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重在建设——专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伟

城镇化重在建设——专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伟

一、城镇化重在建设——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论文文献综述)

魏艳[1](2015)在《专家领导力研究 ——基于林木西教授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治理,重在制度,要在用人。当代意义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包含了国家的行政体制、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制度在内的系统制度体系。当今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制度亟需创新与变革,国家建设与发展亟需从非常态建设发展走向常态建设发展,国家治理正从行政领域扩展至广阔的专业领域。值此之时,用人、特别是精于专业的人士,尤为重要。专业人士参与国家治理,不仅是历史现象,而且正在成为当代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形态,甚至成为行政治理危机时刻的基本形态。但是专业人士,尤其是专家,如何参政议政却缺乏系统认识,更缺乏理论建构,远远低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期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国内外专家治国理政情况进行梳理,得出专家治国的基本形态;通过对国外专家领导力的理论研究,探索出我国专家领导力的初步模型;运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对林木西教授的成长路径、专家表现方式、专家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林木西教授为典型个案的专家领导力的12项行为表现,即: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出书论着表达愿景、在国内外做各种专题报告讲座、为政府部门纳言献策、在各级各类会议上发言、为专业外报纸期刊等撰写文章、就专业领域问题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报道、为他人出版的书籍作序评介、作为代表发言讲话、获得各种奖励以及个人事迹被媒体报道。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专家影响力、激励力和赋能力三方面,比照国际权威领导力词典。在此基础上,从三十四个项目入手,细致分析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实践机理,得出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模型、成因及其相互作用。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中影响力大于赋能力和激励力,但这三者之间有时界限不清,常常表现为互相融合,相生相长的特点。林木西教授成长的要素概括起来有九项,即:家庭熏护、人生规划、政策支持、名家指引、学术定位、责任服务、领导经验、问题驱动和基层实践。良好的家教环境和家庭支持是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的成长基因,较早而清晰的人生规划是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的基石,科教兴国等政策是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的保障,名家引领指导和准确的学术定位是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的牵引器,丰富的领导经验和高度的服务责任感是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之一臂,问题驱动、基层实践是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之另一臂。这些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促成了林木西教授的专家领导力。最后,研究者比照古德尔(Goodall)的专家领导力模型,进一步发现了我国专家领导力与国外的异同点。品格引领,人格感召是专家领导力中外共通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此外,两者之间的差异有五点:(1)我国专家领导力受政策影响明显;(2)我国专家有不畏权,不盲从的特点;(3)我国专家领导力与本土因素有关;(4)我国专家领导力对国家及社会的影响显着;(5)我国专家领导力中专家与领导的先后顺序有时代差异。本研究的贡献在于通过对林木西教授学术成果的文本透析,得出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模型,由典型个案追踪历史的足迹和影响,分析现实的存在,由此探知我国自恢复高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专家成长的内因及外因要素,并初步建立了我国专家领导力模型。本研究虽进行的是个案研究,但非常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对国家治理及专业领导力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漆先瑞[2](2014)在《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在给中国带来空前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使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我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公平,尤其是在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的情况下,强调要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目前仍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人口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线,虽然低收入群体总体数量占我国庞大人口数量的比重较小,但是,分布广泛,规模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贫富分化、经济高增长与城镇低收入困境逐步成为一个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构成潜在影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成为当前完善分配领域和推动改革深化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偏低,显然与我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筑“中国梦”的主基调不相符合,如果城镇低收入困境不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聚焦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偏低的问题,研究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有效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运用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深入分析后认为,我国目前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偏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低收入者自身人力资本贫乏而产生的能力弱势,另一方面在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与战略选择、市场经济追求效益的内在动因、收入分配不规范,及政府宏观调控乏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提高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可行对策和建议。一方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低收入者的就业与再就业,形成低收入群体的自我造血机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在维护社会公平和引导分配秩序中的调控作用,运用财政和税收等手段,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者“输血”,从而探索形成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的全面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3](2013)在《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文中研究说明

