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一、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佟柏楠[1](2020)在《CD161分子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葡萄膜炎是指发生于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组织、玻璃体、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炎症的总称。葡萄膜炎的病因复杂,但以自身免疫紊乱所导致的葡萄膜炎最为常见,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比较常见为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人们对葡萄膜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多种抗原或自身抗原、天然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均参与了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其中CD4+T细胞,包括Th1、Th17、Th22和Treg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究葡萄膜炎患者炎症性反应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调节机制,对寻找葡萄膜炎治疗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CD161分子是一种同型二聚体C型凝集素,这一表面分子最初被认为是在啮齿类动物NK细胞上表达的NKRP1糖蛋白的人类同源物,与啮齿类动物的同源物具有46%-47%的同源性。最近有研究证实CD161在人类T细胞中也有表达,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161不仅表达于CD4+TCRαβ+T细胞,还可以表达于CD8+TCRαβ+T细胞、CD4-CD8-TCRαβ+T细胞和CD4-CD8-TCRγδ+T细胞。CD161intCD4+和CD161highCD8+T细胞也已从胎儿脐带血(UCB)中分离出来,它们在脐带血中表现出幼稚表型。在存在Th17极化细胞因子培养的情况下,IL-17的产生仅限于CD161+CD4+CD45RA+部分,这意味着Th17细胞来源于CD161+CD4+T细胞的祖细胞。并且CD161分子可能作为IL-17产生的细胞标记物,参与了细胞免疫反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D161可以激活诱导T细胞扩增、CD161的多态性、可以识别CD161+T细胞上的其他受体等一系列功能,使得CD161分子有可能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cAMP反应元件调控因子α(CREMα)属于转录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人类多于20种的CREM异构体是通过差异剪接过程、转录因子、启动子和启动密码子来实现的。CREM的表达通过组织细胞和发育特异性机制受到了严格的调控。因此,CREM介导的基因转录选择性表达在一些细胞中(如雄性生殖细胞、肾上腺细胞、垂体细胞和T淋巴细胞)并被人们广泛研究。人类T淋巴细胞主要表达CREMα这一亚型,最近的研究表明,CREMα可以激活CD4+T细胞中某些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还影响IL-17家族细胞因子的表观遗传修饰和转录调控。CREMα被认为是免疫细胞中组织特异性基因调控的中心贡献者。由此推测CD161分子和CREMα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病过程,两者可能存在着相互调控关系,并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病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表达CD161分子的水平,探讨CD4+CD161+T细胞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CREMα与CD161分子表达水平之间可能的调控关系。方法:1.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表面CD161分子的分布与表达本研究以我国最为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BD和VK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61分子在活动期BD和VKH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中的分布和表达,以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Luminex检测对照组和活动期BD和VKH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2.环孢素对CD161分子的作用和影响体外将环孢素与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和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环孢素作用前后活动期BD和VKH患者组和对照组T细胞中CD161分子的表达情况。利用Luminex检测环孢素作用前后活动期BD和VKH患者组和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3.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中CREMα的表达利用免疫磁珠分选出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研究CD4+T细胞中CREMα、CD161、RORγt和IL-17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4.CREMα对CD161分子表达的调控作用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向活动期BD和VKH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转染CREMαsiRNA以抑制CREMα的表达水平,利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161、RORγt和IL-17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CD161分子在CD3+、CD3+CD4+、CD3+CD8+T细胞中均有表达。活动期BD和VKH患者外周血中CD161+CD3+和CD161+CD3+CD4+T细胞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活动期BD和VKH患者外周血中CD161+Th17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的患者组。进一步分析了对照组和活动期BD和VKH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161+和CD4+CD161-T细胞分泌IL-17A的水平,结果显示CD4+CD161+T细胞分泌IL-17A的水平明显高于CD4+CD161-T细胞。检测对照组和活动期BD和VKH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活动期BD和VKH患者的IL-6、IL-17A、IFN-γ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的患者组。2.体外加入环孢素后可显着下调活动期BD和VKH患者组CD161的表达水平及Th17细胞的比例。同时也可显着下调对照组CD161的表达水平及Th17细胞的比例,因此其作用为非特异性。对照组和活动期BD和VKH患者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IL-2、IL-12p70、IL-17A、TNF-α、IFN-γ和GM-CS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同样显示环孢素可以非特异性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3.活动期BD和VKH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REMα、CD161、RORγt和IL-17A 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后的患者组。4.向活动期BD和VKH患者的CD4+T细胞中转染CREMαsiRNA后,CREMα表达受到抑制,同时CD161、RORγt和IL-17A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也降低。结论:CD161分子在CD4+和CD8+T细胞中均有分布,在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高表达,并且CD4+CD161+T细胞与IL-17A的分泌有关,CREMα作为转录因子,参与了CD161、RORγt和IL-17A的表达调控,环孢素在控制临床炎症的同时,可以抑制CD161分子及Th17细胞的频率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CD161分子或CREMα可作为治疗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新靶点。

