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原发性恶性间叶瘤1例

肝脏原发性恶性间叶瘤1例

一、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培萍,兰萌,丁凤香,姜倩,杜超[1](2018)在《妊娠合并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例报告》文中提出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十分罕见,有文献报道占同期肝恶性肿瘤的2.7%,临床表现以右上腹痛、包块为主,影像学检查可见肝内占位性病变[1]。妊娠合并间叶来源的肝恶性肿瘤报道较少见,现将解放军第513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28岁,因停经38周,初产臀位于2015-05-03入院。入院时无上腹胀痛等不适主诉,血压

项正兵,曹文锋,吴晓牧[2](2016)在《鞍区恶性间叶瘤伴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恶性间叶瘤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间叶成分构成的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可发生在四肢关节附近、躯干脊椎旁、腹膜后、肺部及胸膜,少数可发生在颈部、鼻咽部、鼻窦。颅内恶性间叶瘤比较少见,仅占全部颅内肿瘤的0.1%3%。发生于鞍区的恶性间叶瘤更为罕见,其中合并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例,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头痛25 d,右眼睑下垂、眼球活动

王建华,赵志清,罗帝林,专庆春,吴冬,郑可国[3](2014)在《肝脏少见肿瘤多层螺旋CT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脏少见肿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提高对肝脏少见肿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9例肝脏少见肿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9例分别为肝间叶性错构瘤2例,肝腺瘤2例,肝恶性间叶瘤2例,肝平滑肌肉瘤2例,肝黏液肉瘤1例。CT表现主要有肝间叶性错构瘤表现为肝囊实性肿块并增强后实性明显强化;肝腺瘤1例表现为明显强化,且有包膜,1例多发;肝恶性间叶瘤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中度-明显强化,1例并有多发子灶;肝平滑肌肉瘤表现为平扫低密度,增强后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的实性肿块;肝黏液肉瘤表现为巨大低密度囊实性肿块,并不均匀中度强化。结论本组肝脏肿瘤均较少见,大部分病例MSCT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中应结合临床考虑到上述肿瘤的可能,减少误诊。

曹利平,胡均安,阙日升[4](2009)在《成人原发性肝肉瘤四例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肝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至2008年收治的4例原发性肝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25~65岁,分别因腹痛、乏力、消瘦及体检发现肿块而就诊,无明显家族史,肝脏酶学检测正常或稍增高,CT表现大多见肝内较大肿块,囊实性为多,密度不均匀,边界欠清,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或部分强化;分别误诊为肝囊肿、肝癌、肝腺瘤,均行肝叶切除术。术后病理学诊断分别为:恶性间叶瘤(未分化肉瘤)、癌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部分血管肉瘤。现存活3例(已分别为术后4、56、84个月),死亡1例(术中死亡),其中1例术后5年肝内复发。结论原发性肝肉瘤的诊断容易误诊,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浸润转移及是否手术切除等密切相关。

胡均安[5](2009)在《成人原发性肝肉瘤4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背景:成人原发性肝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肝脏恶性肿瘤,目前对成人原发性肝肉瘤(以下简称肝肉瘤)世界文献报道仅百余例,我国报道肝肉瘤约占肝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5%~1.3%。由于肝肉瘤发病率极低,病因不明,且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又缺乏特征性,故临床上术前诊断较难,容易误诊。故有必要结合复习文献,分析肝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2.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至2008年收治的4例原发性肝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检查发现、诊断、治疗及随访。3.结果:4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5岁~65岁,分别因腹痛、乏力、消瘦及体检发现肿块而就诊,无明显家族史,肝酶正常或稍增高,CT表现大多见肝内较大肿块,囊实性为多,密度不均匀,边界欠清,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或部分强化;分别误诊为肝囊肿、肝癌、肝腺瘤,均行手术治疗肝叶切除,术后病理分别为:恶性间叶瘤(未分化肉瘤)、癌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部分血管肉瘤,现存活3例(分别术后4月、56月、84月),死亡1例(术中死亡),其中1例术后5年肝内复发。4.结论:原发性肝肉瘤的临床容易误诊,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其预后跟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浸润转移及是否手术切除等密切相关。

王宗盛,周胜利,李树芸,吴华连,张永刚[6](2007)在《成人原发性肝脏肉瘤的螺旋CT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7例成人原发性肝脏肉瘤的螺旋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性肝肉瘤的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肝血管内皮肉瘤、恶性间叶瘤、癌肉瘤各1例,平滑肌肉瘤4例。结果原发性肝肉瘤分血管及非血管源性两大类,均无肝硬化基础。血管源性(肝血管内皮肉瘤)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强化明显,非血管源性(恶性间叶瘤)表现为肝内巨大单发囊性病灶,增强囊壁和分隔明显强化;癌肉瘤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伴有坏死囊变,增强实质部分强化;平滑肌肉瘤表现为肝内巨大低密度病灶,可伴有囊变及钙化,增强见边缘强化。结论成人原发性肝肉瘤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典型CT征象结合临床有助于对其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彭松林,戴朝六,陈丽英,徐锋,崔凯,黄勇,张凯[7](2005)在《原发性肝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肝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因腹痛就诊而发现肝脏肿瘤。完整切除6例,姑息性切除1例。术前肝动脉栓塞1例,术后化疗1例;因肿瘤复发经历4次肿瘤切除手术1例。存活3例,生存时间最长已达9年;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2月,2月,22月死亡;失访1例。病理诊断恶性间叶瘤(未分化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各1例。4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或组织化学检测确诊。结论原发性肝肉瘤术前诊断非常困难,确诊尚需依赖术后病理或穿刺细胞学检查甚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