詹华[4](2013)在《建国以来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历史演变研究》文中提出老年社会经济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保障步入老年期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人口赡养比率的日益提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重要性不断显现,改革、健全、完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政府官员、工商实业界人士、专家学者们等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与焦点民生问题之一。在国内外有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研究方面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名家辈出、着述颇丰。丰富、充实的研究文献资料对于开展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历史研究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为研究的有效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物质条件,也提供了比较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线索,使本研究能够充分借鉴前人的学术成果,站在较高的理论视角上,对福建城镇社会基木养老保险金体制的历史沿革以及在此历史进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体制运行的机制性问题做一番比较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于中国而言,特别是对处于东南沿海的主要省份福建而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较低的历史条件下,面临较快的社会转型与经济体制转轨,面对社会人口日益老龄化的现实,构建一套符合现阶段国情与省情的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与严肃的政治任务。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改革与实践,基本上没有完整、现成的范例可以充分效仿,它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验和探索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学术理论的先行先试,即学术理论方面的先行性探索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改革与实践是国家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地区化管理和运作的重要内容。探索与研究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改革与实践问题必须要引入本土化的视角,立足于福建省的具体省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据。建国以来建立和不断健全、完善的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历史发展进程是福建省情的重要体现,不同历史阶段的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发展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福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运行状况所决定的。每个历史阶段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发展都有着包涵时代特色的鲜明特征。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民生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既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体制优越性和积极因素,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负面因素。对于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运行的历史性评价,应当要有一个全面、客观、辩证、理性的认识。因此,要充分地理解和认识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改革与实践问题的实质,必须对其整个历史沿革的概况和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做一个全方位、详细、深入的考察,由此可见,开展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相关历史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客观必要性。本论文着重于从历史学的视角,对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演变情况进行研究。考虑到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历史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应用性,由此,本论文将采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资料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并用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本文以“建国以来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历史演变研究”为题,围绕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运行发展的基本线索,充分结合史料,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了社会养老保险金制度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内涵以及社会养老保险金制度构建的主要思想理论依据与制度建立、发展的历史渊源,论述了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的发展历程,对各个历史阶段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运行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归纳和分析,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等角度入手,对不同历史时期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运行的社会历史背景做了较为详细、深入地剖析与说明,就不同历史阶段的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运行状况进行了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重点分析了其运行机制的历史积极作用和历史局限性,最后论述了现阶段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发展的主要改进思路。

许长江[5](2013)在《探析房地产未来发展 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文中研究表明日前,由河南省工商联、河南省房地产业协会、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共同举办,河南奥威斯集团协办的“2013年智慧城市建设暨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未来发展高峰论坛”在郑州召开。 开幕式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梁静在讲话中表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

王雷[6](2010)在《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宜居环境——首届中国城乡建设发展论坛暨中国城乡建设典范推介活动在京举办》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是国家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第十年,也是中国城乡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第十年。为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大力宣传推

冯京津[7](2010)在《推动城镇化进程 宣传城乡建设典范——首届中国城乡建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文中研究指明7月3日,首届"中国城乡建设发展论坛暨中国城乡建设典范推介活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思危副委员长,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周干峙副部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尚全会长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论坛开幕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社长王理主持。来

史赞[8](2010)在《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正确分析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高职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本文主要结合海南省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对海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展开论述。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所在,提出了海南省高职教育发展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其次,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研究的情况,再比较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模式的基础上,给出国外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及海南省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再次,在分析海南省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省建立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和申请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意义。通过AHP法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介绍了申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资格审查的入选条件和审查程序,并用实例说明了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第四,在介绍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引出海南省建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选择,并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例,具体阐述了海南省建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良好条件、特殊的建设基础和建设优势,从而发挥窗口作用,带动海南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后,文章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华惠川[9](2009)在《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所探讨的一个核心主题,也是政府制定区域政策的前提和出发点。目前,省际经济差异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对于省市地方政府来说,研究省内的地区经济差异,对于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协调具有更现实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的地市、地带以及县域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省内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首先,论文基于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衡量方法,选择了人均GDP作为分析指标,定量研究了1994年—2007年黑龙江省12个地市间经济差异的历年变动情况。第二,论文依照地理集中的观点以及黑龙江省人均GDP的分布情况,将黑龙江省划分为三大地带,并用泰尔系数分解了地带间与地带内的经济差异,探讨了组内与组间差异对整体经济差异的影响。第三,论文建立了评价县域经济差异的指标体系,并以黑龙江省64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后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此进行了综合评价。第四,论文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相应的多元指标体系,并用改进的主成分回归方法对黑龙江省的地市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论文总结了前面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五点政策建议。

