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控制方法降低生产成本

使用控制方法降低生产成本

一、运用控制法降低生产成本(论文文献综述)

周子栋[1](2021)在《山西建投集团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丽坤[2](2021)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J机械制造公司生产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市场竞争力不断紧张,经济环境下行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制造企业。制造企业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涉及许多关联企业,盈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成果的体现。为了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本控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J机械制造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并基于作业成本法对J机械制造公司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改进,通过成本控制从而增加J公司的利润。成本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准确的成本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对产品及市场做出科学的、客观的判断,并制定有力的经营决策。因而,对成本的把控在当今中小型企业的竞争中变得十分重要。传统成本控制法通常对期间费用不进行分配,一次性扣除,使得期间费用分配不准确,影响管理者的判断,对制造业的成本控制造成很大的不足。而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对象处理作业中资源消耗的状况,对期间费用进行控制,更能有效的控制制造业的成本,从而提高盈利空间。论文为应用研究,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理论,基于作业成本法针对J机械制造公司的成本控制中存在的相关成本控制等问题进行分析,将作业成本法引入J机械制造公司的生产成本核算中,就J机械制造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J机械制造公司生产流程的特点,设计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方案,并对此方案实施操作,利用作业成本法对J机械制造公司生产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降低J机械制造公司的生产成本,提高J机械制造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同类型的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成本控制思路。

叶威辰[3](2021)在《赤道原则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中国工业化以来,环境污染的问题如影随形,挥之不去,逐渐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并走向高级化、智能化的重要“瓶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被与会代表们重点关注讨论,会后将“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1写进了工作报告中,使其成为日后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关键要旨。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少不了各行各业的通力合作,鼎力配合,尤其少不了负责资金调配的金融业的配合,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成为了践行绿色金融的重要实体和践行者,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向好运行,产业绿色改造和升级的重要推手。以金融手段促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从根源上控制环境污染风险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和赞同,绿色金融成为金融行业发挥资金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绿色智能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赤道原则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的制度与公约,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指定的一套自愿参加和实施,没有法律或制度强制性的金融行业准则,目的是帮助由金融机构识别和测量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赤道原则作为目前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估体系,被许多国际金融机构采纳并用于管理自身的环境风险,相比其他国家,中国采纳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总体较少,缺乏自愿采纳赤道原则的积极性,其中兴业银行作为我国最早宣布采纳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其采纳赤道原则之后的实施情况以及其的经营状况。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的视角,选取我国最早的也是目前发展最好的“赤道银行”兴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纳赤道原则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赤道原则的产生背景、概念和其当前的发展现状作了详细的阐述,随后从盈利能力、风险管理和社会声誉这三个角度系统论述了采纳赤道原则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使用Z-score指标衡量计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收集与兴业银行相似的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用合成控制法构建相应的合成对照组,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赤道原则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发现,采纳赤道原则会显着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但其正效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总体而言,赤道原则对于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环境风险的管理水平、降低商业银行总体的经营风险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本文从商业银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三方面提出建议,以加强赤道原则在国内的宣传、推广和采纳。

