壤微生物。生防菌剂或有机肥被报道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本文将其定义为“土壤活化物质”。熏蒸后添加如生防菌剂或有机肥料等物质,有望重塑健康土壤微生物群落。同时,利用生防菌剂或有机肥料对熏蒸后土壤进行生物活化促进对土传病害的防治。土壤熏蒸剂1,3-二氯丙烯(1,3-D)因其对病原线虫和杂草的有效治理而得到广泛应用。本实验采用1,3-D熏蒸番茄土壤,熏蒸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剂料(Bacillus Subtilis)和哈茨木霉菌剂料(Trichoderma Harzianum)(单独或联合使用)或腐植酸有机肥;分别从室内和田间两个方面监测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番茄生长和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室内熏蒸后施肥活化处理促进了土壤p H值和电导率的升高;熏蒸后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盆栽和田间试验也发现类似的结果。田间试验结果发现,由于熏蒸处理的抑制硝化作用,熏蒸处理降低了硝态氮的浓度,但施肥活化后硝态氮浓度升高了14.3%-151%,土壤的p H值显着提高1.20%至4.40%;结果表明施肥活化可有效解除或缓解熏蒸剂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丰度受土壤理化性质及其酶活性的影响,但不同类型的细菌或真菌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2)田间结果表明,土壤熏蒸生物活化处理显着降低了镰刀菌属(防效为15.9%-94.3%)和疫霉菌属(防效为3.10%-88.7%)的种群密度。熏蒸后施用生防菌剂能够进一步抑制土传病害病原物。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显着变化,同时,我们发现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和有益微生物(如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木霉属(Trichoderma))的相对丰度在熏蒸生物活化后短时间内显着升高,且均与土壤病原菌抑制呈显着正相关,这增强了土壤或植物对镰刀菌和疫霉菌的抑制能力。室内熏蒸后活化处理刺激了土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生长(27.2%),增加了生防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的相对丰度。当枯草芽孢杆菌剂料和哈茨木霉菌剂料混合使用时,这些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显着增加。这些结果表明,熏蒸后施肥活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群数量。(3)盆栽实验发现1,3-D熏蒸后施用生防菌剂促进了番茄的生长。熏蒸后添加生防菌剂活化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番茄株高(14.7%-18.8%)、茎粗和鲜重(20.6%-38.8%)。同时田间实验也得到一致的结果,熏蒸施肥活化显着提高了番茄产量(7.50%-24.5%)。综合以上,土传病原菌的减少是由于土壤熏蒸和生防菌剂结合直接作用的结果,或通过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的非生物因子(如土壤p H、肥力结构等),增强土壤的生态功能,从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促进番茄生长和提高番茄产量。

刘烈花[4](2021)在《影响榨菜根肿病发病的关键因子及生防菌的控病作用研究》文中提出芸薹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是原生动物界中一种重要的专性寄生菌,能够引起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该病原菌休眠孢子具有生命力强、侵染率高、传播途径广等特点,导致其难防难治。近年来,随着我国十字花科作物产业的不断发展,根肿病的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每年均造成十字花科类作物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限制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子。当前,根肿病的防治技术主要是抗病品种、化学药剂和农事管理等措施,但防治效果均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影响根肿病发生的关键因子不明确,防治技术措施针对性不够。因此,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时期的榨菜对根肿病的抗病效果,比较不同移栽时期的榨菜具有的生理生化特征差异,明确榨菜移栽时期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通过在大田采集榨菜根肿病发病与健康的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Biolog ECO等方法,评价不同土壤理化性质、酶活特性、微生物代谢活性、微生物结构多样性等指标的差异,明确不同榨菜根际土壤理化与微生物因子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最后通过育苗基质添加生防菌剂技术,研究不同生防菌剂对榨菜生长、抗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验证让榨菜根部优先定殖有益菌可有效防治榨菜根肿病的科学假设。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榨菜移栽时期越早,根肿病发生越严重采用室内盆栽模拟不同移栽时期,榨菜种子播种0 d、5 d、10 d、20 d、30 d、35 d、40 d后分别接种芸薹根肿病菌。结果表明,移栽期与根肿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负相关性,即随着植株移栽期的推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降低,早期侵染是影响根肿病发生的关键。其中播种0 d接种时,其平均发病率达95.14%,其平均病情指数达46.33,播种40 d后移栽时平均发病率为30.23%,平均病情指数为11.89。对不同移栽期下榨菜植株的防御酶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受病原菌侵染后,播种培养30 d后的榨菜植株防御酶活性要高于培养低于30 d的植株,特别是植株播种后30 d移栽,其根肿病菌侵染后显着降低了植株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PO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芸薹根肿病菌早期侵染是关键,直播于含菌土壤中,根肿病的发病率最高,表明种子带菌或种子直播是导致根肿病发病最重要的原因。2榨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因子对根肿病的发生影响显着采集涪陵地区长期连作,芸薹根肿病常发地发病与健康植株地块60份土壤样本,通过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测定、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根肿病发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平均代谢能力(AWCD)高于健康土壤,且出现以聚合物类和酚酸类化合物这两种碳源为主要代谢底物的微生物群落的富集。最后,明确了榨菜根肿病发病和健康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利用随机矩阵方法建立病株和健株两组样本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网络拓扑图表明,健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内具有更多的连接点和边缘,且连接度更高,显示出健康根际土壤的微生物间共生互作关系更为复杂。此外,通过网络拓扑图的中介中心性筛选出健康根际土壤中具有生防作用的核心物种菌群,细菌Haliangium、Mucilaginibacter和Variovorax,真菌Fusicolla、Penicillium和Cryptococcus,它们可能在抑制榨菜根肿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基质添加生防菌剂技术可富集有益微生物协同防控榨菜根肿病通过基质拌菌技术施用有益微生物菌剂,同时在移栽期根际增施拮抗菌剂优化根际微生态,其中,施用枯草芽孢杆菌XF-1菌剂对榨菜根肿病的控制效果最好,与常规育苗相比其相对防效可达37.33%。采集添加微生物菌剂后的土壤样本,通过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XF-1菌剂处理下能显着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较CK对照分别高出0.663、3.861。枯草芽孢杆菌XF-1菌剂处理下主要对β-甲基D-葡萄糖苷、2-羟苯甲酸等碳源的代谢利用能力增强。且碳水类化合物和多聚物类碳源与病情指数表现出极显着的负相关。利用16S rDNA/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施用有益微生物菌剂后,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特别是枯草芽孢杆菌XF-1菌剂处理后,与对照进行差异判别分析,筛选出118种细菌、28种真菌在土壤样本中显着富集的微生物群落,且细菌属(Haliangium)和真菌属(Fusicolla)在健康土壤微生物的网络共生关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筛选出5个细菌属(Edaphobaculum、Aquisphaera、Singulisphaera、Pseudolabrys、Reyranella)和1个真菌属(Mortierella)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这几种关键微生物的变化在抵御根肿病菌的入侵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榨菜移栽时期和土壤微生物代谢与结构多样性是影响根肿病发生的关键因子,且随着植物的生长,植株的防御酶活性越高,抵御芸薹根肿病菌侵染的能力越强,同时,利用育苗基质添加生防菌剂可有效防控根肿病,其中使用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XF-1在田间防控效果最好,并能富集有益微生物达到对根肿病的协同防控。本研究结果将为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精准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新的生物防治方法。

