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装裱与现代设计

中国书画装裱与现代设计

一、中国书画装裱与现代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守明[1](2020)在《迟来的归位:从图案、装潢到平面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个舶来品,现代设计在中国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本文从图案、装潢到平面设计的专业名称的演化中,详实地论述了百年来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民国时期的图案科,新中国成立后的工艺美术教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设计教育。平面设计专业的三个发展阶段既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微观镜像,也是中国设计教育从模仿、探索到主体性自觉的过程。对平面设计教育的认知与解读,有助于廓清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脉络,也能够让平面设计专业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变革。

王廷智,梅峥[2](2020)在《成都市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前言成都艺术品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独树一帜,特别在西南地区,更处于中心地位,这主要得益于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稳定的政治局势,让成都人民常年享受安逸慵懒的生活,也让当地人的心态更加平和与包容,再加上充裕的休闲时间,使成都孕育出了各种风格的文人和艺术家,这给成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王时运[3](2020)在《基于色彩分析阐释南宋绍兴装裱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汲取《绍兴御府书画式》中的材料样式与色彩分类在使用上的美学经验,用于自己的装裱实践中,并采用如色差仪、电脑设计软件等现代手段,对不同部分的色度进行检验和前期设计预览,阐释《绍兴御府书画式》中的色彩美学对于今天书画装裱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宋哲琦[4](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左璇[5](2020)在《手工宣纸润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唐代产生宣纸以来,它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被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集工艺与艺术为一体,既可以用来书写、作画,还可以当作印刷、包装材料,也可以作为装饰用品,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可以传承文化,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历史上,人们不断地用自己的智慧改进宣纸的制造加工工艺,使质量与性能不断地提高,经过长期的发展,宣纸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在如今以消费为主的社会中,它唤起了文化记忆,意味着人们的文化活动空间与文化消费情境发生改变,人们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有所提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实验分析的方法,首先介绍宣纸的历史渊源,界定“宣纸”概念,按不同依据对其进行分类,概述宣纸的特性,并对宣纸的加工工艺进行归纳整理,研究分析每一种加工工艺及其代表性纸张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然后对宣纸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概括梳理,为后续的文物保护提供思路,同时也可为其他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借鉴;最后利用实验仪器,通过实验测试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厂家不同润墨程度的宣纸进行润墨性能的评价研究,探索宣纸润墨性能的量化表征,为后续纸张润墨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宣纸特性有润墨性、稳定性、耐久性和抗虫性四种,尤其润墨性会直接影响作品表现效果;而润墨性能的表现会受到宣纸加工工艺的影响,进而改变了宣纸的生熟程度,其加工工艺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即染色、施胶、涂布和洒溅,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巧妙之处,均可以生产出独具特色的纸张;通过对宣纸与现在生活结合度的梳理研究,可以发现宣纸的润墨性会影响其用途,可用作书画用纸、印刷用纸、保护修复用纸等,应用范围很广,故可以加大对其文化方面的利用,使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新价值。宣纸作为纸中精品,最适宜用来呈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这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润墨性能,所以结合市面上常用的手工宣纸类型进行了润墨性能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可从灰度、吸收速率、扩散形状与面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通过对比其与其它手工纸的润墨性能可以发现宣纸润墨性最佳,且本身熟化程度也会影响润墨性能。

杨婧男[6](2020)在《造物-团扇的设计学视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团扇是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艺术形式,它以其浓厚的历史底蕴和古朴的造型特征,凝结着中华民族丰富的造物思想、独特的审美规律和恬静无为的艺术氛围。团扇不仅是招风、纳凉、遮面、仪仗的道具,也是集形制设计、图案表现、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意境烘托为一体的特殊形式载体。它既是传输作品情理旨趣的造物符号,也是表达隐喻精神的文化器物。团扇设计造型稳重典雅、气韵古朴生动,是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和设计哲学的工具,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故本文以“团扇”这一独特的设计符号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研读文献法、比较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承载着历史文脉的团扇设计进行相对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主要内容和方法、目的与意义及课题框架为出发点进行概括归纳。第二部分是对团扇的起源与演变的描述,分析团扇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历史演变过程之中特殊形制的变化。第三部分是以设计学视角为理论角度,对团扇的设计符号、造型材料、表现内容、形式分析进行深入研究。第四部分是分析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在团扇中的设计体现。第五部分是当代平面设计对于团扇设计的借鉴,从团扇中提取设计元素对当今设计进行适形的表现与应用。第六部分结合前期理论成果,将团扇形象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进行创意应用实践。本文旨在将团扇中的设计语言、设计形式与平面构成法则相联系,从设计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绵延千年的团扇设计所独有的生命力。

