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族维生素对有毒甲藻的影响

B族维生素对有毒甲藻的影响

一、B族维生素对有毒涡鞭毛藻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洁[1](2021)在《碳源对细菌与蓝藻相互作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水华是指水体中藻类迅速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水华爆发期水体中会产生大量藻毒素及异味物质,严重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造成淡水生态系统功能的紊乱,而当污染的水被人类或哺乳动物误食后,还会导致肝脏、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藻类在大量繁殖的同时,也会与其他细菌发生相互作用,两者间可能为争夺营养物质及生存空间发生相互抑制的竞争关系,也会进行营养互补的有益相互作用,而这些关系会随环境中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中,碳源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竞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对碳源等条件如何影响菌藻关系了解不多,值得深入研究。溶藻细菌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控藻材料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环境因素对藻类与溶藻细菌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淡水生态系统中复杂的菌藻关系以及提高溶藻细菌在自然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前期从武汉南湖水华爆发期的富营养水体中分离出的溶藻菌WR11及其他多株细菌,和常见的鱼腥藻PCC 7120、集胞藻PCC 6803及铜绿微囊藻7753等蓝藻,结合微生物学技术与生化分析,探究了碳源等条件对于菌藻关系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碳源可普遍影响菌藻间相互作用。将分离的细菌分别在不同碳源条件下与集胞藻PCC 6803及鱼腥藻PCC 7120共接种,结果表明碳源对于不同细菌与蓝藻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明显差异,外源碳种类对WR11的抑藻能力有显着影响,其中葡萄糖和蔗糖可促进蓝藻的快速生长并提高溶藻菌WR11的抑藻能力,且葡萄糖也能提高大部分细菌的抑藻能力。(2)碳源干扰光照周期对WR11抑藻能力的作用。前期研究表明光照周期对溶藻菌WR11抑藻活性具有影响。本研究以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探究在碳源存在的条件下光照周期对菌藻共生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的加入会扰乱光照周期对细菌抑藻能力的作用,且使其抑藻功能缺失的突变体M20在共培养后期具备一定的抑藻能力,分析不同条件下菌藻生物量的变化,认为碳源对M20抑藻能力的提升是通过促进细菌M20的生长,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从而抑制藻细胞的生长。(3)碳源对抑藻物质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表明,WR11在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中黄色胞外色素的分泌量明显提高,且细菌WR11的数量也有一定的提高,而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认为这种色素与WR11的抑藻活性相关,这暗示了碳源对WR11抑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菌生物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细菌抑藻活性物质的分泌。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微生物学方法,初步探究了碳源对于水体中细菌与蓝藻种间关系的影响,为后续深入探究自然条件下菌藻关系变化及溶藻菌作用机制探索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吴春雪[2](2008)在《两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条件及生化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室从大连海区分离筛选到8种海洋底栖硅藻,作者以其中具有饵料应用价值的盔状舟形藻(Navicula.corymbosa)和菱形藻(Nitzschia sp.)为试验藻种,初步研究其生长条件和生化成分,运用一系列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了光周期,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条件对两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化成分的影响,确定了两种底栖硅藻培养的优化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为探讨单一底栖硅藻作为海洋经济动物幼体的饵料的可行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及今后大规模高密度培养打下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发现两种底栖硅藻均在光暗周期(L:D)为12:12的条件下生长最佳。单因素实验中,盔状舟形藻在氮、磷、铁和硅浓度分别为49.28、1.137、1.96和22.951mg/L,锰、铜、锌、钼和钴浓度分别为1.5、0.1、0.1-0.2、0.1和0.5μmol/L,VB1和VB12浓度分别为0.5mg/L和4.0μg/L时生长速率最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盔状舟形藻(Navicula.corymbosa)生长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NaNO3 299.2mg/L,NaH2PO45.26mg/L,FeC6H5O7·5H2O 14.73 mg/L,Na2SiO3 150mg/L,MnCl2·4H2O 396μg/L,CuSO4·5H2O 17.5μg/L,ZnSO4·7H2O 28.7μg/L,Na2MoO4·2H2O 7.26μg/L,CoCl2·2H2O116.2μg/L,VB11mg/L,VB12 8μg/L。单因素实验中,菱形藻在锰、铜、锌、钼和钴浓度分别为0.5-1.0、0.08-0.1、0.3-0.4、0.06和0.2μmol/L,VB1和VB12浓度分别为1.0mg/L和2.0μg/L时生长速率最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菱形藻(Nitzschia sp.)生长最优培养基配方为:NaNO3 74.8mg/L,NaH2PO4 11.864mg/L,FeC6H5O7·5H2O 2.88mg/L,Na2SiO3 100mg/L,MnCl2·4H2O79.2μg/L,CUSO4·5H2O 20μg/L,ZnSO4·7H2O 86.1μg/L,Na2MoO4·2H2O 14.52μg/L,COCl2·2H2O 33.2μg/L,VB10.3mg/L,VB124μg/L。本文中两种底栖硅藻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与生长趋势基本相同,其他生化成分因营养元素不同藻类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在最适条件下达到相对较大积累量。

汪本凡,唐欣昀,赵良侠,曹媛媛,甘旭华,叶霁[3](2008)在《四种维生素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