熊明国,高欣梅[5](2021)在《草莓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文中提出【目的】明确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为草莓根腐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在河南南阳唐河县采集具有草莓根腐病典型症状的发病植株,通过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对其致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治相结合,研究甲基硫菌灵、杀毒矾、寡雄腐霉、哈茨木霉、多抗霉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等6种药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当地种植园内草莓根腐病的致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6种药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为甲基硫菌灵>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杀毒矾>寡雄腐霉,其EC50分别为4.98mg/mL、38.39mg/mL、57.25mg/mL、67.98mg/mL、192.76mg/mL和610.55mg/mL;田间防效因供试草莓品种(丰香和隋珠)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杀毒矾对丰香和隋珠的防效最佳,均为80.16%;甲基硫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对丰香和隋珠的防治效果也较好,均分别为80.16%和69.95%;哈茨木霉对丰香和隋珠的防治效果均为69.9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其活性成分主要为生防类芽孢杆菌,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草莓产品的农药残留,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宋文欣[6](2020)在《六株拮抗芽胞杆菌对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植物土传病害因其隐蔽性、滞后性、流行性等特点,难以根治,危害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收效甚微,化学防治虽然效果好,但会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生物防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前期研究中,我们获得了6株对桑树细菌性枯萎病菌和桑枝枯菌核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芽胞杆菌(Bacillus spp.)菌株(NN01、NN02、NN04、NN05、NN88和NN95),本文在完成其鉴定工作,明确其分类地位的基础上,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7种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胞外酶活性的测定、菌丝形态的观察、产抗生素相关基因的扩增研究其拮抗机理;测定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初步了解这些拮抗菌株的基本生长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培养性状及形态学观察结果,结合16S r RNA以及gyr B基因序列分析,将六株拮抗菌均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2、平板对峙法研究结果显示,NN01、NN02、NN04、NN05和NN88菌株对桑白绢病菌(Scleritium rolfsii)、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桑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6.67%~76.11%;NN95对所有测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抑制率均低19.26%;所有菌株对烟草疫霉(Phytopht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接种的试验结果显示,6个菌株均能较好桑白绢病和莴苣菌核病病斑的发展,对桑白绢病病斑抑制率在53.40%~71.32%之间,均高于化学药剂对照(嘧霉胺)的抑制率(52.50%),其中以NN01抑制效果最好,达85.71%;对莴苣菌核病病斑抑制率在43.57%~65.68%之间。3、透明平板法检测结果显示,六株拮抗菌都能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经平板对峙培养后,拮抗菌能够使菌丝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出现原生质浓缩、菌丝破裂、原生质外泄和菌丝颜色加深等现象;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含有yndj、伊枯草菌素、抗霉枯草菌素合成酶和溶杆菌素等与产抗生素相关的基因,NN01、NN02、NN04、NN05和NN88等菌株还有丰原素合成酶基因。4、生物学特性的测定表明,NN01、NN04最适p H为7.0,NN02、NN05最适p H为6.0,NN88最适p H为8.0,其中NN01、NN02、NN05、NN88、NN95的最适生长盐浓度为1%,NN04最适盐浓度为5%。本文研究结果为主要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拮抗菌的抑菌机理奠定基础。

朱洪江[7](2020)在《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烟草青枯病是烟草种植中一种典型的土传根茎类病害,此病害发生范围广,防治困难,一旦大面积发生便会对烟草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发生严重地区,烤烟甚至绝收,是如今限制烟草生产,阻碍烟草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现代农业烟草生产过程中,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方法有轮作、抗病品种选育等,但主要防治手段还是依赖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在根茎类病害防治上应用广泛的一种防治手段,生防微生物因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容易获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相较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本身具有绿色无污染,安全,成本低廉等优点。本研究主要通过在烟草青枯病发病区域的健康地块健康烟株采集根际土壤,采用稀释涂布的方式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生防菌哈茨木霉TMN-1,评估了分离菌株对烟草生长及烟草青枯病的生物活性,并结合室内及田间防治青枯病发病情况,通过软件统计,从而明确了分离菌株对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机理及效果。为生防菌株哈茨木霉TMN-1在烟草根茎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1.分离、纯化、鉴定出一株哈茨木霉菌株,明确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及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得到了实验菌株,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鉴定;通过ITS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菌落初期为白色,菌丝絮状或丝状,由中心向外呈辐射状生长,菌落后期为绿色孢子簇密实围绕接菌点呈环状或同心圆分布;分生孢子梗主轴和各分支末端瓶梗3-5个轮状排列;瓶梗安瓿型或烧瓶型,顶部下方缢缩变细呈细颈,顶端产孢;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浅绿色,边缘光滑无凸起。形态学特征与木霉属哈茨木霉相同;ITS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Hypocrea lixii同源性为100%,再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分离菌株鉴定为木霉属的哈茨木霉并命名为哈茨木霉TMN-1。在得到纯化的菌株基础上,本研究继续开展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对烟草生长的影响。采用浸种法在平板上检测了不同浓度的木霉孢子悬浮液(1×108孢子数/mL、1×107孢子数/mL、1×106孢子数/mL)对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并确定了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烟草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继而在以上浓度的基础上采用灌根的方式探究了该浓度下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种子经过不同浓度的木霉孢子悬浮液浸泡后,可以显着地提高烟草种子的发芽势(P<0.05),烟草种子在60 h后达到发芽高峰期,与对照组相比,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22.03%、22.92%、20.86%和19.33%、36.31%、23.81%。96 h后,计算烟草种子发芽率,各个处理间种子发芽率没有显着性差异。温室中,烟株根部灌根使用生防菌株孢子悬浮液后,能显着地促进烤烟平均株高、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和最大根长的增长,1个月后,处理组各项农艺性状比照组高1.57、1.22、1.16、2.48倍;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处理组比对照组高1.79、2.17、3.73、2.94倍。