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盆景创作体验

朴树盆景创作体验

一、朴树盆景创作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曼[1](2021)在《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发展,植物专类园研究不断兴起,高品质专类园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专类园景观品质,是现代园林发展一个方向。在我国,紫薇的栽培历史久,品种多,可观赏,适应强,易管理,应用广,紫薇专类园发展趋势良好,有丰富景观、弘扬文化、科研科普、种质资源保存等功能,并为绿化产业带来新发展。在这样前提下探讨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就显得意义重大。通过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为例,借鉴相关案例经验,讨论相关概念理论,探析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梳理国内外植物专类园、紫薇专类园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得出:紫薇专类园形成渊源为专类药圃,且经历各阶段发展远播国外,目前紫薇相关研究包括栽培、繁殖、选育、抗性研究、园林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湖南邵阳双龙紫薇园、湖北襄阳中华紫薇园、湖南南岭植物园紫薇专类园、上海辰山植物园绣球专类园、贵州六盘水梅花山景区五个案例为借鉴,提炼出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参考经验,包括理念定位、总体规划、植物配置、文化表达、紫薇艺术造型、紫薇后期维护、文创活动开展及运营管理等,为后期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指明方向提供想法。归纳相关基础理论;梳理植物专类园的分类及设计要点;探讨紫薇专类园的特点,包括紫薇现有种质资源、景观效应、文化底蕴、适用类型、园林应用、功能作用等。依照植物专类共性与紫薇特性,总结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得出规划层面,包括环境分析、资源整合、主题定位、规划布局等方法;得出设计层面,包括山水地形、道路及铺装、植物造景、园建及小品、文化展示等方法的相关探讨。完成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景观规划与设计。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占地面积约12.6hm2,是近郊重要的景观节点。项目拟收集湖南地区适用的共6个紫薇种,包括使用了品种约50余种,种植约800余株,突出紫薇专类特色。项目设计实践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设计、节点扩初。并通过植物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入,总结营造具有植物文化观赏性及地域文化展示性结合的紫薇专类园的参考模式,并对论文理论的适用性进行论证。

高莎莎[2](2021)在《合肥市磨店家园二期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文中提出现代城市人生活、工作、娱乐相对应,居住区以其安静、宜人、清新的环境从而成为那些拘束、吵闹而严肃的工作环境的缓冲带。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35%左右,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是居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绿地类型。2019年12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入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徽文化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至今,关于居住区徽派景观实践项目探索逐步深入,大多数实践项目都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研究有待深入总结。本研究从合肥市新站区磨店家园二期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探究徽派景观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应用方法,为徽派景观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徽州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案例参考。本文首先总结了居住区景观规划、徽州文化及徽派园林、徽派园林符号特征、新徽派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成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国内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相关案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案例总结与分析、项目实践规划等方法,确定其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设计主题。通过对场地周围交通现状、场地用地现状、用地空间类型、建筑基地概况、服务人群活动需求分析等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为项目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方法与途径。项目景观设计主题为“以徽派的古典意境,致敬千年庐州”,以弘仁创作《隔江山色》图为灵感,提炼总结花木-四季-室庐-书画为景观结构主轴,提取徽州园林“五进制”的园林空间序列,打造“以水构天地,五进显宅府,四季文景浓”的景观空间脉络。在尊重场地现状与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整合区域资源,例如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区位优势及空间格局,对项目景观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形成总体规划“一轴、四心、多组团”的结构布局。按地块进行功能分区,花溪苑、澜溪苑、云溪苑小区按照居住人群需求分为街边道路绿地区、宅间绿地区、游憩活动区、健康运动区、水岸景观区、中心景观区、入口景观区、安静休闲区等,澜溪苑游园分为街边道路绿地区、入口景观区、健康运动区、安静休闲区、游憩活动区等,并对每个分区进行详细说明。居住区专项设计以植物配置设计、驳岸设计、配套服务设施设计、道路及广场铺装设计、互动设计等,最后形成相对完整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方案。结合徽州园林景观营造手法,将新时代生活方式和传统元素整合重塑,打造生态园林式人居环境,营造意境与情怀共享的社区景观空间。通过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徽派园林为主题,研究居住区景观规划,为新徽派景观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应用及徽州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李艳梅[3](2020)在《以匠心铸造盆景精品——2020全国精品盆景展暨盆景创作大赛在如皋举办》文中研究说明匠心铸精品,生活赋诗意。10月28日~11月1日,2020全国精品盆景展暨盆景创作大赛在江苏如皋国际园艺城举办。此次盆景展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流派的精品盆景,吸引中青年盆景创作者参赛,用盆景这个"有生命的艺雕"为大众生活增添诗情画意。10月28日下午,2020全国精品盆景展在园艺城会展中心举行颁奖仪式。