江天久,徐轶肖[4](2006)在《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N和P、维生素、抗生素对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1—25℃,最适N、P浓度分别为882—1765μmol/L和18—72μmol/L。复合维生素B1、B6、B12的加入有利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而50U/mL以上的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液体)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徐轶肖,江天久,吕颂辉[5](2005)在《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的生长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温度、N和P、维生素、抗生素对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适宜生长温度和N、P浓度分别为21-25℃,882-1 765 μmol/L和18-72 μmol/L。复合维生素B的加入有利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而50 U ml-1以上的抗生素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游祖持[6](2002)在《B族维生素对有毒涡鞭毛藻的影响》文中指出

伍汉霖,庄棣华,陈永豪,牟阳[7](2000)在《中国珊瑚礁毒鱼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较全面地叙述珊瑚礁毒鱼中毒的定义 ,珊瑚礁鱼毒素的毒源、毒理作用 ,中毒症状、治疗及预防 ,毒鱼种类。经 2 0多年来的调查研究 ,在中国的台湾、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共发现 45种珊瑚礁鱼类为有毒种。

二、B族维生素对有毒涡鞭毛藻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族维生素对有毒涡鞭毛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碳源对细菌与蓝藻相互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华概述
        1.1.1 水华现状
        1.1.2 水华的危害
    1.2 水华治理技术
        1.2.1 物理方法
        1.2.2 化学方法
        1.2.3 生物方法
    1.3 溶藻菌资源的研究现状
        1.3.1 溶藻菌的作用方式
    1.4 环境因素对溶藻菌与蓝藻间关系的影响
        1.4.1 光照条件
        1.4.2 营养条件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微藻与细菌菌株
        2.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2.1.3 培养基母液
        2.1.4 主要培养基
        2.1.5 主要设备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设计
        2.2.2 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2.2.3 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及细菌溶藻效率的测定
        2.2.4 碳源对藻菌间关系的影响
        2.2.5 碳源对WR11抑藻能力的影响
        2.2.6 光照周期对WR11抑藻能力的影响
        2.2.7 碳源及光照周期对WR11抑藻能力的影响
        2.2.8 HPLC样品准备及分析条件
        2.2.9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碳源对菌藻间关系的影响
    3.2 环境因素对丛毛单胞科细菌WR11抑藻能力的影响
        3.2.1 碳源对WR11溶藻能力的影响
        3.2.2 光照周期对WR11抑藻能力的影响
        3.2.3 碳源及光照周期对WR11抑藻能力的影响
    3.3 丛毛单胞科细菌WR11抑藻活性物质探索
        3.3.1 馏分活性跟踪
        3.3.2 HPLC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4.1 结果讨论
        4.1.1 碳源对菌藻间关系的影响
        4.1.2 碳源对WR11抑藻能力的影响
        4.1.3 WR11抑藻活性物质探究
        4.1.4 碳源及光照周期对WR11抑藻能力的影响
    4.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参加的会议等
致谢

(2)两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条件及生化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微藻的概述
        1.1.1 微藻的定义与分类
        1.1.2 微藻的主要特点
        1.1.3 微藻的应用价值
    1.2 硅藻概述
        1.2.1 硅藻的认识
        1.2.2 硅藻的特点
        1.2.3 硅藻的应用
    1.3 底栖硅藻的概述
        1.3.1 底栖硅藻的特点
        1.3.2 底栖硅藻的应用价值
        1.3.3 底栖硅藻生长条件的研究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光周期对两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化成分的影响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药品及试剂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 藻种
        2.2.2 培养条件
        2.2.3 测定方法
        2.2.4 标准曲线的测定
        2.2.5 数据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光周期对两种底栖硅藻生长的影响
        2.3.2 光暗周期对两种底栖硅藻生化成分的影响
        2.3.3 讨论
3 营养盐对盔状舟形藻和菱形藻生长及其生化成分的影响
    3.1 药品及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藻种
        3.2.2 营养盐优化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常量元素的优化
        3.3.2 微量元素的优化
        3.3.3 维生素的优化
4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四种维生素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藻种及培养条件
    1.2 实验设计
    1.3 生物量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VB1对盐藻生长的影响
    2.2 VB6对盐藻生长的影响
    2.3 VB12对盐藻生长的影响
    2.4 VH对盐藻生长的影响
3 讨 论

(4)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驯化培养
    1.3 氮、磷浓度的设定
    1.4 维生素浓度及抗生素浓度设定
    1.5 相对增长率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作用
    2.2 塔玛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氮、磷浓度条件下的生长
    2.3 塔玛藻对维生素及抗生素的响应

(5)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的生长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2.1 温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2.2 氮、磷对生长的影响
    2.3 维生素和抗生素的影响

四、B族维生素对有毒涡鞭毛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碳源对细菌与蓝藻相互作用的影响[D]. 张洁.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两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条件及生化成分的研究[D]. 吴春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5)
  • [3]四种维生素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J]. 汪本凡,唐欣昀,赵良侠,曹媛媛,甘旭华,叶霁. 水生生物学报, 2008(03)
  • [4]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研究[J]. 江天久,徐轶肖. 水生生物学报, 2006(04)
  • [5]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的生长特性研究[J]. 徐轶肖,江天久,吕颂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01)
  • [6]B族维生素对有毒涡鞭毛藻的影响[J]. 游祖持. 水产科技情报, 2002(06)
  • [7]中国珊瑚礁毒鱼类的研究[J]. 伍汉霖,庄棣华,陈永豪,牟阳.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0(04)

标签:;  ;  ;  ;  

B族维生素对有毒甲藻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