通过平板拮抗实验初步评价了生防菌株对烟草青枯菌的平板抑菌活性,同时评估生防菌株液体无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在PDA平板上对青枯菌不表现出抑菌作用,同时,后续实验也表明,分离菌株的无菌发酵液提取物对青枯菌在B培养基中也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灌根方式,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哈茨木霉菌株孢子悬浮液的适用浓度为1×108孢子数/mL,在适用浓度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不同使用时间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通过不同时间灌根使用孢子悬浮液,结果表明,提前3d灌根可以显着提高哈茨木霉TMN-1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通过SMSA检测,探究了灌根使用哈茨木霉TMN-1后在不同时间段对烟草根部青枯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根使用哈茨木霉TMN-1菌株孢子悬浮液后接种烟草青枯菌,1-5天可以显着降低烟草根部青枯菌含量。2.明确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性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在明确了生防菌对烟草青枯病的室内生防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烟草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比活力,结果表明,木霉可以显着诱导烟草体内过氧化物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提升。在探究哈茨木霉TMN-1菌株对烟草植株防御酶比活力影响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木霉对烟草体内水杨酸信号途径、茉莉酸/乙烯信号途径相关基因PR1a/c、PR2、EFE-26、ACC Oxidase和PDF1.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可以显着刺激水杨酸途径的两条基因PR1a/c、PR2显着上调表达,以及茉莉酸/乙烯途径ACC Oxidase基因的上调表达。3.分析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使用后对烟株根际土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在烟苗移栽期窝施使用哈茨木霉TMN-1菌株发酵生产的生防菌剂,在烟叶采收期分别采集了烟株根际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中真菌微生物和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alph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木霉菌剂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且对真菌影响大于对细菌的影响;对细菌微生物类群丰度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处理组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根瘤菌属(Allorhizobium)、Paenarthrobacter、鞘脂菌属(Sphingobium)、贪噬菌属(Variovorax)、地杆菌属(Pedobacter)丰度高于对照组。其中,金黄杆菌属、根瘤菌属、Paenarthrobacter、贪噬菌属的丰度显着的高于对照组。真菌类群属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真菌主要以镰刀菌属真菌为主其丰度占真菌类群的80%以上。对照组Campylospor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丰度高于处理组,其中Campylospora丰度显着性的高于处理组。通过LEfSe分析对处理土壤根际中影响青枯病发生的关键微生物因子进行筛选得到7个细菌类群分别是:链孢子囊菌属、Chitinophaga、Chthoniobacter、Filimonas、Parafilimonas等,以及真菌类群7个:Cyberlindnera、Apiotrichum等可作为潜在的抑制青枯病的指示菌群。4.探究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生防菌剂的发酵条件,验证了其对青枯病的室内相对防效可达61.56%,大田相对防效可达56.80%。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了不同的固体发酵基质,不同的接种量,不同含水量,不同接种浓度,不同发酵温度对固体发酵产物的影响,同时,探究了在实验室获得的最佳发酵条件下,对生防菌株发酵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条件下,稻壳粉是最佳的固体发酵基质。哈茨木霉TMN-1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在28℃的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同时保持发酵基质初始含水量在30%-50%,接种量在不低于4%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木霉的最佳发酵效果,发酵周期为7-8天,发酵产物中木霉孢子浓度最佳可达1×1010孢子数/g左右。发酵菌剂的室内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发酵的木霉菌剂可以有效的防控烟草青枯的发生,对青枯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1.5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期窝施木霉菌剂可以有效的促进烟草的生长,同时对烟草青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可达56.80%。

祝文博[8](2020)在《云冷杉叶疫病鉴定及生防菌株和杀菌剂筛选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杉属(Picea Dietr)、冷杉属(Abies Mill))是常绿木本植物,树型美观,可用作园林,山地绿化景观树种、也是一种重要的用材树种,在中国市内和山区均有着大面积的栽培。因此,云杉、冷杉病害的发生和危害逐渐受到园林和林业部门的关注和重视。2018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发现了一种云杉,冷杉新病害。本文对病害标本采集、形态学鉴定,柯赫氏法则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生物拮抗菌株筛选和化学农药的筛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该类病害的防控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通过对云杉叶疫病病原菌的标本分离纯化。经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和ITS基因序列比对确认云杉叶疫病病原菌为松杉根球壳孢菌(Rhizosphaera kalkhoffia Bubak)。经病原菌分离、纯化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了 RP1、RP2菌株是冷杉叶疫病的致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和ITS基因序列比对确认冷杉叶疫病病原菌RP1为松根球壳孢菌(Rhizosphaera pini(Corda)Maubi.),另外一个 RP2 是多抱多穴腔菌(Sydowia polyspora Bres.)。冷杉叶疫病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病害。松根球壳孢菌(Rhizosphaera pini(Corda)Maubi.)是我国新记录种。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RP2多孢多穴腔菌(Sydowiapolyspora Bres.)最适生长温度为18℃;病原菌菌丝生长对环境pH值要求不严格;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病原菌孢子萌发能力较强,在多种营养液中都可以萌发,在15~20℃萌发速度快,pH值在4.5-9.2之间孢子均能萌发,通过对5种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的拮抗试验,5种生防菌株都可以对病原菌多孢多穴腔菌(Sydowia polyspora Bres.)的菌丝体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研究得到两种对病原菌RP2菌丝体抑制效果极佳的芽孢杆菌,其中编号BA-3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的抑制效果强且稳定,抑菌率始终达100%。两种芽孢杆菌BA-1、BA-3发酵液在20%浓度时,对病原菌RP2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并且两种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在-4℃下可保持至少40d。选取6种低毒杀菌剂对冷杉叶疫病病原菌RP2进行抑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对病原菌RP2菌丝生长抑制能力极佳,EC50分别为分别为0.07mg/L和0.17mg/L。其中多菌灵对病原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在100mg/L的浓度下,仍可产生直径达21mm的抑菌圈。综合来看,多菌灵对于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在防治上选择使用多菌灵。

