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质底基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粉质底基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一、粉土底基层加固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若楠[1](2021)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分部填筑路基差异沉降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处理现阶段公路容量和服务水平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量之间的问题,同时推进我国交通强国建设,高速公路进入新建与改扩建并行的时代。目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经验表明,若新建路基施工方法不合理、新旧路基拼接处与地基处治措施不当、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不完善,将会引起路基顶面过大差异沉降,严重将发生路基垮塌等公路灾害。针对路基拓宽施工措施、处治技术等问题,本文依托日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并基于此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探究工程中新旧路基变形特性、影响因素、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并结合室内试验对差异沉降处治技术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依据反压马道效应及有效应力路径优化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即分部填筑法,基于分部填筑工法,根据依托项目建立路基拓宽横断面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路基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水平分层填筑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水平分层填筑,新路基采用分部填筑将减少老路基内部的竖向位移,地基土体有效应力路径远离强度破坏包线,路基偏向于安全。(2)基于分部填筑工法,以路基顶面变形为指标,探究拓宽方式、拓宽宽度、路基高度、地基模量、路基模量和路基重度对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并与传统水平分层填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路基拓宽工程采用单侧拓宽形式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更加不利,加宽路基高度、拓宽宽度和加宽路基重度与新旧路基顶面差异沉降和水平位移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地基模量和加宽路基模量与新旧路基顶面差异沉降和水平位移呈负相关;对比路基拓宽填筑方式,采用分部填筑法对减少老路基顶面差异沉降效果更好,且拓宽宽度越宽,拓宽高度越高,地基模量越低,分部填筑法减少差异沉降的比例越高。(3)针对依托工程新旧路面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在路面底部施加不同差异沉降分析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综合考虑材料的劈裂强度和容许拉应力确定路面结构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并进行差异沉降控制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在差异沉降作用下,老路面面层与基层承受拉应力,基层最先达到破坏强度,新路面基层与底基层处于受拉状态,底基层水平应力最先达到破坏强度。(4)根据建立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通过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分别分析复合地基与土工格栅处治技术对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的处治效果。结果表明,路基拓宽工程采用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治技术均可有效减少新旧路基顶面差异沉降和水平位移,路面结构差异沉降结果满足差异沉降控制标准。(5)结合日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选取8个试验段,通过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对新路基底部横截面沉降和新路基坡角处沉降进行施工期动态监测,并对现场试验段动态监测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鹏程[3](2020)在《基于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的路床加筋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重庆潼南某市政道路H5路面大修的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为依托,提出采用路床加筋减小高填方路段大中修路面沉降的方法,采用数值分析研究了路床加筋的最佳加筋方式,以及软土路基路床加筋对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影响,从路床加筋设计状态入手,研究路床加筋与路面结构设计一体化的设计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研究成果如下:(1)为了找出最佳加筋方式和加筋位置,建立不同的路床加筋方式的数值模型,发现首先要明确合适的加筋位置,其次增加加筋层数才有意义,单纯增加加筋层数不一定达到理想的加筋效果;合理的加筋方式是上路床从下往上加筋3层,加筋间距为10cm。筋材的网眼大小和模量会对沥青路面结构各项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分析结果结合实际工程条件,推荐采用网眼尺寸为40~60mm,筋材模量为600~800MPa的土工格栅进行路床加筋。(2)为了研究软基上路床加筋对路面结构层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软基上路床加筋前后两种状态,分析其沥青路面的面层拉应力、拉应变、剪应力、路表弯沉及下路床顶面压应变等的力学响应,发现软基路床加筋有效限制了土体的侧向位移,提高了路基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使得上路床获得了较好的整体性,从而使得面层拉应力拉应变都有了大幅度的降低,说明,路床加筋可以改善路面结构的抗弯拉疲劳性能,从而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的产生。同时加筋使得上路床的弹性模量和整体性有了较高的提高,增大了产生拉应变的范围,有效的消除了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3)从路床加筋的设计状态入手,介绍了路床加筋的设计计算理论、设计指标和标准,用土工试验等试验确定地基土和填料的设计参数,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筋土界面设计参数后,探讨了加筋路床与路面结构一体化设计的方法,结合实际依托工程,介绍了加筋路床与路面一体化结构设计及在高填方路基路面沉降处理中的应用。(4)从施工准备、填前基底处理、加筋路床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系统的总结了路床加筋施工时的施工程序和注意事项。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归纳了土工格栅加筋路床时的施工工序,严格每一道施工程序的把关,联系路床加筋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成果,使得土工格栅加筋土的作用发挥的更加出色。

