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A酸盐致肝损害1例

维A酸盐致肝损害1例

一、维胺酯引起肝损害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璇[1](2019)在《达郁调冲汤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冲任不调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达郁调冲汤与维胺酯胶囊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冲任不调型)的临床疗效,评价二者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并从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药理学角度讨论达郁调冲汤治疗冲任不调型女性迟发型痤疮的理论依据,探索中医药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冲任不调型)的新方法。方法:病例均来自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来河北省中医院皮肤二科门诊就诊的病人,将临床符合女性迟发型痤疮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冲任不调证型的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每日2次;治疗组给予达郁调冲汤水煎剂,每日1剂,早晚温服;对照组给予维胺酯胶囊口服,50mg,每日两次。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开始和治疗4周时记录患者的皮损积分(皮损数量、皮损形态、皮损颜色、皮损性质)情况,同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并观察复发情况。且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在本研究过程中,经过病例的剔除和失访,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病例共63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入选标准,经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皮损严重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经过4周的治疗后,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皮损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比较如下:1.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3%。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4.52%。两组有效率经秩和检验,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在有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2.治疗组共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8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2例出现中度不良反应。经秩和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3.治疗组中痊愈加显效患者共17例,复发2例;对照组痊愈加显效患者共7例,复发4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两组不良反应均未经其他特殊处理,自行好转,两种疗法均比较安全。结论:达郁调冲汤治疗冲任不调型女性迟发型痤疮临床疗效优于维胺酯胶囊,其复发率及不良反应也低于维胺酯胶囊。该疗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马毳毳[2](2016)在《药疹的病因学》文中提出0009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192例临床特点分析薛卉(天津海河医院结核科),秦超,刘聪…//继续医学教育.-2016,30(5).-139140对192例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药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致敏抗结核药物中,利福平占首位,其次为异烟肼。药疹最常表现为上肢皮疹(75.0%)和胸背部皮疹(73.4%),发疹性药疹是最常见类型(70.8%),且并发肝损害比率高。诊断药疹是抗痨药物诱导的常见不良反

袁丹[3](2016)在《利用光纤导入组织内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纤导入红光组织内照射疗法(改良ALA-PDT)和传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传统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0例中-重度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改良ALA-PDT组30例,传统ALA-PDT组30例。改良ALA-PDT组:用3.6%ALA凝胶液均匀涂抹于患者面部皮损区,并局部避光保鲜膜封包1-1.5h后,在炎性丘疹、结节等的毛囊开口处插入光纤针,通过光纤针将红光导入到组织内即毛囊口下方3mm左右(包括皮脂腺),照光5min,波长633±3nm,首次治疗输出功率密度为到皮功率15m W/cm2,后续治疗时输出功率大小根据患者不良事件情况作相应调整(到皮功率范围10-80 m W/cm2),每7-10天治疗一次,共治疗6次。传统ALA-PDT组:用3.6%ALA凝胶液均匀涂抹于患者面部皮损区,并局部避光保鲜膜封包避光封包1-1.5h后,予红光外照射全面部20min,输出功率密度为105m W/cm2,距离20cm,到皮功率密度为45m W/cm2,每7-10天治疗一次,共治疗6次。在第4次、第6次治疗后及完成治疗后的第4、8、16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和比较,同时记录治疗时及治疗结束后的不良事件。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疗效:⑴第4次治疗后,改良ALA-PDT组有效率(90.0%)高于传统ALA-PDT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第6次治疗后,改良ALA-PDT组有效率(93.3%)高于传统ALA-PDT组(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完成治疗后随访的第4周,改良ALA-PDT组有效率(93.3%)高于传统ALA-PDT组(8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完成治疗后随访的第8周,改良ALA-PDT组有效率(90.0%)高于传统ALA-PDT组(8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完成治疗后随访的第16周,改良ALA-PDT组有效率(86.7%)高于传统ALA-PDT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事件: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治疗时的灼热感、刺痛、瘙痒等,治疗结束后出现的水肿性红斑、渗出、疼痛、潮红、水疱、色素沉着、反应性痤疮等。⑴不良事件发生频次:改良ALA-PDT组不良事件发生总频次182次明显低于传统ALA-PDT组总频次49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不良事件发生率:改良ALA-PDT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3.3%低于传统ALA-PDT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第6次治疗后及治疗完成后随访的第4、8、16周,改良ALA-PDT组有效率(分别为93.3%、93.3%、90.0%、86.7%)与传统ALA-PDT组(分别为90%、86.7%、86.7%、83.3%)相近;初步提示:两种疗法具有相似的疗效。2.第4次治疗后改良ALA-PDT组有效率(90.0%)明显高于传统ALA-PDT组(66.7%);初步提示:改良ALA-PDT较传统ALA-PDT在治疗前期起效更快。3.改良ALA-PDT不良事件发生总频次(182次)明显低于传统ALA-PDT(497次);改良ALA-PDT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3.3%)明显低于传统ALA-PDT组(83.3%);初步提示:改良ALA-PDT安全性更高。