周祎唯[7](2020)在《宣纸手工造纸技艺与文创设计的融合探究 ——以“叹为观纸”文创系列设计为例》文中提出宣纸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立足于安徽传统文化,其制作工艺的繁复、文化内涵的丰富、材质肌理的多变等都体现了古人造纸艺术的工匠精神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将宣纸与文创设计进行融合,是对宣纸文化保护、传承与发扬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宣纸博物馆”新馆开馆已有五年,但宣纸文化的推广与创新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因此,本文针对宣纸文化的发展、传承的丰富与完善问题,以及“宣纸”类文创产品再设计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板块展开:一、运用文本分析、案例分析法研究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宣纸类产品的发展现状,对其推广性、功能性、多元性等特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以下问题:开发种类不丰富、实用性不足、文化特征不明显、品牌同质化等问题。其次与国内外传统手工技艺纸类的文创产品现状进行类比分析,总结出,产品设计不具个性化、消费群体有局限性等。二、运用文献研究、图案分析法,对宣纸的艺术特性其制作技艺所包涵的工匠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习俗文化、宗教内涵、文人书画传承的演变与发展。通过以上研究,探究宣纸类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即情感化、功能化、非遗文化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的原则。三、将以上设计方法运用于“叹为观纸”宣纸的品牌包装以及文创系列用品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宣纸文化的推广,从而更好得让宣纸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广义的角度上,对宣纸独特的制作工艺、艺术特征等进行探讨。从狭义的角度上,将安徽宣纸与文创设计融合,这种创新形式能加强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与关注。设计师可以通过开拓非遗的衍生品及设计传统手工艺的文创产品来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由繁杂到简约、粗俗到素雅、传统与创新的转变,对宣纸艺术价值的思考提供了新的思路。

朱娜,沙莉[8](2019)在《扬州土特产食品包装上的“中国书画元素”特征及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书画元素"是扬州土特产食品包装上的常见内容。但是,近年来,一些扬州土特产食品包装在运用"中国书画元素"时不断地寻求创新和突破,呈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征。这些创新与努力说明,艺术设计领域对待传统艺术文化的观念的转变,不再是简单的消费,而是正视、突破文化断层,努力挖掘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促进传统与现代中国艺术文化的交流,实现传统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这种探索正在促进"中国风"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的形成,也必将实现中国特色文化的又一次升华。