李刘旺[4](2020)在《工业废料应用于公路工程基层底基层中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砂石料的日益短缺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各地区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数量庞大且再利用率低的工业废弃土占据大量的场地空间,甚至造成环境污染。论文依托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的科研项目,展开工业废弃土应用于公路工程基层底基层中的室内试验研究,最终验证了经过固化处理后的工业废弃土可以应用于公路基层底基层中。论文针对山东枣庄某地区两处工业废弃土的特点,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展开应用常规土壤固化技术处理工业废弃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固化处理后的工业废弃土应用于公路基层底基层中的研究。论文首先根据现行试验规范研究分析两处工业废弃土的技术性能: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安全性能及工程力学性能。然后分别采用石灰、石灰粉煤灰和水泥三种常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对两处工业废弃土进行固化处理,针对固化处理后工业废弃土的强度特性和耐久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室内试验研究。论文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控制指标,评价固化处理后工业废弃土作为公路基层底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分析无机结合料用量、养护龄期及方式、固化剂等因素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论文以CBR强度为控制指标,评价固化处理后工业废弃土作为路基填料的路用效果,分析无机结合料用量对CBR强度的影响。论文以残留抗压强度比为控制指标,评价固化处理后工业废弃土的抗冻性,分析固化剂对残留抗压强度比的影响。最后依据现行的规范,提出石灰、石灰粉煤灰和水泥固化处理两处工业废弃土在公路基层底基层工程应用中的科研成果:(1)石灰、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1#工业废弃土可以作为公路基层底基层材料,石灰、石灰粉煤灰稳定2#工业废弃土可作为路基填料。(2)1#工业废弃土作为低等级公路底基层材料时,石灰稳定:石灰合理剂量为5%~8%,石灰+固化剂S-1稳定:石灰合理剂量为3%~5%。石灰粉煤灰稳定:配合比合理范围为7:23:70~10:20:70,石灰粉煤灰+固化剂S-1稳定:配合比合理范围为10:20:70~15:15:70。水泥稳定:水泥合理剂量为7%~10%,水泥+固化剂S-Y-1稳定:水泥合理剂量5%~7%。(3)在选择新型固化剂时,应进行工程验证,同时考虑固化剂对强度和耐久性的提升作用,若不能有效提高强度或者改善耐久性,不建议采用固化剂。

张锲[5](2019)在《固化剂改良细沙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壤固化剂是一种应用于公路工程(尤其是在黄河冲积平原地区和沙漠半沙漠地区,譬如河南、山东、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改良土壤特性的新型材料。它不仅具有环保的优点,还能以最快的速度改善土壤性质,在一定程度解决传统石灰和水泥等材料在改良土壤施工中存在的环保、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缺点。本文通过对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项目所在地具有代表性的细沙土的基本性能研究、对四种固化剂的优选,对固化剂粉煤灰稳定细沙土力学性能、固化机理分析,对固化剂粉煤灰稳定细沙土底基层工程应用研究,从而确定C型粉状土壤固化剂作为稳定细沙土的优选固化剂。在对C型土壤固化剂稳定细沙土做进一步研究,从而确定了固化剂、粉煤灰的最佳配合比(固化剂:粉煤灰:土为8:10:82),底基层厚度为18cm;固化剂粉煤灰稳定细沙土试件无侧限强度7d达到1.34MPa,28天达到2.61MPa,90天和180天时强度分别达到4.77MPa和5.88MPa,90天和180天的劈裂强度为0.50MPa和0.54MPa,90天和180天的抗压回弹模量为614MPa和679MPa。通过对项目前期研究、试验段的施工研究、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及后期的跟踪观测和检测,发现新型的半刚性道路材料土壤固化剂粉煤灰稳定细沙土有着非常优良的力学性质以及板体性能。利用土壤固化剂来构建更好的公路的底基层,不仅可以起到完全替代石灰的作用,而且相对于石灰来说,污染更小,更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也适合建造在乡镇、农村、自然保护区和需要快速完成的路段,而且在具体施工时,不需要专门的施工工具,并且为解决细沙土的保水问题,需要将混合料拌和完成后立刻进行碾压工作,之后再对其进行湿化保存,进一步提升施工效果,为在细沙土基层中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刘春阳[6](2019)在《基于减小高速公路底基层弯沉的低液限粉土改性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镇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事业蒸蒸日上,交通运输量日益增长,对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及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路面结构弯沉的计算与检测至关重要,弯沉是表征路面结构各层次强度和刚度的指标,对于粉土用于路面底基层产生的弯沉问题,进行改性加固是减小底基层弯沉的主要解决方式。本文依托长深高速高青至广饶段建设工程,对基于减小底基层弯沉的低液限粉土改性试验问题、底基层结构弯沉及拉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室内基本土工试验结果,土颗粒均匀,粒径基本分布在0.1-0.005mm之间,塑性指数为9.3,确定土质为低液限粉土。由于缺乏黏粒的填充,孔隙率较大,属中等压缩性土,抗剪强度低。(2)根据规范规定的底基层顶面弯沉理论公式,在轴载、荷载圆半径、路基和垫层模量一定的条件下,底基层厚度、底基层模量和垫层厚度任一参数增大,底基层顶面弯沉值均减小;利用BISAR3.0软件计算低液限粉土用于底基层的底基层顶面弯沉理论值,发现最大弯沉位于荷载作用中心区域,为347.5(0.01mm),需对其进行改性处理。(3)以减小底基层弯沉为目的,进行低液限粉土室内改性试验研究,研究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是提高密实度:选择单掺膨润土,结果发现掺入膨润土后,低液限粉土的最大干密度提高,回弹模量增大,掺量为9%时,干密度和回弹模量最大。因此,确定膨润土最佳掺量为9%。(4)其二是提高强度、降低压缩性:选择水泥、水玻璃、无水氯化钙、石灰和聚丙烯纤维进行单掺试验,结果发现除单掺氯化钙基本无改良效果外,单掺其余四种材料对低液限粉土强度及压缩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配比水玻璃和氯化钙双掺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玻璃中掺入少量氯化钙,改良效果明显提高。因此,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综合多重试验控制指标确定最优组合为水泥4%、水玻璃:氯化钙3:1、石灰4%和聚丙烯纤维0.4%(材料A),在其中掺入9%膨润土即为低液限粉土最佳配比材料(材料B)。(5)利用ABAQUS软件展开对路面底基层结构弯沉及拉应力研究。研究分两部分,一是将改良后的材料A和材料B分别用于底基层,对比评价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改良后整个底基层结构弯沉和垫层底面拉应力明显减小,底基层底面拉应力增大,材料B用于底基层对弯沉的改良效果最好;二是进行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五因素对底基层顶面轮隙中心弯沉的敏感度大小为:轮压>底基层厚度>垫层厚度>底基层模量>垫层模量,由此确定较为经济合理的底基层结构模型参数组合为底基层厚度0.5m,垫层厚度0.4m,底基层模量1400MPa和垫层模量600MPa;对底基层底面拉应力的敏感度大小为:垫层模量>轮压>底基层模量>底基层厚度>垫层厚度;对垫层底面拉应力的敏感度大小为:垫层模量>底基层厚度>轮压>垫层厚度>底基层模量。本文结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式,研究了基于减小低液限粉土底基层弯沉的材料配比问题,评价了底基层弯沉改良效果,并分析了底基层结构弯沉及拉应力的影响因素敏感度,为底基层加固材料的选择和分析、底基层结构数值模拟研究及模型参数等方面提供参考。