韩彩霞[4](2020)在《盆景跌枝及其造型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跌枝是树木盆景的一种特殊类型,而跌枝盆景则是当今流行的动感强烈、造型奇特并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新类型。跌枝盆景的研究和创作为中国盆景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跌枝盆景的造型特点在行内已形成美学共识,但目前其系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诸多基础理论已不能适应现实发展,对创作实践缺乏指导。针对此现状,本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基础理论和创作技法为研究重点,并形成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本文认为,跌枝是指在盆景树冠中具有相对粗度和过渡变化,由多级枝(或枝脉)以短直线、硬角为主以不规则方向构建,垂直跌幅大且节奏感强的下俯式特殊枝条。跌枝与盆景造型中的其它几种特殊枝型如摊手枝、飘枝、垂枝等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已借助“出枝点高度”、“枝条下俯角度”、“跌幅”等量化指标予以清晰界定。2.跌枝的分类研究是跌枝盆景创作研究的前提。本文提出跌枝有单枝型和多枝型(枝群)二种。单枝型按枝态可分为正跌枝、飘跌枝、垂跌枝、泻跌枝;按出枝部位可分为主枝跌枝和中心主枝跌枝。而多枝型跌枝根据形态又可分为垂状跌枝群、泻状跌枝群、飘状跌枝群等三种。跌枝根据其与盆树走势的关系可分为向跌枝、背跌枝二种。3.创作跌枝盆景应充分发挥跌枝的力度美、节奏美和空间美等美学特征,并根据树材的特点重点把握跌枝在盆景中的画龙点睛、突出主体、丰富构图、调整树势等功能作用。4.本文结合实操首次提出跌枝培育的“盘主曲侧弯小”蓄枝定形法,该法能做到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同步蓄养,蓄枝与整枝同时进行,从而改变了传统岭南“蓄枝截干”法的枝脉逐节、逐级完成的现象,从而大大缩短培育时间,为跌枝盆景的普及、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对进一步深化跌枝盆景理论研究,加强对跌枝盆景的创作指导,促进盆景行业创新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耿丽[5](2020)在《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树木是生态环境的基础,是不可多得的宝藏,而树木文化更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开始愈发重视树木及树木文化。徽州古村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本文选择黄山市8个古村落作为研究地,以其树木作为研究对象,重点通过研究树木文化总结出其特征。旨在挖掘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要素为人们所利用,为树木文化应用提供参考意见;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研究、传承树木文化;为中国树木文化注入新活力以及呼吁更多人去保护古树名木。本文将理论与调查相结合,采取多种方法对徽州古村落古树名木、24个典型树木配置样方和随机取样的200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取得如下成果:(1)系统分析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结合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结果,首先从地理环境、树木自然属性、社会人文三个方面梳理影响徽州古村落树木选择的因素;其次对徽州古村落树木的美学、文化、实用价值进行探讨;然后从个体文化、组合文化、衍生文化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内涵;最后剖析宏村、唐模、呈坎、西溪南、棠樾5个古村落内古树名木历史以及蕴含的文化。(2)总结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特征。根据分析出的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创新性总结出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具有如下8个特征:地域性、多样性、多元性、哲学性、包容性、历史性、象征性、实用性。(3)提出树木文化应用建议。将总结出的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特征与有效问卷调查结果相结合,提出6点应用树木文化的建议。

方颖[6](2020)在《基于江南私家园林空间开合理论下的植物与空间关系研究 ——以苏州万科·大家别墅为例》文中提出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空间开合理论是江南私家园林空间构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私家园林善用空间开合理论下的对比造园手法,从而呈现出景色更迭、植物错落和建筑隐匿的多样空间效果,空间开合变化也正是其园林空间变幻莫测的魅力所在。植物作为造园四要素中拥有最旺盛生命力的元素,既是园林地域特色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园林空间构成上的景观区别,因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江南私家园林的研究较多的从感性和定性的角度出发,集中于建筑、园林历史、美学、文化方面,涉及空间开合理论和植物与空间关系的定量研究不足。基于此背景,本文以苏州怡园、留园和沧浪亭三个典型江南私家园林为研究案例,将植物与空间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开合理论入手,经过一系列园林空间划分、景观连接度和空间开合数据等运算推演,解析了空间开合对比与植物景观空间的关联性规律:空间开合变化与植物景观空间组织复杂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且受水体影响显着,视觉瞬时感受也与之成正比。继而,依照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从植物景观空间组织设计中的空间序列、空间层次、空间尺度三个方面出发,探究植物景观空间组织方式、植物配置形式、群落组合特征以及视觉上的最佳视角与视距等的具体运用法则,随后将这些定性或定量的空间组织设计方法和规律实践于苏州万科·大家别墅项目,验证本文陈述的表现手法和一般规律,也据此对研究结论进行一定的完善,为私家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更理想的组织设计和空间规划提供一条新思路。