赵玲琳[9](2020)在《铁皮石斛三种病害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控措施》文中提出铁皮石斛,兰科石斛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成分具有多种功效,在食用、药用等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价值。但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求十分苛刻,且生长发育缓慢,野生资源十分稀缺。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始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目前已是铁皮石斛种植与深加工产业的主要分布地。然而,铁皮石斛的人工栽培往往是大棚设施栽培且高密度栽培,棚内湿度大、通风不良、相对闷热,非常利于病害的发生,浙江省又地处亚热带,夏季高温高湿,梅雨季持续时间久,导致病害的发生更加持久、普遍。为明确浙江省几种常见的铁皮石斛病害的病原物,以及筛选出适合铁皮石斛生长的绿色防控措施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应急技术,本文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的病害发生规律调查,病害典型症状样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等,明确引起铁皮石斛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该病发生高峰期为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或夏、秋高温季节;明确引起铁皮石斛轮纹病的病原菌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该病发生高峰期为67月,根据调查该病发生与棚内空气湿度关系明显;明确引起铁皮石斛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s,在浙江该病发生高峰期为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或夏、秋高温季节。(2)通过对这三种病害进行室内药剂筛选,明确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99%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对铁皮石斛白绢病病原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100.0%;明确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500倍液、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铁皮石斛轮纹病病原菌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100.0%;明确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铁皮石斛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s菌丝生长抑菌率可达96.4%、96.3%。在室内药剂筛选的基础上,对铁皮石斛白绢病、铁皮石斛炭疽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对铁皮石斛白绢病进行有效防控,试验还采用了生物防治制剂10亿孢子/克锌·木霉菌孢子粉剂,虽防治效果略低于化学药剂,但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效,也推荐使用;对铁皮石斛炭疽病进行有效防控则推荐使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白绢病、炭疽病的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采用多层卧式竹制种植架、立式多孔位种植架这两种创新生态栽培方式,可显着减轻铁皮石斛白绢病、铁皮石斛炭疽病的病害发生。此外,调节控制设施大棚内的温湿度可以明显控制病害的蔓延扩展。

戴启星[10](2019)在《长枝木霉T6菌株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复配菌剂协同增效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苹果炭疽叶枯病严重影响我国苹果的生产。目前,国内外对于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防治仍以化学杀菌剂作为主要的防治措施,但是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带来了果实质量下降和有害物质超标,以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食物安全和人类健康。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病害防治技术,是目前替代化学农药的一种有效措施,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通过长枝木霉T6菌株可湿性粉剂的制备工艺优化、研制和防效评价,以及长枝木霉T6与解淀粉芽孢杆菌TS-1203复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炭疽叶枯病协同防治作用研究,旨在为苹果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不同载体和助剂对长枝木霉T6菌株菌丝生长量及其产孢量的影响,对其载体及助剂进行配方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分生孢子量(10%),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纳(5%),粘着剂为黄原胶(0.05%)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0.6%),孢子萌发促进剂为硫酸锌(0.1%),紫外保护剂为炭黑(0.3%),载体为滑石粉(补足100%)。在此配方下长枝木霉T6可湿性粉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分别为80.63%和93.75%。2.研制获得的长枝木霉T6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98%通过200目筛,悬浮率82.66%,含水量≦2%,pH 8.5,起泡性18 mL,湿润时间41s,且在经过热贮藏后未出现结块和涨袋等现象,孢子萌发正常,活菌数11.66×107cfu/mL,各项指标均与国家质量标准基本一致。长枝木霉T6可湿性粉剂处理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炭疽叶枯病菌后期菌丝出现畸形、扭曲、膨大、断裂和原生质体凝集等现象。同时,长枝木霉T6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两种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0.32%,苹果炭疽叶枯病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2.09%。3.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长枝木霉T6与解淀粉芽孢杆菌TS-1203复配发酵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协同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与单一长枝木霉T6和解淀粉芽孢杆菌TS-1203发酵液相比,复配发酵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具有显着的协同增效作用。处理7 d后,长枝木霉T6与解淀粉芽孢杆菌TS-1203复配发酵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制率为93.88%,且其最佳抑菌浓度为0.04g/mL,混配发酵液最佳配比为3:1,而单一的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对其抑菌率为81.80%,解淀粉芽孢杆菌TS-1203发酵液对其抑菌率为75.82%。

二、几种药剂对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药剂对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应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生防菌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
        1.1.1 木霉菌的研究进展
        1.1.2 芽孢杆菌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
    1.2 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
        1.2.1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
        1.2.2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1.2.3 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
        1.2.4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1.3 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杀菌剂联用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1.3.1 杀菌剂对生防菌的影响
        1.3.2 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防治植物病害的现状
    1.4 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菌测定
        2.2.2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2.2.3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菌作用
        2.2.4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
        3.1.1 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
        3.1.2 木霉菌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
        3.1.3 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
        3.1.4 杀菌剂与木霉菌的相容性测定
        3.1.5 木霉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效果评价
    3.2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
        3.2.1 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3.2.2 木霉菌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2.3 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3.2.4 杀菌剂与3种木霉菌的相容性测定
        3.2.5 木霉菌与噻唑锌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
    3.3 杀菌剂和芽孢杆菌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3.3.1 杀菌剂对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3.2 芽孢杆菌对水稻胡麻斑病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3.3 芽孢杆菌发酵液对水稻胡麻斑病的抑制作用