李良[7](2019)在《改良低液限黏土在改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低液限黏土液限低,塑性指数小,CBR值和强度低,水稳定性差,在施工时压实较难。若直接将其作为路床、底基层修筑填料,可能会因为稳定性和强度不足而导致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因此,如何对低液限黏土进行改良,使改良后的低液限黏土能满足路床、底基层的技术标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针对河南省漯河市G240保台线北舞渡至舞钢段改建工程中出现的难题,对改良低液限黏土作为路床、底基层填筑材料的改良方案和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和检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论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包括:通过筛分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CBR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土工试验,对该地区的低液限黏土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通过击实试验、CBR试验、膨胀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回弹模量试验分析不同石灰掺入量石灰土的关键指标变化规律,分析比较不同石灰掺量的石灰改良土路用性能。研究表明石灰改良土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最佳含水率、CBR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回弹模量逐渐增大,最大干密度和膨胀率逐渐减小。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本项目石灰改良土石灰最佳掺量建议值6%。本项研究对不同改良方案用作底基层材料的可行性作了介绍,分析了单掺石灰、水泥改良方案的不足。通过干缩试验、劈裂强度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对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用作底基层填筑材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依据试验结果,给出了本项目底基层稳定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为水泥:石灰:土=4:6:90。根据路床处治石灰掺量建议值和底基层混合料配合比建议值,铺装并检测了试验路段。检测结果表明该建议值的改良方案能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为该地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颜朋辉[8](2018)在《高强土壤固化剂加固豫东粉土的路用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粉土土质在我国普遍存在,利用高强土壤固化剂,将原本不适宜作为路基填料的土质,加固成符合公路路基基层强度、稳定性等质量要求的土质,这不但能加快国家基础建设、降低工程成本,更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国在1972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确定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相互依赖、互为加强的组成部分”。此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经济、强化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直接体现。以河南省豫东区域粉土作为研究主体,在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二期选取试验段,公路路基底基层采用本区域典型粉土作为填筑材料,利用高强土壤固化剂对其加固处理,从而研究探讨高强土壤固化剂的路用性能。首先,通过样本土样的颗粒分布、击实特性、液塑限指标确定该土样为豫东区域的典型粉土土质;其次,测定样本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压缩特性、承载比等物理力学特性,研究分析该土质特点和易造成的病害;再次,通过对土壤固化剂的特点分类研究,选取某一无机类高强土壤固化剂为加固产品,结合加固机理和工程成本,确定混合料最优配合比;最后,铺筑路基试验段,测定试验段路基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干缩性能、水稳性能、CBR承载比等路用性能指标,分析研究加固后粉土土质路基的路用性能。由检测结果可知,试验段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且该材料的路用性能也非常良好,适合作为高速公路路基的筑路材料。与常用筑路材料以及常用的填料加固方案比较,使用高强土壤固化剂加固粉土,不但路用性能良好,而且还能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养护费用,节约工程造价。使用地方材料填筑有利于环境保护,具有很好的实用、经济和服务社会等效益。本文通过对豫东区域粉土土质的分析、土壤固化剂的介绍、混合料配合比的选取以及高强土壤固化剂加固豫东区域粉土的路用性能,总结出一套实践可行的施工方案,此方案区别于其他添加土壤固化剂且添加水泥或石灰等胶凝材料,更加便于施工。

王金生[9](2012)在《菏泽地区粉土底基层加固技术与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菏泽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黄河冲积粉土,由于粉土工程性质差,在粉土地区的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中存在很多问题。稳定粉土振动压实机理方面的研究不完善。尽管在粉土固化稳定机理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距离成熟的土壤固化稳定的理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粉土的研究成果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的粉土的颗粒组成、自振频率等均不相同,因此在其它地区获得的一些成果在山东省不一定适用。因此对菏泽粉土地区的路面底基层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对菏泽粉土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范要求及工地实际材料供应情况,拟定水泥稳定粉土、石灰稳定粉土、固化剂稳定粉土、水泥石灰稳定粉土、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粉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粉土、水泥粉煤灰稳定粉土、石粉稳定粉土、水泥稳定石粉粉土混合土、固化剂稳定石粉粉土混合土共计10种稳定方案。对各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收缩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稳定方案的疲劳寿命及工程造价。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基础,同时考虑收缩性能、疲劳寿命、单位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所对应的造价三个因素,对重、中交通等级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推荐石灰粉煤灰稳定粉土(12:24:64)、水泥粉煤灰稳定粉土(8:24:68、8:32:60)、固化剂稳定粉土(10:100)等稳定方案,对轻交通等级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推荐石灰粉煤灰稳定粉土(12:24:64)、水泥粉煤灰稳定粉土(6:24:70)、固化剂稳定粉土(10:100)等稳定方案。