张凯[9](2019)在《10至13世纪东亚地区罗汉图像与信仰研究》文中提出10至13世纪是东亚地区罗汉图像与信仰发展的兴盛期。一方面,罗汉思想持续丰富,传播空间不断扩大,信仰圣地得以确立;另一方面,罗汉画家及画评出现,造像数量增加,图像类型增多,艺术水平达到顶峰。将罗汉图像与信仰视为整体给予分析,对于研究东亚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罗汉信仰文本生成并型塑图像,即从佛教典籍、民间故事和士人诗文三个层面,确立罗汉图像创作理念,丰富表现内容,拓展禅意维度。与此同时,华严与禅宗思想的流布赋予了罗汉图像创作语境。而文本在东亚各国接受中的不同解读,又引发罗汉图像在技法、风格、组合上更为复杂地变化。其次,罗汉图像对信仰产生助推与制约,即从场景配置、物质载体、图像运用三个层面影响信仰。一方面,十六、十八、五百罗汉在场景空间中与佛菩萨图像的不同配置,既是对信仰文本的观照,也反映了文本在具体解读中地延伸和融合。另一方面,图像在塑绘材质上的丰富性增强了信仰的亲和力,比例尺寸特征体现出信仰中的秩序感。特别是图像载体由壁面向纸面的转化,在丰富图像创作手法,促进传播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信众观看方式的变化,从而促使信仰发生降格,推动罗汉信仰的民间化与世俗化。再次,罗汉图像与信仰作为整体在东亚地区互动地和多层次地进行传播,体现在传播者与受众、传播媒介和传播空间三个层面。一方面,其传播来自于社会各阶层信仰主体的共同作用。僧侣既是受众也是传递者,特别是来往于陕北、巴蜀、湘赣、江南的行脚僧、以及往返于中日的巡礼僧和禅宗高僧成为传播的主要力量。而宋代士人凭借特殊地位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商人则作为传播中的新鲜血液,不仅在巴蜀、荆湖、淮浙等地“纵价收市”,而且借助中日间外冷内热的贸易往来输送图像至日本,催生出了明州罗汉画家群体。另一方面,罗汉图像与信仰的传播媒介除了依托文本外,还有真迹手工摹本、画样粉本、模印拓本等多种形式。而这些传播现象背后所折射的是佛教艺术交流空间从中印向东亚,从西域向东海的整体转向,呈现出交流高规格,传播环流化,手段多样化等特征。10至13世纪罗汉图像与信仰在东亚地区的发展与传播,是镶嵌在东亚文化圈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地,折射出各地区、民族间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意识自觉。既体现文化圈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观,以及东亚社会所共有的权力观和功用观,也体现了文化涵化过程中,彼此在价值、审美选择上的适应与认同。不过,在整体融合的背后,我们仍能看出不同地区自身文化无意识的展现和对身份建构的诉求,促使他们不断推进罗汉图像的民族化和本土化,使得东亚地区的罗汉图像及其信仰向着更加成熟、完善、多元的方向发展。

陈茂流,李彬[10](2019)在《宋代书画装潢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考察宋代书画装潢艺术、审美、形式、材质特点进行挖掘与提炼,以宋代书画装潢研究的视角将现代艺术设计纳入宋代书画装潢的艺术范畴下进行探究,对零星的宋代装潢美学进行系统性的记录、整理,厘清思路,通过综合、归纳和分析将宋代书画装潢工艺蕴含的文化特点,使现代设计的表现方式、艺术内涵成为合乎规律、顺乎自然的审美实体。

二、中国书画装裱与现代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书画装裱与现代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迟来的归位:从图案、装潢到平面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案:对欧洲与日本早期设计教育的借用
二、装潢:工艺美术体系下的定位
三、平面设计:现代设计教育的归位
结语

(2)成都市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国内外艺术品市场发展概况
    (一)国外艺术品市场发展概况
        1.艺术品市场活跃度及区域分布
        2.市场发展趋势
        3.国际对标城市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概况
        1.发展现状及趋势
        2.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地位
        3.国内对标城市
二、成都市艺术品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概况
    (五)商标专利
    (二)市场细分
    (一)画廊及艺术空间
    (三)艺术聚集区
    (三)重点事件
三、成都市艺术品市场发展评估
    (一)样本企业及其竞争力
        1.诗婢家美术馆
        2.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
        3.大观美术馆
        4.文轩美术馆
        5.岁月艺术馆
        6.蓝顶艺术区
        7.浓园国际艺术村
        8.成都八益拍卖公司
        9.成都画廊协会
        10.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
    (二)企业发展信心指数
        1.数据模型
        2.数据处理
        3.企业现状信心指数
        4.企业预期信心指数
        5.企业综合信心指数与分项指数
    (三)成都艺术品市场政策匹配度
四、总结与建议
    (一)成都市艺术品市场发展优势
        1.艺术资源丰富
        2.潜在消费力强
        3.艺术创业的活跃度上升
    (二)成都市艺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有待优化提升
        2.市场结构不合理
        3.市场运行不规范
        4.艺术品层次不丰富
        5.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6.市场消费力不足
        7.艺术市场国际化程度不高
        8.政府支持不足
    (三)成都市艺术品市场发展思路和对策
        1.做好市场的引导与组织
        2.规范市场的有序发展
        3.支持中介组织的成长
        4.打造成都艺术家荟萃景象
        5.激发市场消费潜力
        6.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
        7.加快专项政策的制定

