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炉氧气助燃控制电路

煤气炉氧气助燃控制电路

一、燃气炉加氧助燃控制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王连勇[1](2009)在《煤高温空气无焦油气化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大部分中小型燃煤工业炉窑(不包括电厂锅炉)采用直燃煤工艺,燃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为了解决直燃煤工艺引发的环境问题,近些年中小型燃煤工业炉窑开始采用煤气化技术,其中传统的固定床气化炉约占90%。固定床气化炉的出炉煤气热值低、焦油含量高,这样的热脏煤气不宜直接燃用。若采用炉外净化工艺,由于煤气净化设备复杂,运行费用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不适合我国大量而分散的中小型燃煤工业炉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燃煤工业炉的煤转换效率低、煤气热值低、焦油含量高等问题,论文开发了“煤高温空气气化ˉˉ高温贫氧燃烧一体化实验系统”和煤无焦油气化技术。一方面利用燃气炉窑排出的高温烟气预热空气,将高温空气作为煤气化炉的高温气化剂使煤高效气化:另一方面使焦油在煤气化过程中裂解并转化为可燃气体,实现洁净燃烧。论文工作为煤气化炉的结构设计和操作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中小型燃煤工业炉窑的节能减排开辟了新途径。1.论文自行设计了煤高温空气气化炉,首次成功实现空气高度预热的煤常压固定床气化工艺。研究了气化操作参数对气化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保持气化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空气预热温度由500℃提高到800℃时,煤气热值提高幅度达32.5%。气化当量比和汽碳比对气化指标的影响本质上是通过改变气化温度来实现的,且气化当量比和汽碳比均存在一个最佳操作区域。在保证气化炉内不结焦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大的气化当量比和较小的汽碳比并提高空气预热温度。空气预热温度越高,煤气热值、气化效率等气化指标越好,而不同的空气预热温度又对应不同的最佳气化当量比,空气预热温度越高,最佳气化当量比越小。2.论文将煤高温空气气化和高温贫氧燃烧技术相结合,开发了煤高温空气气化ˉ高温贫氧燃烧一体化实验系统。一体化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气化空气流量随鼓风机开度增加和排烟机开度减小而逐渐增加,助燃空气流量则随排烟机开度增加和鼓风机开度减小而逐渐增加。实验得到气化空气和助燃空气的分流量范围分别为0-68.5 Nm3/h和0-122.5Nm3/h,可以分别满足气化和燃烧过程的需要;一体化系统使燃气加热炉烟气显热得到充分利用,使煤高温空气气化过程比常温空气气化过程的气化效率和热效率分别提高7.3%和6%,整个一体化系统比常规燃用热发生炉煤气的工业炉窑热效率提高约30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一体化系统的优越性。3.利用TG-MS联用仪研究了煤焦油热裂解时的热失重特性和气相产物的逸出规律,阐述了焦油热裂解机理。结论如下:(1)焦油在100℃左右出现缓慢失重,从200℃开始出现剧烈失重,323℃左右失重速率最大,达到16.38%/℃,之后失重速率逐渐降低,当温度升高至800℃时失重速率缓慢增大,在877℃、1084℃和1235℃左右分别出现三个失重峰,1300℃时热分解基本结束,固体残留物约占49.8%。(2)焦油的热解过程中,H20的析出可以分为三个区间,分属于吸附水的脱出和羟基之间发生缩聚反应产生的热解水以及稳定含氧官能团的断键,其中在316℃左右析出最明显。H2在400~1050℃之间大量析出,从1050℃开始,H2进入缓慢生成阶段。CH4、C2H4和C2H2的析出均存在一个类似高斯分布的峰,其析出峰的强度差异说明焦油裂解产生的小分子碳氢化合物以CH4和C2H4为主。C3、CO和CO2均在800℃以上的高温下析出明显。4.论文对煤高温空气固定床气化炉的结构进行了改造,利用改造后的气化炉在典型的工况下进行了无焦油气化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喉口型双火层固定床气化炉结构,开发了煤高温空气无焦油气化炉。结果表明:(1)二次空气的加入对降低煤气中焦油的含量作用明显。对上吸式气化炉,采用在干馏段加入二次空气的方法仅能给煤气中的焦油裂解提供一个高温环境,但这需要以燃烧部分煤气为代价,煤气热值反而降低,不能获得去除焦油和提高煤气热值的双重效果。对改造后的气化炉,二次空气的加入,提高了气化炉内上部氧化层的最高温度和还原层的整体温度,加剧了焦油的裂解反应、Boudouard反应和水煤气反应,不仅大大降低了煤气中焦油含量,而且使煤气中CO和H2浓度升高,提高了煤气热值和气化效率,改善了气化过程。(2)气化炉的双火层结构和三段供风方式使出炉煤气中焦油含量大大降低,煤气热值明显提高,煤气中焦油含量最低可达10mg/Nm3,煤气热值高达6466.9kJ/Nm3,完全可满足各种燃烧器和加热工艺要求,实现了煤无焦油气化。(3)炉箅空气的加入可提高碳转化率,降低炉渣含碳量,但炉箅空气比例过大,对降低煤气中焦油含量不利。(4)适量水蒸汽的加入可降低煤气中焦油含量,因为它可与某些焦油成分发生反应,但水蒸汽量过大会导致床层温度下降,反而会使煤气中焦油含量升高。