胡丽丽[2](2020)在《TNFSF/TNFRSF及胞内DN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Behcet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TNFSF受体超家族(TNFRSF,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途径。由TNFSF/TNFRSF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节免疫细胞生长分化,免疫细胞效应,诱导细胞凋亡,杀伤靶细胞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NFSF/TNFRSF系统基因多态性被证明与多种免疫介导性疾病以及免疫关联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此外,免疫学及药理学遗传研究表明关键性细胞因子的多态性可能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产生功能性影响。核酸免疫的激活和控制对于宿主防御和避免免疫介导性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DNA是包括微生物在内的各种生命形式的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DNA识别系统是核酸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体识别是DNA激活先天免疫应答的第一步,干扰素诱导蛋白-16(Interferon 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6,IFI16)和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是重要的胞内DNA识别受体,通过独立或者协同机制在宿主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多种免疫介导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目的:探讨TNFRSF/TNFSF和胞内DN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BD易感性间的关联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中总共纳入了1055例BD患者和1829例健康对照者。实验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MassARRAY iPLEX?技术对TNFSF/TNFRSF相关的27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和胞内DNA受体基因相关的4个候选SNPs位点(rs2276404,rs1057028,rs6940,rs7761170)进行分析。B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的比较采用χ2-test和Fisher’s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Bonferroni校正被应用于多重比较的P值校正,Pc<0.05判定为有统计学差异。根据性别和临床特征进行分层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性别和年龄对基因多态性与BD易感性关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BD患者中,TNFRSF1A rs1800692 A等位基因频率升高,G等位基因频率降低,经Bonferroni校正之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c=0.013,OR=1.233,95%CI=1.103-1.379;Pc=0.013,OR=0.811,95%CI=0.725-0.907,respectively)。rs180069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男性BD患者和男性对照组之间,以及在女性BD患者和女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TNFRSF1A-rs180069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BD相关:rs1800692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是BD发病的风险因素(AA vs GG:OR=1.326,95%CI-1.696=1.036,P=0.025;A vs G:OR=1.153,95%CI=1.021-1.302,P=0.022)。rs180069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依据临床症状划分的两组BD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阶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BD患者中发现IFI16-rs1057028TA基因型频率升高(P=0.011,OR=1.411,95%CI=1.082-1.839)。然而,上述结果在多重比较Bonferroni校正之后,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两阶段研究数据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I16-rs1057028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B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性别分层分析显示IFI16-rs1057028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男性BD患者和男性对照组之间,或在女性BD患者和女性对照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差异后,未发现rs1057028与中国汉族人群BD相关。本研究中,第一阶段未发现其他候选SNP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BD显着相关。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TNFRSF1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BD遗传易感性有关联。TNFRSF1A-rs1800692的A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中Behcet病呈阳性关联。G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中Behcet病呈阴性关联。而4个候选SNPs位点IFI16(rs2276404,rs1057028,rs6940)和cGAS(rs7761170)并不是中国汉族人群BD的易感位点。

庞婷婷[3](2020)在《凋亡基因PDCD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特发性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先前的研究表明,异常的T淋巴细胞凋亡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理有关。凋亡途径相关因子[包括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CD1),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 1 配体 2(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2,PDCD1LG2),Fas 细胞表面死亡受体(Fas cell surface death receptor,FAS)和Fas配体(Fas ligand,FASLG)]的遗传变异可能会影响细胞凋亡,进而预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尚未在儿童特发性葡萄膜炎(pediatric idiopathic uveitis,PIU)和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相关性葡萄膜炎中对此进行研究,因此这里提出了该研究的主题。实验方法使用iPLEX Gold检验和MassARRAY平台分析了 1238例PIU患者,128例JIA相关性葡萄膜炎患者和1114例健康对照者的上述凋亡相关通路基因的1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128 例 JIA 相关性葡萄膜炎患者作为另一组对照,以探索PIU和JIA相关性葡萄膜炎之间是否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结果经过Bonferroni矫正后,我们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IU患者PDCD1/rs6710479 CC 基因型的频率较低(P=7.13×10-4,Pc=3.42×10-3,优势比[OR]=0.466,95%置信区间[95%CI]=0.318-0.685)。与对照组相比,在PIU患者中的PDCD1/rs7421861被观察到具有更高的A等位基因频率(P=1.01×10-4,Pc=4.85×10-3,OR=1.350,95%CI=1.160-1.571)。分层分析显示,带状角膜病与 PDCD1/rs7565639 CT 基因型呈正相关(P=2.18× 10-4,Pc=1.05×10-2,OR=1.879,95%CI=1.340-2.635),而该参数与 PDCD1/rs7565639 C 等位基因呈负相关(P=7.83×10-4,Pc=3.76×10-2,OR=0.577,95%CI=0.418-0.798)。而在测试的SNP与JIA相关性葡萄膜炎之间未发现任何关联。结论这项研究表明,PDCD1基因中的rs6710479和rs7421861赋予中国汉族人对PIU的易感性。分层分析结果显示,PDCD1/rs7565639与PIU患者的带状角膜病有关。