(3)基于色彩分析阐释南宋绍兴装裱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南宋绍兴御府装裱样式形成的背景
    1.《绍兴御府书画式》中装潢的制度
    2.《书画式》中装潢材料的色彩
    3. 小结
三、色彩象征语言的功能性
    1. 中国传统的色彩语言
    2.《书画式》中出现的正色和间色
    3.《书画式》色彩搭配的多样性
四、探讨《书画式》中装裱的染色技艺
    1. 染色
    2. 染料
五、以画作《积玉》为例的试验
    1. 实验设计
    2. 实验过程
    3. 结果
    4. 讨论
六、结语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5)手工宣纸润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宣纸加工工艺
    2.1 宣纸加工工艺对润墨性的影响
    2.2 宣纸加工工艺
        2.2.1 宣纸染色工艺
        2.2.2 宣纸施胶工艺
        2.2.3 宣纸涂布工艺
        2.2.4 宣纸洒溅装饰工艺
    2.3 本章小结
3 宣纸的应用
    3.1 宣纸润墨性对应用的影响
    3.2 宣纸与书法
    3.3 宣纸与绘画
    3.4 宣纸与印刷复制
    3.5 宣纸与纸质文物保护
    3.6 本章小结
4 手工宣纸润墨性能研究
    4.1 宣纸的润墨性
    4.2 润墨评价方法
        4.2.1 灰度图像测试分析
        4.2.2 墨滴扩散面积测试方法
        4.2.3 润湿性测试方法
    4.3 实验材料与仪器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灰度分析
        4.4.2 接触角分析
        4.4.3 润墨形状分析
        4.4.4 扩散面积分析
    4.5 宣纸与其它手工纸润墨性能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6)造物-团扇的设计学视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历史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课题框架
第2章 团扇的起源与演变
    2.1 团扇的概念与特征
    2.2 团扇产生的社会背景
        2.2.1 封建礼教的影响
        2.2.2 社会格局的稳定
        2.2.3 技术水平的提升
        2.2.4 文人情怀的展现
    2.3 团扇的发展及流变
        2.3.1 扇历史追溯
        2.3.2 团扇的发展时期与形制变异
        2.3.3 中国团扇与日本团扇对比
第3章 设计学视角下的团扇探析
    3.1 团扇中的设计符号分析
        3.1.1 图像符号
        3.1.2 标识符号
        3.1.3 象征符号
    3.2 造型与材料
        3.2.1 造型:师法自然
        3.2.2 扇框:朴实风华
        3.2.3 扇柄:精致典雅
        3.2.4 扇托:纤巧玲珑
        3.2.5 扇装饰:小巧温润
        3.2.6 扇面画:意趣盎然
        3.2.7 扇书法:飘逸洒脱
    3.3 表现内容
        3.3.1 山水画:虚旷淡远
        3.3.2 花鸟画:生动传情
        3.3.3 人物画:清雅自然
    3.4 形式分析
        3.4.1 构图法则
        3.4.2 色彩表现
        3.4.3 文字变化
        3.4.4 意境思想
第4章 团扇设计表现形式
    4.1 团扇的设计构成表现
    4.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团扇设计中的体现
        4.2.1 对立与统一:江亭揽胜图
        4.2.2 对比与调和:猿猴摘果图
        4.2.3 对称与均衡:春游晚归图
        4.2.4 节奏与韵律:群鱼戏藻图
        4.2.5 分割与比例:晚荷郭索图
    4.3 平面构成形式在团扇中的设计表现
        4.3.1 重复的应用:碧桃图
        4.3.2 近似的应用:白头丛竹图
        4.3.3 渐变的应用:画驯禽俯啄图
        4.3.4 对比的应用:晴春戏蝶图
        4.3.5 分割的应用:秋柳双鸦图
第5章 当代平面设计对于团扇设计的借鉴
    5.1 设计语义的借鉴
        5.1.1 构图的象征联想
        5.1.2 色彩的视觉感知
        5.1.3 材料的质感空间
    5.2 表现形式的借鉴
        5.2.1 实用功能化
        5.2.2 图案装饰化
        5.2.3 创意灵活化
        5.2.4 民族本土化
第6章 团扇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6.1 设计意义
    6.2 设计思路
    6.3 创作过程
    6.4 衍生品应用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附录 :图片来源