朱容皋[10](2009)在《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与贫困进行不懈的斗争,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贫困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关注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并对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使农村贫困家庭可以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意义深远。本研究从责任问题开始分析,融合经济学、教育学相关理论,对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及其对策展开论述,责任的意义在于能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全文共分为十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导论,对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等内容作了重点论述:第二章是基础理论,对农村职业教育、贫困与反贫困、责任与权利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认为人力资本理论、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理论是支撑本研究的基础理论,同时分析了相关责任;第三章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典型模式,有六条经验教训对我国有启示;第四章是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现状分析,农村职业学校贫困学生需要进行身份确认、责任权利与权利义务的内容体系存在关系、内在标准是公平与发展、其价值目标是先富与后富:第五章对农村贫困个体责任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追问,农村贫困形成原因,贫困个体形成的基本特征、现状、责任意识、责任原则、所享受农村职业教育权利的内容;第六章对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主体责任进行了审思,重点是主体与个体的责任,各级政府和社会都负有不同的责任,九条责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成效;第七章建立了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模型分析;第八章是案例分析;第九章提出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第十章是研究结论及展望。借鉴和总结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农村贫困个体要接受弹性学制、适应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新的课程体系,更新就业观念、通力协作做好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认识个体责任、弘扬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农村职业学校要适时调整政策、结合实际开通城乡职业教育的联系与沟通渠道,降低求学成本、建立教学质量服务支撑体系启动名师名校工程,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办学层次推动农村职教反贫困的良性发展;各级政府要实行依法治教、落实县级政府及其责任人发展农村职教的责任;加强政府统筹,硬性规定普职学生比例,明确农村教育普职分流,把握职教定位:重点扶持县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办好职教中心,改善职教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整顿招生秩序,制止无序竞争,选择若干县、市,实行农科教结合的农村职业教育项目实验试点。

二、城镇化重在建设——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镇化重在建设——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论文提纲范文)

(1)专家领导力研究 ——基于林木西教授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专家治国理论
        (二) 专业领导力
        (三) 中国知识分子与政治
    三、研究方法
        (一) 个案分析法
        (二) 内容分析法
        (三) 文献法
    四、论文特点与论文结构
        (一) 论文特点
        (二)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专家领导力的基本内涵
    一、专家的内涵
    二、领导力的内涵
        (一) 一般领导力的内涵
        (二) 领导力的专业内涵
    三、专家领导力的内涵
        (一) 我国专家的领导方式
        (二) 专业领导力与专家领导力
    四、专家领导力的能力模型
    五、小结
第三章 专家领导力个案研究设计
    一、确定研究专家身份
        (一) 专家的遴选
        (二) 专家领导力的确认
    二、研究分析基础
    三、研究分析方法设计
    四、研究内容设计
    五、研究结果
    六、信度结果分析
第四章 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分析
    一、影响力
        (一) 项目描述
        (二) 项目分析
    二、激励力
        (一) 项目描述
        (二) 项目分析
    三、赋能力
        (一) 项目描述
        (二) 项目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结果分析
    二、林木西教授专家领导力成因分析
        (一) 成长规划早晰
        (二) 问题驱动,基层实践
        (三) 领导经历服务意愿
        (四) 家庭环境和谐
        (五) 政策支持有保障
        (六) 名家引领定位准确
    三、与国外专家领导力的比较分析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四、研究贡献
    五、研究局限
    六、未来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与林木西教授采访录音整理材料
    附录2 林木西教授参加温总理主持的基层群众座谈会照片
    附录3 林木西教授1993--2014年发表论文影响利用情况
    附录4 林木西教授部分论文被引用及下载情况表
    附录5 林木西教授2003--2014年主要课题研究汇总表
    附录6
致谢