吕超[7](2019)在《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今,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公园城市”理念中,都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高要求,作为园林工作者,需要在园林建设中将这一思想贯彻进去。西蜀名人纪念园是西蜀地区地域性文化的重要体现,研究西蜀名人纪念园对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及“三城三都”具有意义和可研究性。而植物作为文化的载体与传递者,以其在园林要素中唯一有生命的材料,则对西蜀名人纪念园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的内容有:(1)提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2)归纳总结植物景观文学意境在国内外的研究,为本研究打下理论基础;(3)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种植方式和植物与其余园林要素之间的搭配关系;(4)实地考察研究西蜀园林其中的西蜀名人纪念园的植物景观栽植方式,以及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与水体、建筑、山石园林要素之间的搭配关系;(5)重点研究阐述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文学意境表达方式以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体现;(6)总结归纳西蜀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植物景观文学意境的表达方式和对现代园林建设,文化保护传承,公园城市建设的启示。

王任翔[8](2019)在《苏州乡土植物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是景观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它能造就优美的环境,给景观带来生机。如果能够运用乡土植物,除了可以让人感受到赏心悦目之外,还能使当地游客产生一种亲切感,而外来的游客则会体验到某种不同的地域特色。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到了远方及外来的植物,并将其运用到景观设计之中,有些确实对丰富景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此也引起了乡土植物渐渐被忽略的问题。因为乡土植物是指原生于当地或在当地已有相当久远生长历史的花草树木,对于当地的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力,所以养护、管理成本相对较低;漫长的古代社会,人们在与这些植物的接触过程中,又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伦的理解以及人生追求投射到某些特定的植物之上,形成了所谓的“植物文化”;而在古人的造园实践中又运用特有的审美法则让植物的形、色、香、韵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本文试以实地研究法对苏州各类园林中的植物运用进行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研究苏州乡土植物的文化特色。以探讨苏州乡土植物在当今园林景观设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创造既有地域风格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可能性。本研究从功能、环境、审美三个方面分析植物在景观中的意义,分析了造就苏州乡土植物的自然环境,从象征性、文学性、宗教性、普适性等方面分析其文化内涵,从空间序列、时间维度两个角度解读其景观特色并分析总结其运用现状。通过分析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特征、空间塑造功能,为研究苏州乡土植物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奠定理论基础。从城市综合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道路绿地等角度,分类讨论研究如何将苏州乡土植物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当代苏州乡土植物景观。以期塑造宜居的人文景观环境,使苏州百姓有熟悉亲切之感,帮助人们了解与之相关的城市文化底蕴和城市精神,唤醒人们的乡愁意识,激发对故土的热爱。

徐朕[9](2019)在《“文人树”盆景创作特征、创作影响及创作技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盆景艺术起源于我国,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相对成熟的艺术形式,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文人树”盆景属于树木盆景的一种,发源于中国的文人文化,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阶层的长期追求并得以继承和流传。“文人树”盆景有其自身的艺术语言特质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尤其能体现盆景创作者的个性、气质、风度和情感,从而越来越受到广大盆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且现已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人树”盆景作品,对当今的中国盆景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未来盆景发展和产业化的重要类型,但其理论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本文研究认为,“文人树”盆景的发展经历“文人”、“文人画”、“文人树”、“文人树”盆景等历程,与当今“素仁格”盆景属同源异名,但“素仁格”盆景在意境上更加追求空灵和禅悟,形态上更为简洁;“文人树”盆景与普通盆景相比具有主干细长、枝高而稀、叶细短且冠幅较窄、根盘稳固并配小口浅盆等外观形态特征;其主要语言特质表现为自然语言更富野趣、线条语言简洁流畅、空间语言以少胜多、意境语言深邃悠远等。本文研究得出,“文人树”盆景是指具有体小、干细、枝高、叶稀、冠窄和荒皮等主要形态特征,极度表现作者孤傲、清逸的文人气质或富有幽玄、空寂禅意的一种特殊风格的树木盆景类型。“文人树”树形常见于环境恶劣的高山上的自然界树木,只是进行了适度艺术夸张,同样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本文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文人树”盆景创作应重点掌握“九个创作环节”、“四个创作要点”和“三个关键方法”,以期为“文人树”盆景的普及、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刘颖悦[10](2018)在《树木“动势盆景”及其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盆景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并已成为了全球性的艺术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盆景事业逐渐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成了不同规模的盆景企业和盆景产业链,加速了盆景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了诸多问题,如盆景创新不足、理论相对滞后、盆景标准高度逐渐增大等。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生活中品质、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独特、个性化的盆景才能够满足社会的更高需求。动势作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已成为当今盆景造型上及意境上的创作方向,不仅有利于推动盆景产业化的发展,也升华了盆景的精神内涵。因此,完善动势盆景的相关理论迫在眉捷。本文以盆景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线索,在分析其它艺术形式的动势元素基础上对动势盆景进行研究,归纳和总结盆景动势相关创作理论,探讨动势盆景造型技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动势盆景”是指在造型中以动为魂,给人以较强力感、明显动势、强烈动感的视觉效果和气韵生动、神采飞扬的内心感受的盆景作品,属于外动型盆景类型;动势盆景主要造型形式归纳有:以树干动势为主要表现的类型,以树枝动势为主要表现的类型,树干与树枝动势均强且一致向上的类型;动势盆景的造型可从绘画、书法、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的“动势”获得灵感和启迪,再结合动势的造型元素点、线、面,其创作可分别从树干“线”的塑造(如倾斜、弯曲、悬倒、平卧等)、树冠“面”的塑造(如斜置不等边三角形)和枝条“体”的塑造(如下垂、风吹、上扬等)入手,并依布势、蓄势、借势、显势等阶段逐步完成。