李健丁,郭健,孙华平[8](2003)在《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析 5例不同组织类型的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 ,以提高对这些恶性肿瘤的识别能力。方法 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肝脏少见恶性肿瘤 5例 ,均行CT检查 ,其中肝肉瘤 3例(包括血管肉瘤 1例 ,恶性间叶瘤 1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例 ,类癌 2例 )。结果 上述肝脏恶性肿瘤表现多样化 ,恶性间叶瘤以儿童肝内巨大单发囊性为主病灶 ;肝血管肉瘤表现为肝内多发境界清楚的低密度灶 ,可合并坏死、囊变及新鲜出血 ,无肝硬化基础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肝右叶单发巨块低密度病灶 ,可伴纤维分隔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具有诊断价值 ;类癌CT特征为肝内单发或多发病灶 ,密度不均匀 ,呈单房或多房 ,增强表现实质部分强化 ,伴类癌综合征时更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本组分析的 5例肝脏恶性肿瘤临床均较少见 ,各种病理类型的此类肿瘤有其相似和不同的CT征象 ,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应在临床诊断中考虑到上述肿瘤的可能 ,以免漏诊或误诊

丛文铭,谭璐,张树辉,宁洪艳,朱忠政,潘晶,吴孟超[9](2003)在《肝脏少见原发性间叶性肿瘤101例的临床病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肝脏少见原发性良、恶性间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8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诊断证实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共计18种101例(不包括肝海绵状血管瘤)。结果:肝良性间叶性肿瘤有7种48例,占47.5%(48/101),男女之比为1:1.8,平均31.2岁;以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为常见,占70.8%(34/48);该组患者术后至今全部生存,无1例复发。肝恶性间叶性肿瘤有11种53例,占52.5%(53/101),男女之比为1.2:1,平均44.1岁;其中最常见者为肝淋巴瘤[20.8%(11/53)],全部见于男性,且63.6%(7/11)的患者有HBV感染史,2例合并肝细胞癌;该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1.9%(13/21)和33.3%(7/21)。结论:肝脏可以原发大部分类型的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有所不同,值得在诊断时参考。在做出病理诊断之前必须结合临床排除转移;鉴别诊断应首先排除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梭形细胞型或局部肉瘤样化生等变异类型;科学、合理地使用免疫组化染色谱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芳,吴佩,李桂生[10](1999)在《小儿肝脏恶性间叶瘤的诊治分析》文中提出

二、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合并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2 讨论
    2.1 肝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临床特点
    2.2 救治体会及教训
    2.3 妊娠合并肝脏恶性肿瘤的特点及治疗

(2)鞍区恶性间叶瘤伴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讨论

(5)成人原发性肝肉瘤4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正文
    1.资料及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7)原发性肝肉瘤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及随访
    1.3 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2 讨论
    2.1 诊断
    2.2 治疗

(8)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报告
讨论
    一、肝肉瘤
        1.恶性间叶瘤:
        2.血管内皮细胞瘤:
        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二、肝脏类癌

四、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合并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例报告[J]. 王培萍,兰萌,丁凤香,姜倩,杜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8(03)
  • [2]鞍区恶性间叶瘤伴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J]. 项正兵,曹文锋,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06)
  • [3]肝脏少见肿瘤多层螺旋CT分析[J]. 王建华,赵志清,罗帝林,专庆春,吴冬,郑可国.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03)
  • [4]成人原发性肝肉瘤四例诊治分析[J]. 曹利平,胡均安,阙日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9(08)
  • [5]成人原发性肝肉瘤4例诊治分析[D]. 胡均安. 浙江大学, 2009(11)
  • [6]成人原发性肝脏肉瘤的螺旋CT诊断[J]. 王宗盛,周胜利,李树芸,吴华连,张永刚.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7(03)
  • [7]原发性肝肉瘤的诊断与治疗[J]. 彭松林,戴朝六,陈丽英,徐锋,崔凯,黄勇,张凯. 肝胆外科杂志, 2005(04)
  • [8]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J]. 李健丁,郭健,孙华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06)
  • [9]肝脏少见原发性间叶性肿瘤101例的临床病理研究[J]. 丛文铭,谭璐,张树辉,宁洪艳,朱忠政,潘晶,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04)
  • [10]小儿肝脏恶性间叶瘤的诊治分析[J]. 方芳,吴佩,李桂生. 皖南医学院学报, 1999(04)

标签:;  ;  ;  ;  ;  

肝脏原发性恶性间叶瘤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