李建宇[4](2013)在《引起肝损害的心血管类药物》文中研究说明很多心血管药物均可引起肝脏损害,不过心力衰竭本身亦可导致肝功能损害,而且心血管疾病病人常常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临床上有时比较难于认定是否药物性肝病以及何种药物引起肝脏损害,兹例举此类药物如下,以供参考。华法林等抗血栓类药物华法林: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中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或有血栓栓塞高危的

张务敬[5](2007)在《初治肺结核化疗致肝损害66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张蓓蓓[6](2007)在《维胺酯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大鼠口服维胺酯后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以及该药在心、肝、脾、肺、肾、脑、皮肤、脂肪、肌肉、睾丸、骨骼、子宫以及卵巢等组织中的分布特性,从而为维胺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扩大适应症提供提供实验依据。同时检测大鼠体内维胺酯同分产物的形成情况,以便为新药研发提供可能的方向。方法正常大鼠单次灌胃给予维胺酯125 mg/kg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浆和组织中药物浓度,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大鼠皮肤和血浆组织中的药物同分产物的形成情况。所得血浆药物浓度数据用DAS2.0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1.正常大鼠单次灌胃给予维胺酯125 mg/kg后,所得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β)为(2.22±0.52)h;Tmax为(0.83±0.13)h;Cmax为(3.90±1.05)μ/mL。2.正常大鼠单次灌胃给予维胺酯125 mg/kg后,15 min内药物即可迅速分布至各主要组织器官,1h后药物在脂肪组织中浓度最高,皮肤、肌肉组织次之,骨骼最低。7h后各组织药物浓度均明显下降。3.正常大鼠单次灌胃给予维胺酯125 mg/kg后1 h,大鼠血浆及皮肤组织中可以检测到与维胺酯分子量相同的新物质。结论1.维胺酯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药物在体内分布迅速,代谢消除也较快。2.维胺酯在大鼠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广泛,在皮肤、脂肪等多数组织浓度远高于血浆药物浓度。3.维胺酯在大鼠体内能产生与之分子量相同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有可能是维胺酯的同分异构体。

王丽萍,李勇,曹广喜,张爱娜[7](2006)在《重症药疹伴系统性损害6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王美琴,俞静玉,吕岳娟[8](2002)在《维胺酯引起肝损害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彩芳,王金莉[9](2002)在《易诱发肝炎的药物》文中认为

高萃苹,杜志芹,肖尹,张理涛[10](2012)在《慢性医源性砷角化病1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男,43岁。全身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5年余,双手及足跖疣状角化3年余。前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皮突延长,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噬色素细胞浸润;手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显着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慢性医源性砷角化病。治疗后有好转,现仍在随访中。

二、维胺酯引起肝损害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胺酯引起肝损害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达郁调冲汤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冲任不调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皮损积分标准表
附录2:女性迟发型痤疮记录表
综述 女性迟发型痤疮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利用光纤导入组织内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试验仪器及药物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6 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临床基线比较
    3 治疗结果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综述 痤疮药物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图片
治疗过程图片

(6)维胺酯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论文正文
    前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检测方法的建立
        2.2 标准曲线、回收率、精密度
        2.3 稳定性考察
        2.4 大鼠口服维胺醋经时药物浓度及药时曲线
        2.5 维胺醋在SD大鼠组织中的分布
        2.6 维胺醋在SD大鼠体内同分异构体的检测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维胺酯引起肝损害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氯氮平
2 利培酮
3 普鲁卡因
4 左氧氟沙星

(10)慢性医源性砷角化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四、维胺酯引起肝损害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达郁调冲汤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冲任不调型)的临床观察[D]. 李璇.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2]药疹的病因学[J]. 马毳毳.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06)
  • [3]利用光纤导入组织内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D]. 袁丹. 西南医科大学, 2016(04)
  • [4]引起肝损害的心血管类药物[J]. 李建宇. 医药与保健, 2013(07)
  • [5]初治肺结核化疗致肝损害66例分析[J]. 张务敬. 社区医学杂志, 2007(15)
  • [6]维胺酯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D]. 张蓓蓓. 中南大学, 2007(06)
  • [7]重症药疹伴系统性损害65例临床分析[J]. 王丽萍,李勇,曹广喜,张爱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01)
  • [8]维胺酯引起肝损害1例[J]. 王美琴,俞静玉,吕岳娟. 医药导报, 2002(S1)
  • [9]易诱发肝炎的药物[J]. 刘彩芳,王金莉. 药学进展, 2002(04)
  • [10]慢性医源性砷角化病1例[J]. 高萃苹,杜志芹,肖尹,张理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10)

标签:;  ;  ;  ;  ;  

维A酸盐致肝损害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