贾幸婕[4](2021)在《不同收费政策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效果研究 ——基于合成控制法与DID双重检验》文中认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每年都在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而我国目前的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存在结构不合理、任务较重、升级较慢、成本过高、资金短缺等问题,实际垃圾处理能力有巨大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中城市的循环发展,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大量资金的投入、末端基础设施的完善、处理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比较好的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但是要真正缓解中后端处理系统的压力,必须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要实现源头减量化和回收资源化,首先要从产出端——居民入手,鼓励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配合垃圾收费政策。日本从上世纪开始大力整治垃圾问题,在垃圾分类收费政策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例如强制分类、定时投放、计量收费等措施。我国垃圾分类从本世纪初就开始设置试点城市,但是缺乏强制性,实际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近两年国家发布正式文件,选取全国大中城市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并拟设立计量收费试点,各大城市也开始发布相关条例。垃圾收费是影响垃圾清运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收费制度可以改善准公共物品外部性的问题。目前我国针对居民收取的生活垃圾处理费用普遍是定额收费制度,即每户3-10元/月。但是定额收费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一般垃圾收费的定价标准较低,难以反映垃圾处理成本,不利于缩小垃圾处理缺口;不能很好的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对居民生活垃圾的减量效果较差。计量收费制度相对而言能够更好的弥补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差额。考虑到现实因素,直接由定额收费制度转向计量收费制度有一定的阻力。因此我国部分城市开始借由“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进行过渡。“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的测量标准是居民用水量,可以反映居民家庭规模、生活活动等指标,经过多方评估,居民用水量和居民垃圾产量有比较显着的关系,因此可以作为生活垃圾收费的依据。我国一些城市,如中山、九江、惠州,较早开始收费改革,由以往的定额收费制度转为使用“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收取垃圾处理费用。近几年有更多的城市开始进行生活垃圾收费改革,还有部分城市正在拟定收费方案,征求公众意见。本文选取城市生活垃圾不同收费政策对生活垃圾产量的减量效果作为研究课题展开详细论述,通过外部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运用函数从居民效用角度分析生活垃圾收费的必要性以及生活垃圾不同收费政策对生活垃圾减量的影响,为我国实施计量收费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收集了2007-2019年全国51个主要城市的相关数据,为了评估“水消费系数折算法”计量收费的减量政策效应,利用合成控制法(SCM)合成未实施政策的九江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了结果更加严谨,本文考虑实施时间和地区差异因素,将江西省九江市作为处理组,将武汉市、重庆市、岳阳市选为控制组,进行DID模型检验。对比实施定额收费制度和“水消费系数折算法”收费制度的减量效果,得出后者的减量效果要优于前者,有助于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基于理论和实证模型,得出我国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的背景下,可以更大范围的配合推进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改革的结论。

李东泽[5](2021)在《上海自由贸易区税收效应分析》文中指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FTZ)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步。自由贸易区有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税收政策支持作为自由贸易区重要实现路径之一,在自贸区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税收作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在财政赤字压力较大的今天,研究自贸区税收效应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自由贸易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政策分析、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四个方面评价自贸区的税收效应。首先,通过阅读文献,得出自贸区的税收收入效应是经济发展、税基扩大和税收征管创新三部分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通过阐述自由贸易理论等相关理论,使我们对自贸区设立原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三,通过对上海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征管创新政策的梳理,并对其实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得出一个基本的评价;最后,为了从实证角度论证上海自贸区设立的税收效应,我们使用合成控制法对上海自贸区设立的税收效应进行分析,并且,为了进一步探索自贸区打造“制度高地”的效果,我们把税收征管创新政策单独剥离出来进行研究,使用季节调整法调整了上海自贸区的数据,再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税收效应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两点结论:第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的确有正向的税收效应,其税收效应在自贸区设立之初并不明显,上海自贸区税收效应的滞后效应大概为两年,之后开始呈现显着的税收效应,且这种税收效应具有稳健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略有增强。第二,上海自贸区税收征管创新的确有着正向的税收效应,这种效应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拉长而衰减,所以税收征管创新要注重其落实情况,从计量结果来看,上海自贸区较好的贯彻了打造制度高地的理念。

陆临怡[6](2020)在《中国碳交易机制减排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发严峻主要源于碳排放量增加导致的气温上升。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面对国内气候治理压力与国际减排责任,我国于2011年起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东、湖北等两省五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底,在整合前期试点经验后正式开始建立全国层面的碳交易机制。然而,我国碳交易机制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该机制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路径缺少深入的定量分析。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的碳排放情况,系统分析碳交易机制带来的减排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目前,用于政策效应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双重差分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合成控制法等。然而,双重差分法中的对照组由人为设定导致模型结果主观性较强,而倾向匹配得分法要求样本量足够大,现实中数据很难满足模型条件。最终本文选取合成控制法进行建模分析,以数据驱动的方式确定权重减少主观选择的误差,同时无需大量样本数据。此外,现存文献对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效应进行分析时,一般只将碳排放总量纳入模型分析范围,然而综合考虑我国低碳发展理念中的“环境、经济”双重内涵,本文将碳生产率作纳入研究,系统分析我国碳交易机制对碳排放总量和碳生产率的双重影响及作用路径。