(2)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重难点和不足之处
        1.4.1 论文的重难点
        1.4.2 论文不足之处
第2章 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2.1 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概念界定
    2.2 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构成
    2.3 有关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问题的理论阐释
        2.3.1 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观点
        2.3.2 人力资本理论
        2.3.3 社会分层理论
        2.3.4 社会排斥理论
第3章 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现状及其影响
    3.1 我国现阶段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规模状况和特征
    3.2 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现状
    3.3 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偏低带来的消极影响
        3.3.1 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偏低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3.2 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偏低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第4章 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偏低的原因分析
    4.1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强化了低收入群体的弱势地位
    4.2 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劳动报酬偏低
    4.3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低
    4.4 低收入群体自身因素
第5章 提高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5.1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5.1.1 促进经济发展是根本
        5.1.2 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5.2 切实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
        5.2.1 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
        5.2.2 加大职业培训,做好再培训
    5.3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5.3.1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与再就业
        5.3.2 大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5.3.3 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
    5.4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公平分配
        5.4.1 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5.4.2 再分配要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5.4.3 推动第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5 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5.5.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5.5.2 建立和完善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
        5.5.3 推进养老、失业保险制度建设
        5.5.4 继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5.5 加强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统计监测工作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4)建国以来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历史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的主要概念、基本内涵、思想理论来源及历史渊源
    第一节 制度的主要概念
        一、社会保险的定义和显着特征
        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定义
        三、制度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制度的基本内涵
        一、制度的基本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
        二、制度构建的理念与原则
        三、制度的筹资模式
    第三节 制度的思想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关社会养老保障的思想简述
        二、西方社会养老保障理论简述
    第四节 制度的历史渊源
        一、国际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的历史渊源
        二、中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的历史渊源
第二章 建国后至文革时期的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研究
    第一节 体制的发展概况
        一、体制的管理机构沿革
        二、企业退休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制度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退休社会养老保险金待遇制度
        四、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退休社会养老保险金待遇制度
        五、企业退休职工出国及出境定居的社会养老保险金待遇制度
        六、企业退职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金待遇制度
    第二节 体制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建国后至文革前体制适度参照了苏联的国家保险模式
        二、文革前在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方面实行全国统筹制度
        三、重视对社会特定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政策的制定
        四、文革期间国营企业基本成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运行的责任主体
    第三节 体制运行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建国后至文革期间体制运行的社会政治背景
        二、建国后至文革期间体制运行的社会经济背景
    第四节 体制运行的主要社会历史作用
        一、建国后至文革期间体制运行的历史积极作用
        二、建国后至文革期间体制运行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研究
    第一节 体制的发展概况
        一、体制管理机构沿革、相关管理职能的变化以及管理队伍的建设概况
        二、企业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的发展概况
        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的建立、发展概况
        四、福建省城镇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的建立、发展概况
        五、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以宗教教职人员为例)
        六、体制的信息化建设
        七、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节 体制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逐步实行“统帐结合”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模式
        二、不同行业间及同一行业内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度差异
        三、体制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
        四、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征收和支付水平不断提高,收支平衡且略有结余
        五、重视对特定社会群体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等政策的制定
        六、政府成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运行的责任主体
    第三节 体制运行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体制运行的社会政治背景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体制运行的社会经济背景
    第四节 体制运行的主要社会历史作用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体制运行的历史积极作用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体制运行的历史局限性
    第五节 体制的主要改进思路
第四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6)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宜居环境——首届中国城乡建设发展论坛暨中国城乡建设典范推介活动在京举办(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名单
“中国城乡建设领军人物”名单