        3.3.4 芽孢杆菌对杀菌剂的相容性测定
        3.3.5 杀菌剂与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3.4 杀菌剂和芽孢杆菌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
        3.4.1 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4.2 芽孢杆菌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4.3 芽孢杆菌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
        3.4.4 杀菌剂与芽孢杆菌的相容性测定
        3.4.5 芽孢杆菌与杀菌剂联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
4.讨论
    4.1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抑制作用
    4.2 木霉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4.3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水稻胡麻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4.4 芽孢杆菌和杀菌剂及其联合使用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昆玉市设施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的鉴定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根结线虫的简介
        1.1.1 病害症状
        1.1.2 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及分布
        1.1.3 根结线虫病防治困境
    1.2 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1.2.1 根结线虫的作用机理
        1.2.2 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
        1.2.3 根结线虫发生的影响因素
    1.3 根结线虫的分类与鉴定
    1.4 新疆设施根结线虫的研究进展
    1.5 根结线虫的防治技术
        1.5.1 农业防治
        1.5.2 物理防治
        1.5.3 化学防治
        1.5.4 生物防治
    1.6 研究的内容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根结线虫的种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本采集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症状描述及根部分级标准的制定
        2.2.2 根结线虫病发病情况调查
        2.2.3 番茄根结线虫形态的鉴定
        2.2.4 无花果根结线虫形态的鉴定
        2.2.5 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3 小结
第3章 药效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症状描述
        3.2.2 盆栽试验效果
        3.2.3 高温闷棚效果
        3.2.4 高温闷棚结合生物药剂对根结线虫防治的效果
        3.2.5 生物、化学药剂处理效果
    3.3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鉴定
        4.1.2 药效试验结果
    4.2 讨论
        4.2.1 昆玉市根结线虫的发生
        4.2.2 关于根结线虫的分类鉴定工作
        4.2.3 药剂筛选试验
        4.2.4 关于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1,3-二氯丙烯熏蒸后土壤活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番茄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番茄土传病害危害现状
    1.2 土传病害防治现状
        1.2.1 土壤消毒技术
        1.2.2 其他防治技术
    1.3 生防菌剂
        1.3.1 生防菌剂对熏蒸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的影响
        1.3.2 生防菌剂和土壤熏蒸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基因的影响
    1.4 土壤熏蒸结合生防菌剂防治土传病害的研究展望
    1.5 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5.1 论文研究内容
        1.5.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1,3-二氯丙烯熏蒸土壤活化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药剂
        2.1.2 供试土壤
    2.2 实验方法
        2.2.1 室内熏蒸和熏后施肥活化实验设计
        2.2.2 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测定
        2.2.3 土壤总DNA提取和高通量测序
    2.3 生物信息和数据分析
        2.3.1 生物信息分析
        2.3.2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熏蒸土壤活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4.2 熏蒸土壤活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4.3 熏蒸土壤活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1,3-二氯丙烯熏蒸土壤活化对盆栽番茄土壤肥力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计
        3.1.2 土壤理化参数
        3.1.3 土壤DNA提取及荧光定量PCR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土壤肥力的变化
        3.3.2 熏蒸活化对盆栽番茄土壤酶活力的影响
        3.3.3 土壤总细菌、总真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木霉基因丰度变化
        3.3.4 番茄植株生长指标变化
        3.3.5 土壤环境因子与基因丰度相关性分析
        3.3.6 番茄生长指标与基因丰度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1,3-二氯丙烯熏蒸土壤活化对田间病害防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及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计及过程
        4.1.3 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测定
        4.1.4 土壤病原菌检测
        4.1.5 土壤DNA提取及高通量测序
    4.2 生信分析与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土传病害防控效果评价及番茄产量
        4.3.2 土壤理化指标和酶活性的变化
        4.3.3 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
        4.3.4 土壤熏蒸生物活化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4.3.5 土壤微生物群落层次聚类与主坐标分析
        4.3.6 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分析
        4.3.7 土壤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
        4.3.8 生物标志物与土壤病原物防治和番茄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1.1 1,3-二氯丙烯熏蒸土壤活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1.2 1,3-二氯丙烯熏蒸土壤活化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2 本研究创新点
    5.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5.3.1 存在的问题
        5.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影响榨菜根肿病发病的关键因子及生防菌的控病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1.1 芸薹根肿病菌原特性
        1.2 芸薹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
        1.3 根肿病的防治
    2 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病害的关系
        2.1 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2.2 根际微生态与根肿病发病的关系
        2.3 根际微生物抑制土传病害的机制
    3 生防菌对土传病害的防治及微生态效应
        3.1 生防菌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3.2 生防菌对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3 生防菌在病害防控中的应用
    4 选题依据及切入点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切入点及意义
        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榨菜移栽时期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榨菜根肿病害调查