李冰[4](2020)在《VKH患者血浆外泌体功能及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患者急性发作期、炎症缓解期、炎症静止期和正常对照组血浆来源的外泌体进行micro RNA芯片分析,评估四组血浆来源的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筛选出在急性发作期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基因注释和通路分析,寻找辅助诊断VKH,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疾病炎症状态的miRNA标志物,并进一步探索VKH患者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对自体CD4+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的影响。方法:1.收集VKH患者急性发作期、炎症缓解期、炎症静止期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获得外泌体和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和MVs的形态,纳米粒度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的粒子直径分布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蛋白标志物。2.对VKH患者急性发作期、炎症缓解期、炎症静止期和正常对照组血浆来源的外泌体进行miRNA芯片分析,检测四组血浆来源的外泌体样本中miRNAs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基因注释和通路分析。3.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s在四组血浆来源外泌体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同时在血浆、MVs中检测miRNAs的表达水平。4.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人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用磁珠分选的方法获得CD4+T淋巴细胞,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CD4+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别将VKH患者、其他类型葡萄膜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浆来源的外泌体与VKH自体CD4+T淋巴细胞共孵育,评估其对T细胞增殖实验的影响。结果:1.用超速离心法获得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和MV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直径约为30-150 nm,中心含有低电子密度成分,由圆形或椭圆形的膜性囊泡结构所包裹;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MVs的直径在200-1000 nm之间,大小不等,有完整的包膜结构。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蛋白质标志,可见外泌体可以同时表达CD9和CD63。纳米粒度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的粒子直径集中分布范围是30-150 nm。2.Mi RNA芯片分析共检测出870种miRNAs,其中有395种为Exocarta数据库中已知的miRNAs。根据疾病的状态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并进行分析,有32种miRNAs在急性发作期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倍数变化大于2),炎症缓解期表达减少,炎症静止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有28种miRNAs在急性发作期表达水平显着减少。通过基因注释和通路分析,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主要集中在内吞作用、肿瘤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3.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验证结果显示,VKH急性发作期血浆来源的外泌体中hsa-miR-423-3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炎症缓解期和炎症静止期有所下降,和miRNA基因芯片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hsa-miR-423-3p在血浆和MVs中各组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来源的外泌体能够使自体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结论:1.MiRNA芯片分析结果表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不同疾病状态时血浆来源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确实存在差异。2.血浆来源的外泌体中hsa-miR-423-3p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辅助诊断VKH的无创的生物标志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疾病的炎症状态。3.VKH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抑制自体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为探索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熊传锋[5](2019)在《白芍总苷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活化诱导细胞死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活化诱导细胞死亡(AICD)的影响,并初探其免疫抑制机制。方法:1.富集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无菌分离C57BL/6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纯度。2.TGP对活化诱导T淋巴细胞死亡(AICD)的影响:将纯化后的T淋巴细胞悬液接种到24孔板中,7.5×l05个/孔,按照TGP溶液终浓度(0ug/ml、50ug/ml、100ug/ml、200ug/ml)设为空白组、TGP低中高剂量组,anti-CD3/CD28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培养24h或48h后采用AnnexinV/7AAD染色检测细胞活性。3.TGP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CFSE标记T淋巴细胞,然后将CFSE标记的T淋巴细胞接种到24孔板中,7.5×105个/孔,按照TGP溶液终浓度(0ug/ml、50ug/ml、100ug/ml、200 ug/ml)设为空白组、TGP低中高剂量组,anti-CD3/CD28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培养48h后,收集细胞进行流式检测,计算活细胞分裂代数和比例。4.TGP对活化T淋巴细胞Fas或FasLmRNA表达的影响:纯化的CD4+T淋巴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7.5×1 05个/孔,设空白组和中浓度组(100ug/ml),anti-CD3/CD28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24小时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RT-PCR检测Fas或FasL mRNA相对表达量。5.TGP对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Fas或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将纯化后的T淋巴细胞悬液接种到24孔板中,7.5×105个/孔,按照TGP溶液终浓度(0ug/ml、100 ug/ml、200 ug/ml)设为空白组、TGP中、高剂量组,anti-CD3/CD28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培养24h后,收集细胞,染色后流式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Fas或FasL表达量。6.TGP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CD4+T淋巴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7.5×105个/孔,设空白组和中、高浓度组(100ug/ml、200ug/ml),anti-CD3/CD28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24小时后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1.TGP可显着促进T淋巴细胞AICD作用流式结果显示:TGP处理24小时后,与空白组相比,高剂量组活细胞比例显着降低;而TGP处理48小时后,中、高剂量组活细胞比例均较空白组显着降低。2.TGP可显着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结果显示:TGP处理48小时后,与空白组相比,TGP低中高剂量处理组细胞分裂代数和分裂细胞比例显着降低,且该作用具有药物浓度依赖性,高浓度时细胞增殖可被完全抑制。3.TGP可通过增加Fas的表达促进T淋巴细胞AICDRT-PCR结果提示:中剂量TGP处理CD4+T淋巴细胞后,Fas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流式结果提示:TGP中、高剂量处理组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Fas表达量较空白组显着增加。4.TGP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Bcl-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空白组相比,TGP处理组Bcl-2蛋白表达下调,且浓度越高降低越明显。结论:1.TGP可显着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并促进活化诱导的T淋巴细胞死亡(AICD)。2.TGP可通过上调Fas表达量、下调Bcl-2表达加速活化T淋巴细胞AICD作用。