(8)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概述
    1.2 海南高职教育发展研究内容和意义
    1.3 研究体系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2.1 国内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2.2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2.3 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比较
    2.4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分析
    3.1 海南省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
    3.2 海南省建立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必要性
    3.3 海南省申请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意义
    3.4 申请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标准
    3.5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综合评价方法
    3.6 申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资格审查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选择
    4.1 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
    4.2 海南省高职发展模式—建立国家示范高职院校
    4.3 海南省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项目建设
    4.4 示范建设的思考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1.5 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综述
        1.5.1 国外文献综述
        1.5.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黑龙江省地市经济差异的变动研究
    2.1 区域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
    2.2 区域经济差异的衡量方法
        2.2.1 绝对差异
        2.2.2 相对差异
    2.3 黑龙江省各地市人均GDP 的分布分析
    2.4 黑龙江省地市经济差异变动的定量分析
    2.5 黑龙江省地市经济差异的分解
        2.5.1 黑龙江省三大地带的划分
        2.5.2 泰尔系数及其分解
        2.5.3 黑龙江三大地带的泰尔系数分解
    2.6 本章研究结论
第3章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的综合评价
    3.1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概述
    3.2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评价的指标体系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2.2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指标体系
    3.3 综合评价方法——改进的主成分分析
        3.3.1 主成分分析的三点不足
        3.3.2 主成分分析的改进
    3.4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
    3.5 本章研究结论
第4章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4.1 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4.2 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概述
        4.2.1 区位与基础设施
        4.2.2 产业结构变迁
        4.2.3 市场化与要素流动
        4.2.4 技术与制度创新
        4.2.5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4.3 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1 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4.4 本章研究结论
第5章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
    5.1 协调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科学规划主体功能区
    5.2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治理“问题型”区域
    5.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流通部门发展
    5.4 开展区域制度创新,消除非公有制制度障碍
    5.5 重点调控“规模大,人均小”的区域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2.1 责任问题的理论研究
        2.2 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
        2.3 职业教育反贫困与农村职业教育责任观点
    3 研究的方法、步骤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步骤
        3.3 技术路线
    4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
    1 相关概念辨析
        1.1 农村教育
        1.2 职业教育
        1.3 农村职业教育
        1.4 贫困与反贫困
        1.5 责任与权利
    2 支撑理论
        2.1 激励理论
        2.2 公平理论
        2.3 二元经济理论
        2.4 人力资本理论
        2.5 科学发展观
        2.6 和谐社会理论
    3 相关责任问题
        3.1 对反贫困的责任进行分析
        3.1.1 各级政府的责任
        3.1.2 职业学校的责任
        3.1.3 贫困家庭的责任
        3.2 每个主体应承担的责任
        3.2.1 国家行政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3.2.2 学校教职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3.2.3 家庭骨干成员应承担的责任
    4 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基本职能
第三章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经验启示
    1 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典型模式
        1.1 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
        1.2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
        1.3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模式
    2 发展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典型模式
        2.1 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模式
        2.2 以墨西哥为代表的南美模式
    3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3.1 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是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基本前提
        3.2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重要环节
        3.3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多元化是调节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手段
        3.4 提高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重要措施
        3.5 现代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是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重要途径
        3.6 增加职教投入和教育立法是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基本保障
第四章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现状分析
    1 贫困与返贫 农村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的问题现状
        1.1 贫困与返贫的博弈
        1.2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含义与特征
        1.3 农业职业教育学生消费者身份确认
        1.4 农村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的个体责任
    2 责任与权利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责任分析
        2.1 责任与权利的观念
        2.2 责任权利与权利义务的潜在关系
        2.3 责任个体与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
        2.4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主体责任
    3 公平与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内在标准
        3.1 公平与发展的理念
        3.2 教育公平与农村职教制度改革的意蕴和体现
        3.3 和谐社会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3.4 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内在的动力和途径
    4 先富与共富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价值目标
        4.1 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4.2 先富与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实施条件