        1.4 榨菜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测定
        1.5 榨菜抗病相关酶活指标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移栽时期的榨菜对根肿病的抗病效果
        2.2 不同移栽时期的榨菜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特征
        2.3 不同移栽时期的榨菜抗病相关酶活指标特征
        2.4 不同移栽时期的榨菜生理生化特征与根肿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三章 榨菜根际土壤因子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榨菜根际土壤理化因子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采集
        1.2 供试药剂
        1.3 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
        1.4 土壤FDA水解酶活性检测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肿病发病与健康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分析
        2.2 根肿病发病与健康根际土壤FDA酶活差异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二节 榨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因子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源利用的测定
        1.3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榨菜根肿病发病与健康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碳源能力差异分析
        2.2 榨菜根肿病发病与健康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差异分析
        2.3 榨菜根肿病发病与健康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差异分析
        2.4 榨菜根肿病发病与健康根际土壤微生物群体网络差异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四章 育苗基质添加生防菌剂对榨菜根肿病的防控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设计
        1.4 榨菜(榨菜)农艺性状及病害调查
        1.5 榨菜产量统计
        1.6 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研究方法
        1.7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方法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榨菜生长及根肿病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利用分析
        2.3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
        2.4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分析
        2.5 不同处理影响榨菜根肿病发生的关键微生物群落
        2.6 不同处理影响土壤微生物与根肿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5)草莓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感病植株样品
        1.1.2 试剂
        1.1.3 药剂
    1.2 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1.2.2 病原菌的致病性检测
        1.2.3 病原菌鉴定
        1.2.4 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1.2.5 田间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2.2 病原菌的致病性
    2.3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6种药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5 6种药剂对丰香和隋珠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4 结论

(6)六株拮抗芽胞杆菌对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1.1.1 生防微生物种类
        1.1.2 生防芽胞杆菌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1.1.3 生防芽胞杆菌在植物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1.4 贝莱斯芽胞杆菌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1.2 生防菌拮抗机理
        1.2.1 竞争作用
        1.2.2 拮抗作用
        1.2.3 诱导抗病性
        1.2.4 促生作用
        1.2.5 重寄生作用
    1.3 土传病害
        1.3.1 土传病害概述
        1.3.2 植物菌物性土传病害
        1.3.3 植物土传病害防治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试剂
        2.1.4 仪器
    2.2 方法
        2.2.1 病原菌与拮抗细菌的活化
        2.2.2 拮抗细菌的保存
        2.2.3 拮抗细菌的鉴定
        2.2.4 拮抗细菌抑菌谱的测定
        2.2.5 拮抗细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2.2.6 拮抗细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2.2.7 拮抗细菌胞外酶活性的测定
        2.2.8 拮抗细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2.9 拮抗菌抗生素基因的克隆
        2.2.10 拮抗菌离体叶片接种病斑抑制效果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六株拮抗芽胞杆菌的鉴定
        3.1.1 拮抗芽胞杆菌的培养形状及形态特征
        3.1.2 六株拮抗芽胞杆菌的分子鉴定
    3.2 六株拮抗菌对主要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2.1 六株拮抗菌对病原菌在培养平板上的抑制作用
        3.2.2 拮抗菌无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2.2.1 拮抗菌产拮抗物质培养基的初步筛选
        3.2.2.2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枯草芽胞杆菌常用培养基发酵产物的抑菌作用
        3.2.3 离体接种病斑抑制效果
    3.3 六株拮抗芽胞杆菌的拮抗机制
        3.3.1 六株拮抗菌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莴苣菌核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3.3.2 拮抗菌胞外酶活性
        3.3.3 拮抗菌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扩增
    3.4 拮抗菌生物学特性
        3.4.1 拮抗菌生长曲线
        3.4.2 不同pH值对拮抗菌生长的影响
        3.4.3 不同盐浓度对拮抗菌生长的影响
        3.4.4 六株拮抗菌好氧性与运动性的检测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烟草青枯病及其生物防治
        1.1 烟草青枯病及其生物防治
    2 哈茨木霉与植物互作的机制研究
        2.1 哈茨木霉对种子的影响
        2.2 哈茨木霉与植物互作过程中植物的生理变化
        2.3 哈茨木霉在植物根系的定殖
        2.4 哈茨木霉与植物互作过程中植物中的基因表达
    3 哈茨木霉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3.1 哈茨木霉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
        3.2 哈茨木霉与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互作
    4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抗烟草青枯病的哈茨木霉菌株筛选与生物活性测定
    第一节 抗烟草青枯病活性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哈茨木霉TMN-1对烟草的促生活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哈茨木霉TMN-1对烟草青枯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哈茨木霉TMN-1菌株的室内控病效果及发酵技术探究
    第一节 哈茨木霉TMN-1的室内控病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哈茨木霉TMN-1固体发酵条件初探及发酵菌剂的室内效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哈茨木霉TMN-1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生理生化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哈茨木霉TMN-1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分子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哈茨木霉TMN-1影响烟草抗青枯病的微生态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哈茨木霉TMN-1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控病效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云冷杉叶疫病鉴定及生防菌株和杀菌剂筛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云冷杉概述