(7)宣纸手工造纸技艺与文创设计的融合探究 ——以“叹为观纸”文创系列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手工造纸研究现状
        1.2.2 非遗文创产品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1.3.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安徽宣纸的概况
    2.1 宣纸的历史文化背景
        2.1.1 宣纸的人文条件
        2.1.2 宣纸的地域条件
    2.2 纸的历史沿革
    2.3 宣纸的发展概况
    2.4 宣纸的传统制作技艺
    2.5 宣纸的独有艺术特征
第三章 宣纸与文创设计研究概述
    3.1 文化创意产品的概述
    3.2 纸类文创产品案例分析
        3.2.1 泾县红星宣纸
        3.2.2 日本美浓和纸
    3.3 宣纸与文创共生
        3.3.1 工艺材料与文创的应用
        3.3.2 文化内涵提取视觉元素与文创的应用
    3.4 非遗+文创
第四章 宣纸与文创的当代价值及综合势
    4.1 宣纸的研究价值
    4.2 宣纸发展的逆境
    4.3 安徽宣纸与文创结合优势分析
        4.3.1 强化宣纸的创新性与适用性
        4.3.2 增加宣纸的民族性与艺术性
第五章 宣纸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以“叹为观纸”为例
    5.1 宣纸课题的实地调研析
        5.1.1 安徽宣纸文化园概况
        5.1.2 宣纸类文创设计的分析
    5.2 宣纸文创设计定位分析
    5.3 宣纸在文创应用中的设计实践
        5.3.1 设计选题
        5.3.2 标志设计
        5.3.3 包装设计
        5.3.4 宣纸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8)扬州土特产食品包装上的“中国书画元素”特征及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扬州土特产食品包装设计青睐“中国书画元素”的原因分析
二、扬州土特产食品包装上“中国书画元素”的普遍特征
    (一)书法审美形式元素
    (二)传统绘画图形审美形式元素
    (三)传统书画色彩审美元素
    (四)传统图案审美形式元素
三、扬州土特产食品包装中创新性地运用“中国书画元素”的案例
    (一)“中国书画元素”种类的多样化挖掘——三和四美酱菜包装
    (二)“中国书画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的融合——冶春包子包装
四、扬州土特产食品包装上“中国书画元素”特征及创新研究的启示