并对推荐的稳定粉土方案进行了回弹模量、劈裂强度及水稳定性等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水泥粉煤灰、石灰、石灰粉煤灰、固化剂稳定粉土的固化机理。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底基层及路基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变形分布等进行了分析。通过修筑试验路,推荐出水泥粉煤灰稳定粉土(8:24:68)、固化剂稳定粉土(10:100)、固化剂石粉稳定粉土(8:(25:75))三种不同稳定类型的压实工艺。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可以解决菏泽地区粉土加固利用的实际问题,而且对其他地区类似土质的加固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管延华[10](2011)在《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粉土路基,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现场检测、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了强度衰减规律的探讨,揭示了路基强度衰减对路基稳定性、力学特征、变形特征的影响及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提出了有效的路基加固技术及基于破坏接近度的路面结构受力平衡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现场取样测量路基土的含水量,揭示路基含水量的分布特征;通过室内试验,针对路基土的压实特性及不同含水量下路基的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渗透试验及毛细水上升试验表明:粉土具有渗透系数较大、毛细水作用强烈等特征,路基含水量的增大造成了路基强度的衰减。压实粉土三轴试验(UU)及回弹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当ω?ωopt时,含水量的增大,路基土回弹模量及内摩擦角相对稳定,但粘聚力及变形模量逐渐增大;当ω?ωopt后,含水量的增大,路基土粘聚力、回弹模量及变形模量均降低显着,内摩擦角在接近饱和状态时才急剧降低,揭示出粉土路基含水量增大后强度低、变形大的特点。(2)现场调查了粉土路基边坡稳定性的破坏形式,通过强度折减法对强度衰减路基及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的稳定性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现场调查表明,实际粉土路基易发生浅层滑坡、边坡坍塌、路基滑移等病害。计算结果表明,路基含水量增大,边坡稳定性降低。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后,不仅边坡稳定性提高,而且能够有效的抑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受力非常有利。(3)基于路基强度衰减对高速公路典型路面结构在标准荷载及超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针对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分析,计算了新建及路基强度衰减后路面各结构层的破坏接近度并据此评判路面结构的平衡性,揭示了路基强度衰减对路面结构平衡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路面弯沉及应力随路基强度的衰减呈非线性加速增大,随荷载增大呈线性增大;车轮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受拉,处于受力最不利状态;基层的寿命随轴载的增加或路基强度的衰减呈指数性衰减趋势;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弹塑性分析表明,路基强度衰减后,路面结构层的受力明显增大,路面结构层受力不平衡,半刚性基层的下基层的FAI>2,处于塑性破坏状态,即半刚性基层成为整个路面结构层的薄弱层。(4)针对新建路基、强度衰减路基及注浆微型桩加固的路基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实际压实粉土路基毛细作用非常显着,路基采用注浆微型桩加固后桩间土含水量比强度衰减路基下降3.7%,桩间土的密实度和弹性模量比新建路基分别提高1.35%、9.46MPa。路基强度衰减后,其竖向应力发生重分布现象,路基顶部受力比新建路基增大16%左右;浆微型桩加固后的路基竖向应力明显减小(减小约50%)。随着路基强度的衰减,相同荷载作用下,路基所受的侧向应力明显增加;注浆微型桩加固后的路基,侧向水平力显着降低,其减小幅度大约是强度衰减路基的2倍。路基强度衰减程度越大,路基表面及内部个点的竖向变形越大,路基顶部越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但注浆微型桩加固后,路基的竖向变形明显减小,基本达到新建路基的情况。新建及加固后路基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弹性,塑性变形很小,路基强度衰减后,其塑性变形明显增大。强度衰减后路基的整体刚度降低,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后其整体刚度显着增加。随着路基强度的衰减,路基侧向水平位移增大;路基通过注浆微型桩加固后,仅在路基顶部发生微小的水平侧移。因此,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病害路基加固方法,路基采用此技术加固后,其不仅能够提高路基桩间土的抗剪强度,而且能够提高其压实度和整体刚度,致使路基整体承载能力及稳定性明显提高。(5)根据模型试验分析了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的工作机理:即分层压实的路基采用袖管劈裂注浆加固时容易沿路基分层之间发生横向劈裂,在路基土的分层之间形成水平水泥浆硬化夹层,阻隔了毛细水的上升,能够避免路基含水量的继续增大而造成其强度衰减;凝固体微型钢管柱对加固路基起到螺栓连接及骨架作用。注浆微型桩的工作状态大致分三个阶段:微型桩加速受力阶段;桩土协调工作阶段;注浆凝固体断裂、整个路基趋于塑性破坏工作阶段。实际路基加固工程应用表明,路基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对提高路基的竖向承载力、防止不均匀沉降以及提高边坡的稳定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粉土底基层加固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土底基层加固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改扩建分部填筑路基差异沉降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发展现状
        1.2.2 高速公路拓宽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现状
        1.2.3 高速公路拓宽新旧路基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分部填筑路基变形特性研究
    2.1 基础理论
        2.1.1 拓宽路基沉降计算理论
        2.1.2 固结理论
        2.1.3 有效应力
        2.1.4 土体本构模型
    2.2 分部填筑工法的设计及计算分析
        2.2.1 分部填筑工法新路基横断面设计
        2.2.2 分部填筑法的施工流程
    2.3 路基土室内试验
        2.3.1 土的物理特性试验
        2.3.2 土的力学特性试验
    2.4 路基拓宽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
        2.4.1 PLAXIS简介
        2.4.2 计算模型及力学参数
        2.4.3 计算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旧路基差异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3.1 拓宽形式对新旧路基变形的影响
        3.1.1 不同拓宽方式的影响
        3.1.2 不同拓宽宽度的影响
        3.1.3 不同路基高度的影响
    3.2 路基与地基土质变化对新旧路基变形的影响