二、朴树盆景创作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朴树盆景创作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目的
        1.2.2 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植物专类园
        1.3.2 紫薇专类园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植物专类园
        1.4.2 紫薇
        1.4.3 小结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案例借鉴
    2.1 湖南·邵阳双龙紫薇园
        2.1.1 案例概况
        2.1.2 案例特色
        2.1.3 启示借鉴
    2.2 湖北·襄阳中华紫薇园
        2.2.1 案例概况
        2.2.2 案例特色
        2.2.3 启示借鉴
    2.3 湖南·南岭植物园紫薇专类园
        2.3.1 案例概况
        2.3.2 案例特色
        2.3.3 启示借鉴
    2.4 上海·辰山植物园绣球专类园
        2.4.1 案例概况
        2.4.2 案例特色
        2.4.3 启示借鉴
    2.5 贵州·六盘水梅花山景区
        2.5.1 案例概况
        2.5.2 案例特色
        2.5.3 启示借鉴
    2.6 小结
3 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理论及方法探讨
    3.1 相关基础理论
        3.1.1 园林美学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3 植物群落学
        3.1.4 符号学美学
    3.2 植物专类园分类及设计要点
        3.2.1 分类
        3.2.2 设计要点
    3.3 紫薇专类园的特点
        3.3.1 丰富的种质资源
        3.3.2 独特的景观效果
        3.3.3 深厚的文化底蕴
        3.3.4 多样的应用方式
        3.3.5 多种的园林应用
        3.3.6 广泛的功能作用
    3.4 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方法
        3.4.1 规划层面
        3.4.2 设计层面
    3.5 小结
4 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基础条件
        4.1.2 场地现状
    4.2 设计总则
        4.2.1 设计依据
        4.2.2 设计原则
        4.2.3 设计定位
        4.2.4 设计目标
    4.3 总体规划
        4.3.1 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区
        4.3.2 平面布局
    4.4 分区规划
        4.4.1 入口管理区
        4.4.2 生产科普区
        4.4.3 文化展示区
        4.4.4 紫薇品种区
        4.4.5 自然休闲区
    4.5 专项设计
        4.5.1 山水地形
        4.5.2 道路交通
        4.5.3 园建及小品
        4.5.4 市政工程
        4.5.5 植物景观规划
        4.5.6 文化体现
    4.6 重要节点设计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紫薇品种分类表格
附录B 主要节点初步设计图纸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合肥市磨店家园二期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居住区及徽派景观研究
    2.1 居住区景观
        2.1.1 居住区
        2.1.2 居住区景观
        2.1.3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2.1.4 居住区景观构成元素
        2.1.5 居住区景观发展趋势
        2.1.6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2.2 徽派景观
        2.2.1 徽州文化
        2.2.2 徽派园林
        2.2.3 新徽派景观设计
3 相关实例分析
    3.1 广州南沙区海语熙岸小区
        3.1.1 基本概况
        3.1.2 规划特色
        3.1.3 借鉴启示
    3.2 深圳万科第五园
        3.2.1 基本概况
        3.2.2 规划特色
        3.2.3 借鉴启示
    3.3 合肥新站区见山花园
        3.3.1 基本概况
        3.3.2 规划特色
        3.3.3 借鉴启示
    3.4 合肥滨湖区紫云别院
        3.4.1 基本概况
        3.4.2 规划特色
        3.4.3 借鉴启示
    3.5 日本太阳城神户养老社区
        3.5.1 基本概况
        3.5.2 规划特色
        3.5.3 借鉴启示
4 合肥市磨店家园二期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区位概况
        4.1.2 场地分析
        4.1.3 基地建筑分析
        4.1.4 用地空间结构分析
        4.1.5 服务人群活动需求分析
        4.1.6 机遇与挑战
    4.2 规划设计思路
        4.2.1 规划设计定位
        4.2.2 规划设计依据
        4.2.3 规划设计特色
    4.3 总体规划设计
        4.3.1 结构布局规划设计
        4.3.2 道路系统规划
        4.3.3 空间序列分析
        4.3.4 竖向分析
        4.3.5 理水分析
    4.4 单元地块规划设计
        4.4.1 花溪苑
        4.4.2 澜溪苑
        4.4.3 云溪苑
    4.5 专项设计
        4.5.1 植物种植规划设计
        4.5.2 配套服务设施设计
        4.5.3 驳岸设计
        4.5.4 道路及广场铺装设计
        4.5.5 互动设计
    4.6 经济技术指标
5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盆景跌枝及其造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相关概念与理论
        1.1.1 相关概念
        1.1.2 盆景相关理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跌枝”的定义、分类及审美特征研究
        1.4.2 树木盆景中几种特殊造型枝的区别与关联研究
        1.4.3 跌枝在盆景空间结构中的位置及造势功能研究
        1.4.4 跌枝的培育方法(技法)研究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资料分析法
        1.6.2 比较分析法
        1.6.3 归纳推理法
        1.6.4 案例分析法
    1.7 研究技术路线
2 跌枝定义、类型及特性研究
    2.1 跌枝的定义
    2.2 跌枝的分类研究
        2.2.1 按单枝型分类
        2.2.2 按多枝型(枝群)分类
    2.3 跌枝与其它几种特殊枝型的界定
    2.4 跌枝与树冠中的其它枝条的关联分析
        2.4.1 营养分配关系
        2.4.2 审美主次关系
        2.4.3 空间构图关系
        2.4.4 整体协调关系
3 “跌枝”的审美特征与功能分析
    3.1 跌枝的审美特征
        3.1.1 枝线的力度美
        3.1.2 枝线的节奏美
        3.1.3 枝线的空间美
    3.2 跌枝在盆景中的功能分析
        3.2.1 画龙点睛
        3.2.2 突出主题
        3.2.3 丰富构图
        3.2.4 调整树势
    3.3 “跌枝”在盆景中的取势作用
        3.3.1 顺势与逆势
        3.3.2 刚势与柔势
        3.3.3 枝势与气势
4 跌枝的创作技法研究
    4.1 跌枝培育途径
        4.1.1 以剪为主的跌枝培育方法——“蓄枝截干”法
        4.1.2 以扎为主的跌枝塑造方法——“盘主曲侧弯小”蓄枝定形法
    4.2 跌枝创作主要程序
        4.2.1 选择树材
        4.2.2 立意构图
        4.2.3 选定出枝点
        4.2.4 “盘主曲侧弯小”蓄枝定形
        4.2.5 养护管理
    4.3 跌枝创作关键要点分析
    4.4 跌枝促老增粗的几种特殊方法
        4.4.1 摘叶促枝法
        4.4.2 旋扭增粗法
        4.4.3 创伤矫型法
5 “跌枝”盆景案例分析及创作实践
    5.1 “跌枝”盆景精品赏析
        5.1.1 盆景作品《鹤舞》
        5.1.2 盆景作品《勇士探险》
        5.1.3 盆景作品《文笔独秀》
    5.2 跌枝盆景创作实践
        5.2.1 创作条件
        5.2.2 创作实践——以三角梅跌枝盆景为例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创作的部分盆景作品集
    附录2 :盆景基地概况
    附录3 :本人参赛作品获奖证书、展会现场及与大师合影
    附录4 :创作学习与交流
致谢
作者简介