王颢筱[6](2019)在《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血清IL-4、IL-15、IFN-γ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5(IL-15)、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80只(160眼)雄性Lewis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6只作为空白组(A),对其余64只大鼠分别注入视网膜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 binding protein,IRBP)1177-1191的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乳糜液,主动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U大鼠模型。造模后利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表现,并参照Caspi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7天取Lewis大鼠眼球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成模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B)、祛风活血丸低剂量组(C)、祛风活血丸高剂量组(D)、熊胆开明片组(E)。连续灌胃给药14天,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4、IL-15、IFN-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验证EAU大鼠模型:造模组大鼠免疫后第4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到眼前节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大鼠虹膜血管轻度扩张、角膜缘血管充血、瞳孔缩小;眼部炎症评分(0.30±0.21)。第5天可见有不同程度的前房混浊、角膜后壁沉着物(KP),房水闪辉,瞳孔缩小但仍可见瞳孔,眼部炎症评分(0.47±0.09)。第6-7天可见,发生了显着的葡萄膜炎反应,其特征在于前房重度混浊(积脓),房水混浊、瞳孔缘灰白色絮状物、瞳孔膜闭等体征,眼部炎症评分(2.06±0.68、2.81±0.75)。免疫后第7天,大鼠眼球病理切片示大鼠角膜下、虹膜根部、睫状体周围、视网膜和其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以上表明EAU大鼠模型成功建立。2、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各时间点IL-4、IL-15、IFN-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祛风活血丸低剂量组、祛风活血丸高剂量组以及熊胆开明片组表达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5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祛风活血丸低剂量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祛风活血丸高剂量组以及熊胆开明片组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祛风活血丸低剂量组、祛风活血丸高剂量组以及熊胆开明片组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通过采用IRBP抗原-佐剂乳化剂主动免疫Lewis大鼠,可以成功诱导并建立EAU大鼠模型。2、祛风活血丸能够抑制EAU大鼠IL-15和IFN-γ的表达,同时增强IL-4的表达,证实了IL-4、IL-15和IFN-γ是祛风活血丸干预EAU的作用靶点。即祛风活血丸可通过抑制IL-15和IFN-γ的表达、增强IL-4的表达,促进达到改善EAU病理过程的目的。3、祛风活血丸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症因子IL-15和IFN-γ的表达,并增强抑炎症因子IL-4的表达以发挥其抗炎作用。

易妙[7](2017)在《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对IRBP干预下大鼠RPE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对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干预下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观察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对IRBP干预下大鼠RPE细胞Fas和Fas L表达的影响。从细胞生物学角度探讨祛风活血丸治疗葡萄膜炎(uveitis)的作用机制,为祛风活血丸治疗葡萄膜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选用成年健康无眼疾Lewis雄性大鼠眼球,酶消化法获取RPE原代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采用Cytokeratin-8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法对细胞进行鉴定。(2)选用成年健康大鼠40只,雌雄不限,体重240g左右,随机分成空白组、祛风活血丸2.5倍组(低剂量组)、祛风活血丸5倍组(中剂量组)和祛风活血丸10倍组(高剂量组)共4组,分别用蒸馏水和祛风活血丸悬浮液进行灌胃,2次/天,灌胃7天后,腹主动脉取血,获取空白血清和低、中、高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3)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或空白血清培养的大鼠RPE细胞及不予以处理的大鼠RPE细胞的吸光度值(OD),观察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大鼠RPE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最佳作用于大鼠RPE细胞的血清浓度。(4)将实验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2组,模型组采用IRBP刺激RPE细胞,模拟体外葡萄膜炎环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RPE细胞的细胞因子IL-6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12、24、36、48h各时间点的表达。(5)将实验分成空白对照组、正常血清组、模型组、治疗组4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RPE细胞的凋亡率,观察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对IRBP干预下大鼠RPE细胞凋亡率的影响。(6)将实验分成空白对照组、正常血清组、模型组、治疗组4组,ELISA、PCR法检测各组大鼠RPE细胞Fas、Fas L蛋白、m RNA表达情况,观察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作用后Fas、Fas L在大鼠RPE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成功培养大鼠RPE细胞。(2)成功制备含药血清,选择5倍的含药血浆作为实验的干预浓度。(3)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正常血清组与空白对照组RPE细胞凋亡率基本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治疗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PE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RPE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Fas、Fas L蛋白含量,正常血清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PE细胞中Fas、Fas L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RPE细胞中Fas、Fas L蛋白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PCR法检测Fas、Fas L中m RNA含量,空白对照组与正常血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Fas、Fas L m RNA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Fas m RN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as L m RNA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Fas、Fas L m RNA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能抑制IRBP作用下大鼠RPE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之一是祛风活血丸可抑制Fas、Fas L蛋白的表达,使Fas/Fas L构成比降低。