        3.2.1 不同地基模量的影响
        3.2.2 不同路基模量的影响
        3.2.3 不同路基重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面结构对差异沉降的力学响应及控制标准
    4.1 路面结构对差异沉降的力学响应
        4.1.1 路基顶面沉降分布形式
        4.1.2 计算模型与计算参数
        4.1.3 计算结果分析
    4.2 差异沉降控制指标研究
        4.2.1 基于路面材料劈裂强度的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4.2.2 疲劳破坏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4.2.3 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提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路基拓宽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研究
    5.1 土工格栅处治技术研究
        5.1.1 筋土复合结构直剪试验
        5.1.2 有限元模型
        5.1.3 位移分布
        5.1.4 应力分布
        5.1.5 土工格栅处治措施优化设计
        5.1.6 土工格栅处治效果
    5.2 复合地基法处治措施优化分析
        5.2.1 有限元模型
        5.2.2 位移分布
        5.2.3 复合地基桩基结构优化设计
        5.2.4 复合地基处治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现场试验段布置与监测
    6.1 试验段概况
        6.1.1 依托工程概况
        6.1.2 试验段处治方案
        6.1.3 现场试验方案
    6.2 沉降变形的动态监测
        6.2.1 试验段监测方案
        6.2.2 沉降动态监测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3)基于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的路床加筋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1.2 国内外加筋技术研究现状
        1.2.1 软基处理及不均匀沉降研究现状
        1.2.2 加筋技术研究现状
        1.2.3 加筋土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路床加筋的最佳布设方法研究
    2.1 路床加筋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2.2 ABAQUS概述及其计算流程
    2.3 基本假定与路面结构参数
    2.4 路床加筋力学分析
    2.5 筋材结构参数对路面各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2.5.1 筋材网眼尺寸影响分析
        2.5.2 筋材模量的影响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软基路段的路床加筋对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研究
    3.1 基本假定与路面结构参数
    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3.3 不同路床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特点分析
        3.3.1 路表垂直变形响应分布特性
        3.3.2 沥青面层应力及应变分布特性
        3.3.3 上路床拉应力响应分布特性
        3.3.4 下路床顶面压应变响应分布特性
    3.4 小结
第四章 加筋路床与路面一体化结构设计研究
    4.1 典型路床加筋的设计状态
        4.1.1 路床加筋的失效模式
        4.1.2 路床加筋的设计状态
    4.2 路床加筋设计计算
        4.2.1 设计计算理论
        4.2.2 容许残余变形研究
        4.2.3 设计流程及步骤
    4.3 设计指标和标准
    4.4 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
        4.4.1 地基土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方法
        4.4.2 填料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方法
        4.4.3 筋材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方法
        4.4.4 确定筋土界面设计参数和取值方法
    4.5 设计示例
    4.6 加筋路床加固软基路面应用案例
        4.6.1 工程项目背景
        4.6.2 旧路面病害技术状况调查
        4.6.3 高填方沉降路段的加筋路床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4.7 小结
第五章 加筋的路床施工
    5.1 施工准备
    5.2 基底处理技术
        5.2.1 除根、伐树及表土处理
        5.2.2 加筋土结构基底处理的施工技术
    5.3 加筋土路床施工技术
        5.3.1 第一层土工格栅加筋材料铺设方法
        5.3.2 填料的摊铺与压实
        5.3.3 土工格室反包与连接
    5.4 质量控制措施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4)工业废料应用于公路工程基层底基层中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固化土在公路基层底基层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业废弃土技术性能研究
    2.1 物理性能分析
        2.1.1 试验项目
        2.1.2 工程分类
    2.2 化学性质分析
        2.2.1 XRF检测
        2.2.2 XRD检测
    2.3 安全性能分析
        2.3.1 重金属浸出毒性检测
    2.4 工程力学性能分析
        2.4.1 击实性能分析
        2.4.2 CBR强度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灰稳定工业废弃土应用于基层底基层的试验研究
    3.1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1 设计要求
        3.1.2 原材料检测
        3.1.3 设计步骤
    3.2 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
        3.2.1 试验方案设计
        3.2.2 石灰剂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3.2.3 养护龄期及方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3.2.4 固化剂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3.3 CBR强度研究
        3.3.1 试验方案设计
        3.3.2 石灰剂量对吸水量的影响分析
        3.3.3 石灰剂量对CBR值的影响分析
    3.4 耐久性研究
        3.4.1 试验方案设计
        3.4.2 固化剂对抗冻性能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灰稳定工业废弃土应用于基层底基层的试验研究
    4.1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1.1 设计要求
        4.1.2 原材料检测
        4.1.3 设计步骤
    4.2 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
        4.2.1 试验方案设计