本文利用2000-2017年30省份面板数据,基于合成控制法研究碳交易机制对碳排放总量和碳生产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碳交易机制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总量、提高碳生产率,但各试点地区的减排效应各有不同;(2)湖北地区碳交易机制减排效应最优,对碳排放总量的减排效应保持稳定,而对碳生产率的减排效应呈变弱趋势;(3)广东碳交易机制对提高碳生产率、减少碳排放总量有显着作用,但广东体量大且工业企业众多,因此广东省仍是碳排放大省;(4)天津和重庆碳交易机制减排效应不显着但呈现逐年增强趋势;(5)碳交易机制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两种路径产生减排效应。首先,企业在成本压力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生产要素流向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从而调整经济结构,减少碳排放。其次,企业在成本压力和减排技术革新动力下,倾向于提高减排技术以提高能源效率,最终达到碳减排目标。论证碳交易机制对减少减排放总量、提升碳生产率的作用,不仅能够成为我国实施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工具转型的有力支撑,并为全国范围内的碳交易积累有价值的经验,为碳交易制度设计动态调整和纠偏提供现实依据。

田怡[7](2020)在《碳减排政策下一类多渠道供应链复杂性及管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快速演化,产业链断裂已初步显现,逆全球化趋势有所抬头,使得部分企业供应链生态发生重大变化。供应链企业经营、发展面临挑战,这对供应链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低碳背景下,供应链企业管理、运营和风险管控也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国政府为了应对环境恶化这一世界性难题,都在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符合国情的中短期对策和长期策略,承担保护全球生态安全的义务和责任。事实证明,碳减排政策的实施和不断调整对多渠道供应链相关企业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博弈理论、非线性理论和动态经济预期理论,采用实验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在政府碳减排政策背景下,多渠道供应链企业在长期动态博弈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复杂动力学特征。主要创新性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在分析政府低碳补贴政策对供应链相关企业运营行为的影响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碳补贴政策下三渠道供应链博弈特性及其均衡策略,讨论了同时决策、制造商主导市场和零售商主导市场,这三种不同博弈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和双渠道零售商的订货量决策机制及其复杂动力学特征。研究发现,当政府实施双重低碳补贴时,制造商主导市场的供应链系统更为稳定。政府应关注市场的权力结构以决策合适的补贴率。制造商直销渠道供应订货量、双渠道零售商线上渠道的订货量过度调整,会导致系统较大的周期性波动,甚至出现分岔和混沌现象,这会导致供应链相关企业利润的大幅波动甚至损失。研究还发现,采用延迟反馈控制法进行混沌管控可有效使周期性分岔或混沌系统恢复稳定。2.在分析低碳政策对供应链企业运营策略影响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碳限额交易机制下政府双重补贴的多渠道供应链复杂性特征,构建了碳限额交易机制下政府补贴三渠道供应链动态博弈模型,对零售商线上、线下渠道集中和分散决策时,订货量调整参数、消费者低碳、政府补贴力度调整策略对系统稳定性、复杂性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Stackelberg演化博弈的多渠道供应链混沌特征分析发现,若消费者低碳偏好和政府补贴力度调整过度,均会导致系统失稳和利润损失。多周期动态博弈后,政府补贴力度使分散决策的稳定性和利润更优。采取管控措施和适度的延迟决策都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域和博弈方的利润。3.通过分析碳限额交易机制差异性,研究了低碳环境下的多渠道零售供应链动态博弈过程。对比无碳限额交易机制、祖父法、基准线法三种情况,来构建更贴合实际的长期多阶段动态Stackelberg博弈的三渠道供应链模型。分析低碳产品订货量、制造商碳减排和零售商低碳促销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变化,探讨包含生产、运输、库存等完整供应链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及企业不同渠道下的订货量、利润、社会福利等变化情况。实验计算表明:在长期多阶段博弈中,基准线法使系统相对稳定,整个供应链获得更多的总利润和社会福利,同时适当降低了碳排放总量。4.通过分析碳税和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新态势,本文对比研究了两种碳税政策的多渠道供应链订货量策略。构建统一碳排放税收政策和累进排放碳税政策下的四渠道供应链模型,研究了渠道异质预期下的复杂性特征,探讨消费者双重偏好和各渠道搭便车现象对系统复杂性、利润、碳排放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碳税政策下的供应链订货量系统会随消费者偏好和搭便车参数的变化进入不稳定状态。相比统一碳排放税收政策,累进排放碳税政策可延缓、甚至防止订货量系统进入分岔、混沌区域,且混沌控制后效果更好。所开展的工作拓展了复杂系统理论的实践应用场景,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南琴琴[8](2020)在《基于价值链的LJ制药公司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同一药品多家生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制药企业多为仿制药生产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在药品同质化的今天,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药品生产的多样化需求也日益丰富,进一步导致了制药企业竞争力的加剧,然而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已经不能很好的帮助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获取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是LJ公司目前的首要目标,因此,引入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方法颇受公司管理层的青睐。价值链核心理念是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企业各种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的非增值作业进行明确和消除,将企业管理效率最大程度的提高,进而创造企业可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价值链成本是站在公司全局角度分析,从药品研发到病人手中全过程进行成本管理,它不仅包括了传统成本控制所具有的内部生产环节成本管理,还包括公司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竞争对手方面的成本管理。在众多国内外学者针对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本文以LJ制药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分析LJ制药公司目前成本控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LJ制药公司引入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其次,为LJ制药公司引入价值链成本控制方法设计方案,并且将其应用到LJ制药公司,改进现存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将会给LJ制药公司带来哪些预期效果和保障。