(5)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徽州古村落研究
        1.1.1 徽州古村落定义
        1.1.2 徽州古村落选址
        1.1.3 徽州古村落布局
        1.1.4 徽州古村落文化
        1.1.5 徽州古村落建筑
    1.2 树木文化研究
        1.2.1 树木文化的概念
        1.2.2 国内树木文化研究
        1.2.3 国外树木文化研究
    1.3 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研究
第二章 引言
    2.1 选题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条件
        3.1.2 自然植物资源条件
        3.1.3 古村落概况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拍摄古村落树木景观照片
        3.3.2 调查古村落树木景观
        3.3.3 设计并分发调查问卷
        3.3.4 分析古村落树木景观及调查问卷
        3.3.5 归纳总结树木文化特征
第四章 徽州古村落树木资源与问卷调查分析
    4.1 徽州古村落树木资源调查与分析
        4.1.1 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分析
        4.1.2 典型样方树木资源调查与分析
    4.2 问卷调查与分析
        4.2.1 树木景观效果分析
        4.2.2 树木景观公众偏好分析
        4.2.3 树木文化认知度及途径分析
        4.2.4 树木文化的应用途径分析
        4.2.5 调查问卷分析小结
第五章 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研究
    5.1 徽州古村落树木选择的影响因素
        5.1.1 地理环境因素
        5.1.2 树木自然属性因素
        5.1.3 社会人文因素
    5.2 徽州古村落树木价值
        5.2.1 美学价值
        5.2.2 文化价值
        5.2.3 实用价值
    5.3 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内涵
        5.3.1 树木个体文化内涵
        5.3.2 树木组合文化内涵
        5.3.3 树木衍生文化内涵
    5.4 徽州古村落古树名木
        5.4.1 宏村古树名木
        5.4.2 唐模村古树名木
        5.4.3 呈坎村古树名木
        5.4.4 西溪南村古树名木
        5.4.5 棠樾村古树名木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树木文化应用建议
        6.2.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相关专题调查问卷
附录 B 调查所取古村落树木组成表
作者简介