    1.2 云冷杉叶疫病研究概述
        1.2.1 多孢多穴腔菌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2.2 根球壳孢属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
        1.3.1 生防菌的抑菌机制
        1.3.2 木霉
        1.3.3 毛壳
        1.3.4 芽孢杆菌
    1.4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技术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云冷杉叶疫病病原菌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供试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症状和病原菌形态观察
        2.2.2 致病性测定
        2.2.3 病原菌形态学观察
        2.2.4 病原菌分子生物学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云杉、冷杉叶疫病的症状
        2.3.2 病原菌分离纯化
        2.3.3 致病性测定结果
        2.3.4 冷杉叶疫病病原菌的鉴定
        2.3.5 病原菌分子生物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多孢多穴腔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菌株
    3.3 供试培养基
    3.4 供试碳氮源
    3.5 试验方法
        3.5.1 不同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5.2 病原菌最适培养基筛选
        3.5.3 初始pH值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5.4 不同碳氮元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5.5 不同营养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5.6 不同温度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5.7 不同pH值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6 结果与分析
        3.6.1 病原菌最适培养基筛选
        3.6.2 不同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6.3 不同pH值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6.4 不同碳氮元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6.5 不同营养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6.6 不同温度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6.7 不同pH值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冷杉叶疫病生防菌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五种菌对病原菌拮抗作用初筛结果
        4.2.2 三种芽孢杆菌发酵液对RP2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
        4.2.3 芽孢杆菌抽滤液对多孢多穴腔菌的抑菌影响结果
        4.2.4 拮抗菌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抑制冷杉叶疫病病原菌化学农药的筛选
    5.1 材料
        5.1.1 供试药剂
        5.1.2 供试培养基和菌种
    5.2 化学抑菌农药的筛选方法
        5.2.1 化学药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5.2.2 化学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5.3 结果与分析
        5.3.1 6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5.3.2 6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铁皮石斛三种病害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铁皮石斛概况
        1.1.1 铁皮石斛生态学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1.1.2 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
        1.1.3 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发展
    1.2 铁皮石斛常见病害研究进展
        1.2.1 铁皮石斛白绢病
        1.2.2 铁皮石斛轮纹病
        1.2.3 铁皮石斛炭疽病
        1.2.4 铁皮石斛病害的防控措施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2 铁皮石斛白绢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控措施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2.1 病样采集及病原菌分离纯化
        2.1.2.2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2.1.2.3 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
        2.1.2.4 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扩增及分析
        2.1.2.5 11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测定
        2.1.2.6 农业生态防治技术(不同栽培方式)
        2.1.2.7 田间药效试验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铁皮石斛白绢病症状与危害
        2.2.2 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
        2.2.3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2.2.4 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2.2.5 11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2.2.6 不同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严重度的影响
        2.2.7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2.3 讨论
3 铁皮石斛轮纹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控措施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2.1 病样采集及病原菌分离纯化
        3.1.2.2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3.1.2.3 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
        3.1.2.4 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扩增及分析
        3.1.2.5 11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测定
        3.1.2.6 农业生态防治技术(不同栽培方式)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铁皮石斛轮纹病症状与危害
        3.2.2 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
        3.2.3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3.2.4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3.2.5 11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2.6 不同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严重度的影响
    3.3 讨论
4 铁皮石斛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控措施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2.1 病样采集及病原菌分离纯化
        4.1.2.2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4.1.2.3 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
        4.1.2.4 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扩增及分析
        4.1.2.5 11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测定
        4.1.2.6 农业生态防治技术(不同栽培方式)
        4.1.2.7 田间药效试验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铁皮石斛炭疽病症状与危害
        4.2.2 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
        4.2.3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4.2.4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4.2.5 11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4.2.6 不同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严重度的影响