袁灵芝[9](2020)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效果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优势,受到政策的亲睐。在政府的指导下,鼓励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外资,积极承接和发展产业,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沿海地区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接踵而至的有限产业空间、劳动力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地浮出水面。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地提升,起初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渐渐失去,一大批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从2010年到2017年,我国总共批复了中西部地区10个批次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用来积极的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实现承接地和转出地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本文主要根据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进行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分析,深入探讨示范区政策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影响。本文以第四次产业转移为背景。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以及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效应研究,总结了产业园区发展实证和园区政策评估相关研究。接着,从理论上剖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阐述示范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增长的模型。然后,描述了示范区的设立情况和发展情况,以及园区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示范区城市典型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之后,使用“鲁宾的反事实框架”,用合成控制法定量分析政策对示范区城市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把未被选为示范区的城市合成示范区城市,再与真实的示范区城市的数据做对比,二者之差即为“处理效应(政策效应)”。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多源数据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统计分析,示范区城市的工业总产值、年末实有道路面积逐年增加,说明示范区经济得到了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反映着地区经济增长水平不断提高。R&D经费逐渐增加,反映了对科研的重视,技术水平会得到提升。实际外商投资额在逐年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外商愿意在示范区城市进行投资。规模以上的开发区越来越多、开发区的经济收入在逐年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多,说明示范区的设立,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2)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污水集中处理率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说明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的排放量没有明显增加,说明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3)运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实证分析,被批复成为示范区城市之后,示范区城市的工业相对产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说明示范区在政策的引导下,对中西部示范区地区的经济产生了促进效应。在示范区设立初期,经济增速比较明显,之后处理效应开始变小。由于资源禀赋、政策优惠的优势,大量的标准化技术产品转移进入示范区园区。随着示范区的发展,产品企业的上下游企业陆续进入园区,园区形成合理分工的垂直产业链,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和提高了工作效率。“龙头”、“七寸”产业相继进入园区,吸引了更多企业跟随入园。园区的产业集聚达到成熟期之后,就会根据增长极理论,产业向园区的周边城市扩散,最后使得示范区政策辐射到整个中西部地区,从而促进了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所以示范区政策几年之后处理效应开始变小。(4)示范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抑制。通过实行严格产业准入,示范区并非成为东南沿海地区落后产业、高污染产业的“避难所”。当地政府对进入示范区城市的产业有严格的监管,禁止“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进入园区。此外,鼓励园区发展循环经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园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设立示范区城市能实现承接地的经济和环境友好发展。最后,提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合成控制法研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效果,同时考虑了政策对示范区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双重影响。

马咏钧[10](2020)在《M餐饮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文中认为最近几年,餐饮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餐饮行业深受高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房租、低毛利“三高一低”等问题困扰。在生存空间不断被压榨的情况下,餐饮业只有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营收,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M餐饮公司是一家集食品研发、生产加工、餐饮管理服务、物流配送、冷链运输于一体的现代化餐饮公司,它的成功与其在成本控制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面对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M公司在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方面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以作业成本法、统计过程控制法在M餐饮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为理论依据,首先介绍了M公司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现状,分析了M公司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作业成本法、统计过程控制法,建立起物流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模型和在采购过程中应用统计过程控制法的模型,把M公司的物流成本数据代入上述两种模型,通过对得到的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作业成本法优于传统成本法,统计过程控制法优于传统成本控制法,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的结论;最后根据作业成本法和统计过程控制法的结论分析,提出相对应地成本控制措施。