        4.2.2 石灰粉煤灰配合比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4.2.3 养护龄期及方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4.2.4 固化剂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4.3 CBR强度研究
        4.3.1 试验方案设计
        4.3.2 石灰粉煤灰配合比对吸水量的影响分析
        4.3.3 石灰粉煤灰比值对CBR值的影响
    4.4 耐久性研究
        4.4.1 试验方案设计
        4.4.2 固化剂对抗冻性能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泥稳定工业废弃土应用于基层底基层的试验研究
    5.1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1.1 设计要求
        5.1.2 原材料检测
        5.1.3 设计步骤
    5.2 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
        5.2.1 试验方案设计
        5.2.2 水泥剂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5.2.3 养护龄期及方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5.2.4 固化剂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5.3 耐久性研究
        5.3.1 试验方案设计
        5.3.2 固化剂对抗冻性能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固化剂改良细沙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固化剂研究现状
        1.2.1 国外固化剂研究现状
        1.2.2 国内固化剂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改良细沙土固化剂的优选
    2.1 引言
    2.2 细沙土基本性能试验
        2.2.1 击实试验
        2.2.2 细沙土颗粒分析、比重测定试验
        2.2.3 细沙土界限含水率试验
        2.2.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 选用的四种土壤固化剂
    2.4 细沙土底基层固化剂的优选
        2.4.1 A型土壤固化剂稳定细沙土
        2.4.2 B型土壤固化剂稳定细沙土
        2.4.3 C型土壤固化剂稳定细沙土
        2.4.4 D型土壤固化剂稳定细沙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固化剂改良细沙土的力学性能
    3.1 引言
    3.2 最佳配合比确定
    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4 劈裂强度试验研究
    3.5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3.6 干缩试验研究
    3.7 温缩试验研究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固化剂改良细沙土的固化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矿物间的反应
        4.2.1 固化剂粉煤灰固化细沙土材料组分分析
        4.2.2 土壤颗粒参与反应
        4.2.3 土壤固化剂各组分间反应
    4.3 土壤中水的脱除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化剂粉煤灰改良细沙土的工程应用
    5.1 引言
    5.2 项目所在地概况
    5.3 底基层厚度计算
    5.4 底基层厚度的选定
    5.5 试验段工程概况
    5.6 工地室内配合比试验
    5.7 试验段的铺筑
        5.7.1 试验段铺筑的目的
        5.7.2 试验段铺筑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
        5.7.3 试验段主要施工工序及技术要点
    5.8 施工质量控制与现场检测
        5.8.1 施工质量控制
        5.8.2 施工现场检测
    5.9 试验段运用效果分析与试验方案改进
    5.10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减小高速公路底基层弯沉的低液限粉土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概况
        1.2.1 低液限粉土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1.2.2 粉质土特性改良的研究现状
        1.2.3 沥青路面结构弯沉计算方法及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低液限粉土特性及底基层顶面弯沉计算研究
    2.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2.1.1 自然地理环境
        2.1.2 区域地质概况
        2.1.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2 工程项目概况
    2.3 低液限粉土室内试验研究
    2.4 路面底基层弯沉理论计算研究
        2.4.1 底基层顶面弯沉理论公式
        2.4.2 沥青路面设计软件BISAR3.0概述
        2.4.3 低液限粉土底基层顶面弯沉值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减小底基层弯沉的低液限粉土改性试验研究
    3.1 底基层改良材料的选取原则
    3.2 提高密实度的改性试验研究
        3.2.1 单掺膨润土浓度范围与击实试验
        3.2.2 单掺膨润土回弹模量试验
        3.2.3 单掺膨润土改性机理分析
    3.3 提高强度、降低压缩性的单掺改性试验研究
        3.3.1 单掺改性试验方案
        3.3.2 单掺改性试验的击实效果
        3.3.3 单掺改性试验的抗剪强度指标
        3.3.4 单掺改性试验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3.3.5 单掺改性试验的压缩系数
        3.3.6 单掺改性试验结果分析
    3.4 提高强度、降低压缩性的双掺改性试验研究
        3.4.1 双掺改性试验方案
        3.4.2 双掺改性试验的抗剪强度指标
        3.4.3 双掺改性试验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3.4.4 双掺改性试验的压缩系数
        3.4.5 双掺改性试验总结分析
    3.5 提高强度、降低压缩性的正交改性试验研究
        3.5.1 正交改性试验方案
        3.5.2 正交改性试验的击实效果
        3.5.3 正交改性试验抗剪强度指标分析
        3.5.4 正交改性试验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
        3.5.5 正交改性试验的压缩系数分析
        3.5.6 正交改性试验的回弹模量分析
    3.6 最佳配比材料力学特性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面底基层弯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ABAQUS软件概述
    4.2 路面底基层结构模型的建立
    4.3 改良前后底基层结构弯沉及拉应力分析
        4.3.1 底基层结构弯沉研究
        4.3.2 底基层结构拉应力研究
        4.3.3 评价低液限粉土底基层改良效果
    4.4 底基层结构弯沉及拉应力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4.1 模拟方案确定
        4.4.2 正交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本文结论