        4.2.7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4.3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1.1 铁皮石斛病害调查与病原菌鉴定
        5.1.2 铁皮石斛病害防控措施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10)长枝木霉T6菌株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复配菌剂协同增效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木霉的研究进展
        1.1 木霉的生物学特性
        1.2 木霉菌生防机制
        1.2.1 竞争作用
        1.2.2 重寄生作用
        1.2.3 拮抗作用
        1.2.4 诱导抗病作用
    2 木霉菌生防制剂的研究
        2.1 生防木霉制剂及其助剂的类型
        2.1.1 木霉制剂的剂型
        2.1.2 木霉制剂的助剂类型
        2.2 木霉制剂的开发前景
    3 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3.1 芽孢杆菌作用机制
        3.1.1 营养及空间位点竞争
        3.1.2 分泌抗菌物质
        3.1.3 溶菌作用
        3.1.4 诱导抗性
        3.2 芽孢杆菌在农业中的应用
    4 协同增效作用的概述
    5 几种病害的概述
        5.1 苹果早期落叶病
        5.2 苹果炭疽叶枯病
        5.3 苹果霉心病
    6 木霉菌、芽孢杆菌的生物防治效果
    7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长枝木霉T6可湿性粉剂制备工艺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供试试剂及药剂
        1.1.3 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1.2.1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载体的筛选
        1.2.1.1 载体对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
        1.2.1.2 载体对长枝木霉T6 产孢量的影响
        1.2.2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分散剂的筛选
        1.2.2.1 生物相容性测定
        1.2.2.2 分散剂分散力的测定
        1.2.3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湿润剂的筛选
        1.2.3.1 湿润力测定
        1.2.3.2 生物相容性测定
        1.2.4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粘着剂的筛选
        1.2.5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孢子萌发促进剂的筛选
        1.2.6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紫外保护剂的筛选
        1.2.7 抑菌作用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载体的筛选
        2.2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分散剂的筛选
        2.3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润湿剂的筛选
        2.4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粘着剂粘着效果的筛选
        2.5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孢子萌发促进剂的筛选
        2.6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紫外保护剂的筛选
        2.7 抑菌作用测定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长枝木霉T6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其防效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方法
        1.2.1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制备
        1.2.2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质量标准检测
        1.2.2.1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湿润性能的测定
        1.2.2.2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PH值测定
        1.2.2.3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悬浮性的测定
        1.2.2.4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起泡性的测定
        1.2.3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对苹果主要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1.2.4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对苹果主要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1.2.4.1 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2.4.2 孢子萌发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的性能指标
        2.2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对苹果主要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2.3 长枝木霉T6 可湿性粉剂对苹果主要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长枝木霉T6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复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协同抑制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供试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1.2.1 对峙培养试验
        1.2.2 发酵液的制备
        1.2.3 发酵液抑菌活性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枝木霉T6 菌株与解淀粉芽孢杆菌TS-1203 的相容性
        2.2 生防菌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菌作用
        2.2.1 长枝木霉T6 菌株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制作用
        2.2.2 解淀粉芽孢杆菌TS-1203 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制作用
        2.3 发酵液抑菌活性
        2.3.1 长枝木霉T6 发酵液的抑菌活性
        2.3.2 解淀粉芽孢杆菌TS-1203 发酵液的抑菌活性
        2.3.3 混合发酵液的抑菌活性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四、几种药剂对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生防菌与杀菌剂联合应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作用[D]. 王兵.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2]昆玉市设施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的鉴定及防治研究[D]. 党金欢.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1,3-二氯丙烯熏蒸后土壤活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番茄生长的影响[D]. 程鸿燕.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4]影响榨菜根肿病发病的关键因子及生防菌的控病作用研究[D]. 刘烈花. 西南大学, 2021(01)
  • [5]草莓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J]. 熊明国,高欣梅. 贵州农业科学, 2021(03)
  • [6]六株拮抗芽胞杆菌对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D]. 宋文欣. 广西大学, 2020(07)
  • [7]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机理研究[D]. 朱洪江. 西南大学, 2020(01)
  • [8]云冷杉叶疫病鉴定及生防菌株和杀菌剂筛选的研究[D]. 祝文博.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9]铁皮石斛三种病害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控措施[D]. 赵玲琳. 浙江大学, 2020(04)
  • [10]长枝木霉T6菌株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复配菌剂协同增效作用研究[D]. 戴启星.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几种药剂对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