本文通过作业成本法对M公司物流成本核算,得到了其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所耗费的金额,结果显示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的分配中占很大比例,表明公司应加强对其物流成本的重视,避免“物流冰山说”现象的出现。同时,从统计过程控制法的应用结果可以看出,在采购过程中,应该关注其内部产品接收、运输、仓储以及配送等各个环节,并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商,分析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采购到的原材料的质量。研究表明,餐饮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就必须顺应潮流,严控物流成本,获得更高的企业利润。综述,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餐饮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运用控制法降低生产成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控制法降低生产成本(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作业成本法的J机械制造公司生产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综述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作业成本法及成本控制理论
    2.1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2.2 作业成本法
        2.2.1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
        2.2.2 作业成本法分析过程
        2.2.3 作业成本法实施步骤
        2.2.4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2.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对比
第三章 J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J公司概况
        3.1.1 J公司现状
        3.1.2 J公司成本数据及解析
    3.2 J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3.2.1 各环节成本控制现状
        3.2.2 目前成本核算方法
    3.3 J公司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4 J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3.4.1 应用作业成本法可行性分析
        3.4.2 应用作业成本法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J公司生产成本控制方案设计
    4.1 J公司生产流程描述
    4.2 J公司作业中心及成本动因分析
        4.2.1 J公司作业中心划分
        4.2.2 J公司资源动因分析
        4.2.3 J公司作业动因分析
    4.3 生产环节各作业成本的调整
    4.4 执行结果差异分析
        4.4.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核算结果对比
        4.4.2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核算结果分析
    4.5 J公司作业成本控制分析与改进
        4.5.1 作业增值性分析
        4.5.2 作业改进
第五章 基于作业成本法J公司成本控制改进方案配套措施及预期效果
    5.1 基于作业成本法J公司成本控制改进方案配套措施
        5.1.1 调整相关管理制度
        5.1.2 控制非增值作业
        5.1.3 完善作业基础预算机制
        5.1.4 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
        5.1.5 注重全面的成本控制
    5.2 基于作业成本法J公司成本控制改进方案预期效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文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赤道原则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
        1.2.2 绿色信贷的相关研究
        1.2.3 赤道原则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基本结构
第2章 赤道原则诞生及其实施分析
    2.1 赤道原则诞生的国际背景
        2.1.1 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2.1.2 来自NGO的压力与推动
        2.1.3 赤道原则诞生
    2.2 赤道原则的实施分析
        2.2.1 赤道原则的机构分析
        2.2.2 赤道原则发展历史
    2.3 赤道原则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
        2.3.1 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2.3.2 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分析
        2.3.3 对社会声誉的影响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赤道原则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模型研究
    3.1 赤道原则的外部性特征分析
    3.2 研究对象及计量方法选择
    3.3 研究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4 研究变量设计与说明
    3.5 小结
第4章 赤道原则影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实证研究
    4.1 实证结果及分析
    4.2 稳健性检验及分析
        4.2.1 安慰剂检验
        4.2.2 双重差分法检验
    4.3 实证结果分析
    4.4 促进国内推广赤道原则的相关建议
        4.4.1 商业银行方面
        4.4.2 政府部门方面
        4.4.3 社会公众方面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不同收费政策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效果研究 ——基于合成控制法与DID双重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相关研究文献
        (一)生活垃圾收费依据
        (二)生活垃圾收费政策效果
        (三)生活垃圾收费政策选择
        二、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城市生活垃圾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第三节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理论模型
    第一节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基础
    第二节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模型
        一、理论模型介绍
        二、不同收费政策的减量效果分析
第四章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模型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选取
        一、计量方法选择
        (一)合成控制法(SCM)
        (二)双重差分法(DID)
        二、数据选取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合成控制法检验
        二、双重差分法检验
        三、安慰剂检验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理论模型结论