易妙,喻京生,龙辉[8](2016)在《Fas及其配体FasL等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参与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膜炎是一种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的疾病,可由感染、外伤、遗传、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发。其中,以自身免疫反应最为常见。对免疫学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是目前葡萄膜炎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中,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活动之间的关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免疫应答体系。而近期的研究发现,Fas及其配体Fas L等相关基因在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可能是葡萄膜炎反复发作的原因。

曹永贺[9](2015)在《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基于Fas/FasL作用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本课题是在中医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遵循现代循证医学的原则,采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活动期脾虚湿盛型RA患者口服XFC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等的变化,客观评价XFC的有效性、安全性。根据XFC治疗前后,RA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中有关凋亡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与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XFC治疗RA的作用机制。2.方法活动期RA患者共304例,分别来自四个研究中心风湿科的门诊、住院患者。治疗组口服XFC(3粒/次,tid)+LEF(模拟剂),对照组口服LEF(10mg/次,qn)+XFC(模拟剂)。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符合排除标准和未能完成试验的患者共22例,剩下282例均完成临床试验。取得随机号之日,作为治疗及观察的起始日期,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均观察3个疗程,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1次。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第4周,第8周)、第3个疗程结束后(第12周)有关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生活质量及合并用药、不良事件等。随机选取28例RA患者(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择10例健康者为NC组。应用FCM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及NC组CD4+T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凋亡基因Fas,FasL,Caspase-3,Caspase-8,bcl-2,bax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B测定凋亡蛋白fas,fasl,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量。分析RA组CD4+T细胞凋亡率、凋亡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3.结果3.1临床研究结果治疗后第4、8、12、16周分别计算ACR20、ACR50、ACR70的数值,xfc组vslef组,p>0.05,2组总体疗效相当。xfc组、lef组治疗后das28-3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两组实验室指标:治疗后,xfc组esr、crp、rf值降低,vs治疗前,p>0.05,ccp明显降低,p<0.01;lef组治疗后esr、rf值明显降低,vs治疗前,aap<0.01,crp值下降,vs治疗前,ap<0.05。治疗后,lef组vsxfc组,p>0.05。xfc组治疗后ccp、dd值明显降低,vs治疗前,aap<0.01,xfc组治疗后tt值下降,vs治疗前,p<0.05。lef组治疗后plt明显降低,vs治疗前,aap<0.01,dd值降低,vs治疗前,a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xfc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分明显降低,vs治疗前,p<0.01;治疗后,lef组vsxfc组,p<0.05,xfc组优于lef组。2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中医次要症状分值均明显降低,vs治疗前,p<0.01;治疗后,疲倦乏力、纳食减少,大便稀溏,lef组vsxfc组,p<0.01,xfc组明显优于lef组。2组治疗后,关节晨僵时间、压痛数、肿胀数均明显减少,vs治疗前,p<0.01;关节压痛数治疗后,lef组vsxfc组,p<0.01,xfc组明显优于lef组。关节肿胀数在12周-1周的差值,lef组vsxfc组,p<0.05,xfc组优于lef组。2组治疗后,患者对关节疼痛、疾病整体评分,医师对疾病活动评分均明显下降,vs治疗前,p<0.01。2组治疗前、后关节x线分级比较,p>0.05;治疗后,lef组vsxfc组,p>0.05。2组治疗后,生活之力及精神状况haq、qlt、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vs治疗前,p<0.01。sds在治疗后,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lef组vsxfc组,p<0.05,xfc组优于lef组。不良事件(上腹部不适、头发脱落),肝、肾功能,血、便、尿常规,心电图等异常发生率,lef组vsxfc组,p>0.05。3.2实验研究结果cd4+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治疗前,xfc组、lef组与nc比较,p<0.001。治疗后,xfc组vslef组,p>0.05,xfc组、lef组各自与治疗前比较,p<0.001。cd4+t细胞凋亡蛋白fas、fasl、caspase8、caspase3、bcl-2、baxmrna相对表达量,治疗前,xfc组、lef组与nc比较,p<0.001;2组治疗后,fas、caspase3、fasl、caspase8、bax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vs治疗前,p<0.001;bcl-2,xfc组vslef组,p<0.001。cd4+t细胞凋亡蛋白表达量(wb法),治疗前,fas、fasl、caspase3,xfc组vsnc,p<0.001,caspase8,p<0.05。xfc组治疗后,fas、caspase3fasl、caspase8的表达量明显升高,vs治疗前,p<0.001。lef组治疗后,fas、caspase8、caspase3表达量明显升高,vs治疗前,p<0.001;fasl表达量升高,vs治疗前,p<0.05。cd4+t细胞凋亡率与esr、rf呈负相关;fas与esr、crp呈负相关;caspase3与esr呈负相关;bcl-2与esr呈明显正相关;bax与关节肿胀数呈明显负相关。结果表明:xfc、lef治疗ra均有疗效。xfc可显着改善ra患者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及中医症状积分、疲倦乏力、纳食减少、大便稀溏等。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当。xfc能够增加ra患者cd4+t细胞凋亡水平,上调fas、fasl、caspase8、caspase3、bax的表达量,下调bcl-2的表达量。某些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主要观察指标esr、rf、关节肿胀数等密切相关。4.结论xfc治疗ra与lef疗效相当。xfc能够显着减少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及改善中医症状积分、疲倦乏力、纳食减少、大便稀溏、sds积分等。说明xfc不仅可以治疗ra,还具有整体调节,改善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缓解患者思想压力,改善精神状态的作用。2组不良事件均为轻、中度。xfc是一种治疗ra的有效药物,有较好的临床疗效。xfc能够增加ra患者cd4+t细胞凋亡水平,上调fas、fasl、caspase8、caspase3、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某些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与ESR、RF、关节肿胀数等密切相关。推测XFC治疗RA的机制可能在于增加调控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黄霄,王培,叶河江[10](2010)在《补肾明目口服液对葡萄膜炎慢性化发病机制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补肾明目口服液对慢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和Fas、FasL表达活性的影响,探讨补肾明目口服液在葡萄膜炎慢性化发病机制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取补肾明目口服液含药兔血清。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例慢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补肾明目口服液的含药血清(20%,10%,5%)刺激下淋巴细胞凋亡和自杀相关因子/自杀相关因子配体(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慢性葡萄膜炎患者PBL凋亡率低于正常组(P<0.05),Fas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FasL表达与正常组差异不明显(P>0.05);10%,20%含药血清可增加慢性葡萄膜炎患者PBL的凋亡率(P<0.01),降低Fas表达(P<0.01),升高FasL的阳性细胞率(P<0.01)。结论慢性葡萄膜炎患者PBL存在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紊乱,中药补肾明目口服液在体外可纠正其紊乱,增高PBL的凋亡。研究为中药延缓慢性葡萄膜炎复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CD161分子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葡萄膜炎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1.1.1 葡萄膜炎概述