    5.2 期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主要科研工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改良低液限黏土在改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低液限黏土的研究现状
    1.3 改良土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低液限黏土基本性质研究
    2.1 低液限黏土物理性质试验
        2.1.1 土样的筛分试验
        2.1.2 土样的天然含水率试验
        2.1.3 比重试验
        2.1.4 界限含水率试验
        2.1.5 膨胀率试验
    2.2 低液限黏土力学性质试验
        2.2.1 击实试验
        2.2.2 CBR试验
        2.2.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灰改良低液限黏土路基试验研究
    3.1 石灰改良低液限黏土机理
    3.2 试验材料
        3.2.1 土料
        3.2.2 石灰
        3.2.3 水
    3.3 击实试验
        3.3.1 试验结果
        3.3.2 试验结果分析
    3.4 CBR试验
        3.4.1 试验结果
        3.4.2 试验结果分析
    3.5 膨胀率试验
        3.5.1 试验结果
        3.5.2 试验结果分析
    3.6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6.1 试验结果
        3.6.2 试验结果分析
    3.7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3.7.1 试验结果
        3.7.2 试验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石灰改良低液限黏土底基层试验研究
    4.1 水泥改良低液限黏土机理
    4.2 原材料性质及改良方案研究
        4.2.1 试验材料
        4.2.2 改良方案
    4.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3.1 试验结果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干缩试验
        4.4.1 试验结果
        4.4.2 试验结果分析
    4.5 劈裂强度试验
        4.5.1 试验结果
        4.5.2 试验结果分析
    4.6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4.6.1 试验结果
        4.6.2 试验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体工程
    5.1 工程概况
        5.1.1 地理位置
        5.1.2 气候
        5.1.3 地质特征
        5.1.4 改建工程路面结构
        5.1.5 交通量组成
    5.2 试验路修筑
        5.2.1 石灰稳定土路床试验路修筑
        5.2.2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试验路修筑
    5.3 试验路检测
        5.3.1 试验路段路基检测
        5.3.2 试验路段底基层检测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8)高强土壤固化剂加固豫东粉土的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豫东区域粉土的研究现状
        1.2.2 粉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1.3 土壤固化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土壤固化剂国外研究现状
        1.3.2 土壤固化剂国内研究现状
    1.4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豫东区域粉土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分析
    2.1 豫东区域粉土的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地质
        2.1.4 地质构造
        2.1.5 断层活动
    2.2 豫东粉土的成因及分类
        2.2.1 水成粉土
        2.2.2 风成粉土
        2.2.3 残积粉土
    2.3 豫东区域粉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2.3.1 颗粒分布
        2.3.2 击实特性
        2.3.3 液塑限指标
        2.3.4 试验土样的选择
    2.4 豫东粉土的基本力学性质
        2.4.1 无侧限抗压强度
        2.4.2 剪切强度
        2.4.3 压缩特性
        2.4.4 承载比(CBR)
    2.5 豫东区域粉土易造成的公路病害分析
        2.5.1 豫东区域粉土易造成路基病害分析
        2.5.2 豫东区域粉土易造成路面病害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豫东区域粉土加固使用高强土壤固化剂的确定
    3.1 土壤固化剂的概念和分类
        3.1.1 无机类土壤固化剂
        3.1.2 有机类土壤固化剂
        3.1.3 有机无机复合类土壤固化剂
        3.1.4 生物酶类土壤固化剂
    3.2 土壤固化剂的固化过程
        3.2.1 物理力学过程
        3.2.2 化学过程
        3.2.3 物理化学过程
    3.3 土壤固化剂稳定细粒土的固化机理
        3.3.1 矿物间的胶结
        3.3.2 土壤中水的处理
    3.4 土壤固化剂的性能
        3.4.1 力学性能指标
        3.4.2 变形能力指标
        3.4.3 耐久性指标
    3.5 豫东区域粉土加固使用土壤固化剂的选择
        3.5.1 高强土壤固化剂的特点
        3.5.2 高强土壤固化剂的确定
    3.6 小结
第四章 高强土壤固化剂加固粉土的配合比研究
    4.1 原材料的工程性质
        4.1.1 土的工程性质分析
        4.1.2 高强土壤固化剂
    4.2 配合比试验方案研究
        4.2.1 击实试验
        4.2.2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2.3 高强土壤固化剂加固粉砂土配和比的最终选取
    4.3 小结
第五章 高强土壤固化剂加固粉土的路用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案设计
        5.1.1 路用性能指标的选择
        5.1.2 路用性能试验方案
    5.2 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5.2.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5.2.2 劈裂强度试验
        5.2.3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5.3 延迟试验
    5.4 干缩特性试验研究
        5.4.1 试验方法
        5.4.2 数据处理
        5.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水稳性能试验研究
        5.5.1 试验方法
        5.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6 CBR试验研究
    5.7 小结
第六章 高强土壤固化剂加固粉土试验段
    6.1 工程项目概述
    6.2 试验段施工准备工作
        6.2.1 机械设备的选配
        6.2.2 工地室内配合比试验
    6.3 试验段的铺筑
        6.3.1 试验段铺筑方案
        6.3.2 施工工艺
        6.3.3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6.3.4 试验段的质量检测