        二、实证分析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推进生活垃圾收费政策改革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费管理体系
        三、构建居民资源回收体系
        四、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进行收费监督
        五、教育并行,培育社会公德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一、发表文章情况
    二、获奖情况

(5)上海自由贸易区税收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研究
        二、国内文献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预期成果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自由贸易区(FTA)
        二、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
        小结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
        二、最优税收理论
        三、不平衡发展理论
        四、税收效应理论
第三章 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运行现状
    第一节 自贸区税收政策梳理分析
        一、税收优惠政策
        二、税收征管创新政策
        三、税收政策评价
    第二节 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一、打通各部门信息交流壁垒,实现区域间信息互联互通
        二、税收征管方式创新获得企业普遍认可
        三、税收优惠政策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三节 自贸区税收政策主要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政策连续性较差
        二、税收立法级次较低,变相优惠依然存在
        三、税收政策缺乏导向性,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足
        四、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加重财政赤字规模
    第四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缺少顶层设计理念,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二、税收立法权限不明确,地方税收优惠存在“中间地带”
        三、官员治理模式不完善和不良的地方税收竞争
    小结
第四章 上海自贸区税收效应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上海自贸区设立税收效应
        一、反事实分析法简介
        二、合成控制法介绍
        三、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四、具体设计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税收征管创新效应研究
        一、数据选取
        二、季节调整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一、上海自贸区设立税收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二、税收征管创新税收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碳交易机制减排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碳交易机制政策效应研究
        1.2.2 政策效应评估方法研究
        1.2.3 碳排放总量和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第2章 研究理论及方法概述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产权理论
        2.2.4 消费者行为学理论
    2.3 合成控制模型
        2.3.1 合成依据
        2.3.2 模型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碳交易机制和碳排放水平现状研究
    3.1 中国碳交易机制发展现状
        3.1.1 碳交易产品
        3.1.2 纳管企业的行业范围
        3.1.3 各试点地区碳配额初始分配方式
        3.1.4 各试点地区的碳配额交易情况
        3.1.5 我国现行碳交易机制存在的问题
    3.2 我国碳排放总量现状
        3.2.1 碳交易试点地区碳排放总量现状
        3.2.2 非碳交易地区碳排放总量现状
        3.2.3 碳交易试点地区与非碳交易地区碳排放总量对比分析
    3.3 我国碳生产率现状
        3.3.1 碳交易试点地区碳生产率现状
        3.3.2 非碳交易地区碳生产率现状
        3.3.3 碳交易试点地区与非碳交易地区碳生产率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碳交易机制减排效应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4.1.1 变量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合成地区拟合权重分配及拟合结果分析
        4.2.1 合成地区拟合权重分配
        4.2.2 合成地区拟合结果分析
    4.3 碳交易机制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分析
        4.3.1 年平均碳排放总量减排效应分析
        4.3.2 碳交易总量减排效应变动趋势分析
    4.4 碳交易机制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4.4.1 年平均碳生产率减排效应分析
        4.4.2 碳生产率减排效应变动趋势分析
    4.5 碳交易机制减排效应有效性分析
        4.5.1 基于安慰剂检验的碳交易机制减排效应有效性分析
        4.5.2 基于排序检验的碳交易机制减排效应有效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碳交易机制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及政策建议
    5.1 经济增速调整路径
        5.1.1 经济增速调整对碳排放总量和碳生产率的影响
        5.1.2 碳交易机制的经济增长效应检验
    5.2 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5.2.1 优化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总量和碳生产率的影响
        5.2.2 碳交易机制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检验
    5.3 能源效率提高路径
        5.3.1 提高能源效率对碳排放总量和碳生产率的影响
        5.3.2 碳交易机制的能源效率效应检验
    5.4 政策建议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碳减排政策下一类多渠道供应链复杂性及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低碳政策研究
        1.3.2 多渠道供应链研究
        1.3.3 碳减排博弈研究
        1.3.4 复杂性理论在供应链研究中的应用
        1.3.5 现有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本文相关理论基础
    2.1 博弈理论
        2.1.1 古诺模型
        2.1.2 伯川德模型
        2.1.3 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模型
    2.2 非线性理论
        2.2.1 稳定性理论
        2.2.2 分岔理论
        2.2.3 混沌理论
    2.3 动态经济预期理论
        2.3.1 静态预期
        2.3.2 自适应性预期
        2.3.3 参考正常产量预期