(6)基于江南私家园林空间开合理论下的植物与空间关系研究 ——以苏州万科·大家别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概述
    一、江南私家园林空间开合理论
        (一)空间特征
        (二)空间开合理论
    二、江南私家园林中植物与空间的关系
        (一)植物与空间的联系
        (二)空间开合对比手法与植物景观空间的应用关系
    三、植物景观空间组织
        (一)空间序列
        (二)空间层次
        (三)空间尺度
第二节 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植物景观空间案例对比研究
    一、怡园、沧浪亭、留园概况对比
        (一)总体特征对比
        (二)空间划分对比
    二、空间开合数据下的植物景观空间对比
        (一)园林景观连接度对比
        (二)空间开合数据对比
        (三)植物景观空间组织对比
    三、本节小结
第三节 空间开合对比下的植物景观空间组织设计方法研究
    一、空间序列在植物景观空间中的运用
        (一)整体序列与内在秩序的统一
        (二)起承转合节奏的变化
    二、空间层次在植物景观空间中的运用
        (一)“虚与实”手法的运用
        (二)“藏与露”手法的运用
        (三)“图与底”手法的运用
    三、空间尺度在植物景观空间中的运用
        (一)视觉大小恒常性与空间尺度的对比
        (二)空间视觉保护尺度
    四、本节小结
第四节 案例研究:苏州万科·大家别墅植物景观空间组织设计应用
    一、苏州万科·大家别墅项目
        (一)项目概况
        (二)地理区位
        (三)自然与人文
    二、苏州万科·大家别墅植物景观空间组织设计理念与策略
        (一)植物景观空间现状
        (二)“时之状、空之形”设计理念与策略
    三、苏州万科·大家别墅植物景观空间组织设计方案
        (一)植物景观空间序列构建设计
        (二)植物景观空间层次组合设计
        (三)植物景观空间尺度转化设计
    四、本节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人作品)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创作研究成果情况

(7)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十九大的文化建设要求
        1.1.2 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论述
        1.2.1 植物景观文学意境在国外的研究
        1.2.2 植物景观文学意境在国内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收集阅读法
        1.4.2 资料分析归纳法
        1.4.3 学科交叉法
        1.4.4 实地考察法
        1.4.5 问卷调查法
        1.4.6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读
        2.1.1 西蜀名人纪念园
        2.1.2 意境
        2.1.3 文学意境
        2.1.4 植物造景
        2.1.5 植物文学意境
    2.2 相关理论
        2.2.1 植物造景理论
        2.2.2 园林美学原理
        2.2.3 环境心理学
        2.2.4 传统空间意境
3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文学意境表达研究
    3.1 中国古典园林文学意境概述
    3.2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美学原理
        3.2.1 空间配置
        3.2.2 种植方式
    3.3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学意境表达
        3.3.1 植物与美学
        3.3.2 植物与文学
        3.3.3 植物空间意境表达
    3.4 小结
4 西蜀园林植物景观文学意境表达研究
    4.1 成都平原植物景观概述
        4.1.1 竹类植物
        4.1.2 名人与植物
    4.2 西蜀名人纪念园归纳概述
    4.3 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特色
        4.3.1 武侯祠(柏树)
        4.3.2 望江公园(竹)
        4.3.3 桂湖(桂花、荷花、紫藤)
        4.3.4 杜甫草堂(梅花、香樟、竹)
        4.3.5 其他(罨画池的梅、三苏祠的竹)
        4.3.6 小结
    4.4 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造景
        4.4.1 植物景观造景手法
        4.4.2 植物空间组合
    4.5 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文学意境
        4.5.1 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诗文表达
        4.5.2 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文学意境表达方式
        4.5.3 小结
    4.6 问卷调查及分析
        4.6.1 西蜀园林文学意境游览现状分析
        4.6.2 西蜀园林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存在的问题
        4.6.3 解决措施
5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文学意境应用启示
    5.1 自然朴素、收放自如
    5.2 文学表达、文化氛围
    5.3 诗情画意、意境深远
    5.4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西蜀园林植物景观现状
    6.2 西蜀园林植物景观的优化建议
        6.2.1 遵循美学原理,减少无序栽植
        6.2.2 深挖历史文化,增加意境之美
    6.3 西蜀园林植物景观文学意境的表达手法
        6.3.1 美学造景,植物入诗
        6.3.2 取自于诗,用之于景
        6.3.3 既是造景、亦是造境
    6.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西蜀名人纪念园常用植物表