(9)10至13世纪东亚地区罗汉图像与信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东亚地区罗汉图像与信仰概况
    第一节 东亚地区罗汉图像与信仰的盛行背景
        一、何为“东亚”
        二、10至13世纪东亚地区社会巨变
        三、末法思想对罗汉信仰的促发
    第二节 东亚地区罗汉信仰的兴起
        一、早期罗汉观念的滥觞
        二、经典与圣地的确立
        三、供养法会中的罗汉圣、俗信仰形态
        四、东亚地区罗汉信仰的不同建构路径
    第三节 东亚罗汉图像的成熟
        一、罗汉图像在信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罗汉画家与画评出现
        三、罗汉图像类型与数量增多
        四、东亚罗汉图像交流及其特征
    小结
第二章 罗汉信仰文本对图像的生成与型塑
    第一节 佛典文献与罗汉图像经典化
        一、《法住记》确立罗汉形象与图像主题
        二、华严思想影响下的经典图式
    第二节 民间故事与罗汉图像世俗化
        一、民间故事中的世俗信仰诉求
        二、民间罗汉故事的文化特征
        三、世俗信仰对罗汉图像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士人诗文与罗汉图像禅意化
        一、诗文中的《渡水罗汉图》
        二、士人禅趣影响下的罗汉画风格
    第四节 日本、高丽的罗汉信仰文本解读与图像呈现
        一、日本罗汉经典的三种解读
        二、日本罗汉信仰特征及对图像的影响
        三、高丽罗汉信仰与图像特征
    小结
第三章 罗汉图像对信仰的助推与制约
    第一节 场景空间中罗汉图像配置样式
        一、图像配置样式与特征
        二、图像配置的信仰呈现
    第二节 制作工艺中罗汉图像物质载体
        一、塑绘材质对信仰的调节
        二、比例尺寸体现信仰中的等级秩序
    第三节 图像运用中物质与观念的转化
        一、观看方式改变信仰神性
        二、水陆法会中图像对氛围的营造
    小结
第四章 东亚地区罗汉图像与信仰的传播机制
    第一节 罗汉图像与信仰的传播者与受众
        一、作为传播先驱的僧侣
        二、士人是传播的引领者
        三、商人的促进作用
        四、普通民众的传播力量
    第二节 罗汉图像与信仰的传播媒介
        一、手工图像摹本
        二、画样和粉本
        三、模印和拓本
        四、文本的传递
    第三节 从罗汉形貌演变看佛教艺术的多中心传播
        一、梵僧相罗汉传播以蜀地为中心
        二、汉僧相罗汉传播以江南为中心
        三、佛教艺术传播的新空间及其特征
    小结
第五章 东亚地区罗汉图像与信仰的审美文化交流
    第一节 从明州罗汉画看东亚地区审美互动
        一、明州在东亚地区交流中的地位
        二、明州罗汉画的商业特性和艺术风格
        三、明州罗汉画体现出的东亚审美交融
    第二节 禅宗审美在罗汉图像中的体现
        一、禅宗在东亚的流布
        二、罗汉图像中的禅宗审美趣味
        三、东亚地区罗汉画中的禅宗审美继承
    第三节 东亚地区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自觉
        一、罗汉信仰体现出的东亚文化和谐观与功用观
        二、东亚地区罗汉图中的民族化与本土化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来源
致谢
附录一:画史文献中关于10至13世纪罗汉画家的记载
附录二:现存10至13世纪重要石窟中的罗汉造像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10)宋代书画装潢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宋代书画审美意蕴高远促使装潢工艺的提升
二、由“宣和裱”和“绍兴御府装”透视宋代书画装裱的“审美情趣”
三、宋代书画装潢的工艺形式
    1. 材质的发展促使了宋代书画装潢工艺发展与完善
    2. 形式的创新丰富了宋代书画装裱的类型
结语

四、中国书画装裱与现代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迟来的归位:从图案、装潢到平面设计[J]. 陈守明. 艺术设计研究, 2020(06)
  • [2]成都市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J]. 王廷智,梅峥. 创意管理评论, 2020(00)
  • [3]基于色彩分析阐释南宋绍兴装裱的应用价值[J]. 王时运. 安徽文博, 2020(00)
  •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5]手工宣纸润墨性能研究[D]. 左璇.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6]造物-团扇的设计学视角研究[D]. 杨婧男.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7]宣纸手工造纸技艺与文创设计的融合探究 ——以“叹为观纸”文创系列设计为例[D]. 周祎唯. 安徽大学, 2020(07)
  • [8]扬州土特产食品包装上的“中国书画元素”特征及创新研究[J]. 朱娜,沙莉. 美与时代(上), 2019(08)
  • [9]10至13世纪东亚地区罗汉图像与信仰研究[D]. 张凯. 东南大学, 2019(01)
  • [10]宋代书画装潢艺术研究[J]. 陈茂流,李彬. 美术大观, 2019(07)

标签:;  ;  ;  ;  ;  

中国书画装裱与现代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