苏永道[2](2002)在《燃气炉加氧助燃控制电路》文中研究表明 在冬季使用燃气炉时,家庭的门窗往往都关闭得较严密,有时会引起燃气炉缺氧,使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燃烧不充分而出现红色火焰,甚至冒黑烟,造成能源的浪费。针对燃气炉缺氧的弊端,笔者设计了燃气炉加氧助燃控制电路。

苏永道[3](2001)在《燃气炉加氧助燃控制电路》文中提出 在冬季使用燃气炉时,家庭的门窗往往都关闭得较严密,有时会引起燃气炉缺氧,使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燃烧不充分而出现红色火焰,甚至冒黑烟,造成能源的浪费。针对燃气炉缺氧的弊端,笔者设计了燃气炉加氧助燃控制电路,其原理如图1所示。IC1、IC2为NE555时基集成电路,IC1构成光控施密特触发器,用于光电信号的整形。IC2构成单

二、燃气炉加氧助燃控制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燃气炉加氧助燃控制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1)煤高温空气无焦油气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煤炭利用概况
        1.1.2 我国煤气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煤(生物质)高温空气气化技术研究进展
        1.2.2 无焦油气化研究概述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提出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煤高温空气气化实验研究
    2.1 煤高温空气气化实验
        2.1.1 实验装置
        2.1.2 实验原料及方法
        2.1.3 实验过程
        2.1.4 实验数据的整理
    2.2 煤高温空气气化原理
    2.3 实验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3.1 空气预热温度
        2.3.2 气化当量比
        2.3.3 汽碳比
        2.3.4 煤气化过程操作参数的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煤高温空气气化—高温贫氧燃烧一体化系统
    3.1 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3.1.1 煤高温空气气化过程的能量分析
        3.1.2 高温贫氧燃烧技术
        3.1.3 煤高温空气气化技术与高温贫氧燃烧技术的有机结合
    3.2 一体化系统的实验研究
        3.2.1 实验装置
        3.2.2 实验原料及过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冷态实验
        3.3.2 热态实验
        3.3.3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焦油热裂解的实验研究
    4.1 煤热解过程及焦油的产生
        4.1.1 煤热解过程的物理变化
        4.1.2 煤热解过程的化学反应
    4.2 煤焦油热裂解实验
        4.2.1 原料及其制备
        4.2.2 实验装置及条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热失重分析
        4.3.2 气相产物的逸出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煤无焦油气化实验研究
    5.1 二次空气对煤气化过程的影响
        5.1.1 实验装置
        5.1.2 实验原料及方法
        5.1.3 实验过程
        5.1.4 结果与分析
    5.2 煤无焦油气化实验
        5.2.1 实验装置
        5.2.2 实验原料及方法
        5.2.3 实验过程
        5.2.4 实验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3 煤高温空气无焦油气化炉设计
        5.3.1 气化炉的结构设计
        5.3.2 气化炉的喉口设计
        5.3.3 煤高温空气无焦油气化炉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和学习经历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和发表的论文

四、燃气炉加氧助燃控制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 [1]煤高温空气无焦油气化实验研究[D]. 王连勇. 东北大学, 2009(06)
  • [2]燃气炉加氧助燃控制电路[J]. 苏永道. 中小企业科技, 2002(01)
  • [3]燃气炉加氧助燃控制电路[J]. 苏永道. 电子世界, 2001(08)

标签:;  ;  ;  

煤气炉氧气助燃控制电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