(8)苏州乡土植物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解析
        1.2.1 乡土植物
        1.2.2 植物景观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6 方法与创新点
        1.6.1 文献资料法
        1.6.2 实地调研法
        1.6.3 系统分析法
        1.6.4 创新点
第二章 植物景观设计
    2.1 植物的作用
    2.2 植物的景观意义
        2.2.1 表达功能
        2.2.2 恢复环境
        2.2.3 审美情趣
第三章 苏州地区的乡土植物
    3.1 苏州的自然环境
    3.2 苏州的乡土植物文化
        3.2.1 民间习俗
        3.2.2 文人墨客
        3.2.3 宗教
        3.2.4 山野草趣
    3.3 苏州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现状
        3.3.1 雅俗共赏
        3.3.2 一叶知秋
        3.3.3 依畔清波
        3.3.4 待开发植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景观空间设计
    4.1 景观空间
        4.1.1 空间的体验
        4.1.2 空间的使用
        4.1.3 空间的组合
    4.2 植物的空间特征
        4.2.1 地被植物
        4.2.2 低矮植物
        4.2.3 中等高度植物
        4.2.4 高的灌木或小乔木
        4.2.5 乔木种植
    4.3 植物的空间构成
        4.3.1 围合
        4.3.2 渗透
        4.3.3 形状
        4.3.4 竖向比例
        4.3.5 焦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苏州乡土植物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5.1 城市综合公园
        5.1.1 植物与建筑
        5.1.2 植物与山体
        5.1.3 植物与水体
        5.1.4 植物与园路
    5.2 郊野公园
        5.2.1 林地景观
        5.2.2 地被景观
        5.2.3 生物多样性景观
    5.3 湿地公园
        5.3.1 陆生植物景观
        5.3.2 湿生植物景观
        5.3.3 水生植物景观
        5.3.4 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
    5.4 道路绿地
        5.4.1 行道树
        5.4.2 分隔绿化带
        5.4.3 滨河绿带
        5.4.4 案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附录1 苏州地区主要乡土植物名录表
作者简历

(9)“文人树”盆景创作特征、创作影响及创作技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文人树”盆景历史演变
        1.3.2 “文人树”盆景审美特质及主要艺术语言特征
        1.3.3 “文人树”盆景的表现形式和造型技法
        1.3.4 “文人树”盆景发展对当代中国盆景的影响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跨学科研究法
        1.5.4 案例分析法
        1.5.5 经验总结法
    1.6 技术路线
2 盆景理论及相关知识
    2.1 盆景的概念与分类
        2.1.1 盆景概念
        2.1.2 盆景分类
    2.2 盆景艺术表现手法
    2.3 盆景艺术特点
3 “文人树”盆景的发展演变与创作特征分析
    3.1 “文人树”盆景主要文化渊源
        3.1.1 儒家文化
        3.1.2 道家文化
        3.1.3 禅宗文化
    3.2 “文人树”盆景的历史溯源
        3.2.1 “文人”
        3.2.2 “文人画”、“文人树”
        3.2.3 “文人树”盆景
        3.2.4 “文人树”盆景与“素仁格”盆景
    3.3 “文人树”盆景创作特征
        3.3.1 “文人树”盆景外观形态特征
        3.3.2 “文人树”盆景审美特征
    3.4 “文人树”盆景的定义
4 “文人树”盆景主要艺术语言特质及发展影响分析
    4.1 盆景主要艺术语言
        4.1.1 自然语言
        4.1.2 线条语言
        4.1.3 空间语言
        4.1.4 意境语言
    4.2 “文人树”盆景主要语言特质
        4.2.1 自然语言更富野趣
        4.2.2 线条语言简洁流畅
        4.2.3 空间语言以少胜多
        4.2.4 意境语言深邃悠远
    4.3 “文人树”盆景主要语言特质对当代中国盆景的影响
    4.4 “文人树”盆景的发展地位及需要注意的发展问题
        4.4.1 “文人树”盆景的发展地位
        4.4.2 “文人树”盆景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 “文人树”盆景创作技法研究
    5.1 九个创作环节
    5.2 四个创作要点
    5.3 三个关键方法
6 “文人树”盆景案例分析与创作实践
    6.1 “文人树”盆景经典作品分析
        6.1.1 松柏类“文人树”盆景作品鉴赏
        6.1.2 杂木类“文人树”盆景鉴赏
    6.2 “文人树”盆景创作实践
        6.2.1 创作条件
        6.2.2 创作树材
        6.2.3 创作案例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未尽问题
    7.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创作的“文人树”盆景作品集
    附录2 :经典“文人树”盆景作品集(赵庆泉、韩学年)
    附录3 :与赵庆泉盆景艺术大师的一次访谈
    附录4 :本人参展作品获奖证书、展会现场及与大师合影
致谢
作者简介