        1.1.2 抗原在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1.1.3 天然免疫细胞在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1.1.4 自身免疫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
        1.1.5 其它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
        1.1.6 葡萄膜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1.2 CD161分子与T细胞
        1.2.1 CD161分子概述
        1.2.2 CD161的配体
        1.2.3 CD161分子在人类T cells上的免疫表型
    1.3 转录因子CREMα与T细胞
        1.3.1 CREMα简介
        1.3.2 CREMα介导T细胞的调控机制
第2章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表面CD161分子的分布与表达
    2.1 实验材料
        2.1.1 样本来源
        2.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1 样本采集
        2.2.2 血清的分离
        2.2.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
        2.2.4 细胞表面染色
        2.2.5 细胞培养
        2.2.6 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2.2.7 Luminex检测细胞因子
        2.2.8 数据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正常人和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CD161分子分布与表达
        2.3.2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Th1和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
        2.3.3 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CD161~+Th1和CD161~+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
        2.3.4 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CD8~+CD161~+T细胞分泌和表达IFN-γ的水平
        2.3.5 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血清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
    2.4 讨论
第3章 环孢素对CD161分子的作用和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样本来源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2.1 样本采集
        3.2.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
        3.2.3 细胞培养
        3.2.4 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提取
        3.2.5 细胞表面染色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3.2.6 Luminex检测细胞因子
        3.2.7 数据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环孢素对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Th1和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
        3.3.2 环孢素对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CD161~+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
        3.3.3 环孢素对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CD8~+CD161~+T细胞表达IFN-γ水平的影响
        3.3.4 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
    3.4 讨论
第4章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中CREMα的表达
    4.1 实验材料
        4.1.1 样本来源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主要试剂
        4.1.4 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和步骤
        4.2.1 PBMC分离
        4.2.2 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
        4.2.3 CD4~+T细胞总RNA的提取
        4.2.4 CD4~+T细胞总RNA浓度测定
        4.2.5 CD4~+T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
        4.2.6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4.2.7 CD4~+T细胞蛋白的提取
        4.2.8 总蛋白浓度的测定
        4.2.9 Western Blot检测
        4.2.10 数据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CD4~+T细胞磁珠分选结果
        4.3.2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REMα、CD161、RORγt和IL-17A mRNA的表达情况
        4.3.3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REMα、CD161、RORγt和IL-17A蛋白的表达情况
    4.4 讨论
第5章 CREMα对CD161分子表达的调控作用
    5.1 实验材料
        5.1.1 样本来源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1.3 主要试剂
        5.1.4 溶液配制
    5.2 实验方法和步骤
        5.2.1 PBMC分离
        5.2.2 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
        5.2.3 CD4~+T细胞的培养
        5.2.4 实验分组
        5.2.5 设计及合成siRNA
        5.2.6 CD4~+T细胞的siRNA转染
        5.2.7 CD4~+T细胞总RNA的提取、CD4~+T细胞总RNA浓度测定、CD4~+T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5.2.8 CD4~+T细胞蛋白的提取、总蛋白浓度的测定和WesternBlot检测
        5.2.9 数据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对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D4~+T细胞中转染siRNA后,CREMα、CD161、RORγt和 IL-17A mRNA的转录情况
        5.3.2 对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CD4~+T细胞中转染siRNA后,CREMα、CD161、RORγt和 IL-17A蛋白的表达情况
    5.4 讨论