        4.3 共富与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的功能效应
        4.4 农村职教缓解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措施
第五章 农村贫困个体责任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
    1 农村贫困形成的原因及责任问题
        1.1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
        1.2 农村贫困个体形成的基本特征
        1.3 农村贫困个体的责任现状评断
        1.4 农村贫困个体反贫困责任意识
    2 贫困个体的责任原则
        2.1 自觉的责任意识
        2.2 正确的贫困观念
        2.3 统一的价值倾向
        2.4 良好的道德原则
    3 贫困个体所享受农村职业教育权利的基本内容
        3.1 知情权
        3.2 选择权
        3.3 消费权
第六章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主体责任研究
    1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主体与个体的责任
        1.1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政府的责任分析
        1.2 农村职业教育与贫困个体的权利意识
        1.3 农村反贫困主体责任问题的历史回顾
        1.4 贫困个体脱盆致富奔小康的社会觉醒
    2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主体责任问题评述
        2.1 中央政府反贫困的主体责任
        2.1.1 增加职教投入扩大中职办学自主权
        2.1.2 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职教资源互补
        2.1.3 开展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职教协作
        2.2 省级政府反贫困的主体责任
        2.2.1 大力支持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建设
        2.2.2 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培训
        2.2.3 全面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
        2.2.4 完善绿色证书与农技资格证书制度
        2.3 县级政府反贫困的主体责任
        2.3.1 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职教管理体制
        2.3.2 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
        2.3.3 积极推行学校与企业的产教合作制
    3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社会责任
        3.1 社会各界自愿捐资农村职教反贫困
        3.2 企业扶持职教双家型管理队伍建设
        3.3 社会平等对待贫困个体的就业准入
    4 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中的责任实践
        4.1 树立面向社会和面向市场的办学观念
        4.2 推广零学费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4.3 更新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4.4 全面提高师资整体素质确保办学质量
        4.5 抓好敬业爱岗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4.6 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和积极推行学分制
        4.7 紧密结合生产服务实践对人才的要求
        4.8 初步建立和完善学生半工半读的制度
        4.9 健全校企合作基地的学生实习实训制
第七章 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模型分析
    1 农村贫困家庭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博弈模型分析
        1.1 农村贫困家庭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博弈分析
        1.2 模型分析
        1.3 农村贫困家庭投入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的影响
    2 农村贫困家庭个体投入及其收益预算
        2.1 农村贫困家庭个体投人的收益预算
        2.2 农村贫困家庭个体投入的成本分析
第八章 案例分析
    1 中部发展地区湖南沅陵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分析
        1.1 沅陵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发展现状及特点
        1.2 沅陵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3 沅陵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 沿海发达地区广东博罗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分析
        2.1 博罗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发展现状及特点
        2.2 博罗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3 博罗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 西部贫困地区贵州威宁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分析
        3.1 威宁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发展现状及特点
        3.2 威宁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3.3 威宁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九章 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
    1 对农村贫困个体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
        1.1 接受弹性学制适应农村职教教学改革学习新的综合课程体系
        1.2 更新就业观念通力协作拓宽农村职业学校贫困生的就业渠道
        1.3 认识个体责任弘扬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
    2 对农村职业学校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
        2.1 适时调整政策结合实际开通城乡职业教育的联系与渠道沟通
        2.2 降低求学成本建立教学质量服务支撑体系启动名师名校工程
        2.3 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办学层次推动农村职教反贫困的良性发展
    3 对各级政府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实行依法治教落实各级政府行政人员对发展农村职教的责任
        3.2 加强政府统筹硬性规定普职学生比例明确农村教育普职分流
        3.3 把握职教定位重点扶持县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办好职教中心
        3.4 改善职教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整顿招生秩序制止无序竞争
        3.5 选择若干县市实行农科教结合的农村职业教育项目实验试点
第十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展望
    3 进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农村贫困个体(家庭)形成的基本特征调查问卷
附录 B 中职生的权利意识调查问卷
附录 C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接受职业技术培训调查问卷
附录 D 家庭骨干成员情系“三农”问题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和奖励

四、城镇化重在建设——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论文参考文献)

  • [1]专家领导力研究 ——基于林木西教授的个案研究[D]. 魏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5(12)
  • [2]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对策研究[D]. 漆先瑞. 信阳师范学院, 2014(09)
  • [3]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A].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2013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 2013
  • [4]建国以来福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体制历史演变研究[D]. 詹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1)
  • [5]探析房地产未来发展 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N]. 许长江. 中华工商时报, 2013
  • [6]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宜居环境——首届中国城乡建设发展论坛暨中国城乡建设典范推介活动在京举办[J]. 王雷. 城乡建设, 2010(08)
  • [7]推动城镇化进程 宣传城乡建设典范——首届中国城乡建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J]. 冯京津. 中国房地信息, 2010(07)
  • [8]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 史赞. 天津大学, 2010(01)
  • [9]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华惠川. 黑龙江科技学院, 2009(01)
  • [10]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研究[D]. 朱容皋. 湖南农业大学, 2009(08)

标签:;  ;  ;  ;  ;  

城镇化重在建设——专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