        2.3.4 有限理性预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碳补贴政策下不同权力结构的多渠道供应链复杂性研究
    3.1 问题背景
    3.2 碳补贴下多渠道供应链模型
        3.2.1 模型描述
        3.2.2 模型假设
        3.2.3 模型构建
    3.3 动态博弈特性研究
        3.3.1 纳什动态博弈模型
        3.3.2 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动态博弈模型
        3.3.3 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动态博弈模型
    3.4 系统的复杂特性分析
        3.4.1 稳定性分析
        3.4.2 分岔与混沌行为
    3.5 管控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限额交易机制下政府补贴的多渠道供应链复杂性研究
    4.1 问题背景
    4.2 供应链模型构建和假设
        4.2.1 模型构建
        4.2.2 模型假设
    4.3 碳限额交易机制下政府补贴模型
        4.3.1 零售商线上线下渠道分散决策
        4.3.2 零售商线上线下渠道集中决策
    4.4 数值模拟分析
        4.4.1 分岔与混沌行为
        4.4.2 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与信息熵分析
        4.4.3 利润对比分析
    4.5 管控研究
    4.6 延迟决策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碳限额交易机制下多渠道供应链博弈复杂性及管控研究
    5.1 问题背景
    5.2 模型描述和假设
        5.2.1 模型描述
        5.2.2 基本假设
    5.3 多渠道供应链模型构建
        5.3.1 需求函数
        5.3.2 碳排放情况
        5.3.3 社会福利
    5.4 限额交易机制下多渠道供应链模型分析
        5.4.1 模型W:无碳限额交易机制
        5.4.2 模型F:祖父法
        5.4.3 模式B:基准线法
    5.5 复杂特性分析
        5.5.1 系统的稳定性
        5.5.2 数值模拟分析
    5.6 管控研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碳税政策下多渠道供应链博弈复杂性及管控研究
    6.1 问题背景
    6.2 问题假设
    6.3 模型建立
        6.3.1 碳排放影响因素
        6.3.2 多渠道供应链模型
        6.3.3 动态博弈过程
        6.3.4 统一碳排放税收政策模型
        6.3.5 累进排放碳税政策模型
        6.3.6 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分析
    6.4 模型分析
        6.4.1 系统均衡点和稳定性分析
        6.4.2 数值模拟分析
    6.5 管控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A 第三章
    B 第四章
    C 第五章
    D 第六章

(8)基于价值链的LJ制药公司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价值链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价值链的定义
        2.1.2 成本控制的定义
        2.1.3 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定义
    2.2 价值链成本控制方法
        2.2.1 作业成本法
        2.2.2 价值工程系数法
        2.2.3 作业成本价值系数法
    2.3 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内容
    2.4 价值链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控制比较分析
第三章 基于价值链的LJ制药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LJ制药公司概况
        3.1.1 LJ制药公司简介
        3.1.2 LJ制药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
    3.2 LJ制药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3.2.1 LJ制药公司采购环节成本控制现状
        3.2.2 LJ制药公司研发与生产环节成本控制现状
        3.2.3 LJ制药公司销售环节费用明细情况
        3.2.4 LJ制药公司成本核算方面
    3.3 LJ制药公司目前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3.1 成本控制理念落后
        3.3.2 内部成本管理不完善
        3.3.3 缺乏对行业价值链的控制
        3.3.4 缺乏对竞争对手成本控制
    3.4 LJ制药公司引进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3.4.1 适应目前竞争环境的变化
        3.4.2 开拓了成本控制的范围
        3.4.3 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第四章 基于价值链的LJ制药公司成本控制应用方案设计
    4.1 LJ制药公司价值链成本控制思路
    4.2 基于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的目标
    4.3 基于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的原则
        4.3.1 权责相结合原则
        4.3.2 合作性原则
        4.3.3 及时性和适应性原则
        4.3.4 成本效益原则
        4.3.5 持续改进和创新原则
    4.4 LJ制药公司内部价值链分析
        4.4.1 确认LJ制药公司内部价值链活动
        4.4.2 LJ制药公司成本动因分析
        4.4.3 分析LJ制药公司内部成本可控点
    4.5 LJ制药公司外部价值链分析
        4.5.1 LJ制药公司纵向价值链分析
        4.5.2 LJ制药公司横向价值链分析
    4.6 基于价值链的LJ制药公司成本控制应用
        4.6.1 加强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
        4.6.2 成本价值系数法在内部价值链中的应用
        4.6.3 建立供应商考核评价制度
        4.6.4 建立客户价值评价体系
        4.6.5 横向采用标杆管理学习法
第五章 LJ制药公司应用价值链成本控制预期效果和保障机制
    5.1 LJ制药公司应用价值链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
        5.1.1 预期会提高公司成本优势
        5.1.2 有助于扩大LJ制药公司成本管理的范围
        5.1.3 有利于LJ制药公司与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
    5.2 LJ制药公司应用价值链成本控制的保障机制
        5.2.1 建立信息共享中心
        5.2.2 优化组织结构
        5.2.3 实行员工激励政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9)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效果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产业转移
        1.1.4 承接产业转移园区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产业转移基本理论研究
    2.2 国内对区际产业转移的相关研究
        2.2.1 区际产业转移动因研究
        2.2.2 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研究
        2.2.3 产业园区发展实证研究
        2.2.4 产业园区政策评估的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