第6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TNFSF/TNFRSF及胞内DN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Behcet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TNFSF/TNFRSF基因多态性与Behcet病遗传易感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胞内DN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Behcet病易感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TNFSF/TNFRSF相关成员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凋亡基因PDCD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特发性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凋亡基因PDCD1,PDCD1LG2,FAS和FASL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特发性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凋亡基因PDCD1,PDCD1LG2,FAS和FASLG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JIA相关性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PDCD1及其配体、FAS及其配体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
致谢

(4)VKH患者血浆外泌体功能及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试剂
        1.1.2 主要器材
        1.1.3 血液样本的收集
        1.1.4 血浆的分离和保存
        1.1.5 外泌体的分离纯化
        1.1.6 外泌体的鉴定
    1.2 结果
        1.2.1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
        1.2.2 Western Blot结果
        1.2.3 纳米粒度分析仪结果
    1.3 讨论
        1.3.1 外泌体的分离方法
        1.3.2 外泌体的鉴定方法
    1.4 小结
二、miRNA芯片检测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试剂
        2.1.2 主要器材
        2.1.3 从外泌体中提取miRNAs
        2.1.4 miRNA芯片分析
        2.1.5 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
        2.1.6 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预测
        2.1.7 差异表达miRNAs的 GO分析
        2.1.8 筛选差异表达miRNAs的 pathway分析
    2.2 结果
        2.2.1 进行miRNA芯片的患者基本信息
        2.2.2 miRNA芯片结果
        2.2.3 差异表达miRNAs的 GO分析
        2.2.4 差异表达miRNAs的 KEGG分析
    2.3 讨论
        2.3.1 差异表达的miRNAs在疾病中的研究
        2.3.2 差异表达miRNAs相关的通路分析
    2.4 小结
三、qRT-PCR验证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试剂
        3.1.2 主要器材
        3.1.3 提取miRNAs
        3.1.4 细胞和组织提取总RNA
        3.1.5 miRNA逆转录为cDNA
        3.1.6 总RNA逆转录为cDNA
        3.1.7 qRT-PCR
        3.1.8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进行qRT-PCR验证的患者基本信息
        3.2.2 qRT-PCR验证结果
        3.2.3 hsa-miR-423-3p靶基因预测
    3.3 讨论
    3.4 小结
四、外泌体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的影响
    4.1 对象和方法
        4.1.1 实验试剂
        4.1.2 主要器材
        4.1.3 从全血组织中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
        4.1.4 从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分离CD4~+T细胞
        4.1.5 CFSE染色
        4.1.6 刺激活化T淋巴细胞
        4.1.7 T细胞增殖实验
        4.1.8 流式细胞仪测CD4~+T细胞的增殖
        4.1.9 统计学分析
    4.2 结果
        4.2.1 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CD4~+T淋巴细胞
        4.2.2 CFSE测细胞增殖
        4.2.3 VKH患者血浆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抑制自体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编码RNA与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白芍总苷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活化诱导细胞死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白芍总苷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TGP促进AICD的机制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药白芍总苷的研究进展
    5.1 来源、成分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特点
    5.2 药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5.3 临床应用
    5.4 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及研究展望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血清IL-4、IL-15、IFN-γ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2.实验方法
        2.1 EAU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EAU大鼠模型验证
        2.3 动物分组
        2.4 给药剂量及方法
        2.5 实验动物含药血清的制备
        2.6 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大鼠IL-4、IL-15和IFN-γ表达的影响
    3.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EAU大鼠模型造模结果及炎症评分
        1.1 大鼠眼前节裂隙灯下观察
        1.2 大鼠眼前节反应炎症评分
        1.3 组织病理学检查
    2.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IL-4、IL-15和IFN-γ表达的情况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2.自身免疫因子与EAU
    3.IL-4与EAU
    4.IL-15与EAU
    5.IFN-γ与 EAU
    6.祛风活血丸的相关研究
    7.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7)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对IRBP干预下大鼠RPE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设备
        1.4 实验药物
        1.5 实验细胞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2.2 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的制备
        2.3 含药血清对大鼠RPE细胞毒实验
        2.4 IRBP干预下模拟体外大鼠RPE葡萄膜炎环境
        2.5 含药血清对IRBP干预下大鼠RPE细胞凋亡的影响
        2.6 含药血清对IRBP干预下大鼠RPE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
        2.7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和分析
    1 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及鉴定结果
        1.1 大鼠RPE细胞生长情况
        1.2 大鼠RPE细胞鉴定结果
    2 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浓度加入量
    3 IRBP干预下模拟体外大鼠RPE葡萄膜炎环境
    4 含药血清对IRBP干预下大鼠RPE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5 含药血清作用后Fas、FasL在大鼠RPE细胞中的表达
        5.1 含药血清作用后Fas、Fas L蛋白在大鼠RPE细胞中的表达
        5.2 含药血清作用后Fas、FasL mRNA在大鼠RPE细胞中的表达
第三部分 讨论
    1 葡萄膜炎的认识
    2 体外RPE细胞葡萄膜炎环境的探讨
    3 Fas/FasL系统与细胞凋亡
    4 葡萄膜炎的治疗