(10)树木“动势盆景”及其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分析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归纳推理法
        1.5.4 学科交叉法
        1.5.5 案例分析法
    1.6 技术路线
2 盆景的概述
    2.1 盆景的概念与分类
    2.2 盆景艺术特点及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关系
        2.2.1 盆景艺术特点
        2.2.2 盆景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关系
    2.3 盆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模式化生产,创新性不强
        2.3.2 注重商品价值,轻视造型艺术
        2.3.3 缺少文化内涵,区域性特色不明显
        2.3.4 系统理论不完整,与实际发展相脱节
    2.4 当今盆景发展趋势
3 盆景“势”的探析
    3.1 关于“势”
    3.2 盆景“势”的美学关系
        3.2.1 变化与统一
        3.2.2 均衡与动势
        3.2.3 对比与协调
        3.2.4 比例与夸张
        3.2.5 节奏与韵律
    3.3 盆景“势”的哲学关系
        3.3.1 “形”与“势”
        3.3.2 “力”与“势”
        3.3.3 “气”与“势”
        3.3.4 “时”与“势”
        3.3.5 “情”与“势”
        3.3.6 “动”与“势”
    3.4 盆景“势”的类型与表现
        3.4.1 姿势与气势
        3.4.2 刚势与柔势
        3.4.3 实势与虚势
        3.4.4 顺势与逆势
    3.5 盆景“势”的艺术特征
    3.6 盆景“势”的内涵
4 “动势”及“动势盆景”研究
    4.1 艺术形式中的“动势”及应用
        4.1.1 绘画中的动势
        4.1.2 书法中的动势
        4.1.3 舞蹈中的动势
        4.1.4 雕塑中的动势
        4.1.5 武术中的动势
    4.2 “动势盆景”的定义及特征分析
        4.2.1 “动势盆景”的定义
        4.2.2 “动势盆景”的形态特征
    4.3 动势盆景主要类型与形式
        4.3.1 盆景“动势”的视觉强弱表现
        4.3.2 动势盆景的主要类型与形式
    4.4 “动势盆景”的基本造型元素
        4.4.1 “点”的动势感
        4.4.2 “线”的动势感
        4.4.3 “面”的动势感
        4.4.4 点、线、面的互动
    4.5 动势盆景发展潜力分析
    4.6 动势盆景的选材和用材
5 动势盆景创作方式与途径
    5.1 “布势”
        5.1.1 树干布势
        5.1.2 树枝布势
        5.1.3 树冠布势
    5.2 蓄势
    5.3 借势
    5.4 “显(示)势”
6 动势盆景案例分析与创作实操
    6.1 动势盆景案例分析
        6.1.1 风吹式盆景
        6.1.2 悬崖式盆景
    6.2 动势盆景创作实操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朴树盆景创作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D]. 王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合肥市磨店家园二期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D]. 高莎莎.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3]以匠心铸造盆景精品——2020全国精品盆景展暨盆景创作大赛在如皋举办[J]. 李艳梅. 中国花卉园艺, 2020(21)
  • [4]盆景跌枝及其造型应用研究[D]. 韩彩霞.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5]徽州古村落树木文化特征研究[D]. 耿丽.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6]基于江南私家园林空间开合理论下的植物与空间关系研究 ——以苏州万科·大家别墅为例[D]. 方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表达研究[D]. 吕超.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8]苏州乡土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王任翔.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9]“文人树”盆景创作特征、创作影响及创作技法研究[D]. 徐朕.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10]树木“动势盆景”及其创作研究[D]. 刘颖悦.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朴树盆景创作体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