第三章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理论分析
    3.1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影响因素
        3.1.1 成本因素
        3.1.2 市场因素
        3.1.3 产业集群因素
        3.1.4 生态环境因素
    3.2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影响机制
        3.2.1 分工协作机制
        3.2.2 增长极效应
        3.2.3 产业集群效应
        3.2.4 区域可持续发展
    3.3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3.3.2 园区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3.4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增长的模型构建
        3.4.1 理论模型
        3.4.2 产业转移的影响
第四章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现状分析
    4.1 承接产业园区设立情况
    4.2 园区发展情况
        4.2.1 园区建设情况
        4.2.2 产出增长情况
        4.2.3 环境保护情况
    4.3 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4.3.1 河南省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4.3.2 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4.3.3 广西壮族自治区陶瓷业发展情况
第五章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效果分析
    5.1 模型研究设计及数据来源
        5.1.1 模型设计
        5.1.2 数据来源与描述
    5.2 合成控制法实证分析
        5.2.1 合成控制法的实证结果
        5.2.2 政策对示范区的实证结果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5.3.1 安慰剂检验
        5.3.2 示范区城市检验
        5.3.3 非示范区城市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6.2.1 承接产业转移园区产业链培育建议
        6.2.2 承接产业转移园区环境应对建议
    6.3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10)M餐饮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物流成本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物流及物流成本
        2.1.1 物流及物流成本的概念
        2.1.2 物流成本相关学说
    2.2 餐饮业物流及其成本
        2.2.1 餐饮业物流
        2.2.2 餐饮业物流成本构成
    2.3 物流成本控制方法
        2.3.1 传统物流成本控制方法
        2.3.2 作业成本法
        2.3.3 统计过程控制法
3 M餐饮企业概况及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3.1 M餐饮企业概况
    3.2 M餐饮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3.2.1 物流成本核算现状
        3.2.2 采购成本控制现状
        3.2.3 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4 基于作业成本法和统计过程控制法的物流成本控制
    4.1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M餐饮企业物流成本核算
        4.1.1 物流成本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1.2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4.1.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
    4.2 基于统计过程控制法的M餐饮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4.2.1 M餐饮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内容
        4.2.2 统计过程控制法的应用
        4.2.3 统计过程控制法和传统控制法的比较
5 M餐饮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改善建议
    5.1 优化M餐饮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5.1.1 确认物流成本核算目标
        5.1.2 确定物流成本核算对象
        5.1.3 优化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5.2 构建完善的采购体系
        5.2.1 提高统计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5.2.2 对员工进行SPC应用培训
        5.2.3 优化收货分拣环节
        5.2.4 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5.3 引进和培养物流成本管理人才
        5.3.1 提高员工物流成本意识
        5.3.2 明确物流成本管理责任部门
        5.3.3 引进物流成本管理专门人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运用控制法降低生产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建投集团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研究[D]. 周子栋.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作业成本法的J机械制造公司生产成本控制研究[D]. 李丽坤.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赤道原则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D]. 叶威辰.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不同收费政策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效果研究 ——基于合成控制法与DID双重检验[D]. 贾幸婕.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上海自由贸易区税收效应分析[D]. 李东泽.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中国碳交易机制减排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D]. 陆临怡.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7]碳减排政策下一类多渠道供应链复杂性及管控研究[D]. 田怡. 天津大学, 2020(01)
  • [8]基于价值链的LJ制药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 南琴琴.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9]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效果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D]. 袁灵芝.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10]M餐饮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 马咏钧.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使用控制方法降低生产成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