        4.1 葡萄膜炎的西医治疗
        4.2 葡萄膜炎的中医治疗
    5 祛风活血丸的研究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实验图片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Fas及其配体FasL等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参与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及热点
二、Fas和Fas L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1. Fas抗原:
    2. Fas L:
三、Fas/FasL与细胞凋亡
    1. 细胞凋亡:
    2. Fas及其配体FasL:
四、Fas/FasL与免疫反应
    1. 免疫应答和免疫调控:
    2. 免疫赦免:
五、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在葡萄膜炎中的意义

(9)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基于Fas/FasL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免疫异常导致滑膜细胞增生、关节功能障碍
    2.细胞凋亡障碍是RA发病的机制之一
        2.1 滑膜细胞凋亡不足引起滑膜组织过度增生,诱发RA疾病
        2.2 CD4+T细胞凋亡障碍促进RA滑膜组织增生和血管翳形成
    3.凋亡基因的异常表达促进RA的发生和病情进展
        3.1 低表达Fas导致凋亡障碍,促进滑膜组织的增值
        3.2 高表达Bcl-2 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滑膜组织的增值
        3.3 低表达Caspase引起凋亡障碍
    4.Fas/FasL通路的异常引起凋亡障碍,导致RA的发生
    5.“脾虚”的现代研究
        5.1 脾虚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5.2 脾虚引起凋亡蛋白表达异常,导致凋亡障碍
    6.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及实验研究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2.3 活动期判断标准
        3.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4.治疗方法
        5.实验方法
        5.1 主要试剂
        5.2 主要仪器设备
        5.3 CD4+T细胞凋亡指标(AnnexinV)检测
        5.4 CD4+T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5.5 qRT-PCR测定凋亡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
        5.6 WB测定凋亡蛋白的表达量
        6.观察指标
        6.1 疗效性指标
        6.2 实验室指标
        6.3 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抑郁、焦虑量表评估
        6.4 关节功能分级
        6.5 VAS评分
        6.6 中医症状和体征评分
        6.7 X线片骨质损害程度分期
        6.8 合并用药情况
        6.9 安全性指标
        7.疗效判定标准
        8.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临床疗效
        1.1 两组疗效评价指标的比较
        1.2 两组治疗前后DAS28评分的比较
        1.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1.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
        1.5 两组治疗前后HAQ、QLT、SDS、SAS评分的比较
        1.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X线分级的比较
        2.实验结果
        2.1 三组间CD4+T细胞凋亡水平的比较
        2.2 CD4~+T细胞凋亡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比较
        2.3 CD4~+T细胞凋亡蛋白表达量的比较
        2.4 CD4~+T细胞凋亡指标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3.合并用药
        4.安全性指标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比较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尿常规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祖国医学对RA的认识
    2.“从脾论治”RA的依据
        2.1 历代“从脾论治”RA的理论
        2.2 脾为后天之本
        2.3 脾与营卫气血
        2.4 脾主肌肉
        2.5 脾主湿
    3.XFC的组成与方义分析
        3.1 黄芪
        3.2 薏苡仁
        3.3 雷公藤
        3.4 蜈蚣
    4.XFC治疗RA的临床研究
    5.XFC治疗RA的实验依据
    6.临床疗效的研究
        6.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
        6.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晨僵时间、肿胀、压痛数比较
        6.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6.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X线分级
        6.7 两组患者合并用药及安全性观察
    7.实验研究及XFC治疗RA的作用机制
        7.1 CD4+T细胞异常在RA中的重要作用
        7.2 FCM法检测CD4+T细胞凋亡水平
        7.3 qRT-PCR、WB法检测凋亡基因、蛋白
        7.4 RA患者CD4+T细胞凋亡指标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7.5 XFC治疗RA的作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调控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的研究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补肾明目口服液对葡萄膜炎慢性化发病机制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CD161分子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佟柏楠. 吉林大学, 2020(08)
  • [2]TNFSF/TNFRSF及胞内DN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Behcet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 胡丽丽.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3]凋亡基因PDCD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特发性葡萄膜炎遗传易感性研究[D]. 庞婷婷. 郑州大学, 2020(02)
  • [4]VKH患者血浆外泌体功能及外泌体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性分析[D]. 李冰.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白芍总苷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活化诱导细胞死亡的影响[D]. 熊传锋. 南方医科大学, 2019(12)
  • [6]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血清IL-4、IL-15、IFN-γ表达的影响[D]. 王颢筱.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祛风活血丸含药血清对IRBP干预下大鼠RPE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D]. 易妙.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4)
  • [8]Fas及其配体FasL等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参与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易妙,喻京生,龙辉.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03)
  • [9]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基于Fas/FasL作用机制探讨[D]. 曹永贺.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5(03)
  • [10]补肾明目口服液对葡萄膜炎慢性化发病机制的干预作用[J]. 黄霄,王培,叶河江. 时珍国医国药, 2010(11)

标签:;  ;  ;  ;  ;  

Fas/FasL抗原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