    6.4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与成果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菏泽地区粉土底基层加固技术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底基层稳定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路基路面动力学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稳定粉土加固机理及稳定方案研究
    2.1 原材料性质
    2.2 稳定方案
    2.3 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结果及分析
    2.4 稳定粉土收缩性能研究
        2.4.1 稳定粉土干缩性能
        2.4.2 稳定粉土温缩性能
    2.5 稳定方案的寿命系数
    2.6 稳定粉土工程造价分析
    2.7 稳定方案的选取
        2.7.1 轻交通量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稳定方案选取
        2.7.2 重、中交通量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稳定方案选取
        2.7.3 重、中交通量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稳定方案选取
    2.8 粉土固化稳定机理分析
        2.8.1 水泥稳定类材料固化机理分析
        2.8.2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固化机理分析
        2.8.3 石灰稳定类材料固化机理分析
        2.8.4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固化机理分析
        2.8.5 固化剂稳定类固化机理分析
    2.9 小结
第三章 稳定粉土力学性质研究
    3.1 回弹模量
    3.2 劈裂强度
    3.3 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振动压实时路基路面应力分析
    4.1 有限元理论
        4.1.1 有限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4.1.2 有限元法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4.2 经典 Drucker-Prager 模型
    4.3 ABAQUS 介绍
        4.3.1 ABAQUS 概述
        4.3.2 ABAQUS 各模块介绍
        4.3.3 ABAQUS 一般分析过程
    4.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1 有限元计算模型
        4.4.2 边界条件
        4.4.3 周期载荷的施加
        4.4.4 动态理论及阻尼参数
        4.4.5 硬化参数
        4.4.6 材料力学参数
        4.4.7 Druker-Prager 参数的确定
    4.5 运行结果分析
        4.5.1 底基层及路基应力分析
        4.5.2 底基层及路基变形分析
        4.5.3 底基层及路基应变分析
        4.5.4 底基层表面应力应变随时间的变化
    4.6 振动压实基层时底基层顶面应力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稳定粉土压实工艺研究
    5.1 试验路简介
    5.2 机械配置
    5.3 施工工艺
    5.4 试验段压实工艺
        5.4.1 固化剂稳定石粉粉土混合料压实工艺
        5.4.2 固化剂稳定粉土压实工艺
        5.4.3 水泥粉煤灰稳定粉土压实工艺
    5.5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2 路基强度衰减规律室内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路基水分来源分析
    2.3 路基水分主要来源室内试验
    2.4 现场路基含水量分布
    2.5 路基内部含水量变化后路基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
    2.6 小结
3 强度衰减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路基边坡稳定性现场调查及成因分析
    3.3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3.4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3.5 强度衰减路基边坡稳定性数值模型分析
    3.6 小结
4 路基强度衰减条件下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路面病害类型现场调查及成因分析
    4.3 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
    4.4 路基强度衰减对路面结构平衡性响应分析
    4.5 小结
5 强度衰减路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设计
    5.3 试验过程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小结
6 强度衰减路基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及应用
    6.1 引言
    6.2 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机理
    6.3 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设计参数
    6.4 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施工工艺
    6.5 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的应用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一、基本情况
    二、学术论文
    三、研究项目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粉土底基层加固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改扩建分部填筑路基差异沉降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D]. 韩若楠. 山东大学, 2021(12)
  • [2]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 [3]基于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的路床加筋设计方法研究[D]. 王鹏程.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工业废料应用于公路工程基层底基层中的试验研究[D]. 李刘旺. 长安大学, 2020(06)
  • [5]固化剂改良细沙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张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6]基于减小高速公路底基层弯沉的低液限粉土改性试验研究[D]. 刘春阳. 山东大学, 2019(09)
  • [7]改良低液限黏土在改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李良.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8]高强土壤固化剂加固豫东粉土的路用性能研究[D]. 颜朋辉.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6)
  • [9]菏泽地区粉土底基层加固技术与施工技术研究[D]. 王金生. 长安大学, 2012(S2)
  • [10]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 管延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粉质底基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